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6|回复: 4

于晋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北京六中)诞生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2-14 15: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晋的博客
9 b! i+ S* X. u# q0 Dhttp://blog.sina.com.cn/yujin09241 Z! }. G* @) X
3 U, e* T* r9 R7 `0 W

0 ?2 ]+ _9 j8 H. T! O3 V- m 9 k4 K4 a! s3 U$ L% A& g4 p' |1 R$ m
北京六中高三(4)班同学42年后再聚首。
7 {; {% w& `, y$ |前排左起:马绍志、于晋、周信、李秀生、刘振、刘大基、孙长泰、李友渔、李家智
  v& U4 r5 R% w* F! s( r5 d后排左起:吴祖平、李大中、刘德隆、孙福生、张尚英、孙克亮、刘德宇、福德润、吴秋平、韩宝成  
  @% Z0 I3 S8 o: e3 p4 D, M1 y
. m5 z( k( {$ A) N. ]9 Q; P* l5 X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 g6 T' u' E7 Z9 x7 s
    当时我正在北京六中高三(4)班紧张地准备高考。六月一日晚八点,中央广播电台全文播放了聂元梓的大字报,毛主席称赞它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一下子火就点起来了。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在全国燃起。8 U7 U; ~7 ~0 f0 B
    为了更大范围地发动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这一天在天安门上接见了革命群众,并第一次将红卫兵小将邀请上天安门。我有幸那一天也被邀请上天安门,这是我第一次登天安门。说到红卫兵,是清华附中的几名学生首先发起成立的,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受到工作组的压制,成立这一组织是为了同工作组进行斗争。之所以称红卫兵,就是自称是毛主席的红卫士,要誓死保卫毛主席。这以后红卫兵组织发展成为了文革中的中坚力量。“八一八”以后红卫兵运动席卷到全国。/ B0 Z  Q$ m$ t9 h* i
    我们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孙长泰、孙克亮、于晋、张尚英、白志成、李秀生、杨世杰、刘振、陆炜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写大字报、写文章。为了扩大影响,还将文章打印成印刷品散发。在谋划运筹打印的过程中,我们对出版刊印发行产生浓厚兴趣。大家议论咱们为什么不能出版一份自己的报纸。动议一出,大家无不拍手称快。说干就干,当时分工:于晋负责报纸刊印,孙克亮、孙长泰负责报纸的文章、组稿,发刊词由孙克亮负责,出版发行由李秀生、白志成负责。分工定下后,大家分头去干。我先去了中国青年报,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里。当时他们一听是红卫兵小将要印报纸,就表示坚决支持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刊印问题解决了,于是我们就等着孙克亮的文章了。熬了一两天,克亮的发刊词及主社论《论形势》终于脱稿。一读大家非常满意。孙长泰、于晋、张尚英也写了文章,第一期的内容很快就排满了。当讨论这份报纸该叫什么名字时,大家一口同声地说,就叫红卫兵报。我们立即分头去找毛主席的手迹,不久就拼出“红卫兵报”几个字。我们立即将文稿送中国青年报社。' S4 ?2 R8 F1 ?7 w8 f& f5 g0 \6 v% H, P
    通过办报,我们知道了出版一份报纸的全过程。首先按文章进行捡字,排版、拼板,然后打出大样进行校对,无误后签字,将清样作出纸型,然后浇筑铅膜,最后将铅膜上轮转机开印。一张张的报纸就被印出来。这些工作都是夜里干,清晨报纸就已经印出。如是全国性的报纸,就需将当天报纸的纸型空运到当地,再浇筑刊印。我们的红卫兵报虽是第一次出版刊印,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序一道也不能少。还有一个插曲,排完稿后,编辑找到我们问:落款是什么?一下问住了我们。经考虑大家说就叫“红卫兵报编辑部”吧,地址就写我们六中的地址:北京六中,南长街大宴乐胡同十一号。 排报的第二天恰好是九月一日,于是这份报纸的诞生日也就成了一九六六年九月一日。% I- O+ s1 X, E+ {+ `
    报纸如同我们的孩子出生了。- L8 e& W) v2 }  i6 }+ F6 j6 ]
    随着轮转机的戛然而止,车间里突然静了下来。捧起报纸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看着一行行、一排排的铅字及图形,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刚才还是稿纸上的一行行钢笔字,现在却变成了铅字,真是不可思议。将报纸拉回学校,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说咱们上街卖去,北京晚报卖两分一份,咱们也卖两分。有人提出这行吗?我说怕什么。于是我们全体上街去卖报。我也去了。高声叫卖:“红卫兵报二分一份!”由于是新报,以前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卖的非常快,不久报纸就销售一空。7 h! F3 z( g& m. E. V4 q- G! k
    为了扩大报纸规模,我们向西城区红卫兵组织提出能给我们推荐几个办报的人员。不久其他学校的几个女同学刘铭、冯娟、谷雪红等来了。红卫兵报机构成立了。于晋为红卫兵报社社长;孙克亮为主编,孙长泰为副主编,张尚英、刘铭为编辑;白志成为财务组组长,组员有冯娟;李秀生为出版发行组组长,组员有杨世杰、刘振、陆炜等。4 z1 e4 J3 w6 l* q) a
    真是有缘,以后张尚英与刘铭、白志成与冯娟还结为了夫妻。他们现在都有了孩子,幸福地生活着。- i3 V* A/ k3 m& c+ o; D9 S
    当时我们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归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北京市委的一个什么组织管理。我们每期卖完报纸,都把卖报所得的钱上交到那里。$ K2 l( z1 M- x8 @( r
    我们的报纸一共出版了十四期。记得要出第十五期时,已接近到年关。为了纪念毛主席七十三岁诞辰日(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们计划出版一期以纪念毛主席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我记得有一副毛主席在雪地里的照片,还有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词手迹。都是我去制的版。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期报纸没有出版,以后我们的红卫兵报纸再未出版。这两块版我曾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惜现已不在了。! d- R  G5 D8 n% U
    记得在出第三期时,我们接到北京图书馆的电话,称据他们了解,我们的红卫兵报是全国第一份红卫兵报纸。他们提出让我们将一、二期及以后每期的报纸送一份给他们。我们照此办理了。# F! O+ J: T% m5 L; O' }% Q% `
    这些事情发生在几十年前,回想起来还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也过了一把办报的瘾!- b3 n# g7 R9 o4 m
        这真是:文化革命起九州,红卫小将歌不休。
' b; `* a9 J( @5 `% ]+ I                    毕生活字今又现,火铸印刷我为首。
+ ~4 M5 O3 W6 T
# X8 E# a' E7 I9 \# D3 N                             二00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T3 ~0 W( a6 E, y9 p! U0 d& E, ^

. W" I9 f" `1 j+ L& U' b9 A8 H* w6 n

' @! e# Q. d. t
+ n1 F) x7 T* X)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7 s/ g" N9 E" n0 R$ d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之二)
: N0 n0 G- |$ G! E, U& A+ @2 \. y  a4 u9 `5 F9 n
    一九六六年九月一日出版的红卫兵报第一期,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好得很,越来越好。在第一期中首次提出“毛泽东主义和毛泽东主义者”的口号。在主社论《论形势》中,引用毛主席的文章的语句激昂地高呼:“中国将要升起在地平线上,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1 U- L! f, k( ?" h
    由于第一期报纸语言激昂、文笔流畅,富于鼓动性,所以这期红卫兵报影响之大,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又由于红卫兵报是个新生事物,以前没有这样的报纸,而且报纸还上街去叫卖,真是前所未有。
  x4 S) [& y1 k, W9 V% U    记得第一期红卫兵报卖出不久,一天我们学校来了几个中年人。说是要找红卫兵报的人员。当时我们北京六中大部分同学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各地串连去了,学校只剩下我们红卫兵报的几个人和朱之前等几个人。朱是初中生,当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朱将来人领到我们报社。他们一报姓名我们才知道是当时中央文革成员姚文元、关锋、戚本禹及随员。他们一进屋就说明来意。他们是从下面一些同志那里看到我们的报纸的,就找到六中,并问:红卫兵报是你们办的吗?我们回答道是的。他们又问发刊词及社论《论形势》是哪位同学写的?我指着孙克亮说,是他。记得姚文元说写得不错,就是毛泽东主义的提法不好,中央早就有提法,七大以后统一提毛泽东思想,而不提毛泽东主义。在提到这期红卫兵报我们都上街去卖了,他们说可以卖嘛。后他们又说,我们准备将你们的主社论《论形势》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但是毛泽东主义要改为毛泽东思想,你们同意吗?我们当时都愉快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后来在一九六六年红旗杂志第十二期上刊登了我们的文章,当然他们将我们的文章题目作了修改。落款也将红卫兵报编辑部改为北京六中红卫兵,并配发了《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 N: E# U$ T, c& D/ U
    这真是:  文章激越惊四座, 中央大员不意逢。
( O) U5 m/ }# |9 I- w              红报首期党刊载, 谁言下笔不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之三)# }" H& O( F, n8 {# u" B3 F7 _( m
6 ~# n$ B  h: W- Z7 N# B' m1 H. h# r
    六中红卫兵报首期的初战告捷,给我们极大的鼓舞。正当我们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第二期的出版工作时,我们接到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指挥部的电话,邀请我们六中红卫兵报的同志去他们那里,说是有事相商。孙克亮、孙长泰、于晋等去了那里。记得西纠是在西单北大街的一个什么胡同里。接待我们的是西纠的负责人孔丹、秦晓还有李三友。见面寒暄了一阵后,孔丹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出的红卫兵报影响很大,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轰动。我们原也想出报纸,因为报纸的影响力、宣传力是其他舆论工具不能比拟的。但是你们走在了前面,以北京六中红卫兵的名义出版了报纸。我们想与你们合着出版这份报纸,不知你们意见如何?听完孔丹的提议,我们觉得有些突然,几个人合计了一会后,由孙克亮代表我们发言。首先讲了我们办报的初衷及经过。而后又讲,同意西纠负责人孔丹的提议,将六中红卫兵报变为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指挥部主办。同时提出我们已有的办报机构保留。他们也同意了我们的意见。于是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第二期红卫兵报即改由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指挥部主办。接下来双方研究了第二期的主要内容等事宜。我记得第二期刊登有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指挥部的第五号通令,据讲是由孔丹执笔的。还有李三友写的“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的社论,以及六中红卫兵报改变主办单位的声明。一九六六年九月四日红卫兵报第二期出版。, D$ a8 @9 w) _$ R+ \1 N
    这期报纸出来后,反映依然强烈。尤其是我们刊登的“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的社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 W6 e- z+ ~) m# K    在筹划第三期报纸的内容和以后办报的方针时,我们与孔丹、秦晓和李三友他们发生了分歧。于是我们有了第二次见面。由于协商未允,双方只好握手道别,好说好散。第三期主办方又改由北京六中红卫兵主办。只不过从第三期以后,在刊印报头时将北京六中红卫兵改为红卫兵报编辑部。$ O0 N6 E- ^( [) ?1 X4 v
     这真是:聚也因报散也它,怎奈合约意难成。
5 Z( [( ~- H2 y0 [6 s                文章洒洒难调众,各自他方万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6: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之四)) ~, W5 k2 y/ H0 X7 w

6 C' Y5 I" F" O3 u8 ^) W      正当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红卫兵报的出版发行中去的时候,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串联的高潮。红卫兵小将到各地串联发动革命,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火种传播到全国。我们红卫兵报的人也去串联。我和孙克亮、张尚英、李秀生四人一同去了广东。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气象。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利于运动发展的现象。在火车上、住宿地、大街上我们讨论着、争辩着,出于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使命感,我们再也坐不住了。当时火车到广州要用整整两天时间,我们到广州已经是下午了,晚上在散步中大家继续讨论,越说心里越急,也无心串联了第二天就乘火车返回北京。离开北京的第五天我们回到了北京。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到京后我给留守的孙长泰打了电话,谎称仍在广州,孙一点也不怀疑我们仍在广州,还让我们快去快回。
& K+ K* F* p8 i. F* E    回京后我们将一路上了解的情况及我们对这些情况的讨论分析,列出许多问题,大家就这些问题认真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最后经过梳理归纳,我们列出十四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并于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出了第十期红卫兵报。题目是“谈当前运动的十四个问题”。这十四个问题是:$ |( G% {5 F8 B. D; ~' s
    一、关于形势;
- h: k& ^6 a$ Z: ]- E: k   二、关于工作组 ;
' t. Y* d3 z6 ~7 A3 l. C6 y) w    三、斗批改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关系;   , y' s% H8 q) ?" F) v
   四、炮打司令部的问题; & z6 S  O4 z# g. F: M
    五、分清敌我,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9 S2 z# U- R5 I' j3 w   六、关于多数和少数;1 `* i4 c; P" j
   七、阶级路线和团结大多数;
1 d/ C1 o( n4 z   八、关于红卫兵;8 D; S- r0 g1 h# J6 M! P5 t
   九、关于团结;
  I0 b8 u0 M& K$ X5 l$ |2 C6 i8 O- Y   十、革命串联; " M. o* q7 b" K& ^5 P, x
   十一、斗争的方式方法问题;
1 U5 [$ B& T8 S1 O( c# |' E: T   十二、关于中学目前的运动;
7 M+ c& |) o0 D" `/ a/ W  十三、备战、备荒、为人民; 2 t9 X! W) F6 j5 O  Y. @1 V2 w
   十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0 e% V  B3 D$ O8 ]3 V& y    报纸出来后立即引起轰动。报纸也是一抢而光。我们又加印了十几万份报纸,总共印了二十五万份报纸。不少群众找到我们或打电话询问我们有没有中央的背景,这些问题是不是中央的意思。我们只好幽默地回答,这些问题是北京六中红卫兵报编辑部的意见。+ Q! v0 h* F# T4 X
    我们提出的当前运动的十四个问题,对指导当前运动及避免以后运动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指导和预见的意义。大家都说这期报纸是我们出的最好的、最过瘾的报纸!  k' I6 X0 J$ a- z
     这真是: 时政疾书乃十四,剖析中肯奈人寻。. w5 c! \: f# l" U% w
              不是中央有明指,只因我辈灼见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6: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 _- o5 y9 I6 a! C3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之五)* z- |7 G; N% h4 M$ }' X
0 S4 C( E; j7 i+ y' Z7 `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从1966年9月1日创刊到1966年底第14期出版后停刊,这期间轶事多多。
8 ]# f, M. D% a4 L5 a5 t    讨论出第8期红卫兵报时,恰逢1966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诞辰17周年国庆纪念日。大家考虑用一种什么方式来纪念国庆日。有的说咱们写一篇国庆献辞;有的说还要有一篇国庆社论,这一动议很快就决定了。可是大家还意犹未尽,觉得还应该做些什么来纪念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生日。不知是谁忽然提议咱们干脆出一期对开大报来纪念祖国的生日。以往我们出的都是四开小报。此议一出,大家欣然同意。这期大报一版以毛主席的半身像为主,并配以国庆献辞——"红心献给毛主席"。二版是社论——"让毛泽东思想红旗插遍全球"。这期报纸印制非常精美,尤其是那张毛主席半身像十分庄重。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9 O5 v8 m. i: u# ^. l4 Q; N3 C7 k    在宣传全国英雄模范人物方面,我们也是不遣余力去扩大宣传。1966年9月22日首都红卫兵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全国劳模,大庆“铁人”王进喜同志和大庆32111钻井队的工人们。会后我们红卫兵报编辑部派员采访了“铁人”王进喜同志。采访中铁人称赞了红卫兵小将的革命精神,并给小将们还写了一封信。信中还赋诗一首。我们的报纸还刊登了这首诗。5 o: S% }6 V/ b) N. J" V
    另外我们还走访了当时北京的清洁工劳模时传祥同志和后来成为文革明星的辽宁省的“东北机器制造厂女工尉凤英同志,以及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同志,将采访的文章在我们的报纸上刊登。其中麦贤得的文章,原定第15期发表,后因故未能发表。
- K* }5 M" @9 w/ D$ I# A" S% d    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当时运动的发展。
1 t: `$ q4 n& T' E' W/ U( K% Q    这真是:时代辈出英雄来,铁人进喜抒情怀。机械厂中凤凰展,一代新人学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7 01:21 , Processed in 0.2087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