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860|回复: 2

方影竹:一则“比赛杀人”传言的辨正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7-4 05: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则“比赛杀人”传言的辨正

方影竹

中共建政后,高官们为保证他们子女成龙成凤,各系统纷纷办了特殊化的子弟
学校。如北京的景山小学、育英学校,是中央级的子弟学校,刘少奇的孩子就在那
里上学。华北军区办的八一学校,占用了海淀一所清朝王府故址,曲水亭榭,人间
仙境,文革时北京人才有幸一饱眼福。另有一所中央军委办的干部子弟学校,以纪
念国庆为由,起名“十一小学”,后增办初中,更名为“十一学校”。我于196
2年8月以现役军人身分调入当教师,随后转业。我按部就班教书四年后,遇到文
革,“停课闹革命”。我身处动乱中心(北京)的中心(“联动”巢穴之一),经
历难得。

1995年来纽约,64岁的我,追忆文革期间红卫兵“造反有理”的往事,
写下我站在十一学校办公楼前,同一个男生的谈话情景。下面是原文:

“老师!你当过兵,可曾打死过人?”“没有。我当兵之后没仗可打了,才转
业教你们的。”
“那可不如我。我昨天在教堂打死八个。”

他刚15岁(我教的那个班都是十五、六岁),手里提着一条浑圆的皮鞭,已
经被血渍浸成乌黑色。他说话时是那么悠闲自在,哪里象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接着他向我描述了这样的场面:王府井旁边有一座天主教堂。红卫兵先将十几
个修女递解出境(当时《人民日报》曾作为红卫兵的壮举加以报导),后来便住在
那里。有教堂里储存的罐头食品,吃饭自然不成问题。每天先到警察派出所问:“
谁是资产阶级?”然后根据提名把这些“资产阶级”带入教堂。一带便是一家人。
一家进去,立即被红卫兵分光。三个红卫兵揪一个,先将人推倒,有人喊:“一、
二、三!”同时动手,皮鞭齐下,有专人拿着秒表计时,看各组打死人都用了多长
时间。当然用的时间最少的是“冠军”。

令我震惊的是,获“冠军”最多的竟然是宋某某等几个女生。宋某某是我平时
喜欢的女孩子。她腼腆、娇小、作业认真、字体清秀、考试成绩也在班里数一数二
。而现在她居然能用皮鞭连续“作业”,成为“冠军”,连眼前这个男生也流露出
“自愧弗如”的神情。人之变化,令人难料;毛泽东之“神力”,也确非虚传。十
几岁的女孩子以杀人为愉悦,我至今不敢多想。

这段话是我以万英树为笔名写的《“太子党”的青少年时代》的一小段。全文
刊登在《北京之春》1996年2月号(总第33期)第16页至第18页上(读
者可以从《北京之春》网站搜索出来)。过了两、三年,我的这篇文章在《东西南
北》网上出现,题目变为《太子太傅谈“太子党”的青少年时代》,署名、出处全
无。当时心想,说人家是太子,我自然是太子太傅。只是太子太傅拿三千石粮食,
官至从一品,我呢,吃粉笔面的教书匠而已。

不料过了几年,又出事了。

我的这段话被单独拿出来,流传网上。有两个字被更动,但那是极为要害的两
个字,即把我写的“宋某某”变成“宋彬彬”。又进一步见到网文,提到已故经济
学家千家驹的《自撰年谱》里记载着宋彬彬比赛杀人,她为了胜过别人,打死了八
个人。

为了找到《自撰年谱》一阅,我先在我住的纽约皇后区大书店和图书馆查找未
果,便冒了少见的冬日雷雨,到曼哈顿纽约市立图书馆找。该馆亚洲部的钟女士作
了全球联网搜索,查到一本,但保存于香港大学!我又从一家港刊上知道,《自撰
年谱》非公开发行,而是作者自印,赠送少数朋友的,我只得放弃查找。

其实,细心的读者,是不会把张三的帽子给李四戴的。十一学校只有初中,男
女合班。宋彬彬当时是北师大女附中高三学生,年龄也自然比我提到的女孩子大三
岁。此宋非彼宋,是很明白的。

有人会问:“你说的是事实吗?”告诉你:均为事实。当时我和那个男生站立
的位置,他的神情,至今记忆清晰。至于我提到的宋某某,她的名字,我记忆得很
准确。我当时是在内心震动中接受信息的,怎能忘记?我现在再补充这个男生当时
说的两个情节:

第一、他告诉我:红卫兵打人的器械除皮鞭外,还有截断的自行车链条,以及
木棒。有一个老妇被红卫兵推倒前,不哭喊,不抵抗,口中缓慢地说:“你们打死
我吧。”一棒子下去,她的臂骨断了,慢慢蜷曲,就象烧烤猪腿一样。

这段话我至今记得真真切切,只是此刻打字时手在哆嗦……。

第二、他还告诉我:带来的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狗崽子,也被打死。他问我
,“她这么小,怎么也是资产阶级?”我这个当老师的太不称职,当时什么也答不
出来。

有人会说:你十年前发表文章时,把“宋某某”的名字写出来就好了。这话有
理。此刻行文,吐露她的真名,也能去除读者悬念。但说还是不说,这是问题。思
之再三,不说为宜。她,今年该是五十七、八岁的母亲或祖母了,由她自己反省和
处理吧!

我现在倒是想对宋彬彬说几句话。

我是倚着十一学校喷水池铁围栏,从广播喇叭中听到天安门城楼现场报道,知
道你同毛泽东对话内容的。“要武嘛!”在当时可是最高指示,是要照办的呀!其
罪恶影响,不可估量。红卫兵的造反行动,各有各的帐。我当时不是你那个学校的
老师,你是否打过人,用什么方法打人,在什么地方,发出过什么“勒令”,参加
过什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我一无所知。美国之音就你“
不提、不辩、不道歉”的态度发表的评论(今年第一期VOA《对比新闻》节目)
,值得你深思:“如果她相信中国人已经把过去遗忘了,那她就错了。人们看到了
她写的文字,这些文字激起了巨大的愤怒。很多人对宋彬彬吹嘘她在美国的成功,
同时只字不提她在高中时的举动感到愤慨。人们称她是母校的耻辱,说北师大女附
中90年校庆是一个无耻的校庆。”知耻近乎勇。60岁的人,面对一个专制腐败
而不作反省的出生国,什么是应有的晚节,你应该作出一个不再令人失望的回答。

□ 原载《民主论坛》

http://www.cnd.org/CR/ZK10/cr586.gb.html
      ◆                ◆
                ◆  华 夏 文 摘 增 刊   ◆
                ◆  文革博物馆通讯(五八六)  ◆
                ◆                ◆
                ◆◆◆◆◆◆◆◆◆◆◆◆◆◆◆◆◆◆

        China  news  digest  --  chinese  magazine(cnd-cm)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

                    —— 增刊 第七五四期 ——
                    (二○一○年六月八日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2

主题

1119

回帖

780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800
发表于 2020-10-30 00: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家驹自撰年谱里所写的宋斌斌(这是原文所写)打死八人应该和方之文没什么关系,因为千家驹的年谱是在97年出版的,而且内容跟方之文完全不同,就算是谣言,出处也肯定不是方文,这老头是自作多情蹭一把热点,我猜应该是更早的一些登载在《开放》上的文章,而这些来源有可能是文革中流传的小报和传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2

主题

1119

回帖

780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800
发表于 2020-10-30 03: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一步查了千的原文及所谓的谣言来源,可以确定方就是在蹭热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5 06:13 , Processed in 0.062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