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94|回复: 0

老凤:亲历北大文革的片段回忆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9-24 04: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凤

北大文革跌宕起伏,波诡云谲,是全国文革的缩影。 但至今无人写北大的文革史。 我没有资格写北大文革史,只是写自己的片段回忆。 这几篇文章,前几篇是我对北大文革的片段回忆。 后面几篇是其他一些与文革有关的旧文。放在一起是大杂烩啦!!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就算是写给自己看的吧!

(一)“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笼前后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即指1966年5月25日在北大大饭厅东墙贴出的哲学系聂元梓等七人的一张大字报。 原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 毛泽东当时正在杭州,此大字报由康生送交给他,6月1日中午,毛泽东在杭州看到聂元梓的大字报,立刻在大字报上做了批示:“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 6月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联播节目中对全国广播了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全文。6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全文刊登了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全文,并发表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同时发表社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毛还亲自在评论员文章中写道:“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写得何等好啊!” 由此启动了文革。

要明白这张大字报出笼的背景,必须先了解北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 1964年,全国进入社教运动高潮。中宣部决定在北京大学试点高等院校社教运动, 并要求全国各地选派领导干部参加北大社教工作队,以便把北大运动的经验带到全国各地。 带队的是中宣部副部长张盘石。北京市派市委大学工作部副部长宋硕参加。 队员都是各地的大学党委书记一级的干部。 一时北大校园内到处可看到穿着皮大衣的领导干部模样的人,可谓冠盖云集。

工作队采取农村四清的做法,深入各系发动群众揭发以陆平为首的北大党委(彭佩云是由北京市委刚调来的校党委副书记)。 很快出现了一批积极分子,称为“左派”(当时还没有造反派这个名称)。 系一级中层干部中第一个出来反戈一击的“左派”即是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

聂元梓出生于1921年,是延安出来的干部。 1963年调入北京大学任经济系副主任;1964年调任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她由于是刚调来不久,同陆平关系不深,因而响应工作队号召,发动哲学系师生起来揭发校党委。 但陆平在北大经营多年,“左派”并不占优势。 而且工作队内部也意见分歧。 如上海市委委派教育卫生工作部副部长常溪萍带领一批人参加北大运动。 他们就认为工作队做法太左,甚至同与工作队队长、中宣部副部长张磐石发生了正面冲突。 《二十三条》公布以后,冲突升级。常溪萍不得不向上海市委正式汇报了在北大发生的一切。 在上海市委的支持下,常溪萍把北大运动的真实情况向党中央做了书面汇报。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国际饭店开工作队大会统一思想,但未能解决。 1966年3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研究北大问题,邓小平一锤定音:以陆平为首的北大党委成绩是主要的。于是被批判的陆平、彭佩云等北大党政干部由此解放,工作队撤出北大。 但此时北大已分裂成两派,“左派”自然心有未甘,矛盾一触即发。

随着全国阶级斗争形势越来越激烈,彭真被打倒,北大党委五月十九日晚传达“五一六通知”,聂是北大校党委委员,先一步听到了文件内容。一直被压的聂元梓等七人终于贴出了这张大字报。 当时康生派他的妻子曹轶欧在北大调研, 有人说是曹轶欧授意
聂写此大字报,聂晚年予以否认。但承认大字报写好后,聂曾请示过曹轶欧,“曹轶欧也没有问我们要写什么内容,就说,“五一六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就是要发动群众,大字报可以写。 又说了些你们应该好好学习“五一六”通知的话。” 午休以后,她们就把大字报贴出去,贴在大饭厅的东墙上。正好学生睡午觉起来到教室或图书馆去,都从那里经过,一下子就在全校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天我听说有人贴出了大字报,就过去看。我去时大约下午四时,大字报已贴出两个小时。 只见大字报前挤满了人,还有外国留学生在拍照片。 后来有一些学生成群结队地游行表示支持这张大字报。 当天吃过晚饭通知开会。我到礼堂时已坐满了人。 一会陆平出来了。大家鼓掌,他摇手示意不要鼓掌。但我也看见有人把手交叉在胸前表示抗议。 陆平只讲了五分钟,大意是党委欢迎一切批评,然后就散会了。 到了晚上九点多,又挨家挨户通知开会。这次来的是新的北京市委书记李雪峰,他是接替已下台的彭真的。 他板着脸讲了约十分钟话,第一句话是:“我们惊动你们,但你们也惊动了我们。你们贴出了大字报。”他强调党有党纪,国有国法,要遵守纪律,内外有别,批评了这张大字报。 陆平接着讲话表示坚决执行。据说之前周恩来曾派张彦到北京大学,强调北京大学有多国的留学生,大字报应该注意内外有别,这自然是批评聂元梓的。 李雪峰显然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来的。第二天所有大字报都挂在饭厅里了。 大部分大字报都是批评聂元梓的。有的大字报甚至在聂元梓名字上打了红勾,表示要打倒她。 这样的形势维持到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一早听到电台广播这张大字报。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北大要天翻地覆了!

歲月匆匆,恍然五十載。 回望这件事,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革其实就是一场党内的权力斗争。 什么“革命小将” 、“红卫兵” 、“造反派” 、“工人阶级领导”,包括聂元梓……都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http://wendao.elementigroup.com/cultural-revolution-memory-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20:05 , Processed in 0.0482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