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0 0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文化大革命大事记(1974~1976)
南京文化大革命大事记(1974~1976): {6 c E# x J0 q" [ j0 B# Q
一九七四~一九七六
" S$ B% t( }' f$ i" t
3 Z# e8 o! O7 L$ r K" f! I% r2 ~ 一九七四年3 _0 h- @, z$ \) G' {
* R% c: k% P, c
一月
, ^7 ~, |2 r) ]3 m% e1 g& W$ M+ J5 a
0 F7 M5 P# s% T& X v/ z! ` 十八日:0 \* H _5 ^3 ~1 x$ [+ H. [& W4 }
! I5 D4 P/ S% \/ I' C( q
中共中央发出江青一伙炮制的《林彪与孔孟之道》,供全国批林批孔之用。) a* u! G1 B' t) h
8 ?' D8 i+ y) ~/ x) N. E5 {) p 二十七日:. B: ?! m7 l. d1 L; I3 |) A5 g
. O0 N4 |: Y5 G9 q6 M/ H8 m5 v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一九七四年一号文件,讨论开展“批林批孔”的意见,研究贯彻的具体措施。
) y& `- K: Z2 J) j& l1 ~5 m
! A* w; K: e) @4 ?) Q 二十九日:) p. v3 X" H- f1 e S
1 `, J3 m3 q3 l 省委决定:王楚滨、华子泉任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
3 W, }, c% d) ~5 l8 }" N C& N. V% m" Z X& _ C9 S% B+ y3 x
三十日:
7 F3 N/ x2 Y9 r/ @# b3 A! T" A4 B# @/ `2 B! Q( s; Z
市委召开全市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动员大会。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参加了会议。
: l' H& v, C; I6 R$ F) ?
" [$ R; @. b: N$ n2 P8 T) T# J 二月
5 F/ |* X% `. B
7 d% T( H3 `) X; O! o5 u$ r 一日:1 V, [. a) S( j5 c
9 q i! O( v" ^3 ~6 o% X
迄今为止,市和区、县、局、办共组织二百六十六名干部深入四十三个基层单位进行“批林批孔”试点。十五个区、县、局、办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培训了近七千名骨干。* B1 L' S. @" k; R7 N6 j o- ?
, E9 B) \6 V% y) h 二日:
8 W- }8 L' E: `+ N( v1 d0 z" a* A1 P' I; W3 ?* N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全国掀起批林批孔的浪潮。/ I! j4 O. U& \: r. G5 ]
' D' f- ]5 g& `4 h( l
三日:7 ~. }* |, j" F6 @) C5 M0 a
$ X- I! k: D/ K2 b \- t 市委召开区、县、局、办及县级单位领导干部会议。市委书记方敏在会上宣讲《人民日报》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分析全市运动情况,要求各级领导站在斗争前列,把“批林批孔”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掀起斗争新高潮。
4 x5 w* f4 B3 Q7 D7 n
" H) G0 x7 u$ g5 V% Q 八日:
" B: e- {4 D. W% c, c, a) i ?3 F+ \" x4 r9 \$ E. H5 A
上午,市委召开全市批林批孔大会,工人、农民、干部、街道居民、教师、红卫兵代表在会上狠批林彪利用孔孟之道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市委书记方敏到会讲话。' K2 T, u0 U( [5 R, e# j6 R
7 ?0 P7 f# m& a3 I* Z2 T$ S4 E' n0 S# N
下午,市委召开学习钟志民报告会。南京大学学生钟志民在会上介绍了自己与“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作斗争的认识过程。市委副书记张启在会上讲了话。
w7 k8 U, D) Z# h% }: q) E6 X( [- G& z [
十五日:
' U2 D9 C" h- z% A% n8 m2 q5 C% s- n7 T" C; @/ r
市教育局在市属四所学校党支部、革委会领导成员和驻校工宣队员中,传达中共中央〔1974〕五号文件,部署排查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表现”。
% G* h" d; b, Y: b B: g9 F, v# |% C- e2 O: V1 G0 t
十六日至二十一日:
! _4 U0 C/ y5 M: T. P! g% U c# n2 p) O+ l
市委召开六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批孔”的文件,传达省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分析了全市“批林批孔”的情况,研究了把运动不断引向深入的意见。
! Z) K$ J/ L( K6 j- Z$ E& S" q% _/ K o: n2 L
市委召开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工艺装备厂、下关竹器二厂、十月公社十月大队、十中、秦淮小学等“批林批孔”试点单位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共中央〔1974〕四、五、六号文件和解放军某部防化连开展“批林批孔”的“经验”,讨论开展“批林批孔”问题。市委书记方敏到会讲话。
C( p" \7 n! T/ U% P3 D
8 W4 D! T1 ~7 k- k/ }0 F0 [0 `' U 本月:
! d) T7 w# ^0 L( ?$ y: h+ S+ c% f" @- T/ H
历时三年多的深挖“五一六”运动,在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抵制及反对下,基本上停了下来。全市搞“深挖”的区属以上单位共九百六十八个,占单位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点四;被隔离与审查的达两万一千多人,被定为“五一六”的有三千六百多人;被迫害致死的二百五十多人;关押的有四十多人;以“现行反革命”判刑的达三十多人(不包括省属单位);市革委会六十九名委员中被隔离的、触动的、怀疑的有四十七名,市革委会常委十五人中,被隔离审查的有十一人。, u3 k' ^ |( J" @2 S
# W M# \4 y. ^- z( I4 M 三月2 T( B' z6 F, X' B& c0 b4 q+ K
- A" {2 i! y$ `# y) e
二日:
2 _+ D5 D' z" O/ h+ a; F
; b" h/ X6 U' x9 L0 ^ 市文化系统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大摆我市文化系统“文艺黑线回潮”的种种表现,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
! K. F, e7 a' P3 ?
; y& u, `: g+ b. P" X* L 七日至八日:
' Q6 a+ B) w$ s: S
E1 w( r9 g$ A: n5 o0 B% V+ T 市委召开有二万多干部、群众参加的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动员大会。南京工艺装备厂、旭东服装厂、凤凰山铁矿介绍了开展“批林批孔”的“经验”。市委书记方敏就如何搞好学批结合,联系实际“批林批孔”作了进一步的动员、部署。* P3 v" Z7 M2 F
' B5 U9 u! `- S+ M
八日:
& _ z/ B2 n( i4 _! C) e7 b
9 _2 A3 O s; s5 N% T- e 市委召开县郊公社党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传达省委农村“批林批孔”会议精神,部署农村开展批林批孔。
) h [, O3 v( p' D$ w/ V* ~
9 F' D! n: w3 X N7 S) U* z 九日至十一日:2 i3 k# {- ?6 t0 R) k4 X3 d) n
8 k# B1 e2 ?( D 市委召开“批林批孔、搞好春耕”会议,要求以“批林批孔”为强大动力,力争全年粮食总产十四亿斤、油料二十万担、棉花三万六千担。市委书记方敏、市革委会副主任房震到会讲话。
- C; w, ^* f: x! Y$ x1 p+ Y3 Z
# U% v' W9 `; X | 十三日:7 V L# A! i% ]! m) s; R
+ c( h# U* G) d7 z) A1 T/ j
市委书记方敏就街头出现揭发省、市委的大字报发出四条紧急指示:一、南京是开放城市,要内外有别;二、拉队伍是不允许的;三、有意见可以提,书面也行,送大字报也行;四、各级党委要敢于领导。/ ?: B1 h+ w% ]+ e; _6 `: g( n
' h+ I" L4 {" S! K( T$ ~1 H# R) Y5 j9 s 十五日:
# Q F) q0 S. q, C6 p
+ a6 {3 H$ X% m# X4 L, [ 市委办公室调研组部份干部以大字报形式贴出《给市委常委一封信》,指出方敏的“四条紧急指示”不符合中共中央〔1974〕六号文件精神。后,方敏以工作需要,把这些同志调离。" [ E6 k0 N8 V/ K8 S- s+ Z
& {: t& }( S0 {7 N
十八日:0 o2 R" k: N. Y c
& z5 D' J" `; R0 h4 V4 ^7 Q
市委召开县级以上单位党员负责人会议,要求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联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实际,狠批林彪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揭发修正主义路线回潮的表现,把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 W3 e. Q4 Q3 B0 N. A, m6 ~4 n4 {) H0 Z( K" ~
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
6 V: ^( d6 T* ~8 ^, }
* H" T1 t7 G% U+ O! ]- w 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1974〕十号文件,十万七千人参加或收听了大会实况。
* f7 M# {/ W7 X' ?* _' `: `- O6 q' A, [2 ^
三十日:
; ?$ l0 N: X. }9 A1 K5 R* g" \! s4 k; G2 ~8 r& \+ t" G
市革委会召开“深入批林批孔,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新高潮大会”,动员高、初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落户。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张启到会讲话。
8 ~0 E1 F5 q3 i$ ~. O8 s/ Y5 d( c1 u5 e( p' d
本月初:# C& p" o2 M2 Q( O$ [
2 e: c$ a- U7 B& f! e, F9 K, P# _ 本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贴出大字报,揭发省、市委在清查“五一六”运动中和领导“批林批孔”中的问题。( k! X% E4 F9 C k1 G' [
m# O$ }, _- J( T$ I2 I5 W
本月中旬:0 [/ M X4 A$ o
& @% y. R" a7 }2 C+ ? 下放人员五千人回宁,围在市委门口,要求市委负责人接见。市委书记方敏指示,由原单位带回,“给房子住、给看病”。
& W* w! }' r2 h# ?
5 D5 ^0 h" {* D/ \& i; G 市清队办公室宣布撤销。# `+ l' B ^9 Z! a+ X
1 |& @- a( x8 ], D F) F 四月:- w' ]/ y- P+ p6 I0 A+ b
{; F; D5 e' T! W" r3 k& x
二日:0 A) J8 X# O+ ?- N! N4 Z
5 B0 t. N: h+ o7 d! _/ S' G 省、市总工会召开万人“批林批孔斗争大会”,揭发、批判林彪及其死党在江苏的反革命罪行。省、市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B' N4 V: E& o: N
' |; D0 [$ {3 {# E
十日:
2 c8 D' ~9 _/ P
$ T. a4 K8 [) a/ l 全市近十万群众热烈欢送三千六百名知识青年到郊县农村插队。- y; l3 j. [+ |5 q4 U
/ l/ {1 Q J- h' k
全市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干部、学生和革命烈士家属在雨花台烈士陵园集会,狠批林彪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c) g$ C/ v2 G9 h) Y
/ g; w( p# k- b0 ~ 下放回宁人员包围了省委大楼,省委承认“下放职工是不对的”、“回宁复工复职的要求可以考虑”。
3 Q6 N0 ~% u3 b& T! w5 d3 c' O( e, l' F; z& c. x
十七日:
# s* B# k! I4 P( W& a* Y( | \: b C& G: N: N
市总工会、市贫协筹备小组、团市委、市妇联召开彻底揭发林彪及其死党在江苏南京地区的罪行大会。- k& r: g# I& E/ [3 c5 H9 t; w; B
) y- n$ D) @. V& ~8 E
十九日:( E& |( \! @" t" n3 z' C7 I. z
7 Z/ N/ n' ?' n
市委书记方敏因病住进医院。
$ j, Y* N1 D) E, ]4 x* R5 c
9 _) A, R. }/ b) S2 Z' k' O 二十日:
3 z" | ]8 n* b$ {! t: c. h* n4 L% n- T- u; p$ h! H/ d
市委召开市委委员、市革委会委员、县级以上单位党员负责人会议,讨论联系实际、揭批林彪反党集团在南京的阴谋活动,揭开省、市委阶级斗争盖子的问题。
. l. D3 J7 u- \0 c$ H" d
4 n. ~$ z# r7 T: E7 m+ J# W1 B& v 二十七日:, Z) J0 L8 h* D; }
1 m- ~% @& Y( g 市总工会、市贫协筹备小组、团市委、市妇联召开大会,揭发批判林彪及其死党在江苏南京地区的罪行,揭发批判省、市委在清查“五一六”中的问题。
& c2 S. e$ n+ r O/ M0 a# z6 C0 i
/ K9 x2 y' Z/ K0 I9 C$ J. n8 `' Y0 _ 二十八日:
& ?7 D/ ~3 a5 B1 T# Q* M2 @3 D% S R$ }6 l/ Y7 g
下放回宁人员涌向火车站,阻拦北上火车,要强行扒车上访。
- x% T5 X1 B; {$ a; j: `6 r9 ~& a* u' t- Y* C9 q7 s6 A0 L
二十九日至三十日:: z6 E9 B# z; q
( \6 O/ A5 n' w( P' S( V
中共中央两次来电指示省、市委:“不同意下放人员赴京上访”,要说服下放人员“不要阻拦火车通行”,“要牢牢掌握批林批孔斗争的大方向”,“问题放在运动后期处理”。
! R: u i4 @+ i$ W/ o# u# M6 q
2 c* Q; f/ ^ C 五月
: |) p7 Q; Q" E- W3 b/ |4 |2 }$ ?* R- ? E/ ?
五日:
4 U$ C9 X/ ^1 ^6 N2 L: \' n
h, R/ b( g+ X1 q+ w 省委书记吴大胜在中山陵茶社接见下放人员代表,指示市委对下放人员“每月给八块钱、二十五斤粮、半斤油,煤按居民标准供应”,致使下放回宁人员剧增到七万。0 Z1 x* l% o5 r0 H6 T' @5 X' C
. A& s5 L6 O. C" d" n 九日:, I8 V1 Y1 o; R8 E ` E* ~
* ~2 g0 l, c3 B/ v8 ^* b 中共中央就南京下放人员大批返城发出〔1974〕14号文件,批评省委主要负责人“大搞经济主义,煽动下放人员回到城市,扭转了批林批孔斗争大方向”。& `8 w) x$ m. g. h" c/ b
% z6 f: g' J9 [ 十三日:/ K+ R$ c, U9 G' n9 h
! D! K$ q1 ~: `' T2 ^5 M 省委决定:贾世珍、方明任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
! b( }. h; W- ~5 C7 g- h1 R& M( z9 R! X$ O0 t8 V
十七日:
- `8 B( f0 J7 l' ?8 n$ w9 C5 y1 x1 Z! E/ V
下放回宁人员拦截汽车,强行赴京上访,途经洪泽,打伤劝阻的干部,群众八人。) i3 T/ X, {" t1 }
5 d8 t/ r! u0 H% l$ }" p( a 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
) ~$ o. D: P* \6 f2 n) R& H$ E, b9 ^4 [
全市二十万人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共中央对江苏批林批孔的重要指示。; @8 f% ?/ W% X P
# J q" P* o; p0 q 二十八日: r; _8 i8 R3 F
+ C* U0 J# I1 T; j5 R6 |
省委、省军区、市委、南京警备区在五台山体育场召开全市民兵指挥部和各区民兵指挥部成立大会。市委副书记、市民兵总指挥方明、南京警备区司令员曾万标在会上讲了话。. q1 c4 }# U0 C8 f
( v/ F2 Y) C. h2 r" x# g+ T
六月
# g+ v' M1 Y3 i, g9 e
; l) K; q* R- N+ S8 e% m 四日至五日:3 n! T+ I( z7 J d; Q
: s: \& V7 c6 R& p i& W4 }7 l; z. _ 市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市革委会二十七次全委扩大会同时召开。出席会议共一百四十六人。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1974〕十四号、十七号、十八号文件,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揭开省、市委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盖子,责成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方敏就所犯严重错误向全市人民作公开检查。
4 L. ]- J2 P0 Y: u# d4 z( J
- V: W/ D; w# Y* d& Q9 y5 x 本月十四日至八月三日:
$ y- }% i; S: H1 ]# }8 N
8 |* v1 \. V7 o9 i1 I( J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批林批孔”会议,全面、系统地揭发、清算市委主要负责人追随省委、省革委会少数负责人破坏批林批孔、捂盖子、保自己,在清查“五一六”运动中严重扩大化,大搞以我划线。拉山头、搞宗派、迫害干部、群众的错误。* G8 K" l) g$ P4 L2 B
( @5 ~$ E' B7 C2 z5 H: c& J
二十九日:
2 u- s$ u6 b* U6 T2 k2 Z1 o, V% I& t7 \+ m& ~
市委召开党员负责干部会议,要求认真贯彻省委〔1974〕五十八号文件精神,把被吴大胜等人扭转的批林批孔方向扭转过来。市委副书记贾世珍到会作了《坚决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把全市批林批孔运动开展起来》的报告。
! w/ G' L( N6 ~, O" {, V% [+ [* _: P
本月下旬: t) s1 {+ z6 A) ?5 a
, q9 w: m# ^- D+ n" ]% ^
全市组织民兵、市管人员、公安干警、商业职工、街道干部一万五千人次,查获违法活动一千五百六十四起。
q; I- D; ?0 L9 L- n" `" T6 L" e2 J* e& z$ Y5 E9 M
本月:- u' v) F& ]+ N( Z* K# L% A; L
6 J3 T1 M: `" M4 m# b 省、市委采取各种措施,动员下放回宁人员返回农村。同时决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在运动后期统筹解决下放人员的各种问题。下放人员陆续返回农村。
5 ^9 L V' z5 c* @8 y T3 o
8 W7 B& Y6 a! P y& j8 h; {& d) A 七月8 I; T ]9 p" H3 o. J! @
8 L0 b8 x l: s0 f
十一日:
7 R* R d$ S0 o+ g: n. n- d3 x3 d8 h5 H; Y) E( F P/ u
市委召开动员全市人民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74〕二十一号文件大会,要求迅速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坚决贯彻落实的热潮,夺取“批林批孔”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参加会议及组织收听的干部群众达二十万人。
4 ^4 q( ~: a; [- h- i! U9 N" K' @2 O G7 ?& \2 L0 H4 A+ c2 t
十三日:3 s; I" A$ [- D4 H5 {9 e8 `
6 p' {. ]6 ?5 K7 D! M' x# H( x
市委召开全市贯彻中共中央〔1974〕二十一号文件,抓革命,促生产的动员大会。南京石油化工厂、南京内燃机配件厂、南京变压器厂等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市委副书记贾世珍到会讲话。
! w4 E4 Q1 w& x1 U3 q7 c
9 x4 b# Y- E. t4 T% y* u$ r 二十二日至八月八日:
6 }2 G% x( r' z) W7 K9 c+ J" [$ n' ?7 Q0 i. a5 \! ~' ^
市委召开南京地区工矿企业“批林批孔”座谈会,分析研究全市“批林批孔”运动情况和落实清查“五一六”运动的政策。( }6 s7 C+ z, l2 I
" U8 r; p. }* M. i0 W
二十三日:
2 C: V7 U0 _4 Q( B' [- U3 w$ n
- Y L! J M7 y( p$ f 市级机关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八人在会上揭发批判了市委书记方敏的错误。方明代表市委到会讲话。6 _1 {9 ]0 }7 `% i) ]
% x6 Y! ~* K* q" V& J9 d
二十七日:0 f, @+ I' W7 ?$ d1 |5 v
+ o+ i# f I. Y# o* n, N
省、市委举办所谓“儒法斗争史报告会”,四位工人在会上宣讲了“儒法斗争史”。各界群众十万人参加了大会或收听实况。
# l# }, f. B" E1 u# i2 J! M' [7 g9 W7 Y2 p! ~; z0 A2 F
八月
* ]5 @7 i- r5 ~" ]9 u7 H
, c/ G) |* m6 t 二十日:
3 @* a# i; B1 i% X8 Z3 O( n. [- T4 @; B: j9 T" r- L: p: C
市委作出关于纠正清查“五一六”严重扩大化决定。
: O8 Y( C. C) w' g2 e$ ]7 v5 q s! M
! e7 K2 ^' f4 d 九月
" O* I9 B+ \3 _% P' f
* c; b7 M% l9 \, j; Q7 r 五日:
9 `9 n0 y$ F* {/ u" p) q1 ]0 M4 |* s6 ^& ?0 X- s. y6 D, n
市委召开商业系统抓革命、促生产大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掀起抓革命、促生产高潮。市百货公司、同仁街菜场等十个单位向全市商业职工发出《倡议书》。; T4 e' e# m# r
# S( ]: y: X* s$ J* _9 ` 七日至十三日:9 }* k6 o$ c. w
* H+ z* p( w. y. N
市委召开区、县、局、办领导干部会议,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发动群众,联系实际“批林批孔”,分清大是大非。2 A1 s H: A1 Z6 O g
4 F3 _3 K9 D4 q, U( n7 k
十八日:
& P+ R7 V: |+ G" {! t8 W+ ~" n# F/ a7 Z( N3 M$ o
市委决定选派一百九十名干部带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好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7 q0 z( d' L" m E3 g2 e" f$ l/ |% s) Y4 T' i2 G
二十六日:
& F A' q" i' r1 ?7 s0 B% |7 z% _/ K2 c, t) z/ K2 t
市委召开全市工农兵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大会,揭发批判林彪破坏辽沈、天津两大战役的罪行。* a: \9 h+ W3 L5 ?8 @3 A0 d8 J
( G3 E* p6 d, e: s) ^ 八月
- p5 K3 i8 Z( d# o1 F' m) \: h1 [. Q7 F+ F# x! q0 X% w
八日:* X" E' [- x& I; U B9 O* R
( O! P/ x. D6 a$ ?
市委召开大干四季度,掀起抓革命促生产新高潮大会,要求以中共中央〔1974〕二十一号文件为动力,进一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生产计划。
% Q1 k8 r8 T5 E V- D5 J$ g5 H# r, @- R y
九日:
7 p6 y: I; C0 w2 ^ y9 u" A
) U4 z* j' _/ e+ ^4 Z% a* ] 市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刘其章任组长,方明、雷绍典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全市复查“整党”、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的案件工作。5 s( i: X- O/ n" L; ^9 v, ?' h
/ O6 K' h( l1 G4 \/ A 十一月" f1 I0 ?2 j# j9 o4 x4 b
1 J/ Y7 B/ ?, u8 \ 十二日至十六日:
4 B. ]0 M# I1 Z
* c/ N! Z! A5 H8 S( E2 N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揭发批判方敏等人不清查与林彪反党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等错误。) g! g9 O( S/ w+ r# x
. s1 H2 g6 E+ o! X2 j
十三日:/ d7 W/ N; s( S8 U# Z3 m Y" h
* V, ?! H' H9 K7 z
市委召开“热烈欢送首批知青上山下乡带队干部大会”。这批干部将于十五日分赴郊区及江宁、江浦两县农村社队。9 m$ g% Z! |) P2 J
: l e% ~. {5 q
本月下旬及七五年五月:6 Y' T# c0 g( c* w1 S
" d: P4 b# E2 o 全市各区、县、局、办和各基层单位纷纷举行平反大会,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的干部群众平反,恢复名誉。# [; c2 ^0 Y5 W
7 E- z7 @2 k$ T( q( G: S8 k 十二月
0 [ G2 N+ i3 V5 g* S( z! n/ w/ |/ ]4 b: G/ E, N6 c" F# c) F
三日:* c I' |1 K! q/ Q5 \& p: L
4 ~' T; n! Z, X! r 市委召开全市落实政策经验交流会。南京无线电厂、中华门车站、南京火柴厂等单位介绍经验。市委副书记贾世珍到会讲话。" I8 F" H& X! J% ?
% P- A+ u, N2 V9 u 二十七日:
9 p- `7 O" ?1 x" c% c% p/ y: R" C
1 \/ c. e, u9 @3 E0 \+ o 市委发出关于严防经济主义的通知。. c* b. y! V8 `$ {9 G' J7 o
3 N5 ]& y2 H3 a
一九七五年
) c0 m5 D/ U) ~3 w4 ~. W4 ~6 h2 W6 T \8 E5 L6 `* [
一月% ]* J- U+ K+ N4 Y) h* L
* t& G, h$ z. C, Z' @' i) k; ?
八日至十日:
/ p$ `* ` R0 b* v/ i% I7 B& h9 M3 Z1 \, K/ W' N% u5 E
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四届全国人大的准备工作,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 p8 r4 g! T/ J# D4 s+ i. l! C, Z" _7 Z A
八日:
: l0 y* N, h9 F5 L& L+ g& a1 _6 A [! A" Q! V4 [
市委召开各县、区、局、办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会议,宣布全市清查与林彪有牵连的人和事的群众运动基本结束,“市委内部路线斗争盖子已经揭开”;号召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把学习与批判结合起来,推动“批林批孔”的深入发展。 R7 S" z. @$ P/ a7 D
# \) _, C) R; Q0 u- R) K
十三日至十七日:0 F6 G9 [+ S+ `& Y" k* @
7 H9 L8 B N3 O# J# S 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会议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选举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9 `' A0 X/ `5 g8 c# U
0 ~+ W" d; _" y3 e' A: H/ T 十四日:
+ l, Z% d/ O: n6 \" g
" v: y' @8 ^4 i2 G! _$ V 市委召开十万人参加的“认真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深入批判林彪‘六个战术原则’的辅导报告会”。市委副书记王楚滨到会讲话。
" d7 B; D, ?1 l0 l- Q% Q
( V4 j4 e! q3 K( a, h& J 十八日:
, `) O+ P/ z+ S+ W- b+ I9 ]" x& t/ R4 a' V
市委为被打成“五一六骨干分子”的原“新工总”头头朱开地、鲁学智等人平反。
: t3 c0 @$ _( {* y( r" L# S b1 y8 W8 b1 A( }
二十八日:3 k: B' X) }3 U* p
+ F: l4 H- t# S2 | 省、市革委会在中山东路体育馆联合召开大会,由省革委会副主任杨广立传达全国四届人大会议精神。参加会议和收听的省、市机关干部和群众约十万人。# N1 T8 U S! `# K; ]2 q
b: s* s. W) ]% Z- |$ b& j
二月
0 V% g# u! V# L0 o7 p# f7 @
& M! b7 \7 I! w8 y 十七日:2 E, X5 I ~/ b+ s8 [7 y
, F8 [% E, X, d3 U( U; \ f& C 省、市委举行“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会”,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省、市机关、工厂、学校、街道的干部群众和工农理论骨干十多万人参加了会议。: s! ^7 n G Y* Y5 c* N: M
3 g/ }& V3 X1 h 十八日:) g$ Q0 @% X+ f0 Z0 o% J, _
% d5 R& q1 h+ B# G- \: q 省委决定:方敏等二百六十九名军代表调回部队工作,免去他们在本市的一切职务。' w# c1 p' z' c9 x, J3 F. l
% x9 R# D0 I1 e c: T9 P4 A 二十日至三月十三日:
# @" ?! A( {: q4 s
0 r) V7 j# G% H1 H* M 市委召开六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示,要求全市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团结、安定的指示,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增强革命团结,夺取新胜利。& {0 q& p# `% [7 g P
6 t# R3 p+ \% e6 Q
二十二日:0 M q& y2 F+ t T9 W! e
: v- C) o! ^& [+ H. k) Q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三十三条语录。全国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高潮。
: S& B; k9 ^# n6 K$ V( R4 p) H6 O$ N
( Q7 L6 Y, B. `3 e8 n! X 三月
9 |: E) x9 l. B( R/ o" f6 }1 R; t5 {% i* Q
九日:
' V/ O, `' }$ C
! |" N. T5 T5 W# n 省、市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党员大会,省委副书记许家屯传达了中共中央〔1975〕9号文件和全国工业会议精神。参加会议和收听的干部、群众约十万多人。
: Z" M! Z7 q- A! n5 z' B' _. g# o% n! ~, G5 k
二十九日至四月三日:
/ V( R }3 s1 \: |2 k/ y% ?
5 U1 S& p6 z5 H* l; u) {4 |" G, b 市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八百九十九人。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王楚滨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市计委副主任刘济川作了全市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年农业发展规划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市贫协第二届委员会。
1 x# x. x+ s# Q. H5 d, [4 e) _5 k# O5 s2 S' | g. [
四月4 |7 _& e( z7 w6 L
! q$ s" F( C* D& d' E/ Q, y1 _
四日:
+ X- Y7 I5 P8 \$ Y# I I3 x5 e2 l* D
市委和各区、县、局组织了二百一十五名干部,分别到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三十九个单位蹲点,帮助基层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6 H! q/ X) s2 o4 e
4 Q% _, B' K4 T, |/ L, X" H 十六日:; K% Q! z6 j5 K& X) E. z
) B9 [7 o, p" S8 c" K: n) u 迄今,全市被打成“五一六分子”的干部、群众,百分之九十六得到了平反。
3 U' w) p# z9 h0 f6 v' K8 e1 n! O O
) L6 o2 {* R+ s6 V 五月' U0 B( F) V7 k o/ {
) N# e8 y7 G6 m2 N8 z
十四日:
& p* N# \ A. P. c
* @5 [" Y' R& _! l9 t4 ?- Z 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学大庆、学铁人先进事迹汇报会。南京被服厂陶菊凤等六人作了汇报。市委副书记贾世珍到会讲话。全市五十六个分会场,五万人收听了大会实况。
6 D% f" L& W0 ]. i! i' n% s! D7 G: [, G) ~5 k4 b7 \3 L
十五日:, S. V5 L8 f4 R
1 j9 K* q% v$ @* \ U y" x# |$ M
市委召开部、委、局和县、区负责人会议,宣布落实清查“五一六”政策的工作基本结束,要求以毛主席的“三项指示”为纲,广泛开展一学(学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三批(批修正主义、批资本主义倾向、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五大讲(讲路线、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的群众运动,消除派性,加强团结,发展大好形势。
' u' d4 C1 y* J: Y) f1 i
9 C1 ?, E7 p, x9 D6 ?* v$ G 六月
- x6 n4 q9 f8 P0 z9 n9 \
5 o3 H! A I# x9 C3 A1 F1 J( o 十二日:
d) I- H/ W5 K- q
- }$ P, N- N4 }: k7 w t) h. k 全市郊区开展学习所谓的小靳庄经验的活动。迄今,已建立“政治夜校”五十多所,参加“学习”的达十万多人。
. L6 g& U$ E* s! d5 a: E
1 L0 o8 t/ ~- A& f% F1 U/ b0 Z 七月
2 R6 e0 X- b. ?* W5 N9 {" c3 y; H% U* e; I0 ?
十二日:
* d7 J2 G) E z- Q/ t6 b& v4 W6 `. B2 y) q- m. l0 r7 z, m N1 g
市委召开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75〕十三号文件经验交流大会。晨光机器厂、南京有线电厂等六个单位介绍了落实毛主席“三项指示”,迅速把生产搞上去的经验。全市五万干部、群众收听了大会实况。
! U% p: C4 F, \ T1 P" K- N5 `( S0 t) g% I5 L
八月9 ]7 e) n% ~+ t
+ `& t( b) D; r: G: g, X* N9 J/ i
十五日:
0 R/ }3 s; g$ T% M4 ` s
2 C9 K7 t f! N& m0 I 省委决定:储江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r. E- Y5 w; ?' B$ u9 ~
0 { d/ E4 u: r4 f! u
二十九日至九月十七日:( I. v+ [' y8 e9 |7 j3 i' J( w
/ y* Y2 Z- Y, V+ _! o# }3 H. U
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各部、委、办、局和各区、县负责人参加。会议联系实际,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了克服“软、懒、散”,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的问题。
. T; t7 T0 I8 S L" I6 C) k" G$ f) n' _
九月
. Y$ T8 W1 c, q" H; r
4 @) `1 H& ~7 f9 w' l+ V 四日:
3 Q N% I5 ~% u# J4 V/ a( ~* ^8 v/ A" @. o: G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对〈水浒〉的评论》。文中公布了毛主席关于《水浒》的评述。1 h- u; U+ V- E
" b/ ?* s- q, t( f+ F. b$ o
十二日:$ q) b6 A& H2 ^7 E' e: j1 a
9 ], l" x2 T2 m; w 省委决定:汤永安任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 H3 F8 T$ ~( o6 h5 {
2 V0 _, @- a# _( C+ l 十五日:9 d2 n4 a3 T( z# ]
5 l% ?+ h! X- L$ m. F' A* R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华国锋副总理作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总结报告。1 _- ?, g( ?& b. {2 Q* J0 P
% H3 f$ @* M8 K" y' h9 q) ^" ^
十八日至十一月十日:
8 e: k' Z! f. y8 o4 `# m$ j! g
! C) B: w" g" ]) n9 r 市级机关以整风精神,开展了以解决领导班子问题和克服资产阶级派性为重点的“一学三批五大讲”活动,增强党性,振奋革命精神,做好工作。
6 v5 q L( P8 {% ~5 X
. A0 B! T4 m& F* V: S- @ 本月:' D8 W" G! P/ B! o' u- |
# q8 r# N6 x% D p 全市工矿企业进行整顿,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狠抓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 U0 U" D+ i4 Q% ~4 \# o( j* n/ |' I) W" F9 h. D* s" \
十月: b5 U( D/ I# ~0 O
$ @' R6 H! v' ?2 ?" g 二十八日:0 W g' H! G5 z- A
3 X3 b2 p! b' V4 j' h9 G5 f 全市各街道掀起了大办所谓“向阳院”的热潮。迄今,共办起一百七十六个“向阳院”。
' I0 {3 `: O3 S: j! I; \3 Z$ X n% x" y" X
本月: t# J( M' Y/ R5 M& m
2 Z9 \, w1 S: c 全市开展评注《水浒》的群众活动。2 Z: C u- w! I6 u
0 g T, j3 B" `$ G: V 十一月
2 }$ Z4 v2 g, ]& Q2 h* c, H* f8 U# P4 y
十一日至二十日:
7 S0 P: V/ b+ T. H' D$ x! f
( o" R% X4 L. V- n2 y( {0 t0 _9 ` (此处几字辨认不出)扩大会议,学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发出“学理论,(此处几字辨认不出)三年,普及大寨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做到粮食自给,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的号召。: H; X- U0 p& _+ [5 h( i8 \
' d$ V& j6 g r5 D. l2 A0 F 本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 B- W% }5 g0 f; |: V& m
: R& r% x3 g; h- F# t
省、市委联合组成一千多人的工作队,帮助本市郊、县党委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 |2 c7 q3 k$ X% M- W
- f; P/ Y* J R5 g* o! c 十二月) m+ G$ ^( v L5 \' f
M5 t7 N) @9 T7 Z8 c3 U T( q 四日:+ P0 J+ r* C+ F5 D- {
. Y, z% a0 _1 e4 `+ M% d" u' ? 《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发表的“四人帮”的御用工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批判所谓否定“教育革命”的奇谈怪论。由此,掀起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0 x. \7 z2 h% E# X; J6 ^: `- M, k) q4 H# q
市委发出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各郊县党委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农村政策,为早日建成大寨县而奋斗。' O/ x6 C4 U! z% |. J$ ~; S
% X( S3 F- j4 T: X2 T 二十五日:
" a+ n) T M* e' V( G9 H" l+ I' x W
省、市委联合召开大会,纪念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指示发表二十周年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七周年。市委副书记王楚滨作了报告。全市十七个分会场,三万多人收听了大会实况。
$ |3 Z, ~ \: M1 b m' a; T* u. r8 {- M2 H1 g. K7 i* d
一九七六年
7 H n3 S( X5 U& T8 _. G& ~; N' M
3 H- U+ F2 C2 w, B. g- g% } 一月- f. J4 A3 t+ @$ j- w- E
+ L& v: f' P; i* ?
八日:
' N9 U }; y3 O, W' H! m- u8 O; h1 ]/ s! ?
. U3 r# C2 l9 e: t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A6 w8 P/ O+ h. Q
2 G* {: Z: X' k0 A
九日:. Y/ L# X( i8 q( s* \
' ^3 A8 _$ N6 I3 |6 A2 R% c 全市人民不顾“四人帮”所下的不准戴黑纱、白花、不准送花圈,不准开追悼会的禁令,纷纷举行追悼会,瞻仰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
) o- l" v1 V1 [; w3 i0 s+ |, \. g, p. C- V' s
九日至二十日:
, }( S' e6 z3 v4 l1 I+ i& v9 C' ]
5 n2 @& t4 J' k$ D 全市郊区、县委开展集中整风。参加整风的有郊县科以上干部和所属工厂、农场负责人四百多人。这次整风是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端正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路线,解决学大寨的认识问题。省委书记王敏生,市委书记储江、副书记方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 V; ^# C6 e( Z9 }' K( i8 c4 E: `! _& u, D* R9 J
二十一日:& c4 @! X' k- M( m2 d" ]* H& e: P
& z1 P( C, Y5 N2 ?6 n' s% I6 D
栖霞区十月公社党委召开大会,纪念毛主席视察二十周年。市委副书记方明、市革委会副主任房震到会讲话。$ G# b5 C5 n, x9 p; A
" |9 A) a% ?' t7 y* Z+ F 二月" y2 W: T: h6 d' `
7 K4 h9 r$ T# [6 Q( P: d 十七日至二十二日:
: v7 R2 i( y" Y/ ?
5 M. x* q+ _7 x v9 X 市委召开六届十六次会议,部署在全市开展批判所谓修正主义的奇谈怪论,回击“右倾翻案风”。
. g& K; z& O+ @) B+ l2 `' i% d- r! I
十八日:! W* U, `5 b" l* S
' x% R, o- r# t- j, f( { 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大会,批判所谓“否定教育革命成果的奇谈怪论”,发展“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 @& B% |$ k0 G! x$ J. @4 e8 \# P
5 B: G8 p% j6 K* g 二十四日:- T5 z. @, a* _1 ^& F
6 B% |, J6 p/ |1 b+ L" d8 d 南京石油管道指挥部郝家驹、原省交通厅科长刘传玠、南大康炳成、原江浦县供销社主任于池等人在刘传玠家秘密集会,成立了“伍灿哲”帮派小集团。4 O: ~* H5 s* ]$ [* ^
4 U" a- C) X8 g# ]" E 本月:
. u% r; J* z/ q5 U3 _1 [7 r8 R$ ~2 A+ R& j1 r7 g" ^
江苏冶金机修厂基建科工人孙家轩、省文化局临时工孙雨农先后十余次写信给“四人帮”的死党、上海市革委会负责人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诬蔑省、市委“大刮右倾翻案风”。徐景贤、王秀珍将其中的一些材料送给了张春桥、姚文元。
. W$ P2 S" B* R/ I# ?+ m8 b5 k0 ?/ J \2 ]/ M
本月:& u$ U: B, c) g; E5 w2 u
* v2 p" ]1 l. H: k; ?$ u. q7 i 下旬,市革委会常委徐浩、委员周文昌、王化勤、汤大民等十三人在毛守根家集会,攻击“省委执行了邓小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出搞垮省委要“从组织路线入手”,并决定由张向东起草了署名为“市革委会部份常委、委员”的大字报,公布他们的观点。自此,“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正式形成。他们先后向“四人帮”报送了十五份材料,诬告和栽赃、陷害一大批干部和群众。' p9 f9 I" {$ V
$ O8 S8 U! z S: X; t$ |4 j 三月
0 }8 G$ U a: a' Z8 H2 U2 a# i; ?( [2 _2 m5 N' t* c) S' Y) b! k
五日:
, _5 m+ S5 _6 A1 h. x% m/ c2 X' w+ d& {. m* ^$ j
《文汇报》今日的一篇报导含沙射影地攻击周恩来总理,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不少干部、学生、工人纷纷写信给《文汇报》,批判这一罪恶行径。
3 K6 I; D4 ~! G w# g% I8 J0 v" l, Q0 x4 c
孙家轩、孙雨农为首组织了“屠宋”帮派小集团,贴出《毛主席发表评〈水浒〉、批宋江的指示》的大字报。
5 E. W& R8 w6 T" p
9 b' @/ X% V9 Z3 d 十三日:( ~% {* Q+ S8 ?
+ W1 E4 D) q7 A6 T& L% [6 W1 i# T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凭吊雨花台烈士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组织群众参加凭吊活动,进行思想政治路线和革命传统教育。
" J. X* y# S+ F6 c
. C, b l1 u% W A 二十日:6 s V, X8 f! X- e8 F' N9 n
/ y. V0 A0 r" a* n
“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成员汤大民、纪锦堂与“四人帮”派到南京来的《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张荆江密谈,攻击市委“以整顿为名,请隐士、举逸民,百分之五十的部局长是刮右倾翻案风上来的”。
5 X: [ X" M9 i M
1 e* S" B( g' u* ~/ S, k 二十四日:
% K/ b" E1 p) G7 P6 y
% z$ ]7 J) u( I0 t* A 江苏新医学院部分学生去雨花台凭吊烈士,烈士陵园管理处照相员把献给周总理花圈上的挽联拿去请示领导,与学生发生争执、冲突。
' K" D Q* z- a
) a3 ~* {% o: H' C. ? 省委委员、省革委会常委曾邦元串连了省革委会委员、南汽行政科副科长须锦兴、南大地质系教师苏红等十余人组织了“登攀”帮派小集团。0 f0 p2 b" `8 x s2 A$ F( b; i
. A$ O0 V7 B) ? n$ ?8 @7 l 二十五日:
8 ]' q0 `4 y$ n; j. _- ~+ M$ g
+ a/ Q A- p* x2 z 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工人在厂门口刷出巨幅标语:“誓死捍卫敬爱的周总理”、“《文汇报》把矛头指向周总理决无好下场!”
/ [) h6 x2 x6 _/ ~- {4 ~0 u/ t1 D9 ~" N$ U/ o
南京大学部分学生爬墙进入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举行悼念周总理的活动。/ d) e/ |4 \! x
$ `+ {* U% H) Z* e& ?6 y/ W5 R 江苏新医学院学生在新街口、鼓楼广场,刷出两条要求省、市委处理“雨花台三二四事件”和怀念周总理的大标语。
" D1 ]% y6 W5 y$ @7 t. _
, @# ?6 B" C' @! `" A 长江机器制造厂供销科保管工张文鹄、南京有线电厂一车间工人忻中庆、南京电子管厂供销科职工朱一平等人组织了“尚九天”帮派小集团,炮制了《从清水衙门里安民告示说起》的大字报,贴在鼓楼广场,并印成传单广为散发,攻击省、市委。
0 k! d7 t5 J& k
* y9 w) v, p' y# `" p1 Z 二十八日:( u5 z: n& j- K' d5 P) G7 i
6 f) w+ @* X) j' X 南京大学四百多名师生组成游行队伍,以周总理遗像为前导,抬着用玉兰花制成的大花圈,花圈下面的横幅上写着“光辉永照后来人”,前往梅园新村悼念周总理。沿途很多工人、学生自动参加到游行行列。' W; A; h) \4 E) x9 D5 v
4 j1 S5 {7 O3 ]% A% E
南京齿轮厂职工在中山路刷出“谁反对周总理决没有好下场”等大幅标语。
. Z. Y' z" J+ m7 x3 V: _ S1 d$ T, H* t
南京船厂庄可、南化石明、南京有线电厂忻中庆等人抛出《三项指示为纲和走资派的脚印》的大字报,公开亮出“夏五洋”帮派小集团的旗号。庄可、石明、雷学友等人到西康路三十三号与《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张荆江密谈。庄可攻击省委、市委一九七五年领导的“一学三批五大讲”群众运动是“批干批群众批文化大革命”、“以围剿派性为名整造反派”、省市委搞的是“老宗亲三结合”。雷学友把大字报刻印稿交给了唐进修。
( E1 p( { p! @/ j
9 c- p. A& ~8 R+ F5 o 二十九日:8 Q6 \& ^) m Q% B# k
9 `- h8 k0 \: n5 @0 i6 g% B 在本市的大街、要道上,在通往全国各地的火车车厢上,在开往各地的长途汽车上,愤怒的人们刷上了“揪出《文汇报》的黑后台!”,“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等大幅标语。/ m" O9 @9 X2 H" L7 M( ~2 R
' p( ^0 O2 K0 H, \3 E1 G& r7 p 市革委会常委徐浩、金城机械厂计划员张向东、南京染料厂工人陆祖耀等人向《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张荆江密报金城机械厂工人参加悼念周总理游行人数、路线,领队人员情况和所扎花圈的尺寸,企图把省、市委负责同志打成幕后策划人。
7 u! ^+ [. K, f+ l6 k& m6 F9 K+ y9 V6 T# C6 N. R# P) j/ e
三十日:
/ w* g2 E0 O8 ~4 d5 F# T3 I% R) c, L6 R; i. Y- |
南京大学学生将二月六日《参考资料》上的“有关消息”和他们对《文汇报》三月五日的报导的批评以及《文汇报》的答复写成大字报贴出来,并加了“是粗枝大叶还是别有用心”的按语。: P" r# h. O s. f
# }( Y" c0 `4 l: o( ]) Z
南京红卫机械厂近千名职工,胸佩白花,臂戴黑纱,抬着直径三米、有五百多朵白花组成的花圈和“谁反对毛主席、谁反对周总理,我们工人阶级就和他拼到底!”的巨幅标语,前往梅园新村悼念周总理。
3 l, A7 D! m f$ i: W$ M, b/ d0 W5 \ q5 w* j5 t- b( Z! b
本市新街口、鼓楼、山西路广场出现了点名批判张春桥的传单。
1 d, V) i& x4 ?; s3 c7 t* E! d: j2 Y( G8 o
三十一日:
% L0 m6 K) p2 S6 |; t/ Y1 S2 T b: z. n4 O8 d
市委就本市街头出现的大字报、大标语发出〔1976〕二十号文件,强调“不允许传播小道消息,不允许造谣、信谣、传谣”,“点名的大字报不要上街”,“整个运动要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在党委一元化领导下进行,不搞串连、不搞战斗队、不停课、不停产”。
1 r! o! Y8 m- D2 P2 I; }7 \+ O
+ [) e& Z1 P2 W- R# X# `. N. F 全市许多工厂、学校的工人、师生抬着花圈和标语上街游行或汇集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批判“四人帮”反周总理的罪行。
+ \0 u, q+ N4 B! R6 N; N1 ?
& C/ L/ Q1 x5 X- _2 Q$ r* W/ s 南汽制泵厂的部分职工在孝陵卫、中山东路军区后勤部围墙上刷出“打倒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张春桥”的大标语,围观群众达数千人。
. u5 q$ F! P2 G' K* R
% M: Y% e7 S& l7 s 市电信局三分局在鼓楼食品商店大门顶上悬放了一个悼念周总理的特大花圈,几千群众围观。
: Y( [0 p0 A$ P" B- s2 o, @ J/ @+ [, p& B4 l+ Y# T7 x e
在军人俱乐部、祁家桥口、盐仓桥口,解放军某部战士署名“毛主席的警卫兵”、“五四式火箭炮炮兵”,以给《解放军报》编辑部信的形式,张贴十二张传单,指名批判“四人帮”。; x7 H4 L; l* d1 b# f. o# Z2 S
& @9 I- c, b( C/ B
《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将街头出现的大字报、大标语拍成照片,向“四人帮”在《人民日报》的亲信鲁瑛作了电话汇报。8 O/ v: ?% S6 N$ o
4 q7 y# S# c5 J2 U 本月:
- E1 U" e; w1 D7 k3 e/ a* c! l! m6 w: P
徐浩、陆祖耀、张向东等人在周福明家密谋夺取市总工会的权,把市总工会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徐浩叫嚷:“我去找市里,要求到工会去,先利用工会开展斗争”。
# x1 l% f! k* {4 u1 B8 N$ q: U% f7 b9 @2 V9 M
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锦新让工作人员把省、市委负责人的部分讲话搜集、摘录出来,作为“贯彻、执行邓小平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罪状,进行批判”。" u3 S) N* h9 l% f2 ]1 `: \
# F3 p$ y% Y. S/ I5 V& {
四月. {' h6 W7 W% V! g$ c9 B. V- E
: S" p5 B% @' W" b* N
一日:
! `5 b9 W& B# n- X3 ]; M8 F
8 S5 h+ u" H2 ^6 o 中共中央来电称:南京出现的大字报、大标语,是“分裂党中央转移批邓大方向的政治事件,必须彻底追查”。
0 n) f1 z, [) X
6 Q6 L: U4 a/ J, ^8 A 十四所一千二百人抬着四个花圈,游行到梅园新村,举行悼念周总理的仪式。
+ L) M; i8 x9 s. o* l0 V, S; }& D: ]) Z! U q( n; M2 ~. z
南工学生在鼓楼广场检阅台贴出《十个为什么》,批判矛头直指“四人帮”。
* [$ b g5 n" |/ i- |6 r
( s" Z3 u* f, {. s, U6 X7 } `+ s$ Y( | 《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把中共中央下达的电话通知内容预先透露给“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头头周文昌,并进行了造谣、煽动。周文昌连夜炮制了《告全市人民书》,“夏五洋”、“屠宋”、“尚九天”帮派小集团联名贴出了《四一严正声明》,说“南京事件完全是省、市委走资派一手造成的,他们要承担后果”。
$ d7 S5 h% \* P N; N5 t) ~$ G5 s% {. Q, S% i
二日:4 q3 I( z' v3 l* L" Q- w- ]
8 s+ M, D& P9 T+ ?3 N' j
南京邮电学院学生在鼓楼至三牌楼贴出十八条大标语,其中有的批判了中共中央“四一”电话通知。
, E- D# P' J$ _& V
6 @9 Q; D+ z) X( i7 U, E9 Q: g 市革委会委员周文昌、汤大民、王化勤及曹松涛、毛守根、马培德、杨槐等人秘密集会,攻击市委二十号文件是“折衷主义、修正主义的”,并制定了搞乱省、市委的计划。" A# }7 @7 ^! T2 t+ i* [
% p' g$ J: P" }' }/ i1 Y0 ^ 三日:
) v, }/ c M. \5 p( Q
6 [0 w, X1 P/ c3 j% {1 A4 B 周文昌、王化勤、汤大民、徐浩及胡勇、毛守根、沈维民、曹松涛、马培德、陈德富等以送意见上门为名,冲击在市委举行的省委常委会,并向市委书记储江、副书记王楚滨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市委发出通知,市委二十号文件凡与中共中央“四一通知”有抵触之处,一律以“四一通知”为准。二、逮捕公开的反革命分子。三、召开全市性的大会,批判“南京反革命事件”。四、追查“南京反革命事件”的班子要吸收几个市革委会委员参加。五、召开市革委会全委会,研究进一步批邓。徐浩等人肆意谩骂省委副书记胡宏,受到省、市委领导同志的严正批评。这批人又在鼓楼广场贴出公开要与省委办公厅主任韩培信进行辩论的海报。; x7 \: `* o7 S" P* \/ ]0 y
( [( ^% N6 s- O4 s) B) _% N
四日:, g$ j; {. ^0 `! |) E0 O
% P. M; x& b. b4 K- f 《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在该报编印的《情况汇编》上刊登文章:“南京街头贴出了海报,邀请江苏省委常委、旧文革办公室主任韩培信于四月五日下午辩论。海报中写的辩论的原因是:在一次省委召开的部、委、办负责人会上,有人说南京街头的大字报和大标语是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时,韩培信却说不能这样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 Z+ m# M' t! c n' ]
4 E2 F9 ~2 R7 h9 r. F' ~ 现正在南京的本报记者说:一、估计海报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贴的。二、海报中指的那次省委部、委、办负责人会议,据了解是在省委接到中央的电报指示以后,在接到中共中央的电话通知以前召开的”。! e# [' P* z5 i2 I& ?/ y! F+ F
6 w6 T6 E) x3 W5 T2 o9 P F
六日:
0 c2 Z( S& M) j0 l! [: o! q+ X" c! g) e0 b/ v$ M
华东水利学院部分学生在新街口市煤建公司墙上贴出《不朽的纪念——清明节怀念周总理》的大字报。
, L4 v3 @3 o9 s3 L' l/ z2 q8 S
! z/ w" c7 k7 p+ `/ z# O' | 周文昌、王化勤、汤大民、徐浩等几十人到省委找韩培信同志“辩论”,未成,遂围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良。
5 v% n9 G" j5 h0 m0 Q
0 S2 {- R1 ?. _ 七日:- l/ Q0 S" G1 P' x, a* B
. r9 }0 p9 s( \) Y/ O, X& R% h0 \
中共中央政治局错误地判断了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在毛泽东主席提议下,撤消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 }6 {& t5 y# ]' t6 `: M+ } ?( D: [
八日:
) c' R, s* S* w( V$ s/ R8 ?
" D$ W& a$ T1 y$ p7 Y6 j 全市二十万人集会游行,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华国锋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的决议。& f: _( ^4 |0 `
1 u3 W, y# J* M; j/ X 十日:
+ A( C/ V* [$ F5 z* C* y: D1 {- Z) I+ w, \4 D+ J& Z
市委召开“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四一’电话通知,彻底追查南京政治事件的幕后策划人、反革命谣言制造者动员大会”。* X# a8 w: V. ~2 @3 U+ G* s
$ b( e8 [+ a; ~' D9 E8 H7 a: s 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 y0 c* ]' q$ @0 P+ q$ k
: g7 \ `; o' n, F. D$ P) K 全市二十多万党员、干部、群众分别集会和游行示威,响应省委和南京部队党委联合召开的党员大会的号召,决心彻底追查“南京反革命政治事件”,坚决镇压“反革命”,把反击“右倾翻案风”推向新高潮。) f1 a- p% h) U
6 m- @2 r S: A$ ?1 i# t. l6 q 本月:
, \( U4 s! O: K1 l3 R }+ _) w1 I8 V" }
全市开展了所谓“追查反革命事件和反革命政治谣言”的运动,不少干部、群众被捕入狱或被打成“反革命”。
$ z9 o7 d k, ? a! n$ W: T- ^6 r* v
南京各帮派小集团在街头贴出大量的大字报,把“南京政治事件”说成是“有丰富的反革命政治经验的人策划的”,把“清查运动”说成是“大反革命追查小反革命”。并且在鼓楼广场搞了金城机械厂、南京有线电厂、长江机器制造厂厂党委负责同志的大字报专栏。徐浩指使陆祖耀、刘元松等人炮制了《关于南京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材料,点了省、市委,省、市公安机关,大专院校,工矿企业等三十二个单位,省市领导干部十九人的名,分别送给了“四人帮”的死党、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秀珍和苏州市革委会副主任华林森,并由他们转送给“四人帮”。徐浩在本月中旬窜到苏州,向苏州市总工会副主任邹学琪汇报了“南京反革命政治事件”,并讨论了“形势”和“下一步行动计划”。" r5 {6 Z/ r8 z
; e8 ]$ w1 V6 O# p7 r/ ~
五月
4 Y# _# ]! f+ d0 s+ m; u' Y8 q7 `( G4 z2 U
六日:) k: J; h( T" v' C2 e) [
3 ]; a5 C7 f5 f% Q2 O B9 J 省、市委召开大会,纪念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十周年。
+ c5 V+ `5 M9 R5 A7 A3 I
7 D1 e6 q- M( Q x2 R+ o; { 十六日:& `4 S8 S5 }4 H8 T
1 O* b y0 o1 y% f
省、市联合举行纪念中共中央五月十六日通知十周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大会。各界群众二十万人在一百五十个分会场收听了大会实况。# c& l7 g2 @. @
1 r& F/ F3 I' Y) z 二十一日:
8 x0 [ s* n9 C2 |
' u/ K% u% C/ C( T5 i* F( [, @ 市委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所谓“追查工作”。“谭卫东”帮派小集团头目施兆祥将会议记录稿送给了苏州在宁人员,由他们抄成大字报,到处张贴,向市委施加压力。+ z& [8 n: o/ N9 h) [+ j
* k f8 S6 }, g 二十八日:
9 M& c; G4 k; b2 A5 p8 d$ O& J6 f7 A# s. ]0 A- p3 ?& u. y# }8 v
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和南京民兵指挥部召开十万人大会,斗争“南京反革命事件”的“反革命分子”。
, Y8 a/ y7 y5 F
( `6 r" q5 F/ T8 { 本月:
! [' E3 F2 s( g4 p" G# ~9 z) o2 k/ U$ n/ f6 N! R7 V' _7 C
月初,市革委会常委徐浩窜到上海,会见“四人帮”在上海的死党王秀珍、陈阿大。王秀珍向其传达了张春桥的“指示”:“江苏彭冲投靠了邓小平,造反派受压。江苏造反派要起来与走资派斗,给走资派定案”、“上海对江苏的运动是关心、支持的”。4 b$ {1 {4 S* u+ j
" ~1 S: s- E' h8 p& r: G
六月$ [3 G4 A3 m1 W
( y0 |1 E; Z0 J' T- U, f 二日:9 [2 P O# U4 Q! |4 F0 ^
* x. u& Y/ D0 H/ C “谭卫东”帮派小集团以晨光机器厂宣传科、武装部的名义在鼓楼广场贴出十二张“批邓”漫画和《向省、市民兵指挥部、公安局负责人讲几句话》的大字报,丑化、攻击省、市领导同志。这个小集团的主要成员还有省委办公厅汪学周、薛陵,南大吴向东等二十余人。; x0 v t5 V4 [+ [' p4 j
- L. I+ L* D; S# R7 v8 x 八日:
8 _6 f0 m& F: m3 `# x5 H* l8 R: T! T$ m# `9 C0 W
徐浩、张向东、陆祖耀、郭佩菊(南京有线电厂技术员)、汤国良(十四所助理技术员)组成“凌云志”帮派小集团,贴出《彭冲、许家屯与南京反革命政治事件材料之一》,并将此材料送给了《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
. }- p p% Y0 O$ ]1 o; ^# I8 e# }) k. v: L. V, u
本月至九月:
r7 `2 T, s) R5 j; \) R
7 u6 s V+ k, T' v, b1 }6 \) S 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锦新三次在家里接待了《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等人,反映“省、市委领导批邓不得力,联系实际深入不下去”,同时泄露了市委常委内部的有关问题。2 u& F* H# Z0 {# L
" H; X5 U0 K0 e+ N* I. [
二十日:
( d. R: G3 G/ I# W& y
; J% e( y/ [# m" `$ s: ]. k “伍灿哲”帮派小集团盗用省级机关、市级机关、南大、十四所、晨光机器厂等十六个单位部分职工的名义,在市内主要街道上刷了六十多条大标语,大造反省、市委的舆论。) Z8 u6 v, t: G8 [
5 X, J& q& G9 C" r, w+ U
二十一日:
( d) R# [6 H/ r- ~4 m; @: V3 i% o3 v# I* W& F2 k9 N
省、市卫生界三千余人集会,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十一周年。! | M2 z. ]9 _+ M
) D9 Q9 I& s7 J, Y 本月:
$ y ]+ t) D# r' L6 {( @4 a1 I' q4 Z6 ^( `
各郊县学习大寨“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经验,批判所谓劳力自由支配的资本主义倾向,加强劳动力的管理;大批所谓自由种植的资本主义倾向,落实双季稻的种植计划;狠抓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推广小靳庄的十件“新事”。2 I8 p3 P% A8 C- j$ X( j- ^8 R$ h9 S; t
: e8 W( w. w% `2 a- d* P 七月: ^8 o9 n( L' D" q
0 [; X4 T1 E; T 三日:9 Q' R1 L% G0 A; d5 H
" \$ i+ d( l- {8 O# A9 o: ^ “登攀”帮派小集团骨干分子黄登陆、杨岳富、许政、陈兴立等在鼓楼广场贴出大字报,恶毒攻击中共徐州市委书记汪冰石同志。
+ R# N0 V9 I! {) y" a5 `( _+ t1 Z' v4 D3 Y! n% |
“伍灿哲”帮派小集团郝家驹、康炳成、张茂林、李华、于力、潘守文等去苏州,与苏州工、农、妇、贫、民兵等组织负责人密谋,采取统一行动,搞垮省委。
+ Y; F: D2 y5 Q- n# l( n2 T4 X/ c; K% a3 d. P
六日: G9 r7 y$ Y6 b0 u: |9 K
7 x+ L) ~2 P; @7 c% N8 f& m% N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北京逝世。6 t5 i7 C& Z; d/ I
; ^6 z5 L' z c 七日至十一日:, J5 K! ]" j: L" I! E6 z
# U4 l& ^" S1 d0 O$ F
本市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广大干部群众举行各种活动,沉痛悼念朱德同志逝世。 [/ w- b3 S H2 [8 i/ O
( I- A& G' W0 }3 Q ~. g! [
九日:7 @) h1 o3 w+ N" O' t
2 N& \0 n2 X" v% i: ~6 _/ l9 z “夏五洋”帮派小集团头目庄可贴出《认清形势、乘胜前进》的大字报,说“南京政治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就在“省、市委内”。5 T' m# Q* B& {% c
/ M, U1 v! d4 A$ y2 f
二十日:
0 n$ P( p9 l, D
' x1 X& P7 ~# {( G0 b( m 省、市委召开大会,隆重纪念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发出十五周年。
$ ]% B' F' p% _( a% m4 S H# [: G( C# b& M: r) G C9 X6 O
二十八日:2 Z* l$ T0 f9 Q3 |
) f( q3 J R: L/ T, y 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0 u W0 O- l& h: {* y
; _3 U: g' L6 N5 B# k) ^- r! _* Y 二十九日:7 q; {% F0 [& |
. n0 S/ e3 u' k0 t& C8 B4 L
本市医疗队奔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
- Z# |$ T4 q) v; h$ [' x. u2 G! R f/ m8 q5 H. r
本月:
% @' q6 \" Z+ g4 j0 d R0 D, f) M: a& F; H9 Y+ {& G _: p
月初,“登攀”帮派小集团头目曾邦元借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七月一日社论为名,贴出大字报,攻击省委负责人彭冲、许家屯是“破坏党的领导的罪魁祸首”,诬蔑许家屯挥舞“‘三项指示为纲’、‘争夺思想阵地’、‘抓领导班子’、‘全面整顿’四根大棒,制造白色恐怖,妄图把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批林批孔中的反潮流战士斩尽杀绝”。2 D& I9 o4 |% E5 P( I0 @4 a! w2 _5 e
% K+ H/ G' r" s) A 下旬,“夏五洋”帮派小集团庄可、俞静安、童英华三人先后找《人民日报》记者苏风兰告省、市委的黑状,说市委执行中共中央“四一”电话通知,“决心不大、方法不对、进度缓慢”,“十五万人的动员大会是虚张声势,批斗大会仅抓了单干户”。
( O% X' J5 h8 {6 j# Q+ b* Z. p8 |7 {
八月
& Z! s% h( S! w4 d. Z& d9 x2 z9 |0 m0 K: ?& {" J3 [
三日:
, Z. B0 l+ a' u9 g$ T1 g
1 b& i3 r* x" F5 U+ r 市委决定选调一千多名工人到中学担任教师,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
; `6 M- V L9 i* C# _
H; b; t, C# m N7 ?2 d$ q 四日:
1 I. q3 N2 y) D4 o6 M! B( H- K( C) s. A p' l j; h$ r* v
“夏五洋”帮派小集团头目庄可派俞静安到苏州与邹学琪密谋“下一步行动计划”。俞静安从邹学琪笔记本上抄下了省委〔1976〕七号、十一号、十五号文件,准备回宁批判。邹学琪向其谈了他们准备夺取省总工会领导权的“方案”。
% _0 l6 D2 p4 ?. k% g' m/ u. T+ I. U4 [3 d; H1 o0 s5 w& Z3 {
五日:
8 M" n8 v9 z7 N5 s$ m! w1 k) i' O: N! z3 `0 y! F w
市委召开大会,纪念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表十周年。( A a. S. g6 @& b, Q. z
5 O, U& v, v6 ?4 s “登攀”帮派小集团头目曾邦元串连了省革委会七名常委、委员贴出了《走资派的自供状》的大字报,攻击、诬蔑省委负责人许家屯,并送了四份给“谭卫东”帮派小集团头目施兆祥,让其转送给苏州的华林森、汪永珠、邹学琪,要求“团结起来,共同和走资派斗争”。' Q- i1 u2 B' u* f8 D" V# a9 V* O
( j/ |' I. L+ T. r, A# I 六日至二十四日:5 Y- T0 ^3 r8 J( q: H( _
l4 p C' w& \+ L4 j c/ a( V5 q 博茨瓦纳共和国总统塞雷茨·卡马和夫人到达南京。在华林森的指使下,苏州城建局的包仁祖带领一帮人在卡马总统经过的街道散发攻击省委的传单,招来大批围观群众,危及外宾安全,蓄意制造涉外事件。水佐岗派出所及时制止了事态的发展。华林森、邹学琪指使包仁祖向省委提出三项要求:一、水佐岗派出所必须公开检查、赔礼道歉。二、释放被扣留的人员,交出“审讯笔录”和“被扣材料”。三、立即查处“八六”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同时,派出“民兵”来南京“支援”。七日,“登攀”小集团头目曾邦元,“屠宋”帮派小集团头目孙家轩,淮阴帮派头目、省革委会常委唐省智,徐州帮派头目孔庆荣纷纷赶到江苏饭店,向苏州帮派成员表示“慰问”和“支持”。从九日起,苏州帮派在宁人员连续冲击省公安厅、省委招待所,占领水佐岗派出所,并叫嚣要调二千五百名“苏州民兵”占领省委大院。省委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不加理睬,这些人无计可施,只好于二十四日写了所谓《严正声明》贴在水佐岗派出所的大门上,撤回苏州。 `! K7 k0 |5 @* p2 T" g) ?4 G
5 [1 O+ _. X9 T 十六日至十九日: ]- _ ^- Y7 W1 W5 y8 d* j
% i/ F' @; H7 B Q “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徐浩、周文昌、王化勤等人抢占市委东会议室,多次围攻市委书记储江,要市委召开市革委会全委会,“汇报一九七五年工作,解决政治路线问题;汇报领导班子三结合问题,解决组织路线问题”。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严词拒绝后,就在市委大院里贴出《坚决要求参加传达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班》。《和储江书记谈话后的疑问》等大字报。
" W3 {' j' \! v$ V: J/ _% Y5 Q" A h% C$ J' P+ x- `/ I( C2 @- q
十七日至十八日:" J/ c, M$ o( S8 J- ^
1 p; x; V: K ?. ]9 j
市委召开基层单位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南京各帮派小集团骨干分子浦效信、方国民、陈法奇、徐文忠、秦峰等带领一批人冲击市委大院,冲进会场,强行宣读《强烈要求》的大字报,迫使会议休会。十八日《浦效信等人又企图找市委副书记贾世珍无理取闹,没有找到,遂冲散了基层单位负责干部会议,国防工办系统两个小组的讨论会。
\" r9 g9 h* E/ s* E+ i+ N3 y( T8 [+ k9 f( k
十九日至九月四日:
" \) j. ^6 C1 [4 T- \. I6 U, F1 e0 n A5 T# j5 h4 y/ j4 a
据观测和分析,南京可能发生地震。十九日,市委召开全市防震、抗震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把防震、抗震,保护国家财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会议宣布成立防震、抗震领导小组。会后,各区、县、局直至基层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加强了对地震的予测报工作,制定了抗震抢修的措施。全市许多居民住进了防震棚。九月四日,市委防震、抗震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南京地区近期无地震征兆,居民可以回家居住。5 h( y" j6 D- D+ K6 Q% s* o
3 Y+ ^: u) k2 k/ V. h
二十五日:1 |2 b% S, Z' l
% v' [. H6 N, ?' Z* t0 A “凌云志”帮派小集团徐浩、陆祖耀、张向东等人向《人民日报》记者马风兰诬告省、市委领导同志利用抗震转移大方向,并送去了《彭冲、许家屯与南京反革命政治事件材料》之二、之三。回来后,即炮制了《关于地震问题的对话》的大字报。. G6 _* g# d A: t. h
3 |7 i4 q. [- g" x# j4 G
九月* M+ G; G4 ?) L$ G- x
: s( H( ~! z1 l0 u( g/ R- r& i3 w- c 八日:: B8 M: P$ ?! @& M+ x# Q
: D" f+ b8 m; ]' y l, x- P3 Z
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成员周文昌、王化勤、汤大民等人,强行要求在会上发言,攻击省、市委,遭到会议主持人拒绝后,跳上讲台,抢夺话筒,引起到会同志的强烈反对,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E) P: `7 O: Y# k
x% Z/ G0 r2 Y: z) y 九日:
( O, y" |$ q' X/ s/ W
& N5 N$ C6 C N0 s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I* D4 h! i3 b# M% y: x
0 X. B$ s& c- H. A2 k$ p
九日至十七日:
9 i9 a, x, |; t8 x4 r$ u0 Z! K R: x) {- r7 e
本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举行各种悼念活动,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 R/ R6 l' A# ^5 q) c
1 c* R$ h6 e! W, ^8 Z: e 十二日:( b( u! q4 [- w# q* A4 a: |
( x2 Z/ p$ @, k( u- W8 l" H. Y9 L 市革委会批转市教育局的报告,决定全市中小学恢复全天上课。
/ _# \4 m4 T$ e8 J8 g. c+ ^2 g/ l, q$ A1 n! w+ Q
十八日:8 ]# f* T5 l+ k1 `' R
& t) {9 r9 b6 ^
省、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宁部队四十万人在鼓楼广场隆重举行大会,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南京部队第二政委彭冲在会上致悼词。
" B" V% E* r) @0 l+ i- F/ q. \+ V% E
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
2 o. V; L' Y7 K9 ?+ q$ @: w# x, {( m' v) Z; O
市委六届十八次全委会、市革委会三十次全委会召开。会议作出《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以实际行动悼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决议》。“部分成员”帮派小集团周文昌、汤大民、王化勤、徐浩等人在会上发难,妄图推翻市委草拟的《决议》草案,把“层层揪走资派”的内容写进决议,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抵制。
/ t- A$ x2 K) k" O& a! l
7 b: t5 q: e9 [ 二十五日:1 d" R s& m" [( T5 e O
+ p4 N. ?" ^" }# s5 n$ m) N 市革委会常委鲁学智,委员汤大民、王化勤等人以原南京三派群众组织负责人的名义,写了总结联合与走资派斗争经验的文章,交给了《人民日报》记者唐进修。9 A8 N: p, c/ |! \' A3 }
) V! n; L& d: g& p; C 二十九日:
, O- h& x& ?' h! y, J5 }. K
9 }' r2 A) ~$ {+ |4 [ “登攀”帮派小集团头目曾邦元和杨岳富起草了《谁出的坏主意》的黑文,攻击省、市公安机关是“邓小平、彭冲、许家屯重新上台之后整顿过的还乡团”。! y9 m( P7 I, R; V) E2 x; v; v" \
* T! e( Q) L* F6 h8 B 本月:
6 P3 n( L3 S2 J6 I' e( [
) F3 R# i# J) z/ p# q2 a0 V 月初,“登攀”帮派小集团头目曾邦元派孙家轩到苏州找邹学琪等人密商全省帮派集团采取统一行动,搞垮省委。孙家轩传达了曾邦元的“意见”:“苏州是江苏革命的根据地,要以苏州同志为头,联络全省,把大旗扛起来”,“要抓住追查南京事件不放,抓住一九七五年批派性不放,抓住彭、许执行的邓小平路线不放”,“准备召集部分省革委会常委、委员碰头,解决省委问题”。邹学琪也告诉孙家轩:“二十天后,准备把苏州常委会搬到南京去开,到时通知无夕、常州、徐州一起去”,并要曾邦元“对全省造反派的团结多做工作”。* U0 F; S( Y# G4 |7 G( g
* g, u1 `# r6 ]& X1 v- M) h5 F B
十月
( H& X' y( L% `7 ~7 e
& k$ M( z+ |' {5 ^ 二日:
) a# p8 g% t- Z
, n% O; J% S6 U1 x& M& q$ J “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骨干分子汤大民到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任陈锦新密谋篡夺市委领导权,提出让鲁学智、王化勤、施金福进入市委领导班子。
* C; B$ X, x6 D5 h8 g2 n& u8 b/ o0 Q- s. V
六日:9 S" g$ c" i% ~$ q6 ^1 o: m
$ T2 m) n4 {3 d( ]' D9 P 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 W3 f1 r* E& d9 c' J! O9 J" y# s
* T: M! F; M( _ “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徐浩、周文昌、汤大民、王化勤等九人策划在十日举行游行示威,占领省委,把省、市领导同志拖出来游街示众。徐浩叫嚣:“革命不怕杀头,失败了,上山打游击”。- i$ W: b; U+ F9 R$ [
$ n x3 E( s/ |# S
七日:4 {1 b4 u) `6 [+ T+ V
! S( M/ M$ F/ k 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开展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的斗争。
+ A0 u+ w! z2 P/ D r0 J0 G+ w5 f5 w. i1 l) b
八日:, B+ X, J7 Z; S* C: G! b/ ~- |
7 A. Q$ a, X# i* @2 T4 e “尚九天”、“凌云志”、“伍灿哲”、“夏五洋”、“部分委员”帮派小集团骨干分子在徐浩家秘密集会,决定在九日以后采取统一行动,反对省、市委。' Q& X8 B5 d; W# C4 |5 D
9 o3 y' t/ Y( q8 m- I* E
十一日:
" Z( E3 y y4 _2 Y: C: F- I+ N/ Z7 u( S( r) q+ Z! l9 Z
曾邦元、施兆祥得知“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后,通知各帮派小集团迅速布置退却。曾邦元要“登攀”帮派小集团骨干分子“把东西转移好、保管好,处理掉大字报底稿”。“屠宋”帮派小集团头目孙家轩与曾邦元统一口径,向所在单位党委搞假投案。庄可多次召集“夏五洋”帮派小集团成员开会,要同伙“汉子做事汉子当,不要咬张三、不要咬李四”,“保存一个好一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e1 F1 a. j3 h m) p/ f- C. L# J# G. d
十三日至十四日:
8 H: ]& O6 A) o9 B
1 r0 i( n6 ^3 u" `( v9 F “凌云志”帮派小集团的徐浩、陆祖耀、张向东、陶柏森、陈春景等人频繁串连,攻击粉碎“四人帮”是“反革命右派政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大倒退”,表示“如果革命失败了,就到黄山打游击”。- `; Z% F# @) Y: n" @9 Y4 S* P& |
2 Y. ?% g; B" E# d$ q/ e4 m9 V& m 十八日:/ \# p }8 B7 c% l6 n
- g/ T/ m. M: I+ Q, _ B! p) O/ ` “尚九天”帮派小集团骨干忻中庆在南京有线电厂贴出大字报,诬蔑揭发、批判“四人帮”及其在江苏的罪行是“深挖‘五一六’换汤不换药的故伎重演”,硬说他们篡党夺权的活动“大方向完全正确”。
: b6 F3 B+ W; p9 i6 y+ F D* D! y K5 F) r. |" d
二十一日:% ?9 F; X( x3 D- Y* C8 y
. t/ Q- V h9 f. {0 c
上午,全市四十万群众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省、市党政军负责人和在宁的中共中央委员同群众一起参加了庆祝游行。下午,广大军民在鼓楼广场举行庆祝大会。省委常委、市委第一书记储江主持大会,省委书记许家屯、南京部队政委廖汉生在会上讲了话。全市一百万军民收听了大会实况。
* N. a/ W/ y( d+ N" n. ~
: H4 [4 `# O" T( z" o" ~0 i+ N5 w, PP.S: 1976年3月的“南京事件”,其中的要点,是提到四月一日中共中央来电,指出“南京事件”是政治事件。
0 ]% ]7 o6 A/ ?: d' J从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围绕着“文汇报”的文章,南京的很多单位都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并有所行动,包括火车大标语,局部游行等等。至二十九日,南京城已经到了点燃烈火的临界温度。但在四月一日北京来电之前,《大事记》的记述里并没有看到市民门更为激烈的行为。更为激烈的行为确实没有发生过吗?史实是否定的!/ ^* o4 V( i+ \, P5 d& Y" Y6 w
三月三十日的白天,鼓楼广场已经布满大字报、大标语。到了晚间,以新街口广场为中心,聚集了5万~10万的市民,要向“文汇报”讨个说法,矛头直指“上海帮”。当时广场四面的中山路口已水泄不通,广场到处都是标语和演讲会,群情激愤,口号声此起彼伏,如同文革再现。0 f/ d5 m' ]/ b( j7 d2 F' V+ R
这样的场景,不仅震惊了江苏省委、南京市委,更是让中央感到事态的严重。' t* g4 u* W& o" c, G
第二天,南京市委发出的二十号文件哪里能压得住这股烈火,于是中央四月一日北京来电,将“南京事件”定性为政治事件,以恐吓民众。
# A8 t6 @1 y' q/ Q4 R e$ v“南京事件”在民间也被称为“三.三0事件”。因为在后来的政治排查中,三月三十日是作为重点排查的日期,每个人都必须交代那一天:“你干了些什么?”
. G. t' P& B4 F- G- u0 H. R这个5~10万人的新街口集会,在中央看来是最为严重的事态。《大事记》的编写者们不应该将这个重大史实遗漏呵。
, e& S M9 f( M; b/ h7 h+ d& X$ d8 w3 `4 I
http://nsfzlsj.blog.com/?p=4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