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17|回复: 1

一代风流——鲁礼安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09-11-1 0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y2 `1 M( ?* |  v

5 P9 L3 a. z: w" ^, l- j! ]8 D9 C( X        提起鲁礼安,45岁以上的武汉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与冯天艾等人成立“北斗星学会”和“决派”组织,办了个红卫兵小报《扬子江评论》,是“北决扬”的主要头目。该组织被武汉军区认定为“反革命地下大杂烩组织”而予以取缔。1968年8月,鲁礼安被捕入狱,罪名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用当时的话讲是“现行反革命”,性质无疑是十分严重的。196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九·二七指示”,认定“北决扬”组织是敌我矛盾,全市开展了清查“北决扬”斗争。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场斗争出现了扩大化现象,搞过了头。2 N$ U/ D2 d6 W) r$ M7 P$ d- L
  W. T( w1 e! z3 _/ y- Z6 H. }
  由于历史的原因,鲁礼安和“北决扬”的问题一拖再拖,在“文革”中一直未能结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加以处理。1979年10月,中共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向湖北省委呈送《关于处理“北决扬”一案的请示报告》,12月,中共湖北省委作出批复,同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处理意见。《报告》指出:“作为认定‘北决扬’反革命组织主要依据即幕后是由一小撮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暗中操纵的事实已不存在,而且公开发表的‘决派’宣言不能认定为反动纲领,因此,‘北决扬”不能定为反革命组织。”《报告》同时指出“北决扬”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支持、煽动农民进城,破坏工农业生产,破坏城乡社会秩序,煽动所谓“反考”斗争,影射诽谤攻击周总理;鼓吹极左思潮,破坏团结,制造分裂,做了一些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坏事。对于“北决扬的头目及骨干分子,省高级人民法院本着给出路的政策,作出了免予刑事处分的决定,均予以释放。至此,“北决扬”的问题作出了最终的结论,鲁礼安在关押了十余年之后,也恢复了自由。) a( ~$ ^7 P. b* |2 \
! C: j# N. ^3 M. I/ V
  反革命的帽子是摘掉了,但工作却难找,生计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那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人们脑海中“左”的思想并未彻底根除,像鲁礼安这样一个拖着一条长尾巴的人要想找个工作当然是十分困难的。无奈他只好去打短工,拖板车,踩三轮,代课,后来又动了考研的念头,但在当时过不了“政审”这一关,重返大学校园之梦也因此而破灭。' V( n+ a: _+ C7 l

7 N: z* P; F4 v  好在那年头还时兴“顶职”。刚好他父亲从阳逻船厂退休,鲁礼安顶替父职进厂了。先是当仓库保管员,后调厂人事科做职工教育方面的工作,属于“以工代干”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负责对青年工人进行文化补习,工人称他为鲁老师。
" |. e+ @, \3 |/ [% D2 ?: p$ d: `
9 X$ h% N5 v* ?, O7 ]- K% [8 [  作为“文革”初期一位“风云人物”,在一些女孩子眼中,鲁礼安富有传奇色彩,于是“绣球”不断向他抛来,倒也有不少的诗情画意,如“一曲清歌共白头”的诗句颇能打动人的。但家长们却十分现实,自己的姑娘怎能和一个劳改释放犯谈恋爱结婚呢?有个姑娘多了个心眼,特地跑到公安局打听情况,公安局的人说鲁礼安是个大反革命,坐了十几年的牢,差一点给枪毙了。姑娘听后吓得花容失色,再也不敢写信了。当然也有不信邪的。有位在供电局工作的重庆女知青,也听说过鲁礼安的“传奇故事”,感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文革”中的大学生那时不过二十岁左右,参加那场运动也是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为几篇文章坐牢,又不是杀人放火打砸枪,算不了什么大事,那年头国家主席还坐牢呢!这姑娘不仅见识独到,胆子也特大,雷厉风行,立即跑到阳逻来见鲁礼安。也是二人有缘分,这位漂亮的重庆姑娘后来成了鲁礼安的妻子,并为鲁礼安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P' J) u4 p2 w) I. l

! g( B8 z0 c' A2 A/ ?  在鲁礼安的人生中,阳逻船厂的几年是值得回忆的,可谓教益多多。在获得母校华中工学院补发的大学本科毕业文凭的同时,他完成了电大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撰写了一些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创造了一套历史网络教学模型,编写了一套地理形象趣味速记教材。他的讲课还是颇受学员欢迎的。当时武汉市有所大学想调他,也试讲过几堂汉语言文学课,效果也还不错,但最终却没有调成,其原因有三:一是名气太大;二是不属于干部编制;三是“文革”中的问题未彻底解决。再加上其它一些认为不公正的事情,鲁礼安心灰意冷,后来干脆停薪留职返回武汉了。! U; a4 |1 ^$ o) b5 U7 d1 ]# r
7 I4 v1 U, N) |3 u0 L( [' o2 Y
  同许多“文革”风云人物后来选择的道路一样,鲁礼安最后也走上了“下海”的道路。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19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鲁礼安认识了一位英国籍的犹太商人,成为这家公司驻汉办事处的雇员。但工商部门不同意,理由是鲁有“历史问题”。但那位犹太商人并不在乎这些,他对鲁讲:“IKNOWYOURSTORY(我知道你的故事)。”事情也就这样定下来了。从那时到现在,鲁礼安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整整12年,广交会也参加过20多届。笔者曾问过他,许多人干到一定时候就自立门户了,为什么你不创立自己的公司呢?鲁礼安的回答是,他不想辜负那个犹太人的知遇之恩,而且他本人对当老板也无多大兴趣,他愿意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和思考,读我们国家的历史,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反思那段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文革”历史。9 x% g) L# P8 [8 h- @0 T

( a8 d( t7 y5 }# z& N. \  应该说,是改革开放拯救了鲁礼安。据笔者所知,在武汉市“文革”风云人物中,鲁礼安是幸运者。今天的鲁礼安,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业。人生如此,他也很知足了。( k7 q/ s' F0 [4 q; P, |0 ?/ z' }
8 @3 o; c* a0 {* [% f$ ^* R
  (转载自《武汉党史》2001年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注:鲁礼安于2007年4月12日失踪,至今未有音讯。) _4 j- L) G# @/ T) o

& k! N% e& o( E8 W$ F$ c; ^, u7 ?   鲁礼安寻人启事.jpg ' I. A; _$ C3 f7 W8 T" k*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14:07 , Processed in 0.2002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