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04|回复: 0

管中村  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1959年冬至1960年春饥荒死亡人口调查与统计

[复制链接]

1450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608
发表于 2011-1-16 1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凯迪社区

远去的生命与数字
——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1959年冬至1960年春饥荒死亡人口调查与统计
管中村

1959年冬天至1961年春天,中国发生建国后连续三年经济极度困难时期,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饥荒,并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但究竟死亡了多少人口,由于相关档案资料没有开放,死亡人口的确切数字人言人殊,说1000万、2000万、3000万、4000万的都有,总之至今没有定论,并因此在党史与国史研究中成为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
安徽省是笔者的故乡,也是当年全国饥荒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笔者童年、少年和进入青年后的早期阶段均生长在该省的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今属肥东县杨店乡向阳村),而且饥荒发生时已经10岁左右,并在这场饥荒中沦为孤儿,因此对当年遭遇的灾情具有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记忆。近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时常碰到究竟有多少人因饥荒而殁的问题,面对莫衷一是的数据与观点,常常难以选择。正是这个原因激起了笔者深入实地调查,选择一个特定的微观的角度搞清基本事实的学术动机。
正是本着这样的学术动机,笔者于2007年1、2月份先后两赴安徽原籍,对当年隶属于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的14个生产队因饥荒而死亡的人口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入村进户调查,并且获得了可靠的第一手的调查数据。本调查虽然把1959年冬天至1961年春天作为特定的调查时间段,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个别人死于1959年的冬天,其他人均死于1960年春天;当然,本调查所统计的死亡者唯一的死亡原因必须是饥饿,因其他因素致死者不在统计之列。
安徽省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当时所管辖的范围,如按自然村落布局划分,有“三管”、“两白”、“一李”,三管即后管、中管、前管,两白即后白、前白,一李即大李集。如按行政建制划分,共有14个生产小队:三管中的后管较大,所以分为管东与管西两个生产队,大李集作为自然村落范围更大,所以分为八个生产队,前白户与后白户各为一个生产队。由于近几十年来,农村无论村民聚居的自然布局还是其行政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尊重历史起见,本调查因袭当时的生产队行政建制,以生产小队为基础,把整个大李大队分解成为14个调查单元。但大李集第三生产队的资料不全,在前白户生产队也没有获得具体的数据,所以,上述两个调查单元的数据只供参考,不纳入总统计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本调查最终只以12个调查单元为统计基础,但这12 个生产队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在大李生产大队的周边地带,既有死人较少的溘荡武生产队,也有死人非常严重的吴王——两个生产队只剩3户人家,由于他们跨出了大李大队的行政范围,对于这两个极端典型的数据,本次调查就没有采集。
在本调查进行过程中,笔者感触良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这项工作如不抓紧进行,再过几年,随着一些老人离世,将会成为永久的谜案。二是就在笔者如此熟悉的地方进行此类调查,也已经不敢保证所有的饥荒死亡者都能被活着的人们记起。毕竟时隔30多年了。当然,这种感触也在鞭策着我:如有可能,笔者将不仅会进一步抓紧时间继续做好这件工作,同时,在基本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将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这里,笔者愿意首先把最近两次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公诸于世,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笔者把整个调查材料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每一个生产队的各类项的具体数据;第二个层次是该生产队的各个类项的总计数据;第三个层次是12个生产队的各类项的总统计数据。在每一个调查单元的表格后面,注明该调查信息提供者和组织者的基本情况,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相关人员的应有尊重。
饥荒调查分单元统计数据表
(一)后管东队资料
类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26
灾中绝户数 5
灾中残户数 17
灾中全户数 4

灾前人口数 132人
灾中死亡数 70人
灾中存活数 62人

死亡率(%) 53.03
存活率(%) 46.97

绝户率(%) 19.23
残户率(%) 65.38
全户率(%) 15.38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1、管恒美,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37年,现年70岁,中共党员,曾任生产队队长。1960年时在南京第二工程处工作,后来离职回乡务农至今。
2、管恒学,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42年,现年65岁,初中文化, 1960年饥荒发生时曾任吴王大队粮管员,现在居家务农。
3、马绍银,男,后管管东自然村人,生于1955年,现年52岁,高中文化,曾经加入共青团,做过乡办企业会计,现在居家务农。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管怀超,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55年,现年52岁,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
任安徽省肥东县杨店乡向阳村会计兼出纳。

(二)后管西队资料
类 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24户
灾中绝户数 6户
灾中残户数 17户
灾中全户数 1户

灾前人口数 121人
灾中死亡数 70
灾中存活数 51

死亡率(%) 57.85
存活率(%) 42.15

绝户率(%) 25
残户率(%) 70.83
全户率(%) 4.17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管支山 ,男,后管管西自然村人,生于1935年,现年72岁,高中文化,曾任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小学教师,下放回村后任生产队干部,后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现以教师身份退休,居住在管西村。本次调查先后两次访问他,均获得他认真接待与全力支持。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管怀超,情况同前。

(三)中管队资料
类 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9户
灾中绝户数 2户
灾中残户数 6户
灾中全户数 1户

灾前人口数 42人
灾中死亡数 16人
灾中存活数 26人

死亡率(%) 38.09
存活率(%) 61.90

绝户率(%) 22.22
残户率(%) 66.67
全户率(%) 11.11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管茂全,男,中管自然村人,生于1925年,现年82岁,1956年加入中共,此后长期担任基层干部,饥荒发生时为中管生产队长。现在思维清晰,身体健康,可以全日从事正常农业生产。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管怀超,情况同前。

(四)前管队资料
类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13户
灾中绝户数 0
灾中残户数 12
灾中全户数 1

灾前人口数 83人
灾中死亡数 43人
灾中存活数 40人

死亡率(%) 51.81
存活率(%) 48.19

绝户率(%) 0
残户率(%) 92.30
全户率(%) 7.69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管支恒,男,前管自然村人,生于1931年,现年76岁。高小文化,18岁以后务农兼做石匠,现在从事家庭粮食、饲料加工。由于过去从事石匠工作需要走村串户,加之现在身体健康、记忆清楚,所以本次调查除大李集之外,他均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
同时,管恒美、管恒学、管怀超也帮助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管怀超,情况同前。

(五)后白户资料
类 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21户
灾中绝户数 2户
灾中残户数 12户
灾中全户数 7户

灾前人口数 87
灾中死亡数 29人
灾中存活数 58

死亡率(%) 33.33
存活率(%) 66.67

绝户率(%) 9.52
残户率(%) 57.14
全户率(%) 33.33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吴元桂,男,生于1933年,现年74岁。出生于大李集,1952年后来后白户落户。高小毕业后续读一年私塾。1951年冬,任大李乡办事员,1954年6月入党,1955后,先后任大李乡指导员(即党支部书记。据吴元桂与管支恒介绍,当时的乡比现在的村大,比过去的人民公社小),在1955——1958 年的高级社时期任主办会计、小学校长、肥东县庐剧团会计、黄栗人民公社供销社会计。现在是退休金领取者,居住在本表调查地后白户附近的王桥。
吴元桂夫人、管茂庭两位也对本次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夫人对后白户的情况记忆尤其清晰,为本次调查提供了宝贵而难得的支持与便利。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管支恒,情况同前。

(六)大李一队资料
类 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12户
灾中绝户数 1户
灾中残户数 8户
灾中全户数 3户

灾前人口数 50人
灾中死亡数 21人
灾中存活数 29人

死亡率(%) 42.00
存活率(%) 58

绝户率(%) 8.33
残户率(%) 66.67
全户率(%) 25.00

(七)大李二队资料
类 项 总 计
灾前农户数 13户
灾中绝户数 0户
灾中残户数 6户
灾中全户数 7户

灾前人口数 64
灾中死亡数 17人
存活人数 47人

死亡率(%) 26.56
存活率(%) 73.44

绝户率(%) 0
残户率(%) 46.15
全户率(%) 53.85
以上两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李光柱,男,1944年生,大李集人,初中文化,先后任生产队会计、人民公社拖拉机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现在大李集务农兼商品零售。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李云龙,男,1957年生,大李集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先后担任大李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2006年获“肥东县百强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八)大李三队资料
人、户序号 姓名 性别 死 亡 年 龄 备 注
1——1 陆氏 女 70岁上下 该户共8人,死8人,绝户。
2 李应模 男 40多岁 陆氏子。
3 陆氏 女 40多岁 李应模妻。
4 李光文 男 20多岁 李应模子。
5 李光斌 男 10多岁 李应模子。
6 李光? 男 10多岁 名字不详,李应模子。
7 李光? 女 7、8岁 名字不详,李应模女。
8 小四子 男 2、3岁 乳名,李应模幼子。
说明:第三生产队除了该户之外,其他农户及死亡人数已经无人能够回忆清楚。有鉴于此,本表统计数字不纳入总统计范围,列此仅供参考。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李应丰,男,生于1939年,现年69岁,大李集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20世纪饥荒后的60——70年代任生产队会计、队长,1984——1997年任大李村党支部书记,现在退休在家。
李光珍,女,60多岁,大李集人,本表所列李应模之女,但自幼离家成为管怀朋家的童养媳,现为向阳村管中自然村村民。李应模一家的饥亡人口具体情况主要由她提供。李光珍为调查者的远房堂嫂.

(九)大李四队资料
类 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12户
灾中绝户数 0户
灾中残户数 7户
灾中全户数 5户

灾前人口数 59人
灾中死亡数 18人
灾中存活数 41人

死亡率 30.50
存活率 69.49

绝户率 0.00
残户率 58.33
全户率 41.67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李光兴,男,1940年生,现年67岁,大李集人,高小文化,长期务农,现在兼做商品零售。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李云龙,情况同前。

(十)大李五队资料
类项 总 计
灾前农户数 10户
灾中绝户数 0户
灾中残户数 8户
灾中全户数 2户

灾前人口数 45人
灾中死亡数 17人
灾中存活数 28人

死亡率 37.78
存活率 62.22

绝户率 0.00
残户率 80.00
全户率 20.00

(十一)大李六队资料
类项 总 计
灾前农户数 12户
灾中绝户数 3户
灾中残户数 6户
灾中全户数 3户

灾前人口数 58人
灾中死亡数 26人
灾中存活数 32人

死亡率 44.83
存活率 55.17

绝户率 25
残户率 50
全户率 25

(十二)大李七队资料
类项 总 计
灾前农户数 13户
灾中绝户数 1户
灾中残户数 11户
灾中全户数 1户

灾前人口数 71人
灾中死亡数 27人
灾中存活数 44人

死亡率 38.03
存活率 61.97

绝户率 7.69
残户率 84.62
全户率 7.69

(十三)大李八队资料
类项 总 计
灾前农户数 15户
灾中绝户数 2户
灾中残户数 7户
灾中全户数 6户

灾前人口数 56人
灾中死亡数 27人
灾中存活数 29人

死亡率 48.21
存活率 51.79

绝户率 13.33
残户率 46.67
全户率 40.00
以上大李集各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1、李葆辉,男,1931年生于大李集,现年76岁,初中文化。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没有转正。从土改至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担任生产队长。
在本调查刚一进入主题的时候,李葆辉即以过来人特有的感慨语气说出了两句概括性的语言:一是整个大李集饿死了40%的人;另一句就是溘荡武(按:大李集西北方向的自然村名)的胡萝卜救了大李集许多人的命,不然还不知要多死多少人。根据调查者对大李集八个生产队中的七个生产队的统计数字,平均死亡率已经达38?27%。第三生产队虽然没有统计,但从已经统计的一户死亡情况来看,该队的死亡总数应该超过七个队的平均值,可见40%应该是当时的统计数字留在了他的记忆里,现在已经固化成一个特有的概念,所以他能以罹患癌症之躯、76岁高龄脱口而出。
2、李其山,男,生于1944年,现年63岁,文盲。由于当时孤身一人,为生产队放牛,生活与人身比较自由,接触社会成员较多,因此对于较大范围内的村情具有惊人的记忆,也是本次对大李集灾情调查极其重要的信息提供者。该人现在也身患癌症,已经不能进硬食.

(十四)前白户资料
据介绍,前白户生产队在1960年饥荒发生前共有30多个农户,120多人,1960年的饥荒后有8——9个人搬迁离开,剩下60个左右的人,其他均因饥饿而死。
由于该村姓氏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较严格的自然谱系,加之当年饥荒的主要经历者多已过世,确切的农户数目已经无人能够记忆清楚,具体的死亡者姓名也无从细考,但根据一般概率推算,该村死亡人数应不低于40%。
以上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张文才,男,1949年生,现年58岁,前白户人,高小文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会计、民兵排长,现在仍居该村务农。
在对前白户的调查中,蔡善荣、蔡善松二位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十五、十二个生产队的总统计数据表
类项 总计
灾前农户数 180
灾中绝户数 22
灾中残户数117
灾中全户数 41

灾前人口数 868
灾中死亡数 381
灾中存活数 487

死亡率(%) 43,89
存活率(%)56.11

绝户率(%)12.22
残户率(%)65
全户率(%)27,78
本文作者的一般情况

管中村,男,1950年12月生于安徽省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后管村.
Email: guanhuailun@yahoo.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17:44 , Processed in 0.0375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