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7|回复: 0

黄力民:野战军、军区关系辨析

[复制链接]

1449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99
发表于 2020-3-21 1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力民  
  
   1945年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始有野战“纵队”,以后发展为“野战军”。
  
   9月21日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以后这类主力机动兵团须直接受中央军委及各中央局的指挥调动,不隶属于当地军区的建制,但主力的人员补充仍由原属区域军政机关负责,当该主力部队留驻该区域时的给养亦如此”。
  
   1947年12月3日军委致电东北局指出:“(野战军和军区)两者隶属关系,一般的是野战军与军区均直受军委指挥,但在行政上则野战军属于军区。”军区不仅承担野战军兵源、粮饷、卫勤等,军区也承担根据地本身防务,对兵团、军级野战部队次要方向的作战指挥。
  
   关于野战军和军区的关系,在执行中出现各种情况,本文探讨实际存在的野战军与军区的关系。
  
   一、华东野战军与华东军区
  
   1945年9月山东分局、华中局在山东合并组成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副书记陈毅。
  
   1945年10月底,新四军军部北上山东,留置华中的部队另行成立华中军区,主官张鼎丞、邓子恢,隶属新四军序列。11月成立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副司令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华中野战军司令、政委。
  
   1945年12月3日决定新四军首脑机关兼山东军区,军长/司令陈毅、政委饶漱石、副政委黎玉、副军长/副司令张云逸。1946年1月山东军区组建山东野战军,陈毅兼司令、黎玉兼政委。
  
   1946年9月23日中央指示“山野、华野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1947年1-2月新四军番号不再使用,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主官陈毅、饶漱石。两野战军正式合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兼政委,副司令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华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兼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兼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原两野战军下属部队番号统一排列为华东野战军第1~4、6~12纵队。华东军区初辖鲁中、鲁南、胶东、渤海、苏中、苏北军区。
  
   从以上干部配置看,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分别是对应军区下属。
  
   1947年9月初组成陈毅、粟裕西兵团6个纵队集结于鲁西南,继而南下豫皖苏地区(以陇海铁路、运河、淮河、平汉铁路为界),策应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大别山作战,同时指挥豫皖苏区域内晋冀鲁豫第11纵队等。华东野战军第2、7、9、13纵队组成的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兼政委)留置内线由华东局、华东军区指挥。9月22日中央电令陈毅兼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二副书记(此时晋冀鲁豫第一副书记薄一波代理书记)、粟裕兼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应将供应陈粟野战军工作放在紧要地位”。
  
   军委直接指挥陈粟西兵团外出作战期间,饶漱石坐镇华东局、华东军区,指挥内线许谭东兵团与华中两个纵队。
  
   1948年2月韦国清率东兵团第2纵队由山东南下华中,与第11、12纵队会合组成苏北兵团。3月华东野战军机关返回黄河北濮阳地区休整,此期间首次将所有部队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4兵团,原东兵团为第2兵团,苏北兵团为第4兵团。
  
   1948年5月中央决定陈毅、邓子恢调中原地区任职,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代理野战军前委书记、代理司令兼代理政委,5月9日军委电“陈毅仍兼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苏北兵团仍属华东军区建制,但在作战上受华东野战军指挥”。7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回师山东,8月底粟裕在曲阜主持华东野战军前委会议,部署全军投入济南战役。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改称第3野战军,7月三野领导机关与华东军区合并但保留各自名义,从上海移驻南京,次年5月三野番号撤销。陈毅自1947年11月初离开野战军机关前往邯郸、渤海、陕北等处,1948年4月返回濮阳野战军驻地,5月又调中原局至1949年4月渡江后再回华东,但以执掌上海地方工作为主。粟裕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近两年,但直至野战军与军区领导机关合并后才首次在军区任职(副司令)。
  
   二、第2野战军与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西南军区
  
   1945年8月20日撤销北方局、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邯郸局),一二九师改为晋冀鲁豫军区,主官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军区初辖太岳、太行、冀鲁豫、冀南军区,9月发起上党战役,10月军区下属作战部队组建野战部队第1~4纵队。
  
   1946年7月14日军委批准成立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由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第3、6、7、2纵队越过陇海铁路掩护中原突围部队,再执行豫北、鲁西南内线机动作战任务。《刘伯承年表》、《邓小平年表》均没有提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政委职务,可能因为晋冀鲁豫军区主要领导都出征而没有另设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机关。刘伯承、邓小平离开邯郸后,晋冀鲁豫军区由副司令滕代远、副政委薄一波等留守,对这种分工模式的阐释可见于1947年12月3日军委致东北局电:“因为林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时候多,军区可设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主持常务,由罗荣桓、高岗两同志中择一任之。”
  
   为执行挺进中原的外线作战任务,1947年5月组成新的中原局随军行动,《邓小平年表》称“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实际邓小平此时还是邯郸局书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部队第1、2、3、6纵队奉命称南征野战军,6月底突破黄河防线进入鲁西南,8月底进军大别山。邯郸方面,徐向前新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与军区副政委薄一波共同代行职务,下属作战部队仍称晋冀鲁豫野战军。
  
   由于陈粟西兵团进入晋冀鲁豫辖区作战,陈毅、粟裕等在邯郸局兼职,而南下大别山的刘邓部队已改称南征野战军,1947年9月22日军委曾令“(豫皖苏地区)陈粟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兵团改为华东野战兵团”。军委9月22日电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未来中原局与南征野战军在淮河南、长江北发展,陈粟西兵团取代刘邓部队在晋冀鲁豫军区地位。但在尔后的来往电文中这个变更并未体现,原番号陈粟西兵团、东兵团仍然使用。
  
   1948年2月南征野战军转出大别山,5月进驻平汉路西宝丰县休整,在此中原局领导调整为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二书记陈毅、第三书记邓子恢,粟裕兼任中原局委员。已离开原战略区的南征野战军部队与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部队正式改称中原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一副司令陈毅。中原野战军辖原晋冀鲁豫第1、2、3、4、6、9、11纵队,并创建新的中原军区,“军区、野战军不分设”(6月22日中原局致中央电)。中原军区初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军区。
  
   与此同时,留守的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邯郸局与阜平局(晋察冀中央局)合并为华北局。晋冀鲁豫的第8、13、14纵队合编为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晋冀鲁豫第7纵队已并入第1纵队,第11、12纵队分别改编为桐柏军区、江汉军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2野战军,4月发起渡江战役离开中原地区。5月四野渡江前夕,留守的中原军区机关与南下的四野机关在开封合并为四野兼华中军区,中原局改为华中局。陈毅回归华东,邓子恢留任华中局第三书记、四野兼华中军区第二政委。
  
   11月第2野战军进军西南地区,1950年2月二野机关与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在重庆合并为西南军区,主官贺龙、邓小平(原二野司令刘伯承不久赴北京筹建陆军大学),二野番号存在至5月奉命取消,二野演变为西南军区。
  
   三、第1野战军与西北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于1942年5月,9月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
  
   1945年8月,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分出晋绥军区(主官吕正操、林枫,辖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与晋绥野战军,联防军主官贺龙、关向应兼任晋绥野战军司令与政委。不久,联防军司令政委调整为王世泰、习仲勋。
  
   1946年6月晋绥军区组建晋北野战军,周士第任司令兼政委。11月撤销晋绥野战军、晋北野战军番号,下属部队整编为晋绥军区第1~3纵队。
  
   1947年2月,以晋绥军区第1纵队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4个旅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主官张宗逊、习仲勋。面临胡宗南部进攻陕北的紧迫形势,3月16日军委决定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陕甘宁所有野战部队编成西北野战兵团,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彭德怀亲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兼政委,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任副政委。
  
   1947年7月西北野战兵团改称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部队扩大至7个纵队。与此同时,晋绥军区再次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升格后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政委习仲勋。次年2月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统辖晋绥、吕梁、绥蒙3个二级军区。
  
   根据军委统一全军番号规定,1949年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1野战军。6月调整西北局领导为第一书记彭德怀、第二书记贺龙、第三书记习仲勋。11月西北军区司令贺龙率机关一部及第18兵团南下四川。年底,一野与西北军区机关合并,新的西北军区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
  
   西北野战军与军区呈两条线发展:贺龙原任联防军/军区司令,在当时军情紧迫情况下,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是新组建的野战兵团司令兼政委的更适合人选,习仲勋是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政委兼西北野战军副政委。最后结果是野战军与军区两者合并。
  
   四、第4野战军与东北军区、华中军区、中南军区
  
   1945年10月9日成立临时机构东北军区司令部(主官程子华、彭真),指挥最早进入东北地区的部队。10月31日东北军区司令部撤销、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第一政委彭真、第二政委罗荣桓,至年底东北人民自治军开辟锦热、辽东、辽宁、吉林、辽西、辽北、嫩江、松江、三江、龙江军区,下属野战部队使用原属关内部队番号。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下设军区调整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下属野战部队除原属关内部队番号外也使用新番号,如南满军区第3、4纵队,东满军区第7纵队。8月始逐步整编原属关内山东军区、新四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等各部,首批统一番号的野战部队是东北民主联军第1、2、6纵队以及第1~3独立师:东满军区第7纵队与山东军区第1、2师合并为第1纵队,新四军第3师主力编为第2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与山东军区第7师编为第6纵队。1947年8月再相继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7~10纵队,南满军区第3、4纵队正式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4纵队。
  
   1947年12月3日军委致电东北局,指示成立东北军区。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是东北军区的起点,一开始就与野战军完全互兼,正是野战部队开辟新区的特点。
  
   12月3日军委电同时指出:“因为林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时候多,军区可设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主持常务,由罗荣桓、高岗两同志中择一任之。”1948年9月18日军委批准,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分编为东北军区与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林彪、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高岗、第一副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干部配置上野战军明显在下位。
  
   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主力离开东北进入华北,其作战地域实已与军区脱钩,1949年1月15日军委电令指出去年11月1日“规定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已不适合,兹决定改为按番号顺序排列”,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4野战军。
  
   林彪与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早已入关南下,但高岗5月后才接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1949年5月22日四野到达河南后,成立四野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辖河南、湖北、江西军区,12月四野兼华中军区在汉口改称四野兼中南军区,司令林彪、第一政委罗荣桓(未到职)、第二政委邓子恢,增辖湖南、广东、广西军区。
  
   五、华北军区第1~3兵团:习称华北野战军
  
   1945年11月时晋察冀军区辖冀中、冀晋、察哈尔军区,成立晋察冀军区第1、2野战军,军区司令兼政委聂荣臻兼任第1野战军司令、政委,军区副司令萧克、副政委罗瑞卿兼任第2野战军司令、政委。12月第1野战军撤销,第2野战军领导机关与冀察热辽军区合并为冀热辽军区。
  
   1946年9月晋察冀军区成立野战军指挥机关(主官萧克、罗瑞卿),12月再撤销。1947年5月中央工作委员会进入晋察冀军区驻地,现地决定再成立晋察冀军区野战军指挥机关(司令杨得志、军区副政委罗瑞卿兼第一政委、第二政委杨成武),辖第2、3、4纵队。与其他军区情形不同,晋察冀军区野战军部队规模较小,特别是军区主官没有亲自兼职。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通知:“(三)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为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以徐向前兼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及政委,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以杨德志为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罗瑞卿兼第一政委,杨成武为第二政委。”
  
   军委5月9日通知里有“华北野战军”之说,但并非建制单位,没有指挥机关,在兵团兼职的华北军区领导只有第一副司令与政治部主任。
  
   当年8月,华北军区调整野战军编制为第1~3兵团,军区直辖第7、14纵队,规模已达11个纵队,仍没有设置统一指挥机关,原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下属纵队番号都保留。11月1日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明确“野战部队的序列,军以上设野战军和兵团两级”,“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这里没有华北野战军,但在分配兵团番号时《规定》称“华北为第十八至第二十兵团”。
  
   “华北野战军”规模不小,却没有华北野战军建制单位。
  
   六、结语
  
   “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之说即已表明野战军对于军区一般地处于下位。由于当时处在激烈作战时期,各野战军毫无疑问均须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但并不排除军区在次要战场、对少数野战部队的指挥,1948年11月1日《规定》有“兵团一般地分隶于野战军,但亦得直受军委指挥”,“在必要时,兵团、军或独立师亦得划归军区指挥”。
  
   野战军与军区的实际关系,可作如下梳理:
  
   军区主官兼任野战军主官,率部外出作战,军区方面属于留守性质,有副职代行职务,如东北军区、晋冀鲁豫军区。
  
   华东军区司令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政委外出作战,华东局、华东军区有书记、政委饶漱石坐镇,则野战军对军区有明显的行政隶属关系。一则文物“1948年9月2日《济徐作战预备命令》”(注:“济徐作战”指攻占济南、拦截徐州援敌)显示:封面书“呈张饶黎袁审阅”,正文落款“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张饶黎袁”即华东军区副司令张云逸、政委饶漱石、副政委黎玉、副参谋长袁仲贤,张云逸并非华东军区代司令但相当于代行司令陈毅的职责,因而其名字列饶漱石之前。济徐作战当然由军委批准并指挥,依组织关系华东野战军的主要作战文件仍须呈报华东军区。
  
   西北军区与西北野战军的平行关系主要缘于彭德怀的特殊身份。
  
   野战军进入并经略新的区域,创建新军区,则野战军机关与军区机关完全互兼,如中原军区、华中军区、中南军区、西南军区。

   军区主官未兼任野战部队职务,该野战部队也最终没有发展成“野战军”建制,如华北军区。

   1950年4月中央军委通知撤销野战军、兵团指挥机构,各部队根据实际情况先后执行,但第3、9、13、19、20、23兵团番号因朝鲜战争爆发而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野战军、兵团成为历史名词后,陆军的“军”建制就是第一级野战部队,存在到1985年为止,在此期间中央与军委正式行文多称“军”为“野战军”,以区别于地方部队、边防海防部队等,这是术语“野战军”的另一用法了。

  
   原载《党史博采》201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14:36 , Processed in 0.0280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