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集体化时代的身份、地位与乡村日常生活”(09YJC770047),山西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集体化时代乡村日常生活研究”(1009032)的阶段性成果。文中涉及的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29 ~ 30页。
②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9 ~ 460页。
③[匈]阿格尼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④衣俊卿:《中译者序言》,载[匈]阿格尼丝•赫勒:《日常生活》,第14页。
⑤较为典型的代表作有:Natalie Davis,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Giovanni Levi, Inheriting Power: The Story of an Exorcist, Lydia Cochrane(tra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arlo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John Tedeschi and Anne C. Tedeschi(tran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2;[德]汉斯•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王亚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王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美]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吕健忠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⑥对集体化时代农民日常生活的论述有: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素兰、纳日碧力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阎云祥:《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前者多偏重于对村干部个人的考察,不能完全代表其他的生命个体和群体;后者以1949 ~ 1999年为论述时段,主要呈现这段时期中乡村家庭、私人生活、爱情私密关系的变迁过程,作者论述的中心并不在集体化时代,似乎无法凸显当时泛政治化的时代特征。
⑦ [美]刘瑜:《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罗嗣亮译,载《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
⑧李里峰:《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作者这一结论主要用来评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
⑨笔者于2009年5月4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王荣的访谈笔录。
⑩ 《双口村庄档案》,太原: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藏,档案号XYJ-4-8-8 ~ XYJ-4-8-15。
{11}1955年,双口村有六户村民被戴上“地富”帽子,1966年有三户被戴上“地主”帽子。这两次阶级复议中也有村民在1955年摘掉了帽子,1966年解除管制,但阶级成分并未得到改变。从村庄材料来看,摘戴帽子直接关系着有无选举权,但摘掉帽子并不意味着被解除了管制。
{12} 《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06 ~ 407页。
{13}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2-53-1、XYJ-3-5-9、XYJ-3-10-2、XYJ-3-15-1。
{14}《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5-15-3、XYJ-5-5-4、XYJ-5-5-9、XYJ-5-15-11、XYJ-5-15-14、XYJ-5-15-15、XYJ-5-15-19。
{15}同注{9};笔者于2009年5月2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柳兵的访谈笔录。
{16}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3-5-1 ~ XYJ-3-5-10。
{17}笔者于2009年5月2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王昌勇和柳兵的访谈笔录。
{18}耿家被划为富农,还应考虑到耿家人均土地较多并开设有盐房,虽以自己劳动为主,但有雇工,尽管时间不长、人数不多。参见《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5-5-9。
{19}同上;同注{17}。
{20}笔者于2004年10月4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柳翠莲的访谈笔录。
{21}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2-71-1。
{22}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4-8-5。
{23}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5-14-3。
{24}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5-5-19。
{25} 《双口村庄档案》,档案号XYJ-5-5-11。
{26}如黄宗智、弗里曼、秦晖、卢晖临等学者的论述,也可参见注{8}。有学者认为阶级的分类在当时非常必要,是社会动员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治理社会的主要方式,而且并不完全脱离农民的日常生活。阶级性的社会分化尽管不是全部也是部分真实。参见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相同的观点也可参见[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 ~ 184页。
{27}笔者于2008年12月6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阴永吉和2009年5月3日对平遥县双口村村民吕茂亮的访谈笔录。
{28}[美]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传奇》,周武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29}张静(主编):《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30}《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