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84|回复: 0

伏庆是:北京地质学院文化大革命大事记(讨论稿)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7-2-11 05: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北京地院文革专辑
2015年6月30日第54期(增刊)

〖北京地质学院文革专辑〗说明

在文化大革命前期的红卫兵造反运动中,北京地质学院是个很有特点的院校。在当时被称为首都红卫兵“五大领袖”的北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和地院中,唯有地院的“东方红”是中途换将(更换了主要负责人)。尽管如此,在中央文革的大力扶持下,地院“东方红”仍然大旗不倒,直到最后与全国造反派一齐被赶下文革舞台并统统打入另册,惨遭清算。近年来,原在地院经历过文革的校友中,抢救文革记忆、还原历史真相的讨论渐趋热烈,不少人已经从各自的角度写起了回忆录。这是可喜的现象。本刊特选发一组有关文稿以供关心者参阅,并盼更多的当年亲历者能加入到这个“抢救”行列中来。

本期文稿由蔡新平等先生热心提供,谨致谢忱。

一、大事记

北京地质学院文化大革命大事记

(提纲讨论稿)

伏庆是

作者简介:伏庆是,1944年生于上海市,1963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7、8月间与朱成昭等人发起成立东方红战斗队,后发展为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任公社办公室主任。1967年4月起任北京地质学院革命委员会委员、革委会办公室主任。1968年5月开始受审查。1969年6月毕业分配至湖南省地质局下属地质队工作。1971年再次受审查。1986年结束审查,宣布“解脱”。2004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退休。


序言

简要叙述北京地院概况、地院文革特征及其在全国文革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部分 发端

一、文革前的政治气候

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教育,活学活用毛著,毛绝对权威的形成

二、文革全面爆发

从评《海瑞罢官》到北大第一张大字报发表

三、院党委领导的文革

地院领导层的派系(三驾马车),院领导对运动的压制

四、“造反”与“保皇”两派观点的形成


第二部分 东方红时期

一、6·20运动

工作队进院,工作队领导的文革,工作队扶植的院文革,李贵、王晅堂的演讲,6·20运动爆发

二、反干扰

李人林讲话,薄一波批示,工作队对师生的迫害,师生的反抗

三、东方红公社诞生

朱成昭(爆破战斗队)的大字报,造反派的串联活动,东方红战斗队成立,16条发表,从东方红战斗队到东方红公社,东方红公社成立宣言,公社组织特征

四、四进地质部

一进地质部,肖力来地院,8·24大辩论,二、三、四进地质部,联动和“斗、批、改”的活动

五、夺权

“一切权力归东方红”口号的提出,东方红食堂,夺广播台,吴德、王力宣布陈伯达批示,“斗批改”瓦解、东方红成为地院唯一群众组织,东方红内部分歧和“朱”、“蔡”两派观点的形成

六、创建首都三司

周永璋的串联活动,三司成立与演化过程,地院东方红在三司的地位和三司在文革中的作用与影响

七、大串联

大串联起因和地院大串联概况,东方红介入地方文革,上海联络站与“一月风暴”,西南联络站与抓彭德怀,河南联络站与二七公社,其他联络站或东方红人员介入地方的重大事件(如李全华之死等)。

八、朱成昭转向

朱成昭反文革观点的形成,朱成昭与叶向真,朱成昭的两次检查,朱成昭及其追随者的活动,二月逆流与朱成昭。


第三部分 革委会时期

一、东方红换代

1967年3月5号戚本禹接见。戚要朱成昭闭门思过,推王大宾顶替朱成昭。指示周景芳帮助地院成立革委会。地质东方红“改朝换代”。

门头沟找肖力,王大宾成为东方红一把手,东方红革委会人选的产生与革委会筹建情况,孟繁华发表造反派大联合文章

二、东方红革委会成立

东方红革委会成立大会,革委会成员名单与分工,革委会组织机构,东方红革委会改名北京地院革委会

三、“天”、“地”之争

天、地两派形成,北大事件,民族宫事件,北京京剧二团事件及其他派性活动,北京市革委会成立

四、围困中南海

东方红批刘游行,揪刘火线的形成,东方红的参与

五、整党

革委会领导整党,王大宾、聂树人入党

六、反革委思潮

新东方红公社(含朱成昭出走、做检查、被捕等),二团(大批判广播台等)

七、清理阶级队伍与反右倾

陈家庚事件(陈与田春林受审),王鸿夫妇自杀,打倒高、安、郑


第四部分军宣队时期

一、军宣队进院

二、东方红解散,革委会靠边,军宣队独揽大权

三、军宣队领导下的地院,走资派、造反派、地富反坏右再次被整


第五部分尾声

一、学生全部离校后的地院

概要记叙70届学生毕业离校后地院教职工在“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批林批孔、天安门“四五”运动等各项运动中的遭遇和学校南迁、要求返京等事项的情况

二、造反派的命运

主要造反派人物和典型人物(如何建勋等)离校后受审查情况


结语

主要造反派人物和典型人物在长期背负黑锅的状况下仍然在各自岗位上作出很大成绩及他们的思想状况


说明

一、此提纲所列各事项,大多是我本人未参与、不清楚的,因此必然有很多谬误和遗漏,各阶段的划分不一定准确,各部分之下的小标题也不是最终成文标题。所以此提纲纯属抛砖引玉,不仅需要补充修正,甚至可能推倒重来。

二、我在草拟提纲时,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全国各地各单位的文革,基本都经历了造反与保皇之争、夺权、大联合(至少是表面的或短暂的联合)、成立革委会、军宣队或工宣队进驻、造反派最后挨整这样一个过程,地院也不例外。但是地院文革有以下特殊之处:

1. 地院文革是通天的,甚至可以说是毛直接介入的(通过肖力),朱成昭由造反转为反中央文革,也与上层有关(通过叶向真)。所以地院文革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最高层的斗争。

2. 广泛介入了地方文革,在上海等地文革中起了重要作用,与各地文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 地院文革创造了几个第一

(1)第一个以和平方式大规模示威游行(6·20)

(2)第一个实现造反派大联合(东方红公社)

(3)第一个进驻国家部级机关(四进地质部)

(4)第一个提出夺权口号,第一个实现造反派掌权

(5)第一个把矛头对准中央文革,提出系统的反文化革命观点(朱成昭的八大观点)

(6)第一个提出大联合

(7)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成立革委会

(8)文革中第一个有外宾参观访问的高校

4. 地院造反派组织东方红与当时大多数造反组织和红卫兵有以下不同之处:

(1)总体上采取巴黎公社式的大民主

(2)反对血统论

(3)没有破四旧,没有批斗地富反坏右和学术权威(个别的或个人行动及革委会成立后的行动除外)

(4)没有发生武斗(个别人参与地方文革武斗除外)

(5)内部虽然有激烈分歧(朱、蔡)但并未另立山头,有分歧,没分裂

我认为大事记要充分反映这些特殊之处,提纲中反映得还不够,所以希望诸位补充、润色。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若有不同意见,也请提出来。

(二)如今回想文革往事,我觉得文革中我们做的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求工作队平反,要求政治上的解放。只有这件事才是为自己而做,其他都是为别人做嫁妆(之所以要求平反,也是因为给别人做嫁妆惹的祸)。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忘我精神,众志成城的精神,非凡的创造力,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才是文革的精华所在,才是文革的闪光点。我希望地院文革史能突出这一点。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想法,肯定会有不同意见,希望能提出来。

三、革委会成立后,东方红名存实亡,完全受革委会摆布,已失去自主能力。革委会唯上是从,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忙于打派战,打派战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势力范围,增加筹码,以便在将要成立的北京市革委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二是巩固革委会的权力,恢复党组织,排斥不同意见;三是整人。所谓复课闹革命、教育改革等均无实质意义,所以在提纲中没提及。

四、军宣队进院后似乎就是整人,用的完全是文革初刘少奇工作队那一套,有过之无不及。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之后,又恢复原样,这就是文革。此时我早已被审查,具体情况不明,望知情者补充完善。

五、我认为文革之所以能发动起来,是毛事先做足了功课,也就是树立了他的绝对权威,所以才能一哄而起。所以在第一部分“发端”里专门有“文革前的政治气候”一节,为的是说明这一问题。

六、结语部分之所以讲述主要造反派人物和典型人物在长期背负黑锅的状况下仍然在各自岗位上作出很大成绩及他们的思想状况,寓意是这些人尽管饱受折腾,依然是国家的栋材,如果不折腾他们,不是更好吗?

再强调一下,以上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务必批评指正,也可推倒重来。


问题

提纲草拟出来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首先,如果按这提纲和我在说明中的一些想法编写大事记,在内容的取舍上就会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不知这样符合不符合“信史”的要求?也不知符合不符合老孟对“大事记”的要求?

二、其次,有了提纲,具体如何写,也是大问题。关键是如何把握“详”“略”的“度”。如果过于简略,只记述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就无法反映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就成了一笔流水账。如果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那就会使篇幅很长,同时也会突破时间的顺序,那就不是大事记,而是地院文革通史了。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首先必须在兴趣圈内广泛征求对提纲的意见,然后根据各方意见或修改完善,或推倒重来,总之要尽快把提纲确定下来。

二、提纲确定下来后,按各部分、各阶段或各事项分工编写,兴趣圈的校友可自告奋勇要求写自己所熟知的部分,或积极提供有关材料。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三、编写人尽可能按详细记叙的手法写,大家都写完后如果足够详细,就可作为地院文革通史,然后择其要点作为大事记附后。这样一举两得,既有了通史,又有了大事记。

通史及所附大事记,加上专题文章(如抓彭德怀专题、朱成昭专题、上海联络站专题等)、个人回忆录及对文革的反思与评论文章,便构成了完整的地院文革史。

四、建议德瑜组织人员对已获取的资料做一清理,分门别类,提供给相关编写人员,从而加快编写速度。

http://t80446682.lofter.com/post/1cf978b3_8045fe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1 01:49 , Processed in 0.0753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