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建立和撤消
金大陆
提要: 1966年10月下旬,北航红旗、首都三司等外地红卫兵组织在上海建立联络站,总数约五、六十个,竟没有一个来自上海以南的城市!这说明中国的文革造反运动由北向南传播,北方是攻势,南方是守势;北方策动各地“炮打司令部”,南方扼守自闭,纠緾于自身的矛盾冲突。再则,上海是北方红卫兵进军整个南方的前哨之地,以至南方各大学的红卫兵集体地观望着、揣测着上海的事变。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上下贯通,南北呼应,完全是中央文革在上海的别动队。“一月夺权”以后,中央文革调整战略部署,各地红卫兵联络站迅速撤离。
关健词: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别动队、建立、撤消
一、流产的“串联联络站”
1966年8月15日,共青团上海市委所属市学联宣布成立“接待首都和外地来沪革命师生办公室”,标志上海接待外地串联师生的工作正式启动。因整个接待工作尚处于“初始期”,团市委所属市团校(地处静安区的陕西北路500号)率先成为了中心接待站(1)。因之,早先入住的北京红卫兵,便在市团校的大门上挂出了“北京东方红大学”的招牌,以示此处为北京等外地来沪学生的集聚地。
再据8月27日《外地学生来沪情况反映》的统计,在市学联巳累计接待的901名串联学生中,北京红卫兵竟达512人(恰巧26日有170多位北京红卫兵集中抵沪,分别按排在复旦、交大、华师大等校)。这不仅是到达数量的集合和显示,更证实了北京红卫兵的能量和在外地串联学生群体中所处的地位。正是这几个因素的交汇,自发南下的北京红卫兵,在市团校策划了一场筹建“串联联络站”的行动。
8月27日,借宿在市团校的北京中国科技大学红卫兵,牵头向分散在全市各校的北京红卫兵发出会议通知,并于28日上午8时10分在市团校大门口张贴出“北京大中学校南下革命串联联络站筹备会议,今日上午九时在上海市团校食堂举行”的通告(2)。显然,此中生存着一种需要,那就是企图通过某种程序,标立一个核心,来集合、来召唤散落着的北京红卫兵,以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然而,需要只是触发一种可能,可能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碰撞和交织。
会议于9时20分正式开始,北大、清华、北师大、北二外、人大附中,以及借宿在团校的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滑翔学校、北京抗大一中等三十多人出席。据参加会议的代表说:“会开得不成功”、“也没办法开”,有的甚至一头雾水,例如清华的代表(秦建国,住复旦)抱怨“这会啥人召开也不知道”,“会客单也没人签名”(3)。原来,当牵头的北京中国科技大学的红卫兵一提出“号召到团市委看大字报”、“吃饭坐车不该化钱”、“应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条件”等建议时,立即就遭到北京滑翔学校、北京抗大一中中学红卫兵的猛烈反击,他们当场指责掌握会议的人“开这个会的目的不纯”、“参加会议的成员也不纯”、“不下去调查研究,就设立联络站没有意思”(4)。结果,会议没有展开讨论,更没有进入程序,在一片吵闹中,于9时50分不欢而散。
接着,北京滑翔学校、北京抗大一中的红卫兵冲到门口,将北京中国科技大学红卫兵张贴的通告和“北京东方红大学”的招牌全部撕下,并于10时30分、10时50分贴出两份内容类似的大字报《要革命的留下,不革命的滚他妈的蛋――我们的看法》。大字报对科大红卫兵“动不动就伸手要这要那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气愤!!!”,认为这“纯粹是占革命的便宜,投革命之机”。他们还对团校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维护北京红卫兵的荣誉”(5)。
显然,试图建立一个“串联联络站”的计划流产了,导致这种流产的原因,既不是外界的干扰,更不是上层的阻抗,而是其内部萌发的需要,在初始阶段就遭遇到了不同观点的冲撞――以致产生需要是必然的,导致流产也是必然的。在此,分散南下的北京红卫兵群体,因为没有组织构架的关联(或同一学校、或同一组织),也就没有相互间的身份认同和人际依附;因为没有共同经历的遭际,也就没有相互间的心理认同和权威依附,且初来乍到,情况不明,情绪飘忽,怎么可能会迅速地或聚合、或附着于一个机构呢。
正是从这个意义说,此次的流产便是下次顺产的前奏。
二、十月以后的“顺产”
据《上海市接待各地串联学生统计情况》,自8月28日起,外地来沪串联学生数迅速进入“上升期”,且多为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检阅后南下的北京红卫兵,例如8月29日,共1123人到达上海,828人为北京红卫兵(其中北京的大学生红卫兵为639人);8月30日,共1742人到达上海,914人为北京红卫兵(其中北京的大学生红卫兵为718人)(6)。正是这一流动的群体,下车伊始,以北京的“革命”眼光感觉上海的运动“温良恭俭让”,便掀动起了“9.4冲击上海市委”事件(容后研究)。在这一行动中,各校红卫兵之间有招呼、有策应,但因事件骤然起落,也就没有形成稳定的组织构架(7)。
9月10日以后,以调查“9.4事件”为名,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派遣南下兵团抵沪(8)。该兵团上设总部(位于人民广场市体育宫内),下分纵队、支队,看似体系严整,实为松散型的临时机构。所以,尽管该兵团抵沪时曾受到摩托车队的开道迎接,也有组织地与市学联、工人劳模举行了座谈会,但当各纵队、支队分散、深入开展行动时,北京红卫兵的“革命”眼光依然与上海的运动形势形成强烈的抵捂,以致这群北京红卫兵上街宣扬“红色恐怖”,下基层演示打人,甚至将“鬼见愁”的对联张贴在国际饭店门口(容后研究)。后来,上海有关方面通过种种途径,促使北京方面向总部下达了“国庆返京”的指令,这一轮北京红卫兵南下也就没有形成持久的组织构架。
10月以后,因部份北京高校红卫兵对上海的文革运动巳有深入的了解,甚至巳有深入的参与,便以“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战姿态,以“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选择(在当年红卫兵们的知识结构中,毛泽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及其有关教科书中所说五四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工农大众的“主力军作用”,上海工人阶级罢工“标志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等概念,是深入人心的“),正式提出立足上海,在上海建立稳定、持久的联络站。不仅直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上海市委,更企图以发动、组织上海的工人群众为突破口,影响全国的运动走向(事实上,北京红卫兵是上海“工总司”的产婆)。
10月25日,北航“红旗”三十余人(住交大)率先在交大革命楼317室挂起了北航联络站的牌子。接着,他们又围攻市委负责人,并占领南京西路市委外地学生接待站的两间房子,逼迫市委必须在交大附近落实三、四间空房。他们声称北航红旗巳有二百人到上海(北航全院共七千学生,《红旗》组织有二千人左右),应将人员集中在交大和复旦,因为“这两个学校搞好了,其他学校也可以带起来”。当市委未能满足北航红旗的要求时,北航红旗就自行强占了余庆路161号,宣布建立驻沪联络站(9)。
10月29日,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称“第三司令部”)先遣队领队姜涛持总部介绍信,正式向市委提出设立驻沪联络站,并附一份“物质要求”清单:一、将延安西路28号市委对面的办公大楼作为联络站。二、配给一辆装有三个高音喇叭的宣传车。三、配给廿辆自行车、一辆摩托车。四、配给一架打字机、三架手摇油印机、五块腾写钢板、十支铁笔。五、刻有“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字样的公章。六、拨给五千元活动经费。经研究,市委表态:除自行车减为十辆,办公地址、活动经费待进一步商讨外,其余均予满足。在落实物质给予的过程中,首都三司先遣队的红卫兵“态度强硬,催逼紧迫”,不仅要接待人员“写条立保,限定时刻”,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提供沿街房屋,并设宣传广播站;给予手提式电喇叭及八开纸十令、二十桶浆糊等。据31日的消息,短短两天时间内,除了沿街房屋、经费、电喇叭尚未落实,其余均巳到位(10)。后来,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落户于愚园路311号,他们又提出借用照相机、录音机等要求。当不能及时获得满足时,这批北京红卫兵便施展拿手好戏,以“革命”的名义,对资本家采取造反行动,除掠得照相机、自行车等,还将一幢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准备办展览会的资本家房子占为宿舍(11)。同时,三司向外宣称:目前三司在沪红卫兵巳达3百余人,总司令部还将派出有大批人马到上海,“大造上海市委的反”等(12)。
再至11月9日的报告和统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中华人民共和国野战造反兵团、全国红色造反团、首都长征造反队、北京红卫兵造反队等,均强行冲进市委28号办公大楼,并各占一方,自行建站。与此同时,除了北航红旗和首都三司分别入驻余庆路161号、愚园路311号外,其它巳落实地点,并宣布建立联络站的还有首都红卫兵武工队驻沪联络站(襄阳路55号)、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延安中学内)、全国十大医学院串联联络站(上海第一医学院内)、河南省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驻沪联络站(上海外贸学院内)等(13)。
如此看来,以北京红卫兵为主的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能够在十月下旬纷纷建立起来,一方面是经历了种种类似“9.4冲击上海市委”、“国庆返京”等事件的冲撞和较量后,红卫兵造反势力在政治上取得了全面的主动,以至所采取的行动均被赋于“革命”的含义而畅行无阻;二方面是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大串联,从红卫兵们松散、飘浮和游击式的运动中,必然积聚出一些新的力量组合,并或以一所学校(如北航红旗)、一个团体(如首都三司)、一个地区(如山东红卫兵指挥部)的稳定构架为支撑而展开阵地式的“革命”。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汇合,即前者以大势庇护着后者的组织落实;后者以组织落实推助着大势的张扬,包括主管单位在内的许多部门,不管是无奈地屈从,还是有意地认同,多采取了顺应和协助的态度。
于是,11月11日市委群众接待指挥部、上海市接待各地革命学生办公室联合向市委写报告,声称目前来沪串联的外地学生总量巳超过240万人,滞留量达70余万人。所以,根据形势的需要“必须在政治上给予积极支持,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关怀---还需要帮助解决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设立联络站的办公住房、交通工具、宣传设备等”,并进一步提出“今后随着来沪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需求也将增加”(14)。应该承认,这次实际主管单位是十分主动的,他们不仅明确地要求解决“建立联络站”的物质准备,指出过去总是被动地“临时向有关部门借调,既牵制各单位领导精力,又拖延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引起外地学生不满”,更明确地向市委建议:应“由房管局负责解决外地学生设立联络站所需房屋问题;由计委交通局负责解决汽车问题;由仪表局及交电公司、人民广播电台负责解决广播器材问题;由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向各局及区借调一部份物资,由市接待办统一掌握使用”(15)。甚至还直接提出这些物资的来源可以“1、从机关使用的设备中挤出一部分。2、从抄家封存的物品中动用一部分。3、拨一笔经费,必要时增添一部分设备”等几个方面统筹解决(16)。
表一: 市委群众接待指挥部、上海市接待各地革命学生办公室
借调房屋及各种物资的具体要求
[table=initial][tr][td=1,1,79]类别 [/td][td=1,1,156]品名 [/td][td=1,1,96]数量 [/td][td=1,1,96]负责单位 [/td][td=1,1,141]备注 [/td] [/tr] [tr][td=1,1,79]房屋 [/td][td=1,1,156] [/td][td=1,1,96]空房20处,每处3-5间 [/td][td=1,1,96]市房管局 [/td][td=1,1,141]在静安、卢湾、徐汇、黄浦、长宁等五区 [/td] [/tr] [tr][td=1,1,79]印刷工具 [/td][td=1,1,156]手摇油印机、手推油印机 打字机 钢板、钢笔 [/td][td=1,1,96]30架、50架 5部 100块、200支 [/td][td=1,1,96]机关事务管理局 [/td][td=1,1,141]向各局抽调 [/td] [/tr] [tr][td=1,1,79]车辆 [/td][td=1,1,156]自行车 摩托车(或机器脚踏车) 三轮车 卡车 [/td][td=1,1,96]200辆 30辆 15辆 5辆 [/td][td=1,1,96]机关事务管理局、交通局 [/td][td=1,1,141]从抄家物资中抽调,向各局、体委抽调 [/td] [/tr] [tr][td=1,1,79]广播器材 [/td][td=1,1,156]宣传车扩音设备 收音机、留声机 [/td][td=1,1,96]15套 10台、15台 [/td][td=1,1,96]仪表局交电公司、人民广播电台 [/td][td=1,1,141]借调,及从各区抄家物资中抽调 [/td] [/tr] [tr][td=1,1,79]办公用具 [/td][td=1,1,156]办公桌、长条桌 长凳、折椅 [/td][td=1,1,96]80只、160只 500只 [/td][td=1,1,96]机关事务管理局 [/td][td=1,1,141]向各局抽调 [/td] [/tr] [tr][td=1,1,79]棉被、棉衣 [/td][td=1,1,156]棉被 棉衣、棉大衣 [/td][td=1,1,96]400条 50件 [/td][td=1,1,96]机关事务管理局 [/td][td=1,1,141]向出租商店借用,从各工业局抽调劳防用品 [/td] [/tr] [tr][td=1,1,79]其他 [/td][td=1,1,156]红旗、红布、横幅 [/td][td=1,1,96]需要 [/td][td=1,1,96]商业一局 [/td][td=1,1,141]调拨 [/td] [/tr][/table]
资料来源:1966年11月11日《市委群众接待指挥部、上海市接待各地革命学生办公室联合给市委的报告》。
由表一可知,接待指挥部向市委申请的房屋达20处(每处3-5间)、宣传车扩音设备达15套等,确实是颇具规模的。这证实当时外地红卫兵要求在沪建立联络站巳形成一股势头,如果说这种要求是“进入”的动因,那么接纳方面的姿态和举措,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过程是否平顺,结果是否成立。现在,负责接纳的主管部门主动敞开了门户,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建立自然也就“顺产”了。
三、一项发现
现检阅《上海“文化大革命”史话》相关章节和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以下简称“工总司”)自成立以来的所有文献(含前引中的文档),将涉及“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信息整理列表如下:
表二: 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一览表
[table=initial] [tr][td=1,1,43]序号
[/td][td=1,1,264]名 称
[/td][td=1,1,96]首次出现时间
[/td][td=1,1,48]频次
[/td][td=1,1,117]备 注
[/td] [/tr] [tr][td=1,1,43]1
[/td][td=1,1,264]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0.25
[/td][td=1,1,48]22
[/td][td=1,1,117]余庆路161号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紧急通告》起草单位
[/td] [/tr] [tr][td=1,1,43]2
[/td][td=1,1,264]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0.29
[/td][td=1,1,48]28
[/td][td=1,1,117]愚园路311号。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紧急通告》起草单位
[/td] [/tr] [tr][td=1,1,43]3
[/td][td=1,1,264]首都红卫兵武工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1
[/td][td=1,1,117]襄阳路55号
[/td] [/tr] [tr][td=1,1,43]4
[/td][td=1,1,264]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2
[/td][td=1,1,117]延安中学内
[/td] [/tr] [tr][td=1,1,43]5
[/td][td=1,1,264]全国医学院串联联络站(大连医学院发起)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1
[/td][td=1,1,117]上海一医内
[/td] [/tr] [tr][td=1,1,43]6
[/td][td=1,1,264]河南省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1
[/td][td=1,1,117]上海外贸学院内
[/td] [/tr] [tr][td=1,1,43]7
[/td][td=1,1,264]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25
[/td][td=1,1,117]《告上海全市人民书》、《紧急通告》起草单位
[/td] [/tr] [tr][td=1,1,43]8
[/td][td=1,1,264]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1.9
[/td][td=1,1,48]8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9
[/td][td=1,1,264]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2.11
[/td][td=1,1,48]13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0
[/td][td=1,1,264]清华大学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6.12.12
[/td][td=1,1,48]25
[/td][td=1,1,117]威海卫路348弄22号。《紧急通告》起草单位
[/td] [/tr] [tr][td=1,1,43]11
[/td][td=1,1,264]北京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1
[/td][td=1,1,48]11
[/td][td=1,1,117]黄陂北路190号(市体育宫)
[/td] [/tr] [tr][td=1,1,43]12
[/td][td=1,1,264]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文革临委会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1
[/td][td=1,1,48]16
[/td][td=1,1,117]《告上海全市人民书》、《紧急通告》起草单位
[/td] [/tr] [tr][td=1,1,43]13
[/td][td=1,1,264]中国人民大学红旗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4
[/td][td=1,1,48]3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4
[/td][td=1,1,264]大连工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4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5
[/td][td=1,1,264]北师大井山岗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4
[/td][td=1,1,48]3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6
[/td][td=1,1,264]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5
[/td][td=1,1,48]6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7
[/td][td=1,1,264]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5
[/td][td=1,1,48]6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8
[/td][td=1,1,264]东北工学院反帝反修远征军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5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19
[/td][td=1,1,264]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12
[/td][td=1,1,48]7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0
[/td][td=1,1,264]首都一司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16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1
[/td][td=1,1,264]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5
[/td][td=1,1,48]6
[/td][td=1,1,117]南京东路680号409室电293260
[/td] [/tr] [tr][td=1,1,43]22
[/td][td=1,1,264]首都红卫兵八一八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5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3
[/td][td=1,1,264]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红色造反联络总站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8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4
[/td][td=1,1,264]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八八战斗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8
[/td][td=1,1,48]4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5
[/td][td=1,1,264]内蒙古革命造反司令部联合总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8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6
[/td][td=1,1,264]首都南下革命造反纵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28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7
[/td][td=1,1,264]鞍钢红卫兵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8
[/td][td=1,1,264]武汉新华工总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29
[/td][td=1,1,264]新北大文化革命委员会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5
[/td][td=1,1,117]肇家浜路687弄7号
[/td] [/tr] [tr][td=1,1,43]30
[/td][td=1,1,264]北京医学院八一八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3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1
[/td][td=1,1,264]炮兵工程学院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2
[/td][td=1,1,264]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3
[/td][td=1,1,264]南开大学卫东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1.30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4
[/td][td=1,1,264]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2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5
[/td][td=1,1,264]北京机械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2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6
[/td][td=1,1,264]北京外国语学院红旗战斗大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3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7
[/td][td=1,1,264]江西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5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8
[/td][td=1,1,264]红卫兵山东指挥部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5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39
[/td][td=1,1,264]南京航空学院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21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40
[/td][td=1,1,264]中国医科大学红旗公社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2.25
[/td][td=1,1,48]2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41
[/td][td=1,1,264]北京大学“战上海”兵团
[/td][td=1,1,96]1967.3.2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 [tr][td=1,1,43]42
[/td][td=1,1,264]南京大学红色造反队驻沪联络站
[/td][td=1,1,96]1967.3.2
[/td][td=1,1,48]1
[/td][td=1,1,117]
[/td] [/tr][/table]
资料来源:1、《上海“文化大革命”史话》(内部版)上海“文革”史料整理编纂小组1994年版
2、《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文献汇集》工总司办公室1967年7月编第一、第二册
说明: 1、“首次出现时间”指该驻沪联络站首次在相关文献中出现的时间记录。
2、“频次”指该驻沪联络站在签署相关文献中出现的累积次数。
联系市委群众接待指挥部为安置“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曾向市委申请调剂房屋20处,并要求集中在“静安、卢湾、徐汇、黄浦、长宁等五区”的情况,再看表二中“北航红旗”、“首都三司”、“清华井山岗”、“新北大文革委”等主要驻沪联络站在上海的位置,基本可判断这些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是散布在人民广场以西、中山西路以东、肇家浜路以北、北京西路以南的区域内。确实,这是上海文化、商业、交通发达的高档地段,更为重要的是市委机关所在地,且有交大、一医、华政、华师大、华纺等高校分布。这证明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目标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市委的。因为这样的选址和布局不仅往来便捷,消息通达,更将市委机关与各高校红卫兵组织串联起来,以至前方攻击目标清晰,后方支援系统厚实,真正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如果说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选址确有预期目的,那么,为什么是这些“外地红卫兵”进入上海?它们从何处来?其流动和驻扎的方位与当时的文革大势存有何种关联?从表二中可获得一项有意味的发现。
首先确认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大多来自北京,相关记录中的大学有北大(新北大捍卫团、新北大文革委、北大“战上海”等)、清华、北航、北京电影、北京体院、中国人大、北师大、北京地质、中央财政、北医大、北京广播、北京政法、北京机械、北京外国语(共14所);跨系统的有首都三司、首都一司、武工队、南下纵队等。其它方向有黑龙江省的哈军工;辽宁省的东北工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工学院、鞍钢红卫兵;天津市的南开、天大;江苏省的南大、南航、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湖北省的华中工学院、武汉地区红卫兵;解放军的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技术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以及安徽、内蒙、山东、河南、江西等省的红卫兵组织。
如果说这只限于从上海工总司文件中罗列出来的“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即存在着“疏漏”的可能――尽管工总司成立后,上海文革造反派(含外地红卫兵)的所有集体性重要活动(不管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性的)均由工总司挂帅和牵头,其涵盖面是十分广阔的――于是,在大量梳理同时段其它造反组织的文件时,也只是在极少数“声援工总司”的相关文件中(即“工总司”不署名),见着少量新出现的“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名单。例如1967年2月16日,在赤卫军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赤革会)、红卫兵上海司令部(红上司)主持的“迎头痛击反工总司的反革命逆流”的公告中,除了原有的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等十个单位外,新见的是南京工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红旗战斗团驻沪联络站、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曙光造反团驻沪联络站等三个单位。
综上所述,在所有巳见的近五、六十个“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名单中,18%的单位是沿长江一线东进的,如武汉、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红卫兵组织;82%的单位是以北京各大红卫兵组织为轴心南下的,如首都三司、北航红旗、西安军事电讯文革临委会、哈军工红色造反团等,甚至远至北方的黑龙江、内蒙等边远省份;小至北方的鞍钢等地方城市(如图)――比对之下,竟然没有一个单位来自于上海以南的城市!即没有浙江省的杭州,没有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没有湖南省的长沙,没有广东省的广州,更母谈广西、贵州和云南了――以红卫兵集中地的高校而言,那就是没有浙江大学、没有厦门大学、没有湖南大学、没有中山大学、没有广西大学、没有贵阳大学、没有云南大学的红卫兵组织――在上海建立联络站。
为什么只有来自北方的驻扎,只有北方的喧嚣;没有来自南方的落脚,没有南方的音息?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惊诧的图景!
北京是中国文革运动的策源地,尤其“六一”北大大字报和“八一八”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以后,北京的文革运动,包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改组市委”、“撤销工作组”等,一律成为全国运动的标杆。此时,北京的红卫兵更是得“天时-地利”(政治地理)之先,以放眼全国的视野,以指点江山的豪情,以“救世主”的姿态,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北京红卫兵也有“西进”、“北上”,但主要是“南下”)。因之,中国的文革造反运动由北向南传播(改革开放的时代,则是“南风”吹拂)――北方是爆发地,南方是波及地;北方是攻势,南方是守势;北方输出革命造反,南方承受革命造反;北方以首都为大本营,策动各地“炮打司令部”,南方扼守自闭,纠緾于自身的矛盾冲突(南方也有“北上”的,那只是“求援”和“学习”)。
再则,上海成为北方红卫兵造反势力的汇聚之地,不仅在于这座城市经济、商业、交通的地位和国际的影响(南方城市的制高点);在于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蕴涵(这里曾是教科书上所说的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资产阶级的“大染缸”。对北方红卫兵来说,愤愤之中些许还夹杂着称羡和嫉妒,所以要坚决地占领它、改造它)。然而,就革命造反的使命和意义而言,更在于这是北方红卫兵打开整个南方的门户之地;进军整个南方的前哨之地。所以,上海(华东局所在地)必然成为北方红卫兵强力攻占、突破的堡垒。尽管此时北方南下的红卫兵也巳进入杭州、福州、广州等南方各城市,并播撒下了大大小小的火种。但终究因为不是南下红卫兵的主力队伍,终究不是决战性的战役,以至南方各城市、各大学的红卫兵除了应对自身的种种冲突,则集体地观望着、揣测着上海的事变(1966年10月至1967年1月)――这种观望和揣测不是参与,是等待;不是投入,是期盼――是等待上海的事变有个结果;是期盼北方的红卫兵能够带来(或带走)致关重要的变化。由此,北方红卫兵的“进入”与南方红卫兵的“自守”,也就在特别的环境中,构成了一种定势。
同时,通过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视角,大致可见中国文革运动从北京走向全国的基本情状。
四、短促的尾声
大约十月下旬至年底的二个月间,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完成了建立的过程。据此检阅上海工总司自成立起的所有文献,可以发现或许是立足不久,或许是还需仰仗基地组织的声威,这些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一开始并不独立地标举“驻沪联络站”的称谓,例如在1966年12月3日,由红革会、工总司牵头的关于“解放日报”事件的《火线指挥部联合声明》中,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的署名是“红卫兵北京市第三司令部”;在1967年1月1日,由工总司、红革会牵头的关于“昆山事件”的《紧急通告》中,清华大学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仍回避“驻沪联络站”的字样,而签署基地组织的全称。直至1967年1月3日,在关于“康平路事件”的《联合声明》中,才首次正式出现了“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原毛泽东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等称谓。此中的遮掩和犹豫,大致说明这些外地红卫兵进入上海时,多少还有些焦躁和慌忙。此后,外地红卫兵组织均以“驻沪联络站”的旗号和签名参与上海的文革运动了。
应该承认,在1966年10月至1967年2月间,这些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直接参与上海的文革运动,并起了相当关健的作用。因本文无意进入上海文革运动史的研究,只是着力于梳理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情况,便通过对工总司所主持制定总54项文献的统计(表二),按各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在文献中出现“频次”的累积数,得知排列在第一类的依次是首都三司(频次28,下同)、哈军工红色造反团(26)、清华井岗山(25)、北航红旗(22)、西军电临委会(16)等五个驻沪联络站。第二类主要有新北大捍卫团(13)、北京体院兵团(11)、天津大学八一三、安徽省八二七(6)等八个驻沪联络站。第三类则是中央财政八八战斗队、南开大学卫东队、山东红卫兵指挥部(4-1)等二十九个驻沪联络站。
在此,所以作出这般分类,一是为了证实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不仅呈现出有主导,有支撑,有奠基的宝塔状,且在组织构架上具有相当的规模。二是为了说明尽管期间也会存在跟随的甚至是投机的组织,但其第一类以首都三司为首的五个主导型驻沪联络站――除累积“频次”最高外,更以参与起草被毛泽东高度赞赏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紧急通告》为划分的依据――确实在上海的文革舞台上叱咤风云。它们不仅建立了活动的据点,还创办了铅印的报纸,如《首都红卫兵》(上海版)、《红旗》等,并时时发表《对上海工人运动的十五点看法》、《对目前形势的几点看法》等长篇大论(17);它们不仅参与了解放日报事件、安亭事件、康平路事件、一月夺权、反击经济主义风潮等运动的全过程,更在一系列大关节目上,做出了影响时局走势的举措,如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主持了上海工总司的建立;清华大学井冈山驻沪联络站率先在上海贴出了“刘XX(指刘少奇)代表着中国修正主义思潮”的大字报。正是立足这个角度来读解、来认识,可见此类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所作所为,完全禀承了中央文革的战略意图,执行了中央文革的政治路线。可见此类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上下贯通,南北呼应,完全成为了中央文革在上海的别动队。
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在全国推广以后,中央文革迅速调整战略部署,从纵容红卫兵冲杀造反到指示“革命师生一律返校”,举行“军政训练”,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并明确要求停止大串联,撤销各地红卫兵联络站。恰如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在《我们永远战斗在一起――告别上海人民》中所说:“我们巳经准备好行装,就要向新的战斗岗位进军了。我们是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我们将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永远跟着毛主席闹革命”(18)。正是具有这般的意识和态度,其作为中央文革“别动队”的角色和定位,也促使必须不容置疑地表示响应,不容置疑地落实行动。2月17日,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率先发表《通告》,宣布自18日起撤销联络站。接着,2月28日,清华井岗山驻沪联络站在《文汇报》发表文章,表示“奉总部命令,即将全部离沪返校”(19);同日,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发表《声明》,声称自3月5日起撤销联络站;3月6日,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发表《通告》,宣告《首都红卫兵》(上海版)停刊,自3月8日起撤销联络站;3月9日,新北大文革委、西军电文革临委会等13个驻沪联络站,在《文汇报》发表文章集体《向英雄的上海人民告别》(20)。
与此同时,再查考工总司文献,可见在3月2日《砸烂红卫军指挥部的一小撮反革命头头,彻底解散非法的红卫军组织---告全市人民和红卫军战士书》中,首都三司、哈军工红色造反团等12个驻沪联络站,留下了最后的签名;在3月10日《揪出上海京剧院炮打中央文革罪魁祸首的联合通告》中,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则孤单地夹杂在工总司、红东北等众多的上海造反组织的名单里,扮演着遗留者的角色。如果说前者的签名还存有集体告别的含义,那么后者的“夹杂”则显得有点滑稽了。
就此,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撤离了,在工总司等上海造反组织的所有文献中,也从此消失了它们的踪影。自1966年10下旬起,这些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历经四个多月的“革命造反”,终于匆匆地演完了告别式。
稿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4
注释:
(1):1966年8月26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室编《团的情况》第36期:据8月25日统计,在市学联接待的352名串联学生中,有103人住在市团校。
(2)、(3)、(4)、(5):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室编:《外地学生来沪情况反映之五》
(6):参见拙文《上海接待外省市红卫兵的五个阶段》,2005年第9期《青年研究》第47页
(7):据1966年9月18日,《教卫系统文化大革命情况反映》第239号“华纺反映北京学生和本校少数派的两个情况”记录:“9.4事件”后,部份北京红卫兵才在华东纺织工学院设立了“北京红卫兵上海联络站”。不久,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南下兵团抵沪,“北京红卫兵上海联络站”即宣布撤销,其负责人清华吴某某、北大蓝某、北京机械学院蔡某某、姜某某等,及绝大多数“冲进过市委”的北京红卫兵陆续返京,只留下一负责人清华陈某某参加南下兵团的活动。原联络站的一辆宣传车,也移交给了南下兵团。
(8):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出版《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资料:1966年9月10日,“首都红卫兵外出串联战斗军团誓师大会”在北京体育錧举行,周恩来到会讲话。周特地对赴上海的南下兵团说:要做宣传队,不要做工作组,不要包办代替。同时提醒北京红卫兵,上海有国际朋友、海员、外国商人等。
(9):1966年11月6日《外地学生在沪情况反映》第7期。
(10)、(12):1966年10月31日《外地学生在沪情况反映》第4期。
(11)、(13):1966年11月9日《外地学生在沪情况反映》第8期。
(14)、(15)、(16):1966年11月11日《市委群众接待指挥部、上海市接待各地革命学生办公室联合给市委的报告》。
(17):1967年1月1日,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主办《首都红卫兵》上海版。1967年1月24日,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主办《红旗》。
(18):1967年3月6日《首都红卫兵》上海版第5期。
(19):1967年2月28日《文汇报》“向上海市革命群众告别”。
(20):1967年3月9日《文汇报》“向英雄的上海人民告别”。
附表: 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在上海工总司文献中出现情况一览表(1966.12.3-1967.3.10)
[table=initial] [tr][td=1,1,79]日 期
[/td][td=1,1,132]文 件 名 称
[/td][td=1,1,357]驻 沪 联 络 站
[/td] [/tr] [tr][td=1,1,79]12月3日
[/td][td=1,1,132]《火线指挥部联合声明》
[/td][td=1,1,357]红卫兵北京市第三司令部
[/td] [/tr] [tr][td=1,1,79]12月11日
[/td][td=1,1,132]《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挑战,彻底打倒以曹荻秋为首的上海市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海报
[/td][td=1,1,357]北京市第三革命造反司令部、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北航红旗战斗团、哈军工红色造反团
[/td] [/tr] [tr][td=1,1,79]12月12日
[/td][td=1,1,132]《第四号通令》
[/td][td=1,1,357]清华大学井山岗红卫兵
[/td] [/tr] [tr][td=1,1,79]12月30日
[/td][td=1,1,132]《上海各造反派十二月三十日事件联合指挥部决议》
[/td][td=1,1,357]北航红旗战斗团、哈军工红色造反团、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
[/td] [/tr] [tr][td=1,1,79]1月1日
[/td][td=1,1,132]《紧急通告》
[/td][td=1,1,357]北京红卫兵第三司令部、清华大学井山岗兵团、北航红旗战斗队、哈军工红色造反团、北京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文革临委会
[/td] [/tr] [tr][td=1,1,79]1月3日
[/td][td=1,1,132]《联合声明》、《端正斗争大方向》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4日
[/td][td=1,1,132]《打倒上海市委大会重要通告》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清华大学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
[/td] [/tr] [tr][td=1,1,79]1月4日
[/td][td=1,1,132]《抓革命、促生产,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战斗队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文革临委会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4日
[/td][td=1,1,132]《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又一新反扑,坚决走上山下乡支援外地支援边疆的正确道路》
[/td][td=1,1,357]中国人民大学红旗驻沪联络站、大连工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北师大井山岗公社驻沪联络站、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5日
[/td][td=1,1,132]《最坚决地支持解放日报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接管“解放日报”的联合声明》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战斗队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东北工学院反帝反修远征军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5日
[/td][td=1,1,132]《热烈欢迎捍卫毛泽东思想工人赤卫队员返回厂参加生产》
[/td][td=1,1,357]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
[/td] [/tr] [tr][td=1,1,79]1月5日
[/td][td=1,1,132]《誓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td][td=1,1,357]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7日
[/td][td=1,1,132]《联合声明》
[/td][td=1,1,357]首都三司清华大学井山岗兵团、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南下挺进纵队
[/td] [/tr] [tr][td=1,1,79]1月9日
[/td][td=1,1,132]《紧急通告》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战斗队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12、13日
[/td][td=1,1,132]《联合紧急通令》、《特急补充通令》
[/td][td=1,1,357]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16日
[/td][td=1,1,132]《坚决支持革命农民运动,彻底摧毁反革命经济主义-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td][td=1,1,357]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工农兵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首都一司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17日
[/td][td=1,1,132]《特急通告》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
[/td] [/tr] [tr][td=1,1,79]1月21日
[/td][td=1,1,132]《通告》
[/td][td=1,1,357]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2日
[/td][td=1,1,132]《联合通告》
[/td][td=1,1,357]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5日
[/td][td=1,1,132]《欢呼金山县万人大会的伟大胜利》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
[/td] [/tr] [tr][td=1,1,79]1月25日
[/td][td=1,1,132]《坚守生产岗位,就地大闹革命-紧急通告》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北京工农兵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5日
[/td][td=1,1,132]《展开全面夺权斗争,把革命农民运动推向新高潮》
[/td][td=1,1,357]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5日
[/td][td=1,1,132]《我们的调查》
[/td][td=1,1,357]首都红卫兵八一八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5日
[/td][td=1,1,132]《郑重声明-告全市人民书》
[/td][td=1,1,357]首都红卫兵八一八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8日
[/td][td=1,1,132]《就当前上海革命造反派大联合有关问题的联合声明》
[/td][td=1,1,357]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红色造反联络总站驻沪联络站、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8日
[/td][td=1,1,132]《关于打击投机倒把的紧急通告》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八八战斗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8日
[/td][td=1,1,132]《联合通告》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新北大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8日
[/td][td=1,1,132]《联合紧急通令》
[/td][td=1,1,357]东北工学院反帝反修远征军驻沪联络站、内蒙古革命造反派司令部联合总部驻沪联络站、首都南下革命造反纵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29日
[/td][td=1,1,132]《紧急通告》
[/td][td=1,1,357]首都第三司令部、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北京工农兵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30日
[/td][td=1,1,132]《倡议书》
[/td][td=1,1,357]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工农兵体育学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北师大井山岗公社驻沪联络站、中央财金学院八八战斗队驻沪联络站、鞍钢红卫兵司令部驻沪联络站、武汉新华工总部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30日
[/td][td=1,1,132]《联合声明-告上海人民书》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师大井山岗公社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文革委员会驻沪联络站、北京医学院八一八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炮兵工程学院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中央财政学院八八战斗队驻沪联络站、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公社驻沪联络站、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30日
[/td][td=1,1,132]《当前市场宣传要点》
[/td][td=1,1,357]中央财政学院八八战斗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1月30日
[/td][td=1,1,132]《特急声明》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南开大学卫东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1日
[/td][td=1,1,132]《热烈欢呼“上海晚报”又一次夺权》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八八派、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日
[/td][td=1,1,132]《“停刊”还是“夺权”》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日
[/td][td=1,1,132]《关于保障公安机关档案资料安全的通令》
[/td][td=1,1,357]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驻沪联络站(三司)、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机械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3日
[/td][td=1,1,132]《紧急呼吁书》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3日
[/td][td=1,1,132]《革命农民联合起来,粉碎阶级敌人的新阴谋,抓革命、促生产,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
[/td][td=1,1,357]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外国语学院红旗战斗大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4日
[/td][td=1,1,132]《通告》
[/td][td=1,1,357]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4日
[/td][td=1,1,132]《紧急呼吁》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5日
[/td][td=1,1,132]《郑重声明》
[/td][td=1,1,357]江西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沪联络站、红卫兵山东指挥部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团、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医学院八一八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7日
[/td][td=1,1,132]《联合声明》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9日
[/td][td=1,1,132]《关于街道里弄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须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的通告》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八八)、新北大文革委员会驻沪联络站、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共产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16日
[/td][td=1,1,132]《关于节约粮食的紧急倡议》
[/td][td=1,1,357]北航红旗战斗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1日
[/td][td=1,1,132]《关于上海医务界夺权斗争的联合通告》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京医学院八一八红卫兵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1日
[/td][td=1,1,132]《联合通告》
[/td][td=1,1,357]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首都南下革命造反纵队、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南京航空学院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南开大学卫东队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2日
[/td][td=1,1,132]《紧急通令》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北航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红卫兵山东指挥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3日
[/td][td=1,1,132]《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问题的通告》
[/td][td=1,1,357]新北大文革委员会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临委会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5日
[/td][td=1,1,132]《严正声明》
[/td][td=1,1,357]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中国医科大学红旗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2月27日
[/td][td=1,1,132]《“支农司”一小撮人罪责难逃》
[/td][td=1,1,357]中国医科大学红旗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3月2日
[/td][td=1,1,132]《联合声明》
[/td][td=1,1,357]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北京体院毛泽东主义兵团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3月2日
[/td][td=1,1,132]《砸烂红卫军指挥部的一小撮反革命头头,彻底解散非法的红卫军组织-告全市人民书和红卫军战士书》
[/td][td=1,1,357]首都三司驻沪联络站、清华井山岗兵团驻沪联络站、新北大文革委员会驻沪联络站、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驻沪联络站、中国人民大学红旗驻沪联络站、北京大学“战上海”兵团、南京大学红色造反队驻沪联络站、哈军工红色造反团驻沪联络站、西军电临委会驻沪联络站、安徽省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驻沪联络站、天津大学八一三红卫兵驻沪联络站、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驻沪联络站
[/td] [/tr] [tr][td=1,1,79]3月10日
[/td][td=1,1,132]《揪出上海京剧院炮打中央文革的罪魁祸首-联合通告》
[/td][td=1,1,357]北京电影学院毛泽东主义公社驻沪联络站
[/td] [/tr][/table]
资料来源:《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文献汇集》工总司办公室1967年7月编第一、第二册。
说明:1、该表是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参与上海工总司活动的记录(以形成文献为准)。2、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独立的活动,参与其它造反组织的活动均不在此记录中。3、各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在文献中的称谓和位序,按原始状记录。
本文巳发表于2007年《史林》第4期,并入选上海社科院对外交流篇目(翻译成英文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