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42|回复: 0

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五事件”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3 07: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五事件”; F/ h  d5 U8 @9 u( A! q
- |) W. H$ J. e0 v8 w
   这是1967年2月5日,在内蒙古军区大院门口,军队与“造反派”发生了冲突,一名军官奉命开枪打死了一个学生。当时又称“韩桐事件”。
7 \9 [* i  l7 W$ Z% h3 z8 z1 _
1 l. B: |- e# O9 i   继《内蒙古日报》社“一"一一”夺权、“一"二二”反夺权、“一"二三”军队进驻报社先行军管尔后撤退事件后,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的“文革”形势发生变化,此前两派群众组织的“造反”与“保皇”、夺权与反夺权斗争,迅速演变为“造反派”与内蒙古军区负责人的斗争。
1 T; Z- ~' b, b$ p# R0 m& C+ P, \/ w7 L
   “一"二三”军队撤出《内蒙古日报》社后,“造反派”不依不饶,矛头首先指向内蒙古军区副政委刘昌。经数次辩论,刘昌被迫代表军区向“造反派”承认“镇压了革命造反派,犯了政治立场错误。”面对军方的推让,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理论和
模式中造就的“造反派”头头们,自以为是“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要对军区领导人进行“乘胜追击”,“打倒带枪的走资派”,“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因此,他们并没有选择适可而止,而是步步紧逼,并决定成立调查组,弄清事件真相;同时责令内蒙古军区的负责人于1月24日下午2时到《内蒙古日报》社做检查。0 Z7 G- O4 Y7 z* E0 g: ^

6 F' I) A3 J( B5 Y   1月24日下午内蒙古军区党委开会,与会的军区党委会成员黄厚、王良太、刘昌、张德贵、王勇成、蒋文奇等人统一了认识,做了两项决定:第一,暂不检查,因为真相不明;第二,出兵、军管、撤兵都是正确的,是为了保护报社和工厂,并没有支持哪一派。因此,军区拒绝按照“造反派”的要求到报社作检查。% C# X' i5 h  I6 |
- u) k, L; H9 L1 x5 }, i' m
   “造反派”的时限过去后,内蒙古军区的领导人并没有到《内蒙古日报》社,就《内蒙古日报》夺权与反夺权中“镇压造反派”问题,向“造反派”做检查。“造反派”们感觉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造反派”学生组织“呼三司”、工人组织“八"一八”、机关干部组织“党委红旗”的头头们,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集合人马,到军区大院门口静坐示威,“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6 u) ?0 j6 a. y
; u% i+ b0 r% j) s8 z' x   面对军队武力高压,“造反派”起先是请愿求见,然后又静坐抗议,同时大举哀兵,争取舆论和中央的支持。从1月25日开始,直到2月5日韩桐被杀,在将近半个月的
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冲突发生。; U8 h) P& T1 l8 l( G& \$ e  F
  J1 z; J. z1 ~% \
   2月1日,呼和浩特地区的造反派于召开万人示威游行大会,“揭露”军区政治部主任刘昌等“镇压群众”的罪行。
1 }$ a  A! L1 T" j  F( |
8 h* e2 s( \: S0 N0 k   就在“一"二三”事件发生的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布了《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出笼,源于毛泽东对安徽两派群众组织冲突问题的批示。毛指示林彪:“应派解放军支持左派广大革命群众。以后,凡是真正革命派要求支持援助,都应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应重新发出命令,以前的命令作废。”4 N& k) Y6 n' ~. E7 Z6 c  }- q

! q" A( D$ [# b3 X2 x, M6 ]4 Y. G: f7 h   1月28日,中央军委又下发了由林彪口授的“军委八条”,其中包括一系列“不许”、“不准”、“不得”等严令。这个文件第1条规定:对那些证据确凿的反革命组织和反革命分子,坚决采取专政措施。第5条则规定:即使是左派,今后也一律不许冲击军事领导机关。内蒙古军区得此“令箭”,大受鼓舞,对“造反派”组织的态度更加强硬了,军民冲突也随之升级。一旦军队介入地方政治并被授权镇压民众,就必然会以对敌作战的姿态,将手无寸铁的民众视为“敌人”而大打出手,直至酿成军队杀人的血案。  ^" V4 S$ ^: g; ~, A) {: q) _
: d( Y% b, J5 U- k) r3 u
   与此同时,内蒙古军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支持左派,镇压反革命”。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激化军民矛盾的措施:军区各单位人员严守岗位、昼夜值班,进入战备状态;将集体收存的枪支弹药全部发还个人,没有武装的工兵、测绘队员、退休干部也一律武装起来;军区作战部增派2个连,加强后勤部和司令部的保卫工作;下令4931、4925、4754等部队的5个连向呼市秘密集结;动用驻呼市部队的5个连,接管重点单位(如呼和浩特铁路局、电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等地);出动11辆宣传车上街宣传,组织军区政治部人员到待命的部队中进行反对“造反派”组织“呼三司”的宣传工作;向下属各军分区发文,进行形势
教育,并大量印发宣传品,介绍“呼三司”“反党乱军”的“罪行”;指示“保守派”组织派人到全国各地说明“真相”; 由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德贵赴京向中央军委汇报。
( _/ k1 r; V0 `/ `, `1 O
! W6 |) v: v. O- P# D/ D+ P   内蒙古军区党委向中央军委的汇报材料说:“呼三司”、“八"一八”等“造反派”组织“反党乱军”,“死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负责人高锦明、权星垣、李质等人,维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些“造反派”组织成员的政治成份“复杂”,混入了各种“阶级异己分子”,其成员的60%出身于“地、富、反、坏、右”,受高锦明、权星垣、李质等人操纵,是不折不扣的“反革命组织”;而“红卫军”、“工农兵”、“无产者”等群众组织则多由工人、农民、复员转业军人、下层干部组成,“出身好”、服从领导,是“革命左派”组织。
+ E* S2 ?! c3 C2 C/ h+ P4 A$ T- h/ {! Q* A
   从2月2日凌晨开始,内蒙古“造反派”组织在内蒙古军区大院外连续静坐64小时。到2月4日晚6时,仍得不到军区的答覆,于是组成了“见刘昌百人代表团”求见刘昌,要求军区于10分钟内答复。
; z1 s' ^8 D4 x( a! n9 d
2 C" l% H! V/ d6 |+ U. k5 x   军区置之不理,于是该“代表团”举旗列队进入军区大院。刚进门20多米,便有数百名武装军人将队伍冲成几段,对 “造反派”组织的代表施暴。这些军人数人对付1个请愿代表,拳打脚踢,挥舞皮带,用枪托猛击;有的军人抓住女性代表的头发往地上按,有的拉着倒地者的手脚往外拖;一位女学生被几个军人追打,打倒3次直至昏死过去;一男学生被反扭双手,边抽耳光边拉入室内拷打,拍照后又被推出门外;连军区干部的家属小孩也上前助威,扬沙土、扔石头。面对军队的以强凌弱,“造反派”成员只能高声斥骂:“反革命”、“不拿枪的敌人”、“中国人民的败类”、“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 n2 R: M3 Y9 p' Z0 S3 q) m. J; a
3 m# j8 u+ y  Z   求见刘昌的第二、三、四批“造反派”代表被押到军区大楼内,楼门口和每层楼的楼梯上都站著全副武装的官兵,“代表”们每进一道门、每上一层楼都受到拳打脚踢,最后被关进了军队临时设置的“审讯室”。军人们反覆喝斥:交出头头来!谁是你们的黑后台?而自认为奉毛泽东“造反有理”号召的“代表们”则个个大义凛然,以高唱《国际歌》、高呼“毛主席万岁”来回答军人的审问。恼羞成怒的军人们对着“代表们”架起了机枪。" S3 K$ O. Q( \' K. R

0 {' i' Y2 {4 d9 |! l% d   截止2月4日上午,军区门前静坐的人增加到几百人。军区南门有军队把守,设立了警戒线。到2月5日,造反派强烈要求揪斗刘昌,军区不予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截止2月4日上午,军区门前静坐的人增加到几百人。军区南门有军队把守,设立了警戒线。到2月5日,造反派强烈要求揪斗刘昌,军区不予同意,双方僵持不下。在此之前,静坐的造反派曾两度冲进军区大门,均为司令部的人员推打出来。* V3 y; Q1 ?0 F. [% j
0 B* [5 }$ b6 Z& g3 j* f) [6 @" u
   据不完全统计,从2月4日晚6时至2月5日凌晨2时,从军区大院抬到医院的“造反派”重伤者达20人之多。9 r& C/ s) b& l$ D& v3 B% K, ^
5 s8 s8 f1 U& s+ B
   面对“造反派”的挑衅,内蒙古军区负责人确定了“坚决打击”的方针。军区大门口设立了三道警戒线,军方明前告知:军区“执行的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军区机关是军事要地,严禁任何人非法闯入。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并调来军用卡车,排成数列堵住大门。
0 m% k1 e1 i( k# u3 ?- X: b
. I3 w, [# [: z4 t/ B  x   在此期间,架着机枪的军方摩托车在呼和浩特市的街道上巡逻,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彻夜不停,“保守派”组织则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军队枕戈待旦,重要机关的门口都设立了武装岗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笼罩在恐怖和疯狂之中。
. I0 c7 o' _) z$ S% W4 x1 \3 A7 m2 H0 f
   2月5日清晨,受到重创的“造反派”重整队伍,又在军区大院的门口聚集,数百名 “呼三司”的红卫兵,以及河西公司“八"一八”的工人,继续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军区大院的南门外静坐示威,抗议内蒙古军区以“支左”的名义,镇压“造反派”组织。要求军区负责人出面接受质询,向“造反派”赔礼道歉。当时现场还有上千的围观群众。而军区则森严壁垒,一片死寂。上午10时,军区向“造反派”颁布了3条命令,要求其撤离军区大院的门口,否则后果自负。而“造反派”则继续在门口静坐。6 Z3 _' D! G% E7 Z* g: X

* s+ r* C9 J- F4 C; \1 Q0 U: F   直至中午,一个20多岁的学生拿着扩音器,继续带领着不知疲倦的示威者呼口号:“强烈要求军区检查错误!”“刘昌不投降,就让他灭亡!”“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2 o: l8 ]/ q+ }2 F* U
/ x. t& X' E' K9 S
   随着时间的流逝,静坐示威的人群逐渐激动起来,气氛更为激烈。军区大院里一片沉寂,原来堵在门口的军用卡车已撤离,防卫大门的卫兵也已撤离。在军区办公大楼前筑起了临时工事,持枪荷弹的士兵无声无息地蜷缩在工事后,主楼顶上还架起了机枪,对准门外静坐的“造反派”。河西公司“八"一八”的示威工人中,有不少人当过兵,凭经验觉得军区很可能要采取行动了。- Q+ j  d3 n% M) ]

$ U% l0 Q5 e  j' v& `: U   据后来的有关材料称:当时有人曾向现场指挥者提出,气氛不对,情况紧急,军区可能要对“造反派”下毒手。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撤退?而“造反派”头头认为:军区的“走资派”绝不敢对群众开枪!绝不妥协,要坚持到底。/ i4 L0 C% ^* H7 C

: }+ z' ~- Z1 J: |" B& N   中午12时15分,内蒙古军区军训部副部长柳青右手插在裤兜里,迳直从军区办公楼里出来,到大门口朝着那个手执电动喇叭、带头喊口号的学生喝道:“不许胡喊,这是军区!”学生回答:“就喊!”柳青威胁道:“再喊就毙了你!”学生的回应是:“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此时,柳青突然从裤兜里抽出手枪,对着这名学生连开两枪,学生应声倒地,鲜血从前胸泊泊涌出。柳青将枪放回裤兜里,若无其事地进入大院,回到主楼。4 Z- o; P) v  n

6 h" n. N# b7 r6 ^; v6 Z" {   军区大院门外顿时乱成了一团,“军区开枪了!”“打死人了!”“呼三司”的学生们奋臂挺胸要往里冲。而在军区大院的主楼里,内蒙古军区负责人向埋伏在临时工事里的士兵们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士兵们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在镇压学生中立功受奖。但大院门外河西公司的工人“造反派”站到了第一线,一面高喊:“不要上当,这是阴谋!”一面拉起手来一齐向后退,阻拦背后向前涌动的人群。最后军区门外愤怒的人们止住了脚步,而军区主楼里却传出了一阵失望沮丧的咒骂声。. ]1 t; l% y7 B: z+ ?* n

+ t1 `( @& x1 k5 O2 t   这就是1967年初震动内蒙、影响全国、甚至引起外蒙关注的“二.五事件",或称"韩桐事件”。$ \7 D3 R' h1 w# L2 E! m
2 M8 \9 n/ S+ m) B& h- c
   3个小时以后,受伤学生伤重死亡。他的名字叫韩桐,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年级学生,托克托县人,学生组织“呼三司”的成员。医生从他的肺部取出一颗手枪子弹,诊断结果是,子弹打穿肺动脉,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 ~+ k5 L& U9 s
+ T- R$ I$ T0 V# N& V   据对此一血案进行过专题研究的夏雨天在《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韩桐之死)》一文中说:
* Q" e8 x- V- Q9 I3 E& z  R2 c& `% @, l0 Z
   内蒙古军区军训部副部长柳青开枪射杀学生韩桐一事并非偶然,而是内蒙古军区的阴谋,目的是通过无端杀人而激怒学生。一旦愤怒的学生冲击军区,就让军区有了大规模开枪镇压的口实,从而可一举剿灭与军区对抗的“造反派”组织的成员。这已为军区官兵私下的言论所证实。例如,看守被军区拘压的“呼三司”学生的一名军人对被捕者说:“我们真佩服你们的策略,打死韩桐那天,你们不冲,如果冲的话,机关枪一突突,两千个也死了。”另一个军人纠正道:“甭说两千,就是三千也玩儿完。”又如,内蒙古军区副司令黄厚半个月后在北京
谈判时曾表示:“当初呼三司冲军区时,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机会动手,如果把他们干掉了,现在省了多少麻烦!”显然,内蒙古军区的负责人认为,开枪杀死一名学生后,“呼三司”的其他学生肯定会冲击军区大院,这样军区就可以用“军委八条”为理由,将“造反派”组织的成员杀一批、抓一批。但工人“造反”组织成员的冷静应对,使内蒙古军区制造大规模血案的阴谋破产了。
4 r7 n$ h" C5 L1 Q1 S4 ~
$ y- q' q1 m! z: U; `0 `   该内蒙古军区大院门口杀害学生的两声枪响惊动了北京。1967年2月6日,即柳青开枪的第二天,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特急明码电报。全文如下:; r  V& u, Y! N3 w7 J' F

' i9 G" t7 l: y' ~- K/ r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军区、呼市三司和呼市红卫军(均请军区转):$ ~! J+ k! V8 S

2 \( g& s5 w2 `& b   在内蒙古军区发生的事件,应该立即停止,事态不要扩大。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军区、呼市三司和呼市红卫军四方面各派3-5名代表来北京商谈解决。我们于2月6日派飞机来呼市接你们的代表。据悉,军区周围有一师范学院同学中弹致死,如确,应严追凶手和指挥者,查出后应予法办,并向死者家属致唁和予以抚恤。, I- E) b# |4 Q5 [$ Y/ D, N- O& s

; X# F5 g, q0 o, E   该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呼三司”将其全文转载。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电台立即播出消息:内蒙古军民冲突,一学生中弹致死。这一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2 c% [# U. ^) s/ s
; n$ `0 u! D6 }) `+ B1 `3 }) @
   2月10下午,周恩来、萧华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室召开了内蒙古“四方”(自治区党委、内蒙古军区、“呼三司”、“红卫军”)代表的会议。当周恩来追查开枪杀人事件时,内蒙古军区矢口否认自己的责任。于是周恩来决定立即派内务部部长曾山带法医赴呼和浩特市调查。" N( ^/ E4 P" \, k* {0 s

; m5 `0 C4 H5 ^7 a8 e   2月12日,内务部部长曾山率调查组抵呼和浩特市验尸,查明死者乃被军队的手枪子弹射杀。$ V. |1 x. L' ?- d, c9 G9 z* Q
- J9 a* {; j) _, f$ l
   当中央开始追查杀人的责任者时,内蒙古军区主使柳青开枪杀人的将军们害怕了。他们一方面在铁证面前坚不认罪,一方面试图消灭证据、搜集伪证、制造假相、嫁祸于人。军区下令由柳青的下属(一位营职军官)另行组织一个调查组调查此案。内蒙古军区给调查组布置的任务是:一,提供证人,证明军区没人开枪;二,设法证明此案是“呼三司”或“8??18”自己制造的;三,证明那些可能提供案件真相的人是“反革命”、“坏份子”。
4 X, I% h! @" N7 l3 [- e* [6 V. r8 G. G  a8 }6 x# }% S4 ?
   内蒙古军区准备制造血案之前,曾命令军区
管理局临时组织了一支担架队,他们中的两个人曾亲眼看见柳青开枪。为了“消灭”证人,在柳青杀人的当晚12时,这支担架队的12名成员被内蒙古军区逮捕,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和笔记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中,他们被秘密审讯多次,每次都伴以毒打。当这些曾参与痛殴 “造反派”的军人秘密写信向周恩来求救后,遭到了更残酷的拷打。
4 k9 b0 Z) I* Q1 O
6 S! R: t# A# |7 C, l   然后,内蒙古军区以“阶级异己分子”的罪名将这些军人关入大牢。此外,内蒙古军区还毁坏了柳青作案用的手枪,逮捕了抢救过死者韩桐的医生田光、将韩桐送到医院的司机高交云,甚至监禁了曾传播真实消息的军官家属侯凤英。
& j/ b% [& d# @1 O5 \! B, l( U- r, {) j& x" L
   与此同时,内蒙古军区与“保守派”相配合,全面夺取当地党政机构的权力,继续镇压“造反派”,试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军区参谋长王良太曾私下表示过,当时内蒙古军区为了逃避责任而不得不“全力对付北京”。2月9日,内蒙古军区机关和直属分队的干部、战士数百人在军区门外痛打一百余名“8.18”“造反派”和三军院校的学生。参谋长王良太亲自指挥,将70余人拉进军区大院毒打,然后关进大牢。
9 y" Z$ _) L- g+ R/ v" k! y7 v7 v' m: l& `; T
   当天,军区以“机关联总”的名义出动了60余辆卡车,满载持枪荷弹的士兵,在全市武装游行。5 S. p+ i$ e- M6 ~
0 A1 P" U7 \; o$ z
   枪杀事件发生后的2个多月里,周恩来先后8次接见内蒙古各方的代表,厘清事实,调解纠纷。196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处理内蒙问题的决定”(当时被内蒙古当地称为“红八条”)。虽然周恩来早在3月13日就下令拘留柳青,可是直到“红八条”下达后,柳青才在内蒙古军区负责人歉疚的目光中迈进“监狱”的大门。据当时的揭发材料,在拘留牢房里,柳青不但可享用烟酒、糖果,而奉派看守他的战士还时常陪他下棋打牌。
9 W7 `2 ]) M, i/ B
- U+ P6 R! ]2 _9 a   “内蒙古军区主要负责人制造了枪杀案件,事后又千方百计地抗拒对真相的追查。”最后,军区副司令员黄厚、军区参谋长王良太、军区副政委刘昌、军区党委成员张德贵被中央定性为“反党集团”。然而,“文革”时期军队介入内蒙古地方政治的后遗症并未因此而消失,此后内蒙古的局势一直非常混乱,摩擦冲突不断。
5 |0 ^) N) F: e" V
6 m4 X2 E& |) i; {: D   事件发生之后,“新”字号的《内蒙古日报》在2月8日第1版头条发表了“上海14个革命造反团体来电声援内蒙古造反派”的消息。在第2版报道了打死韩桐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员的文章,同时宣布了“韩桐治丧委员会”的成立。接着,又组织一次
汽车队伍治丧大游行,将韩桐的尸体放在卡车之上,覆盖着红旗。在灵车的引导下,有数百辆汽车在市区游行,呼市万人空巷。0 y4 d: o/ h3 w: t) y! k

7 b" `/ i0 A( m+ k   在6月下旬,呼市造反派举行韩桐追悼会,许多汽车从呼市驶入会场,参加追悼会的有2万余人。
# y" a* X. a: \) v  Y* D4 P( c( B) ]* {' e
   内蒙古革委会成立后,有关单位授予韩桐“烈士”称号。“四人帮”垮台后,又撤销了韩桐的“烈士”称号。

* Y$ [1 V* W' I& w$ W5 a6 n8 ~2 {$ s& D: k) E7 K% g# A
& K1 H" L* ]# q3 j
转自余习广的博客3 m. @9 h& I) P9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7 07:23 , Processed in 0.1053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