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9 15: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生——文化大革命(1966.6—1968.4大学)Ⅲ
4 ]: Y" E' S, a7 n
9 h8 d9 e9 x/ h9 m) m 离体育学院约一里余,是杜甫草堂,大约步行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都是乡间小道,田园风光。 据记载,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盖一草堂,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以安顿其家。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边参观边想;三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毛,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是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7 E! G7 E. V! d( w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8 \: s3 ^( j- V2 s* Z: ?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U q& F' R0 W" H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 b- r: i( h3 W w2 M# M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2 r" J% D& ]# D# Y4 D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0 x5 q e g8 t9 s+ S; {' x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3 o) e6 v, Y2 R) L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2 a" y! S- i3 y" O# p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 t. ]% [% [+ |: S! t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 N8 ?- ^' M* t5 j4 r8 D6 P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E1 Y' V9 k0 l2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袆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袆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里面有朱德、叶剑英、郭沫若 等人的题词。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叶剑英元帅撰书的对联「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宗薄斗牛。」意思是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斗牛指天上的星宿)。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
% R1 x0 C6 h0 T0 N: k/ a" }在成都逗留了三天,在体育学院接待站用学生证办好去重庆的火车票,登上直达重庆的列车,在车上我感冒了而且很重,下了火车已是晚间八、九点钟了,车站接待站还有接站的人员,我们被分到江北区政府接待站,要坐卡车到江边,可是我两腿发软,站都站不住,两膀无力,连个旅行袋都提不动,根本抬不动腿,试了几次都没上去车,最后是被同学拽上车的。下了车,还得坐下坡缆车,换乘缆船过嘉陵江,再坐上坡缆车,好不容易到了江北区政府接待站。他们很热情,我也没心思吃饭,吃了两片药,可能是太累了,再加上有病,躺下就睡着了。第二天,也不知什么时候,听有人叫我,睁开眼睛,是一位不相识的大姐,端着水和药,她说:快把药吃了,一会吃点饭,快点好。我赶忙起来,觉的好多了,这个时候有人这么关心我,我特感动,吃了药,她又给我做了碗面条,吃了以后,感到舒服多了,那位大姐问我是哪里人。我答:辽宁抚顺。她说:老乡,我是辽阳的,五一年跟随部队打到这里,就留下了,一直到现在也没回家,每次见到老乡,都感到特别亲。后来知道,她是区委妇女主任。同学们去西南局搞外调去了,我洗洗衣服,休息休息。第二天,我们到重庆大学去串联,重大都快没人了,都出去串联了,晚上,我们住在他们同学的宿舍里,和他们交流了学校的情况。第二天,我们又一起去参观了红岩村、渣宰洞白公馆;白公馆监狱旧址是原川军白驹的香山别墅,故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处改为监狱。1943年,这里被中美合作所辟为第一看守所。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是把储藏室改成的地牢,防空洞改成的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狱内有男牢房20间,其中一间终年不见阳光。小小的院内墙角处,生长着一棵碗口粗的大石榴树,样子显得苍老而疲惫,这就是韩子栋(华子良)当年亲手栽的。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叶挺、罗世文、共产党员许建业、许晓轩、陈然等烈士,等都曾关押在这里。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黄显声将军,是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是位军长,因支持西安事变而被捕。黄显声在牢中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待遇,一人一屋,还给定了一份香港的报纸。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写在纸条上,通过秘密传递孔送至隔壁牢房。很快,这一消息传遍了整个牢狱。难友们拥滚在地,激动得热泪盈眶,直到深夜,拿出一床红绸被面,悄悄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这就是狱中制红旗的情况。渣滓洞:监狱旧址原为一个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改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作为第二看守所。内有男牢16间,女牢2间。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等先后囚禁于此。解放前夕,牢内200多人遭到集体屠杀,男牢房被烧,仅15人脱险。解放后为了教育后人,按原样重修了男牢房。在渣滓洞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写着叶挺将军著名的囚歌:0 i N5 m' d c h% ?9 a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 i7 T F/ N. Z$ P }* l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9 H/ B3 p: T1 w: Z, a一个声音高叫着:
7 P% l+ W7 J& d; h6 h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H, k z! d* m1 o& k/ O
7 i8 |' U( l- j( E我渴望自由,' o! t" u ?" w* i5 {
但我深深地知道--
( s' ?# ?( f/ x+ A3 Q+ X3 y# A* j4 t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 n1 f9 D8 m5 s5 _我希望有一天
3 A. }7 F& s- p( }地下的烈火,, d; U( u- E" b( g% j8 ?) R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k, `2 m1 C& X8 O# s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y/ _' E# E: u' `1 t
陈然的"自白"书
1 g$ i P. r/ |7 V# _2 _ 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陈然(1923-1949):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别支部书记,1948年4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杀害。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并在激怒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 T. T9 @) i9 z1 O# _' A o3 E, Z2 |我的"自白"书& {$ m0 a0 A9 v$ f$ a, P0 Y0 J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n1 V. M$ s" K8 x) q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5 t3 g1 Q! p% L& l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8 D8 j$ @9 D) _/ J& H/ [- x# q A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8 j3 @- ?" u2 c2 @( E. h1 M# Z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8 h' P' P9 E0 I$ E6 V+ L# c! k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3 C ~/ ]: t- _* ^. C9 S1 U D) s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9 G1 W7 w3 X; }5 V/ r" W% Q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2 s$ B+ X5 J. O& P! i2 n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 m5 m9 m% B+ B/ C2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7 v! O/ f; q( ]3 t- I: ~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 W- _: y3 K/ @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 `% n9 c& p+ x! X8 j. ]把牢底坐穿( c, Z$ k4 @; K2 M# {( l
难友何敬平(1918-1949)1948年夏于渣滓洞写了这首诗:
/ Y: f9 g& u, H, }&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 N8 Y4 ~# [! U. P9 }我们愿--) |+ P* e' p$ X O0 R0 l
愿把这牢底坐穿!' u& ]2 B4 k3 L5 P5 p9 F. l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 d$ y9 i+ C: `% s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1 ~% g$ y2 N7 p: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 J% T' G% f/ n1 ^9 s今天,我们坐牢了," Y9 B& y0 j7 M, V/ k/ @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a' {: l9 i: \6 h- f$ z2 U. e9 p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 f2 e% E( H; Z" e" e我们愿--
% b& o( d" Q4 P2 i' O愿把这牢底坐穿!, D% M# v& K3 y$ F: }
江姐的原型蓝蒂裕于1949年10月就义前夜,写给儿子彭云的遗书:至今读起来,仍是那样的荡气回肠;& K4 q' u$ G, e) t
示 儿 : L6 @% ^) f+ O- h! x. u/ w" _6 {
你--耕荒,
6 e* Q& K2 H2 o: L我亲爱的孩子;
/ S! {9 } T( \! }从荒沙中来,
0 e' z) T! z* \% \( }到荒沙中去。6 }* Y! v2 B. ]7 m- n5 k' g# ?7 e) W
今夜,
8 ^$ W# b( j* q# F% G, R W我要与你永别了。" g! n8 ~# }& q& c0 y; q0 y
满街狼犬,2 r9 u- P9 R+ w' u' [
遍地荆棘,
2 r# ]# N" B9 @9 r给你什么遗嘱呢?3 T1 t, E8 @$ V; }6 u+ C7 z6 Y2 ~
我的孩子!
+ C ~3 b: K/ {# D. h8 y" E% `3 a! ]+ B. X/ ^9 ^
今后--
/ V8 t8 w2 X: Y& e: f' V*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 [2 I7 Z6 `7 Q' y7 E3 }把祖国的荒沙,5 z r; o5 D5 _' l: f! |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渣滓洞难友蔡梦慰于25岁生日时给母亲写了一首诗:( a4 {5 j8 ~: P2 H
献给母亲
6 \* [4 ?) A% l. Y妈呀,你在哪里?
7 w0 Z4 F# o: ]$ v; U/ b$ Y我听得见你在悲叹,
1 X- E& B& K9 ^2 L) k你在呼唤我的乳名:
) f4 Z' f, i5 |2 t2 C* s+ \0 Q千遍,万遍……% r/ i0 p7 a; u2 z
不管隔了多少重山,
+ A0 ~7 B( H2 d& g" q5 Y# V多少年代…...
; F" \; N) ~2 v4 @5 j也不管是什么力量,1 H! L$ ?% m. {& j* w9 ~+ Q o
长远地使我们分开,9 E* p/ U+ q# @: c# C# D7 }) a |
而把暮年的寂寞留作你唯一的陪伴。
- h$ ?# R$ M( K9 T* C! Z; O
4 W: Z% Z, Q8 B3 {6 X5 A& t' y* F像幼鸟翱翔天际,飞向太阳……5 f, t7 R2 J: j# D. Z: U
象雨点滴入江河,奔向大海……) `6 J* B, F0 g1 b ~2 g: y) w
你的孩子呀, 5 g. F% C* F" U& J
属于了他的伙伴,7 ?9 h5 T0 C% t9 r8 E7 [4 {" e9 [
属于一个众人的理想。1 \* T+ L9 G0 U3 ]- k, C
每一粒种子,都孕育着一个独立的生命。! ~0 e5 ^' ]' q9 C8 W. A% j. }
从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8 Q5 C+ v C e- B
地下的婴儿,
7 _) B0 B) z) X( S& |! p2 H$ k$ z便已属于他自己。
2 j" P D. `/ x- m( K5 l3 ~" [老一代的爱,
5 K; L* U5 X7 Z! o老一代的希望,7 v, n! F: H2 q
被年轻人当作羁绊来丢开。; v! k: H& M& \3 H& e% g
一个时代的毁灭,
K7 X2 I; I, N/ b: ?1 y) D) ?! m3 U一个时代的诞生,
6 E# M4 F1 @- A$ d; q2 _要付出多少母亲的眼泪,8 e/ I. h9 S# E; X) Z+ f
要经过多少母亲的煎熬。& D) X) t$ Y% W# ~" L- C# ]
妈,你从泪光中可曾看见:
7 U _- ?- a$ R4 o1 S新的人群呀,
1 R! m4 Z' l( j0 ~已从桎梏中解放出来,
7 X; r% f! Q* ~用劳力耕耘自己的世界,
1 E+ {1 Q- P9 U% k" M: o那里面有你的孩子,* c0 O* U: l) Z( n, s" F
也有你自己。
/ s1 e, U& \8 z/ [) ?8 E/ |牢门要被打开的,7 V: o% |9 T t
镣铐一定要被砸碎,
) @$ s" U* }! T0 d3 m* g0 [. q囚徒们将奔涌出来,, ^, Z+ u2 Q8 I$ Q# @4 L0 j
重新呼吸自由的空气,
/ `- i) E5 z* y0 T重新享受和煦的日光。
* g& n, S8 J9 h2 Z. C( A他们将张开还未瘫痪的双臂,
- c0 d: x, }) l& |热情地拥抱世界,
1 a3 ~' b; V5 i, q) f9 m& @) p) @热情地拥抱他的母亲!! N( I0 A1 I$ D, W
春风里摇摆的新枝,
9 T$ U* ^1 v+ I, l5 A( ?阳光中闪耀的绿叶,, G' j& P& J" b( N
她们与泥里的老根一同枯荣。
- `: C7 O# h' b( ~) x0 h* X, q妈呀,我们两个生命,7 \5 _( K' h* B, x1 l# n
原本是紧紧地相依,相依……2 T5 u- y; b$ y* `, L
连系在两颗心间的纽带呀,
% F, u3 @' R" W牢牢地谁能割断!渣滓洞难友蔡梦慰在走向刑场的途中,手里紧紧攥着"黑牢诗篇"纸稿,把纸稿悄悄丢在路旁的草丛中,解放后被找到,成为非常珍贵的诗篇。共有5章,下面是第一章: , H+ s4 l4 ]. N1 `
第一章+ j+ E5 C1 `- h
禁锢的世界,3 @% }0 {5 j% f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9 t+ c \# b- e2 v! H* l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3 s! H1 G& Q# W( k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E9 O* d. I. z# k# L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3 z2 c8 b! F4 K- H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e& q6 s+ Q, m, b
9 E$ i6 @# c8 A/ t空气呵,+ X0 Q5 P) S4 d6 B6 y
日光呵,$ y. |- X' h& T7 a$ s) s) l$ i
水呵……, B* E7 M6 [: D7 I/ s+ Z5 c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 e0 r6 H9 q4 T5 u1 ]- C人,被当作牲畜,- x S! u S0 c5 J! b7 W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 T6 c$ d; b* C8 \长着脚呀,
6 l+ ]- R( ^/ R& P. P眼前却没有路。, C2 Q! Z Y5 W$ H
0 w7 [! B3 e" P3 r在风门边,. r9 ]) }, V S# K$ @
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v8 Q u. {! |9 o; t: T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1 C4 f! d. f0 D$ W7 T2 }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8 r- u" w$ x/ O% H9 x J
多少岁月呵!
3 s. d' v- t" T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4 C$ Z) q' w3 y3 s/ Y
9 ]: z/ \) z& d. [墙,这么样高!
5 o! z5 H+ F1 g. j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9 {# p: r/ |( G$ |/ H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v Q4 Z% D* p; A$ e( R4 k
即使剪了翅膀,
# v2 @! F9 B0 i1 V/ P% O, _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6 I$ o4 B1 v% n# ~5 V6 e- F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
7 W- g1 q' H; l6 X* p) d% t从牛肋巴窗前掠过,; i4 w8 D8 d# G0 K
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跳跃。
! R, Z* l+ {9 e o0 X生活被嵌在框子里,
' s7 g3 E, d- U& p B. x今天便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
9 N+ W6 e! `+ D) x: S/ E灾难的预感呀,2 W0 n2 y* K: j4 {9 e! C6 J, w
像一朵乌云时刻的罩在头顶。
) s5 r3 W+ X9 f: y夜深了,
7 a6 R% P+ k1 L4 w人已打着鼾声,
" H5 n2 A7 \3 R4 [3 v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
5 i T! d/ |7 D! g被呓语惊醒的眼前,
7 F* v5 d9 ]- P4 [5 x C/ X还留着一连串恶梦的幻影。6 r1 X; S, G& w4 f( w
从什么年代起,. S$ d" e5 U% Z* h# Z2 P3 r+ i! s
监牢呵,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4 a7 F, ~3 u1 x: \- h E# p! _5 f
在风雨的黑夜里,4 g: l& Q' U0 [' [1 L5 @, T( a
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k1 g7 s- @" q$ |4 ?& v
当昏黄的灯光: u8 i+ k7 `$ @* U7 D, M: j
从帘子门缝中投射进来,- m/ _1 c# y( y1 C
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r8 C* [1 h6 L" X F4 l+ K
英雄的故事呵,
- G! D! y, I% h- ~9 |/ H7 r! H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7 |! o) \9 U' x$ X! ^3 x- k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 f1 _* T/ Q a% f+ _, ]& v
+ d8 g$ ~5 p b* M1 |5 z3 Y9 u每一个人,
T5 C0 U) b" \* q每一段事迹,
1 k3 s) ^+ V% q8 d$ p' B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6 K# z6 \# Q5 q- v, d
都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
2 _) E& T8 u7 z9 L& Q! ?1 a2 A- Y--自由呵,# m0 T8 K3 Y0 p) m: P0 t
--苦难呵……
8 {5 {6 Z1 A% Y( n d4 w2 |( T'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
0 H" Y# H& c! n4 w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K" i% q2 ?- X+ ~+ ]- j3 x# S8 x
鸡鸣早看天呀!7 ?% }% \: g1 K8 k: U5 B
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
; f; T9 L h+ Y( g 新四军新闻干部文泽,被关押在白公馆,于屠杀之夜写下了"告别"诗篇:
4 }7 N- h7 z' R$ b& p 告 别
0 p- Q5 p) |3 a; z3 g黑夜是一张丑恶的脸孔,
& ~& c( z) r' d6 k' d4 Y- t% Q惨白的电灯光笑的像死一样冷酷。
6 p5 F* [2 }6 Y: N3 F突然,一只粗笨的魔手,/ ]; {. N' Q6 N
把他从恶梦中提出。- a$ X; H: D- Y. A2 |' P, I5 ^
瞪着两只大眼,定一定神,, e9 l+ F/ |0 `5 D) Q8 d
他向前凝望:5 _1 Q4 }. @1 X
一张卑鄙得意的笑脸,5 P% G3 I, r [4 p7 f6 Z3 T- s
遮断了思路。
( y# @* }2 Q" P立刻,他明白了,8 Z- N4 A0 ^% ~3 e" t2 A; |/ Z( Q7 V
是轮次了,兄弟,不要颤抖,$ k* j6 Y- M6 ^; Z) w! c. V
大踏步跨出号门--
; X* Z2 a& o# `8 E4 Q他的嘴裂开,轻蔑地笑笑:: @, J/ u) O$ _! v! f2 N6 m
"呵,多么拙笨的蠢事,2 ^5 I( l; P, `; r! R- u! j; R
在革命者的面前,
+ g. O5 X8 W4 _/ K4 |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3 V$ U; P: w" x4 }" E
记着,这笔血债,
) Z4 U- [) q7 M4 e {+ H兄弟们一定要清算:记着,血仇。' D# D$ l) G3 G: C1 k) y
呵,兄弟,我们走吧,
, }, g! A) M) R% b2 S狗们的死就在明朝!
) \, y/ `: G: J. j" T& s渣滓洞难友张学云用十几分钟写给妻子的诗:' n) c# l3 |9 ~) `+ P% z6 |
等待吧,我要回来的,
- {2 H% B. D5 p5 w8 O等待吧,我要回来的,
. }# K5 x# [5 Q# W! ^& Y g9 R在那风雪交骤的时候,! n; r q0 b C3 [9 U" u5 u; o3 S
在那深夜沉沉的当儿,
+ n3 m, n! t' v' n7 }2 c等待吧,耐心地等待我呀!, X( S2 `4 j! Y- ~9 ^$ [
当旁人已等待怨倦了,* j3 S0 [6 k4 b: r0 z: j
当一切人已不愿再等待了,
, a6 b* k* G7 `* C" l: ^当人们都熟睡而你独坐灯前的时候, h7 O# t* r: ^: b% m4 l+ V
我便悄悄地来到你的面前,$ J2 g( O: u3 }! d7 P
扶起你低垂的头,
" w1 b( ~% C- P5 g, R! S细致地吻你,
w& F0 X1 |- V7 m* U3 ?! ^: W让你在惊疑中把我俩的欢愉拥入梦乡,+ I$ M) d$ A" S5 y k6 F; u
等待吧,
8 d% j9 P; {1 F) w; f/ f6 z, [你的所有都寄予唯一的等待!( W, O* [/ h0 t n
松林坡:位于白公馆背后,山上建有戴公祠。杨虎城将军和秘书共产党员宋倚云一家先后关押在此并遇害。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这里;又来到红岩村。红岩村原叫红岸嘴,因其山石多为红色页岩而得名。
2 Z8 c( ^/ ?6 v+ j" `9 C 红岩村原叫红岸嘴,因其山石多为红色页岩而得名。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成立。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同志亲任南方局书记,全面领导共产党员在国统区的工作。因原办事处被日机炸毁,在重庆地下党的帮助下,选中了远离市区、环境幽僻的红岸嘴,饶国模的“大有农场”。饶国模是一位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女农场主。她毫不犹豫地让出了自家的农场,供八路军设立办事处。1939年5月,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率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迁往红岩村,并自行设计建造了办公、住宿大楼。从此,在这里开展了长达6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1 ~5 i9 `1 Z0 \6 O
红岩村办公楼是一幢3层木质结构楼房,底层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王若飞等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三楼是机要科、电台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间兼宿舍。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居住在这里,不仅通过电台运筹帷幄,指挥了上党战役,而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绝唱《沁园春"雪》。! A# B0 _ d9 I- e- J$ L6 o; m5 ^
曾家岩50号是红岩村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冬,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将这里租下来,对外称“周公馆”,实则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城内办公地。它是一幢3层的楼房,整幢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也只租赁了一、三层和二层的一部分。其中,二楼有两个房间分别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而底层和三楼给南方局其他同志使用。除此之外其他房间均为国民党人居住,加上右侧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当时的国民党的警察局,真有左右夹击之势。- q' z7 w; G1 o6 p, K* Q# G
但周恩来和南方局的同志克服白色恐怖,机智勇敢地对敌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同志经常在底楼会议室会见各界人土和中外记者。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期间,也曾在这里接见过中外人士。
, i( j* A1 A+ W9 p, R* y. p相距周公馆不远的桂园被称为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桂园分馆。桂园系原国民党上将张治中先生的公馆。当年毛泽东同志飞抵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将军特地为毛泽东腾出此楼作为办公、会客之用。4 Q4 w* I" v, `% ?
在这里看到革命老前辈们为革命英勇机智与敌斗争;为取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后人一定要牢记要珍惜。4 |, z+ r, |; `* P' k
重庆有个南温泉,北温泉,先去南泉看看吧。 它位于重庆市东南郊,处于巴县山脉和涂山山脉的交汇处。群山婉蜒,峰峦叠翠。南塘温泳,即南温泉的浴室和泳池。最初发现于明代,原是一露天热水泥塘。现建为园林式建筑群。
' E" a9 W3 l& a* F( b 从南泉公园后门出来,沿一条山坡小路约走15分钟即可到达“仙女幽岩”,又名古仙女洞。相传,明代建文帝避难于建文峰修道时,每天发现有一盘鲜桃,随行太监非常惊奇。建文帝说:“桃是住在山下岩洞里的仙女所送。”那时确有一村姑在山下的洞里修道。因得到建文帝亲口封为仙女,果然得道成仙。所以该洞取名为“仙女洞”。& W8 t2 o$ u3 d: V
沿花溪河游览可观赏到五湖占雨、峭壁飞泉、三峡奔雷、滟预归舟等景。所谓“五湖占雨”,即在花溪河畔有一清泉喷涌,把喷涌的清泉用石砌成半圆形围墙,蓄水成潭,潭水为花溪河中第五涌泉,状似小湖,故冠名“五湖”。观“五湖”水色的清、浊能预测天气,是雨还是晴天。太美了,就在此留个影吧!2 Y5 j8 K- B' f* T2 t
远观建文峰,建文峰海拔504米,原名为建禹山,因相传明朝建文帝为避其第四皇叔朱棣起兵发难,削发为僧,流落于建禹山修行避难。故后人改称为建文峰。我们同来的潘玉田同学讲:郭沫若书里说:他每次回重庆,都要去吃重庆火锅。我们去吃一次吧,也不妄来重庆一趟。我们也很想去,可是兜里没钱呐。他特意去吃了一次火锅,我俩只能到饭店去看看什么是重庆火锅和它的吃法;原来,几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一口锅,里面用木板做的木格子,把锅一隔一隔的隔开,里面是汤被木炭烧的冒着腾腾热气的锅,人们想吃什么,就到窗口去买,什么青菜、鱼、牛羊肉等,然后就做到锅里涮。这就是我眼里的重庆火锅,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火锅。以后到重庆,都去吃火锅,但火锅改成了北方火锅的形式,只不过内容仍是重庆火锅的风味下一个行程是到遵义,这时,革命大串联已正式开始了,坐火车已不要票,也没人售票,车站随便出入,我们一行人打听好到遵义的车次,来到了车站,车一进站,我们几个男同学顺利地进入了车厢,做好了座位,可女同学没挤进来,开开车窗,把她拉了进来,坏了,人们便纷纷效仿,都破窗而入,还好,人基本都上车了,终于车启动了。我们一共六个人,都有座。这趟车是开到上海的,第一次经由昆明这条线行走,车上没座的不太多,可是随着站停,人也陆续多起来,到了遵义,已是人满为患,车门已开不开了,因车里到处都是人,连厕所都已被占领,我们一看,不让下车了。外面的学生急着上车,就撬窗户,里面不让撬,有的尽拿着扁担砸窗户玻璃,乱成一团,车终于开动了,混乱局面结束了。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面都睡满了人,开始,车上还能供应盒饭,而且还特意给新疆同学做了清真盒饭。可是人太多了,车也不敢开得快,物资供应不上,多亏带了一些面包、榨菜。水还能供应上,可就是上厕所的问题解决不了,当时刚使用塑料袋,实在不行,只能用塑料袋解决了。列车再也不敢停在车站上,直达上海,遵义去不成了。为了错车,车停在一个小站,这里没有串联的学生,大家纷纷下车放风、因不知何时开车,也顾不得男、女,找个地方就方便,这时列车员吹哨挥旗,大家纷纷爬上车,车又开动了。就这样,车开开停停,用了五天时间终于爬到了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