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87|回复: 0

李城外:进贤访问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4-2-11 02: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7年11月15日 / P3 ^- W, v& O+ Z
1 e/ k9 }) N; R, Q, g% I, Y

1 h( O% h5 {6 C8 O
8 J' b7 Q! G* C9 [9 L长江文艺出版社黄成勇兄与我早就有约,11月中旬赴江西进贤参加第五届全国民间报刊年会。我近日在省委党校进修,正好在汉,于是“逃学”两天(周末二天不计),欣然同车前往。 
# U1 \. v& f# N2 q9 R3 n4 F% f: Q; O6 O/ n1 E- _
早上8点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走了近6个小时。一路上,我对成勇兄云,此行目地虽是交书友,但更主要因为进贤县五里垦殖场是“文革”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旧址,我计划访问已久。今后写《中国“五七”干校始末》,这里是必先考察之地。目前进贤吸引人眼球之处至少有三:一是毛主席、江青之女李讷在干校结的婚;二是1972年春邓小平曾到此看望过去的老秘书王瑞林;三是当年汪东兴亲自抓的全国干校示范点。 
# Z; i6 z8 P! A5 _! R
+ L& Y% R0 q5 @8 U0 R* [) C下午2点方抵达报到地点。我见会议指南中“进贤简介”提到这里是一代画圣董源、词坛宰相晏殊故里和华夏笔都等,却没有提及中办“五七”干校,马上条件反射般表示“不满”。成勇兄笑我是“干校迷”,恨不得变成孙悟空,往全国各地拔汗毛,让每个有干校的地方都有人像我一样重视挖掘干校文化。只可惜全国只有一个李城外,其他人最多只能“跟风”。我不管他是讽刺还是夸奖,吃过中饭还未到下榻的军山湖酒店住下,便请县委办公室夏国平主任安排工作人员小熊陪我径自到了五里垦殖场。场长吕新生又委派场办主任蔡行天带我实地转了2个多小时。途中,我了解到中办干校创办于1968年,撤销于1979年,为期12年之久,下放干部大约有2000多人,有办公厅秘书局、老干局、机关工委、中央编译局、国家保密局、机要局、信访局、中央档案馆等10多个连队,当年在垦区修了一条 4.4公里长的围堤,浇灌面积3000余亩。我拍摄了“五七”排泵站和干校总部及几个连队的旧址。蔡主任讲述了当地流传的“五七”战士旧事,如其中一则云,夏天有一知名女“五七”战士放鸭子,没留神穿的短裤背后划了一个洞,惹人笑话,斯文扫地的她倒振振有词道:“怎么能说露屁股不要脸呢,脸都不要了,还要什么屁股!”……。蔡又介绍说,“文革”结束后有不少人重访干校,前几年,场里还举办过一次200多名老“五七”战士座谈会。晚餐留我小酌前,吕、蔡又为我展示了北京人重游进贤的照片、题词,还热情提供了场志等文字资料,我十分感谢他们的配合。此外,今天有段和老乡的对话很有味道,当地有一位中年农民得意地说:“我们干校的五七战士级别比咸宁高。”我回道:“我们向阳湖的文化人名气远比进贤大。” 
: W6 N2 ?/ y8 h, H6 E: o+ K7 I: v/ t% x1 q% e

4 \4 x) h3 u9 i: E! O- [  N% l8 b- U) E" ~
2007年11月16日 
8 u; f& v2 H" G- N8 x$ q. v$ O9 e+ ~7 Z! T: j
+ I! W1 O! A, m: o

# B, z# D1 H7 w1 E" T; t( Q会议安排今天“采风”,参观景点,值得一看的是中国“笔都”――文港。我对成勇兄感慨道,存史离不开笔,谁都不能数典忘祖。他的思维更活跃,说连法院判死刑都要用毛笔哩。我又对陪同我们的县办夏主任云,“朝廷”有那么多人下放进贤,当地却没有利用好这笔难得的政治资源,可惜!他答道,浏览了一下我写的向阳湖文化书系,作为进贤人只有二个字:惭愧!但话锋一转,说我既然大书干校史,进贤必是绕不过的坎。我表示同意,称希望和进贤人联手,把中办干校宣传到位,让历史告诉未来。夏兄可算得懂文化的地方官,又说中国特色是过于重视意识形态,人为设置的禁区暂时不便涉足(如回避谈灰色的“文革”),但他认为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五七”精神不能全盘否定,还是有其积极因素的,因此理应重视干校文化的挖掘。我自然将他视作新的知音,交谈中又意外得知,中侨委下放的干校设在进贤县钟陵乡,我马上决定明天一定抽空寻访。 & w0 b0 ]/ M9 B% B; O7 U

/ ~. o& x# D( o( U+ A此次到会的各地书友不少,藏书家、学者、作家有上海的陈子善、成都的龚明德、长沙的钟叔和、彭国梁、南京的徐雁(秋禾)、辥冰、苏州的王稼句等,还有几位民间报刊的主编,如北京《芳草地》的谭宗远、山东《日记杂志》的自牧、南京《开卷》的董宁文、长沙《书人》的萧金鉴等,虽都是初次见面,但众口一词,都对我研究的向阳湖文化表示关注和称赞。 4 a9 C, w: |4 C% {; L
: D0 }, M: @7 s3 N, U

" m; A, q; v8 f. f6 ^' B% {% G8 @) V: I& h$ I+ f/ D
2007年11月17日 ; ?! p9 j( d2 ^& s  U! r
" k7 b, V7 L! w

3 o7 M+ H2 S. q0 J2 P4 u# G# J' W  P! e% D+ u
上午年会开幕,我因计划下午去钟陵乡,便向主持人龚明德要求提前发言。龚兄向与会者介绍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干校文化的专家之一,我讲了三个意思,“三个一”。其一、一个愿望:此次参会,我算得是梁山好汉“入伙”,目的是多交书友、文友和朋友。04年没参加十堰的二届年会留下了憾事,此次算得亡羊补牢。我虽属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但民间的职务是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会长和《向阳湖文化报》总编辑,期盼今后和同仁们多交流;其二、一个建议:每次会议主办方应明确一个主题,不再是松散型集会,不再仅仅满足于联谊。如今后可否发起成立中国藏书家协会;其三、一点体会:每位到会者都应努力成为自己所在地的一道文化风景。如宗远之于《芳草地》、自牧之于《日记杂志》,金魁之于《书简》,金鉴之于《书人》,成勇之于《崇文》,稼句之于苏州、本人之于向阳湖,等等,总之,要坚守自己的阵地,办好民间报刊,为了心中理想从不言悔,为了文化传承永不放弃…… 
! I+ i7 M6 }3 {6 [7 _) U( C/ S" O' |) M( s5 [
下午驱车前往钟陵乡,乡人大主任马二民陪同,他很负责,专门找了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于祥云带路。我在中侨委干校旧址石灰岭林场拍摄了不少照片(其中最有价值的是1969年月10月北京人亲手打的“五七井”,井边字迹尚存),并找到仍住在那儿的已80高龄的老医生王富培座谈,他当年和干校人接触甚多,戏称是 “编外人员”,略述其详。原来中侨委开始下放在康乐堤,因是血吸虫区,不久有人便患了病。学员中不少人曾是外交官,事情很快反映到国务院,周总理亲自批示干校迁至钟陵,此事交王震(他此时下放在江西东乡县红星农场)督办。王震到达后,不准公社干部喊自己部长,自称是“周总理的联络员”,全部工作很快便落实到位,中侨委“五七”战士分三批进驻石灰岭,开始300多人,后超过千人,分4个连队。校部备有3台车子,波兰华沙小轿车(司机曾为廖承志开专车)、日本三轮摩托、东风解放牌大卡车,无疑成为昔日钟陵的一大“亮点”。可惜的是,有一位20多岁的“五七”战士因溺水抢救无效死于干校,其时,干校军宣队负责人李校长说他是个人才,曾是驻苏联大使馆二等秘书……。到了1972年,这批人才陆续撤离。30年后,曾下放钟陵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唐树备还专程重访故地,并为当地一所希望小学捐资。 
' g) ~- u9 h# `: @; Z/ L2 n& H& w- x0 P/ {- k+ Q  |
从钟陵返程后又去县志办,李志强主任赠送了《进贤县志》及续集,分别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月12月版和方志出版社2006年2月版,我代为成勇兄索要了两本。 4 r6 I6 c9 o% |7 v$ x% m  r0 _

# ?- i8 @0 k9 l( M5 B5 i  U
  E" R3 J2 E+ J0 T. U0 N" F+ y/ u, z: l+ r, p
2007年11月18日 $ V' L; G4 F7 N% A. \' W

  U( c% Y+ W( T% M! G# e7 g
; _& V( k/ W7 J+ j& ?6 u
- H8 m) `3 n3 K( O+ t今天上午打道回府。此行得书友签名本赠书有四:一是闫进忠之《小城记石》,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8月版,成勇兄为之序,他是老闫过去的老部下,世俗少见下属为上级作序,此举亦可算得一则美谈。一是辥冰之《碧血丹心照汗青》,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9月版,系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人物小品之一种。另两本是彭国梁之《繁华的背影》和《书虫日记》,分别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和9月版。前者系散文集,写的城市平民生活;后者是作者05年全年的日记,我花了两个晚上便通读了。彭兄一年购书竟花去4万多元,令人吃惊;而他拥有一栋4层楼的书屋,更是令我等书虫神往。我之藏书在鄂南罕有比肩者,毕竟山外有山哩! 8 {/ \& Y, M4 {3 K# H, k; k& ?
5 l+ `: F: S8 z1 s# _- Y  R5 |
成勇兄因要和十堰友人去南昌市淘书(这大约是他每次出差的必修课),便与我同来不同归。一路上我忽然想起什么,向他发了短信,嘱咐如发现有关进贤干校资料请代购,云此类书大约只南昌旧书市场容易找到。岂料中午得到的答复是大失所望,空手而归。我马上回道:“不好意思,此行我的收获多多,你淘书却一无所得,特表示慰问。”成勇兄还说,一大早进贤《文笔》主编邹农耕送来两支美工钢笔,请他转交于我。此是受朋友之托来不及购买,故昨夜嘱邹兄代办。进贤人之守信,可见一斑。 - V, q% ]* s# G* y! e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888229/discussion/18111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3:37 , Processed in 0.0997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