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43|回复: 0

赵宗礼:潘复生和《宣传要点》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0-2 1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7年6月25日,以潘复生为首的河南省委出台了《关于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宣传要点》,简称《宣传要点》。一个月后的当年8月初,这个旨在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实招,却因省长吴芝圃的带头反对而受到批判和被责令收回,并成了潘复生在河南倒台的主要原因。

  《宣传要点》的“要点”

  其实《宣传要点》与“宣传工作”关系不大,它是以潘复生为首的河南省委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该《宣传要点》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积极采取增产措施和推广先进经验,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合作社经济要服从国家统一经济计划的指导,同时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计划和政策法令下,保持自己一定的灵活性和独立性”等八大方面,出台了41条具体措施,洋洋洒洒4100多字。譬如,针对省长吴芝圃主政河南期间,由于“盲目推广和坚持牲口集中喂养”的方法,因而“从1955年到1957年2月期间,牲畜非正常死亡达177万头,瘦弱和不能使役的牲畜最严重时达30%左右。这给河南的农、副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许多地方不得不用人拉犁拉耙”的情况,《宣传要点》规定:“认真推广分槽喂养、分散到户、养用合一的饲养办法;允许社员自养牲畜,以满足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畜力的需要。社员自养牲畜所需的饲料,应按统购统销的标准留足,或由国家统销等”;在发展生猪问题上,《宣传要点》规定:“凡养公猪、种母猪或售给国家肥猪一头,均可售给8斤至15斤猪肉发给一年内有效的肉票。新生小猪每头补助饲料5至10斤”;“在统购中,红薯折粮抵口粮部分按5斤红薯折一斤粮食计算”,实际上,晚红薯就是需要5斤鲜薯才能折一斤原粮的,且红薯在储存过程中损耗又大,而当时农民又都是靠吃红薯为主,而统购又不要红薯,过去的“4折1”使河南农民的自留口粮部分吃了大“虚头”;还有《宣传要点》中规定的“社员个人开垦的隙地、废地、所得的收入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不计购销”等政策,都是增加粮食生产,惠民利国的好办法。
  特别是,针对吴芝圃主政河南时反复坚持的“农业社越大越好,把大社分成小社就是从社会主义道路上倒退了;把自留地分散给社员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等等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风雨春秋.303面》,《宣传要点》提出了:“可以把规模太大的社,变为联社或分社”:“为了减少红薯损坏,可推行就地刨,就地分或者分散包产到户的办法”等。研究发现,《宣传要点》提出的“大社划小社”、“包产到户”等办法,和21年后的“联产产责任制”并无有实质性的区别。再如自留地问题,《宣传要点》规定:“凡未给社员自留地或留的较少的农业合作社,都必须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自留地的决定和各县实际情况,由县确定自留地的适当比例,及时留给社员自留地,现在仍由社或队集体经营自留地的社,应迅速改变,一侓由社员自己经营”,突出“分”和“责”,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发展,是《宣传要点》的“要点”。

  《宣传要点》的“运”和“背”

  1957年4月时的中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严重缺粮的极其困难的情况,为此多省发生了“闹粮”和“闹社”的群体事件,河南更甚。从如何尽快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搞上去,改变民不聊生的状况出发,河南省委出台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宣传要点》,应当算应运而生,形势的急需。
  1954年7月至1957年3月期间,河南省委的工作是由第二书记、省长吴芝圃主持的。期间“政绩”如何?从1954年到1956年底,短短的三年当中,河南农村普遍实现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大跨越”,一年升一级。就是说,如果互助组是把原来的一家一户生产改变为几乎或十几家在一起;初级社是把几十户乃至上百户农民组织在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而高级社又把几个初级社合并到一起,一般为几百户人家在一起生产经营。由于管理手段跟不上去,从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上工一窝蜂,干活磨洋工,生产大呼隆”的现象,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而征购任务又是在大批”小农经济”及“农民自发势力”的前提下,逐年增加的,这就使农村缺粮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严重不满。这当中有整个国家的大气候的原因,更有吴芝圃主政期间“左倾蛮干”比别的省的严重的因素。“大呼隆”、“高征购”把当时河南的农村搞成了什么样子?这绝不是几个照片和当时的报刊资料能够证明的问题,倒是一些原始信件中可洞见蛛丝马迹:
  例如,1957年4月12日,唐河县桂章乡李汉章村一位叫张培养的共产党员、少尉军医,把转业50天后在农村看到、听到的情况写信给中央说,他所在的村子“80%以上的农户已经断了粮,不得不靠挖野菜,或低价变卖家具以便于到外地卖高价红薯干、干菜、粉渣充饥。由于缺吃少穿,农民们不仅生产情绪不高,反而公开谩骂政府:“生产他妈个屁!打下点粮食都叫国家给弄走了,一年到头累的腿疼腰酸,可是整天连碗黑饭都吃不上”;“可能政府嫌人太多了,存心叫饿死些老农民的!”;“反正政府不让吃饭,干脆给他们闹一场算了,总比坐到屋里等死强!”比较进步的说法是:“政府过去和现在一直对我们翻身农民们最好,可现在不让吃饱饭,算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了”等等。5月13日,河南省委办公厅把张培养的这封信退回给南阳地委,并提出的“拟办意见”是:“我们于5月3日收到中央转来的唐河县农民张培养反映农民缺粮严重,市场紧张,农民外流,影响生产的信件。入春以来,类似这样的信件,唐河、方城就发来数十封,仅5月3日就收到4件”。
  原籍南阳专区泌阳县饶良区黄桥农业社淡庄村,时为中国农业水利工会干部的邱文华,在给全国人大写的信中说,他1957年5月7日回乡探亲时,从驻马店到泌阳县绕良镇200多公里的路程中所见所闻(摘要):“ 5月7日我由驻马店下火车,8日早晨赶往汽车站购买到泌阳的车票。在往汽车站的路上,我碰见了几起衣服破烂,面黄肌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群,起初我以为是犯人,但仔细看却又不像,因为他们每人手里差不多都拿有一个小篮或者是碗、棍,而且又有那么多的小孩和妇女。他们是乞丐吗?但我又不敢相信。汽车离开驻马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一连串的疑问又发生了:公路两旁的洋槐树和榆树几乎全都没有叶了,甚至也没有树枝;路上大车小车的牛车一车接着一车:所看到的牛车几乎全是人拉的,田里双铧犁也都是人拉的:所碰到的人们(除了穿干部服的和赶大马车的商人)几乎都是面黄肌瘦愁眉苦脸的。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在200多公里的旅途中这些问题经常盘旋在我的脑子里,又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 5月9日总算到了家中,一切的疑问也都跟着解决了。当村上的人们一听说离家多年的我回家了,左邻右舍的叔伯、兄弟、姐妹们马上把我的如同乞丐的家挤得满满的。他们进了屋来不说别的,首先就问:;文华,看看咱们的日子过的怎么样?‘接着便开始诉说他们的苦处了。他们讲;孩子,你们在外边好啊,看我们都快要饿死了,现在看着还都有口气,反正早晚也是得饿死的’。当我一走进村庄时,所看到的是村不像村,人不像人,牲畜不像牲畜。过去是多么美丽的村庄啊!现在却变得如此颓败。大树全放完了,房子破烂不堪,人们个个都是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牲畜瘦得更加可怜,说“弱不禁风”,恰如其分。”
  “ 群众们讲,现在可真的不分贫富了,家家都是一个样:没吃、没烧、没穿的。入春以来99%户的食料都是红薯干、野菜、树叶、菜根等,人们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也拿来充饥了。不少的农户经常是吃了这顿还不知道下顿在那里,有的几乎是几个月不见一粒粮食。能够走动没有累赘的人都跑出去要饭去了,实在走不了的只好在家挨饿。我村贫农王群成6、7口人一春上几个月几乎没有尝过粮食,雇农张小八、刘中均等多人都跑走要饭去了。据村上的群众讲泌阳关庄等区不少村的人三分之二都出去要饭去了。各村的牲口死亡的情况更加惊人,普遍是自去年到现在死亡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左右,严重的几乎死光。我村东北角马砦合大社(即高级社)后,33头牲畜到现在死的剩4、5头了。我村还是好的,今春也死去了13头(占三分之一)。这些牲口死亡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料缺草饿死的。”
  如果说以上两封信所写的情况只能作为“典型”的话,下面的一段文字那可就是河南省“面上”的情况了:“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第一季度,河南农村发生2万多起闹事(年前闹社,年后主要是闹粮)城市将近5000人闹事”。在处理中(吴芝圃主政的河南省委)“将15名带头闹社的农民逮捕判刑.....商丘专区的民权、永城、夏邑三个县部分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群众1397人被捆绑、吊打、罚跪、游街、大会斗争、管制、扣押,因而致死9人,参加违法乱纪的基层干部达830人,其中党员593人”《风雨春秋.301面》。1957年2月底至3月初,刘少奇副主席专程来河南新乡、郑州、许昌、信阳等地视察后,潘复生恢复主政河南省委,这也可以理解为,潘复生是在吴芝圃把河南搞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情况下,回河南收拾残局的。
  怎么收拾残局,切入点是啥?从实际出发就是把省委的工作重心转到如何发展经济上,这也符合“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八大决议。所以,潘复生4月上旬开始重新处理民权、永城、夏邑、等地的“闹社”事件,平息了民怨,稳定了局势后,5月初,就派省委书记处常务书记杨珏、省委副秘书长王庭栋到下边搞调研,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方针政策,6月中旬让农工部拿出了草稿,6月25日交省委讨论通过,并定名为“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宣传要点”,简称《宣传要点》,从7月初起,就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宣传贯彻。为了使《宣传要点》尽快和强力贯彻落实,潘复生多次对地县委书记们说,要用党性作保证,确保《宣传要点》的全面贯彻落实。仅此就足见潘复生对出实招扭转农村经济不景气局面的急切程度。
  可是,要知道期间毛主席想的啥?抓的啥?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向全党下发了“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通知”,5月15日,毛主席亲自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党内通知,6月8日、7月1日、7月9日和7月21日,毛主席又先后写了“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1957年夏季的形势”等党内通知或人民日报社论,要求全党千方百计“引蛇出洞”大抓“右派”。从实际出发,发展生产就是第一要务。从“唯上紧跟”的角度出发,抓“右派”是上峰安排,当务之急。潘复生当时是怎么权衡的?无法知道,但他显然重视前者,慢待了后者,却是有根据的。如1957年7月13日,他对荥阳县委提出的“立即在县以下机关开展反右派斗争的报告”,批复说:“决不能采取荥阳县委划出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反击右派,并结合本地本社地主、富农、被管制分子的反动言行,进行大力揭发和批驳的做法”。借此,潘复生严厉指出,反右派的战场不宜扩大,再扩大了容易影响生产,而且不好领导,也没什么好处,特别是中、小学校,没有搞的必要。期间,他还一再强调,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右派分子,不能把错误的思想也当成反动思想来批判。如果把中间派当成右派,就要犯严重的政治错误;他反复指出,河南和北京、上海不一样,中央划右派的比例只能作参考;甚至说,右派分子对我们急风暴雨,我们反击时要和风细雨。7月21日,潘复生在青岛会议上给毛主席汇报说,河南估计最多可划1500个右派(潘复生8月初遭批再次离职休养后,吴芝圃主政后来一个“反右派补课”,一下子就划了7万多个“右派”)。还有一个明显之处是,5月初,正是大掀“整风运动”高潮的关键时刻,潘复生却把最得力的干将,人称他的“左膀右臂”的-----省委书记处常务书记杨珏,省委副秘书长王庭栋派下去为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搞调研,而他俩当时分工却是抓整风,即后来的“反右派”工作的。在处理当时实际存在的“国与民争粮”问题上,《宣传要点》显然是照顾了农民的利益的。如“社员口粮红薯折粮比例由过去的‘4折1’改为‘5折1’的计算办法”,这就不符合7月16日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和7月22日的“全国粮食监察工作会议”总的精神。因为在当时各省普遍难以接受中央分配的征购任务的情况下,“两会”强调的是如何“进一步批判小农经济思想”,充分挖掘潜力,确保国家征购任务完成的。所以,《宣传要点》在制定、宣传贯彻时,也就是潘复生政治上“背时”的开始,尽管它反映了实际需要和民意:“《宣传要点》一经公布和执行,便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普遍欢迎,他们生产情绪饱满,很短时间,就开出了几十万亩荒地,积极搞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争取秋季增产丰收。《宣传要点》在解决合作化遗留问题,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等方面,都起了良好的作用。”《风雨春秋.304面》。

  《宣传要点》遭批后的河南

  然而,制定《宣传要点》以及“在反右问题上有温情主义”,却成了潘复生在河南遭难的导火索,成了河南人民从此失去这位好书记的关键所在。
  1957年8月6日至13日的河南省委第五次全会(扩大)上,吴芝圃等人利用传达毛主席关于“1957年夏季的形势”等指示和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的机会,对潘复生进行了发难。由于会议召开前夕前潘复生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怎样进一步抓好《宣传要点》的落实、反馈和完善等方面,对吴芝圃等人将要拿《宣传要点》和“反右不力”作靶子之事,竟茫然无知,所以会议的话语权逐渐由吴芝圃所掌控。“会议经过两天的辩论,认为省委上半年在粮食问题上有右倾情绪,过多地照顾了农民的利益,妨碍了国家的利益。在若干具体政策上,如给社员自留地只征公粮,不计购销,在统购中红薯折粮抵口粮部分按5斤折一斤计算等,违背了以丰补歉,少吃建国的方针;认为《宣传要点》的基本精神,不是着重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相反,其中一部分条文是迎合农民的私有观念和个人思想的,这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形势是不相符合的,宣传的结果是起副作用的,全会决定立即停止宣传。”;“会议认为,省委7月13日发出的‘关于不在县以下机关开展反右派斗争的指示’,对当前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完全违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违背了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全会决定立即收回这一指示”《风雨春秋·310面》。1957年10月,潘复生第二次被迫靠边站,美其名曰:“因病离职休养”。1958年5月14日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吴芝圃进行了一个题为“右倾机会主义是当前的主要危险”的大会发言,指名道姓地对潘复生进行了大批判。5月18日,中央即免去了潘复生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由吴芝圃接替。1958年5月25日结束的八大二次会议公报对潘复生问题的定性是:“犯有右倾错误的候补中央委员、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同志,反对党的路线,进行反党活动”。堪称为“我国农村联产责任制的雏形”的《宣传要点》竟成了潘复生的“罪行”,成了“大跃进”开始时第一个省委一把手倒台的主因。
  吴芝圃却因至而再次主政河南,并终于取而代之。他重新主政后,凡事都同潘复生“对着干”:收回《宣传要点》各项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规定:把大牲畜的“分槽喂养”改为“集中喂养”;红薯折粮原是5斤折一,现改为4折一;取消潘复生时候分给社员们5%的自留地等等;大批“大社划小社”,掀起了“并社风”以至于遂平县嵯岈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等,把“大呼隆”、“大锅饭”体制搞到了“极致”。
  在思想领域公然鼓吹“左倾蛮干”。如1958年1月27日河南日报“是当促进派,还是当促退派?”的社论中,竟然把“按常规办事,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人都说成是“满足现状,右倾保守,思想落后于形势”等,把“敢想敢干”误导为左倾蛮干。从1958年7月初到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批判潘、杨、王运动”中,把潘复生重新主政的4个月中所干的的求实”之举和惠民办法,一概污蔑为:“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生产悲观论,河南贫困论;反对合作化,反对统购统销;破坏反右斗争;坚持发展资本主义等”。把“潘、杨、王”打成“反党集团”,残酷斗争半年之久,还株连下边干部群众20多万人。
  “大批促进了大变”,最起码,粮食产量上的“吹大气运动”始于河南。当时小麦的亩产顶多300来斤,而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却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说,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典型地块的小麦单产高达2345斤,几天后又说该社小麦典型块亩产达到3500斤,再过几天后又把西平县和平社的小麦亩产吹到7320斤等。1958年8月6日,吴芝圃在陪同毛主席视察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社长王文生向毛主席介绍说,棉花每亩地单产保证1000斤皮棉,争取2000斤皮棉;在商丘县道口乡中华社七一试验站,党委书记徐家麟当着吴芝圃的面欺骗毛主席说,架秧红薯每亩单产要达到100万斤等,对这些“吹破天”的“欺君之罪”,吴芝圃不仅不予戳穿,反而大加赞赏等。
  因为《宣传要点》“妨碍了国家的利益”,所以就要“少吃建国”,就要高征购:1958年,河南全省的粮食产量实际仅281亿斤,却征购入库粮食80.8亿斤;1959年实际产量仅194.9亿斤,又征购入库72亿斤,加上公社自筹粮和周转粮,仍为80.8亿斤,两年中全省多征购了60多亿斤粮食,不少地方甚至连种子、饲料粮、社员口粮都上交了,以至于1959年底前不少地方就出现了食堂停火的现象。此时此刻,以吴芝圃为首的河南省委却坚持认为这是“粮食问题上的两条道路斗争”,从1959年底到1960年春,在全省范围内大搞“反瞒产”,并在“反瞒产”中,发生了掘地扒房,随意搜查农民家庭及罚站、罚跪、拔头发、捆绑和打人等违法现象。有些包产队还建起了“望烟台”,发现社员生火做饭便进行摔锅和斗争。
  吴芝圃和潘复生“对着干”的结果至少加重了“大饥荒”。1961年1月31日,中南局第二书记王任重,在总结河南省委“左倾蛮干”惨痛教训的会议上,是这样表述惨状的”的:“我到光山(县)去看过,房屋倒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啼哭,确实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攻击我们,而是真的!先念同志对我说‘西路军失败惨得很,我没有流泪,到光山看到这种情况流了泪’是痛心哪!”;“如果把自留地坚持下来,小自由多一点,即使反革命破坏,人也要少死很多。既没有自留地,又不让群众挖野菜,又把小锅砸破,群众根本搞不到一点吃的,严重的地方食堂停火90天,还不准群众家里冒烟,难道还不痛心接受这样的教训吗?”吴芝圃与《宣传要点》唱对台戏的结果,不但没有使生产“大跃进”,反而使河南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产力倒退到解放前,“人死了200多万,牲畜死掉300多万头,耕地碱化1000多万亩,树木被砍掉百分之七、八十,农具损坏50%”《风雨春秋.323面》此死人数字虽然打了很大的埋伏,却也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东西毁灭给人看”。《宣传要点》把潘复生搞惨了,也搞香了。他为什么在河南省委历任书记中最吃香?就在于在整个形势只重视阶级斗争,轻视经济工作,顾上不顾下的情况下,他遵循实事求是精神和客观规律,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历史老人最公正。

  (主要参考资料:《风雨春》河南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河南党史委编:1958年7月4日河南日报等资料)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 ... 0925129263_all.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5:42 , Processed in 0.0346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