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03|回复: 0

戴维堤:关于“老红卫兵”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09-10-29 13: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当大学里青年学生因为反工作组受到打击、压制的时候,北京的一些中学里诞生了“红卫兵”组织。(注:最早的红卫兵组织诞生于清华大学附中。)

  1966年8月18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天安门城搂上,毛主席接见了红卫兵代表,并戴上了红卫兵袖标。

  但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的这些红卫兵大都是高干子女,以中学生为主,后来被称为“老红卫兵”。他们以“唯成份论”为宗旨,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口号,到处造反、“破四旧”、搞“打砸抢”;老红卫兵们把“唯成分论”发展到了令人发指和可笑的程度。对于出身不好的人,不管是他们的老师、老干部还是老百姓,一律打成“黑帮”、“黑五类”、“牛鬼蛇神”,进行抄家、批斗、毒打、戴高帽子游街示众。当时,有许多出身不好的所谓“黑五类”惨死在老红卫兵的皮带和棍棒下。

  对于出身好的人,老红卫兵们还是非常客气的。原北京市委有一个丁国钰,是红小鬼出身,参加过长征,曾是朝鲜战争时板门店谈判中方代表,后任驻巴基斯坦首任大使。有一次,北京的中学红卫兵们批斗他,一个红卫兵头头用皮带抽了他一顿之后,问丁国钰是什么出身?丁说自己是放牛娃出身,从小参加了红军。这个红卫兵头头立即向丁国钰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

  老红卫兵们的所谓“破四旧”,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文物、寺院、和尚、修女都是他们打、砸、枪的对象。当时,这些中学红卫兵们站在马路上,看到某个女同志的服装稍微时髦一点,上来二话不说,立即用剪刀把女同志的衣服剪破;看到某个男子头发稍微长一点,立即按倒在地,剃成光头或阴阳头,若稍有反抗,一顿皮带抽之,再不老实,打死活该,任何人敢怒不敢言。这些中学生“老红卫兵”把许多老师们都打成“黑帮”,整天挂上大牌子游街示众。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因出身不好,被许多学生们批斗后又"态度不好",学生们便抓着他的两只脚,从五层楼上扔了下去……

  这就是中国文革初期的第一批老红卫兵。当时,这些中学老红卫兵们其实比我们大学的红卫兵小不了几岁,他们的造反不客气地说就是真正的打、砸、抢、抄、斗。不知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就对毛主席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十分拥护和狂热,并把这场革命理解成了对出身不好的人的大规模专政。他们胆子忒大,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以“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口号作为精神支持,可说是有恃无恐。北到“苏修”,南到香港、缅甸,他们都去造过反,有的甚至越过了边境去当了异国的游击队员。应当说,是他们把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行动推向了全中国,他们才是文化革命中真正的“打、砸、抢、抄、斗”的始作俑者。(例如,北京市第一个把彭真等人拉出来批斗的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帅府千金”。)我这样评论当年的老红卫兵,丝毫没有要把他们打成“三种人”的意思,我也没有这个权力。相反,我认为他们都是可以原谅的。他们当时年幼无知,心底无私,只不过响应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才起来造“旧世界”的反,干出了许多令人发指的野蛮行为。

  后来,因为他们许多人的父母皆受到冲击和迫害,有的人洗手不干了,当起了逍遥派,全国到处串联;有的人怀着报复心理,成立了东城、西城“纠察队”和“联合行动委员会”(联动)。他们和大学里的高干子弟联合起来,专门反对中央文革(尤其是江青)和打击造反派。有人甚至公开写出“炮轰……”的大字报,“攻击”毛泽东。为此,他们许多人被谢富治的公安部抓了起来,受到了打击、迫害。后来毛泽东说不该抓他们,让周恩来、江青、谢富治把他们放了。文革之后许多文革题材的文艺作品中,那些穿着军装,扎着皮带专门用鞭子打人的红卫兵形象,大都出自这些“老红卫兵”。

  我本人当时对这些“老红卫兵”的态度十分复杂,对于他们一夜之间从高干子弟变成了“黑帮子女”,我十分同情,但认为他们应当正确对待,同“老子”划清界限,听毛主席的话,继续革命,而不应当反对中央文革和毛主席。我当时思想极左,对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深信不疑。假如当时我老子活着也查出了所谓“叛徒、特务、走资派”问题成了“黑帮”的话,我会同老子划清界限,造他的反。如果最后没有问题的话,老子还是老子。这点,我实话实说。事实上,文革中这种情况很多,许多高干子弟迫于形势,都批判、揭发过自己的老子,包括刘少奇和邓小平的子女。

  关于老红卫兵们发明的那个唯出身论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我刚开始尽管认为不无偏激,但从感情上是持赞同观点的,我当时的思想水平就是如此。作为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后代,从感情上讲,由于老子们打下了江山,自来红的思想较重,总认为自己这种人最革命,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能挺身而出,而出身不好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不久,我就发现,这幅“唯出身论”的对联不能支持。某些高干子女鼓吹这幅对联是为了抵制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并不允许出身不好的人革命。

  不久,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高干子弟谭立夫站了出来,发表了文革中著名的“谭立夫讲话”。谭在讲话中把“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幅对联吹上了天。谭立夫的讲话很偏激且极具煽动性,当时许多人都为之叫好。“谭立夫讲话”事实上是反对文化大革命的宣言书,但当时,他的大方向错了,后来受到了造反派们的批判和中央文革的打击迫害。谭立夫很有才华,如今据说当了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对自己当年的著名讲话,据说他至今没有全部认错。

  当时,某些老红卫兵和高干子弟曾多次拉我参加他们的行列。他们说,你家那么多烈士,我们是一伙的,不能造工作组的反,工作组的领导都是老革命碰上了点新问题,不要计较,更不能抓住他们不放。我们的老子都是革命者,都是共产党,我们怎么能造共产党的反呢?他们说的似乎有理,我也不想造共产党的反。但我总感到,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的老子九死一生都活着,身居高位,他们从小不知道什么叫苦,起码解放后他们没受过苦,更没有饿过肚子。而我,始终把自己看成农民的儿子,沂蒙山的子孙。我知道什么叫苦,也知道什么叫忘本。

  共产党的干部进城后,当了官不忘本、不忘老百姓的当然是大多数。我父辈的许多老战友大都如此。但是,某些干部进城当了“大官”后,忙于工作,忙于享受,把老百姓忘了的也不是没有人在。建国多年了,许多老解放区老根据地的老百姓仍穷的叮当响,有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湖北某县出了一百多位将军,但该县一直是贫困县,还有我的老家沂蒙山区……

  实事求是地说,我当时没有象彭德怀那样“为民请命”的博大胸怀,但作为一个小人物,一个沂蒙山下贫苦农民和共产党烈士的后代,我认为某些共产党的干部当了大官后确实忘了本,有的人开始贪图享受,开始脱化变质,把老百姓忘了。文革初期揭露出来的一些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作风令人吃惊,而这些情况绝对不是无中生有(例如某些林彪死党的所作所为)。因此,我对毛泽东说的党内产生了走资派的话十分赞同,对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深信不移。这是我文革之初奋起造反的主要原因,尽管当时根本不知道中央有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文革中,许多人,包括我的亲友们对我当造反派十分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只有出身不好的人和对共产党不满的人才造反,象我这样的人不应该造反。但是,造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和支持的,不听毛主席的话听谁的?毛主席说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继续革命,要搞阶级斗争,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党内有走资派,有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不造他们的反就要亡党亡国。对伟大领袖的这些观点,我们是深信不疑的,因为象我这样的人,是最怕共产党亡党亡国的。为了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不变颜色,我们必须听伟大领袖的话,造走资派的反,造旧世界的反。

  历史不能假设,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如今看来,如果本人文革中不造反,如果当逍遥派,甚至参加老红卫兵的“联动”,如今日子恐怕要好过的多。但是,文革中当造反派身不由已,没有办法。对于自己走过的路,不管是荆棘丛林,还是峡谷深渊,都应当无怨无悔。

  历史又往往离不开“事后诸葛亮”。文革中,假如没有林彪、“四人帮”之流捣乱,假如毛泽东更早地纠正自己的极左做法,以正常的整风方式把共产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纠正纠正;把某些干部的缺点错误批评批评;把党内的修正主义思潮批判批判;对事不对人,不准侵犯人权,批判老干部时让人家坐在那里,可以冲上一壶“龙井”喝着,允许人家讲话和解释。这大概就叫文斗吧?我看这样搞搞也好,皆大欢喜。既不会出那么多“黑帮”,后来也不会出那么多“三种人”。不过,那种搞法恐怕老百姓不答应。

  当年的老红卫兵朋友们有一句名言,叫作“20年后再见”。历史应验了他们的话。其实没用20年,十年之后,“四人帮”就被抓起来了,毛泽东的错误受到了清算,“文革”被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支持者几乎全部下了“地狱”,许多红卫兵和造反派们成了“5。16”分子和“三种人”。而与此相反的是,当年“老红卫兵”中的精英们由于反对中央文革和毛泽东的错误路线有功,在20年后大部分担任了党、政、军各方要职,挑起了“革命”的重担,真正应验了那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名言。

  笔者认为,不管是大学里的造反派红卫兵,还是中学“老红卫兵”甚至“联动分子”,当年都是十几岁、20岁左右的热血青少年,他们本质上都不是坏人。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好事、坏事谁都干过,对于他们做的错事、坏事,犯的错误,都应当一视同仁,历史地对待,以批评教育、吸取教训为处理原则,而不能把一些人一棒子打死,让人家下地狱,而把一些人捧到了天上。这个道理似乎不太难理解,不过做起来就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09:05 , Processed in 0.0386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