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91|回复: 0

杨俊著《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出版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1-2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杨俊 (作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8月1日)
平装: 227页


编辑推荐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他的特殊事迹是“行乞办学”。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剧本《武训传》对他所做的事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称他为“千古义丐”,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拍摄电影《武训传》时,编导们对旧剧本进行了“把武训革命行动明朗化”的修改,但在这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这些修改反而使得影片在“关涉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方面,与当时正在大力确立和巩固的国家意识形态呈现出诸多相违之处。1950年10月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社会旋即掀起了“武训热”,引发了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在毛泽东看来,这些对武训和《武训传》评价的主流,是用似是而非的“马列主义名词”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思想认识,由此决定借讨论和批评《武训传》,在新中国进行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最初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批判武训的“不足为训”,然而,许多人对此认识上“跟不上”。1951 年5月初,毛泽东决定亲自指挥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与此同时,毛泽东再三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场批判运动在贯彻执行毛泽东真正意图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等现象。
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是新中国为确立新的国家意识形态而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似乎又是偶然和随机的,并非简单的“冤假错案”。发轫之作又具有“奇特性”,本身就说明批判《武训传》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原因与背景。一旦我们“破译”出这一“奇特表象”下完整的逻辑程序,我们可以得到极为生动、丰厚的思想认识和历史教益。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把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事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来,即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的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奇特”事件进行新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解读,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历史性于一身的好书。
靠乞讨攒钱办义学的武训被誉为“千古一人”。
电影《武训传》中的观点却与新中国意识形态不合。
批判电影《武训传》体现出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
批判《武训传》时,毛泽东一再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
但这场批判运动还是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的现象。
破译这一奇特表象下的逻辑关联可以获得丰厚的历史教益。

媒体推荐
1950年10月上映的电影《武训传》“好评如潮”,引发毛泽东关注。毛泽东认为《武训传》及其评价它的主流,是用“马列主义名词”表达改良主义思想,“不足为训”,决定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讨论《武训传》进行新意识形态教育。在讨论中许多人认识上“跟不上”情况下,毛泽东于1951 年5月初亲自指挥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同时,毛泽东再三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但这场批判运动在进行时还是出现了“简单”“片面”“压服”现象。本书把这场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批判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事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来,即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的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奇特”事件进行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读。
批判《武训传》运动,对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工作有重要影响。这部书较为全面地发掘了批判《武训传》运动的历史资料,对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过程等作了深入探讨,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很高学术价值。全书共七章,约259千字。

作者简介
杨俊,江苏阜宁人,生于安徽宁国。历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财经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二十一世纪》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成果,出版学术专著数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省市级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及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和材料

第一章历史语境(上):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理论渊源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
第四节“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第二章历史语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意识形态领域的
解构与建构第一节思想探源
第二节新国家新政治新文化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队伍状况
第四节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构”
第五节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
第六节特殊的意识形态部门——电影业

第三章电影《武训传》诞生记
第一节1949年前的电影版本
第二节重拍《武训传》
第三节剧本修改和审查
第四节编导的主观意图和实际效果

第四章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第一节“改良主义的影片”
第二节“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
第三节组织讨论与批判
第四节在《文艺报》展开批判

第五章大规模批判运动的发动
第一节“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
第二节批判运动的发动过程
第三节“对事不对人”
第四节批判运动的铺展

第六章《武训传》批判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批判文章分析
第二节“疑惑重重”与“贯彻不力”
第三节“动机与效果”之争
第四节《武训历史调查记》

第七章影响深远的批判事件
第一节“电影就是政治”
第二节“史学革命观”的萌发
第三节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
第四节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第五节“小人物”和“大人物”
第六节“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余音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http://www.amazon.cn/dp/B012UWP7 ... oliid=IBXXCS6W5EE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13:35 , Processed in 0.0261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