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3|回复: 0

茆家升:对尹曙生“曾希圣是如何掩盖严重灾荒的” 一文的补正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51
发表于 2021-11-17 1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B. K2 h" a2 e  e
  W* t9 Q3 V/ |( L9 R安徽大饥荒举报人张少柏其人其事——对尹曙生“曾希圣是如何掩盖严重灾荒的” 一文的补正2 v" }% \! a2 f' m. s0 u
% O& {0 s! L1 K% N* S
茆家升$ w& \& w* k& d$ f$ ~

3 I! k( G, T9 D
* M6 l) K7 F6 k% {& [5 u尹曙生先生发表在文史纵览的大著 《曾希圣是如何掩盖严重灾荒的.(文史纵览 2020-10-27)》,是一份资料翔实,干货滿滿关于安徽在大跃进大饥荒中,以曾希圣为首的安徽省委,如何因推行极左路线,共产风肆虐,致使大批百姓,主要是农民被饿死的严重事件。灾难发生后曾希圣们,又如何文过饰非,隐瞒灾情,捏造事实,多次欺骗中央的恶劣行径,致使灾难长期蔓延,数千万安徽人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苦难之中。
( u! v+ A1 ]) g$ O. t9 R0 w' d2 @. U2 g
1958至1962年,安徽发生的大饥荒,是全国最重的灾区之一,按死亡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率,位居全国榜首。这个第一可不是什么好事,那是安徽人民的一场大浩刼,是全省百姓永远忘不掉的锥心刺骨之痛!
5 t. A1 h2 W( u8 R6 I; y
1 [" j, [% w4 n8 k% B  ~+ T尹曙生先生本着敬畏历史敬畏生命的悲悯情怀,多年来在《炎黄春秋》等重要媒体,发表过很多此类重磅文章,对披露那段国家的痛史,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深受各界的敬重!笔者也曾数次行文中,引用过尹先生大著中的数据。乘此机会,向尹先生表示衷心地谢意。
/ i$ ^* A0 J' }/ f4 ?* s. q' g
- `3 n( X( r& V( {9 ]尹先生此文,本着他一贯不惧风险,敢于担当,依据真实的历史真相,原原本本一一道来的朴实风格。真实地记录了曾希圣们是如何欺瞒上至政治局常委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下至国家监委丶高院丶高检丶公安部等众多权力部门。那些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造假,说弥天假话脸不红心不跳的瞒骗细节,今日读来依然令人愤慨不已。这批城狐社鼠真是太可恶了,必定会受到历史严正的审判。
6 a9 \) ]2 X4 }7 A' D4 _4 T3 |  T( D+ Q8 S5 f2 l: P0 L
尹先生此文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介绍了,安徽大饥荒最重要的举报人,凤阳县委办办公室主任张少柏化名石求明,给中央关于安徽大饥荒的报料信。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2 M9 @* k1 e* j3 u* x0 `7 ^; b/ }, ]* n0 b  X
中央并主席:我打消了个人得失的念头,确立以党和人民的得失为重,才决心反映凤阳县去冬今春人口大量死亡的情况,据我所知的三个公社的四个庄子的人口死亡情况是相当惊人的。一个死亡占5%,一个占11%强,一个占15%,一个占20%多……在死人最严重的时候,有的村子一天死5至6人,有的村子几乎无人了,跑的跑,死的死。我亲眼看到,在我们临淮关上的招收(收容)起来的被人丢弃的儿童约三四百人,死有一百左右……
% |6 D3 Y: {4 G/ ?0 M2 `( E* y) h
石求明1960年端阳于临淮: r2 g) O! |2 f7 ]2 @, y' R- t' M
9 Z# w8 Z. x  i/ H9 P
对于这封重要的举报信,是如何能到达中央的,尹文交代:“石求明真名叫张少柏,当时为凤阳县委办公室主任,是一位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忠诚的共产党员。当时在安徽写这样的人民来信,被发现都作为反革命信件查处,写信者是要冒坐班房风险的。他为了不被查出,在书写时,不按笔画顺序,而从下往上倒着写,一共写了两封,一封派一个小公务员拿到蚌埠发出,给他几斤粮票、几块钱作为报酬。一封自己投入临淮关邮局。从蚌埠发的那封信,被公安局扣留,从临淮关邮局发的信顺利发出。”
$ [/ B" x* ?' D( ]% w
! W+ M9 s, q1 D应该说尹文如此交代,大体上是准确的,但也有不实之处,就是张少柏化名石求明给中央的信,不是两封是三封,前两封在临淮关和蚌埠的信,都被安徽有关部门截获了。只有第三封带到上海发出的信,才寄到中央的。$ G2 u- W8 K6 Q* O
( \; m2 F& k2 V1 [# @% m# }, \/ s
写了两封三封或许是不大的差误,但在哪里投放,如何才能安全地寄到中央,却是很大的事。不仅关系到写信人的人身安危,也关系到灾区千百万人的生死存亡。人们读尹文,看到“从蚌埠发的那封信,被公安局扣留,从临淮关邮局发的信顺利发出。”不禁会发问,为何蚌埠的信被扣,而临淮关的信,却能发出,是否安徽当时对寄往中央的信,封锁还不那么严厉,尚有疏漏之处。; E6 |5 v! l7 `
$ p/ O+ X- u# S  E
事实是安徽当时对信件封锁查收,是极其严厉的,因为那是曾希圣们,对中央隐瞒灾情重要的一环,几乎在安徽省内发往中央的信件,不可能有疏漏的。甚至控制到邻近的省县。
1 T6 b4 ^: ^( k, _2 N4 c6 O- ]! D  n2 w2 C$ H
这里有一个参照的例子,安徽省的大饥荒,宣城县也是重中之重。据公安部三局王维志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他说那几年安徽省有11个县,死亡率超过百分之十,依序前六位的是无为县 18.23%丶太和县17.479%丶宣城县16.31%丶亳县16.238%丶宿县14.432%丶凤阳县13.604%。这个数字,虽然与其他数据有差异,与统计的年限有关,有统计三年有统计五年的。但都表明宣城县的灾情也是十分严重的。宣城,江南水乡,从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有史纪录以来,都是水旱无忧的膏腴之地。不仅自身衣食无忧,而且也是中国稳定的一股强大的物质基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晋永嘉年间的八王之乱时,生灵涂炭, 唯独江南尙可安居。“永嘉中,天下灾,但江南,尚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以后才有北方八大姓氏衣冠南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人 口大迁徙,文化大交流。
- H, s5 h, ?; P: [) x8 f/ J* W& m9 c% ?2 o, j3 m
谁想到在大跃进大饥荒期间,这里也是饿殍遍地,白骨遍于野,百里无鸡啼。宣城执政者,县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开的是田丶杨夫妻店。和曾希圣们一样,对灾情竭力隐瞒,也在不择手段地截查寄往中央的信件。
6 z, K, t8 Y8 R4 E( \
# q2 E( o6 Q3 I宣城县委有一位和张少柏一样的正直人士,也是办公室主任,名曰徐应钦,给中央写了一封举报信。徐知道从安徽省内是发不出去的。就步行到江苏省邻县高邮县邮局去发的。结果还是被政治警觉性极高的田书记截获了。$ ^7 d. |+ ]  F; I# @; d- e
; a5 C5 I% K% |+ @5 Q
可想而知,徐应钦就没有凤阳县张少柏那么命好了。笔者虽然身在芜湖,但芜湖丶宣城行署分家,我所在医院曾是宣城地区医院,对宣城情况比较了解。改革开放之后,有人告诉我,徐应钦还活着,只是精神已不大正常。) D/ k' X- P+ @8 W( }1 g5 @

2 Y, ~( c! b" C0 g! e回头再说张少柏的事,我是如何得知张少柏有第三封信之事。请看近日我与知情人的一次微信交流。  P; W. r9 `. Y* w0 F4 ^9 P7 q
) F" V' B; [& B$ _" C" ?2 t
当我将尹先生此文发给远在哥伦比亚国的江年女士时,随即收到江女士的回函。
7 F' m1 Y, Q, ]( z
0 \1 `& O2 w% a. o6 T$ ]6 y江年:张少柏自己和我说过那段历史,他是用左手,每个字都是从下到上,从右到左写,中央和省公安厅的笔迹专家都找不出来写信的人。/ m. G  H3 ^$ I8 b! E6 L

# W: ~$ G6 g2 F4 J张少柏那时候是凤阳县委办公室主任,抑或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主任,他们办公室有个上海人,张问他想不想回家,想就给他回家一趟,路费报销。临行前张给他三封贴好邮票的信,对他说出了安徽再扔进邮筒。这人觉得领导交待的任务要上心,在临淮关就寄出一封,到蚌埠转车又寄出一封。最后一封到了上海以后寄出的。上海寄出的那封到了中央。蚌埠和临淮关的信落到了曾希圣手里。省公安厅的人查了凤阳县所有会写字的人左右手的笔迹都查不出来。后来中央调查组来了,张自己坦白的。$ _3 f7 x) L3 k$ }3 z8 F8 I
2 ^" j, l) S, H& t0 A' j) A" |. R
张经常来我们家做饭给我爸吃,他经常在后面的厨房和我吹牛。还教我怎么写字让人查不出来。张点子最多,我哪能学的会# ?  Q+ n8 |7 f7 h4 c

: N% l4 v2 m7 A( @5 P1 A尹曙生一直不在安徽工作,你可以写点东西纠正他。另外单敬之在蚌埠是副职。在黄山疗养院我和他一家挺熟。后来官场不得意,但一直左。你看我是后辈理科生,一看尹的文章都这么多错,可见写点历史的难度) X. Q; v6 M. }

0 s; @- c% e" F; V或者和尹联系改一改。尹好象是年老以后才回安徽的。
, O+ |6 n7 L& M
: ]/ K1 O  G5 p8 d茆:你发来的文章极其重要 ,事关安徽大饥荒史实的披露,你是历史重的见证人。我将写文介绍 ,请你将事实写的尽量详细点,张何时帮你家烧饭的,他和你爸怎么认识的。% @1 d! \3 b4 ^! W1 V8 i. e% G

0 o* P7 w( Y- r! E  ]* V江;张少柏在滁县行署是我爸的秘书。0 P2 a- T6 [# O( T; L
1 A4 W) v( t& l) I" |
我爸是行署专员,他是行署办公室秘书。和我爸关系很好,我爸老说有张少柏一人管行署就够了。总把工作都给他,自己去琅琊山琅琊寺和住持超然闲聊。也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那地方。1 ^  ~: \- E! {: [' E
4 o9 A( ~# [" ?+ Y2 P+ `
张少柏自己能干,看不起宋佩璋,说他草包,原话是“一把攥着,两头冒屎”,宋佩璋把他关了几年,出来以后去当个公社书记。记得是天常县“界牌公社”,他把那里治理得跟世外桃源一样。老爸经常去住着。老爸在那里写过诗,等会找出来你看。+ \' n: m7 `$ v) ?

9 C: J" }: W( `2 v/ R你没有见过他?个子小小的。老婆是行署幼儿园老师,又高大又漂亮。两个孩子高考改革以后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候张坐牢呢,政审我爸出力了。一个上北京理工大学, 留学美国归来后,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理学院付院长,天体物理学家;一个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他们大概都不知道老爸帮忙这一回事。
) h* G1 z3 D# D/ k/ t* _
# Z5 B$ a  T* [8 b你没有见过他?
1 P7 d; y- }7 s5 i* n+ W0 E; G4 a% B* R( c
在我们家做饭也是不止一次,他来合肥,遇上我们家蔡阿姨走了,没有人做饭,他就住下来做饭。和我们几个小孩吹牛。  M# b( u2 X+ f

6 W0 e( U0 M  l1 M( }茆:中央首长不是说要保护张吗?为什么恢复高考时,还在坐牢呢?张晚年如何?
* S, }+ y  h: _7 P/ N& s( m5 H; v7 e1 K0 Z( L
江:他孩子都挺出息。我们高考是1977年,录取也是77年底。他坐牢是因为宋佩璋。判了几年不知道。但在我们家做饭是78年到82年,我在安徽农学院上学那一阵。他也不是专门来做饭,他勤快能干,碰上就做。
: v. O. ?+ W) A
. b( J; @' X6 Q6 |他去世的时候我已经出国了。
. s" D. b+ d; ~, W7 A4 b; X  r  n/ ^0 Y$ a/ a
张少柏大饥荒后从凤阳县上调滁县行署,在李葆华手下,的确被保护起来了。那时候滁县行署专员我老爸,书记是李彬(后调合工大)对他都不错。宋佩璋草包一个,张少柏又因言获罪,被判了。
! G) [& e5 a  ]5 o8 @* `& s0 z
6 o0 g0 P9 X" F( \7 F0 Q我父亲想保他,斗不过宋佩璋。+ g9 o' I7 g4 y% w3 f5 e
8 g2 x+ u  P# R0 \6 {* I
对这次通函的相关人,先做一点简略的介绍:$ y' Q3 X) s5 M" a4 T$ w. j. c
. s9 I( }& U$ j4 V& r) [1 i
江城: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949年解放后任安徽嘉山县县委书记,1952年任安徽省总工会主席,1954年任合肥市委副书记丶合肥市长,1957年任安徽省劳动局局长丶党组书记。1957年被错划右派,发配宣郎广农场监督劳动。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后,曾希圣倒台,李葆华主政安徽,江城平反,出任滁县行署专员。1965年任安徽省政府建委主任。1968年安徽省革委会成立,江城为第一批结合的老干部,任政工组副组长兼文教卫组组长,后任徽州革委会主任。离休后任省政协常委兼安徽省地方志总编。诗人,有《江城诗稿》传世。3 D! y. Z6 u  h% M8 x* r

  U+ R) d5 c& y! C+ m$ u笔者1955年合肥医校毕业,由省委组织部直派黄山疗养院创院任职。江城1957年入住疗养院休养,笔者为江的责任医生。当年反右运动风起,江与笔者双双罹难。从此与江家两代人有数十年的过往。文革武斗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停诊,笔者先后在江家住闲近一年。参与了江城组建的‘安徽省暨合肥市干部造反司令部’的部分活动。
* G) h1 F8 K: n# {* t/ T
6 z1 [; `2 m/ R% P* K7 \% e' R宋佩章:原12军副政委,1968年随军长兼政委李徳生军管安徽。后李徳生上调中央,宋佩章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推行的是一条极左路线。执政近八年,毫无建树,安徽一直贫穷落后。却空话废话一大堆,‘什么心往忠字想,血往忠字上流,命往忠子上拚’传为笑柄。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宋佩章被按三种人处理下台。万里执政安徽后,深入农村调查,得知安徽穷到 十几岁的大姑娘没裤子穿,起不了床,触目惊心!随之在全国领先,掀起农村改革高潮。‘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物极必反,大跃进大饥荒中,受难最深的两个省,终于最先觉悟,拋开极左的那一套,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 i/ s/ t. P  A# \5 v: h& Q$ ^; A- C8 X5 {" i+ q
江年:江城之女,1956年出生,1978年考入安徽农学院。后留学南美哥伦比亚,并定居于此。后期职业主要是现场西班牙语与汉语直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心传播者。当下正与在智利大学任教的女儿张汉文女士合作,欲将清纪晓岚的名著《阅微草堂笔记》,翻译成西班牙文。+ d- ]2 _( Z& h  M, r, R
+ Z, k9 g; F, p7 g' ^* M% D8 l
此文只是对尹曙生先生大著的一点补充与修正,至于曾希圣们在安徽大饥荒中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向中央屡次隐瞒灾情的前因后果,笔者将另文探讨。
  T- U) C/ D3 o  [9 ~% Z3 y/ Z! `/ S
2021年元月初稿于安徽芜湖市
+ H6 `$ d7 J# k$ s$ p. I& h5 @0 a" _) J: l
3 }6 T0 o: \$ w3 ?' X, E; ~
https://ipkmedia.com/?p=542873 }+ J6 I$ R7 O" z! A
" y+ S! w. h3 x) Q6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7 10:42 , Processed in 0.1223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