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6|回复: 0

露菲:我所知道的长篇小说《刘志丹》的风波

[复制链接]

1391

主题

442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152
发表于 2021-4-3 08: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D' W& y1 k' T) Y* }( \: k# w3 g
谁也想不到一部未出版的小说稿《刘志丹》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它不仅波及到作者李建彤,还殃及到中央、省市的一些高级干部。此事发生在1962年。
+ Z6 @1 Z, M; Z9 a1 T4 e5 h6 z8 _1 f+ n7 s
1962年4、5月间,在地质部工作的刘志丹胞弟刘景范之妻李建彤,送给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文艺工作的副部长周扬一册《刘志丹》的铅印书稿。没过几天,李建彤打电话催问周扬看了没有,她希望早点听到周扬的意见。这个电话是我接的,那时我正担任周扬的秘书。过了不久,周扬从西郊十八所回部里(他那时在写文章,为了免除干扰,住在十八所),我即将《刘志丹》稿呈送周扬。本来类似这种送稿子要周扬审阅的事很多,周扬有时也看不过来,总要耽搁一些时日。出乎意外的是,这次他看得很快。有一天周扬告诉我,说《刘志丹》写得很好,他赞赏地说:“一个女同志写出这么一本书来很不容易。”他还说,这是个革命历史的大题材。他十分高兴,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女作家。他说李建彤是延安鲁艺音乐系的学生,没想到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而且文笔很好。
& K! f2 m& H; X9 m4 m$ V% s3 P0 c, d7 h
周扬当即让我给文艺处的副处长苏一平拨通了电话(当时的处也就是现在的局),在通话时,周扬赞扬了这部小说稿。大概苏一平问起,写刘志丹可能涉及到高岗,因为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等人创建的。如写刘志丹,不可避免地就得有高岗的影子。书中没有高岗的名字出现,作者作了艺术上的概括。当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时,周扬说:“这是历史嘛!可以写,从前高岗他还是好的嘛!不然解放后也不会给他那么高的职位(国家副主席)。”! Q  M# ^& x$ p6 h2 ~3 F( \) ?' o

8 _/ \1 R4 o4 p7 \8 a# k事后苏一平告诉我,他认为周扬的意见很正确,很重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是符合马列主义历史观点的。他很快将周扬的这个意见转告了李建彤。不久,李建彤又将修改过的《刘志丹》的小说稿送来了。
7 x  a8 e# p) [2 E
" u, T: X- u% L+ |7 k周扬一直很关注文学创作事业的发展。30年代,他作为年轻的评论家,高度评价了曹禺的作品。40年代,他又以极大的热情赞扬了赵树理的小说。50年代,受到他关注的作者就更多了。每当文艺界出了位新人,他都兴奋不已。这次,文学界出了李建彤这位女作家,他也是非常高兴的。他约李建彤谈话,以示对她的鼓励。这年6月1日,他还约了作者和北影的著名导演水华一起见面,商谈是否可以将《刘志丹》改编拍摄成电影。当时《刘志丹》的某些章节已在报刊上刊登过,反映甚好。
" k' e1 ~& E# w% |
0 v: D5 t8 ?* p. ~; ~6 Q7、8月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当时担任云南省委书记的阎红彦看了《刘志丹》小说送审样书后,对小说中涉及的西北历史问题有不同意见,他给有关人写了信,表示不同意出版。康生紧抓住这件事情大作文章,在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议上,硬说小说是为高岗翻案。当阎红彦的信转到李建彤手里后,她十分恼火。李建彤在写这部小说时,采访了几百人,开过无数次的座谈会,研究了当时的斗争材料,才写出了这部反映陕北革命时期的巨著。眼看几年心血要变成泡影,自然心里十分焦急生气,因此在信上批了一些反驳的话。0 ~6 s- F3 O7 w1 b" U+ J, q7 l, X
4 N6 [* R  V6 q) v: {
当时苏一平得知此事后,劝李建彤不要生气,并说“周扬同志会秉公处理。”苏一平所以关心这部小说的命运,一是与作者熟悉,二是他也是老延安,又曾是西北局文工团的团长。苏一平为人慈善,对人热情,是一位被人们称道的厚道长者。他当时在文艺处副处长的位子上,关心这事是理所当然的,应该说也是他工作范围的事。- I9 l/ r/ u. y* |

4 ?* A: C# _1 \$ d8 Y李建彤给周扬、林默涵写信,坚持出版小说,并将阎红彦的信也附上,李建彤亲自将信送中宣部收发室,我去收发室取的。内容类似的信还有两封,周扬看过后均转林默涵阅。! P! @/ E6 L" Y( J# b; O3 d
9 B3 O* b. a9 E0 {
9月24日至27日,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进一步系统化,会议并展开了对“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的批判。《刘志丹》一书也成为批判的一个靶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的指示一出,会议马上围绕着《刘志丹》一书展开批判,将过去在陕北根据地工作的习仲勋和彭德怀、高岗联系在一起,把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等人打成“反党集团”,《刘志丹》被定为反党小说。会后,分别成立了两个审查小组,一个小组是审查以习仲勋为首的一批原西北方面的高级干部,一个小组是审查小说《刘志丹》的问题。3 M# l6 `; S( _) q

! a% T- X2 Q* i! d( q" ^会议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外边人都不知道。周扬开会回来马上打电话给苏一平,准备告诉他不要再为小说《刘志丹》说什么了,中央的会议上已经提出了批评,说是反党小说。那天正是八月中秋,不巧,苏一平不在家,到政协礼堂参加文艺界举办的中秋晚会去了。周扬就将他要说的话要我转告苏一平,不要为李建彤看小说了。
  d& F8 Y+ o# a! M% `6 m* K6 N3 l3 w! }- N, K) l
我急忙到政协礼堂找到苏一平,把周扬的话复述一遍。苏一平听后大惑不解,瞪着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晚上,一些国家领导人到政协礼堂来参加文艺界的中秋晚会,文艺处的李曙光对我说:“习仲勋同志来了。”我不认识习仲勋,李曙光指给我看。这是一位高高个子、满脸慈祥的人,我马上联想起《刘志丹》引发的风波,我不明白一部小说怎么会把他牵连进去,并且有了那样的罪名。
% x; j, v) ^6 F- q, A& ~3 e3 @+ x) i9 H/ |$ N* O+ n6 K
过了一会儿,周扬也来了。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平静和谐,大厅里气氛那么热烈,而实际上风暴已骤起。# n4 Q; R( U5 B2 k0 ~9 J

/ e8 I* x# ]! m+ ]1 H( c- r. |! \+ j+ z
过了一两天,周扬约电影导演水华谈话,也讲了《刘志丹》一书的情况,由于《刘志丹》一书“滋生”了这么大的事,所以考虑不要拍电影了。
9 o. j( B+ ~' m0 K. a* \1 N$ y) Z: B* Z
周扬又约李建彤谈话。这次谈话,请中宣部的秘书长童大林参加,我作记录。这次见面,他们三人的面孔是冷冷的,非常严肃,李建彤皱着眉头。他们坐定后,周扬对李建彤说,你写的《刘志丹》小说出了问题,是反党小说。你没有参加刘志丹时期的斗争,只听别人讲讲就写,写不好的。书中的思想也不是你的。1 |* e7 _4 X; A. G. }* x8 x0 u
- y0 r2 y% y5 P& a7 {8 ^
在谈到习仲勋和《刘志丹》一书的关系时,李建彤说,她写这部小说完全是自己要写。她写成后,习仲勋说“要写就写好”,并要去了小说提纲。李建彤一再讲她是歌颂革命先烈,她不反党。0 t2 y& i: V. p2 ^& j7 [
# c% m4 p6 C5 v$ ]" K  a2 f8 R' r
周扬还说:“刘志丹是可以宣传,历史是客观存在,写高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不是政治问题。”: H0 k$ s1 A& {7 N8 I, y
; b3 i% e- p2 X% e- o
周扬在谈话中还说过,习仲勋很能干,高岗过去也是革命的。
5 a8 L* R& }& k3 x+ Q5 B6 K; D3 n  v% @9 g( X: U
李建彤申辩说,我写刘志丹是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是写高岗。有人说是宣传高岗,为高岗树碑立传,我接受不了。& B* ^. j/ f8 F6 z* C* r
; Y( o. l6 ]1 K/ L
周扬同志说,你不是西北的,在这方面你没有什么责任。只是对高岗认识不清,才犯错误。9 f1 l& @( M# r2 }
5 c* T( w% {8 k$ d' {# _
我理解这次谈话,在当时的情况下,难度是很大的,双方都不情愿。周扬的处境也很困难,他多次赞扬过这部小说。周扬在延安鲁艺担任院长时,李建彤是鲁艺音乐系的,是他的学生。在延安,康生搞“抢救运动”时,就波及过李建彤。当时讨论李的问题时,周扬认为她只是个性强,没有反党言行,使李建彤得到解脱。现在李建彤的小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又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因此牵扯了许多高级干部,周扬心里自然会有些为难之处。他不可能认为《刘志丹》是反党小说,所以谈话中,只批评李建彤犯了错误,又情不自禁地说“习仲勋很能干,高岗过去也是革命的”这样的话。作为局外人的我,也觉得他的话语中前后矛盾。. P/ Y) ^7 l; N
# P' J7 l1 f" C: N( J: f# N9 @
他们谈话地点是在沙滩中宣部大楼周扬的办公室里。谈完话,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握手告别,而是冷冷地分了手。李建彤心情很沉重,那时她不过三十几岁,很年轻,很漂亮,但是脸上却被沉重的负担压老了许多。我送她走到沙滩大街,她要坐电车回去(那时没有小车,也没有出租车,只能坐电车或公共汽车)。我与她边走边说,如长篇不能出版,就改成短篇,一篇篇的发……。李建彤没说什么,她一脸的困惑和苦恼。2 Z5 v0 x. Q$ W1 r3 m4 Z/ W

: s0 k* M' S; a- o9 ]" R: E为了查清小说《刘志丹》的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由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负责,副部长张子意也参与此事。专门小组里有几个人对小说内容进行考证,哪个人物是写的谁,哪个情节又是什么,就像后人对《红楼梦》的考证一样,十分仔细。审查结果向中央作了报告。报告中有一句话:“周扬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有错误”。调查小组的负责同志在审阅报告时将这句话用笔划去了,周扬看报告时又恢复了。" x8 E0 r' Z' `  ~

4 v% x/ C! v* t; Z% g) I周扬在中央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说不该支持《刘志丹》。在大会结束时,毛主席和与会者见面照相,周扬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我又犯了错误。”& u9 d% R9 z8 y/ A/ W( u! w9 T

, x3 e1 B/ A6 f9 e* o4 F* b  p毛主席说:“这是丰富的经验。”接着又说:“你不知道嘛!”* h( t7 R+ s/ p, I! z0 R1 S
7 Z0 w; W9 L9 r3 y$ y
毛主席这句话,周扬才放下心来。; f1 D8 ^* z3 ]+ |/ ?: ^" s

& L8 n4 h* y( U1 _& N6 u9 m, T不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此事又被拿出来进行了批判。小说《刘志丹》及其作者,自然难逃厄运。5 Q; e1 W4 W# _: d4 Y
' o6 |6 _$ j5 V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再次见到李建彤,说起当年《刘志丹》的事,感慨颇多。虽然李建彤受到那么多的迫害,但她依旧那么乐观,谈起这事时又是那么平静。谈起周扬与她那次不愉快谈话时,她告诉我:“后来钱瑛大姐告诉我啦,周扬找你谈话,是我们决定的。”言语之间,很理解周扬谈话是奉命而为之。当时钱瑛在中纪委任职。- E# f' i$ p8 m7 K
& r+ v% G: x; e& j2 Y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小说《刘志丹》得以重见天日,出版了第一、二卷。至于习仲勋等一大批因《刘志丹》受到批判遭贬的老干部,在1979年恢复了名誉,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
! v4 ?6 }0 C1 [4 O& r; A4 _% z4 H( r% b; v7 T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
% x, Z  u9 ^# D8 g1 ]+ S7 A3 q/ V8 B- e8 [/ s# y

" r2 [# O6 ^: b, L5 L' m- h, m, @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8 21:07 , Processed in 0.1049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