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3|回复: 0

胡庄子:话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4-5-7 07: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从1987年11月出第一册,到1998年1月出版第十三册也就是最后一册,用了13年。这套13卷的文集,收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包括批示,以及对其它文稿的修改文字,是至今为止中国出版的收集毛泽东建国以来最为齐全的文集。这套书,最初几册曾连续加印,每册最多的印七万册,最后几册印得较少,只印三万册,因为出版周期比较长,加上后几册印数有限,许多人无法把这套书收集成套。

毛泽东是勤于写作的。延安时期是他著作的一个高潮。《毛泽东选集》四卷中收录158篇文章,其中112篇是在延安写作的,占全书的70%。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后半期,也是毛泽东写作的一个高峰,随后就每况愈下了。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前面数册,可以见到长达万言的著作,一册一册读下去,可以看到:他的文章越来越少,讲话愈来愈多,长文越来越少,批示越来越多,到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甚至连一篇上千字的文章都稀见了。所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仅一册就覆盖了毛泽东1969年到他逝世的1976年的全部文稿。

读《毛泽东选集》四卷,读《毛泽东文集》八卷,再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十三卷,可以发现毛泽东的写作,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路线图:1917年—遵义会议这期间的写作,都是因时而动,随遇而作的。遵义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写作,主要是延安时期,无论从文字上还是从理论上,都是精心而严密的建构;1950年代包括1960年代初的写作,化繁为简,其中不乏原创性的思想,但已经那么注重结构及文字了;1960年代中期之后,都是只言片语,点到为止,或者以“批示”的形式,或者以“语录”的形式,“形式感”强,语言愈加精炼,内容也越发深刻,随意性也越来越大,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但不能不说,这已不是严格意义上写作了,那些所谓的“文章”也不严格意义上的“著作”了。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这套书最有特色的部分是:收集了毛泽东的“批示”这种“著作”(“作品”)。不能小看这些“批示”。毛泽东的这些批示,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情绪激动,有的甚至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写下的。他以批示代替决策、代替开会,以批示指导中国前进的路程。这些批示,关系到中国的进程,影响到各行各业的走向,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一群人、数亿人的命运……

麦克法夸尔(马若德)说:“主席将他的意见告诉他同事的主要方法是对送给他的文件作‘批语’。这种皇家式的传达意见的方式,他用得比发表谈话或写文章的方式要多得多。”这个外国人的话,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一个真相。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不可能收入毛泽东建国以来的全部文稿。许多还不方便让人看的“批示”,没有收入;他的讲话记录稿,绝大多数没有收入。我估计,要收齐,30卷也打不住。尽管这部13册的文稿,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是一部至今为止,能够反映建国以来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的一部书,值得下工夫反复阅读。不读这些“文稿”而妄谈毛泽东,指手画脚,难免失之于偏、失之于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7c210e0101kffk.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2:56 , Processed in 0.0301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