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破四旧”和“立四新”的活动之中,有的红卫兵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许多新的花样。天涯易读wap.yiduku.com于是就拿把剪子在大街上给女人剪辫子(当时留长辫子的女青少年较多);或在大街上拦住行人让你背**语录,如果背不出来就不让你走(不会背的人都不敢上街了)。& H. g: O6 L4 u+ @! D) G
; @4 S' r% ^9 G* X4 m7 q& f
在那些公共场所那更是热闹啊,干什么都得先互相说**语录。如果你想上商店去买东西,就得先跟营业员说:“要斗私批修”,那个营业员应回应道:“为人民服务”,否则你连一瓶酱油都买不回来。那时,对**的崇拜和信仰已经是达到了宗教化程度,这也是中国当时那个年代的政治大气候,因此对红卫兵们的狂热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c, k1 Y# D4 x _8 p6 |0 P! E
, l5 }5 u5 S9 c7 F' s
北京的“破四旧”活动在全国是最为惨烈的,针对“黑五类”的抄家、游街和殴打等简直是令人发指啊。由于多年“阶级斗争”教育的洗脑,那些红卫兵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弱者们,进行野蛮的毒打和摧残。仅几个月的破“四旧”活动,北京就打死了一千七百多人。
( _" X0 t3 i5 x! h) M+ N- V3 B4 b- o4 F; B6 y
当时的公安部长谢富治,就在北京市公安局的会议上说:“群众打死人,我不赞成,但群众对坏人恨之入骨,我们劝阻不住,就不要勉强”。他还说:“民警要站在红卫兵一边-----把五类分子的情况介绍给他们”。这分明是在借刀杀人,把红卫兵推到杀人的前台上。
: v8 p9 R# \& `; y# a! s" A: l4 t& l. }( }
**利用红卫兵杀向社会的目地已经达到了,在破“四旧”的活动中红卫兵得到了近似实战的锻炼,现在是把运动的重点转向揪党内走资派的时候了。于是,他又发出了“斗、批、改”的最高指示,号召全国人民都起来进行革命造反,以达到他在乱中夺权的目的(夺刘、邓在各地代理人的权)。“天下大乱,方能达到天下大治”和“乱并不可怕,只能是乱了敌人”,老毛针对党内一些领导人的疑虑,提出了自己的高明论断来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
+ \! A P) F" _5 T+ V% {% y' I! ^: [; _
11月中旬,中央文革向全国发布了:“关于工矿文化大革命的十二条指示”。. D2 \# K7 P" L, |6 i
! W- q& t- I" g' O/ } 166年11月----12月,在中央文革的示意之下,北京的红卫兵下工厂去发动工人起来造反。《红旗》杂志发表了第十五期社论:“夺取新的胜利”,社论中说:“广大革命工人群众起来投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革命学生同工人群众相结合,出现了新的开端”。
) y( {8 ^9 v+ m1 s) p
5 |6 F- I6 K# L5 z 12月12日,北京的“北航红旗”和“地院东方红”等红卫兵,在工人体育场召开了十二万人的批斗大会,揪斗了彭真、刘仁、万里和郑天翔。
$ Y. |8 l) ~) P$ G
! B) l: u6 Y" |) \ R 12月14日,北京的文艺界造反派,在工人体育场召开了万人大会,揪斗了陆定一、张闻天、林枫、杨献珍、李维汉、蒋南翔和陆平等人。- l5 |+ A& v# v4 m4 Q
7 R8 n0 X3 I8 D) } 12月21日,北京的文艺界造反派,又在工人体育场召开了大会,揪斗了安子文、周扬、林默涵、田汉、阳翰生、吴晗等人。
2 o; O. T/ N) @, {& `: E
# B% n+ I1 E, s 12月24日,军事院校的造反派,在工人体育场召开了万人大会,揪斗了罗瑞卿等人。3 h3 O& u; i: W, d; W6 \
/ N% j: ?2 Q! k
12月2日,红卫兵把薄一波揪回了北京。在此前后,“地院东方红”和“北航红旗”红卫兵,也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了北京。) J/ }, z+ G; k8 N! v; T1 V5 X
& d' J; }( H7 r l% O0 d- s4 h
这时,北京的**红卫兵已感到父辈受到了威胁,现在文革已经运动到他们老子的头上来了。在11月期间,北京“西纠”和“东纠”等红卫兵,连续四次打砸了“红三司”的总部。并在12月初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先后三次冲击了公安部。而且这个胆大包天的“联动”红卫兵,竟然还把矛头指向了**的无产阶级司令部。
% T: y a7 Z. e- y
/ z. k- }9 `; \, J9 U- Y6 y- P 老毛感到他们再难以被利用了,只能是“保爹、保娘”的保守派了,已留之无用了。为了使造反派的红卫兵(红三司)站住脚,中央文革也在一定程度内对“血统论”进行了批判。5 O o& k2 |9 ^, z
) ^$ k I* U: I( X 以宋要武等人为首的**们失宠了,随着一些头头们的被逮捕,“联动”于年底被解散了。**现在所看好的红卫兵是“红三司”,所依重的是蒯大富等革命造反派。
. l2 H$ X6 {+ i2 r" x( {+ v
7 m# R5 }" x, z 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工矿企业文化大革命的**”。
: n+ |9 H. \# s: Z: N( k; ?4 F' J: g; N2 ]/ S' R
到了166年末,红卫兵和造反派们的口号升级了,喊出了“万炮齐轰**、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打倒**、打倒邓小平”和“刘、邓从党中央滚出去!”。
. Y& L; a" D1 v# _" u3 M2 S8 C1 F
在12月底,中央就有人在暗中授意造反派们写陶铸的大字报。
' y* b- J6 d! V% u
' X5 O& B. M. b7 o 167年1月3日,姚文元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的文章。# B' V% {. q8 F* U- t" p5 U
7 N1 v$ t0 t3 e3 E8 n& ^# |
167年1月4日,由周恩来、康生、陈伯达及**等人出面,对广东省赴京的红卫兵代表们说:“陶铸到中央来,并没有执行以**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实际上是刘、邓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还进行煽动地说:“他是文化革命小组的顾问,对文化革命的许多问题,从来没有跟我们商量过,他独断专行,不但背着中央文革,而且背着中央”。
4 X6 Y) Q' [- m9 `4 M: R( ]. X! s9 p; [/ v+ i+ V/ Q- b
在当时陶铸的地位是很高的,仅次于**、林副主席和周总理,是党中央的第四把手,文化大革命的立场较为中立。这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们,有意见不当着面讲或者是在中央会议上讲,而在暗地里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造反群众,可见都是一些搞阴谋的小人啊。陶铸这个心直性耿的刚烈汉子,岂是那帮大、小阴谋家们的对手,他的下台早已经是注定的了。
5 j4 |& {1 N6 R$ j6 U2 c. `4 D8 ]/ s7 r6 J' t. {' O
那些红卫兵和造反派果然中计了,他们立即召集了上万人冒着严寒当晚直奔中南海,高呼:“打倒资产阶级保皇派陶铸,陶铸滚出中南海!”和“打倒两面派陶铸!”。
, e1 t+ T5 V) Y i2 J b: q2 U' b5 I" _* H' r
5日凌晨,周恩来等人接见了揪斗陶铸的红卫兵和造反派,表示大力支持。) K, p5 ?% Z5 d* y
- V$ n9 P& t" c. Q# L" S
8日,在中央紧急会议上,**不无赞赏地说:“陶铸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红卫兵一起来就解决了”。含意是:陶铸的问题我们不方便直接出面去解决,就假借红卫兵之手了。9 D/ Z/ ?/ y$ C7 f* [
( o. u; }4 X9 @- ?% V 既然陶铸这个党内最大的绊脚石被搬开,**可以放开手地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
9 h2 y, ]4 }5 O1 B% S! r% ]& d' Q) A. R
在**、党中央和中央文革的号召之下,全国的工人以及机关干部等各条战线上的人,甚至还有些农民(各地区不一样),都起来进行革命造反了,数不清的群众组织如春笋般冒出来。在整个神州大地之上,几近全民都被发动起来了,到处都是一片造反的喧闹声。- w$ t& `2 F7 k6 S# k8 A
" j& r) X4 D6 R3 e 要知道,光是学生们和红卫兵被发动起来进行造反,那还是容易被控制和领导的。但是一旦全民都被发动起来进行造反,要想有效的进行操控那可就是很难的了。
+ }/ y8 V$ I/ Z
5 W& m- F3 b* E9 a, }- J2 V9 t 穷人150
1 p0 ]4 t- o1 t, @( {" g" A
! |, Z; n z0 y! M (六)一月风暴与“二.八”社论
. y5 e4 \5 z- a; h: B
7 a' I ^7 @$ N- B0 O 167年1月,上海的“工人革命造反总司部”掀起了夺权的革命风暴,并得到**、党中央及中央文革小组的肯定和支持。“工总司”的头头王洪文,从此大显了风头。
9 o6 y) y% f9 J$ j0 b. F- a- M g( D2 ~ c
1月3日,上海《文汇报》社的造反派接管了报社大权,揭开了“一月革命”的序幕。
& X/ n" r, U- f4 A1 D0 g( j; ~( `. F3 L: Y. z* T" r
1月5日,“一月革命”夺权风暴在上海兴起。**亲自批准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组织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在新生的《文汇报》上发表了。( k1 \# }4 }* a4 j( m
3 ?6 w: W, L% r$ O! [9 N. N
1月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同时发表了极其重要的编者按。
) `, N0 |6 P5 i/ a& x( v+ L0 m5 |+ L0 u* @0 h
1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给上海市各革命造反组织的贺电。并转载了**亲自批准发表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革命团体,于1月日所发表的《紧急通告》。
4 i5 S0 x0 ^' z5 r3 R# O d F. `0 L& }
1月16日,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的评论员文章。
$ d8 K* S' C8 l% s& @) @. a2 M9 d. i6 Y4 r/ l8 |0 K# \! t) L
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的社论。在社论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自下而上地夺党内走资派的权,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新的飞跃;这是展开全国全面阶级斗争的一个伟大开端;是国际**运动中极其伟大的创举,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 @' ?# ~* x# D2 A
- c7 H) M" D1 m$ x- b7 j/ p5 R 社论还指出,这场夺权斗争“是一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大决战”。! V- G% [7 S2 o6 B
2 _, S3 u: }5 z M p# ^
紧接着在全国各地也都展开了夺权的斗争,其意图是要把被刘、邓在各地代理人手中的权力再重新夺回来。在当时全国各地都有所谓的造反派和保皇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夺权就必然会有反夺权。像上海在夺权时一派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在全国来说并不是多见的。在夺权与反夺权的激烈斗争之中,由此而产生势不两立的两大派已经是不可避免的。$ ?# N" w/ _0 d% ]' o3 P, ^* h
0 `' c! t; w+ F4 X5 W/ j5 x1 L& g& @
1月23日,**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根据**的最新指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发布了《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9 p+ U" o3 _4 i7 n9 H+ E, v2 a5 t* ]; B
为了支持左派进行夺权和控制住局势,**向人民解放军发出支左(三支两军)的命令。所谓的“三支两军”,就是“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由军队派出所谓的“**思想宣传队”,介入到各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斗、批、改”。
! a' z4 R+ s$ a# S8 c+ G' N6 l+ k: e. ?
在全国各地都已分成两派的情况之下,当地驻军进行支左只能是支持一派而压制另外一派。由于各地军区或驻军都与地方上的政府或部门,存在着各种十分微妙的关系。谁是造反派(左派)谁又是保皇派,这些军队的头头们自有与中央文革小组不尽相同的看法。
5 b$ F+ Z- R [( N* b8 G7 A7 }' ~! D* I- n
有些军队可能是对造反派具有天然的反感,所以他们往往支持的是保皇派(被走资派所控制),受到压制的造反派必然奋起进行反抗。所以当军队全面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之后,便加剧了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也为以后的全面内战(大规模武斗)埋下了祸根。: g7 q+ n9 j6 b2 D. Z
; T5 S8 D( u% ^+ n( C, o 只要革命造反派遭到当地军队的血腥镇压,而作为革命造反派后台的中央文革小组,也必然是与那些军队产生了矛盾,甚至是很大的冲突,也从而酿成了所谓的“二月逆流”。
% V4 l, g- I" u* h+ Y! q, X5 @$ V/ Y b
在军队接到**发出的支左命令之后,陆军第四十军以锦州卫戍区司令部的名义,出动了一个多师的兵力,在锦州市的主要街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示威游行。这支部队以八.一军旗为前导,然后是装备精良的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摩托化步兵,还有大量的炮兵(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130毫米加农炮、160毫米迫击炮和多管火箭炮等)。可能是怕把大街上的柏油路面压坏,所以其一一八师的装甲部队还没有开进城来。, b+ e5 I& F7 T) Q1 M
; T+ L T% z2 P# ?7 ^. M
为了配合四十军地面部队的军事行动,空军(第三航空学校)还出动了几架飞机前来助威。这几架低空进行盘旋的飞机,还在锦州市的上空撒下了大量的传单。
7 j- o" Q! V5 U+ d U6 D. Y
5 Q5 h: k0 R: a/ D4 Y7 T$ X8 q 在**亲自批发的“中央军委命令”之中规定:“军、师、团、营、连和军委指定的特殊单位,坚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针,以利于加强战备,保卫国防,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军队中的各种军事院校和领导机关,则可以直接参加文化大革命。
. o8 k1 G; p7 o; O! T6 p
0 j# V, P6 A; M- t 在前几个月的群众运动里,由于锦州新兴工业的问题,引起了一些不同观点人之间的争论。有的人认为:锦州新兴工业是一面黑旗,是刘、邓等资产阶级路线的产物,必须予以打倒和批臭。也有的人认为:锦州新兴工业是一面红旗,是周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人扶植的,必须予以树立和保卫。因此锦州新兴工业的问题,成了本地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焦点。4 I2 J. O, b3 E& o h9 \
; @7 d' X& T1 w- x' Z) V: _, Y/ E* g( q 当时的锦州市委书记是李雪,副书记是杜良(兼管工业),市长是陈一光。反对新兴工业的人喊出了:“打倒刘、邓、陶,打倒李、杜、马(晶体管厂长)。”而保卫新兴工业的人认为,许多的市委和市人委的走资派都没有人去揪,而只揪杜良一个人甚至还揪来个厂长来充数,这是在保护陈一光等大走资派,于是喊出了:“打倒陈一光和刘慕文”的口号。
4 ~4 o0 z& E9 u" K) B- f
& [3 r1 w& j O2 ]" e, v' P 早在166年月2日,锦州市大、中院校的一些红卫兵、市直属机关的干部和工厂企事业员工等,共约四万余人在市人民体育场集会,揪斗市委内部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市委副书记杜良,以及他当时所主管的锦州新兴工业。9 E4 w1 s: r7 ~ T+ b
2 x) ]) H1 H1 f+ p# J5 r8 `
驻锦州的海字437部队(海军通信学校),起来进行革命造反的官兵们成立了“兵团”和“总队”,他们直接参加了锦州地方上的文化大革命。海校的“兵团”和“总队”站在了保卫新兴工业这一方的立场上,与那些反对新兴工业的人和组织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9 @! H2 [: Y5 n* E8 S r* Q0 a. W# x+ J# x2 N" _
为了紧跟**和党中的战略部署,保卫锦州新兴工业的工人和学生,在166年末就形成了全市性的革命大联合,并于167年1月1日成立了锦州“革命造反联合总司令部”。/ d+ }3 e ]6 O# U7 A
8 d1 ]" s- d1 h+ n/ t
1月10日,锦州日报转载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所发表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以后。锦州市的革命造反派们开始“夺权”,市内的各级党政机关逐渐地瘫痪了。2 E @7 a& F ]' [
8 c) R6 H8 Z" | 紧随着上海的一月夺权革命大风暴,锦州的各单位和学校也展开了大夺权。市机关的“红旗公社”和“东方红公社”等组织,已经控制了市委和市人委的大权。市公安局的大权也被“公安公社”夺去了,就连各区委、区政府等要害部门也都被内部人夺了权。锦州市的市、区级党政大权,现在已经基本都掌握在反对新兴工业的人手里。而保卫新兴工业的人大多数都是些工人和学生,他们只是夺了一些本单位的权,并没有夺得任何市、区级的大权。
m. Y+ q: Q. k) i' z. v9 B, ?
; v. C& E) d# f* r' {! ?3 e. a+ P8 g 锦州广播电台和锦州日报社,这两个重要的舆论阵地还没有被人夺权,于是各群众组织都把目光盯上了这两个单位。为了怕被群众组织夺权,锦州卫戍区司令部派兵军管了市广播电台。而锦州日报社里由于都是反对新兴工业观点的人,所以锦州卫戍区司令部没有进行军管。但那些持保卫新兴工业观点的人,对报社被不同观点的人控制感到了不安。2 ~- x" j w/ K" l8 k7 A$ ]- C
' S* r+ \& i# d 锦州“联合总部”麾下的“工人总部”、“大学总部”和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等群众组织,经过共同的商议以后,决定于1月13日晚上八点三十分去日报社夺权。0 `" Y. W& z5 X
+ r/ Z: f+ `; A f' w
但是由于被人走漏了消息,锦州日报社的人立刻在晚八点宣布夺了报社的权。消息传出不到几十分钟,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等组织就赶到了锦州日报社。
$ R: v$ M3 k9 e' E
5 Y1 O8 U6 ~, \2 `3 |7 r9 M9 u 这些大学生红卫兵们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夺权声明”进行了宣读,但锦州日报社的人堵在大楼门前不让他们进去,于是双方就在报社的楼下展开了大辩论。锦州日报社的人宣称他们已经夺了权,而前来夺权的人说他们是“假夺权”是在欺骗群众。这场激烈的大辩论从晚上八点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上午十点。锦州日报社的人占着地利,有面包和饮水的供应而斗志不减。“工人总部”的工人们因还要上班,就于第二天清晨首先撤走了。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等大学红卫兵们,见夺权无望不得不最终撤离了锦州日报社。
* S. n' V: e. c& a/ G1 Y7 Y4 L
+ E: F/ Q0 g0 t" `2 v* _2 I0 G5 [) z 在一月夺权的革命风暴之中,文青的红卫兵组织以及其他的红卫兵组织,联合起来夺了锦州十二中的学校大权。夺取大权的红卫兵们立刻查封了学校的档案室,并查抄出了校党委在运动初期整理学生的黑材料。这下可是炸了锅,以李党委书记(女)为首的校党委立刻都遭到了批斗。董校长等学校行政领导们也都靠边站了,他们都已经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只剩下总务处还在正常的运行,但有几个红卫兵在一旁协助他们工作。' j% P7 I5 X! j/ q1 I/ k5 Q& K
5 g5 ]9 Z: Q/ y" f3 W/ o# I1 G- ]
1月31日,红旗杂志(党中央的喉舌)第三期社论发表了重要指示:“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在社论里还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派必须充分认识,我们同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夺权和反夺权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敌我矛盾”。, t) r/ y* g% J5 x$ x! z. J/ r
5 N4 _' T' q0 l, a
全国各地的两派都正在进行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已经是闹得不可开交而且是十分的激烈。红旗杂志第三期社论的发表无疑是火上浇油,两派都把这期社论奉为圣旨用来攻击对方。而且红旗杂志的这期社论已经把群众组织之间的争斗,说成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敌我矛盾。这分明是在挑动群众斗群众,可惜人们在当时并不醒悟啊。
. P e# v0 d. q9 y- t
( e4 F0 O2 e6 ?; p+ m3 C8 L, c1 f% _ 2月5日,锦州“联合总部”举行了七万余人的夺权誓师大会,准备联合起来揭开市委和市人委的阶级斗争盖子,揪出以陈一光、刘慕文、王哲等人为首的大走资派,坚决夺回市委和市人委的大权。这些已经大联合起来的工人和学生,都是持保卫锦州新兴工业观点的人。驻锦的海字四三七部队(海军通信学校)的造反派,也参加了这次的夺权誓师大会。
) |/ h: `) b' @' Z; B9 L( ^* \, ?( R
$ U3 [+ E; _' D3 b; s% d 2月5日,在自下而上地夺权斗争已经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上海市实行革命的“三结合”,夺取了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一切权力,建立了临时权力机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i! a0 r- p2 U
/ b0 H j$ O# O 2月8日,广州的“中大红旗”、“广医红旗”、“中山医东方红”和省直“联络站”等群众组织,冲击了广州军区司令部。军队在司令部大门前组成了人墙进行阻止,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徒手推打。后经中央军委下达了紧急命令,“红旗”派的人才被迫撤走了。: h& [7 N) l* o* q* M2 d8 Y
D; e0 C* d/ h7 l) Z5 W3 I 2月8日,由持反对新兴工业观点人控制的锦州日报社,突然发表一篇“打退翻案风,掌握斗争大方向”的社论。这篇社论如同一枚重型炸弹投进了弹药库,在锦州引起了极为强烈的连锁反应。有的人说是“好的很”,也有人说是“糟的很”,于是在锦州划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二.八社论”成为一道分水岭,决定了成千上万名锦州人从此以后的命运。
$ }$ b( u8 y$ j, ?, N7 G9 M7 X9 o+ }: p# l& ^" ?* e
好字派们认为,锦州目前的斗争大方向是打退右倾翻案风,是彻底斗倒批臭锦州新兴工业以及杜、马等人。而糟字派们认为,锦州当前的斗争大方向应是夺权和反夺权,是彻底揭开锦州市委的阶级斗争盖子。糟字派们还认为,“二.八社论”是在与红旗杂志社论唱反调,是一棵大毒草。好字派当时人数比糟字派少得多,主要是市直机关的几个保皇组织。
5 ^8 O: Y6 K7 Y4 F7 P
, x& `5 R8 D' y. [7 L 2月日,锦州的糟字派们立刻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以海校“革命造反兵团”和“红色反修总队”、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锦州医学院“红色造反团”、锦州工学院“千钧棒”革命造反团、锦州陶瓷厂“**主义战斗总队”、锦州市卫生系统“革命造反总部”、锦州市五金交电公司“硬骨头”革命造反总部、四机部二十八所“反到底兵团”和“追穷寇”战斗队、锦州地区“工人革命造反总部”和锦州市大中教工“革命造反总部”等为主的糟字派,在辽大“八三一”红色造反团驻锦联络站、大连铁道学院“红色造反团”驻锦联络站和北京“红三司”邮电学院“东方红”公社等外地红卫兵的支持之下,在全市发表了联合通告:“锦州日报二月八日社论是彻头彻尾的反**思想的大毒草”。
+ T& y) _) C' e1 @- T. x m0 X% u1 O* t! g6 Q. {
在联合通告的前面引用了**的语录:“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L2 W3 c8 W; O4 D4 D" D# Q
1 |% _8 {, }2 H$ r5 b( q% A$ A 在通告中指出: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一切大权的大搏斗。就在这大革命的紧要关头,锦州日报发表了“二.八社论”,大谈“翻案风”扭转斗争的大方向,把斗争的矛头转向革命的造反派。在“二.八社论”之中,避而不谈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的夺权斗争,也避而不谈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夺权的阴谋诡计,公然与红旗杂志第三期社论唱反调,与以**为代表的革命路线背道而驰。. {- V+ r: \9 E" E1 \$ J+ [7 g
6 `5 ]5 h R4 P; ^9 P& o5 s9 y 在通告中还指出:锦州究竟有没有翻案风?这股风究竟从何处而起?到底有多少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的走资派翻了案?他们翻的是什么案?你们能回答上来吗?你们所谓的打退翻案风,就是在破坏我市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是对革命造反派大夺权进行疯狂的反扑。你们的所谓斗争大方向就是企图蒙蔽群众,挑动群众斗群众,挑动群众斗学生,从而制造混乱,把我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水搅混,以保护那些躲在市委里的走资派。
. P6 w7 [" h5 |+ S Q% Z4 n
5 b) l* m+ H* q" r 在通告中特别指出:从“二.八社论”空前未有的发行量和锦州广播电台破天荒地拼死的嚎叫上,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二.八社论”是怎样精心策划出来的!不过我们要问:锦州日报、锦州广播电台和它们的后台老板,过去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社论的文章你们这样大量发行过吗?这样数次地广播过吗?二十三条、十六条,你们也这样大量地发行过吗?也这样有声有色的广播过吗?167年红旗杂志第三期社论,你们也卖过这样的力气宣传过吗?没有,一个也没有!在你们的眼里还有党中央和**吗?!$ h$ C" M5 e# D# A% a
1 _. ]& t. N* K$ r3 h I' ` 在通告中最后指出:我们警告市委内部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顽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家伙们,**的红卫兵和广大真正革命造反者的心最红、眼最亮。在**思想的显微镜下,一切妖魔鬼蜮必将显露原形,身遭覆灭!4 v# ^& _: Q7 f8 k: L; E
1 B: f8 X% v) R8 Q
誓死保卫党中央!誓死保卫**! S- s) T* e3 g, F# k- t
|" A# ?* B7 X# e: g3 u0 o 2月日后半夜一点多钟,糟字派的大队人马对锦州日报社采取了革命行动,一举包围和冲进了报社,他们与报社的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控制住所有的办公室和予以查封。4 H- u" p+ q, J% C! i
! z- y3 h& i9 X7 @8 D2 J# D
2月10日晚上八点多钟,好字派出动许多的人员和车辆赶到报社来声援,连郊区东方红公社的农民也被拉进城来助阵。报社的人见援兵到来就撕掉办公室和车间的封条,赶走了留守在报社里的少量糟字派人员。糟字派得到好字派夺回报社的消息,立刻调来海校、师范学院、医学院、“工人总部”等大批人员前来增援。两派谁也不肯示弱都拉开架式进行大辩论,在报社和楼门前的大街上到处都挤满了进行大辩论的人群,当时的局面很是混乱。/ D. i" ~4 D0 c2 C" p
; F9 d; b% O( x7 V
海军通信学校“兵团”和“总队”的解放军战士,站在老糟们的最前面,他们遭到了一些好字派人的辱骂和推搡。这些海军战士手里举着**语录,高呼道:“要文斗,不要武斗!”。一些农民模样的人挤了上来,口中骂道:“文斗个屁,打这帮灰兔子!”(当时海军穿的是灰军装)。这些农民掏出藏在大衣里面的木棍和铁丝鞭,随即便劈头盖脸地打了过来。立刻就有几个海军战士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是这些海军战士们仍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4 f8 V h! a7 @$ T5 `+ O
9 P; { _/ t7 S( o! L) X7 a 就在这危急时刻,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的红卫兵们冲了过来,与那些行凶打人的农民们展开了英勇搏斗。经过一场拳打脚踢的混战,那些农民招架不住逃回了锦州日报社的大楼,许多好字派的人见势不妙也随之而逃。前来报社声援的好字派主要是“红旗公社”和“东方红公社”等组织,这些市委机关人员见发生了武斗就赶忙撤走了。一辆华光电子管厂的好字派宣传车没有来得及逃走,被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的人给砸了。2 m [0 H. I# H: X2 H
4 \* {' P# a2 a/ K2 a7 S 糟字派包围了整个锦州日报社大楼,宣传车上的大喇叭高叫道:“立刻交出打人的凶手。”但躲在报社里的好字派们紧闭门窗置之不理,并准备了一些用于武斗的工具。/ }0 Z9 } W* W8 z! L
* Y* E9 y( Z: K# }. t. o 当晚十一点五十分,糟字派的人马对锦州日报社发起了攻击。他们有的人从大门两侧的窗户向里攻打,也有的人爬上了门楼砸开窗户进入了二楼。糟字派首先砸开门窗冲进了一楼,报社里的好字派和那些农民们守在大门口和楼梯口,与进入一楼的糟字派进行推搡和厮打。但不料,已经进入二楼的糟字派们从其背后攻了过来,于是楼里的好字派们纷纷向楼外夺路而逃。以海校造反派为首的老糟们占领了锦州日报社,并在楼里发现和缴获大批的打人凶器:木棍、竹子杆、扁担、镰刀和铁丝鞭等。(幸好这些凶器还没有都来得及用上)4 C! l( r! k- }' P; k; A9 d, D3 n
( D R( H8 O a4 ~; y 糟字派们在报社楼里还抓到了几个行凶打人的农民,经过审问方知:这些农民来自西郊的东方红(四季青)公社,是被人花了大价钱雇来的(每小时八个工分,超过三小时加一倍)。当问到是什么人雇的他们时,这几个被俘的农民支支吾吾起来,就是不肯说啊。
- a% ~; O( B$ a+ F; E) M$ I4 W& Z4 m& \2 ?5 A) s
在几个老糟动手逼问之下,他们方肯招供出来:“是锦州的四十军”。“你们可不要胡说啊”,老糟们感到十分的震惊和不敢相信。“我们可不敢瞎编,这是真的”,那几个农民连忙点头说道。事关重大啊,海军学校的人让那几个农民在纸上写好并按了手印。
; j: w8 n3 x/ U' _! j6 J# k: S* M
1 W- [: o9 k: j; o “其实,我们真不懂得什么是好、糟的,就是为了挣点工分,以后再也不敢了”,那几个农民弄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道。“行了,回家去吧”,海校的人只得把那几个农民放走。
; U1 Z# x" g+ c/ T4 s5 h5 ~$ r- v# s; @; E. e
当时的好字派主力基本都是些机关干部和文职人员,而糟字派几乎全部是工人和学生(其人数还占有很大的优势)。双方争夺锦州日报社必定会有相当激烈的斗争(甚至是武斗),好字派的人肯定不是对手。作为好字派后台的四十军当然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雇农民进城来充当打手,这事虽然作得有些离谱和卑鄙,但是在当时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啊。
( R6 q/ I1 P1 r3 W$ r4 f" V% u( E, U$ Z9 p1 o/ j) ?. V7 E
为什么当地驻军几乎都在保地方上的干部?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各种不可言喻的关系。因为那些地方上的干部基本都是从军队调去的,是他们的老同事、老战友、老部下。在各地的军头们心里认为:那些人都是工作几十年的老革命,那里是什么走资派?, O, y. X9 K/ `! B( s6 z" Y
0 y' O2 `& ^" ?' _9 K1 D: Y
而且,这些大权在握的军头们出于本能,他们也很是憎恶那些造反的学生和工人。
: M: k, Z6 q/ m3 k: K, y, U* d7 G5 f; b' x6 T6 _
在“联合总部”的一部份老糟围攻锦州日报社时,作为其成员之一的“中学总部”也参加了。但是因为市级的“中学红卫兵总司令部”刚成立不久,市内各中学的老糟红卫兵们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联合和互相熟悉,暂时还没有形成多大的战斗力。这时的老糟红卫兵主力基本是那些大学生,当时“大学红卫兵总司令部”的主力是锦州师范学院“红色造反团”。2 s2 L) K* q, L7 Q
7 @- @0 Z0 z' h: n( R( d. z" t
但是“中学总部”的红卫兵们,其革命造反的精神还是很强的,也是颇有战斗力的。他们在刚成立时就冲进了锦州市人委(相当于市政府),把副市长王哲揪出来进行了批斗。' |1 b4 @0 s8 P3 c: R1 Y
" e" {: P7 w0 K+ k
在当时的锦州市,各大、中院校的红卫兵大多数都是糟字派,而好字派只是占有一小部分的红卫兵。而且在一月的夺权斗争之中,各校的老糟红卫兵们又基本掌握了学校的大权。所以锦州“联合总部”老糟初期的主力,基本是三万多名市内各大、中院校的红卫兵。4 V; f R6 n) [) r1 p* h
, ~3 w% _& `7 H/ V1 A5 d, ^" K- W4 Q 后来越来越壮大的造反工人(工人总部),其成员也达到了五、六万人。如果再加上锦州铁路局的老糟工人和葫芦岛的老糟工人,其总人数已达到十来万人的庞大组织。+ i0 \6 ^* @: I3 j& X3 P! `5 a
( W4 k8 S$ l3 t7 v+ t
因此说,锦州“联合总部”老糟的两大主力,一个是红卫兵,另一个是工人造反派。
: |! t) S l0 _; u R( o
. B, y) B [: h8 d& d* G, c* _3 { 连同海字四三七部队和沈字四一三部队的数千人,锦州“联合总部”的老糟更是如虎添翼啊。尤其海校的“兵团”和“总队”,不但有一千八百多人,而且是全军著名的造反派。
9 @5 a8 Z7 {/ E# m5 G
7 ?6 c- {3 c c7 d 但是锦州老糟由于没有各级干部的参加,其思想比较单纯和幼稚朴实,各级的头头们也都是工人和学生。他们对普通的好字派群众并没有仇恨,只是认为都是被走资派和别有用心人蒙蔽的,是应该进行教育和帮助的对象,因此老糟们极少主动挑起武斗。既使他们在后来的七、八、月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时也是如此,只是进行有限的武装自卫。
$ \$ _+ G! F$ O! L( y% |7 ?) ~8 {7 [- F% ?
老糟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央的保护和支持,并不想用武力来解决锦州的问题。如果他们在后来的铁血八月时敢于下决心,是完全有能力使用武力来打垮老好的,甚至在四十军有可能介入的情况下,他们也是能顶得住。其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而已。既使是锦州老糟遭到惨重的伤亡,那老好们也是伤亡惨重难以立足的,就不会有以后的那种任人宰割的惨局啊。3 K& I6 B4 B, }- }. R2 s ^
# e& i) i2 `" j, y5 B 而锦州好字派(4月1日才成立的“锦联筹”总部),当时仅有市、局、区(县)和直属机关的一万余人,各大、中院校的红卫兵不到一万人(在本学校都属于少数派),各单位的干部和职员一万多人,各厂矿工人一万余人,共有四万多人。
' _$ D- c) e7 y+ k7 Q2 ?3 u2 Z X
6 }4 h8 O* V( v% A& Q 自锦州卫戍区司令部的“三月镇反”以后,在军队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之下,老好的队伍才得到急速的发展和壮大。最后达到了十几万人(有些人是挂名的),其主要成员都是各级的干部和职员,还有海字437部队和沈字413部队的几百人,具有了与老糟抗衡的力量。
' u1 h& t2 G; c, r7 }0 y. |
0 L6 r2 W- L$ m) m& c4 t 虽然老好们的普通群众,对老糟们并没有什么仇恨。但好字派的大、小头头们(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却是对老糟们怀有刻骨的敌意和仇恨,他们认为都是些理应得到无产阶级铁拳镇压的贱民而已。在四十军吴忠和李湖之流的庇护和纵容下,老好的坏头头们操纵受其蒙蔽的群众,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流血武斗,因此加深了两派群众之间的敌对与仇恨。
% T* _. v$ r. S1 J$ {$ w q* C" X0 p
既使是在后来他们不占优势的七、八、月份,“锦联筹”老好们也是多次主动出击挑起两派之间的枪战。在他们夺取锦州市革命委员会以后,更是肆无忌惮地对老糟们进行血腥的屠杀和迫害,虽然“联合总部”老糟们是得到中央肯定的革命造反派。0 f2 i# s% B t& [" M
4 ?: ]4 W6 {6 j' c7 o$ m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吴忠、李湖之流的操纵和庇护,“锦联筹”这个被蒙蔽的群众组织,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残暴和疯狂,锦州的文化大革命也不会得到那样的悲惨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