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5-3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行动》45周年纪念会启示录
林小仲
应朋友之邀,我参加了2011年12月26日在北京东郊京城梨园大戏楼餐厅举行的《联合行动》45周年纪念会。参加聚会的有近二百多人,多数是文革中,北京海淀区各中学的老红卫兵及联动成员。
联动全称为:“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作为同龄人和亲历者,我也曾为他们能在1966年12月贴出:“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而感到钦佩。但他们也大都是文革初期“老子英雄儿好汉,儿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对联的始作俑者和狂热吹捧者。当年首都中学红卫兵的风云人物卜大华、牛皖平、彭晓蒙、马小军、贺邯生、邹建平等出席。参加的学校有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京工附中、八一学校、47中、育英学校等学校。城区的四中、五中、八中、师大女附中、师大一附中也有人参加。会场内大多按学校分桌,人少的几个学校一桌。还设了来宾席,我不知道那些贵宾是何方神圣。师院附中有十几人出席。
会议由马小军主持,舞台上悬挂着“《联合行动》45周年纪念会”,横着一面:“北大附中红旗小组”的战旗。会议先后有几位知名人士发言,没听出什么政治内容。倒是会场内唱歌、合影照相、相互碰杯交谈,热热闹闹。更像是一场老朋友的嘉年华聚会。只是少了当年穿着军装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风采,有些人安静的在座位上沉思,有的人还是那样张扬,似乎行走在水浒传的聚义厅。
会后我与共同参会的师院附中校友张铁军、马晓力互发短信评议此会,现将短信内容摘录如下。本文根据作者记录编辑,对话中关于一些现象仅是泛指,既非虚构,也无需对号入座。
林小仲:参加联动45周年纪念会,特别读了《联动事件始末》。感慨他们只截选1966年12月反中央文革。却忘了6、7月红卫兵造反,是他们充当文革的开路先锋,将校园变劳改农场.领导老师遭袂,同学中许多人被打成另类。忘了他们8、9、10月主导的红色恐怖,多少无辜生命被摧残。老干部是人,平民百姓也是人,人不分贵贱,人的生命同样是宝贵的。联动们从文革初期的红色恐怖,践踏人权,到12月文革危及自己利益,被迫举旗反戈一击一脉相承。联动中一些人文革中纳粹冲锋队的表现,记忆犹新。
多数中学生与联动之争,并非对中央文革的评价,那时各派都迷信于伟大领袖正确,看看联动宣言和他们的口号就知道了,谁领导中央文革现在还不清楚吗?将责任推给林和江岂非怪事。更何况是中央文革一手扶植了老红卫兵。老红卫兵也好,造反派红卫兵也好,都是文革领导者的工具,利用之后便无情的抛弃。难怪几派红卫兵的头头,最后都被当做“5.16”审查。中学造反派与联动对抗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想求生存与平等,而一些八旗子弟是要像封建社会那样承袭江山,将其它同龄人打入另册。但愿我的同龄人回顾历史时都多点反思,不要再用文革思维评价文革中发生的事。
马晓力:同意!那帮人尤其XX中学的,没头脑不会思考,更不会反思。我硬着头皮去看看这些人有啥长进,结果又不出所料,尤其个别人还停留在小学水平。我当年就反对“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的对联,认为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我对《出身论》作者遇罗克很钦佩。但伟大领袖又重演湖南农运暴民政治,他玩弄了国人,我们想脱离封建专制不易啊。原海淀区红卫兵当中的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师院附中等学校的代表人物有脑子,但反思精神不够。不及原西城区红卫兵中的四中、八中的一些人,能对自己历史进行反思。
张铁军:看到你与晓力的议论,我有两点想法:一是在联合行动45年纪念日时,联动骨干到底有何诉求?看不出来。时至今日,一部分人还不加节制的自恋,乔装超脱,致使他们更加讨人嫌。自以为居功至伟,真如八旗子弟之颓废;二是仍抱着文革的种种派性和观点,论道历史,点评众人,实在可悲。
马晓力:铁军的议论真令我敬服。
马晓力:他们知道我对他们有看法,并耿耿于怀,根本无法沟通,没有共同语境。我没有与朱峰和张亚军深谈过,不知他们怎么想的?朱峰的思考与看法还是有深度和我有共识。
林小仲:我已将你们推荐给米鹤都,他也是师大一附中老三届的。米鹤都曾出版《红卫兵这一代》和《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及红卫兵访谈录等专著。他还在专访红卫兵运动当事人,我将你们电话告诉他。但愿有一批能认真反思的人,将真正文革中首都中学红卫兵历史告诉后人,而不象某些人那样,用文革思维谈文革的事。
张铁军:谢谢小仲!我走过很多弯路,退休后在整理自已的思想。由于是个“万金油”干部(政工党务),没有对一个向题或一门知识,专门学习。尤其对人文社科没有专门研究的能力,很虚很浅,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坚定清晰的思想脉络,很难与专家交流。所以很佩服你们的意志和学问,要向你和你的朋友们学习!
林小仲:回忆文革,虚构一贯正确的大有人在,在梦里自我陶醉。在当年的首都中学红卫兵里,何止老红卫兵和联动中的人梦回吹角连营。四四派几位头面人物在知情人尚健在时,就堂而皇之的编撰历史,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四三派的少数当年领军人物也步其后尘,移花接木,续写虚拟的英雄史。我更亲眼见识过有人席间故作领袖状自吹自擂,对文革个人表现侃侃而谈,仿佛在文革中指挥过诺曼底登陆等伟大战役一般。我认识的一位老兄,原本是文革派系中不三不四之辈,却大庭广众签名售书,传记中居然以进革委会任职为荣。编造12.26登台与联动辨论等天方夜谭。当然,对于文革的事要历史的去看,那是一个没有法治、民主的黑暗年代,那是一个封建皇权思想泛滥的年代。文革的历史责任在于他的发动者和领导者,而不应当由当时只有十多岁的首都各派中学红卫兵负责。问题是中国红卫兵一代回顾历史时,要有必要的反思和忏悔。而文革中那些残暴的打人凶手一生何能安心?联动名单中有这样的人,他们中有人已经暴死他乡,也应该是一种报应。
张铁军:说实在的,大家都在写历史、忆往事,但是在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尤其是对我们所经历的历史的基本态度构成了这一代人的基本分野。一部分抱着正统历史不放,从中去虚构自己“一贯正确”、“辉煌战绩”或者找出那段历史关键点上的“首创”“首功”,这对历史对后人又什么用途。我心目中的这一代人应该以虔敬之心尽自已的历史责任,都要对生命对时代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眼光大度些,评价公正些,接通这段历史,这才是最重要的。
马晓力:我们这代人中的不少人,其实中毒最深,斗争哲学学得最好,最爱自吹自擂充当英雄。这都是那个年代政治教育及文革十年浩劫的影响。也是伟大领袖思想的影响,最应反思的正是我们。一个人不学会反思,永远进步不了,仅仅停留在他自认为辉煌的那一段。一个人不学会呕吐,肚子里充满糟粕,便永远成熟不了,并永远处在病态的狭隘境况中,只不过是精神上的侏儒而已。
用我们三个与会者的点评做为一家之言。文革时我们分属中学红卫兵的不同派别,但现在我们是校友、同龄人,当年派别之分早已风吹雨打去。我们这一代人,有人称红卫兵一代,有人称老三届一代,有人称知青一代。我们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的一代,我们经历了新中国初创的暴风骤雨年代,我们经历过苦难与辉煌,我们经历过挫折与希望。我们全过程的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了一千七百万人漫长的上山下乡,经历了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我们有责任将文革历史的真相告诉后人,让那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2011年12月28日
http://www.sxzqw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