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95|回复: 0

陆兴华:我所说的“文革”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2-10-4 06: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这些话,是想与善意的、想要开放和实验地探讨哲学、政治和历史的朋友讨论,不是错乱的,一听到“文革”两字就像歇斯底里的老处女听到“性”字后的反应的人看的。

  我生得晚了,所以不能判断1966年到1967年2月中国发生的那一段的实况,但我也不相信有这样掌握着实况的人。由于专制高压,身在其中的人实际上也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这段“历史”,也就是他们的记忆、叙述或档案,往往不可靠。而后者,我们都知道,他们如福柯所认为“都是我们人类的主体知识的诡计”,所以也不好全信,历史是多个故事纠缠在一起,真相的背后往往不是如你所想。

  我总是从讨论当代世界政治的角度来说“文革”,我没有旧案要洗冤昭雪,我也支持一般意义上讲的反思“四人帮”导致的那场“假文革”“真暴乱”。

  巴迪厄说,十月革命到1968年和中国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平等、解放政治的最近一个序列,文革表现出来的这种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党内资产阶级化的倾向,意义深远。但他说文革在毛泽东1967年派军队镇压上海公社时就已结束,或许从未开始,因为这是执政党及其领导人永远不会允许的。他认为文革的两面不是毛泽东与他的“同志”之间的斗争,而是工人、学生与执政党、党政官僚集团和军队之间的斗争。现阶段中国的这个残局,对于未来世界政治的影响将会很深远。

  最近齐泽克有个看法:与在中国目前大兴全球资本主义爆炸相较,一次1966年——1967年在中国发生的半学生运动半工人运动的事件,太鸡毛蒜皮了。所以,否定之否定后,仍要否定“文革”的人,是得了一种“政治神经病”,“文革”和“生态灾难”都是这样的神经病症状。

  毛泽东的文革、巴迪欧的理论概念“文革”、真正的文革、我的文革、“中国文革”、全球文化大革命、世界文化大革命。我对文革的理论态度,实际上比指责我的人认为我有的“态度”要激进。我取布莱希特?巴尔特的立场:文革不光是应该将共产党推入共产主义运动,反对一党独大和国家专制。文革更必须彻底毁灭我们这个现行文明的根基,像尼采说的那样:将至今天为止的唯物主义历史一折两段,扔进火炉,对庙宇和经书都可以持这种态度。为什么呢?因为,巴尔特认为,当我们抱“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宏大气度时,我们是想要像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那样“下山”,那样地去成为“新人”,这个时候,大革文化命,是必须了。

  毁灭?是的,因为对自己的重建有信心,才敢这样毁灭。

  回到1946年:在解放区的天空下,故宫的比例是不对的,后来的人民大会堂的比例也是不对的,南宋江的埋在杭州的皇宫就更不要说了,你的国家大剧院是更不用说了,没有器局,失去正义,这种有形的东西,都是做小了人类,是对我们自己的污蔑。新的还来不及造好?这太好了!这样留着待造?太好了!我们宁愿一切重新开始,也不愿被温水煮青蛙。

  崔卫平、陈丹青、许纪霖、徐有渔这些错乱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是头痛医脚的要“彻底否定文革”的政治神经病患者。他们没有理论,不通哲学,逻辑和语法都错乱无度,他们会终老于自己的错乱里,这对于他们,是最好的埋葬方式。

  他们的错乱是:中国当前的乱局,是因为我们没有“彻底否定文革”。这个逻辑相当脑残,我们今天所能兴起的“文革”,是要动员钱云会和夏俊峰这些无产阶级被压迫者,一起来掀起新的平等、解放政治。治理现在的中国乱像,必须是一场新气象下的文革,我们继续这样的革命。

  这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常说:你看人家德国,他们反思纳粹多有力!其实,任何懂德语会读德国报纸的人都会知道,他们在大众媒体里的反思到底彻底在哪里,他们的知识分子的反思,为什么总也落入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的余杰式句型里。当然,他们只是把德国放在嘴上误导国民,我们马上可以让德国知识分子来说说那里的事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

  我们来听齐泽克对文革和纳粹运动所作的区分:纳粹运动是不愿土改和文革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什么都兴起,动摇这个等级、金融、权力、道德秩序的事,哪怕一点点,也是不做。是的,纳粹只是恋物的歇斯底里的红卫兵,把抽象的犹太人当作了敌人。今天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上下而求索,但任何会动摇这个统治秩序的基础,会影响他们的地位、饭碗,他们是当作“文革”来害怕。

  这与今天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想把“文革”作为抽象的归咎对象,是一个道理:政治上无能,因而恋物,最后歇斯底里: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怀疑“文革”复辟。

来源: 豆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06:22 , Processed in 0.0252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