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6|回复: 0

刘国强:从卢卡奇到毛泽东—谈阶级意识与阶级能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4-12 14: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卢卡奇到毛泽东—谈阶级意识与阶级能力

刘国强
来源:破土首发  2016-04-12 08:46   点击:243次 


【破土编者按】从卢卡奇开始,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在阶级问题上和马恩渐行渐远,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可以自发地产生阶级意识,进而发动革命。在工人生活资产阶级化愈发普遍,脑力无产者比例增长的现状下,这种观点还有待探索。本文从毛泽东的理论出发,认为必须要重视对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培养,没有无产阶级意识,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而要能在革命前后持续地保持阶级意识不变色,就必须实现充分的民主。破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不同观点争鸣,来稿请寄groundbreaking@126.com


格奥尔格·卢卡奇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不过,在该书出版40年后,他自己在新版的序言中坦言这部书虽然影响很大,但错误不少,例如他说:“我关于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化的论述都不自觉地带上了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该书序言12页)还有,“在这本书中,革命的实践概念表现为一种夸张的高调,与其说它符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莫若讲它更接近当时流行于共产主义左派之中的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同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卢卡奇的主体思想体现在“阶级意识和异化”。关于阶级意识,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详细地专门论述,但在许多文章中都零零散散地可以看到。而异化问题,马克思却在早年的著作中专门论述过,这篇著作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惜的是,卢卡奇看到这篇著作的时候已经是1930年,距离他出版《历史与阶级意识》已经是七年之久。他说:“我于1930年开始了在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在这里,我交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好运:《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手稿正好被全部辨认出来,我可以阅读它。……在阅读马克思手稿的过程中,《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所有唯心主义偏见都被一扫而空。”(序言33-34页)

但是毕竟,在20世纪20年代当列宁已经领导俄国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后,其他“先进国家”并没有相继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卢卡奇给予了理论上的反思。意即无产阶级没有形成它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应肩负历史使命这一自觉阶级意识。他深信可以通过提升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的联系,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完成推翻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

他这种观点表面看是没有问题的,革命是无产阶级主观力量与客观形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结合的产物,单是一方的存在都不能构成革命。而主观力量则体现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组织程度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问题是,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一方面如列宁所说的“灌输论”,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基于自身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与资产阶级长期斗争形成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条件,无视这些条件,当然会滑入唯心主义的泥沼中。犹如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的出现,是有它时代的背景的,某种程度来说也是符合一定的实际情况的。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困境每个时代都需要面对。就像面对一群生活相对安稳优裕的工人,号召起来革命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受到压迫和不公,也完全可能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起来斗争。

异化理论应用在无产阶级身上,带有社会伦理学性质,可以作为鼓动的手段,但还不能纳入社会科学的的范畴,它不足以证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如同先前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样,美好的理想社会是否可以实现而不仅仅是虚幻的天堂。所以马克思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角度来论证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造成社会危机和倒退,从而论证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由于欧洲国家实行了福利制度和民主制度,暂时缓解了阶级矛盾,所以较长时期内阶级冲突并不是特别激烈,无产阶级意识也确实趋于涣散,所以百年来没有发生革命。但是自从08年危机来,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其实已经开始,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出现,这时候就看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表现了。

至于说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更是不值一驳。这正是卢卡奇应该站出来批判的机械唯物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对立面的“单向度的社会”。虽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仍然是基本阶级,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这两个阶级的结构和功能,致使它们不再像是历史变革的动因。一种维护和改善制度现状的凌驾一切的利益,在当代社会最发达的地区把以前的对手联合了起来”。(马尔库塞语)即使无产阶级不是一贫如洗,还不具备革命的意志,也不具备革命的形势,但绝不能因此放弃革命的准备工作,比如日常的共产主义宣传,培养坚定的革命政党干部,在与资产阶级日常的斗争中锻炼无产阶级的战斗意志等,以便于在革命形势来临的时候发出最后一击。无产阶级的领袖们既不能盲目制定进攻计划,也不能消极放弃阵地,任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思想腐蚀。当年恩格斯也提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化的问题,但并不因此放弃无产阶级的斗争。在不同的国家形势下制定不同的无产阶级策略,这是唯物主义的革命辩证法的精髓。如果欧洲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得好,8年来应该是会有成功的范例的。这一切的理论都是崇拜工人的自发性造成的,而工人的自发性不能不带有资产阶级性。

这些理论家把自己置身于无产阶级之外,从外部去观察无产阶级。如果说卢卡奇的思想还有一定的革命性,那么马尔库塞这帮人简直就是描写无产阶级生活的小说家,客观上充当了资产阶级政客的帮手。或者说得好听点,他们是左派知识分子,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

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拉克劳和墨菲更如是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认识到,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的决定作用并没有自发地产生。”自我坦白地说出的自发两字已经充分表明他俩的哲学观和立场了。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起初使用无产阶级的概念时,确实多指的是现代工业条件下的产业工人,但恩格斯后来也提出“脑力劳动无产者”这个概念。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无产者本身的文化水平也得到巨大的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技能来实现。处在过渡阶段的时候,文化技能的工人与普通劳动工人的差别是存在的,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在中国,基层白领的收入基本和普通工人的收入相当,虽然劳累程度有所不同,但受到的剥削性是同质的。

还有就是,发达国家的工人生活资产阶级化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依靠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垄断利润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一方面资产阶级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长,最终引发政府债务危机。这些情况对于理论家来说不能不去掌握,否则就是谬论横飞,迷惑了无产阶级意识,贻误无产阶级的战机。

下面来谈一下中国的毛泽东。

毛泽东很注重革命意识的培养。他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用诗的语言来说就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群众的自发性与革命政党的自觉性相结合会形成巨大的革命主观力量。毛泽东自始至终都很重视阶级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整风运动、群众运动就是提高阶级意识的方式。

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毛泽东更是注重群众阶级觉悟的提升。“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社会主义意识。不仅如此,他还号召群众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因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全体人民的政治,不仅要关心,还要直接管理社会事务。工人参与管理工厂,农民参与管理农业生产,学生参与管理学校等。

我们知道,解放前中国的工人是绝对的少数,不过几百万。解放后虽然实行工业化增加了一些,但还是居于少数。而且中国的解放是主要靠农民的武装革命,所以整体的阶级意识很落后,即使是先锋队人员也是这样,毛说:“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其实是很少。群众不免带有极强的自发性,即农民意识。而农民意识是和传统的封建专制文化相联系。这样的思想意识改造工作不可谓不艰辛。

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一开始就必须在民主的条件下发展,否则所谓的公有制就会变质,新的剥削集团就可能产生。从社会的发展角度看,这种官僚社会主义是比民主资本主义更落后的社会制度。既然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本身就要求民众对与生产资料发生关系的一切有相应的权利,如果产生官僚欺压工人的现象,那就说明制度上还不完善。

但是光有制度还不行,还需要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这二者也是有关联的。缺乏管理能力参与意识也会下降,有管理能力缺乏参与意识当然也不行。比如监督工厂的财务,如果一点财务知识都不懂,想看懂会计的账本恐怕是难事。

民主制度与阶级意识阶级能力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民主制度为民众意识的提高提供了条件,调动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阶级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期的培养和积累过程。民主制度实行的起始阶段往往会表现民众的不理性,无论从台湾的资产阶级民主还是文革大民主、鞍钢宪法等都是这样,这是正常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我们不能因此去否定民主。

记得有这样一个事例:在毛时代一位厂长让工人对工厂的建设提建议,这个工人说:我有啥意见可提的,你们厂长是干啥吃的?厂长无语。

从卢卡奇到毛泽东——谈阶级意识与阶级能力

大概这个时候正在推行鞍钢宪法,工人提不出意见说明工厂还没大问题,工人不能深入了解工厂情况的方方面面,所以不能提出有益的意见,也说明工人管理工厂的总体能力不行,从而管理意识薄弱。但是,我们注意到工人说话的语气,虽说粗鲁,却表现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一旦工厂出了问题,如厂领导贪污腐化、欺压工人,那工人一定有胆量起来反抗、甚至打倒该领导。这些我们现在是做不到的。可是如果工人一直不放弃这种权利,努力使自己增长管理工厂的才能并发挥它,那么20年后工厂也不会轻易关门。所以工人自身也有问题。

综上,工人的阶级意识无论在革命前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期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轻视工人的阶级意识,那一定是把工人当做实现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真正要解放全人类。但是,工人阶级的无产阶级意识不可能整齐划一地表现出来,在相当长时间内必然会有落后与先进之分,这就需要充分的民主制度来保证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永不变色。套用列宁的语式就是:

没有无产阶级意识,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工人阶级如果不形成无产阶级意识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动意识,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

http://www.groundbreaking.cn/mingxing/zm/706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8:56 , Processed in 0.0277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