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78|回复: 0

“文革”山东民谣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0 04: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r8 ~# w9 D山东大地坑连坑,! z0 W5 c5 U  y5 U5 c. l
黄河两岸铁壶声,
! y4 }0 N- a" D7 m' J* R大明湖里炸油条,! {0 O6 ^! L/ u% `. Q
中山路上卖花生。”
4 J) h+ U! w! `2 d- N+ B% U: W, q$ o/ q6 T. p
这是流行于山东境内的一首“文革”民谣,它说的是“文革”中四个来去匆匆的风云人物。
; M. W1 M$ U* J& L, ~山东“文革”的最大高潮莫过于“2、3夺权”。从1966年冬天开始,以黄小雨(化名)为首的一帮造反派便从青岛发迹,联合济南的造反派,形成了一伙狂热有加的造反势力,受到林彪江青一伙人的支持。“一月风暴”刚过,黄小雨就伺机向山东省委、省人委夺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袁升平在请示中央同意后,决定支持黄小雨一伙的夺权。
( L* D/ Z) W3 C1967年2月3日,黄小雨等人,打倒了以谭启龙为首的中共山东省委,打倒了以白如冰为首的山东省人委以后,在军队的支持下夺取了山东省的党政财文大权。比较早的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然而,他们排斥异己,抛弃了一个最大的造反组织“山工联”,在夺权中,利用他们内部的一个“孟”姓学生死亡事件,大量逮捕了山东大学和“山工联”一些干扰夺权的老红卫兵。“2、3夺权”后,局势仍然不稳定,新兴的省革委面临着强大压力,不得不把被捕的红卫兵重新放出来。他们被放出后不满黄小雨对“老造”的排挤,决心与省革委搞大辩论。他们在省革委门前设擂台,作讲演,鼓动群众造反,坚决与省革委干到底。
3 u, V: J/ l( }% a1 E6 j同时,在“反逆流”中,老造反派“山工联”支持建立起的济南针钉厂革命委员会,被支持黄小雨的“山工总”推翻。砸毁了革委会的牌子,捣毁了办公室,揪斗了相关人员。“山工联”的造反派们便发动济南钢铁厂的工人,对针钉厂的革委会进行争夺。前面有人砸牌子,后面就立刻树立一个新牌子,双方打斗、争夺得不可开交。后来,济钢工人干脆用钢铁铸成了一个镌有“济南针钉厂革命委员会”的大牌子,牢牢地矗立在济南针钉厂门口,“山工总”再也砸不烂了。最后,“山工总”把钢铸的大牌子,用吊车给强行吊走了。
8 o1 [" w% }7 s8 z, V4 @9 n1967年5月2日,张春桥姚文元来山东济南作报告。为了能见到中央首长,亲耳聆听中央对山东文革的指示,各派造反组织、数以万计的群众都争相去听报告。黄小雨一伙为了镇压“山工联”,策划、导演了一场“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的奸计。报告在异地举行,却正式佯称在省委、省公安厅。于是,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分别骗进省革委大院和省公安厅大院。; d  {1 S  ~! U: C
当人们成群结队的涌进两个大院去听报告后,黄小雨便以“冲击省革委”为罪名,下令包围。这时,早已严阵以待、全副武装的“山工总”,由警察相配合,把殷切盼望听报告的人们团团围困,不许走出去一步。人们知道上了当,就猛往外冲,一时间形成了双方的格斗。可是,“山工总”的围困,一围就是五天,他们用高音喇叭向里面喊话,向里面的人群中投掷石块,逼迫里面的人承认冲击省革委的罪名。人们没吃没喝,备受煎熬。至5月7日,许多人已经忍受不住又渴又饿又困的煎熬,忍受不了棍棒相加的威胁,在被迫承认了“冲击省革委”、“冲击公安厅”,并写出检讨后才放行。走出大门的时候,必须每人手举一根稻草,冒着被唾骂被讥讽的污言秽语,躲避着棍棒的殴打,违心的表明自己是来“捞稻草的”。这一次,“山工联”的队伍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但压而不服的敌对之火天天都在愤怒的燃烧,而且逐渐组织串联起来,继续与黄小雨的省革委辩论、战斗、作对。
/ M, [  j7 v% v7 F( N* k黄小雨的省革委,把这次密谋设计的惨案称作“5、7大捷”。“山工联”就说是“5、7惨案”。从此,山东、济南的“文革”,一直围绕着“5、7惨案”还是“5、7大捷”这个问题展开了反复斗争。+ V4 v) h! _: [7 B
在随后几年的斗争中,黄小雨忽而支持这一派,忽而支持那一帮,使山东的“文革”不断翻来覆去。同时,他经常使用“妇人政治”,让他的老婆到处游说,拉一帮打一帮。还有,他在省革委组成了“三黄一祝(化姓)”的帮派,又在这一帮派中互相踢脚,排挤另外的“黄黄脏(化姓)派”。于是,黄小雨在山东人民的心目中成了一个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资产阶级政客”。1967年国庆,有些大专院校的门前写着大字标语,称“黄小雨同志是坚定的革命左派,坚决支持黄小雨同志的一切革命行动”,甚至有人称“黄小雨是山东的小太阳”。可是,有的大专院校门前却与此相反,纷纷贴出讥讽黄小雨的对联:“山东有个焦黄焦黄的黄月亮,祝他老人家万臭无香、万臭无香”。* D& y" `# Z/ _; r# O
其实,黄小雨,也是一名有点资格的老干部,只是在反右倾时犯过错误。他生得一脸麻子,所以人们称他为“黄二麻子”。那首民谣中所谓“山东大地坑连坑”,便是指黄小雨的那张麻子脸。
. @) ]9 {/ o% I5 c而支持黄小雨的“山工总”头目,名叫袁银海(化名),他本是一个集体小白铁厂的工人,主要职业是用手工打白铁壶。在当时,他并不属于产业工人,更非全民所有制工人。“山工联”的人们却大都是些大企业产业工人,这也是“山工联”看不起“山工总”的一个理由。可是禁不住黄小雨相中了袁银海,让他做了省革委第一副主任。袁银海做了大官以后,把他原来所在的集体小厂的体制,改作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也造成了许多非议。黄小雨不大出来讲话,大都是让袁银海代他讲话。袁银海每在一处讲话,都要录音后整理成文章,印刷千万份,发向各地学习的。而且,他一讲话,必是用高音喇叭,到处震得山响。这就是“黄河两岸铁壶声”的由来。
+ r  t; I) I0 ~到了“反复旧”的时候,济南市革命委员会的一名副主任叫章定朝(化名),早晨,到大明湖饭店去买油条,等排上队以后,油条已经不太热了,有点凉。他要求女服务员给他换成热的。女服务员叫夏国艳(化名),拒绝了他的要求。章定朝就把他的市革委副主任的头衔亮出来。夏国艳很生气,据理相争,说是市革委副主任也不能搞特殊。于是,争论起来。章定朝回去后要出这口恶气,便把服务员夏国艳进行拘留审查。消息传到黄小雨那里,因他早就对章定朝有些意见,就派出调查组调查。结果,认为夏国艳同志的造反精神很强,居然敢于对市革委副主任造反,是一名很好的造反派。于是,立刻把夏国艳释放出来,并破格提拔为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常委,继而,又提拔为副主任。一个小小的服务员,因为与市革委副主任发生了一点龃龉,就因祸得福,一步升天,做了市革委副主任。那位女服务员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普通群众,她身不由己的被生硬的推上领导岗位,真怪不得她自己。可是,消息传出后,泉城一片震惊,一片哗然。那歌谣中的“大明湖里炸油条”一句,便是这样一个离奇故事的写照。. x. S+ s5 j! R1 q
在青岛,最著名的造反派头头是项北华(化名),此人在“文革”前,曾经在青岛中山路上,非法摆地摊卖花生。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对摆地摊做买卖的,一律称作投机倒把分子。项北华的这段经历是绝对的历史污点。可是他在“文革”中,却成了青岛市最大的造反派头头,掌握了青岛市的生杀大权,还是黄小雨的红人,到处作报告。人们心中不服,所以就在那首歌谣中加了“中山路上卖花生”一句。
4 q- f% Z) c( n* P“山东大地坑连坑,黄河两岸铁壶声,大明湖里炸油条,中山路上卖花生”。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此简短的几句民谣,就概括了山东“文革”的混乱无序状态和被长期压抑的民怨。. o$ n1 w' [" P, ?6 L
“九大”期间,黄小雨等人的劣迹,被老将军杨得志、袁升平所揭露,中央对山东“文革”做了“十条意见”。从此,这些昙花一现的造反派人物,退出了省市政治舞台。- e$ j/ ]! Y4 ^) h' {- T; i5 }

! M" u" s* p1 D
6 }* I, [! n1 b4 U+ r7 vhttp://www.recordhistory.org/mediawiki/index.php/“文革”山东民谣
( X2 a( Z. l5 U  \! ^8 M
5 {+ o, b! G$ t, }3 ^
5 y( k' C8 C5 c3 j- R* M*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23:41 , Processed in 0.1079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