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7|回复: 1

锋凡  平民记忆之拉练(1971)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3-3-3 23: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民记忆之拉练(1971年)

锋凡


19712月,我叫明”16岁(虚岁),实则未满15周岁(我3月份生日),就踏上了拉练的征程。

拉练——野营训练。多指部队离开营房,在长途行军和野营过程中,按照战时要求,进行训练。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一版)

本文开始先把我们拉练的由来交代一下。
在我们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门口的墙角上方都悬挂着一个小匣子,即播音器,我们当时都叫它麦克风。匣子上有一根拉线开关,可把声音打开或关闭。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学校开会作报告,或传达各方面的文件,或宣读各类通知,以及后来播放眼保健操的节律音乐等等,靠的都是它。
去年(1970年)的1214日下午,初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因为教室的每块窗玻璃上都贴着白色的纸条交叉成的字形防空纸,所以洒在桌面上的光影就显得斑斑驳驳。我们这时正坐在教室里收听学校传达有关文件。我在听传达时对文件的内容做了记录,后来又对文件的文本作了部分抄录,现将两者合二为一的整理稿刊登如下:

中共中央/文件
中发一九七69号)
毛主席批示:照办。

林彪同志:
此件可阅,我看很好。请你和黄永胜同志商量一下,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三支两军的不在内)。大、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利用寒假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两个月;工厂是否可以抽调少数工人(例如四分之一,但生产不能减少)进行野营练习,请中央各同志一商。

毛澤东
十一月二十四日

主席批示极为重要,我完全同意。现将主席批件送周、康及政治局同志一阅,并请商讨具体贯彻办法。军队的贯彻问题我已同永胜同志初步谈过,军委办事处正在研究。

林彪
十一月二十四日

中共中央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实行野营训练批示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央、国务院各团体:
毛主席对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野营训练的批示和林副主席的批示极为重要,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加强政治、军事力量,加强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深远的意义。各级领导必须做到家喻户晓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毛主席还说:野营训练是一个好办法,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全国各族人民要以毛主席批示为纲,立即掀起执行野营训练的高潮。
一、野营训练要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学习解放军,大兴三八作风,加强革命性、科学性、纪律性,进行关于战史、村史、厂史、家史的教育,开展革命的大批判,提高广大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树立常备不懈的战备观念,从战备出发,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军事训练。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休息;学会放哨,学习防空、防毒、防原子弹等常识。行军里程开始不要搞得太长,要逐步锻炼,逐步增加,大、中、小学的野营日期在半个月的,走三到五百里;野营日期在一个月的,可行一千里左右。行军路线不要走回头路,一般不要出省。在革命大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斗、批、改搞得好的建立了民兵的单位,可以发给民兵少量的武器(但要民兵团体统一保管)。有计划地搞一些实弹射击,但必须固定地点,以确保安全。参加野营的人员要大力宣传毛主席思想,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帮助社队修农具,给群众治病等等,即进行野营训练的同时真心实意地为革命群众服务。机关人员、学生和知识分子,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二、要根据不同情况组织野营,大、中城市(包括省、市、直辖市)大、中、小学生可在寒假分期分批地进行野营训练。大学一个月,中学、小学(五、六年级)每批二十天,老、弱、病、残者可不参加野营训练和定期训练。今后每年要实行野营,要成为制度。
三、野营训练的后勤供应要执行艰苦奋斗的作风,关于野营训练的实际困难,一方面要发动群众自己解决克服;另一方面各级领导要帮助解决。任何地方都要十分爱惜人力、物力,不可一时乱动用口粮,可在原定基础上实行补助(工人补助40—45斤;学生补助35—40斤)。做饭生火用的木柴,有条件的单位自己带,确实有困难的公家解决。所有物资发动群众自带,尽量少用车辆,严格遵守三**律、八项注意。
四、加强领导,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依靠城乡广大群众,使之了解野营训练的意义,参加并支持这次训练。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大力搞好野营训练的同时又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各级领导对野营的训练计划、方法、行军路线、后勤保障等,开始先进行试点,经过实践,有了经验后逐步展开。今年十二月最好试行,到明年(一九七一年)正式开始野营训练。各省、市、自治区的野营领导对每一批野营训练结束后,要总结经验,汇报中央。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做好教育工作,防止各种事故发生,在寒冬地区,要注意防止冻伤;在炎热地区,要防止中暑。各省、市、自治区之间要主动配合和支援。对野营训练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中央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搞好训练,推动斗、批、改深入发展,掀起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新高潮,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中共中央
十二月八日
(此件发至各团体)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实行野营训练的通知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部队野营训练的批示极为重要,是一个伟大的战略部署,对全国人民加强国防,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坚决执行,要掀起一个高潮。对于毛主席、林副主席的批示,上海人民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提高思想。
一、野营训练必须高举毛主席思想伟大红旗,以解放军为榜样,加强革命性、科学性和纪律性。开展讲革命史、战史、村史、厂史、家史,开展革命的大批判,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革命的觉悟,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培养常备不懈的观念,这次野营训练主要是搞政治训练,也可以有计划搞军事训练。政治思想第一,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调查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根据野营训练的需要,请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老民兵进行教育。
二、学会走路、吃饭、休息、放哨,学习防空、防毒、防原子弹的常识,行军路程要适当,逐步增加,斗、批、改搞得好的并建立了基干民兵的单位,可以进行实弹练习,固定场所,确保安全。各级领导要做好动员工作,野营队伍要和农民同讲用、同生活、同吃饭、同睡觉、同劳动,还要帮助修农具等。进行野营训练要为农服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三、野营训练的参加对象,上海市区工交系统,财贸系统,大、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各人民团体,党政机关,文化科所,(除老、弱、病、残者外)。□□□□的工人、集体农社、学校、机关不能离开的人,可适当条件就地训练。野营要定点分期分批进行,大、中、小学(高年级)可以分批在寒、暑假到外野营。大学生到皖南、苏北专区,为期一个月;中学生大部分到苏州、嘉兴专区,为期二十天;工人、小学生(高年级)一般在近郊,小学从明年春节开始,十五天;工人在生产上不可少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出发,每批十五天;机关可参加所在单位的行动;财贸、文化系统也要实行,在明年一月逐步开展、扩大。每年要实行制度化,野营训练要节约,执行艰苦朴素的方针,对群众的东西要爱惜,还要爱惜人力、物力。加粮的问题,参加野营训练的工人,在原定粮的基础上补助40—45斤;大学生补助37—40斤;中学生补助35—38斤;小学生(高年级)补助33—36斤。烧饭可以就地解决,利用适当的东西做燃料,所需物资可发动群众自给,□□□□□□要做好接待工作。
四、要过细地做工作,传达毛主席批示的精神,使城乡广大群众明白批示的伟大意义,积极参加野营训练。要做好宣传鼓动,每批野营结束后要总结经验。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要严防冻伤、中暑。为了加强领导,决定成立上海市野营领导小组,由王洪文同志任组长;……。各区、县、局也要成立野营领导机构。全市人民要继续认真搞好斗、批、改,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备,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十二月十二日

我们在听这个关于野营训练的文件传达时,开始觉得很突然,听着听着就兴奋起来,胡思乱想,内心随即有一种青少年向往外出游玩的强烈欲望在驿动。
上述文件传达后,学校领导接着对我们进行思想动员,要求大家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消除游山玩水的想法,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因为解放军部队里又以俗称拉练来指代野营训练,所以我们在口语表达上也都采用拉练这个俗称,使得拉练一词走出军营,迅速成为全社会影响广泛、普遍使用的热门名词,若干年后还被正式收入现代编纂的词典。
拉练一词如果仅从字面上来解释,也就是从它通俗的本意上来说,很简单,其实就是把队伍拉出去训练的意思。
在经过多次学习和讨论后,19701222日(农历冬至)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试拉活动,又叫小拉练,即相当于正式拉练前的预演。
我们在家里把棉被打成背包,背着背包到学校里集合。然后排起队伍从学校出发,走了两个多钟头,到达宝山县的江湾镇。
镇上有一条老街,两边是集市,很热闹。当我们的队伍从中经过时,许多当地的群众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
穿过街市,过了一座桥,我们来到附近马路边的一所江湾中学投宿。
来之前我们学校已与这里联系好了,也做了相应的安排。我们到达后各个班级分头开会,由老师讲了行军过程中的情况,讲了若干注意事项,之后我们学生分组讨论了一下。
晚餐吃了给我们准备好的馒头,餐后自由活动,外面天黑又冷,我们都聚集在教室里吹牛聊天。
晚上睡觉也是睡在教室里,每个班级的男女同学都各睡一间教室。把教室的课桌子都拼起来当作床,背来的背包是盖被,垫被没有,睡觉时可衣服少脱一些来相抵。枕头也没有,用脱下来的衣服叠起来充当,将就着睡了一宿。
我们这是第一次集体在外过夜,觉得很新奇,打打闹闹,睡觉前话语不断,还议论到以后正式的拉练最好能走得远些,越远越有劲,等等。
第二天,一早就下起雨来。大家都没带雨具,吃好早餐,捱了一会,雨却越下越大。再等下去雨也不会停,于是我们的队伍只得离开江湾中学,冒着寒冬的大风大雨踏上返回的路程,最后个个都淋的像落汤鸡一样。
关于这次试拉活动的另外一些情况,在《平民记忆之1970年》一文中已有叙述,此处不再重复。
转眼间1970年过去了,1971年来到了。
197119日(星期六)下午,我们班级又跟随老师的队伍出去进行了一次小拉练,我因故没有参加。
学校在对我们进行了多次关于野营训练的思想教育以及试拉练后,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写一份心得体会。我写的东西全文如下:

最高指示
实行野营训练。
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

体会

毛主席11.24批示发表后,全国各地都雷厉风行地坚决执行,积极照办,我们在市革会、区革会的正确领导下,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我们已出去试拉练几次了,确实得到了一些收获。我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批示极为重要,对我们的思想革命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毛主席批示刚发表时,我想着野营就好像去游玩,很高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通过几次试拉练的实践,使我纠正了以往的错误想法。我初步认识到:毛主席的批示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是改造我们世界观的需要。如果一旦战争爆发,需要走的路很长,如果现在不练就一双铁脚板是不行的。我们平时走惯了柏油大马路,很需要到农村的泥泞小路上去锻炼。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部队里有许多生活我们过不惯,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以应对将来战争的需要。我们在野营中可以学到我们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通过野营,可以使我们学到工农兵许许多多的优良品质,更加搞好军民团结;通过野营,还可以培养我们艰苦朴素的作风,锻炼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增强我们继续革命的觉悟,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所以说毛主席的批示发表得很好,很及时,很有必要,如果我们不这样训练,岂不是会变成老爷兵了。
我们大约在春节后就要出发去野营了,我决心在野营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野营中立新功。我们现在就要积极做好一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严阵以待,只等领导一声令下,马上就踏上野营的征程,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一九七一年元月十五日

前期准备

119日,我们学校开始放寒假。
123日,上午返校,参加我们班级举办的野营训练学习班,继续学习有关文件,做好拉练前的思想准备。
根据市里野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参加拉练的每个学生按规定交了伙食费用,具体《收据》如下:

最高指示
实行野营训练。

收据

收到日期:1971123 / 73× / 姓名:杨某某
收到——人民币(大写):捌元/ 粮票(大写):贰拾斤/ 油票(大写):伍两

备注:油票欠退贰两/ 经手人:某某某(签字)

1971年的春节是127日(正月初一),节日期间我们就着手打点行装,准备参加为期二十天的拉练。
拉练的准备工作共有三个方面,即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对于学校来说这三方面的工作都要进行,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我们的思想准备从去年听了有关文件的传达后就开始了,物质准备也在春节期间开始筹办。
思想准备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说物质准备。物质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用的;二是吃的。
用的部分,主要的是睡觉盖的棉被,上海话叫被头。我们拉练将在2月中旬出发,阳历的2月中旬还在农历的正月里,虽然立春节气已过,仍然是数九寒冬的气候,因此我们要带上很厚的棉被来抵御严寒。我携带的一根被头就有8斤多重。
我带的其它物品有:
一件塑料雨披。落雨时当雨具,不下雨时把它打在背包里行军,宿营睡觉时可把它叠起来当作枕头的一部分。
一个书包,里面放着替换的一条内裤和一双袜子,还装有一双套鞋、一块肥皂、一条毛巾、一把牙刷、一支牙膏、一把钢精调羹(吃饭用的)、一叠草纸,以及一本《毛主席语录》、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和一把手电筒、一团针线包。
另有一只小号的搪瓷茶缸,在拉练中既用来喝水,又当作饭碗(有许多同学是带一种铝制的饭盒子来吃饭),还用来刷牙。因为茶缸书包里揣不下,行军时就把它系在书包的襻带上,也更便于途中使用。
吃的部分,主要的是干粮。老法里有句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即出门在外有备无患的意思。所谓干粮就是外出携带的食品,以备不时之需。干粮的特点是熟的,随时可吃。干粮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当饭吃的;一种是用作三餐之外略感饥饿时的点心。我们拉练时所带的干粮,就是这种当点心的食品,主要有饼干、面包、云片糕和炒麦粉。
有的同学带了饼干或面包,缺点是饼干过于松散且易碎;面包则是脬物,见地方,数量带不多。
云片糕是一种由许多片状的糕体组合成的整块头长方形条状物,很结实,拿在手里觉得梆梆硬,敲在头上可把头敲破(开玩笑)。食用的方法是扳下一小截(数片)一小截来吃。云片糕的包装纸内外有两层,里面是白色的;外面是红色的,看上去很喜庆,故此人家有红、白喜事都用得到它。我们买的云片糕属于低档货,糕体是实心的。高档的云片糕糕体当中嵌入核桃、枣泥、芝麻等馅子,好吃多了,但我们一般买不起。与饼干、面包相比,优点是云片糕体积小、密度大,实实在在,很适合当作干粮携带,我就是带了两条云片糕上路的。
还有的同学是带炒麦粉。炒麦粉就是把面粉放在铁锅里用微火翻炒,炒到熟(粉色微黄),然后盛出,将适量的棉白糖或白砂糖拌入其中。食用的方法是舀出一定量的炒麦粉于某容器里,冲入开水,搅成糊状吃,香甜可口。炒麦粉也可干吃,但必须有水就着。抗美援朝的时候,祖国人民曾经支援了大量的炒麦粉到前线,志愿军战士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就一把炒麦粉和着一捧雪地吃。后来我们在拉练途中,饮用水奇缺,带炒麦粉的同学想要吃它就很困难,因为无水干吃炒麦粉,光靠馋吐水(唾液)是不行的,难以为继,咽不下去。
说了用的、吃的,自己身上穿的也要说一下,这也算是拉练行装的一部分。
上身,最里面是一件棉毛衫,之外是两件绒线衫(一件细绒线、一件粗绒线),之外是一件棉袄,棉袄外面是一件罩衫。
下面,一条内裤(平脚裤),之外是一条棉毛裤,之外是一条卫生裤(一种质地比较厚实的绒布裤,裤脚收拢。至于为什么叫它卫生裤,不知道),最外面是一条长裤。
从以上的穿着情况来看,上下的保暖程度好象很不对称,但我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不适。
脚上穿一双尼龙袜,行军时穿胶鞋;宿营时穿布鞋。行军穿胶鞋时,把那双布鞋插在背包的后面,鞋底朝外。行军途中休息时,解下背包,把背包上鞋底的一面放在地下,然后屁股坐在背包上。
最后要说说钱的事。春节期间到外婆家去拜年,当外婆知道我过年后将要去拉练,就给了我两毛钱。后来我身上就是带着这两角钱参加了拉练。
其实钱带多带少都没用,因为在拉练前办学习班时,老师教育过我们,拉练途中不准在当地的镇上或驻地周边的商店里买东西。这些店里的商品都是供应给当地农民的,如果我们外来的拉练队伍成千上万的人都随便到店里去买东西,必然会把当地的经济秩序搞乱。为了严格遵守这一条规定,后来我们的队伍每到一处,团部的警通连(警卫通讯连)都会派人把守在各个商业网点,提防我们去买东西。因此我带了两角钱去,拉练结束后又把两角钱带了回来。
拉练之前,除了以上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外,还必须学会一个本事,这就是打背包。因为拉练要带棉被去,不可能把它用绳子胡乱捆一下就拎走,而是要像军队行军那样正规地打成背包。
打背包先要去买一根打包带,这种专用的打包带,草绿色,扁扁的,与大拇指差不多宽,长多少忘记了,百货商店的线带柜台里有卖。打包带本来大概没什么销路,只是因为忽然兴起拉练潮,一下子有那么多的工厂工人、商业职工、学校学生等都要买打包带,才使得打包带成为热销品,需求量激增,想必生产厂家一定要加班加点才能满足市场的急需。
我们在家里已经反复多次练习过打背包。打得好的背包,形状的厚度适当,长与宽的比例似黄金分割,模样看上去有棱有角,手感结结实实;打好的背包上,打包带三横二纵,间距相等,排列得整整齐齐。再说打得不好的背包,形状臃肿,外观松松垮垮;打包带横竖间距不等、歪歪斜斜。
要把背包打得好,除了多练习,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如棉被怎样折叠;从哪里开始打第一道带子等。另外,有两个细节也要注意,一是棉被折叠好后,棉被的边都要折在里面不要外露;二是因为打包带的形状是扁的,所以背包打好后上面的打包带都应放平整,不要像麻花那样别扭着。做好这两点,就更增加了背包的美观度。
打背包还有一个速度问题,就是说背包既要打得好,又要打得快。这就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打背包的熟练程度,以适应今后拉练中军事化的节奏。
我们在打背包时,棉被的外面还要包裹一层塑料布一起折叠、打包,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被子被弄脏,遇到下雨天也能防止雨水侵袭,而且在行军途中休息的时候,背包是放在地上当凳子坐的。还有,在宿营时,塑料布最最重要的一个用途是打地铺时当作床单的。
背包打好后,要把背带从两端穿进去,也可在打背包时把背带预设在里面。与打包带配套使用的背带是一起买来的,因为背包是用背带背在双肩的,所以背带比较宽,与书包带差不多,背带窄了肩头会勒得慌。
210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拉练前最后一次参加返校活动。学校公布了将在拉练期间开展评选四好集体和五好战士的规定和标准:

最高指示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

四好集体——

一、政治思想好
1.明确野营训练的重大意义,自觉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11.24批示。
2.坚持天天读制度,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积极做好革命的转化工作。
3.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自觉改造世界观,做到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
二、三八作风好
1.向解放军学习,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严格遵守三**律、八项注意。
2.一切行动服从命令听指挥,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科学性。
3.大破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大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
三、野营训练好
1.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培养吃大苦、耐大劳的作风。
2.完成上级任务,做到行动上坚决积极、作风上雷厉风行。
3.坚持为贫下中农做好人好事,积极宣传毛主席思想。
四、生活管理好
1.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抓好连队的宿营和伙食工作。
2.做到五个不走:卫生不打扫好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借东西不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不走;不征求意见不走。
3.提高警惕,做好安全、防火、防毒等工作。

五好战士——

一、二、三项同前。
四、团结互助、群众关系好
1.加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师生一致的团结,尊重贫下中农和当地干部。
2.要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发扬先人后己的作风。
五、学会四会
做到会行军、会吃饭、会休息、会放哨,以适应战备的需要。

几点要求:
1.以班、排、连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各自订出创四好的规划。
2.每一个野营战士都要订出争五好的规划。
3.制订创四好、争五好规划的要求:a.明确目的要求;b.条件;c.评比制度。

上海市某某中学
197128

学校还向我们宣布了此次拉练的组织编制以及团、营、连的各级领导班子。
我们学校全体参加拉练的师生,包括一年级学生(73届)、二年级学生(72届)、三年级学生(70届)等共计约1600人,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杨浦区学生野营训练第六团,简称杨学六团
团以下每个年级组建一个营,共三个营,我们一年级编列为一营;
营以下每三个班级组建一个连(我们一年级共有12个班级,正好划分为四个连),我们班级编列在一营的二连;
连以下每个班级成立一个排,我的班级编列为一营二连的一排;
排以下分设三个班,其中女同学组成一个班,男同学分为两个班。我划分在我们排的二班。
把以上编列连贯起来说,我的身份就是杨学六团一营二连一排二班的战士。
另外,拉练期间学校里所有的班主任都是所在班级的带队老师,而任课老师则大都安插在低年级(一年级)的各个班级里做带队的。比如我们班级的男同学是由我们班主任老师管;女同学则托付给教我们数学的崔老师(女)来管。
听了学校作的报告后,各个班级自行开会讨论。我们班级也开会,商谈了制订创四好、争五好规划的事宜。同学们踊跃发言,决心要在拉练中锻炼自己,争做五好战士,并且把我们班级也建设成为四好集体。
回家后,按照学校的布置,我也写了一份争五好的规划,拉练的第一天交给了老师。
214日,我们拉练出发了。改革开放以后才知道这天是西方的圣瓦伦丁节,又叫情人节。

214
星期日

今天上午七时起,我们背着背包等赶到学校,在操场上集合队伍,整装待发。
参加拉练的全体师生到齐后,开了一个简短的誓师大会,团领导讲了话,各营的学生代表也发了言,决心要把这次拉练搞好。
之后我们迎着朝阳,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从学校列队出发,开始踏上拉练的征途。
队伍沿内江路走到杨树浦路,经过定海桥,来到复兴岛,在岛上的轮渡站分批乘摆渡船过江。因为我们人数众多,轮渡过江花了较长时间。
过江后到达对岸的浦东庆宁寺(地名),这里是公交上川线(即上海至川沙,后来改称沪川线)的起点站(终点站在川沙县城),该公交线路运行的交通工具是小火车。
因为这种火车的铁轨轨距为一米,比通常的火车狭窄,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小火车,按正规的叫法是小型火车。该线路经过多年筹办和短线运营后,于19297月全线通车,线长20公里。1933年开始使用蒸汽机车头。至197512月小火车停运并开始拆轨,上川线改由公共汽车营运。
小火车从庆宁寺起点站开出后的第一个停靠站是金家桥(现在叫金桥),在公交上川线的边上还有一条与之平行的上川公路,我们的队伍过江后就走在上川公路上,向金家桥方向进军。行军途中,曾有一列小火车从公路旁边的铁轨上隆隆驶过,见此情形,队伍中有个同学说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句台词:小火车又通了。
过了金家桥后,队伍转弯,沿着另一条公路往东行进。中间休息了两回,还吃了一顿中饭(我们自己带的午餐干粮)。
下午,我团队伍进入川沙县龚路公社境内(位于川沙县的东部)。龚路的字,普通话读“gong”;上海话读“jun”
又走了一段路,各营各连开始分道扬镳,各自前往预定的宿营点宿营。拉练的笫一天行军,按大致上的测算,据说走了17.5公里。
我们连宿营在龚路公社的新星大队,住宿的村庄就在公路边上。
这条高出地面许多的公路曾经是明朝万历年间修筑的海塘(即海边的堤坝),至清雍正年间由南汇知县钦连予以重新整修。后来海塘外的冲积滩涂不断成陆,海岸线一直往东移,于是海塘就逐渐被改造成眼前的这条公路。因为通达南汇,故名为川南公路,但当地人感恩,仍然把它称之为钦公塘
我们拉练队伍每到一个宿营地后,按照先头部队的预先安排分别被带到各自住宿的房间。这些房间有的是当地的农民户把家里的住房腾出来的,有的则是生产队的仓库什么让出来的。在这第一个宿营地,我们二班(拉练的编制)住在一户农民的家里。房间的部分地面上已经铺好了稻草,我们到了之后解开背包,把包裹背包的塑料布摊在稻草上,床铺就算弄好了,稻草等于是垫被,塑料布相当于床单。我班十四个同学分睡在房间的两边,每边七人一排,头朝墙,脚对脚,中间是走道。至于每个人睡在什么床位则不一定,随意而为,一般是各自比较要好的同学睡在一起。
我们后来到过的宿营地,有的地上铺的是草垫子,比稻草高级。稻草是分散的,铺在地上厚薄不均;草垫子是用稻草编结成型的,比较厚实,睡在上面当然舒服多了。
另外要注意,解开背包后要随手把打包带卷起来,卷成一盘放好,到用时能马上找到。
晚上睡觉的时候,每个同学的被头都拉直了,被面子的花色都各不相同,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一眼望过去好似万花筒里的景象。
除了盖棉被外,为了更加防寒保暖,大家还把一次过脱下来的外裤、卫生裤、棉毛裤等压在棉被的脚端;把脱下来的棉祆加盖在棉被的身躯部位,而脱下来的绒线衫则折叠起来当作枕头,如此情形看上去真是杂乱纷呈。
隆冬的郊区,气温可能比市区要低一些,虽然睡的是地铺,但屋子里的门窗都关紧了,寒气进不来。由于铺位不是很宽敞,大家都挤在一起睡,这样反倒格外暖和。
我们住的这户农民家里,在另一间屋子里有一台木结构的人工织布机,其传动件的动力是用手推、脚踏,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听到咯吱、咯吱的织布声。织出来的士林蓝条纹布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在满足家庭成员衣着需求后,多余的土布还可卖到收购站去。

215
星期一

今天一早就被吹叫比的声音叫醒了,我们马上穿衣起床,到附近的河边,用冰冷彻骨的河水刷牙、洗脸。
朝阳在公路的另一边升起,光芒把公路、公路上的树木、行人辉映成一幅美妙的剪影。农村的早晨,空气格外的清新,我们漱洗完后集合队伍去参加军训。
军训后吃了早餐,接下来的活动参见我营编印的《野营快报》第一期上的一篇报道(此文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写的):

宿营的第一天上午

二连一排(即我们班级)三个班上午在连首长的布置下,开始了宿营的第一个上午的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在海塘上按班进行了天天读,结合活的思想和情况进行了讲用。部分战士谈了个人争五好的规划,表示要在拉练中炼思想、炼作风,争取成为五好战士。
九时半开始进行为贫下中农服务和劳动。挑水、劈柴,打扫了驻地的天井,刨去地上的积土,用水冲洗了砖地,将鸡屎、鸭粪扫得干干净净。还打扫了厕所——茅坑,将粪坑边上的大便用泥铲铲干净并培上新土,以方便后来的人员使用。有的战士拾到一分钱及一只袜子交给了失主。
女战士们扫了场地,在井边铺了砖,为一家军属进行淘米、洗菜、扫地、洗尿布、拣棉花籽、斩猪食等劳动。
劳动了两个小时,涌现出了好几个表现较好的男女战士。

下午,连部组织我们在打谷场上集合,席地而坐,请当地的两位贫下中农老伯伯给我们作了忆苦思甜的教育报告。
这里把拉练中吃饭的事来说一下。每当到了早饭、中饭、晚饭(上海话叫夜饭)开饭的时间,连里面住在不同地方的各班同学都手拿吃饭家什(碗、筷或饭盒子、茶缸、调羹等)汇集到连部炊事班的所在地,在炊事班伙房门口的工作台前先来后到地排队等候炊事班的炊事员打饭打菜。先把饭盛在饭碗之类的容器里,然后在饭上面加几勺子菜肴(其状态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盖浇饭)。
打饭打菜的工作台有两摊子,男同学归男同学排一支队伍;女同学归女同学排一支队伍,分别进行。
早饭一般吃菜泡饭,即把昨晚的剩菜剩饭一锅煮。有时也烧粥给我们吃。下饭的罗卜干是当地产的,表面沾有盐花,很咸。
中饭、晚饭的饭都是用农村里的灶头烧出来的大锅饭,菜也是炒出来的大锅菜,如炒青菜、炒卷心菜、炒黄芽菜肉丝。有时供应红烧肉,每人一块。有时有豆腐、素鸡等豆制品。因为我当时没有记录详细的菜单,所以在这方面写不出更多的内容来。
打饭菜的边上放着一桶滚烫的菜汤,或是用罗卜煮出来的汤,自己动手去舀了饮用。
因为天气较冷,打好饭菜后我们都在炊事房附近的空地里趁热把饭菜吃了。有的站着吃;有的蹲着吃,我喜欢站着吃,蹲着胃压着难受,站着吃更有助于消化。
打一次饭菜吃完了,如觉得不够,还可以去加饭加菜。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也没有人存心要去恶吃。
吃完饭,我们就近到河边去把吃饭家什洗了,然后打道回府。在回宿舍的路上,有的同学高兴起来会用吃饭的调羹敲饭盒子取乐。
此次拉练我们每人总共交了八块钱的伙食费,拉练的时间是20天,8.00元除以20天,每天的平均伙食费等于是0.40元。如果再除以一天三顿饭,每顿的平均伙食费是0.13元。
粮票交了20斤,即平均每天用粮一斤。
我们拉练的第一个宿营地靠近海边,有时风较大。当地的浦东话把读音为轰邪(读音:xia)大(读音:du”,就是说风很大的意思,邪好,就是很好好了邪,也是很好

216
星期二

早上起床后,我们打起背包,把其它物品也整理好,又把住的房间收拾了一下,然后去吃了早餐。
早餐后,我们背好行装,离开了此处宿营的村庄,到公路上去集合队伍。我们一营其他各连的队伍也从不同的宿营地向公路集结。待全营队伍整合后,开始行军,向下一个宿营地进发。当时只有与我们一起参加拉练的老师戴手表,因此我们学生一般都不知道每天详细的几点几分发生了什么事,或几点几分做了什么事,对于我来说,只能记得事发的大致时间。
在行军的过程中,我们全团的队伍相继靠拢,汇合成一条勇往直前的巨龙。
中午时分,我们兵临城下,继而开进川沙县城,在川沙体育场里我杨学六团全体师生举行集会,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罪行。
在体育场内的另一个区域,有专业人员正在朝二三十米开外的一堵土墙进行验枪(枪支试射),不断传来的步枪枪声是砰!砰!……”;机关枪的枪声是哒、哒、哒、哒!……”这边我们开大会,口号阵阵;那边他们试武器,枪声连连,两相呼应,好不热闹。
会开好以后我们就在体育场里原地休息,并且开始吃午餐。
除了拉练第一天的行军途中午餐是我们自己准备的干粮,以后行军途中的午餐都是炊事班在出发前就把制作好的糖精馒头或烙饼发给我们随身带着,到时各自拿出来食用。营里配备有一辆黄鱼车,供各连的炊事班统一使用。行军途中吃午餐时,有炊事班的同学踏着黄鱼车,黄鱼车上放着三只保温桶,桶里装着白开水,沿途给大家送来水喝。农村里的水比城里的自来水好喝,没有漂白粉的味。但农村里的水在杯子里放上一会儿后,往往水底会有一层泥土积淀,令我们城里人看了生疑,后来习惯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炊事班在大部队行军的前一天已有数人随先头部队到下一个宿营地打前站去了,这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剩下的炊事班人员要在行军的当天给我们做早饭吃,还要发给我们午餐的干粮等。
下午,我们的队伍进入川沙县施湾公社境内(位于川沙县的东南角,与南汇县接壤,如今建设的浦东国际机场就在施湾公社东南方向的海边一侧),施湾公社境内有三大集镇:施湾镇、江镇和邓镇,我们连住宿的第二个宿营地就在邓镇附近的滨四大队(后来列入文物保护的张闻天故居也在邓镇附近)。
今天的行军走得非常吃力,在快要到宿营地时,我累得两条腿几乎都提不起来。
到了宿营地后,第一件事仍然是在安排住宿的屋子里把我们各自睡觉的床铺布置好。
这次我们班住的地方距离炊事班很远,傍晚去吃夜饭的时候在田埂和乡间小路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炊事班。
不知什么原因炊事班把今天的晚饭烧成了夹生饭,但大家都没有埋怨他们,胡乱地把夜饭吃了。
每个连都配备有一个炊事班,人员是从各个班级抽调若干名学生组成,由他们每天做饭菜给我们吃。先不说他们这个年龄在家里有没有做过饭菜,光是城里人到农村用灶头烧大锅饭菜就肯定没有经历过。炊事班还有劈柴、生火、拣菜、洗菜等一大堆事,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等,可以想到他们的任务是艰巨的,责任是重大的,因而也是很辛苦的。如此炊事班在工作中出些差错也在所难免,大家都能体谅,所以在拉练临近结束时,各连的炊事班都一致被评为了四好集体
今次我们住的这间屋子没有安装电灯,天黑以后就只能点上一支蜡烛。蜡烛灯下别的事都做不了了,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山海经。
幽暗的屋子里烛光摇曳、人影憧憧,现场氛围显得有些神秘,大家谈着谈着话题就谈到鬼的故事上。少年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恐惧存在,需要以某种方式泄露出来,讲鬼的故事就是方式之一。有人讲鬼故事,就会有人听,其实听的人内心很矛盾,既想听,因为充满好奇心;又怕听,因为怕受到惊吓。我每次听鬼故事,都是怀着这种矛盾心理。
几个同学先后讲了多个鬼故事,有的是社会上流传的,有的是什么人胡编乱造的。
比如鬼打墙。说是在野外走夜路的人遇到鬼,就会在原地打转,走不出这个范围。其实这个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书里已有解释。
比如说一个人走夜路时,突然听到背后有陌生人叫你,这十有八九是鬼在叫你,你千万别回头。因为人的双肩肩头各有一盏明灯,足以震慑厉鬼,你若回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会吹灭其中一盏灯,使鬼有可乘之机。
比如说有人晚上进到一个黑屋子里,无意中触摸到一个人体,但打开电灯后屋子里并没有刚才触摸到,这就叫撞到鬼了。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以后在黑暗中摸瞎子的时候极有可能就摸到一个鬼。
几个鬼故事听下来,我对下面这个印象最深,也觉得最为恐怖:



某人深夜去上厕所,少顷,忽然刮过一阵阴风,在昏黄的灯光下,但见一个骷髅手递上一张血红的纸,用凄厉的声音问道:红草纸要伐?随后又递上一张碧绿的纸,问道:绿草纸要伐?”……



其他的同学与我的感受一样,听了这个鬼故事后都觉得毛骨悚然。
我们宿营时大小便的茅坑一般都设在我们住宿的房屋后面,自从听了这个红草纸、绿草纸的鬼故事后,晚上谁也不敢去上茅坑,即使是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也要结伴多人一起去。

217
星期三

今天宿营,早上起床后到附近小河边的石阶上去刷牙、洗脸,然后去吃早饭。
早餐食毕,回到宿舍。不久,传来消息说我们班级里的女同学们因为想家,正在宿舍里哭泣着。起先是几个人为之,后来其他人也受到感染,就传开了。刚出来几天就弄成这个样子,我们男同学都觉得女同学太脆弱,又对这件事很好奇,一些人就到女寝室去看热闹,我也跟着去了。
我们到了女寝室后,在门口朝里张望,见带队的老师正在疏导女同学,她们的情绪也已大致平复。
刚到女寝室的门口时,见门外的院子里只有一个女同学在朝阳下晾衣服,她没有陷入到集体性的闹情绪之中,令我对她刮目相看、印象颇深。
上午,我们按规定分头到若干农户的家里去为贫下中农做好人好事。
做好人好事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把老乡家里的水缸挑满。这里农村的饮用水都取之于井水,井水是个好东西,清澈纯净、冬暖夏凉,只是对于我们来说打井水不易。看当地人打井水很熟练,将吊桶从井口放下去,吊桶接近水面时左右一抖吊绳,吊桶的边沿就斜着铲入水中,待桶内注满水后提拉吊绳,满满一桶水就拎了上来。而我们打井水时,折腾来折腾去吊桶老是漂浮在水面上,井水进不去,也就打不到水。偶尔弄得有水进去,拎上来只有小半桶,事半功倍。
当地人打井水的手势已很熟练,这种技巧我们一时半会学不了,于是就采用一个笨办法,将水桶口朝下从井口放下去,的一声,水桶的边沿直接插入井水中,水桶在水里悠悠地翻了个身,桶内已经装满了水,用吊绳把它拎上来,水就打成了。这个办法屡试不爽,非常行之有效。
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在以后有几个宿营地,我们就打井水来刷牙、洗脸,因为冬天的井水比河水温热得多。
农村里每户农家都有一个茅房,或叫茅坑,不仅供家里人大小便用,还是一个日常的蓄粪池。不时挑一些出来到粪桶里,兑些河水,用它来给庄稼浇地施肥,很有实效,千百年来农民都是这样做的。据老乡说,人是要吃回肠食的,人吃了食物后排泄,排泄物用来给庄稼施肥,庄稼成熟后再给人来吃,这就叫回肠食,如此循环,生生不息。这个讲法我们还是头一回听到,觉得蛮有道理的。
此地农村的茅坑设置都大同小异,即把一口直径约60公分的水缸埋在地下,缸口高出地面约十公分,这是茅坑的主体;缸口的边沿上中间隔空、左右搁着两块木板条,这是茅坑的附件,小便不用说,大便时双脚就要分别踩在茅坑的左右两块踏板上进行。茅坑的三面及上方还搭了一个竹草蓬围着,这是茅坑的外设,既用来遮羞,又可用来挡雨。
吃了午饭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故。我与两个同学结伴到我们住宿的屋子后面去上茅坑。他们两个先来,等轮到我大便时,双脚刚站到茅坑的踏板上,左脚踏板的一端突然滑落到茅坑里,使我的左脚也一下子踩了进去。等我快速把脚抽出来时,茅坑里的粪便已经淹没到我的脚踝处。我连忙跑到河边,先洗脱下的鞋、袜,后洗玷污的裤脚,再洗脚,河水冰冰冷。
洗湿的裤脚靠体温来慢慢捂干,仓促中不可能完全洗干净,棉毛裤、卫生裤裤脚的里面仍有微量污秽物存在。因为我卫生裤只此一条,替换的棉毛裤也没带,所以弄脏的裤子只能穿到拉练结束回家以后再脱下来换洗。

218
星期四

早上起床后先把背包打好,把其它物品也收拾好,然后到炊事班去吃了早饭。
早餐后,我连的队伍集合完毕赶往公路上的指定地点集结,之后出发去下一个宿营地。我们沿着川南公路一路南下,行不多时就进入了南汇县境内。
拉练中,我们在宿营的时候都穿布鞋,既干净又休闲。到了行军的这天则要穿胶鞋,上海话叫跑鞋。这种系带的鞋子鞋面是细帆布;鞋底是橡胶的。胶鞋有军用和民用的两种,军用的又叫解放鞋,统一制式,草绿色(后来军转民,商店里也有解放鞋出售);民用的则有多样款式和颜色。我拉练时穿的跑鞋鞋面是蓝色的,当时还有一种白色鞋面的,叫白跑鞋,很时兴,许多青少年都穿过。
我脚上穿的尼龙袜已比较陈旧,形态松弛,而且上面还缝了好几个补丁。平时穿不觉得怎样,到了行军时问题就出来了,走路时间一长,脚上穿的尼龙袜就会渐渐地褪缩到鞋子里去,堵塞在脚的前部,把脚底硌得很难受。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我在今天的行军中干脆不穿袜子,光脚穿着跑鞋走路,这样感觉舒服多了。但走路走出脚汗后,就觉得鞋子里的脚底下滑叽叽的。
我们当时男小人的内裤一般都是穿一种棉布的短裤,通常叫平脚裤。平时穿很正常,行军时穿问题又来了,走路时间长了,加上出汗后,内裤的裤腰、裤脚和裤裆就会发生错位,在臀部、胯间拉拉扯扯、纠缠不休,比袜子缩到鞋里更难过。昨天晚上我们宿舍里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可见是带有普遍性的。有的同学提出行军这天不要穿内裤,大家听了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可以一试。因此今天早上起床时我就把内裤脱了,行军时一路走下来,觉得下面非常爽快,确实行之有效。自此以后,凡行军的日子,我都不穿内裤。
我们行军时,背包背在双肩上,然后把装物品的书包压放在背包的上面,书包的背带环绕到胸前用手拉住(以防书包滑落)。在行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背在双肩的背包带会不断向两边的外侧滑,使得背后的背包往下沉,背包的下端抵到后屁股上,这种状态会增加行军的疲劳度。因此,行军前背包要尽量打得结实些,也不要打得形状太长。背包背到双肩后,最好把左右两边的背带在胸前用另外一根带子牵连住(有的同学是用毛巾来栓住),不让背带向两边滑。
我们拉练带的水壶一般都是那种草绿色的仿军用水壶式样,行军时把它斜背在身上。我家里也有个这样的军用水壶,但我没带来,嫌麻烦。
下午,我们的队伍到达南汇县的老港公社(位于南汇县的东部)境内,我们连被安排住宿在该公社的港西大队。今天这段路走下来,觉得较轻松,我认为这是经过了前两次行军锻炼的成效。
拉练以来,经过三次行军后,几乎每个同学的脚底板都走出了水疱,数量多少不等。还有一些同学开始水土不服,皮肤上发出一粒粒红疹,奇痒无比,严重的还导致身体不适等。
我脚底也走出若干水疱,宿营的时候把它用针挑破,挤掉里面的水,会有短暂的疼痛。同时我也患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到连部卫生员那里要了一些药片吃,很快就好了。曾听人说过,有一个防治水土不服的好办法,就是用当地的一小撮泥土冲水喝下去。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异常,没有采用。
虽然冬天人的饮水需求量不大,但总还是要喝水的。我们宿营时,住的屋子里都没有热水瓶,炊事房好象也不专门供应开水,如果住的地方离炊事房路途遥远的话,更难以去讨水喝。因此在白天如果实在口渴,我们就到老乡家的水缸里用葫芦瓢舀出一杯生冷的井水来喝。到了晚上,就别想喝到水了。
今天晚上,我在临睡觉时忽然感到口渴的厉害,也许是心理作用,越是喝不到水越是觉得口渴,渴到心里难过,在地铺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给我留下了一个痛苦的记忆。
照道理说,我们有时一天行军下来,走了许多路,又是寒冷的冬天,在睡觉前能用热水洗个脚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这时连饮水都困难,绝对做不到用热水来洗脚。无论这天是行军还是宿营,晚上睡觉前我们都不洗脚,没有热水洗,冷水也不洗,再说洗脸的脸盆都没有,更不要说洗脚的脚盆,要洗也无法洗。

http://www.longdang.org/bbs/view ... 6amp%3Btypeid%3D1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2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9日  星期五
   
    今天宿营。上午,我们仍然被安排到周边几家农民家里去做了好人好事。
    前面说过,我们的地铺都是用塑料布当作床单的。塑料布当床单不透气,遇热还会捂出湿气。因此,在宿营的时候,天好,有些女同学就向老乡借凳子或拉绳子把棉被抱出去给太阳晒晒。而我们男同学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没这个心思。
    在村子边上的一块空地上,有一个用毛竹和芦席构成的棚棚,这是新搭建的简易厕所,明显是为了给过往的拉练队伍提供方便用的。我们走进去一看,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泥土地上挖了一长条凹槽外,别的什么都没有。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简单、最原始的公共厕所,空前绝后。这个简易厕所的中间用芦席一拦两,分成男、女厕所。我与几个同学正在凹槽处大小便时,隔壁女厕所里恰巧也走进我们班级的几个女同学,叽叽喳喳的。我们听到后很兴奋,故意大声喧哗,结果是我们这边一出声,隔壁立即默默无闻。
    中午,利用午饭前的一段空余时间,我们全连战士集合在打谷场上,由随行的音乐老师教我们学唱了一首名叫《野营进行曲》的新歌:
   
    1.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战旗高高飘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前进在革命的大道上。
    2.我们顶着风雨雷电,战斗的意志无比坚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毛主席的教导牢记心上。
    (副歌)前进!前进!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前闯;前进!前进!我们苦练铁脚板,狠狠打击帝修反。
   
    学会了这首歌,在以后的拉练征途中,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信心百倍地唱起它,我有时一个人也会唱着它来激励自己。
    谁知过了两年多(1973年5月)后,我有一次整理文档,无意中翻出这首歌的歌词,我竟然完全忘记了这首歌是怎么唱的。因为没有曲谱,想要再学会也不可能,在我人生中很有特殊意义的一首歌就这样被永远忘却了,甚为遗憾。
    在行军途中,我们都是一路前进一路高歌,大唱革命歌曲,以此来鼓舞士气。在宿营时,每逢集会前也要大唱革命歌曲,以此来活跃气氛。有时还像解放军那样开展拉歌,如有人领头喊:“某排战士来一个!”或喊:“某排某班来一个!”
    唱了之后又喊:“他们唱得好不好?”众答:“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要!”
    通过大唱革命歌曲,更加焕发了我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我们集体主义的战斗风貌。
    在这次拉练过程中,我们唱的次数比较多的歌曲有以下一些。
    《三**律、八项注意》: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
   
    这首歌的歌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个演变过程,至五十年代初定型,从1981年起署名程坦编词、集体改词。
    这首歌的曲调是19世纪末清政府练新军时,最早借用普鲁士军歌曲调填词作为队列歌曲的,这首普鲁士军歌的原名叫《德皇威廉练兵曲》。进入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鄂豫皖的工农红军,都曾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之后《三**律、八项注意》也是沿用了这个曲调。
     “八项注意”里,“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每当唱到这一句时,有的男同学往往要朝女同学那边看一下,至于“调戏妇女”是什么意思,我们当时都不太理解,只是有口无心地唱。
    《三八作风歌》,夏冰编词、徐俊作曲:
   
    红旗飘飘军号响,人民战士歌声嘹亮,三八作风是传家宝,毛主席思想闪金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句话要牢记心上。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有力量,八个大字有力量。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为抗大(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则是抗大的校训。林彪曾任抗大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简称《解放军进行曲》。这支歌最初叫《八路军进行曲》,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1988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我是一个兵》,陆原、岳仑作词,岳仑作曲: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哎,嘿,嘿,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这首歌创作于解放战争后期,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有西方媒体称:中国在朝鲜有两颗“重磅炸弹”,一颗是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颗是歌曲《我是一个兵》。
    《打靶归来》,牛宝源作词、王永泉作曲: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咪嗦啦咪嗦,啦嗦咪哆来,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李之金作词、作曲: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 打起背包就出发。
    ……
   
    还有唱毛主席的诗词、语录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定决心》、《世界是你们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等。
中午我们在炊事班吃了午饭后返回驻地,途中我与几个同学走在田野的田埂上,忽然迎面跑来一条黑狗(当地的土狗),朝着我们狂吠。我们就拾些泥块扔它,把它轰走了。这时远处有个当地人冲着我们嚷,因为距离较远,听不清楚他嚷什么。我们不理他,继续走自己的路。
    没走一会儿,迎面碰到一个人,抬头一看,原来正是刚才冲我们喊的那个农民,他抄近路赶到了我们面前。这个中年汉子怒气冲冲的样子,责问我们为什么打他家的狗,我们辩解说没打。对白了几句,此人很生气,最后骂我们是“小早西”,掉头走了。
    我们当场并不明白他骂的“小早西”是什么意思,回寝室后通过了解才知道骂的是“小早死(读音:xi)”,这是当地人骂小孩最常用的口语,可与骂“小浮尸”的含义等量齐观。
    后来知道,当地还有个更阴险的骂人的话,叫“咬草根”。以前斩决犯人,头被砍下来后滚落在地,嘴里的牙齿会死死咬住地上的草。因此骂人“咬草根”就是骂人是“杀头坯”,可与城里人骂“枪毙鬼(读音:ju)”的意思相提并论。
    昨天晚上有别的班级的同学到住所后面的竹林里去抓麻雀,被带队老师发现,报告了连部,又报到营部,上面派人来予以查处。因此今天下午我们全连召开大会,由违纪的几个同学在会上做了检讨,连部领导据此给大家作了进一步的纪律教育。
    另外,会上还通知了明天晚上将要进行夜行军,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月20日  星期六
   
    上午,各排(即各个班级)分别开会学习,小结拉练以来的情况,从中发扬成绩,纠正缺点,以利再战。
    下午,因为今天晚上要进行夜行军,所以上级安排大家睡觉休息,养精蓄锐。我们寝室里的同学勉强在地铺上躺了一会,但都睡不着,于是干脆穿衣起床坐着闲聊,消磨时光。
    之后发生的事情引述我当年写的一份记录来说明,全文如下:
   
    记夜行军
   
    在炊事班吃了晚饭后,夜幕开始降临。我与几个同学到河对岸的几家社员家里去做了好人好事,同时征求了他们对我们驻扎期间的意见。
    回到寝室,见其他同学已在打背包,一问才知道连部已下达命令要我们马上赶到公路上去集合,参加夜行军。
    于是我们几个急忙收拾东西,快速打起背包,然后扫干净了屋子。
    这时天已墨墨黑,并且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我们背好背包、书包等,披上雨披,排成一路纵队,走在田间小道或田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地向公路摸去。
    走在最前面的几个同学打着手电筒,一边在队伍的前头寻找方向带路;一边提醒后面的其他同学注意拐弯和脚下的断道、沟坎。没走多远,有的同学已经滑了好几跤。
    大约走了二十分钟,终于来到一条黑乎乎平地隆起的公路上。
    这时农村里的公路上都没有路灯,为了在这里集合队伍,营部在路边不远处有一座仓库的门口临时悬挂着几盏亮闪闪的汽灯照明,这种灯发出的光芒极其耀眼。
    我们到达这里时,见到已经有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公路上,而且从各个宿营点赶来集合的队伍还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因为天黑看不太清楚,人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急切地寻找着各自的集合位置。路面上一时人影绰绰、人声鼎沸,除了不断有各连、各排、各班的各种番号呼喊声外,还不时伴随着急促的口哨声和金属器物的碰击声。
    好不容易我们连的队伍才全部集合到位,为此,连长伍老师大为光火,批评我们作风拖拖拉拉。
    不久,我们一营全营人马终于全都在各自位置站好队,这时风雨也越来越大,远处照明的那几盏汽灯也在风雨飘摇中左右晃动不已。
    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营长首先讲话,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行野营训练。’我们这次就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拉练的。今晚的夜行军是向解放军学习,向困难挑战的一次特殊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把这次夜行军搞好,以实战的观念要求自己,把它当作锻炼自己思想和意志的好机会。为了改造世界观,为了打击帝修反,我们一定要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营长的讲话引起大家热烈的掌声。接着,营里各连各排的代表上前表了决心。
    此时此刻群情激昂,心在“扑通、扑通”地跳动,狂风暴雨动摇不了我们的坚强决心,我们的队伍象铜墙铁壁屹立着。
    发言结束后,我全营指战员齐声高呼口号,使大家的激情得以爆发:
     “坚决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搞好野营训练!”
     “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练好铁脚板,狠狠打击帝修反!”
     “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
    口号声如山呼海啸,划破夜幕,压过风雨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晚上七时半许,夜行军正式开始了。我们的队伍行进在黑暗的公路上,只听到“刷、刷”的脚步声与风雨声相伴。
    我们这时由北向南行走,正是走在沿着海边的一条公路上,从东面海上刮来的风势特别强劲,路边的树干树枝被风吹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也刮得我们脚步打飘,身上的雨披也被风掀得“啪、啪”作响。
    雨势夹着风势一起发作,雨披只能勉强遮住上半身,不一会,我们下半身穿的裤子从里到外都已湿透。我穿的低帮套鞋里也灌满了雨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穿跑鞋上路。
    大家顽强地、默默地行走着,忽然,天空时不时出现电闪雷鸣。我想:那银蛇般的闪电是我们的指路灯;那震耳的雷声是我们前进的战鼓;那急促的风雨声是为我们伴奏的交响乐。
    晚上八点钟、九点钟、十点钟(以下时间都是我大约摸估算的)。
    走着走着,有一条不好的消息在队伍中悄悄地传开了,说我们营与团部以及其它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在这漆黑的夜晚,天气又如此恶劣,也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真的要是双方联络中断,麻烦就大了。我想,唯一的办法只能靠营部的通讯员踏脚踏车到黑夜里去四下寻找了。
    暴雨滂沱,雨点落在大家的雨披上“噼呖啪啦”地响成一片。雨水被风吹到脸上,则顺着脸面往下流淌。肩上的背包变得越来越沉重,困乏正渐渐地袭击着每个人。我突然感到肚子很不舒服,想要呕吐,但我努力控制住自己,想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革命战士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不管风吹浪打,不管急流险滩,是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
    夜里十一点、十二点、一点钟。
    夜行军前,炊事班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烙饼作为午夜的干粮。这个烙饼做得很大,也很厚,不料到吃的时候才发现烙饼没有烤透、烤熟,里面的面粉还是生湿的,根本不能吃。我只好把饼扔掉,拿出书包里自带的云片糕吃了几瓣。
    午夜过后,我的眼皮如千斤重睁不开来。由于疲劳过度,终于使大脑失去了对行动的控制,我像梦游似的,腿脚在行走,头脑就睡着了,竟然还做起了光怪陆离的美梦,仿佛睡在家里温暖、舒适的床上。
    直到有一声惊雷霹雳,才能将我从梦乡中唤醒。因为总是闭着眼睛瞎走,有时前面的队伍稍有停顿,我就会当胸撞到前面同学的背包上;有时则会向偏左的方向走去(因为右脚比左脚迈步稍大些),或慢慢地朝后氽。
    其实别的同学也与我的状态一样,都是在“瞎走”,只要前面的人一停顿,后面的人全都一个接一个地撞在一起(这种情况发生在车辆行驶上叫“追尾”)。有一位同学在前面的队伍转弯后他仍然闭着眼睛朝直走,结果掉进了路边的小河里。好在河沿边上的水不深,在几支手电光的照射下,师生们将他从河里打捞了上来。这时老师提醒大家打起精神来,不要再出事故。
    长夜漫漫,路途遥远。雨水“哗哗”地下个不停,雷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弦。忽然见到前方有红光闪了三下,这又是通知原地休息的信号。于是整个队伍立即停止前进,大家都坐下来休息。我背包也懒得解放下来,一屁股就坐到湿漉漉的地上,迷迷糊糊地耷拉着脑袋直想睡觉。无奈肚子又难受起来,又疼又恶心,我力图再度克服它。休息了片刻后,前方又有信号传来,大家都起身继续行军。
    凌晨两点钟、三点钟、四点钟。
    由于我们的顽强表现,终于把风啊、雷啊都赶跑了,只有那大雨还在下着。下半身衣服的湿冷不断向上半身侵袭,肚子又很饿,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朝前走着。想到如果在家里,这个时候正躺在被窝里睡得香甜呢。今晚这样的锻炼对我触动很大,太难忘了,它第一次使我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
    凌晨四点半许,我们的队伍在公路边停了下来。连长过来告诉大家,我们营的队伍将要离开公路进入乡间小道,前往团部给我们指定的宿营地。从这里到宿营地的距离大约有十里地,连长要求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争取最后的胜利。
    不一会儿,我们的队伍就拐弯开进了公路边的一条田间小路。
    这时夜色仍然是黑乎乎的,大家饥寒交迫、疲惫不堪,都向往着能早些到达宿营地休息,于是一拨人马急匆匆地、黑灯瞎火地往这条小路里闯了进去。
    人们争先恐后、蜂拥而上,黑暗中前后左右看不清谁是谁,没走多远队形就散掉了,编制也打乱了,不同班级的同学,以及男同学、女同学全都混合到了一起,走在路上的每个人都成了游兵散勇。
    这条小路约三米宽,完全是用泥土平整出来的,在一夜雨水的浇淋下,又经众人的践踏,路面上有的地方烂泥有尺把深;有的地方则光滑得像抹了油似的。
    这时大雨转小雨还在下,因为我的手电筒昨晚出发时就借给了走在队伍前面的同学使用,所以我只能摸黑夹杂在人群里随大流跌跌冲冲地朝前走。还不时与前后左右的其他什么人磕磕碰碰,有时被别人撞了一记,我得赶紧拽住路边的小树树干,以免摔倒。
    我穿的套鞋老是陷在烂泥里拔不出来,严重影响我走路,于是我收起套鞋不穿了,光着脚丫子走,脚上并没有特别寒冷的感觉。
    由于各人的行进速度不同,步伐快慢不一,路上原本相对集中的人群渐渐分散开来,人与人的前后左右距离也拉开,大家不再相互拥挤,人人都是各自为战。路面越来越滑,走在上面随时都会滑倒。小路的右边是一条河浜,泛着暗淡的天光,弄不好就会一下子滑到河里去,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为了不滑跤,我与大家一样,走起路来步履蹒跚、战战兢兢,微微弓着的两条腿,肌肉绷得紧紧的。由于在这一点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其它方面感觉上的困苦暂时都被它取代了。
    尽管很当心,我还是很快滑了第一跤,之后开始接连滑倒,使我沮丧不已。既然如此我也就破罐子破摔,顾不上许多了,索性放开手脚,不怕滑倒,挣扎着往前走。
    因为我屡次滑倒在地,肩上背着的背包、书包也被摔得七歪八斜,外面罩着的雨披则被摔得沾满泥浆。这时,我忽然觉得身上罩着的雨披也很妨碍我走路,就恨恨地把它取下来包扎在书包上(避免书包里的物品被淋湿),也不管天上还在下着小雨。除去雨披后,觉得视线好多了,行动也更自如些。张望路上的前前后后,黑朦朦地看见许多人都像我一样,滑倒,爬起来;再滑倒,再爬起,一直在努力地向前进,向前进。
    东方的天空终于露出了鱼肚白,天色开始渐渐发亮,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同时我也看见小路的左边是大片的农田,种着当地农民称作“三麦”的农植物。我更看见前面经过的某些人因为路滑难走,竟然下到田里踩着麦苗行走,把靠近路边的一圈麦苗给糟蹋了。
    《三**律、八项注意》这首歌里,“八项注意”的“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在这里就被严重违反了。
    我当然不会也去践踏农田,但是从中受到了启发,脑子里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就是在农田边上沿着小路旁有一条水沟,水沟的两边长着青草(冬天已经枯黄),踩在上面走路也不会滑跤。想好后,我就从小路上下到沟里,双脚左右交替踩着水沟两边的青草飞快地奔跑起来。我太高兴了,有了这么好的办法。
    当我在水沟里朝前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沿途看到有多少人正在泥泞的道路上蹒跚而行;看到有多少人正在跌倒、爬起,又看到有的女同学屡屡摔倒、寸步难行后无助地坐在地上哭泣,还看到有一个女同学滑跤后,背包也摔得散开来,棉被摊了一地……。
    尽管我快速地前行了多时,但抬头远望,看到仍然有许多人走在我的前头,我这才知道自己刚才落后得太多了。
正当我抓紧赶路时,在路边遇见了几个团部派来的鼓动员,他们都说我们的宿营地快到了。
    我继续走啊走,总走不到头。我想,原来说好的十里地在平时只需个把小时即可走到了,今天怎么搞的,走来走去走不到。这时疲劳、寒冷、饥饿重新一起袭来,再看看自己的衣服上下满是泥浆、一塌糊涂,双手双脚也沾满了泥巴,雨水从头淋到脚,衣服内外也都湿透,我的脑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冒出灰心丧气的念头,实在是不想再走了,也真的走不动了。
    但我看到路上的许多同学都在克服困难,顽强地奋勇前进,我想我能坐在这里干等吗?我又想起毛主席的教导:“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认识到我刚才的错误想法正是我们学生思想上动摇性的表现,于是我再下决心,将懦夫观念从头脑中驱逐出去,一定要以坚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到达目的地。
    我一个人唱着《野营进行曲》,又不知走了多少路,突然在路上碰到一个其他班级的同学,他是我们连部先头部队的,他告诉我宿营地马上就要到了。这下他说得不会错,我心里一阵狂喜,啊,终于快到了!
    这时天已大亮,雨也停了。又走了一会,来到一座小桥边。此桥的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桥墩是用木桩子支撑,桥长约十几米,宽仅一米多,桥的两边没有栏杆,农村里的小桥都是这副“平铺直叙”的模样。桥面上因为走过人已是泥迹斑斑,这时在上面行走,稍有不慎,必定会毫无保留地从桥上直接滑到河里去,那就更惨了。
    此桥是一定要过的,望而生畏是没用的,这是最后的考验。过这座桥时,有的同学是步步为营地磨磨蹭蹭走了过去;有的同学是小心翼翼地半蹲半跪移了过去,我则是像狗一样四肢着地爬了过去。
    过了桥,不远处就是我连宿营的村庄,我们还要继续走到各排各班的不同住宿点去。
    这时,一轮红日穿过云层,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条条河流碧波荡漾;块块农田郁郁葱葱。
    看着眼前的景色,我觉得这一夜之间经历的苦难比我有生以来十几年的累计还要多,给我留下的印象真是太深了。我又想到,今天的锻炼给我们以后战胜困难树立了信心,只要革命意志坚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革命,不断提高觉悟。把一时的胜利当作起点,当作加油站,迎着朝阳,永远向前进。
    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农村清晨的新鲜空气,再看一眼四周的万千气象。
   
    1971年3月
   
    2月21日  星期日
   
    早上七点半,我们经过一整夜艰难困苦的夜行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下一个宿营地。这次我团到达的宿营地在南汇县彭镇公社境内(位于南汇县的南端,靠近海边的芦潮港),因为情况特殊,我没有记下我们连住在该公社的大队叫什么名称。
    先头部队的炊事班同学在村口摆了一个摊头,给每一位到达的同学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还发给我们两个热乎乎的馒头吃。
    吃好东西后,我立即到河边去马马虎虎地洗了一把脸,也洗去手脚上的泥巴,接着赶到安排给我们班住宿的屋子里急急忙忙地打地铺。
    然后,大家把身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衣服都脱下来,乱七八糟地在门口堆了两垛,按照连部的通知,这些衣服都将交给当地的贫下中农们去帮我们拾掇,被雨淋湿的要烘干,沾上烂泥的要洗一下再烘干。我们脱了衣服后换上干净的内衣裤(我替换的棉毛衫没带,只好赤膊),迅速钻进棉被里,倒头便睡。
    这一觉睡下去,近乎进入了昏迷状态,从早上一直睡到傍晚才醒过来。老乡们把已经烘干的部分衣服如棉毛衫裤、绒线衫、卫生裤、棉袄等先给我们送了过来,大家在一大堆衣服里七手八脚地一阵好找,才将各自的衣服分出来。
    我们起床到炊事班去吃了晚饭,一天一夜来体力消耗很大,又没怎么吃东西,今天中饭也没吃,所以现在大家都像饿狼一样饱餐了一顿。
    食毕,回到寝室,我们继续钻进被窝里睡觉。
    外面又开始下雨。
   
    2月22日  星期一
   
    冬天晚上睡觉时,门窗都紧闭着,得以防寒保暖。熄灯后城里住宅的窗玻璃尚能透进微弱的天光,或照进月光,或反映出些许路灯的光亮。但我们这时在农村住的屋子,窗户上没有玻璃,如同一块木板,关上门窗后屋子里一丝光线都进不来。之前在书本上看到过“伸手不见五指”这句词语,形容眼前漆黑一团。直到这次拉练,住在农舍里,才见识到晚上熄灯后屋子里真正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种深切感受如无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这次宿营住的房间里仍然没有电灯,晚上点蜡烛。吹灭蜡烛睡觉后屋子里黑咕咙咚的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手电筒没带,半夜里起来小便,摸黑摸到门口还算容易,在门外的粪桶里完事后关上门,屋子里墨墨黑,他要再回到自己的床铺就困难了。只能先朝感觉上大致的方向像“摸瞎子”一样摸过去,然后在睡在地铺上的其他同学身上乱爬一气,最后以确认某个同学睡的床铺来判断出自己的床铺在什么位置,这样搞下来往往把一屋子睡觉的人都弄醒。
    有了这个经验教训后,以后我们宿营住的屋子里如果有电灯,那么许多同学都把打包带系在电灯的拉线开关上,并且把它拖到自己的床头以备夜里用。电灯开关的拉线被四面八方的打包带牵连着,犹如一张蜘蛛网。
    凌晨三点半,上一班值勤的同学回来叫醒我,轮到我与班里的w同学下一班去站岗放哨。
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我穿上衣服(棉袄外的罩衫及裤子拿去洗了还没送回来,没穿),披上雨披,就与w同学出门去。
    站岗放哨的地点在我们连的炊事班伙房里,这个地方到我们住的宿舍直线距离相当于市区公交车的一站路,正常的从乡间小道和田埂上走过去,就不止一站路了。
    外面正下着小到中雨,夜深人静,四周的黑暗里仿佛到处都埋伏着妖魔鬼怪,我从小就非常怕鬼,胆小如鼠,此时此刻当然是心慌慌的。曾听人说,城里人口稠密,阳气旺,所以鬼不多见;而农村里地广人稀,阴气重,因此多有恶鬼出没。鬼,上海人又叫“赤佬”。
    好在有w同学搭档,于我稍有慰籍。我俩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滑地走到值班地点。我们的所谓“站岗放哨”说来好笑,其实就是我与w同学守着孤灯,坐在伙房的条凳上闲聊。
凌晨五点不到,有炊事班的两个同学(别的班级的)来接我俩的班。
    这两人来了后发现伙房里的洋火(火柴)不见了,马上认为是上一班值勤的同学带走的,因此他俩要我俩回去给取过来。其中一个高个子甚至威胁说,如果不把洋火拿来,他们到时就不生火做饭,一切后果要由我俩负责。
    于是我与w同学离开炊事房返回住所去拿洋火。孰料一回到寝室,w同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脱衣到地铺睡觉去了。而我内心受到一种责任感的压迫,觉得放不下,做不到像邬同学那样不管不顾,这是我的弱点,也是我胆子小的另一种解读。
    拿了屋子里点蜡烛用的一包洋火,我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出门,雨披也不披了,这样走路更方便些。之前两人相伴尚可壮胆,现在只我孤独一人,虽已凌晨五时许,依然夜色深沉,除了微弱的天光外,四周没有一点光亮,又死一般的寂静,行走在寒冬的风雨交加的旷野中,我恍惚觉得自己随时都会撞见厉鬼,或被前后左右将要出现的鬼抓去,心里害怕到极点,精神几乎要崩溃。
    我冒着雨出门后,先在田间小道上走了一会,路太滑,走不快,还要提防滑倒,如此缓慢的行走使我心理上承受不了恐惧感的压迫。于是我故伎重演,下到田里,依然踩着田边水沟两侧的青草一路狂奔,直到在黑暗中胸口撞到前头的一道田垄,爬上来,再翻到另一块田地里继续迅跑。
    脑子里什么都不敢去想,只顾朝前奔跑,脚下踩得泥水四溅,只有以这种近乎疯狂的精神状态,才能平抑我内心的极大恐惧。
到炊事班送了洋火,紧接着又一鼓作气返回,在黑暗的田地里连滚带爬,弄得浑身上下一片狼藉,最后回到寝室,总算让我给挺了过来。这是我人生中遭遇到的最为恐怖的一次经历。
    如果说夜行军挑战的是我的体能极限,那么这次事件挑战的是我的精神极限,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对我意志力的严峻考验。
    世界上巧事很多,将近三年后(1974年1月),以上说的炊事班那两个异班同学中的一人,成为我读技校的同班同学。我与他关系不错,后来在参加他的家事活动时我又见到了那个高个子同学,这二位根本不记得当年发生在我们之间的这个故事,更不会知道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但我却刻骨铭心地记忆着这件事。
    二十二日一整天,我们班的同学都没起床,躺在床铺上,或睡一会;或聊一阵。脸也不用洗了,到了吃饭的时间,轮流派个别人到炊事班去给大家把饭打回寝室里来吃。
    大家在闲聊中谈到昨天夜行军的早上各自走泥泞小路的经历,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叙说自己的遭遇以及途中的所见所闻,把当时的困苦竟然变成现在的快乐话题和趣闻。据说也有一些同学(女同学居多)困在路上实在走不出来,最终是营部和连部联合派人去营救了他们。
    睡在我右边的谭同学要我抽空讲故事给他听,我正好在拉练前不久看过一本根据《西游记》编写的书,书名好象叫《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把看来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讲给谭同学听。从花果山金猴出世讲起,学艺七十二变,借来定海神针,先任“弼马温”,后封“齐天大圣”,偷吃蟠桃宴,大战二郎神,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练就火眼金睛,讲到被如来佛祖镇压于五指山下,等等。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夜行军后生病,今天被送回上海治疗去了。
   
    2月23日  星期二
   
    今天我们继续宿营。上午,驻地的贫下中农把洗好并烘干的衣服全部给我们送来。在衣服堆里我的裤子一时没有找到,后来总算在别处找到了。
    虽然衣服没有洗干净,大家仍然深受感动。午饭后,我们成群结队地到各个贫下中农的家里去做好人好事,以此感谢两天来他们对我们的照顾。
    营部新的一期《野营快报》发了下来,大家都争相传阅。这期《野营快报》的内容全都说的是夜行军中广大师生发扬革命精神,以坚强意志克服困难的事迹。那天清晨,我营所属各连在前往各自宿营点的田间小道上,都遇到了行路难的问题,其中尤以我二连最为艰苦。据报道,我连有一位女老师,她在这个行走过程中总共滑了125跤,是为我营滑跤的最高纪录。
   
    2月24日  星期三
   
    经过两天的休整,今天上午我们又士气高昂地开始踏上新的征途,出发去下一个宿营地。
临出发前,炊事班给我们每人发了三个烙饼当作午餐的干粮,这次他们吸取教训,把烙饼做得小些薄些,就烤熟了。
    我们先是往西方向进军,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队伍就进入了奉贤县境内。又走到下午,改向北行进。
    行军途中,每隔一段时间后,前方就会传来命令:原地休息。于是大家纷纷解下背包,放到地上,坐在上面歇一会儿。如果要方便的话,就趁此机会到公路两边自行去找地方解决。相对来说,在这种场合下我们男性做得更容易些,但也有意外发生。在某次行军中,我班有个男同学不知怎么回事,走着走着小便就屏不牢了,结果一泡尿全部尿在裤子里。我始终不理解该同学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下午三点多,我们团到达奉贤县的四团公社境内(位于奉贤县的东部边陲)宿营,我连住在该公社的三团大队。
    这个宿营点我们班级男同学的两个班又分开来住在两个地方。
    晚上,我们二连的全体红卫兵聚集到我班寝室的隔壁一个房间里举行会议,讨论在拉练途中发展红卫兵的有关事项。屋子里在开会,我们班级几个比较落后的同学则在门外吵吵闹闹瞎起哄。
    另外,拉练已接近尾声,连部接到上级通知,布置我们准备写野营小结,每个人都要写,集体的小结也要安排专人写。写好小结后,还要据此开展评选四好集体和五好战士的活动。
   
    2月25日  星期四
   
    下雨天,小雨。
    今天上午,我们都开始在寝室里写拉练小结。
    吃了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我连集合队伍前往附近的四团镇去开会。走到镇口,但见路边有几棵银杏树,高大粗壮,估计有数百年的树龄,在烟雨中看上去极具沧桑感。
    在镇上的一所会场里,我全营师生听人给我们宣讲了当地的一位革命烈士——赵天鹏的事迹。根据我记录的赵天鹏烈士的事迹简要如下:
   
    赵天鹏烈士于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生于南汇泥城中横港一个地主家庭。在读书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怀着一颗爱国心,冲破家庭压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北伐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受党的派遣,到农村开展革命工作,组织了“铁血团”,并根据人民的要求处决了大恶霸张沛霖,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反动势力。后来赵天鹏不幸被捕,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听完报告后,我们返回驻地,继续写小结。到了傍晚,我的小结还没完全写好,写好的部份内容如下:
   
    最高指示
    要认真总结经验。
   
    小结
   
    毛主席11.24批示发表以后,全国人民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我们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进行了野营训练。我们执行毛主席的批示,就是做到了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进行野营训练,不仅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的思想革命化有着极其巨大的推动。毛主席教导我们:“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通过野营的实践,我确实像毛主席所说的得到了一些认识,并将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去。
    青年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野营训练是改造我们世界观的大好机会,我开始对农村的生活很不习惯。习惯与不习惯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各自相反的方面互相转化。经过十多天的实践,我慢慢地在住宿、吃饭等生活方面有了适应,也就是习惯了。
    在劳动中,刚开始时,有一次帮贫下中农挑水,因为鞋子弄湿了,就不挑了,这其实是怕苦怕累的表现。还有一次有挑水和挑粪两样劳动,我因为怕臭而选择了挑水,这也是思想不正确的表现。后来通过学习,认识到:身上臭不要紧,思想上臭才是政治大问题。认识提高了,我在后来的劳动中就有了好的表现。
    在吃饭方面,先前几天很不习惯,认为炊事班烧饭烧不来。后来认识到是自己吃饭吃不来,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有时根本吃不到饭,我们现在吃这么一些夹生饭、焦糊饭是不足为道的。后来我不管吃好吃坏都能坦然接受。还有就是开始我认为与同学在一起吃饭不合算,他们中有的饭量很大,会多吃。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是受了刘奇少“吃小亏,占大便宜”反动流毒的影响。通过学习,我也提高了认识。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主席亲自制定的抗大校风“三八作风”是加强我们思想革命化的动力。我在野营中能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同学们团结一致,没有违反过群众纪律。在野营出发前,我想不带针线包,自己也不会用。后来想到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就带了。
    在野营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到宿营地后,总是争先恐后的去抢占睡觉的铺位。后来我觉得这样做很自私自利,就改正过来,不抢了。在宿营时,我能积极参加为贫下中农做好人好事。
    经过野营训练,既锻炼了我们的思想,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我在这十多天里就有水土不服的反应,说明我们再不锻炼,就会变成老爷兵了。我们在每个宿营点都受到了当地贫下中农对我们的好评,我原先觉得很光荣,以为是自己的荣誉。后来认识到,贫下中农对我们的好评,是因为我们听毛主席的话,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结果。
    在住宿方面,我原来总认为这里住的地方环境很差,这是贪图享受的思想在作怪。因为我们住惯了城市公房,住不惯农村的房子,通过野营能使我们在艰苦奋斗方面得到锻炼。
    党中央号召我们在野营中要学会“四会”。我在学会走路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如在夜行军中走泥泞路,我就滑了二十几跤,这就是走不来路的表现。后来经过锻炼,一次比一次有经验,也一次比一次轻松了。在吃饭方面,我开始总是围在炊事班,争先恐后地盛饭菜,后来改正了这种状况,按秩序排队。在放哨方面,自己还是能做到认真负责的。在睡觉方面,有时睡不着,就与同学一起吹牛皮,讲废话,后来认识到宿舍阵地要用毛主席思想来占领,说笑话也要注意政治效果。
   
    晚上,遵照上面的规定,连里的各个班都在各自的宿舍里召开讲用会。我们班级住在另外一个地方的男同学也汇合到我们住的这间屋子里来一起开会,把个小房间挤得满满当当的。
    讲用会开始后,不分顺序,同学们任意地一个接一个地读了自己写的野营小结。其中我也读了小结,因为我的小结没有写完,所以没来得及写的一些内容就用口头来表达(因此这部分内容没有留下文字资料)。
    开会的过程当中,我读完小结后就与另一个同学从人堆里挤出来,因为这时轮到我俩去站岗放哨。雨虽然不下了,但泥泞小路仍是很难走,当我俩急匆匆地、好不容易地赶到炊事班,结果那里已经有人,说不要我们站了,于是我俩又折返回来,白跑了一趟。
    讲用会上每个同学的小结都读完后,大家开始初步评选五好战士的人选,我提了几个别的同学的名,简述了理由。我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同学的提名。
   
    2月26日  星期五
   
    今天天气转晴。
    上午,我们到当地好几户贫下中农的家里去做了好人好事。
    中午时分,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
    你们好!爸爸、妈妈工作忙吗?你们身体好吗?
    我于2月14日响应毛主席的11.24光辉批示出来野营,到今天已十一天了。我们已经走过了四个地点,现在正在第五个点宿营,我出来以后一切都很好,请爸爸、妈妈放心。
   
    祝爸爸、妈妈、奶奶身体健康,祝全家好!
   
    (署名)2/26
   
    写信的信纸、信封及寄信的邮票(本市平信的邮资是四分钱)都是拉练前在家里预先准备好带出来的。信写好后装进信封贴了邮票,然后交给我们班级的红卫兵副排长刘同学,委托他顺便到四团镇上帮我寄出。到镇上买东西不可,寄信可以。
    这是我第一次给家里写信,拉练结束回家后,我母亲问我,怎么在信封上把我父亲写作“同志”。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给我们讲解过,写在信封上的地址和收信人姓名都是写给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看的,应该把收信人写为“同志”,而不应该以寄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来称谓。前者反映的是公共关系;后者只是私人关系,两者不能混淆。
    下午,有连部的指导员杨老师(女)来找我谈话。她先向我询问了我们班级现有红卫兵的表现情况,又向我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实际状况。之后她要我谈谈自己对于加入红卫兵的想法和认识。最后她要求我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不断进步,永远前进。
    晚上,我们再次集合队伍前往四团镇,营部组织我们全营师生在镇上的一家放映站里观看电影。放的是故事片《奇袭》,黑白的,文革前拍的老片子(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故事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深入敌后,炸毁敌人的一座公路桥——康平桥,以切断敌人退路。……
    电影观毕,我们排着队伍回到驻地,已是晚上十一点钟。
   
    2月27日  星期六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被批准加入了红卫兵,尤其是在拉练途中,意义更是不同寻常。
    崔老师年约25岁左右,个子不高,长得小巧玲珑,她在学校里是教我们数学的,思路很清晰。在这次拉练中她是我们班级女同学的带队老师。由于我们班主任老师生病回家、中途退场,因此连部把我们班级的男同学也转交给崔老师来管。
    早餐后,崔老师把我叫出来谈话。我俩沿着村里的一条小路走到一户农家院落的柴门前停下,崔老师代表组织正式通知我已被光荣地批准加入了我们中学生的先进组织——红卫兵。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喜悦,也感到很突然,两者加起来的心情可以用“惊喜”来形容。
    崔老师接着向我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希望。
    我听了崔老师的话后,表示一定会遵照她的要求和希望去继续努力。
    进入中学后不久,1969年11月我就写过要求加入红卫兵的申请书。但我们班级每次发展红卫兵都没有我的份,到目前为止我班已经发展了四批共11人(6男5女)。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老大难问题竟然会在这次拉练途中得到解决,真是殊感意外,也了却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
    谈话结束后,我回到寝室收拾东西,打起背包,准备出发。我脑子里一直在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令人兴奋的情形。
    我营所属的各连都分别集合好队伍,然后从各自的原住宿点出发,前往团部指定的公路路段上集结。
    在公路上等到全团各营的队伍相继到达,汇合在一起,上午九点多,新的行军开始了。
傍晚时分,我们全团队伍到达下一个宿营地——奉贤县的头桥公社境内(位于奉贤县东北部),我连住宿在该公社的蔡桥大队。
    晚上,连里的全体红卫兵为我们几个新加入的红卫兵开了一个欢迎会。会上,我站起来讲了几句话,表示加入红卫兵后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其他新加入的红卫兵也在会上先后表了态。老红卫兵们则纷纷发言,对我们新红卫兵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2月28日  星期日
   
    为了学习解放军急行军和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住了一宿后队伍又开拔了,再次行军,到下一个宿营地去。
    行军前要打背包,有的同学行出新花头,就是把原来放在书包里的东西连同书包一起打进背包里,这样行军时只要背一个背包,不像其他人要背背包和书包两样包裹,觉得更简单、方便。于是班里有一位同学本来带的棉被就较厚重,打背包时他也像有的同学那样化零为整,把书包以及里面装的物品全都塞进棉被里一并打包。打好后这个硕大无朋、奇形怪状、鼓鼓囊囊的背包背在他身材瘦小的身后,好似猴子驮狗熊;身上还挎着一只军用水壶,走一步,晃三晃,看到他的这副模样人人都觉得好笑。
    上午出发后,队伍一路北上,将近中午时我们重又进入南汇县境内。经过新场,经过航头,到达南汇县下沙公社境内(位于南汇县西部)宿营,我们连住宿在该公社的牌楼大队。
    南汇地区和崇明岛都是由长江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崇明岛位于北,叫“上沙”;南汇地区位于南,叫“下沙”。北宋后期在南汇地区建立下沙盐场,此地后来形成集镇,故名下沙镇。
   
    3月1日  星期一
   
    今天宿营。
    上午,连部组织我们参加了当地的农业劳动——挖土和挑土。
    劳动刚开始时我去挖土,因力气太小,一锹下去只铲了一点土皮。于是我改去挑土,谁知挑土更难,不光需要力气,还需要技巧。当我把扁担搁在肩上使劲挑起两箩筐泥土,没走几步,前后两个箩筐就乱晃荡,致使我的身体也随之歪歪斜斜、站立不稳,因此难以迈开步子朝前走。看到当地的农民们,男男女女,挑起担子来,脚踏实地、轻松而有节奏地行走着,使我感到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是一句空话,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下午,连部组织我们又听取了当地的贫下中农来作的忆苦思甜教育报告。之后连部领导讲了几天来行军、宿营的一些情况,要求大家思想上不要松懈,严格遵守纪律,执行好各项制度,在拉练的最后阶段仍要努力工作,有始有终地完成好拉练的任务。
   
    3月2日  星期二
   
    夜里开始下雨。
    今天我们又要行军,前往下一个宿营地。早上,我们先把行装收拾好,把住房打扫干净。到炊事房去吃了早饭后,我连集合队伍离开了此处宿营地,向新的目的地进发。
    上次夜行军的经历使我们每当遇到下雨天就有些后怕,不料今天又是雨天行军,而且从我们的原驻地同样要走相当长的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才能到达公路上。
    但今次的主客观条件毕竟比前次夜行军好多了,所以大家对于战胜困难还是很有信心的。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有的路段使我们的鞋、袜及裤脚管都沾满了湿嗒嗒的烂泥,甩都甩不掉;有的路段则光溜溜的很滑,我们就用预先准备好的稻草绳捆扎在穿的鞋子上,能起到明显的防滑作用,这是大家新想出来的一个好办法。再加上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使得队伍中滑跤的现象大为减少,以我来说,全程只滑倒了两次。
    大家在行军途中不时高唱革命歌曲以振奋精神,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行走,穿越了广阔的田野,我们的队伍终于胜利地抵达团部指定的集结地——沈庄附近的公路段。
    沈庄也是个集镇,清末形成,位于下沙镇与周浦镇之间。
    稍事休息后,集结完毕的我全团队伍一起出发,先北上,后向东运动。下午到达南汇县六灶公社境内(位于南汇县北部),我连住宿在该公社的民义大队。
    六灶原是南汇地区盐场盐灶的编制称号,后来此处盐场盐灶周围形成集镇,因此得名叫六灶镇。
    这次我班住的房子离炊事房又很远,吃饭得走很长的田间小路。加上下雨路滑且天色渐黑,因此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不愿去,宁可在房间里吃自己带来的干粮。反正拉练快要结束,把东西都吃光了也好减轻负担,没必要到最后把带出来的吃的东西再背回家去,那样就太戆了。
   
    3月3日  星期三
   
    今天我们再次急行军,一早就离开原驻地,整队出发,赶往此次拉练的最后一个宿营地。
出发后队伍先是往西方向进军,然后北上,经过周浦,重新进入川沙县境内,于下午到达川沙县的北蔡公社境内(位于川沙县的西部),我们连住宿在该公社的中解大队。
    在我们学校拉练的“杨学六团”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是来自平三小学(平凉路第三小学)三个班级的学生。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因为客观上已经形成68届中学生是1969年分配完毕的;69届中学生是1970年分配完毕的局面,所以1970年6月正式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教育革命纲要》将草案中拟订的中学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经此调整,在校的70届学生仍然叫70届;在校的71届改称72届;在校的72届(即我们这一届)改称73届,71届成为空号。   
    平三小学原来是搞“九年一贯制”试点的,所谓“九年一贯制”就是学生的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共九年在同一所学校里一直读完。中学学制由三年改四年后,“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就取消不搞了,因此正在该小学就读中学一年级(73届)的三个班级就被划归到我们学校里来。他们在参加完这次拉练后,将正式到我校来上学,成为我们的新同学,也使得我们学校七三届的班级由12个增至15个,总数有八百多人啊。
    由于中学学制三年改四年,在实际执行中产生出半年的时间差,有关部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将新一届学生推迟半年入学。我们73届是1969年8月入学的,下一届(74届)本应于1970年8月入学,现推迟半年到1971年2月入学。这个变动使得我们73届在中学里读了一年半的一年级;也使得74届读了六年半的小学;还使得我们这两届的级差由一年变为一年半;又使得我们以后到工作单位做工,工龄也相差一年半。这推迟半年的效应同样影响到75届、76届、77届等的中学生,就不多说了。
   
    3月4日  星期四
   
    今天宿营。
    上午,我们又到贫下中农的家里去做了好人好事,挑水、劈柴、打扫场地、抹桌椅、揩门窗、擦洗餐具等。
    下午,我们一营营部编印的最后一期(第9期)《野营快报》出版了。同学们都纷纷传阅,我也看了,最后还私下保存了一份。
    这期《野营快报》共有两张16开纸,每张分为两页,两张共四页。第一页上除了报头外,刊登了一段“前言”式的文字:
   
    在市、区野营指挥部的亲自关怀下,在杨学六团党委及团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一营各连高举毛主席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以毛主席11.24光辉批示为纲,以解放军为光辉旁榜样,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大力宣传**思想,为广大贫下中农做好人好事,圆满地完成了二十天的野营训练任务。在创四好、争五好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四好集体、五好战士。现经各连、排、班的讨论,营部批准,予以公布。
   
    一营营部
   
    第二页的上方刊登了在此次拉练中新发展的红卫兵名单,全营共发展了25人,其中我们班级两人,我与班里的一个女同学名列其中。
    第二页的下方揭晓了荣获四好集体的名单。
    我们二连被评为四好连。
    由于我们班主任老师中途离开,我们男同学在做到“五个不走”方面有所放松,因而连累我们班级没有被评上四好排。
    拉练刚开始时还哭哭啼啼的我们班级的女同学,后来坚强无比,成绩显著,她们被评为四好班。
    第三页、第四页上是光荣榜,公布了评选出的五好战士名单。全营共评选出214人,其中我们班级男女同学共9人,我也榜上有名,被评为五好战士。
   
    3月5日  星期五
   
    今天上午,我们重整旗鼓,集合队伍,离开宿营地,向市区进军。
    这时看看走在路上的我们这支队伍,其形象如同走来一群小野人。二十天来的拉练征途中栉风沐雨、风尘仆仆,谁都没洗过澡,带着浑身的污垢,许多同学的手背上还被冻成不同程度的皲裂。大家的面容几乎都被农村的环境风化得黑不溜秋的,穿着的外衣上下也是污迹斑斑。但大家的精神面貌仍然开朗,尤其是今天就要回家了,更是兴奋无比、斗志昂扬。
    下午,大部队行进到浦东的民生路,继而抵达民生路北端位于黄浦江边的轮渡站,然后开始分批乘摆渡船过江。
    过江后,我们的队伍又浩浩荡荡沿江浦路往北直奔位于江浦路、控江路口的江浦体育场(又叫杨浦区工人体育场)。在体育场里,我全团师生举行了最后一次集会,拉练到此结束,“杨学六团”的建制也予以解体。
    随后我们继续排着队沿控江路往学校方向行进,途经内江一村时,我班的同学都走了(他们的家都住在这里),只剩下我一人还留在队伍里。走到学校门口,队伍全部解散了,还是我一个人,独自走回家。
    回到家里后,我首先遇到的是“一黑、一白”两个特别强烈的感受:“一黑”是家里的人见了我都说我的脸被风吹日晒得特别的黑;“一白”是我见到家里石灰粉的墙壁觉得特别的白。
    拉练结束后,学校安排我们在家里休息一个星期。这时我母亲虚岁40,实足不到39周岁,她也参加厂里组织的拉练,过几天就要出发了。我在家里曾教她怎样打背包,还传授了一些拉练的经验给她,不知有用没用。  
    数天以后,我母亲所在棉纺厂的拉练队伍正式出发了。队伍从厂里走出来,从我们南工房的道路上经过,道路两旁站着许多家属围观。我也站在人群里看热闹,终于在队伍里看见我母亲背着背包,与其他纺织女工走在一起,踏上了拉练的征程。
    我母亲所在的拉练组织,编制是“杨浦区工人野营训练第九团”,简称“杨工九团”。我们学生的拉练期是20天,她们工人是15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13:31 , Processed in 0.0436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