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63|回复: 0

沪上花开世故人情:评《繁花》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3-4-15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5 T6 s& p/ t" c  d' L
“那么多的人,一代一代过来,一生顶多一百年,人到最后都是很悲哀的,就像一朵花最后枯萎了,最多只能保持自己的淡定。” ——金宇澄
0 O7 [: `. H% T. W+ x1 E5 _; x" T  F2 {( W5 Q& ~$ p
  我在上海读书、工作、生活多年,但对这个地方整体的文化、生活的想象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分离的状态,一方面是书面的上海想象,一方面在日常市井中接触的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总觉得这两者之间难以结合在一起。而《繁花》恰恰把两者结合得很好。
( |8 H0 W% Q5 q# [  这本以上海生活为材料,运用了很多上海方言土语的作品,同时它也有文化上的努力。我们回顾这几年的历史,总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繁花》中的主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文革”时期的青年、现在的社会中坚,他们生活的经验是割裂的,以改革开放为界,前30年被浪费,后30年理论上是彻底融入生活,但是恰恰两者之间有一个错位。被浪费的30年是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应该全身心投入的后30年,恰恰可能是惨痛不堪回首,有很多痛苦的经验在内的。这样的错位之下,一个人经历着生活,过来了,他怎么去想象他整个的一生?人实际上已经缺乏一种能力、整合自身的生活。《繁花》最出色的地方恰恰是在这儿,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对过去六七十年的中国生活的整体上的肯定。这个肯定、确认实际上也是对一代人的人生的自身的肯定、确认。归根到底,不管怎么样,我活下来了,经历过了,有苦有辣。 (张业松)" n3 Y2 H' ]! F)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3 02:35 , Processed in 0.0908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