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8|回复: 0

汪凤元:公道自在人心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2-27 1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感谢与心愿
我的《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一文,在《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上发表了。之前由高德华同志撰写的《还原“三万六”的历史真相》和我的上文(这里发表的题目叫《不堪回首的磨难》)一起在《人民网》《浠水在线》等网站上发表了(时间是2009年2月22日)。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化艺术报》于2009年4月14日和17日连载了炎黄春秋杂志上所发表的我的文章全文。该报选用的题目:《天下第一田亲历记——一名区委书记1958年求实的代价》。2009年2月下旬以来,各地网友和亲朋及许多好心人纷纷上网点评、来信、来电话或填词赋诗等方式,都以鼓励和安慰的语言表达了祝福的心声。到2010年4月止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已有数百人次两万多字的点评文章。这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安慰。在这里我要诚恳地向大家深鞠一躬!
各位网友和读者一致认为,这些文件、文章和历史资料的发表:它客观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极左年代的历史真相;它展现了一代人为求实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它洗雪了坚持正义者所受的不白之冤;它揭示了极左派为了自己升迁之私利,乘大跃进混乱之机,大搞浮夸风、瞎指挥、高征购等极左行为,以致造成了三年大饥荒和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严重局面。这些血的教训,它警示人们,这样的历史悲剧千万不能重演!!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几句话:第一句话还是感谢二字。感谢各位对我的热情支持和衷心的鼓励。感谢各位从多渠道帮助我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在获得1959年麻城县委文件《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汪凤元结论》等原件后,柯焱林、叶小青等同志日以继夜在网站上搜索到当年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大量的新闻报导以及改革开放后许多知名历史学家和著名学者所著的如“天下第一田”、“那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麻城大跃进——苦日子实录”等还原历史真相的文章,连夜打印成册,亲自送到我的手中并表示祝贺与安慰!感谢高德华同志不顾伤病后的疼痛用心血写出了《还原“三万六”的历史真相》的博文,为伸张正义坚持真理率先在人民网和各网站登录打开了新的局面。感谢王金石同志不仅为我写出了高质量的博文,还帮助提示我从倾诉个人冤屈转变为对党对历史对社会负责的个人责任理念,站在这样的高度写出来的文章既真实又有更好的社会效益。特别要感谢《炎黄春秋》真正的人民喉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为我这样一个基层干部说话,昭雪沉冤,伸张正义而发表我的文章,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感谢县经济局、聚园典当集团等单位为我提供了经济和打印的条件。第二句话是向各位表达一下我的心愿。说真心话我原来不想再写的,因为过去几十年数十次的申诉都无济于事,已是心灰意冷了。这次是在黄州某退休干部张某人写书中有攻击我的言词,侵犯了我的名誉权,在这无奈的情况下,得到了法律界的帮助和指点才走求助于历史求助于社会这条路,也是逼上梁山的。其目的无所他求,只要还原我一个历史真相,给我一个清白就行了。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出气。还原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警示后人,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也是有好处的。不计较个人得失,但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与认同,也是国法、天理、人情所应有的结局。相信党和政府会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科学发展观的方针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处理一切的。历史是公正的!公道自在人心!前途是光明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二)        点评抄录
     一年多来,各地网友和亲朋纷纷上网点评或来信来函来电话,有的填词赋诗。由于我缺乏网络知识,没有及时写出回复,深表遗憾!现在集中整理出来存于小集,一是表达对作者的敬仰和感激。二是以这些肺腑之言和精辟的哲理来鞭策我有生之年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三是也算留给后代精神遗产的一部分。
    在整理过程中,难免有错漏的地方,望各位谅解和指正。所整理出来的资料基本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现抄录如下:
●施秉谦 余瑞英:                      2008年11月
一、读大哥锦书有感而发  注
箴言读毕感慨多,磊落形象树心中。
历历往事陈世间,字字真切动心弦。
求是代价非轻易,忍辱负重五十年。
纵然蒙冤受污垢,忠诚为党不懈松。
流言蜚语不足凭,君子坦荡人称颂。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瑕不掩瑜玉本洁,清白更使清风传。
喜自珍摄心宽敞,海阔天空任翱翔。

二、文章读毕感慨万千
总以为好人一生平安,
殊不知历经如此磨难。
但愿阴霾永远过去,
含笑安度幸福晚年。
  注: 所指锦书是2008年11月第二稿而言.
●游客(灶台):                       2009年3月5日
    那段悲剧对中国人是不好忘却的,在历史长河中,将再次被提及,为了深刻的认识它,不提及不行,要实事求是,希望国人吸取教训,不再重演那段历史。问题很严峻,不少人还在为那段历史喝彩,说“四人帮”是好人左派,法庭审了、判了,但要翻案的,还在叫喊,问题还在继续,不要掉以轻心。
●匿名用户:                         2009年3月4日
刚听人说《炎黄春秋》待发汪老文章,我很高兴!一是将会给老人带来一份迟到的慰藉,更有意义的是历史当事人叙述历史更令人瞠目结舌,更可信可读。至于汪老的“冤屈”就不再背包袱了,为什么呢?文革两派斗争时,甲派涮案标语“某某战斗队夺权有效!”一夜之间,这条标语中有效的“有”字,被对立的乙派改成“无”字。于是派性斗争就由“有”和“无”两字争论开了,战斗开了!随着文革的结束,造反组织的夺权全部“无效”!时间改变了一切。听说汪老也很感激高局,我想汪老论及“三万六”时,应转变个人的冤屈为个人的“责任”,从党的工作经验教训和历史高度出发,汪老有责任还原那段历史悲剧的真相,使今天的领导干部和年轻一代,接受一次“实事求是”的传统教育!只有转换理念,汪老的境界就更高了,社会效益就更大了。历史已经远去,对错之争并无太大的意义,意义就在于以汪老受害的经历告诉人们,坚持“实事求是”又是何等的重要!在这里果宝要向高局深鞠一躬!你为伸张正义,为坚持“实事求是”而付出伤病后的心血,我深表敬意!望加保重。

●游客(王金石):                  2009年3月6日         
大约是县七届政协时,(此届仍是巳故老领导胡季贤同志任政协主席)汪凤元同志在一次政协常委会上发言,我听过他讲到“三万六”的委屈,当时有两点惊奇:一个惊奇,有名的麻城“三万六”竟是“工办”你汪凤元主任搞的?笫二点惊奇,“反三万六”的竟被说成是“搞三万六”的,怎么了?由于是个讨论发言,汪凤元同志连带出的受冤话题,由于发言时间毕竟有限,并且这是连带话题,主席和常委们听后也没表什么态,更没有延续此话题,这大概是九二年的时候。
去年冬天,我跟老伴散步到河边,正碰到汪老锄理莱地,久未见面问个好,汪老随即重提“三万六”的冤屈,并从衣袋里掏出一份复述材料送给我,从老人的执着态度和秉正的话锋,使我记起十六年前那次政协会的发言,老人对此仍留隐痛的心结!我收下了材料,回后细读了内容,一个感受,官场复杂险恶!特别是在那个极左年代,为了邀功,不顾事实谎报产量,谁讲真话谁挨整!容不得不同的声音。对坚持正义的同志无情打击。查证浮夸风时又摇身一变,推卸责任,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惜诬谄坚持真理的好同志!
笔者劝汪老不必那么认真,更不可痛苦!这是历史的悲哀,颠倒地说,“三万六”及便是你搞的,今天看来,你又何罪之有?更何况你是坚持真理,反对浮夸三万六”的正义者!你是“反三万六”的,问心无愧,良心不会自责的!该被历史唾弃的是那些不怀好心的“高位小人”,自认清白就够了。一切都成过去,大家相信你是受害者,请放下此事,安下心来,颐养天年,衷心祝您老安度晚年,福寿康宁!
●游客:                              2009年2月25日
1959年,有些身处基层的干部,亲眼目睹“浮夸风”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甘冒政治风险,坚持真理,为民请命。而这些人在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乃至到十年文革中,都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吃了大亏的,汪凤元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华山游客:                         2009年3月13日
我同意高局的观点,汪凤元同志是一位老革命家,是一位务实的人,五十年的帽子是要摘掉,那段历史和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应该了结了。
●土白门术:                         2009年2月24日
英雄,他承载了历史的悲剧50年啊!要的是何等的英勇和忍耐呀!他承载的不是“三万六”而是那个年代!祝福他老人家并转告他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清泉湖:                           2009年2月24日
亲历历史,还原正义。对活着的人是一种负责任的告慰!如果能,也体现了开明的政治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相信当地政府会做出回应!!湖北省及黄冈市政府会做出回应!!
●游客:                             2009年3月20日
平时像这类文章很少去读,也懒得关心,因为与我无关,而这篇文章的主人翁和作者有些特殊,也早有耳闻,所以我很认真仔细的看完了。
●往事如烟:                         2009年3月20日
亩产“三万六”,一个多么荒唐的报告,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可当时居然成了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见大跃进时期全国上上下下何等的混乱,说明“三万六”事件反映的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历史背景,希望历史所有冤假错案得以昭雪!!
祝汪凤元老人家晚年幸福安康!!!!!
●游客:                              2009年2月25日
汪凤元同志不仅是一个有良心的基层干部,而且是我党难得的好同志,是一个求真务实胸襟开朗的人。他的命运痛苦和悲哀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历史的真相:
也不知道当地政府看到这篇文章没有?看到这篇饱含辛酸和泪水、冤屈和磨难的自述,作为一级政府和领导该做何感想?!
●匿名用户:
笔者以为汪凤元同志绝对是一个有良心的基层干部。前面说过,“三万六”这个卫星的出笼,省、地、县、区四级领导都负有领导责任,但是到了1959年真正勇敢地站出来否定“三万六”批判大跃进的人只有汪凤元一人,而他又是其中级别最低的人。春江水“寒”鸭先知。1959年有些身处基层的干部,亲眼目睹“浮夸风”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甘冒政治风险,为民请命……
●高出不胜寒:
汪老爷子啊,文章写的好啊,看到你晚年现在的生活,我们为你感到庆幸和安慰!相信你会生活的越来越好,幸福的安度晚年!
●新浪网友:
“污泥陷玉终归玉,洗雪晶莹更好看。”
●秋露润花衣: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又过细看了一遍,感慨呀,是非成败转头空,俱往矣。祝福汪老晚年过得幸福安康。
●Durian:
唉,凤元啊,你受的苦我们都了解了啊,事情终有水落石出之日,您老坚持真理,是我们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祝您老幸福安康,好人一定平安。
●高处不胜寒:
不经意中看到此文,又搜索了炎黄春秋和陕西文艺,感慨颇多,向老人致敬!向炎黄春秋致敬!向陕西文艺致敬!向所有求实的人们致敬!
●新浪网友:
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是人为的,人生没有历史长,所以正义往往来得迟。“浠水县委任命我为县工办主任,1990年黄冈地委批准提升为副县长级职务。儿女们都各有所成,孙辈多数大学毕业已经就业,曾外孙也一岁多,长得非常可爱,我退休后和老伴相濡以沫,可谓是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乐字值千金。
●新浪网友:
亲历历史,记录历史,还原历史。
以史为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新浪网友:
炎黄春秋做了件好事,还真印证了它的办刊宗旨,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公道自在人心,时间可以还原历史,我相信汪老及其家人会感到欣慰。
●haizi9288:
昨晚看到汪老的博客,思绪良多,今天再来看望汪老,希望大家把这篇好文章顶上去让更多人看到,让今天的年轻人都了解那个年代的事,那个年代的人,以史为鉴,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你的网友:
现在我们这些人,根本无法想像的事,竟然发生在那个年代,太为难像汪老这样的正直的基层干部了!向他表示敬意!
●小兵:
这事落到谁的头上,都是不堪回首.
老先生别太在意了,说出来自己心情舒畅就行了,不必太在意人家的议论。
●小样:
汪老,这件事对你及你的家人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真是令人同情啊!老太太尤其不容易,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果宝:
我想,汪老论及“三万六”时,应转换个人“冤屈”为个人“责任”,从党的工作经验教训和历史高度出发,汪老有责任客观还原那段历史悲剧的真实,使今天的领导干部和年轻一代接受一次“实事求是”的传统教育!
只有转换理念,汪老的境界就更高了,社会效益就更大了。
历史巳经远去,对错之争并无太大意义。意义就在于以汪老的受害经历,告诉人们:坚持“实事求是”何等之难,为之付出的代价又何等之大!对于当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实事求是”又是何等重要!
●新浪网友:
那段悲剧对中国人是不好忘却的,在历史长河中,将再次被提及。
汪老的文章看似个人受了冤屈,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剧。汪老他只是个替罪羊,他这个替罪羊还不同于王乾成,王乾成是始作俑者之一,撤职处分是理所当然的,汪老后来是反对“三万六”的,他受这个冤枉就有点冤大了。但当时也没有办法,卫星是吹出去了,粮也超征了,官员也升迁了,但乡村里饿死人了,皇帝的新衣没有办法继续穿下去了,出于压制当时的民愤的需要,官员们只有左“右”两边压,平息事态了事。这样,重罚汪老等反“三万六”派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后来张体学省长不顾被罢官的危险,流泪找中央要粮,救民于倒悬之中,那是后话了。
●新浪网友:
翻开1959年麻城县委文件《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汪凤元的结论》中,跟他定性的三个错误:一是“组织反党集团,反对党的领导”(笔者注:这一条说汪凤元组织了一个以省委下放干部、县委农工部干部、公社党委副书记为成员的反党集团,不值一驳);二是“反对人民公社,反对总路线”;三是“否认大跃进,攻击麻城红旗”(笔者注:所谓“麻城红旗”就是“三万六”)。在上文提到的1962和1979年处理汪凤元的另两个文件中,更没有谈及他有炮制“三万六”的责任问题。这些文件,倒是从反面证明了汪凤元同志,当年没有炮制“三万六”的错误,而是有反对“三万六”的“错误”。
但是,麻烦也就出在这些文件上。当年如果在这些文件上跟他戴了一顶“三万六”的帽子,现在他完全可以以推倒一切不实之词为由,来请求组织跟他平反昭雪。那么,组织上也就会跟他制发一个恢复名誉的文件,跟他摘掉“三万六”的帽子,就像1979年摘掉1957年错划的“右派”帽子一样简单。可是,汪凤元同志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他只是感觉到头上戴了顶帽子,而且这顶帽子戴得很不舒服,他想摘下来,可是当他伸手去摘时,头上又什么也没有。
汪凤元戴着这样一顶似有似无的帽子,走过了五十春秋。五十年了,不要说政治、经济上的损失,就是想讨个公道的说法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又怎么能不常在梦里为之哭泣呢?
●小字辈:
“一生经历细评论,六十年来感慨深。赤子痴心情系国,风华正茂志凌云。庐山风雨人茹苦,蜀道崎岖歩不平。暑往寒来依故我,淸风两袖净无尘。”
汪老先生的诗,概括了他的人生经历。
●红苕:                               2009年2月24日
在那个乱世,什么混乱事情的发生,都可以理解的,还是让老人早些放开心结,安度晚年---顿红武。
●小字辈:
“欲加之罪尽奇词,定性层层砝码移。先划右倾留察看,后除党籍敌营推。降薪四级为民庶,重担千挑上坝堤。笔到此时催泪下,奇冤酸苦诉谁知?”
博主的诗作是《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的注脚。
(注:此诗载于《清风诗集》1993年版。)
●新浪网友:
一个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党组织应该还他一个清白.这才符合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革命同志负责任的态度!

●新浪网友:                             2009年3月5日
我是年轻人,看后不知说什么好。但我毕竟也经受了浮夸风的影响带来的伤害,经历了文革后期的种种阶级斗争,所以对那段历史有一些感受。这不是汪先生一个人的悲剧,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是中国在觉醒与前行中的阵痛。
汪老先生受苦了,但活得清白!
●网事如烟: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亩产“三万六”的炮制者另有其人,确实冤枉汪老了。
但麻烦地是,几层组织处理他的文件中,也没有说他就是三万六的炮制者,不然倒还有反可平。现实使你总觉得头顶上有一顶帽子,可伸手摸不着,想摘掉又没有,可又无时无地、若隐若现地戴在头顶上,当面笑谑是轻的,更遑论有人将诬陷汪老是三万六一事写进书中,特意寄给汪老,可想而知对汪老的伤害有多大。
可行的办法是,由黄冈市委纪委、或党史办、或组织部出面,在《黄冈日报》刊登一文,说明一下,汪凤元其人当年是由于反对三万六而受到不公正的处分,他不是三万六的炮制者。
●新浪网友:
污泥陷玉终归玉,洗雪晶莹更好看。
●新浪网友:
“我本应是一个求真务实反浮夸的战士,理应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公认,为什么反过来我还成了搞浮夸的小人而继续受冤呢?天理何在?公道何言?”
问得好!
您反对大跃进,反对“三万六”,置县委、地委领导于何地?置省委王书记于何地?......不把您老压下去,压这么多比您老大的领导?笑话。
●新浪网友:
干部造假,农民糟殃。后来才知道,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一年多时间内,仅第二生产队所在地河北垸的400多人口就饿死了70多人,饿死人数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它公社的人见了建国公社的人就白眼:“就沾了你们建国一社的光,牵连我们的粮食也卖超了。”(章跃兵:《图虚名招实祸的“天下第一田”》,载《炎黄春秋》1995年第3期)

●游客:                             2009年2月24日
认真拜读了高德华先生的博文《还原“三万六”的历史真相》和汪凤元先生的《不堪回首的磨难》。为老先生的冤屈感到悲哀,这是那个颠倒黑白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幸,提起那段历史,没有人不痛心扼腕……与那些蒙冤而逝的人比,汪先生还算是幸运的,现在年纪大了,汪老先生最需要做的是放下,放下过去的一切是非恩怨,心境平和的安度晚年。祝汪凤元先生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王早安:
以董老在反右时的四句诗赠给汪凤元同志:
     乌云一点照当头,
风疾方知劲草遒。
既遇逆流须顶住,
黎明前您莫躭忧。
               王早安敬赠     二零零零九年六月六日
(注:县人民医院老专家王早安医师在读完我文后含着泪水在《炎黄春秋》我文标题下写出的批楣,并亲手交给我二儿汪跃进手中转给我。我拜读后眼泪哗哗下流,写下四个字:一字千金。我是定要遵从董必武老老前辈的教导做人做事。此诗是王早安同志在他同学王正涛家中堂上抄下来的.我一定不辜负挚友的期待与祝愿!)


●孟姜女:                      2009年2月24日
支持还原事实真相与清白,我非常能理解老人的心理,我相信你一定能帮助还原,因为你有强烈的正义感。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支持,不能让错误的判断再祸害无辜的人啦。
. ●游客:                       2009年2月24日
文章客观的剖析了“三万六”事件,及汪凤元在事件中“事前不知,事中知,事后也知”并且到1959年勇敢地站出来否定“三万六”的历程,后来遭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此文值得一读!
对汪凤元我深表同情和敬佩!
●游客:                      2009年2月23日
过去了就过去了吧,不要多想,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里,有多少忠良志士背着个人历史黑锅啊,他(她)们中有很大一批人还被害命呢,有的还全家被害无后人呢?请转告汪凤元同志,请他放宽心,社会进步了,人们明事理了,人们晓得你是无辜的。宽心过日子才是硬道理。
●马洪斌:                     2009年2月23日
汪凤元同志的问题早应解决,如果现在还不能解决,那我们的某些同志或者党组织就不是实事求是了!我的父亲在四清运动中被工作队宣布开除党籍,以后下放到公社当一般干部,1980年,平反冤假错案时,翻开档案,里面没有开除党籍那一条,试想,对一个40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伤害有多大?后来恢复到正处级。对汪凤元我深表同情!
●Auantum:                   2009年9月29日
我老家是麻城白果的,汪老的风骨晚辈敬佩之至啊。“建国三万六”是个历史耻辱。汪老实事求是,不泯良知,敢于直言实是难能可贵。
放眼厉史,湖北近代有两位河北人督鄂,一是“晚清名臣”张之洞,一是“党内才子”王任重。两位都给湖北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施加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不同的是,张之洞督鄂,办新学,兴实业,修铁路,练新军,提携后进,是湖北走向现代化的先声(孙中山称之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使湖北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名流辈出,领中华风气之先。而王任重,紧跟教条,揣摩圣心,推行极左,在湖北危害甚烈。好在历史已经翻过了这一页。
祝汪老晚年幸福安康。
●王振:                     2009年8月1日
汪凤元同志:
您好并祝阖家幸福愉快,老少安康。
在下拜读您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后,甚感欣慰,大快人心。“一唱雄鸡天下白”。值此大喜时刻,写俚句二首,以表情怀。
一、 痛斥党内弄虚作假居心叵测者
弄虚作假巧钻营, 叵测居心害别人。
大谬不然蛮定案, 好人受辱坏人升。
二、贺汪君彻底平反昭雪
求实蒙冤五十年,多番申诉未昭然。
欣逢盛世求真谛,洗雪冤情眷友欢。
请斧正
                           您的老兵王振敬叩
                           二零零九年八月一日
●王维:                     2009年6月25日
《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读后感
我读完《炎黄春秋》第四期上发表汪凤元同志文章后,深表同情。此事应当早日得到昭雪,还他一个公道。引起我回忆於保诚老人常说:“凤元是基层干部中的实干家,就是麻城县某些领导者搞浮夸亩产‘三万六’伤害了他的前途,并对他的贤妻小余也深受牵连......”。幸有今天拔开云雾见青天,还原了历史真相,给他一个清白。我为你高兴!为你祝福!为女友余淑梅同志一同解开心结而欣慰。祝二老安度晚年,合家欢乐。
附读后感二首
求实苦干好党员,冤屈磨难几十年。
胸怀开朗经考验,历史见证有今天。
                 二
贤妻良母余淑梅,忠诚革命为人民。
含辛茹苦家园建,坚信儿女敬双亲。
                      读者:湖北省农业厅退休干部
●朱泗滨:                       2009年7月1日
汪凤元同志:
我读到了一篇迟到的“斥左”檄文;
我看到了“群丑”损人利己炮制的“窦娥冤”;
我感谢炎黄春秋真实的人民喉舌,
它主持正义为蒙冤者发言。
捍卫真理而坚持不懈斗争的勇士啊,
我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新亮点。
以上是我含泪读完您发表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大作的切身感受。我庆幸和祝贺您终于向世人揭开了那层彻底掩盖真相的罪恶面纱而显露出了本来面目。让世人特别是浠水人民看到了一个“重生”的真实的正面的汪凤元先生。但愿我们的国度和子孙后代共同努力谛造而加倍珍惜来之不易和谐社会,保证这样的历史悲剧永不重演。前不久曾和张庆和同志谈到您将发表此文时,曾托其转告您,建议将其写作一部自传体纪实文学或放手写成一部历史小说,运用这个早已深入人心的“三万六”具有时代特色、丰富生活内涵、传奇经历的扎实基础、巨大的发挥空间。按照您的生活经历切身感受与文学修养及文字功底,一定会写出一部好作品。
   谨赠拙编《往事如烟更如火》一书,请赐阅并正。
   紧握手!
                       未曾谋面深谈的朋友
                           八旬愚翁朱泗滨
●陈毅忠:                            2010年2月17日
求实者之歌(三稿)
为<<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发表汪凤元同志文章<<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叫好!
麻城三万六千九,  早稻吹开亩产关。
大报头条传快讯,  高呼天下第一田。
浮夸浊气蒸蒸上,  纱帽翻新顶顶园。
造假工程依令出,  仿真技术史无前。
比肩密植秧苗瘦,  协力深耕土质坚。
饥荒横扫中原地,  饿鬼掀翻大别山。
谷物歉收稀粥薄,  农家莫渡肚皮关。
可怜忠厚求实者,  反作飘摇倒舵船。
异性窦娥身半死,  塌台闹剧倚栏杆。①
件件冤情连锁案,  桩桩罪状路维艰。
五十有二陈年账,  九转三环结算难。
一卷雄文灯火亮,  四时迎得老枝妍。
椿萱并茂多福寿,  道德双增法自然。
读者如云夸近作,  儿孙绕膝颂名篇。
和谐赤县歌明治,  改革新潮赋达观。
应谢炎黄编是稿,  春秋盛世月常圆。
注:①有人誉《代价》为《新窦娥冤传奇》,因主人公是男性故以异性呤之。
                          作者县物资局离休干部
●蔡佑东:2010年4月20日
浪淘沙《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致汪凤元同志
跃进忆当年,三万六千。浮夸造假者弹冠。敢讲真情遭谪贬,求实蒙冤。    往事不如烟,痛不堪言。艰难申诉路漫漫。半纪沉冤今喜雪,苦涩酸甜。
注: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特大新闻。汪凤元同志时任白果区区委书记,因坚持说真话受到开除党籍,由18级将为22级处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其原工资18级,1990年黄冈地委批准提升为副县长级职务。
                  作者原浠水县纪委副书记已退休
●郑屏东:
雪后梅花更觉香——读汪凤元同志<<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感赋
轰动一时"三万六'', 如今真相见阳光.  
浮夸妖雾传千里,极左思潮盖四方.
自讨天灾民怨恨,人为饥饿地荒凉.
抗争历史终收果, 雪后梅花更觉香.
  注:一1958年麻城县建国一社曾发生早稻亩产三万六千斤事件,一时轰动全国,汪凤元同志时任该地白果区委书记,曾先怀疑后反对“三万六”遭到了不应有的严重不白之冤。
(作者系1958年浠水蔡河区委书记,亦曾因怀疑“三万六”反对浮夸风受到冲击,现浠水县科协退休干部)
●徐亚辉:                        2009年4月25日
沉冤昭雪后给汪凤元同志贺喜
举旗跃进忆犹寒,久负沉冤意不安。
制假喽罗连晋级,言真志壮屡丢官。
瞎吹高产能欺党,人造饥荒欲盖难。
虽是水清坚石现,个中滋味总含酸。
注:据《炎黄春秋》载“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文中的汪凤元同志沉冤昭雪,真相大白,余喜以诗贺之。
●刘子桂:
拜读汪凤元同志《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有感
天下一田世人惊,何来上下合彩声。
只缘贾姓成大户,三万六千假亦真。

求实何罪厄运生,蒙冤受屈数十春。
待等云开日出时,丹心向阳数汪君。
                            注:贾即假
                     已丑牛年重阳节  刘子桂敬字
●林焱清:
读汪凤元《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续刘君子桂诗付梓
三万六千举世惊,颠倒黑白厄运生。
求实之路多磨难,含冤不屈勇抗争。
天连大别接长江,拨乱归真国运昌。
己雪沉冤公理在,云开雾散见阳光。
●张明慎:                   2010年3月
读完<<炎黄春秋>>2009年第四期发表盟弟汪凤元文章<<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后的感言:
苦乐相伴, 祸福相依.
否去泰来,晚年欣慰.
(作者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来电送四句话,他是我们小学时拜盟兄弟)
●王金石:                  2009年6月23日
16年后再读《清风诗集>>
才读清风集,重翻复旧情.麻城结白果,浠水误红尘.
耿耿忠臣胆,拳拳赤子心.奇冤蒙大辱,再读泪沾襟.
            同韵又一首
一部清风集,党恩颂有情.晚来逢盛世,厄去忆征程.
寒岁磨奇志,明时慰老心.笑谈交挚友,老叟大胸襟。
                  即兴而作 汪老斧正
●《浠水文化》:
2009年第三期: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刊83页“社会纪实”专栏全文发表了炎黄春秋杂志2009年第四期汪凤元《一名基层干部求实的代价》全文。
●陈希贤:                   2012.11.24
麻城“亩产三万六”的浮夸笑料在半个世纪前就耳闻其事,但听者不知情,原是反假者受罪,作假者当道,害国害民,可谓奸臣得赏,忠臣受冤,却喜而今真相大白于天下。历史决不能重演。
注:陈希贤,原浠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三)        诚挚的关怀
在敬仰和感谢现在广大挚友的时候,不能忘却老朋友一贯的关心和鼓励的情怀。早在1962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极左年头,又是“浮夸弹冠者”主政地、县大权的时候,他们极力阻挠对我冤案的平反,寻找借口制造新的冤案,又一次给我予以处分。正在黄州开会的麻城县委副书记唐仲仪同志在看到我和赵金良为平反问题发生争执后,他送我出门时跟我讲:“你的平反问题早就应该解决,就是他(指赵)梗住了,他说你态度不好,一贯跟他作对,你要盯住他,只有他才能解决你的问题。”已故的老朋友李志平同志1993年为我《清风诗集》作序中写道:“……五十年代同任区委书记,七十年代同转工业之行,九十年代又同一从事老龄工作。从麻城到浠水,由农业转工业真可谓同舟共济,神交之矣。……一九五九年九月,在反彭德怀所谓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他受到极左路线的冲击,以莫须有的罪名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而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在含冤受屈的情况下,他没有悲观,没有消沉,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仍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正如他诗中所讲:‘罢官免职到团陂,而立年华志未移。……对党无欺胸坦荡,于民有利愿耕犁。’对党的忠诚坦荡可见一斑。”原黄州《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著名诗人、书法家叶锺华同志力排众议为我《清风诗集》写下《清风诗集读后感呈》五首。其中“……兴观群怨总关情,入木三分骂亦精。千古斯文同一概,久经风雨惜苍生。
底事千秋吊屈平,只缘今古有冤情。纵然历史频昭雪,难复青春误此身。    敢吐真言敢议今,诗人无病岂呻吟。忧民忧国忧天下,烈火焚身不变心。……”他还亲笔挥毫留下了千古永存的墨宝。原县人大常委、诗人龙顾三同志为我《清风诗集》所作序言中写道:“他本是一个有功之‘臣’,却成无辜受冤之‘派’。……儿如惊鸟全分散,父似琴材半已焦。挥泪看诗情不禁,险将笔墨一齐烧。”原县农业局副局长江游龙同志当年除为我《清风诗集》赋诗二首外,他还多次登门力荐我要将“三万六”事件真相写成文章与诗集一齐出版使之大白天下,以便昭雪我的沉冤。他可谓是第一个力主我写文章的人。浠水县著名的四大农民作家之一的张庆和同志五年前就约我到他住处,用了两个小时长谈了“三万六”历史真相和我的不幸遭遇,他还录了音,他多次含泪欲下,当即提出要我写成文章,可以还原历史昭雪沉冤,可以警示后人使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可以对子孙后代也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他写下十个标题供我参考,以后还多次上门敦促要我写文章,从此我俩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2009年4月《炎黄春秋》发表我的文章后,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化艺术报》原文转载,全国各地销售,远在北京中央党校工作的妻侄女艾烨和他爸爸在书摊上见到后买了一份回到住处告诉了她妈妈,他(她)们立即电话报喜恭贺,并将该报纸从邮局寄给我,使之即时在<<浠水在线>>\《天涯社区》等网站和一些个人博客上也转发了这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此外,还有许多电话祝贺和结伴登门的亲朋挚友所表达的真情等动人场面,不能一一表述,请于谅解,日后定当感谢之致。

转自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1ec6601016bv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1:45 , Processed in 0.0438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