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08|回复: 1

文岳:回眸延安地区北京知识青年赴京学习汇报团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4
发表于 2021-1-24 2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十八年前,为了向首都人民汇报北京知青在延安农村成长的情况,延安地区组织了以北京知青为主的赴京学习汇报团(以下简称汇报团),下设报告、演出、展览、家访等组,共计115人。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于1971年11月10日抵达北京。从11月11日到次年1月5日近两个月的时间,汇报团走遍了北京市的9个区。共举行了报告会126场,演出了节目36场,图片展期23天,召开知青和支援干部家属座谈会36次,家访62户。
        汇报团的这次北京之行牵动了两万多赴延插队知青家庭之心,当年在北京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民日报》同期发表了长篇通讯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是北京知识青年赴延安插队五十周年。我在翻阅大量回忆文章时,发现汇报团的这段历史很少被人们提及,图片资料更是少的可怜,与其在北京知青延安插队历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当年在延安县临镇公社插队的我有幸被选入赴京学习汇报团,在演出组担任舞蹈演员,那短短的几个月的排练、演出,以及与带队干部和北京知青们的朝夕相处,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在我的旧影集中一直用心保存着当年收集到的汇报团的老照片。有这个底子,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通过《美篇》告诉现在的人们。由于资料的局限,虽然不能记述汇报团的全部,但也能使有兴趣看到它的人对这段经历有个大概了解。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美篇》一发表就得到了北京知青朋友的极大关注,多年没见的汇报团团友们更是通过这个《美篇》有了联系。这里要提及的是汇报团演出组的蔡丁、陈云燕,她们在第一时间对我的这个不成熟的作品给予了鼓励和肯定,特别是陈云燕把她保存多年的汇报团照片在电脑上精心修版后提供给我,使这个《美篇》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充实。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在她们的帮助下,内容增加后再版的《美篇》。
         下图为汇报团全体成员赴京前在延安宝塔、大桥前合影

高举红旗,肩扛镢头,汇报团成员行进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

汇报团成员佩戴的塑料证章,是我保留的唯一一件汇报团的实物,它承载着我对汇报团的永久记忆

汇报团在首都汇报的重头戏在汇报组,他们由来自延安各县插队落户的25名优秀北京知识青年组成,代表着2.8万名仍然战斗在延安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的北京知青,用他们近三年的亲身经历让首都的亲人们了解和支持这一群体,请他们放心。下图为汇报组所到之处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



罗燕军,北京知青先进集体代表,汇报组成员,汇报团副团长。



孙立哲,北京知青先进个人,汇报组成员,赤脚医生。



栗建国,北京知青先进集体代表,汇报组成员,公社党委委员、队革委会副主任。

汇报团到北京后随即开始了在北京市各个区的汇报。白天召开大会,由汇报组中的先进知青代表和农民(再教育小组)代表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和知青家长汇报知青们在延安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并观看由北京知青当解说员,反映北京知青在延安和老区人民同甘共苦接受再教育的图片展览。



先进个人卑玲在汇报会上向首都人民汇报。

先进集体代表周秀华在汇报会上向首都人民汇报。

汇报会结束后由演出组演出一台反映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和北京知青在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节目。混声合唱《东方红》是演出的第一个节目。


合唱     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十月给延安人民的复电。复电的全文是这样的: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是由北京知青张冀平(曾任北京人艺的编剧,当时在汇报团演出队当编剧和演员,现在叫何冀平)创作的朗诵剧《两双陕北粗布鞋》。描写了一位曾经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八路的女儿到延安插队落户,在贫下中农和房东大娘的帮助下克服畏难情绪的故事。老大爷由蒋瑞征(现为西安人艺的一级演员)扮演(左一),老大娘由石印扮演(左四),女主角由叶星扮演(左三),我在其中饰演一名普通的北京知青。



  小歌舞《延河畔上的女石匠》是根据当年一群战斗在农田基建第一线女知青的事迹创作的,反映了由女知青组成的“铁姑娘”战斗队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这首歌后来入选了由国务院文化组革命歌曲征集小组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战地新歌》。歌词是这样的:(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唱)我们是公社的铁姑娘,延河畔上的女石匠。铁锤手中拿,石钻明又亮。破顽石、修大坝,战斗在水利工地上。(白)铁姑娘,人人夸,天大困难都不怕。开山劈岭修水库,战天斗地干劲大。(唱)学大寨,赶昔阳,红心似火志如钢。铁姑娘,女石匠,延安儿女党培养,毛主席指方向,红心向太阳,革命传统永不忘,延安精神放光芒。

左起(不分前后): 肖桂枝、王小平、王蕴珍、孙印芳、董秀芬、张欣、陈云燕、叶星。

表演唱《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是根据一张毛主席和小八路亲切交谈的照片创作的。反映了当年为党中央、毛主席服务的小八路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见到毛主席的喜悦心情。


延水甜,小米香,抚育我们在成长,我们是毛主席的小八路,革命熔炉炼成钢。
       我是一个勤务员,我有一个最最幸福的那一天。哪一天(众说)?那是一九三八年,我随首长到延安,不怕山高路又远,不怕日寇封锁严,我蹦蹦跳跳跑得欢,只嫌首长的马儿慢。你们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众说)?我早想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我的心早就飞向宝塔山。那一天,首长叫我换衣衫,又叫我,把院里院外窑前窑后扫了一遍又一遍,太阳当头金灿灿,毛主席来到咱窑前,主席和首长把话谈,我在一旁两眼直把主席看,主席对我笑一笑,我的情绪太激动,倒茶点烟手脚乱。哎,你可不该手脚乱(众说)。我幸福的见到了毛主席,我永远难忘最最幸福的这一天。
        勤务员,勤务员,永远记住这一天,我们是毛主席的小八路,革命熔炉炼成钢。
        左起:勤务员叶星、通讯员王蕴珍、司号员张欣、卫生员徐蓉蓉、宣传员陈云燕。

群口词《 双手接过革命的老镢头》反映了北京知识青年在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老战士的教导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故事。左起: 张冀平、孙印芳、陈云燕、高庆和、王蕴珍。




 吹打乐合奏《枣园来了秧歌队》表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时,延安群众到枣园给毛主席拜年的热闹场面,反映了党中央毛主席和人民心连心的主题。乐曲利用特有的陕北大唢呐和管子吹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的旋律,有很浓的陕北风味。
        左起第一排:王建民、崔保京、袁守明、钟建壁 、朱荫培、安平。第二排:徐劳力、第三位陈涛、第四位张伟。


我记得安平吹笙当时是让他摆摆样子的,因为要和另一边的两支笛子对称。在演出时不光观众看不出来,我们在舞台幕条边也看不出来。谁知道到后来他真的会吹了,也不知道他怎么下的功夫。

歌舞《军民大生产》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军民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实”的号召,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的场景。八路军指导员由高庆和扮演,大嫂由肖桂枝扮演。

小乐队给女声独唱伴奏。左起:大提琴杨复成;扬琴蔡丁;二胡张伟;笙朱荫培;二胡安平。

歌舞《延安儿女迎复电》反映了老区人民响应毛主席给延安人民复电的精神,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热烈场景。照片中拿复电的老大爷由杨炳仁扮演。



演出组在北京汇报演出时使用过的节目单和排练时使用过剧本。

 利用休息时间,汇报组的成员在下榻的招待所听原陕甘宁特等劳动模范、号称“气死牛”的老英雄郝树才讲当年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往事。



 演出组的几个知青和老英雄郝树才在驻地合影。左起第一排李长有、郝树才 、白良成,  左起第二排高庆和、安平。

这是我和同学在招待所楼前合影,右一是叶贵平,右二穿白色工作服的是负责接待我们的服务员李玉和,左二为徐劳力。

我们同一个大队的北京知青孙振强回京探亲时专程来我们下榻的招待所看望我和叶贵平(也是汇报团演出队演员),我们三个虽然不在一个小队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招待所门前停放的“华沙牌”小轿车是知青们拍照的主要背景道具,我也不能例外。


在演出间隙,北京市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房山区的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第一次参观大型国企,对我们的震撼是相当大的,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呢?
         演出组全体成员在东方红炼油厂合影。



汇报组全体成员在东方红炼油厂合影。

老英雄郝树才和罗燕军、孙立哲、卑玲等在京棉二厂参观。

 阮忠健和何元良等参观京西煤矿。



北京大兴县大白楼支部书记王国福带领村民改造低产田,使村集体收入和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他自已仍然住在旧的“长工屋”内,小说《金光大道》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演出队部分成员在“长工屋”前合影。一排左起为王玉飞、叶贵平、我和张铁成。二排左起为许百岭(演出队副队长)、李长有、高庆和、蒋瑞征、朱瑞平、孙永茂、王文安(演出队队长),三排左起为王永隆、程宏烈、杨炳仁、沈宁。

   演出队部分女演员在王国福“长工屋”前合影。左起(不分前后)陈琦云、徐蓉蓉、王琪、王蕴珍、孙印芳、张冀平、肖桂枝、张欣、陈云燕。

参观著名的河北省遵化县沙石峪。沙石浴自然环境恶劣,当地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石山上挖坑栽树、造田,号称“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人民日报》报道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称赞并多次带领外宾前去参观。

汇报团全体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专程到天安门广场拍照,这是演出队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汇报团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郝树才与演出队的男演员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利用演出间隙我与汇报团中在延安县插队的部分北京知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第一排左起:李岚、程宏烈、沈宁、迟铮,第二排左起:董秀芬、蔡丁、叶贵平、我、王小平、陈云燕。

   与汇报团演出队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在天安门前合影。第一排左起:叶贵平、董秀芬、陈云燕、王小平、我,第二排左起:李岚、迟铮、沈宁、程宏烈、蔡丁。



我和孙振强、叶贵平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前合影,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冷,我们栽绒帽子的帽耳朵全放下来了。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对于我们这些首次到北京的知青,汇报团特意安排我们游览了北京的主要风景名胜,这是在八达岭长城。

赶到北京颐和园时天已经比较晚了,赶紧拍了几张照片,这应该是在长廊。

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和丁国钰专程到汇报团下榻的北京市第二招待所看望汇报团全体人员。

汇报团展出组的北京知青和北京干部合影。

汇报团成员和北京接待服务单位成员的大合照,地点在我们下榻的北京市革委会第二招待所,一百多人的队伍在北京活动了近两个月,没有听说发生什么事故,真是难为了汇报团和接待单位的领导们了,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汇报团的人员不全。



曾经的你我,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汇报团大合照中的我。我右下方的是当时的中共延安地委副书记刘舒昌,也是汇报团的团长。



 中间戴眼镜的这位中年妇女是管理我们的北京干部沈金琴,是著名京剧演员沈金波(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饰少剑波)的妹妹,我们都叫她老沈。在众多管理干部中我对她印象最深。她管的多,管的细,有些知青对她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背地里叫她“恶婆婆”。不过事后想起来还是挺感激她的,我们那会儿年轻,要没有她压着指不定会捅什么娄子呢。老沈的京剧唱的好,有一次内部联欢,大家强烈要求她唱京剧,一段《朔风吹》还真有他哥的风采。

在回陕西途中我们参观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那是全国农业战县上的一面红旗。这是在大寨大队的村民住宅前拍的照片。

和带队的西安干部李岚拍照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为了管理好汇报团中的的北京知青,组织上安排了不少北京、西安干部带队。

在大寨大队和汇报团的军代表、优秀知青代表合影。后左一为卑玲,左二为程治馨,左四为栗建国,左五为罗燕军。前排右二为副团长、军代表戴洁声,前排左一为副团长李凡一。

赴京汇报团返回陕西后受到省革委会的热烈欢迎,在西安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汇报团下榻在当时的国宾馆—西安人民大厦。演出队在西安人民大厦剧场进行了汇报演出,省革委会主要领导李瑞山、胡炜、黄经耀、吴桂贤等出席观看了汇报演出并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演出结束后省上领导到后台看望全体演职人员。

照片中心位置的女领导为吴桂贤,是当年陕西省委的副书记,后来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

当年《陕西日报》刊登的汇报团在西安演出的照片。

遵照省革委会领导的指示,汇报团先后赴宝鸡、咸阳、铜川三个地区进行了汇报和演出。每个地区都在火车站举行热烈的欢迎仪式。这是汇报团的北京知青接受少年儿童献花。左起叶星、杨海蓉。



https://www.meipian.cn/21dxppf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2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安地区北京知青汇报团概况

1971年,北京知识青年赴延安地区插队已近两年,知青初步适应崭新的插队生活,迈出与工农相结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一步。但是这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具体的组织落实中也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国家知青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偏差,知青的住房口粮在有些地方被挤占挪用,知青的教育管理流于口号等等。这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使广大知青家长不安,也干扰中央政策的落实。问题的严重性通过知青探亲等多方渠道反映到中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同志非常重视,召集部分知青座谈。在多方调研,沟通情况,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延安地区组织北京知青汇报团赴京汇报。

当年9月延安地区北京知青汇报团组成,并在延安集中学习、演练。汇报团共计120人,分设三个组:一是汇报组,由先进知青小组和先进知青个人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介绍知青的劳动和生活状况。二是宣传组,举办知青在延安图片展,选配知青做宣讲员,主要任务是对宣讲内容进行宣传讲解。三是演出组,全部由知青演员组成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练了歌舞、独唱、合唱等文艺节目,主要任务是向知青家长演出汇报,反映知青精神风貌。当时延长县参加汇报组的共有三人,他们是七里村公社羊寺坡大队知青小组代表周秀华、交口公社朝阳大队(现羊仙坪村)知青小组代表卑玲、交口公社谭石塬大队延安大生产运动老英雄(气死牛)郝树才。

当年12月汇报团到京,历时一个多月,向党中央、北京市委、知青家长及企业单位汇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成长收获。期间宣讲约30余场,演出约10余场,展出参观数万人次。期间除在市区汇报演出外,还到房山县东方红炼油厂等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并且分组到部分知青家里慰问看望知青亲属。这些活动取得了增进了解、家长满意、激励知青、确立扎根农村革命意识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央此后调整政策,稳定知青,提供出路的措施实施做了准备。

1972年1月延安地区北京知青赴京汇报团结束在北京的汇报,满载家乡父老的寄托,回到陕西西安。当年2月汇报团回到延安,召开总结表彰会。随后汇报团结束任务,人员回原岗位,许多代表互赠留言,纪念言志。周秀华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知青代表互赠留言,激励志向的纪念册。其中就有栗建国、罗燕军、纪志英(纪子英)等人的留言,(见附录)。在此后的近四十年里,会报团成员中的孙立哲、栗建国、罗燕军、纪志英成为知青中的杰出者。

2009年9月14日

作者简介:赵波,1951年3月21日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政工师。北京市第56中19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2月6日赴陕西省延长县七里村公社羊寺坡大队插队。1969年12月-1977年7月在河南省南召县国营红阳机械厂工人。1977年7月-1979年11月在北京手表二厂工人。1979年11月-2000年12月北京一轻局、一轻控股有限公司干部。期间,做过纪委、企管、修志方面的工作,编写过纪检信息、北京年鉴、北京工业年鉴,是本系统志书的主笔人。被评为北京市纪委优秀信息员,被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联合表彰为北京市修志先进工作者。2001年1月起在北京一轻党校做教务工作。

http://www.zxycxwyh.gov.cn/news/ ... 55c59a6a161/cont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14:40 , Processed in 0.0328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