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4 2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一 钱锋
不久前,重读老战友应山红主编的《雁阵惊寒》(湖南衡阳文化大革命史事)一书,书案上又摆放着陆 芒编著的(文革四十周年祭——特殊年代回忆录)《老虎坪纪事》文稿,主要写邵阳县“文化大革命”前后的人和事,读了这些文章,打破了离休后的平静心态,很自然地回想到那个疯狂的年代,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作品问世.“文化大革命”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灾难,今天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反映这方面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全面地写一个地区,一个县的作品更少.我国有识之士一直在大声疾呼,殷切期盼更多的人来写这一段历史,以教育子孙后代。文坛巨匠巴金在二十年前的《随感录》中写道:“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这十年惨痛教训……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建立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快土地上究生了什么事情。”我相信巴金老人的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这些著作的问世,就是在为文革博物馆添砖加瓦,必将在未来的展厅内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大革命己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今天的青年对于那场浩劫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甚至难以置信.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规律的原因,经历那场运动,特别是受过迫害的人们,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有的也即将离开人世,他们中极为宝贵的经历也随之或即将永远消失,现在是应该抢救的时候了,不然将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为了使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不再在神卅大地重演,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地处芙夷河畔的邵阳县,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这个县在十年“文革”中非正常死亡人数上千,批、斗、抓、捕人,抄家逾万,开除干部、教师、职工达1500多人。真是冤案累累,触目惊心。仅“抓黑杀队”一案,据《邵阳县志》记载:1968年7、8、9三个月,全县被杀死295人,被迫自杀277人,合计572人,其中国家干部55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4岁,还有204人被毒打致残。杀人手段之残暴,骇人听闻。地处下游河段的邵阳市的一些老人,谈及当年目睹日夜漂流而下的尸体,仍然为之色变,当时连河水不敢饮用者达半月之久。“黑杀风”初起时,这个县的当权者、支左办主要负责人,站在“造反有理”的“极左”立场上,竟认为是“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标志,他说:“这是群众运动,死几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他要求干部“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泼冷水”。还不准执法部门干预。致使“黑杀风”迅速漫延,乱砍滥杀竟成了“革命行动”。幸亏路过此地检查国防施工的47军某部副政委陶柏荣,他看了滥杀无辜后挺身而出,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呼“杀人者偿命”。并向上级报告,乱杀人之风始告平息。其他诸如“刮台风”、“清队”、和“一打三反”等阶段性运动中,均与“抓黑杀队”一样.越搞越“左”,愈演愈烈,打击面也越来越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斑斑伤痕,怨声载道。
邵阳县是全国“文化革命”的缩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然而却长期无人动笔。原因是“文革”中结出了“派性膨胀”的毒果。长期一派掌权。(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受害的一群。)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大联合”。在特殊情况下,一批“左得出奇”的人物应运而生,因所谓“紧跟”和“站队正确”而“以左发福”,“因左得官”,“靠左掌权”。要想自己纠正“极左”错误而改弦易辙,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还会触及他们中部份人的既得利益。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拨乱返正”,大力平反冤假错案时,这里却障碍层层,阻力重重,出现了“文革”十年,落实政策却长达十六年的怪事。这些人希望这段“极左”的历史永远尘封。而那些熟知内幕、饱受迫害的人们,在洗掉身上的污水、医治好身、心的创伤后,只望劫后余生能平平安安,别无他求。看到那些紧跟“极左”,损人恶劣者,有的升官发财,有的抓权不放,风光依旧。自然心有余悸,宁愿缄口不语,不敢贸然动笔。本书作者陆芒,经历了该县“文革”的全过程。当年冒着危险保留了一批翔实资料,又得到了一批当事人提供的真实记录,查证了部分档案资料,在时过境迁后,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欣然命笔,汇编成书,公平、公正、真实、客观的将那段乱世怪象推向社会。这是一本可信可证的读物,能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一点文革历史上的真情实景,增加一些感性知识。也可以澄清已被群众编成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不符实的讹误。他是一个勇者,也是一个智者,作了一桩善事。
《老虎坪纪事》不能单纯作为文艺书去欣赏,虽然作者文笔不俗,但终究不是专业作家,称不得上乘之作。同样,该书也不能作为故事书去看,因为故事情节允许虚构夸张。而这里面写的全是真人真事的真实记录。在健在者的身上,至今还可以看得到眼泪揩干后的笑容,听得到吐尽苦水后的清音,摸得到饱受血肉之苦的伤疤,感受得到他们心灵深处的伤痕。《纪事》更不是哲理书,作者没有去探索造成那场灾难的根源,只是把这束极为珍贵的史料,留给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们去研究。在对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在沉思,全世界关注中华民族的人们也在沉思。希望本书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读后也掩卷沉思,让我们的伟大民族在沉思中觉醒,在沉思后奋进。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回顾文化革命,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大批开国元勋被随意扣上叛徒、特务、土匪、军阀,内奸、外贼等帽子,身陷囹圄,身遭厄运,法律又怎能保护万千草民呢?权力具有强制性,也是一种支配力量,失去了制约,容易自我扩张,必然导致个人专断。权力失去监督,法律就形同虚设,人民赋予执政者的权力就有可能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得不到保障,这是“文化革命”留给我们万金难买的教训。要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灾难,就必须从党和国家制度上想办法,要发展健全民主和法制,铲除滋生个人迷信的土壤,制止权力的异化,这更显出我们国家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大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书中健在的主人公我大都认识,我想,他们一定会跳出个人恩怨,以平常心态来看待那段惨痛的历史,“文化革命”既然是一场浩劫,大家(包括我在内 )都是在劫难逃。既然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就需要有人去承受痛苦。今天风雨过后,艳阳高照,我愿向你们唱一段刘伯承元帅写的《茅山战歌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明前面的朝霞,谁热爱自由,谁就应付出血的代价。”只要我国人民不再遭受类似的灾难,个人付出点代价也是对社会的贡献。革命狂涛起,沉浮岂由君,河清海宴日,沙尽始见金。能看到历史还给自己以清白,这是何等的幸福啊。至于那些冤魂艳魄,送去的是迟到的安息和祝愿。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恩格斯在1893年写给丹尼尔逊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期盼,我们欢呼,让这种巨大的历史进步更快、更广泛、更深入地造福于中华大地。
在老虎坪,我亲身经历了这场劫难。受作者之托,为本书作序,虽力不从心,又感到责无旁贷,仅就本书价值作点评介,算是序吧!
2004.5
作者系地下党湘中二支队成员,历任区委书记、县文教部长、法院院长、市粮食局调研员等职,离休后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
http://i.mtime.com/711451/blog/3456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