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014|回复: 0

杜钧福:北京师大附中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507

主题

305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902
发表于 2017-7-28 04: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钧福的博客

北京师大附中的前世今生


我的小学是在师大二附小上的,就是今天的实验二小,中学是在师大附中上的,就是今天的师大一附中。如今,实验二小如日中天。他们学校的运动会是在鸟巢开的,谁能比?然而师大一附中却每况日下,已沦为二流学校,远不如师大对门的师大二附中。

原因何在?母校老师都说,是生源的关系,现在生源差了。这个我信。像中关村几个小学,也是牛气烘烘的,我的孩子也是在那里上的学,知道老师水平一般,全靠家长层次高。但是,师大附中原来的生源为什么好呢?

我在师大二附小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师大系统开运动会。大学只有一个。中学有两个,但是师大附中的男生和师大女附中的女生没可比性,只有师大一附小和二附小PK了。PK的结果,二附小惨败。两个学校学生的体质没法比,虽然学业不相上下。

师大二附小位于西单附近。这里的学生多来自从西单往西到城墙一片区域,穷人很多。也有不少原来官宦家庭子弟,但当时早已沦落。像我家生活水平,较真正城市贫民尚有距离,但是一年只吃两次肉,过年和中秋节。

后来上了中学,见到了许多来自一附小的同学,因为这个中学大部分学生来源于这两学校。一附小毗邻师大附中,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这里学生多来自前门外的商业区域,家境比较富裕。像我班就有两位著名资本家的儿子。他们面色红润,谈吐不凡。可能与此有关,师大附中的体育也很发达,排球得过全市冠军,篮球、足球、田径也不坏。一次全市中学运动会,师大附中是高中总分第一,四中是初中总分第一。当然这也说明四中赶了上来。

体育不坏,文艺也不坏,课余活动活跃。我发现一附小来的,几乎个个会拉胡琴。他们见识广、知识全面,而且绝大部分勤奋、努力。再和我家比,我家没有钟表,没有收音机。我当时知道有一个著名相声段子,叫“买猴儿”,可是从未听到。后来一次班级文艺活动,有两位同学表演了这相声,我才第一次听到。我们二附小来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家庭贫寒者,往往很拘谨、木讷,不善交际。这些品质对于日后成功至关重要。

当然在历史上,师大附中能那样辉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北京城实际上就是城墙围起来地图上巴掌大一块地方。无论住在哪里,距离都不算远,所以,有经济能力的家庭,特别是文化家庭,就尽量把孩子往名校送。但当时学校所在区域优势也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辉煌在1950年代,后来就逐渐式微。为什么?因为这个背景没有了。从1956年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一系列政治运动,这些富裕户首当其中,更不要说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一句话,这个富裕阶层整体败落了,他们的孩子也就失去昔日的光彩。另一方面,就地入学政策也限制了生源。

与之对照的是,在内城,可能主要在当时的西城区,新贵阶层兴起。家姊当时在西城区的师大女附中读书,说到她们学校的高干女儿学宋美龄用牛奶洗澡,(宋美龄是否真那样做,是当时传闻,不知真假),就张狂到这个份儿。当然这是少数,多数还应正面评价。

也由于这个原因,位于西城的二附小的声望很快超过和平门外的一附小。

所以,师大附中的败落不是偶然的,它是近几十年来北京城里权力和财富地区转移的必然结果,人为努力无法改变。

这种形势影响到以后的文化大革命。在文革初期,师大附中也闹出很多事,刘少奇的小女儿在那里组织红卫兵打老师,打得很狠,但是没打死一个老师,在名校里相当少见。师大二附中就打死了两个。这也许说明,师大附中当时已经接近一所平民学校,是它的光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878230102wffa.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23:10 , Processed in 0.0864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