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8|回复: 0

王树人 解芳雯:《亲历“〈解放日报〉事件”》质疑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8-21 15: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历“〈解放日报〉事件”》质疑


王树人 解芳雯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刊登了赵元三的《亲历“〈解放日报〉事件”》一文。这篇文章以“亲历者”的身份出现,给人印象讲的都是真的,似乎“红革会”要求把《红卫战报》和《解放日报》夹在一起发行,是“合理的”,而《解放日报》和上海市委硬是不同意,是有意制造麻烦,因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解放日报》事件”,最后因“中央文革”的干预,并责成上海市委要“端正态度”,答应他们的“革命要求”,才使事件得到解决。好像这一事件不是造反派而是解放日报、上海市委挑起的。

  关于赵文中的思想观点,我先不做评论。评论一件事的是非,首先要弄清事实,观点可以不同,事实只有一个。我是“《解放日报》事件”的亲历者,而且是谈判的当事人,也就是赵文中所说的“刚提拔为副总编辑的党委委员王树人”。赵文所讲的情况与我的亲身经历大不相同,因此想借《炎黄春秋》一角澄清一些事实,让读者明白事情的真相。

  关于事件的缘起和矛盾的焦点。赵文说:红革会要把《红卫战报》同《解放日报》夹在一起发行是因为《红卫战报》刊登了批判《解放日报》和上海市委“资反”路线的文章,要消毒。而且认为此前“已有先例”。说“红总司”出版的《革命造反报》市委就曾同意与《解放日报》夹在一起发行,“不料却遭到上海市委、解放日报党委、邮局的断然拒绝”。赵文说:“拒绝的理由是:夹在一起发行是市委没有认真听取邮电职工和《解放日报》广大读者的意见,贸然同意”,“市委主要领导人当场做了检讨,邮电部门还就这事做了检查”,所以“不能同意《红卫战报》和《解放日报》一起发行了”。以上许多话,赵文中都打了引号,似乎有人当场这样说过。但我作为参与谈判的当事人,第一,我从没听说过《解放日报》曾和哪个报纸夹在一起发行过;第二,谈判时也没有听到谁说过赵文“引用”的那些话。最近我因家事到了上海,顺便询问当时也参加谈判的邮局发行处蒋处长(副处长主持工作),他说没有这回事。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向处里的同志核实,都说没有。不知赵文讲的这段情节从何而来?

  赵文又说:“红革会遭拒绝后,愤愤不平。再找市委联系不上,找党委书记马达已‘失踪’”,只有一个“前不久刚提拔为副总编辑的党委委员王树人在主持工作”,“他自己没有答应附送……只是同红卫兵打打太极拳而已。”赵文又说:“‘红革会’眼看60万份《红卫战报》无法发行,逐渐情绪焦躁不安起来了……零点敲过,20余位红卫兵谈判代表态度突然强烈起来……说:你们报社党委必须尽快答应红卫兵的合理要求。否则……我们要采取革命行动与措施,使你们30日的《解放日报》也不能发行’”。

  事情经过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红革会”来人要求将《红卫战报》夹在《解放日报》里一起发行,我和接待室的负责人张伏年同志与他们开始谈判。我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解放后早在50年代中央就决定“邮发合一”,报刊的发行工作由邮局管,解放日报只管编报,没有发行权。你们要批判《解放日报》的“资反路线”,我们欢迎;《红卫战报》要与《解放日报》同时发行,我们也没有意见,怎么发行都可以,但发行归邮局管,关于发行问题,你们要去找邮局商量。(作者按:这次看了赵元三的文章,我才感到,当时我这样说实在是多余的。因为赵文说得很清楚,早在11月27日“红革会”就已向邮局报刊发行处提出了,说明“红革会”早已知道发行是邮局管,但为什么却要来找不管发行的《解放日报》呢,实际上是有意来“找茬的”。而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因此说了这么一大段傻话。)这样我们又把当时正在报社的邮局发行处蒋处长请过来一起谈。蒋处长对同时发行也没有说不可以,但关键在一个“夹”字。如果同时发行,就是同时投送,正像解放、文汇、人民等报纸谁订了都可以一起送一样,邮发人员的工作量差不多。但如果要“夹”在一起发行,几十万份报纸,要一份份打开来,再一份份把另一张报纸“夹”进去,需要有很多人力和时间,而这时已是深夜,人也找不到,要“夹”在一起发行,确实难以办到。但“红革会”的代表就是不答应。而且说,如果不同意,30日的《解放日报》也不能发行。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讲道理。因此我对他们说:“夹在一起发,邮局确有困难,你们说如果不‘夹’在一起发,《解放日报》也不能发行,这就不对了。这不是像姓张和姓李的吵架,却关了我姓王的门吗?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红革会”的代表对于我们的话听不进,并开始堵住出报口,震惊全国的“《解放日报》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老实说,赵文虽然自认为是“亲历者”,是“见证人”,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情况。举个例子。赵文说:“……有同仁告诉我,报社来了一小批红卫兵,与党委继续交涉附送《红卫战报》的事宜。只见三楼会议室里有十几个红卫兵……他们是来继续谈判的。报社一方有王树人,以及‘文革筹’的负责人,几位支部书记……我挤入谈判现场旁听……”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完全不是。第一,“红革会”代表这是第一次到解放日报来谈判,不是什么“继续”。第二,谈判地点也不在汉口路274号大楼三楼会议室,而是在汉口路309号底层接待室,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第三,至于谈判代表,报社一方就是我和张伏年同志,加上邮局发行处蒋处长,根本没有什么“文革筹”负责人,也没有什么“几位支部书记”;“红革会”代表也只有几个人,有时也有其他红卫兵进来,听一会儿就走了,根本没有什么“20余位红卫兵代表”。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29日晚,赵元三根本没有到过谈判现场“旁听”,也根本不知道是怎么谈判的、双方究竟说了些什么。因此,他前面所讲的所谓“已有前例”以及“拒绝的理由”云云,完全是臆造之词或者是道听途说。有不少同志总误以为矛盾的焦点是报社、市委不同意“同时发行”,其实焦点是个“夹”字。前面已经说过,当时实在难以办到。而不“夹”在一起,同时发送,一样可以达到批判《解放日报》和上海市委的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得到红卫兵的理解而取得一致,非要“夹”在一起发行呢?前面我说是“找茬的”,其实不仅如此。这里我引用文革中解放日报造反派二把手虞伯贤写的《求索——我在“文革”中的造反史》书中的颇有意思的一段话:

  红卫兵组织的报纸,批判省市委党报,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出奇的是,《红卫战报》来人交涉,要求把这期报纸夹在《解放日报》里同时发行,声称便于消毒。现在回头想想,这样的要求不仅天真也十分荒唐,几乎是无理取闹。你要揭要批,就揭就批吧,干吗要夹在一起同时发行呢?但在当时,却是一大‘革命要求’,而且正打在‘走资派的要害上’。在‘文革’中,制造迫使‘走资派’陷于被动的若干所谓‘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有一个过程或称之为模式:一开头都被人们习惯地看做是‘无理取闹’,而一旦发生对立,逐步激化,两者矛盾也做了性质的转化。本来的‘无理取闹’就转化为对红卫兵小将……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进而就是站在革命路线一边,还是站在资反路线一边的问题;再是站在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一边,还是站在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一边;最后,这是站在革命还是反革命一边。这是一个陷阱,而走资派又偏偏(按:不是偏偏,是不得不)一步一步陷入这个陷阱。

  在文革中,像这样无理变成有理,有理变成无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事情真是比比皆是。因此,当我看到赵文中说什么要求是“合理”的、是“革命要求”、大方向是“正确的”,还有什么“一队红卫兵排着整齐的行列进入报社”等等,真有点不寒而栗。(这里说明一下,我之所以引用虞书中的文字,不是说他讲的都是对的,他讲的有些也与事实不符)

  “《解放日报》事件”是不是也是一个预设下的陷阱呢?回答是肯定的。按理,这是个实际的困难,为什么却不能得到红卫兵的理解取得一致呢?因为不符合“陷阱”设计者的要求。再退一步说,就是红卫兵一定要夹在一起发行,与邮局发生矛盾,那也应该去找邮局理论,去包围邮局,去关邮局的门,但为什么他们不去找邮局,却偏偏要找没有发行权的《解放日报》,关《解放日报》的门呢?因为这恰恰是设计者所要求的。因为抓住邮局,动摇不了市委,只有抓住《解放日报》,才能抓住市委。据说,聂元梓11月份来上海,就是奉命带着这样的意图来的。“《解放日报》事件”发生后不久,上海各造反派就召开了批判上海市委的几万人大会,从此上海市委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解放日报》事件不是孤立的。这正是他们为打倒上海市委,使张春桥、姚文元能够登上上海市委一、二把手宝座所做的一个铺垫;而所谓“夺权”的“一月革命”风暴,是从上海开始刮起来的,就是从上海的文汇报、解放日报开始的。因此,实际上这也是文革中为全国全面夺权所做的一次舆论准备,“《解放日报》事件”不过是他们棋局上的一枚棋子。正如《党史》二卷所述:“上海一月夺权的先例拉开了全国范围‘打倒一切’、‘全面夺权’的序幕”,“上海的大政大权随即落入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操纵的造反派手中”。

现在,“《解放日报》事件”和“文化大革命”已过去三四十年了。三四十年后,作为对“《解放日报》事件”实际上并不怎么了解的赵元三,为什么现在要重提“《解放日报》事件”呢?是不是想以“《解放日报》事件”的见证人和造反派的发言人的身份来揭发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呢?我们读了全文以后,发现他并没有揭发出什么秘密。再说,文革以后,党中央已经做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工作,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已经作出结论,对所谓资反路线等等也作了诠释,对各地党委班子在他们恢复了组织生活后,也作了正确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用今天的眼光对“《解放日报》事件”作出正确的评判。但奇怪的是,赵元三还是以过去的眼光,以文革的那一套逻辑来叙述“《解放日报》事件”。


炎黄春秋 2011年第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8:57 , Processed in 0.0292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