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9|回复: 0

张裕:陈奉孝梦断未名

[复制链接]

1448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96
发表于 2020-6-23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奉孝(1936年4月16日-),著名学生右派、教师、学者、作家;作为“右派反革命集团”首犯被监禁和劳动改造十五年后释放,1972年又继续被劳改、迫害及歧视达十二年。

百花学社“帮党整风”

陈奉孝于民国二十五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 1954年,他十八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7年5月1月,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开展全党“整风运动”的文件。 5月19日傍晚,北大学生响应中共中央“大鸣大放”、“帮党整风”的号召掀起了后来所称的“五一九运动”,历史系三年级学生许南亭和哲学系学生一年级学生龙英华先后在北大大饭厅东墙上贴出要求民主的大、小字报后,陈奉孝和数学系三年级的同学张景中、杨路、钱如平贴出大字报《自由论坛宣言》,进一步要求:

一、取消党委负责制,实行民主办校;二、取消政治课必修制,改为选修;三、取消留学生委派制度,实行考试选拔;四、开办自由论坛,确保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此后很多学生群起回应,在那片很快就被命名为“北大民主墙”的地方张贴大、小字报、标语并办壁报,其中影响最大的大字报有中文系三年级学生沉泽宜、张元勋的长诗《是时候了》、物理系四年级学生谭天荣的《一株毒草》,以及陈奉孝的《年轻人,我们是北大的主人! 》等。

5月下旬,陈奉孝联络谭天荣、沉泽宜、张元勋、龙英华、许南亭等积极参与“大鸣大放”的学生,先后在北大未名湖畔和他自己的宿舍开会,成立“百花学社”,任秘书长兼管组织股和总务股,谭天荣任社长;创办刊物《广场》,陈奉孝等十五人任编委,张元勋任主编。 5月31日,《百花学社成立宣言》公开贴出,表明对任何问题都可以自由争鸣,可以自由办刊物,要发扬“五四”精神,把“五一九”民主运动进行到底。 “百花学社”得到北大师生的踊跃支持和加入,并得到上万元捐款支持《广场》出刊。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 》(后来公布为毛泽东亲自撰写),引用党外著名民主人士何香凝的话说:

今天是新时代了,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难道在这个时代,也就一切都是清一色,再也不会有左、中、右了吗?不会的。 ……她指出,有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是口是心非,心里向往的其实是资本主义,脑子里憧憬的是欧美式的政治,这些人就是今天的右派。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

次日,《工人日报》印刷厂将之前承印的《广场》创刊号稿件和印刷一万册的新闻纸全部扣压,一些工人还围攻了去取刊物的张元勋等学生。 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工人说话了! 》:

这两天,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鞍山等地的许多职工纷纷举行座谈会,愤怒地谴责极少数右派分子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言论。 ……

由此,中共中央开始把“整风运动”改变成“反右斗争”──反击资产阶级右派进攻的斗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场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6月12日,陈奉孝贴出一张《声明》:

我发起创立这个刊物的目的是为了想把全校同学关于要求进一步扩大民主范围的意见集中起来,因为我深深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好的建议,喊破了喉咙也起不了好多作用,往往会遭到官僚主义者的打击,逐渐被压下去。但是如果把许多人的共同意见集中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官僚主义者就不能不重视我们,群众也会敢于支持我们,因此我想发起创立这样一个刊物,保住这个讲坛,使大家有讲话的地方。

许多同学所以对党不满而不敢讲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肃反运动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我们是为了帮助党整风,但并不限于此,还要争取进一步扩大民主范围,这二者本来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是要搞集团活动,但是我们要搞的是民主集团,不是反党集团,……攻击坏党员与攻击党不等价。

我们要尽最大力量来把它保持下去,不仅在整风期间,以后也想保持下去,如果可能,我们还想,我们还希望把它改成油印和铅印。 ……我们的刊物绝不受官僚主义者的左右。如果有人关心我们的刊物,可以直接到28斋426号来找我交谈,如果学校领导人怀疑我们要搞什么,提出质问,也请直接找我交谈,不必捕风捉影,追究别人,如有问题我愿负全部责任。许多人在怀疑我们,也有许多人对我们抱有很大的期望。怀疑我们的人让他们怀疑去吧!我们并不害怕,对我们抱有热望的人,有话来讲吧!我们绝不辜负你们!

陈奉孝等一些“百花学社”的骨干仍决定坚持,他把自己值钱的衣物卖了,凑钱买了一个手推式油印机和白纸等,将《广场》稿件除几篇特别敏感以外的文字油印成册,几个人在他的房间里昼夜连续工作。

6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消息《首都高等学校师生社会主义斗志高涨真理和事实击溃了右派分子》,称“百花学社”为“反动小集团”,《广场》“这个刊物的内容都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次日,陈奉孝等油印出五百多册《北大民主墙选辑》,除“百花学社”成员各留一册外,都拿到未名湖畔公开出售,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但事后大部分被校党委通过广播勒令交出,公开焚毁。当天,《广场》宣布停刊,不久又宣布“百花学社”解散。

7月5日,陈奉孝贴出大字报《如此伎俩》,对“反右斗争”进行了公开回击:

自从我校反右派开始以来,保守派为了挽回他们已经破产了的名誉,为了挽回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竟不惜采取造谣诽谤破坏别人名誉,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等卑鄙的手段来打击民主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以期达到威吓和欺骗群众的目的。 ……保守派在《人民日报》上宣布了“百花学社”是反动小集团,宣布了《广场》是反动刊物,他们明明知道这样做在北大会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他们仍然不惜采取这种手段来欺骗外校同学,打击北大的民主运动,造成外校同学对北大民主运动的疑惧和仇恨。 ……他们还有最后一张王牌,那就是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在“百花学社”和《广场》编辑部中,找出一个所谓反动分子或反革命分子来,他们现在正在对某些民主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进行逼问,搞得他们思想混乱,用威胁的手段逼他们承认所谓反社会主义罪行,并找出这次运动中的组织者进行逮捕和法办,……同学们不信等着看吧!这样手段保守派迟早会施出来。最后,我们必须申明:我是这次运动中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我发起创立了自由论坛,参加了“百花社”,后来又以个人的名义参加了《广场》编辑部。 ……保守派们,我是这次运动的组织者,你们对我自然是恨之入骨的,那么请你们来找我吧!我知道你们会用捏造和无穷的推论的方法给我制造罪名的,对于这些我都愿意承担,我只是希望你们不必再折磨那么多无辜的人,同时,我公开要求那些跟我接触过的人不必再顾什么情面,把你们所了解我的一切言行全部讲出来好啦!我绝不会怪谁。 ……保守派们!虽然看来你们胜利了,但是你们晓得吗? “五一九”的火种已经播下了,它迟早会变成燎原大火把你们烧尽的。

“反革命集团”首犯

1957年9月16日,陈奉孝到天津塘沽新港,试图逃亡到外轮上不果,当晚被抓捕,次日凌晨被关入北京市草岚子看守所。此后被提审三十多次,于次年5月初被转押到北京监狱看守所K字楼等候起诉审判。 5月1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提交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起诉书》指控:“陈奉孝、谭金水、赵清、林树国、贺永增、张元勋,组织或参加反革命组织,印刷反革命宣传品,进行反革命宣传活动,阴谋颠覆人民民主政权。”6月,法院宣判陈奉孝以“反革命集团”首犯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主犯张元勋判八年;贺永增判五年;赵清、林树国各判四年;谭金水因能主动坦白交代并检举他人,有立功表现,教育释放。

1959年4月6日,陈奉孝被押送到东北黑龙江省密山县的兴凯湖劳改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发生混乱。次年1月,兴凯湖劳改农场因地处中苏边境而解散,陈奉孝被转监到北安县的长水河劳改农场。 1968年,全国又兴起城市中学毕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长水河农场被用来安置“知识青年”。 1970年2月,陈奉孝等劳改犯人被转监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札赉特旗的乌兰农场白土岗犯人大队。

1972年9月16日,陈奉孝刑满释放,因为是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的“反革命分子”,以“劳改释放人员”被强迫留场作为“就业农工”,安排乌兰农场四中队监督劳动。

甄别平反上书维权

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随后又开始改正“错划右派”,并对其中定为“反革命罪”者甄别平反,但陈奉孝所在的农场严密封锁了相关消息。 1979年9月,他获悉后以探亲假前往北京大学申诉,十九天后获北京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陈奉孝被定为现行反革命一案,实属错判”,“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工龄自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六日算起”。

1980年7月,陈奉孝回到札赉特旗任高中数学教师,12月结婚。 1983年3月,他调回老家潍坊市任高中教师。 1984年,北京大学对陈奉孝的右派问题彻底改正。 1987年,他被安排担任潍坊市“政协”委员。 2002年,他正式退休。

2005年,陈奉孝在美国出版回忆录《梦断未名湖──二十二年劳改生涯纪实》。

2007年,陈奉孝开始参与右派上书维权活动。

参考资料:
1. 刘群、周定舫、江淮,《摧毁右派分子在北京大学的据点》,《人民日报》1957年7月24日。
2. 牛汉、邓九平,《原上草──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3. 陈奉孝,《我所知道的北大整风反右运动》,季羡林主编《没有情节的故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
4. 陈奉孝,《梦断未名湖──二十二年劳改生涯纪实》,劳改基金会,2005年。
5. 傅国涌,《阳谋还是阴谋? 》,《大纪元》2009年12年18日。
6. 吴庸,《北京大学1957年的〈广场〉重印忆往》,《观察》2010年8月17日。


来源:张裕:《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

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3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9:35 , Processed in 0.0314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