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4|回复: 0

洪子诚:1949年——1976年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编目

[复制链接]

1449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601
发表于 2017-8-12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子诚:1949年——1976年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编目

[载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五卷(1949~197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1949年


也算经验(赵树理)   《人民日报》6月26日

在学习的道路上(康濯)   第一次文代会纪念文集

争取小市民层的读者   《文艺报》1卷1期

《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经验(袁静)   《光明日报》1O月10日

《新儿女英雄传》评介(王珂等)   《光明日报910月10日

孔厥创作的道路(陈涌)   《人民文学》1期

文艺作品必须善於写矛盾和斗争(何其芳)   《人民文学》1期


1950年

关于《邪不压正》(赵树理)   《人民日报》1月15日

评《邪不压正》和《传家宝》   同上

再谈谈关于《邪不压正》(竹可羽)   《人民日报》2月25日

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阿垄)   《起点》(天津)2期

文艺创作问题(茅盾)   《人民文学》1卷5期

跨到新的时代来(丁玲)   《文艺报》2卷11期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陈涌)   《人民文学》2卷5期

论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萧殷)   《人民文学》2卷6期


1951年

目前文艺创作上的问题(茅盾)   《文艺报》1卷5期

文艺学习(孙犁)   上海文艺出版社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   《文艺报》2卷2期

“现代”与“深入浅出”(老舍)   《文艺报》2卷2期

《新儿女英雄传》》评论集(石韵等)   海燕出版社

创作《新事新办》的经过(谷峪)   《河北文艺》8期

关于写英雄人物(周立波)   《河北文艺》8期

谈大众化和旧形式(艾青)   《文艺报》2卷2期

写《原动力》经过(草明)   《文艺报》2卷6期

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企霞)   《文艺报》3卷3、4期

评《平原烈火》(李昭、申述)   《文艺报》3卷5期

目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茅盾)   《解放日报》4月30日

关心和注意的方面(张天翼)   《文艺报》3卷9期

我怎样写《平原烈火》(徐光耀)   《文艺报》3卷10期

我对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何家槐)   《文艺报》4卷2期

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与艺术上的特点(孙楷第)   《文艺报》4卷3期

从政治热情想起的(西虹)   《文艺报》4卷3期

论人物转变与新人物的描写(萧殷)   《人民文学》4卷3期

萧也牧的作品怎样违反了生活的真实(叶秀夫)   《文艺报》4卷7期

作为一种倾向来看(丁玲)   《文艺报》4卷8期

为创造新的英雄的典型而努力(陈荒煤)   《文艺报》4卷1O期

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萧也牧)   《文艺报》5卷1期

我对萧也牧创作思想的看法(康濯)   《文艺报》5卷1期

从工人阶级的高处看现实(萧殷)   《文艺报》5卷2期

生活现象的提高和概括(萧殷)   《文艺报》5卷5期

评柳青的《铜墙铁壁》(李枫)   《文艺报》5卷5期

读孙犁的新作《风云初记》(于晴)   《文艺报》5卷3期

《文艺报》3卷8期企霞等批判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碧野)

碧野的自我检查   《文艺报》4卷5期

关于创作的几个问题(老舍)   《中国青年报》10月23日

论小资产阶级思想对文艺创作的危害性 ——兼评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张立云)   《人民文学》4卷5期


1952年

为什么我们喜爱雨果的作品(茅盾)   《文艺报》4期

鲁迅和果戈理(冯雪峰)   《人民日报》3月4日

向果戈理学习什么(陈涌)   《人民日报》3月4日

一部明目张胆为资本家捧场的作品——评路翎的《祖国在前进》(企霞)

《文艺报》6期

一部有严重错误和缺点的小说——《战斗到明天》(袁水拍) 《人民日报》2月17日

歪曲现实的“现实主义”——评路翎的短篇小说《朱桂花的故事》《文艺报》9期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冯雪峰) 《文艺报》10期

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奋斗(陈荒煤)   人民文学出版社

《暴风骤雨》的写作经过(周立波)   《中国青年报》4月18

通俗读物的情况和问题   《文艺报》13期

关于小说《荷花淀》的通信(孙犁等)   《文艺报》17期

谈谈与创作有关的问题(丁玲)   《解放军文艺》9期

《文艺报》第9期至16期开展“关于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的讨论”

评路翎的短篇小说集《平原》(吴倩)   《人民文学》9期


1953年

我的感受——《三千里江山》写作经过(杨朔)   《人民文学》1期

细节、具体描写(王朝闻)   《文艺报》3期

对(三千里江山》的几点意见(敏泽)     《文艺报》6期

论正面人物与否定现象(方隼)   《文艺月报》3期

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茅盾)   《文艺报》7期

要善于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英雄人物(蒋孔阳)   《文艺月报》9期

谈短篇小说题材的运用(索斯金)   《人民文学》10期

英雄和群众及其他(冯雪峰)   《文艺报》24期

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周扬)

文学评论集(陈涌)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公式化概念化(秦兆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

读《初雪》(巴人)   《文艺报》2期

评《淮河边上的儿女》(唐挚)   《文艺报》2期

《不能走那一条路》及其批评(李琮)   《文艺报》2期

作家与语言(方光焘)   《文艺月报》1期

回答关于《水浒》的几个问题(冯雪峰)   《文艺报》2、5、6、9期

谈唐克新同志的《我的师傅》(柯蓝)   《文艺学习》1期(创刊号)

练习写小说先从哪里开始(艾芜)   《文艺学习》2期

给陈登科的信(丁玲)   《文艺报》5期

红楼梦简论(俞平伯)   《新建设》3期

评《不能走那一条路》及其批评(康濯)   《文艺报》7期

小说《上甘岭》读后(方灿)   《文艺报》8期

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问题(老舍、柳青)   《文艺学习》5期

《铁道游击队》写作经过(知侠)   《文汇报》5月21 日

关于“歇后语”(茅盾)   《文艺学习》6期

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问题(周立波、杨朔)   同上

谈人物描写(黄药眠)   《文艺学习》6—7期

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问题(艾芜)   《文艺学习》7期

评路翎的三篇小说(侯金镜)   《文艺报M2期

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冯雪峰)   《文艺报》14、15期

读《铁道游击队》(吕哲)   《文艺报》16期

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吴组缃)   《人民文学》8期

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敏泽)   《文艺报》17期

评路翎的两篇小说(荒草)   《文艺月报》9期

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问题(孙犁、碧野)   《文艺学习》9期

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陈涌)   《人民文学》11期

论《儒林外史》(冯至)   《文艺报》23、24期

1955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路翎)   《文艺报》1、2、3、4期

苏联散文发展的几个问题(西蒙诺夫)   《人民文学》2期

关于《铁道游击队》(知侠)   《中国青年报》2月10日

与路翎谈创作(杨朔)   《文艺报》5期

《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倾向(陈涌)   《人民文学》4期

水浒传、西游记和武侠神怪小说有甚么区别?(张侠生) 《文艺学习》6期

路翎的反革命的小说创作(康濯)   《文艺报》12期

评《三里湾》(傅雷)   《文艺月报》7期

坚决地处理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7、27

谈谈李准的创作(俞林)   《文艺报》14期

论艺术的技巧(王朝闻)   《文艺报》14、15期

谈《洼地上的“战役”》的反动性(巴金)   《人民文学》8期

《三里湾》写作前后(赵树理)   《文艺报》]9期

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康濯)   《文艺报》20期

结构(果鲁伯柯夫)   《语文学习》1O期

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到来的图景——评中篇小说《冰消雪化》(于晴)《文艺报》21期

可喜的收获——谈方之的小说(陈洪)   《文艺报》21期

论题材的提炼(多宾)   《译文》11期

谈人物的心理描写(王朝闻)   《文艺月报》11期

肖像的描写(传义)   《语文学习》11期

关于对生活的敏感(李准)   《文艺报》23期

谈短篇小说中的痞块(魏金枝)   《文艺月报》]2期

关于惊险小说答问(文)   《文艺学习》12期

剪裁(汪见薰)   《语文学习》12期

推荐《解放军文艺》的惊险小说特辑(原冰)   《中国青年报》12月27日

鲁迅谈创作   中国青年出版社

给青年作者(高尔基)   同上

作家谈创作(老舍、周立波等)   同上

苏联作家谈创作经验   同上

给文艺爱好者和习作者(萧殷)   同上


1956建

我怎样学习创作(李准)   《文艺学习》1期

论题材的典型化(多宾)   《译文》1期

评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李兴华)   《文艺学习》2期

勇敢地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作协创作委员会小说组

对三个作品的讨论   《文艺报》3期

关于艺术的技巧(茅盾)   《中国青年报》3月18日

两年来的短篇小说(林默涵)   《文艺报》4期

关于使用语言(叶圣陶)   《人民文学》3期

关于艺术的技巧(茅盾)   《文艺学习》4期

艺术典型与社会本质(张光年)   《文艺报》8期

关于典型问题的初步理解(林默涵)   同上

对典型问题的一些感想(黄药眠)   同上

要更多地和更深地理解生活(萧殷)   同上

生活本身是公式化的吗?(巴人)   《人民文学》5期

从《啼笑因缘》说起(丁羽)   《中国青年报》6月6日

谈谈惊险小说(萧也牧)   《文艺学习》7期

结构和情节(刘衍文)   《语文学习》7期

评《三里湾》(傅雷)   《文艺月报》7期

为甚么要出版这些古代小说?(阳潮)   《文艺学习》8期

从“找主题”说起(茅盾)   《人民文学》8期

生活素材和艺术情节(多宾)   《译文》8期

从“典型公式”谈起(罗荪)   《文艺报》16期

“题材”杂谈(巴人)   《文艺报》17期

试谈《腹地》的主要缺点以及企霞对它的批评(侯金镜)   《文艺报》18期

创作漫步(康濯)   《文艺学习》9、10、11期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巴人)   《文艺报》19期

谈肖像(杜黎均)   《人民文学》1O期

短篇为甚么不短?(唐祈)   同上

说长道短(立云)   同上

谈谈情节(蒋孔阳)   《语文学习》10期

跟鲁迅先生学写小说(钦文)   《中国青年报》10月19日

学习鲁迅塑造人物的一点心得(林志浩)   《光明日报》10月20

《六十年的变迁》的创作(唐祈)   《文艺报》21期

谈反面人物的性格描写(杜黎均)   《人民文学》11期

眼睛和头发(朱绛 洪迪)   《人民文学》12期

《短篇小说选))(1953.9—1955.12)序言   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论写作(高尔基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答习作者(《文艺学习》编辑部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年

评《春种秋收》(傅雷)   《文艺月报》1期

激情和艺术特色(1956年《短篇小说选》序言,侯金镜)   《文艺报》1期

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长之)   《文艺学习》1期

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希凡)   《文汇报》2月9日

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杨绛)   《文学研究》2期

文艺批评的歧路(于晴)   《文艺报》4期

杂谈短篇小说(茅盾)   《文艺报》5期

关于短篇小说的特点(俞林)   同上

闲话小说(林斤澜)   同上

“短”和“深”(端木蕻良)   同上

从写人的技巧看王汶石的短篇(姚虹)   同上

礼赞短短篇(萧乾)   《文艺报》6期

我这样地看短篇小说(陈伯吹)   同上

现实主义还是公式主义?(蔡田)   《文艺报》8、9期

烦琐公式可以指导创作吗?(唐挚)   《文艺报》10期

通俗文艺作家的呼声(木杲)   同上 [wengewang.org]

读《三侠五义》札记(吴小如)   《文艺学习》5期

读《红日》(王愚)   《延河》6期

我也来谈谈短篇小说(蹇先艾)   《红岩》8期

谈谈五四以来的小说(乐黛云)   《文艺学习》8、9期

公式化、概念化如何避免(茅盾)   《文艺学习》9期

从《本报内部消息》开始的一股创作逆流(李希凡)《中国青年报》9月17 日

大纽结和小纽——短篇小说漫说之一(魏金枝)   《文艺报》26期

剪裁和描写——短篇小说漫说之二(魏金枝)   《文艺报》27期

两种趋势——短篇小说漫谈之三(魏金枝)   《文艺报》28期

科学对法兰西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影响(李健吾)《文学研究》4期

所谓“干预生活”、“写真实”的实质是甚么?(李希凡)   《人民文学》11期

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姚文元)   同上

谈谈写作(萧殷)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文艺随谈(魏金枝)   新文艺出版社


1958年

一部成功的新评书 读《烈火金钢》(王淑明)   《文学知识》1期

关于《六十年的变迁》答读者问(李六如)   《人民文学》1期

《林海雪原》的人物刻画及其他(龙世辉)   同上

农村青年评《林海雪原》(吴敏之)   《读书》1期

关于所谓写真实(茅盾)   《人民文学》2期

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读《林海雪原》(侯金镜)   《文艺报》3期

回答青年写作者(周立波)   《文学知识》2期

我为什么把《烈火金钢》写成评书(刘流)   《文学知识》3期

关于《林海雪原》的评价   《读书》3期

壮阔的农民革命的历史图画——读小说《红旗谱》(方明)   《文艺报》5期

笔谈《林海雪原》、《苦菜花》、《红日》   《文学研究》2期

我看到了我们的文艺水平的提高(何其芳)

我的印象和感想(王燎荧)

《林海雪原》的民族风格(路坎)

《红日》所体现的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平凡)

漫谈《百炼成钢》(巴人)   《文艺报》7期

艾芜创作路程上的新跃进(冯牧)   《文艺报》17期

我为什么要写《红旗谱》(梁斌)   《蜜蜂》5期

我怎样创作了《红旗谱》(梁斌)   《文艺月报》5期

革命英雄的谱系——《红旗谱》读后记(胡苏)   《文艺报》9期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茅盾)   《人民文学》6期

越短越难(老舍)   同上[wengewang.org]

谈我的短篇小说(巴金)   同上

也谈周立波作品中的土话(刘白云)   同上

我怎样写出了《苦菜花》(冯德英)   《解放军文艺》6期

略谈赵树理同志的创作(巴人)   《文艺报》11期

一篇幽默、生动的好小说——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阎纲)   同上

民族的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座谈《火花》上的短篇小说(沐阳)   《文艺报》11期

关于《水滴石穿》——作者康濯同志给编辑部的信   《收获》4期

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周立波)   《人民文学》7期

试谈《林海雪原》的传奇性(解驭珍、克地)   《解放军文艺》8期

论《来访者》的思想倾向(姚文元)   《文艺报》16期

读《山乡巨变》(张白)   《文艺报》18期

写作《红日》的几点感受(吴强)   《文艺报7719期

谈巴金《灭亡》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姚文元)   《中国青年》19期

论《林海雪原》(姚文元)   《新文化报》9月16、21、26 日

可喜的成就《敌后武工队》读后感(凝甘)   《读书》20期

关于写小说(吴强)   《文汇报》10月23 日

革命的战歌,英雄的颂歌——略论《红日》的成就及其弱点(冯牧)   《文艺报》21期

论赵树理的《三里湾》(王中青)   《人民文学》11期

要写得精练,写出主题(费礼文)   《人民文学》11期

小说的民族形式、评书和《烈火金钢》(依而)   《人民文学》12期

运用评书形式反映伟大斗争的好作品 ——《烈火金刚》(李希凡)《文艺报》24期

漫谈生活题材和创作的构思——评《来访者》和《水滴石穿》的思想倾向(李希凡)   《处女地》12期

略谈《林海雪原》(何家槐)   《读书》12期

评李健吾先生的《科学对法兰西十九世纪

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影响》   《文艺研究》4期

批判杨绛先生的《菲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杨耀民)   同上

关于巴金作品的讨论   《读书》《文学知识》1958

鼓噪集(侯金镜)   新文艺出版社

《林海雪原》评介   作家出版社


1959年

略谈短篇小说六篇(巴人)   《文艺报》1期

有声有色的共产党员形像—— 略谈王愿坚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冯牧)   同上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野火春风斗古城》(方明)   同上

提倡写短篇(马铁丁)   《人民文学》1期

谈《欢笑的金沙江》(冯牧)   《文艺报》2期

略谈对林道静描写中的缺点——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郭开)《中国青年》2期

短篇小说的丰收和创作上的几个问题(茅盾)   《人民文学》2期

读《风雪之夜》(杜鹏程)   《文艺报》3期

评《敌后武工队》(宁干)   同上

读《野火春风斗古城》(叶圣陶)   《读书》2期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究竟是甚么样的作品(王燎荧)   《文学评论》1期

关于小说创作问题(李束为)   《火花》2期

《 青春之歌》是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吗?(袁鹰)   《中国青年》3期

怎样评价《青春之歌》(茅盾)   《中国青年》4期

《青春之歌》不可否定(何其芳)   同上

就《青春之歌》谈文艺创作和批评中的几个原则问题——再评杨沫同志的小说《青春之歌》   《文艺报》4期

创作问题漫谈(茅盾)     《文艺报》5期

阶级论还是“唯成份论”(伊默)   同上

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诗——简评杜鹏程同志的几个短篇(笑雨)   同上

《敌后武工队》的成就和缺点(路葵)   《解放军文艺》3期

我写的《敌后武工队》里的人物和故事(冯志)   《文学知识》3期

有关短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巴人)   《人民文学》3期

人物创造三题   同上

读小说《锻炼锻炼》(张庆和)   《文艺报》7期

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锻炼锻炼》读后感(武养)   同上

浅论“小小说”(宋爽)   同上

向《聊斋》取点经(黄昭彦)   同上

真人真事与艺术加工(李准)   《文学知识》4期

谈短篇小说(荃麟)   《解放军文艺》6期

谈几篇小说的写作经过(王愿坚)   同上

人物、语言及其他(老舍)   同上

漫谈《红旗谱》的创作(梁斌)   《人民文学》6期

论《青春之歌》及其论争(马铁丁)   《文艺报》9期

《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王西彦)   《文艺报》1o期

《山鹰》颂(杜者)   同上

漫谈短篇小说的剪裁(思蒙)   《文艺报》11期

谈《战斗的青春》的成败得失(冯牧)   同上

古典小说人物创造漫谈三题(李希凡)   《文艺报》12期

评《在和平的日子里》(潘旭澜、曾华鹏)   同上[wengewang.org]

读评书体小说《烈火金钢》(欧阳文彬)   《语文教学》7期

谈《山乡巨变》及其他(朱寨)   《文学评论》4期

人物描写上的焦点——读了赵树理同志的《锻炼锻炼》(唐弢)《人民文学》8期

谈创作(周立波)   《光明日报》8月26

唱赞歌的时代(王西彦)   同上

谈《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形象创造   《人民日报》8月18日

漫谈短篇小说的情节(顾伟昌)   《北京文艺》9期

读《上海的早晨》(王西彦)   《文艺报》13期

闲话《夜归》(巴人)   同上

《风雨的黎明)的成就及其弱点(冯牧)   《文艺报》14期

《白洋淀纪事》读后(石燕)   《文艺报》15期

谈“细节”(荒煤)     《文艺报》16期

探求新的生活的美——从艾芜的短篇集《夜归》谈起(冯牧)   同上

也谈《在和平的日子里》(杨子敏)   同上

论《在和平的日子里》(胡采)   《文艺报》17期

茹志鹃作品中的妇女形象(魏金枝)   同上

略论《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形象(李希凡)   同上

谈情节安排(唐弢)   《人民文学》9期

两篇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的小说(欧阳文彬)   《萌芽》17期

漫谈鲁迅小说中的创作手法(魏金枝)   《人民文学》10期

试论茹志鹃的艺术风格(欧阳文彬)   《上海文学》10期

略论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俞元桂)   《语文教学》11期

答《文学知识》编辑部问(王汶石)   《文学知识》11期

新时代生活的画卷——略谈十年来长篇小说的丰收(冯牧、黄昭彦)   《文艺报》19、20合刊

五彩缤纷的短篇小说(宋爽)   同上

答《文学知识》编辑部问(李准)   《文学知识》12期

评《草原烽火》(姚文元)   《文艺报》24期

建国十年来优秀创作(小说书目)

关于艺术的技巧   中国青年出版社

鳞爪集(萧殷)   作家出版社

初鸣集(康濯)   同上

长篇小说创作经验谈   百花文艺出版社

淡短篇小说的写作(峻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浅论(周立波)   北京出版社

短篇小说的丰收   作家出版社

鼓吹集(茅盾)   作家出版社

革命英雄的谱系——《红旗谱》评论集(《文艺报》编辑部编)   作家出版社


1960年

写作《红日》的情况和一些体会(吴强)   《人民文学》1期

初读《创业史》(冯牧)   《文艺报》1期

评刘真的《英雄的乐章》(王子野)   同上

读《创业史》(朱寨)   《延河》1期

同根长出的两株毒草——略谈《英雄的乐章》和《曹金兰》(康濯)《蜜蜂》1期

众山拱伏主山尊——谈《三家巷》的民族特色(高风)   《作品》1期

《青春之歌》再版后记(杨沫)   《读书》1期

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乐章——评刘真的《英雄的乐章》(张涧、方工)   《中国青年报》1月14 14日

洗炼而精粹的语言——谈《三家巷》的民族特色(高风)   《作品
》2期

革命春秋的序曲——喜读《三家巷》(昭彦)   《文艺报》2期

在生活的激流中前进一一谈李准的短篇小说(冯牧)   《文艺报》3期

危险的道路——评孙谦的小说的思想倾向   同上

漫谈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在一个业余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沙汀)   《人民文学》3期

评工人作家胡万春(奚姗姗等)     《复旦》3期

战士批判《英雄的乐章》(张洁整理)   《解放军文艺》5期

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风格——评《乘风破浪》(方明)   《文艺报》6期

努力描绘社会主义的人物——试谈马烽同志十年来的短篇小说(宋爽)   《文艺报》7期

新的性格在蓬勃成长——读《李双双小传》(冯牧)   《文艺报》1O期

论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潘旭澜、曾华鹏)   《解放军文艺》5期

漫谈《创业史》的思想和艺术(李希凡)   《文艺报》17、18期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史——谈《创业史》(姚文元)   同上

《耕耘记》的思想意义(董沫)   《文艺报》20期

关于民族化和群众化(周立波)   《人民文学》11期

跨进了一步——谈沙汀的短篇新作《你追我赶》(阎纲)   《文艺报》21期

读《套不住的手》(老舍)   《文艺报》22期

淡《山乡巨变》续篇的人物创造(细言)   《文艺报》23期

我们的生活列车在奔驰前进——从萧木的几篇短篇小说谈起(冯牧)   《文艺报》23期

关于文学作品民族化问题——梁斌同志访问记(《文艺报》记者》)   同上

谈短篇小说的新、短、通(马烽)   《光明日报》8月2日


1961年

对话浅论(老舍)   《电影艺术》1期

漫谈构思(王汶石)   《延河》1期

谈朱老忠(冯健男)   《文学评论》1期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李希凡)   同上

《红旗谱》中人民大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许之乔)   《文艺报》1、2期

《山乡巨变》琐谈(黄秋耘)   《文艺报》2期

题材问题(《文艺报》专论)   《文艺报》3期

关于小说民族化(李绵浏)   《热风》2期

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读茹志鹃小说有感(侯金镜)   同上

1960年短篇小说漫评(茅盾)   《文艺报》5—6期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唐弢)   《文艺报》5期

略论题材(周立波)   《文艺报》6期

有关茹志鹃作品的几个问题(细言)   《文艺报》7期

典型形象——熟悉的陌生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理论研究组)《文艺报》8期

简单化的批评(中国作协广东分会理论研究组)   《文艺报》9期

讨论《达吉和她的父亲》(《文艺报》记者)   同上

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黄秋耘)   《文艺报》10期

人物形象与时代精神——试谈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履冰)《文艺报》11期

也来谈谈茹志鹃的小说(魏金枝)   《文艺报》12期

有没有区别?(洁泯)   同上[wengewang.org]

讨论《达吉和她的父亲》(14篇)   同上

略谈我国短篇小说的头尾问题(魏金枝)   《文汇报》8月30 日

谈文艺创作的五个问题(茅盾)   《文汇报》10月29 日

关于无产阶级艺术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汇报》11月4日

笔谈《林海雪原》   北京出版社

小说《创业史》第一部(周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谈谈《三家巷》(易征、张绰)   同上

《山乡巨变》变得好(江曾培)   同上

谈峻青的《胶东纪事》(胡采)   同上


1962年


谈小说创作   作家出版社

1961年长篇小说印象(《文艺报》记者)   《文艺报》2期

《红岩》五人谈(王朝闻、罗荪、王子野、李希凡、侯金镜)   同上

略论唐克新短篇创作的特色(晓立)   《文学评论》1期

何谓小小说(阿.托尔斯泰)   《光明日报》2月27日

跨上一个新的阶梯——谈唐克新的短篇小说(欧阳文彬)   《文艺报》4期

《汾水长流》的人物和结构(阎纲)   同上

致读者(梁斌)   《新港》4期

关于创造人物的几个问题(荒煤)   《文艺报》5—6期

为《沙桂英》辩护(魏金枝)   《文艺报》7期

是提高还是“拔高”——读《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讨论(李希凡)   同上

关于《达吉和她的父亲》的创作过程(高缨)   同上

短篇小说琐谈(侯金镜)   《文艺报》8期

为农村新人塑像(宋爽)   《文艺报》10期

绘声绘色的《大波》(阎纲、沈思)   同上

与读者谈《三里湾》(赵树理)   同上

把战歌唱得更嘹亮——谈峻青的短篇小说(欧阳文彬)   《文艺报》11期

致胡万春的信(茅盾)   《文汇报》5月20日

在河北省短篇小说座谈会上的讲话(侯金镜)   《河北文艺》7期

与读者谈《三里湾》(赵树理)   《光明日报》9月20 日

试论近年间的短篇小说(康濯)   《河北文学》10期,《文学评论》5期转载

谈刘真的短篇小说(艾芜)   《文学评论》5期

与工农读者谈《三里湾》(赵树理)   《山西日报》10月25日

读书札记(茅盾)   《鸭绿江》10期

读书续记(茅盾)   《河北文学》11期

谈语言的学习问题(欧阳山)   《作品》11期

读书杂记(茅盾)   《新港》12期

鼓吹续集(茅盾)   作家出版社

古今集(黄秋耘)   同上

编余丛谈(魏金枝)   同上

艺海拾贝(秦牧)   上海文艺出版社

从生活到艺术(胡采)   东风文艺出版社

创作漫谈(唐弢)   作家出版社

谈小说创作(作家出版社编辑)   同上

《红日》试析(刘金)   上海文艺出版社

谈赵树理的《三里湾》(王中青)   同上

《达吉和她的父亲》讨论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典型、批评方法及其他(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63年

赵树理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刘泮溪)   《山东大学学报》1期

给一位青年作者(茅盾)   《北方文学》1月

读书杂记(二)(茅盾)   《鸭绿江》1月

试论赵树理创作的民族风格(马良春)   《火花》1期

《归家》——部富有特色的新作(刘金)   《文艺报》1期

1962年长篇、中篇小说巡礼(《文艺报》记者)   同上

读书杂记(四)(茅盾)   《草原》2月

人.物.语言(老舍)   《北方文学》2月

深刻的反映,有力的配合——评赵树理同志近年来的几个短篇小说(王中青)   《人民日报》2月17日

初读《苦斗》(黄秋耘)   《文艺报》2期

管窥蠡测——人物创造探秘(钱谷融)   《文艺报》3期

素材积累及其他(周立波)   《湖南文艺》3月

漫谈谢璞的作品(欧阳文彬)   《文艺报》5期

人与话(老舍)   《大公报》5月25日

随《下乡集》寄给农村读者(赵树理)   《文汇报》6月2曰

战士作家张勤和他的创作(冯牧)   《文艺报》6期

从福贵到陈秉正(华萍)   《火花》6期

关于梁生宝形象(严家炎)   《文学评论》3期

读高缨反映农村生活的近作(冯牧)   《文艺报》7、8期

漫谈反映农村斗争生活的几篇作品(黄秋耘)   同上

《归家》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许孝伯、陈奉德)   同上

读新人新作八篇(侯金镜)   《人民文学》7、8期

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柳青)   《延河》8期

动笔之前(杜鹏程)     《延河》9期

谈谈文学创作(老舍)   《新湖南报》1O月16日

短篇小说创作三题(茅盾)   《人民文学》10期

《归家》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樊骏)   《文学评论》4期

评《归家》的爱情描写(何文轩)   《文艺报》11期

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纪要(《北京文艺》记者)   《北京文艺》12期

风格独特的《风云初记》(鍾本康)   同上

文学短论(孙犁)   作家出版社

小花朵集(老舍)   百花文艺出版社

情节、性格和语言(李准)   河南人民出版社

读书杂记(茅盾)   作家出版社

作家的艺术(冯健男)   百花文艺出版社

悲壮的《红岩》(阎纲)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4年

赵树理创作的民族风格(冯健男)   《文艺报》1期

1963年的长篇、中篇小说(严立)   同上

从《沙桂英》的创作谈起(唐克新)   《北方文学》2期

读《卖烟叶》有感——再论大力提倡讲革命故事(社论)《文汇报》2月11 日

别具一格的一个短篇集——读《山区收购站》(魏金枝)   《文艺报》3期

漫评林斤澜的创作及有关评论(陈言)   同上

我所理解的李自成(姚雪垠)     《羊城晚报》3月12 日

读了《火种》以后的点滴感想(茅盾)   《收获》2期

读陆文夫的作品(茅盾)   《文艺报》6期

给《文艺报》编辑部的一封信(陆文夫)   同上

周炳形象及其他——关于《三家巷》和《苦斗》的评价问题(蔡葵)   《文学评论》2期

谈梁生宝形象的创造(吴中杰、高云)   《文学评论》3期

梁生宝形象的性格内容与艺术表现——与严家炎同志商榷(张钟)   同上

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的创造问题(严家炎)   《文学评论》4期

关于周炳形象的评价问题(缪俊杰等)   同上

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文艺报》编辑部)   《文艺报》8、9合刊

“写中间人物”是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文艺报》编辑部)   同上

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关于《三家巷》《苦斗》的讨沦综述(佐平)   《文艺报》10期

《对手》写了什么样的英雄(吴泰昌)   《文艺报》10期

《三家巷》和《苦斗》的错误思想倾向(陆一帆)   《文学评论》5期

谈李准的小说(潘旭澜)   同上

《父子》宣扬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艾克思)   《文艺报》11、12合刊

十五年来资产阶级是怎样反对创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文艺报》资料室)   同上

“写中间人物”的一个标本(紫兮)   同上

往生活的深处开掘,真正理解英雄人物(任斌武)   同上

从对梁三老汉的评价看“写中间人物”主张的实质(朱寨) 《文学评论》6期

关于《三家巷》《苦斗》的评价问题(《文学评论》编辑部)   同上

文艺思想论争集(姚文元)   作家出版社

题材 思想 艺术(李希凡)   百花文艺出版社

赵树理的小说(方欲晓)   北京出版社


1965年

资产阶级阴暗心理的自我暴露——批判舒群的短篇小说《在厂史以外》(宋汉文等)   《文艺报
》1期

怎样看待《在软席卧车里》这篇小说(钱光培)   《文艺报》1期

我们和康濯同志的根本分歧——评《试论近年间的短篇小说》一文(项红)   同上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一篇有害的小说——《陶渊明写挽歌》(余冠英)   《文学评论》1期

贫下中农喜读《艳阳天》(佐平)   《文艺报》12期

为谁写挽歌?——评历史小说《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颜默)同上

邵荃麟同志为什么反对写理想的英雄人物(赵锦良)   同上

胡万春创作的思想特色(方胜)   《文学评论》2期

谈胡万春近年来小说中的工人形象(杨占升等)   同上

关于怎样写中间状态人物问题(李基凯)   《文艺报》4期

方向对头越写越好   谈林雨的短篇小说创作(王雪生、王果清)《文艺报》5期

在实践中学习,在斗争中提高(林雨)   同上

评《风雷》(吴子敏、蔡葵)   《文学评论》4期

试谈《艳阳天》的思想艺术特色(范之麟)   同上

时代需要这样“开顶风船的角色”(陆荣椿)   同上

向新的“大关”突进——评林雨的短篇小说(韩瑞亭)   同上

向革命故事学习(姚文元)   《文艺报》9期

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风雷》读后感(胡绪曾)   同上

改造别人,也改造自己——读《政治连长》(王朝闻)   《文艺报》11期

学好毛主席著作是文艺工作者“三过硬”的第一要素(李准)《文艺报》12期

寄农村读者一谈谈《艳阳天》的写作(浩然)   《光明日报》10月23日

《风雷》人物谈(沙德安)   《文学评论》6期

《风雷》有那样好吗?(桑雁等)   同上


1966年

当代英雄的典型形象——谈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

英雄人物(阎纲)   《人民日报》1月18 日

积极开展工厂革命故事活动(社论)   《文汇报》1月28 H

共产主义英雄的颂歌——喜读《欧阳海之歌》(以群)   《解放军文艺》1期

推荐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编者按)   《文艺报》1期

讲革命故事,做红色宣传员(吕燕华等)   同上

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李希凡)   同上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艳阳天》的修改(曹日升)   《羊城晚报》1月30 日

《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金敬迈)   《羊城晚报》2月26日

《人民日报》3月1日   《文艺报》2期

英雄的时代,时代的英雄   《欧阳海之歌》的创作成就(张立云)《文学评论》1期

文学创作突出政治的优秀范例——从《欧阳海之歌》的成就

谈“三过硬”问题(冯牧)   《文艺报》2期

为一代新人立传——推荐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社论)《羊城晚报》2月26

做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欧阳海之歌》创作的几点体会(金敬迈)   《解放军报分3月1日、《光明日报》3月2日

毛泽东时代的英雄史诗——就《欧阳海之歌》答《文艺报》编者问(郭沫若)《文艺报》4期

向《欧阳海之歌》的创作经验学习(胡万春)   《文汇报》5月5日

欢呼《欧阳海之歌》(端木蕻良)   《北京文艺》4期


1967年

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魏天祥)《光明日报》1月8 日

彻底肃清《锻炼锻炼》的流毒(赵晋新)   同上


1972年

还要努力作战——评《虹南作战史》中的洪雷生形象(方泽生)《文汇报》3月18日

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壮丽画卷——评《虹南作战史》(方若蔚等)   《光明日报》6月12曰

南海前哨英雄谱——评长篇小说《牛田洋》(李坚)   《文艺报》6月6日

人民群众有无限创造力——评《牛田洋》(崇军文) 《解放日报》6月16日

看沧海怎样变成良田——读长篇小说《牛田洋》(史杭等)《人民日报》8月17日

农村路线教育的好教材——谈长篇小说《虹南作战史》

(北京红星公社东风大队贫下中农评论组)   《人民日报》9月10日

根据实际生活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试谈英雄人物的起点(纪人)   《文汇报》12月9日


1973年

一代新人在成长——读短篇小说《金钟长鸣》(任犊)   《学习与批判》2期

塑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人阶级英雄形象——读《特别观众》想到的(常峰)   《学习与批判》2期

愿小小说之花开得更鲜艳(纪源)   《河北文艺》5期

阳光和土壤(工农兵业余作者集体讨论,段瑞夏等执笔)《学习与批判》3期

赞精神生产的协作(晓江)   《文汇报》10月21日

新的斗争生活的赞歌——评文艺丛刊《朝霞》、《金钟长鸣》(马联玉)《人民日报》11月17日

“按照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来办事”——评《金钟长鸣》(郭秋)   同上

漫谈情节(吴战垒)   《解放日报》11月25日

要首先从内容上“三突出”(小丘)   《光明日报》12月9日

《一担水》写作前后(浩然)   《北京文艺》5期

主题要有针对性——读短篇小说《踏著晨光》有感(叶伦)《解放日报》12月5

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斗争生活——从小说《初春的早晨》谈起(龚挺)   同上


1974年

努力突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   试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高昆山)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1期

要正确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光辉历史——评短篇小说《生命》(赵国才)   《光明日报》1月3O日

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第一课》读后感(李秀芬)   《辽宁文艺》1期

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创作——评《金光大道》第一部(谢文)《北京日报》2月3 日

为文化大革命引吭高歌——评《金钟长鸣》、《第一课》、《初春的早晨》等短篇小说(戴治琼)   《新疆日报》2月24日

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生死斗争——评长篇小说《艳阳天》(闻军)《光明日报》2月28

小说《生命》和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潮(常峰)   《朝霞》3期

社会主义农村阶级斗争的画卷——评长篇小说《艳阳天》(洪广思)   《北京日报》4月20日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艳阳天》(初澜)   《人民日报》5月5日

“三突出”创作原则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古远清)   《武汉文艺》5期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初澜)《人民日报》6月15日

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江天)   《人民日报》7月12日

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方进)   《人民日报》7月18日

塑造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评长篇小说《征途》(虞斌)《人民日报》7月31日

祖国的西沙为甚么这样美?——读中篇小说《西沙儿女.正气篇》(方锷)   《人民日报》8
月14日

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典型化——学习毛主席关于文艺创作典型化原则的体会(初澜)   《人民日报》10月14日

努力以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创作(宋海)   《学习与批判》10期

谈文艺作品的深度问题(初澜)   《人民日报》11月2日

“三突出”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陆邦正)   《江西日报》11月13日

写好矛盾冲突,加强英雄人物的思想深度(文雁平)《光明日报》11月16日

坚持典型化,克服“雷同”现象(魏家骏)   《新华日报》12月8日

社会主义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二部(辛文彤)《光明日报》12
月12日

必由之路——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二部(任犊)《人民日报》12月26


1975年

学习文艺创作典型化原则笔谈(谢国祥等)   《天津文艺》1期

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坚持典型化原则(涛头立)   《辽宁文艺》1期

新人任树英——读《朝霞》文艺月刊上的两个短篇(方锷)《人民日报》1月13

坚持“三突出”创作原则,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鲁戈)   《文史哲》1期

必须坚持典型化的原则(魏泽民等)   《内蒙古文艺》1期

坚持毛主席关于文艺创作典型化的原则   《江苏文艺》1期

遨翔创作要加强思想冲突(贾启春)   《浙江文艺》1期

论任树英形象的典型性——评小说《一篇揭矛盾的报告》及其续篇《典型发言》(任犊)   《朝霞》2期

典型化还是雷同化(联明)   《福建文艺》2期

学习典型化原则札记(浩然)   《天津文艺》3期

文艺创作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杨烈光)   《四川文艺》3期

努力掌握革命样板戏创作原则,塑造好部队指战员英雄形象——谈部队短篇小说中的几个问题(余学田)   《解放军文艺》5期

欢迎“短”篇小说(习之等)   《福建文艺》5期


1976年

反映重大题材,表现重大主题——读蒋子龙的短篇小说札记(金梅)《南开大学学报》1期

《机电局长的一天》宣扬厂甚么?(罗进登)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期

评《无畏》和《严峻的日子》(齐思等) 《光明日报》6月26日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斗争——评长篇小说《严峻的日子》(文平)《北京日报》8月19日


[载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五卷(1949~197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9187&fpage=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14:49 , Processed in 0.0491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