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94|回复: 0

冯敬兰、亦虹:“八五事件”答疑及《“八五事件”答疑》读后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4-5-4 1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五事件”答疑及《“八五事件”答疑》读后

冯敬兰·亦虹

◇ 冯敬兰:“八五事件”答疑

    (作者系北师大女附中学生,也是“八五事件”调查人之一)

问:当年学生批斗老师是普遍现象吗?

答:大约是我读初中二年级开始,人的“阶级出身”问题凸显出来,工人、贫下中
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是最好的出身,即文革中的“红五类”;地主
、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是最坏的出身,通称为“黑五类”。文革又加上
了“资产阶级反对学术权威”和后来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就我所就读的中学而言,如果老师是“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譬如北京市特级
教师),有重大历史问题(当过右派什么的),一定会被归为另类,即在批判校领
导时“陪斗”。对于一般老师,譬如班主任,遭到班里学生批斗的并不多。我所在
的班就从来没有斗争过教我们的各位任课老师。

问:当年普通学生对这桩暴行(“8-5事件”)是怎么样的一个态度?

答:对于大多数学生,恐惧应该是第一反应,但认为是斗“黑帮”的革命行动,也
大有人在。特别是出身好的同学。在我们组织的道歉会上,一位当年高中的学姐就
说,看到校领导被游街,觉得就是革命行动。干嘛要阻拦?我看到宋彬彬去劝她们
了,我可远远做不到。狂热、冷漠的反应也有,不然不会造成校长死亡。

问:当年打死校长的真正凶手同学们都清楚吗?能说出名字来吗?如果不能说,请
问他们事后有无忏悔的表现?

答:游斗校领导是文革初期的群众运动,不是一场凶杀案,不涉及谁是凶手的具体
问题。所以,我们强调,校长是被殴打折磨致死的。殴打是暴行,折磨同样显示出
人性的黑暗。譬如一个学生没有打老师,但是她让一位副校长下跪,举双手做投降
状,然后一边哈哈大笑一边给他拍照。一位校领导谢顶,有人把浸过墨汁的纸糊在
他的头顶。让女老师把大花盆搬上楼梯再搬下来。还有,按卞校长的头让她喝涮墩
布的脏水。胡校长一直反抗,不承认自己是黑帮,马上就被学生兜头泼一瓶墨汁,
她的裙子被撕裂到胯部。这些对老师的侮辱和折磨,同样是令人发指的恶行。

    卞校长作为一把手,被工作组定为“四类”干部,又遭人诬陷,已是在劫难逃
。工作组进校50天,曾组织过一次全校的批斗会,卞校长被学生用木枪你捅一下
我捅一下,当场不支,发生呕吐。

    顺便说一下工作组是怎么回事?工作组是文革初期取代党委领导的临时权力机
构,旨在维持学校正常秩序,把运动纳入有序轨道。师大女附中是团中央派出第一
个工作组的中学,直接接受邓小平的指导。他们的思路与反右派运动相同的是,在
学生中抓右派(反对基层党组织、反对单位领导)分子,不同的是,在领导中分一
二三四类区别对待。

    工作组跟着刘邓犯了“路线错误”,镇压了学生运动,受到毛泽东痛斥,悉数
撤出大中学校。毛主席号召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8-5事件就是在这
个背景下发生的,是无政府状态下发生的“群体事件”。卞校长不断被学生推搡、
殴打、做力所不及的劳动、晕倒后不能及时送医、太阳下被暴晒两三个小时、送往
医院不能立即施以抢救,每个环节都对她的生命造成不可逆的戕害。

    你说,谁是凶手?

问:您觉得学生打死的老师的悲剧根源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太大,也很复杂,根源很多,有政党的、领袖的、政治的、社会的等
等,直接的根源和当时的阶级斗争教育有很大关系,血统论和等级观念,让人的情
感粗糙冷硬。有的依仗出身好变得狂妄、冷酷,有的因为出身坏而变得胆小、软弱
,就给了暴行蔓延的机会。

问:道歉公开后,是否感到压力?考虑到宋彬彬的身份和过往,她面临的各方压力
是否更大?

答:因为是集体道歉,正面反应强烈,对我们团队是很大的鼓舞。道歉是心灵的洗
涤。我本人文革中不是红卫兵,自己也被伤害,但我作为当时的在校生,校长之死
很快被我们抛在脑后,这是对生命的漠视。所以我也表示道歉。那张向校长塑像鞠
躬致歉的照片有我。

    宋彬彬面临的压力当然很大,但是与2007年实验中学校庆时评她为荣誉校
友后,排山倒海般的批评、指控和声讨相比,要好多了。这次主流反应很正面,连
著名学者徐友渔也发表文章,为以往文章中采信不实传闻做论据,向宋彬彬公开道
歉,其实几年前徐先生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做过道歉了。他让我看到中国老三届一代
学者,是有担当的。

问:你和校友们从事“8·5”事件调查有些年头了,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来道歉,
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答:我们没有特别考虑,我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而机会是偶然到来的。1月8日,
刘进等几位校友去看望金元老师,她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多,情同姐妹,在对8-5
事件调查中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在金元老师家,说到8-5事件的调查,和大家今
后的打算,特别表达了和老师们相聚的愿望。金元老师立即表示,还等什么?马上
就可以做啊!当晚,王本忠老校长也应约而至,当场策划,确定时间。随后由刘进
等校友电话邀请了二十六七位老师。本以为能来七八位就不错了,没想到基本到会
了,最年长者89岁。我们还和8-5受害人家属取得联系,能来的都来了,不能
与会的也说明了原因。除了刘进宋彬彬率先道歉,三位与会同学也即席发言,对自
己曾经伤害过老师同学而深感歉意。胡志涛校长的女儿也是女附中学生,她做了非
常好的发言,她说,8-5事件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近现代史的事件,历史符号不
幸落在我校,一定要留下真实的历史,以历史责任感为事件作证。作为一个历史事
件,每个人当时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活动,都会留下记忆。今天发言的同学都是很勇
敢的,我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没有胆量,你不敢面对历史,你的后代也要面对。反思
不会增加仇恨和苦难,反思是为了和解。她还说,母亲宽容、原谅了所有的同学,
指名道姓地提到她们每一位,说她们都是孩子,从法定年龄上不能承担法律责任。

问:宋彬彬和刘进的道歉,是不是也意在澄清关于二人在八五事件中负有责任的流
言?

答:没有真相,就没有反思和道歉。澄清是不能缺少的。譬如说宋彬彬组织杀人比
赛,打死七八个人。譬如说她领导的红卫兵打死了校长。不搞清事实,让她为了什
么道歉呢?法庭上还允许被告自辩呢,宋彬彬对自己没有组织、参与任何暴力事件
做出澄清,特别是当着熟悉她的老师同学,难道不是必要的吗?

    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宋彬彬对事实的澄清并不是对以前控诉和批判文革的质
疑或否定。对以前揭露文革暴行的人,我们给予极大的尊重和肯定。

问: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应该也是你的校友,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

答:当然,希望她们能够直面自己,公开站出来道歉。毕竟,当时她们是孩子,是
未成年人,有种种理由可以为自己开脱。但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你们?心肠的冷硬
、感情的粗糙、人性的不友善、心理的不正常……总是有种种的个人原因,让你成
了“那一个”。

问:去年去世的曼德拉,推动了南非种族屠杀的“和解与真相”事业。与你们个人
发起的文革道歉相比,你觉得国家层面的推动是否效果更大?

答:期待如此。但是对于一个没有道歉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最近,我听一个德国学者说,对二战的反思,在德国也不是战后立即兴起的,直到
60年代末,年青一代开始了对父辈的质疑和追问,你是纳粹吗?你是否杀过人?
逐渐才推动了全社会的反思,推动了政党和国家的反思。希望我们的年青一代也担
当起追问和推动国家、政党、民族反思的责任。

问:作为过来人,你怎么评价文革?你怎么看待当下社会掀起的怀恋文革的思潮?

答:文革是浩劫,是国家的灾难。无论对国家、政党、人民,无论对政治、法制、
经济,最重要的破坏是对教育和文化的毁灭性打击。后来又缺乏认真反思,遗忘和
无知,也是怀恋文革的原因之一吧。

◇ 亦虹:冯敬兰《“八五事件”答疑》读后

    《“八五事件”答疑》是宋彬彬“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冯敬兰的文章。本文仅
就冯敬兰在《“八五事件”答疑》中的部分陈述,写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冯敬兰:……在我们组织的道歉会上,一位当年高中的学姐就说,看到校领导被游
街,觉得就是革命行动。干嘛要阻拦?我看到宋彬彬去劝她们了,我可远远做不到


亦虹:原女附中学生陶洛诵2007年6月8日在《师大女附中学生陶洛诵200
7年证词》说:“宋彬彬是红卫兵的头头之一。8月5号卞仲耘、胡志涛、刘致平
校长和梅树民、汪玉冰主任跪在操场高台上被打的时候,宋彬彬正好站在我身后。
我听到她说:煞煞他们的威风也好。”2010年,原女附中学生张敏在《卞仲耘
之死案钩沉与省思》中这样写道:“最近看到宋彬彬说卞仲耘被群殴时她在现场,
没有参与,还作了劝阻,对此说法,我部分存疑。以我对当时情况的了解,如果刘
进、宋彬彬、马德秀一同或者其中任何一位,当时大喝一声”不要打了!“以她们
标志性的地位和影响力,一定有很多同学会跟着制止打人,卞仲耘当天有可能保住
性命。但我在场的大操场殴打全过程,没有人出来喝阻。”

    “看到宋彬彬去劝她们了”这句话,与张敏和陶洛诵的见证是矛盾的。这位高
中的学姐会被邀请参加这个道歉会,在思想上,显然是与宋彬彬、叶维丽、刘进和
冯敬兰保持一致的,属于冯敬兰后面提到的“我们团队”。与宋彬彬、叶维丽、冯
敬兰思想不一致的人,根本就不会接到邀请。被打死的卞仲耘校长的丈夫和孩子就
没有被邀请。这样一个小圈子的自说自话缺乏信用。

冯敬兰:游斗校领导是文革初期的群众运动,不是一场凶杀案,不涉及谁是凶手的
具体问题。所以,我们强调,校长是被殴打折磨致死的。

亦虹:“游斗校领导”至“殴打折磨致死”,竟然可以用“群众运动”轻描淡写地
一笔带过。按照这个逻辑,纳粹用毒气毒死犹太人也不过是群众运动而已,卢旺达
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进行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也不过是群众运动而已。

冯敬兰:因为是集体道歉,正面反应强烈,对我们团队是很大的鼓舞。

亦虹:集体道歉不是遮羞布。正面反应不是开释凶手和领导者策划者。这个“团队
”有没有意识到,这次道歉的负面反应也很强烈?

冯敬兰:这次主流反应很正面,连著名学者徐友渔也发表文章,为以往文章中采信
不实传闻做论据,向宋彬彬公开道歉,其实几年前徐先生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做过道
歉了。他让我看到中国老三届一代学者,是有担当的。

亦虹:徐友渔道歉是很好的事情。不过,他是为听信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宋彬彬
打死六、七或者八、九个人道歉。他的道歉与卞仲耘受难这件事情没有直接关系。

冯敬兰:没有真相,就没有反思和道歉。澄清是不能缺少的。譬如说宋彬彬组织杀
人比赛,打死七八个人。譬如说她领导的红卫兵打死了校长。不搞清事实,让她为
了什么道歉呢?法庭上还允许被告自辩呢,宋彬彬对自己没有组织、参与任何暴力
事件做出澄清,特别是当着熟悉她的老师同学,难道不是必要的吗?

亦虹:宋彬彬就“组织杀人比赛,打死七八个人”澄清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道
歉信里,宋彬彬说自己在卞仲耘被打死一事上的责任,不过是参与贴出第一张大字
报,和因为“没有也不可能强势去阻止对卞校长和校领导们的武斗”,从而没有“
保护好”校领导“。她讲自己”做人的基本品格和道德底线“,讲母校”坚守原则
证明了我的清白“,讲她自己”可以负责任的告慰老师告慰母校:我没有辜负你们
的教导,一生都恪守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她说:”我想借此机
会,在了解我的老师们面前再说一句,我在文革初期没有组织、参与过任何暴力活
动,包括抄家、打人、故意伤害老师和同学“。

    宋彬彬说的”我和刘进曾两次去大操场和后院阻止,看到围观的同学散了,以
为不会有事了,自己也走了。因此,我对卞校长的不幸遇难是有责任的“这句话,
听起来相当奇怪。宋彬彬和刘进勿需”强势“就两次”阻止“成功,正说明宋彬彬
和刘进是当时学校的领导者。否则怎会正当红卫兵残暴地殴打校长的时候,他们两
个一”去大操场和后院阻止“,”围观的同学“就都”散了“呢?”围观的同学散
了“,那么,那些抡着”铜头皮带“,举着”带着钉子“的桌子腿的行凶者呢?他
们也散了吗?如果行凶者都散了,那么,被打的卞仲耘和其他副校长们呢?他们是
特意留在那里等着行凶者回来继续殴打呢,还是已经不省人事?再说,宋彬彬和刘
进凭什么就”以为不会有事了“,既然有心”保护“校长,怎么”自己也走了“呢


    1966年8月,宋彬彬和刘进都是19岁,都是女附中文化革命委员会的副
主任。因为正主任在8月之前已经离开女附中,所以,宋彬彬和刘进位于当时学校
的权力中心,并且有他们的办公室。8月4日对同学,8月5日对学校校长和教导
主任的斗争会,是他们组织和领导的。对于卞仲耘的遇难,他们负有直接的组织责
任和领导责任。

冯敬兰: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宋彬彬对事实的澄清并不是对以前控诉和批判文革的
质疑或否定。对以前揭露文革暴行的人,我们给予极大的尊重和肯定。

亦虹:王友琴就是”揭露文革暴行的人“。以叶维丽刘进冯敬兰为主的宋彬彬”团
队“不但没有”给予“王友琴”极大的尊重和肯定“,反而通过《记忆》杂志,通
过出版《好故事未必是好历史》一书,对王友琴极尽攻击之能事。冯敬兰在《”八
五事件“答疑》中说这句话,不是太虚伪了吗?

冯敬兰:最近,我听一个德国学者说,对二战的反思,在德国也不是战后立即兴起
的,直到60年代末,年青一代开始了对父辈的质疑和追问,你是纳粹吗?你是否
杀过人?逐渐才推动了全社会的反思,推动了政党和国家的反思。

亦虹:德国年青一代对父辈的质疑和追问的基础,是纳粹的罪行被彻底否定,被一
一清算。没有对纳粹犯罪事实真相的揭露,没有整个德国社会对纳粹的彻底否定,
德国年青一代如何质疑如何追问?

冯敬兰:我们没有特别考虑,我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而机会是偶然到来的。1月8
日,刘进等几位校友去看望金元老师,她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多,情同姐妹,在对8
-5事件调查中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在金元老师家,说到8-5事件的调查,和大
家今后的打算,特别表达了和老师们相聚的愿望。金元老师立即表示,还等什么?
马上就可以做啊!

亦虹:这个事情的策划者,是叶维丽。这个机会也不是偶然到来的。是陈小鲁的道
歉引起的正面反应,使叶维丽看到这是一个机会。陈小鲁的道歉之所以被社会接受
,是因为很多人看到了陈小鲁的诚意。然而,宋彬彬文过饰非、篡改事实的道歉,
不但不能洗白自己,反而让很多人重新审视文革这场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宋彬
彬的道歉,有其正面意义。不过,这种正面意义是策划者和实施者不会希望也未曾
料到的。

□ 原载《共识网》

http://www.cnd.org/CR/ZK14/cr765.gb.html#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07:41 , Processed in 0.0650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