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 舒之的博客; g; Y: x2 g a% `3 n \
http://blog.myspace.cn/e/407305834.htm( S/ z& f8 Z8 T" u1 Y9 V2 u
+ y/ b0 J9 g! D$ p9 j7 h: ?. r; `
4 I6 ~0 l4 @2 V1 N( @$ H 但愿此文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_8 {, P4 S. R7 ?* g9 q
+ ~: @/ C* p2 ?# \- Q 流血的潇水——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4 y: u) u' w& Z
$ |! i4 y3 G* s0 z6 I0 I
; S5 }; o* ^& A6 ]5 y- A/ y/ I 目录?
2 a$ b2 @) w9 ?( ~% u; f% K( l% z
3 \5 S# M }+ D2 y6 j0 X" Q7 d' A 第一章?% f7 C7 t5 j1 }6 u* t2 H6 y2 G
历史在这里卷起了一个漩涡?
6 ]+ M- y0 h4 Q$ M! y0 f! n 今日之道州?
" m% k% K( f& u: F) i
5 U: @ D" f h( h' L5 t* Q 第二章4 g+ ]0 \, x5 S( \
山雨欲来风满楼事件的发生却是出人意料的简单1 [* N) D& f) O7 e
8·17 清塘杀人动员会?5 t% d$ c P! d* |8 b
啊!父母官们……??( j8 `0 q- u/ R
0 C: k" u4 |0 r2 n9 s4 c/ @
第三章?
; l2 Y, A+ ^' \; n$ W! S 从宝塔脚到龙江桥?9 l/ t& }- z2 @" _* f
蚣坝区夺冠 八天 1054条人命- i$ g( s/ k. i6 o
沿河滩一日?
, w# J: \, I% d2 n: i “贫下中农最高法院”挂牌“开庭”
2 |7 p8 g+ }; X9 J" Q8 p: g 跃进大队“大跃进”?
* P# R0 W, {1 i# W" L1 T$ U8 x
t% j s" A+ S V, I$ z8 l 第四章?( L' n% b- T) n8 r, l- @# J
寡婆桥?
! w/ G0 v& v) a6 j/ ` “五行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5 o" T0 h0 b& g
在何绍基“东洲草堂”的遗址上?3 R% ~; A) P) X$ i/ C! ?
4 [/ i Q# `5 ]0 s4 M( ^ 第五章?
: W H* U5 d# ?+ b9 E$ g/ I" D1 H 祥林铺 突击杀人三天?
' P6 I" F9 B4 S1 n 一个凶手的自述?
! ]- ^ n7 A) f4 W- _ 并非幽默的哈哈镜??, l6 \- ~9 v1 L! N2 K
8 W9 `/ V K7 ]/ _/ g* `+ a' A' k 第六章?. {9 _. b7 R: A9 ?/ w
一个死里逃生者的故事?
: C# Q& @2 x# J c9 n 第十二个是麻疯病嫌疑?1 V1 }/ H- ^6 o
逃亡者说?
1 ~1 `5 z4 b. M1 {! H3 k 一个县报记者的《回乡日记》?
& O' P. H! Z0 K" n4 U* W5 O?( z, R* p- [" p x" c
第七章?* q% b2 }6 Y0 h# `; i
四十七军进驻道县
, w, _4 I g, j8 w {( @( I 人性的火炬在暗夜闪光?
, J1 L' |7 ?. l: l- g 游子眼中的故乡
- S. z+ i! c" x) t6 f?8 U/ s* @5 t3 h
第八章?
, j: _* V T }. `- z$ M4 R: } 远未消失的冲击波?. n g( @% M* I8 s/ o
伤口难以愈合% W% y0 d7 P$ y6 t% [: k9 f
??????( d2 X4 `7 G% }) ]7 `% a8 Z4 ~$ i
- P& R' @" R/ ~2 d* ?+ ~/ [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当法律和道德都丧失殆尽之时,便是天下大乱之日。 ) S" x- _" D0 e" L' Z* g/ L+ ~$ h7 O
——作者手记
. b' \* R# m$ N2 a# G" i3 {
6 D! G" Z4 `3 L$ l6 g3 ? 第一章
5 \ z1 x* j$ Q3 F
/ K H! r! H1 ]# N' ?) F 历史在这里卷起了一场漩涡(上)
7 w9 L* V* P* L. n/ G; M$ B) @0 @
! ]( h w) s5 _2 ] 1967年的秋天,是这个地处湘桂边陲的山区小县的多事之秋……?
" a6 f6 }( A8 w" c# W. B 人们常说“苍天有眼”,难道老天爷真的像人那样有一双眼睛吗?怕是未必吧!即便有恐怕也永远是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的。1967年8月的天空,沉闷而滞重,火辣辣的毒日头,就像那只睁得圆圆的眼睛,无情的凝视着它下面的道州盆地和横穿道州盆地的潇水河。?4 \0 ~, W) J: s I! |! H
潇水,以其水流清绿幽深而得名。《水经注·湘水》记载,“潇者,水清深也。”它发源于湘粤边境的蓝山县野狗山南麓,是湘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潇水河流淌了好几千万年了吧,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在湘南大地上流淌。它穿峡谷,破重嶂,呼啸山林,桀骜不驯;它流经田原,绕过村庄,灌溉良田,温柔舒缓。它是一条原始野性的河流,又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流经道县全境,用母亲般丰美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世世代代的道县人民。?* L8 Z0 w! d& z: F: r: N" | o
道县境内的潇水格外美丽,就像大师笔下的一幅水墨写意画,都庞岭犹如一条黛青色的苍龙,横卧在道州盆地的边缘,几抹雾岚飘浮在半山腰。潇水两岸是丰饶的田园,农家村舍星罗棋布,一色青砖瓦房,飞檐翘角,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古朴典雅,颇具神韵。茂密的杨柳,修长的凤尾竹,把倒影投进清澈见底的江面。江面上,时不时流过来一排或数排连子排。那些连子排头上,总站得有一个或粗壮或精瘦的排古佬,穿着一条宽松的米兜子裤,或只在下身围一条汗帕,或者干脆就赤条条一丝不挂,在太阳下骄傲地裸露着他们那光溜溜的古铜色的臂膀,手中攥着一杆长长的竹篙,竹篙一头包着尖尖的,带着弯钩的铁头。每当看见村边码头和河滩岸边那些洗衣、洗菜的漂亮的大嫂子,妹崽们,他们便会叉开双腿,腆起肚子,扯开嘶哑的喉咙,用十分难懂的方言,打起内容粗野煽情的山歌,调笑逗乐,借以排解漫长旅途的疲惫和寂寞。而那些大嫂子和妹崽们,则是想看不敢看,故意做出一副忸怩的羞态,低着头掩着嘴偷偷地笑。?) q/ q0 k0 V7 `" K
此刻,那平静的江面上,连子排和排古佬不见了,岸边的洗衣妇也很少出现了,代之而来的是肿胀得像水牛样的尸体随波漂流,一具,两具……?+ R. \5 j! P2 t. n& G- ?% z9 I
这些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孤单漂流,有的被绳索或铁丝系成一串,像柳条串鱼那样。浮尸多的那几天,河面上浮游着一层暗红色的油污,使得本来清彻透明的潇水很不舒服,因为无论春夏秋冬,水涨水落,它总是很清很清的绿豆色,它不习惯于其他的颜色。于是,它不断把这些污秽的东西抛甩在那些泊木排的小河湾,丢弃在那些被水淹没了的柳树林子,就好像卸掉某种重负,逃避某种责任。?
% c U2 H; G4 D7 ^. o( M, U8 T9 R 毫无疑问,这些尸体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他们如草芥,似蝼蚁,除了青山绿水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忠实地记录着他们的行踪外,没有多少人重视他们。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出现这样的事毫不足奇。人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大人物身上的。与小人物的命运截然相反,伟大人物的身体不仅不能有丝毫损伤,就连他们那用纸张印制或泥塑木雕的形象,也是充满光辉的,也是不容半点玷污的。如谁不识相,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稍加亵渎,便会遭来重罚,甚至杀身大祸。?$ b Z' B% o" i( N
这些沿河而下漂泊在潇水河上的尸体,常常是裸体的,或仅仅剩下些零碎的布片挂在身上。一色地被绳索将双手紧紧地反绑在背后,要辨认出这些尸体是谁非常困难,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骨骼折裂,肢体残缺,饥饿的鱼群已经把他们撕啃得乱七八糟,眼睛变成了两个深窝,嘴巴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大窟窿,呲着两排白森森的牙齿。这些嘴巴曾经大段大段地背诵过领袖语录,无休无止地向革命人民请罪,而且能够非常高兴地唱歌、愉快地欢笑以及非常悲哀地叹息,痛苦地呻吟。?
; ?9 c: \5 [8 O1 M/ `/ L1 a 起初,河两岸总聚集着一些爱看热闹的人群,尤其是尸体流经县城道江镇时,更是观者如堵,好像欢庆某个盛大的节日。这些死尸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什么人弄死和为什么而死,这是人所共知的公开秘密。乍见这些不祥之物,人们自然瞠目结舌,惊讶骇然;继尔,又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和了不得的事情,就像是突然刮起了一阵飓风,扫落了一批落叶,或者是偶发山洪,冲倒了正被砍伐的树木。人们再也不去过多地关心河中的那些浮尸了,而且看见了也很快地走开去,因为天气很热,尸臭熏天,那副情景很伤胃口,令人恶心,抑或还因为……人们隐隐约约地普遍感到,自己也可能有杀人或被人杀的危机了!?' Y5 E# \/ r" j/ [' v* n! R
河面上越来越多的尸体,在炎热的空气中传播着一种煽情的,撩拨人的信息:?
0 n+ c% E/ d( ^0 ]3 G1 E: L “‘阶级敌人’组织了‘黑杀团’,把××大队的几户贫农杀光了。”“他们提出了总纲领:‘八月大组织,九月大暴动,十月大屠杀!’”“先杀党,后杀干,贫下中农一扫光,中农杀一半,留下地富当骨干!”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传言;?
8 _& j) x8 ?: n1 y: h3 { “他们人还在,心不死!”“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斩尽杀绝黑五类,永保江山万代红 !”到处都是这些赫然显目的大标语……?: g. n7 \3 \3 F! c9 E
而人心是最经不得撩拨的,俗话说:“人言可畏。”这是人的劣根性决定了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煽动和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因为大多数人都要借助来自外界的影响(尤其是伟人的 话和大多数人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言行,确定自己的言行的坐标。流言蜚语总是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传言、流言乃至谗言、谣言和蜚语,可能会变得十分寂寞和无聊。这就为那些无事生非的好事之徒提供了市场,世界也因为有了他们和他们的流言变得格外精彩。?; J2 Z, q5 T& \& ^+ a% A
在横跨道江镇的潇水河大桥的栏杆上,张贴着一张触目惊心的大字报,标题是:??
& z: o1 q) G/ x 《毛主席快来救我!!!》??4 U4 @5 X# T7 |) j! g* M6 v& k
是什么人在向救星求救?……?
; B' q; O/ o7 L 只有孩子们的心情是平静的,感受不到这些。他们看到好些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却看不到好些大人看得到的东西。在飞檐重阁的“寇公楼”旁,在北宋贤相寇准当年吟咏“野水无人渡,孤舟竟日横”诗句的古城墙上,好几名稚拙的孩童在竟相数着漂浮在潇水河上的尸体,比试目力。?
j3 B4 R! n3 L “一个、两个、三个……七个,一共七个。”?
( L% `8 ]$ y5 X Y6 E& ` “不对,是八个。”?7 J# o/ n8 e" L3 s' W1 U& K9 M
“七个!”?; g. `& U6 N- b7 L7 m# L1 V
“八个!”?! s' m0 ]1 u2 {" U* U+ k' G! e% P
寇公楼坐落在道县城内五星街上,为纪念寇准所建。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12年),寇准被 贬为道州刺史。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当时百姓渴望太平,他便在潇水之滨建楼,亲书“ 太平楼”三字于其上。后人为纪念他忧国忧民的政绩,将此楼改为“寇公楼”。此楼建在古道州城墙上,凭栏远眺,潇水两岸以及河心的两个绿洲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 d# {; r) S% Z' P' e9 L 尸体从杨柳垂岸的西洲那边漂过来了。漂近了。坚持“八个”意见的孩子赢了,确实是八个:一具女尸的怀中还抱着一个尺多长的婴儿。?
+ K- x( K/ ~4 }. d% M* M$ J* x 如今,这群孩子俱已长大成人,学会了谋生的本领,成家立室,领悟了命运的无常,生存的艰难和现实的丑恶……忆及当年往事,难免感慨良多。?
! ?7 ^& s9 k4 W6 I M, m$ o6 X 到处在杀人,腥风血雨遍布道县城乡。?( O; v: s+ d) L, ]
在路障重重的公路上,在绿树掩映的山村口,在碧波拍打的扯筒船古渡口,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在车站、在码头,一切有行人过往的地方,到处布满了岗哨,佩戴红袖章,荷枪实弹或扛着各式土造武器、梭镖、鸟铳之类的基干民兵和造反派,日夜巡查。他们远远看见一个陌生面孔的行人,便立即“咔啦啦”拉动枪栓,厉声喝问:? 4 T" ~3 p* o) e/ N* w+ k0 ~
“干什么的?”? k# @' T' e9 W" V/ O4 R6 Z P
“什么成分?”?1 s' j7 q' }6 \2 F
等到走到眼前,便是先察看路条,然后盘问搜身,稍有嫌疑或应答欠妥,动辄捆吊刑讯。?
6 u: c5 K' U/ F6 J. h 电业局一位工人,因为查线路来到道县一个村庄,遭到一群民兵厉声喝问惊慌失措,吓得回答问题结结巴巴,马上被认定为逃亡的四类分子,遂被拖进要杀的地富分子和子女的行列关了起来,打算第二天一齐开刀问斩。幸亏及时被一名基层干部认了出来,才幸免于难。他被释放后,连夜逃出了道县,无论领导如何动员再也不肯回去。至今,往事重提,他还止不住一阵阵心悸,说话又结结巴巴起来。据说经过死里逃生强刺激的人,精神世界里打了一个死结,触动这个结,便会再现当时的某些状态,即便时过境迁也难以平复。?4 w' c" L: }( w
湖南大学在校学生蒋晓初,串连回到故乡审章塘公社黄土坝大队,当他得知大队要将关押在祠堂里的几十名地富分子及其子女全部杀掉时,便主动前往大队部宣传毛泽东思想,试图用毛主席的教导和党的政策说服这些丧失理智的基层干部,竟以“帮助敌人便是敌人”的罪名与地富一起被杀掉了。被杀时,他还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同志们啊,你们这样做是要犯错误的呀!要犯错误的呀!”?
# W% {' F+ p" a% `! C 可是有谁听他的呢,这个单纯而带着几分迂腐的青年知识分子。?2 H7 a1 d- x5 R1 Z/ d# E
到处都在杀人,恐怖气氛笼罩道县城乡!?
! A0 Z: P$ }- O( ` 在县城道江镇,虽然没有杀人,但武斗的不断升级,兵临城下的冲天杀气,把紧张的空气推到了临界点。商店关门,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机关不上班。人们在街上行走,在摊子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在街头看大字报,只要一阵旋风刮来,卷起几片纸屑、沙尘,或者某人碰翻一只铁桶之类,发出“啷当”一声脆响,所有的人立即一阵惊呼,抱头鼠窜,如鸟兽散 ……当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发地疯”。这样的“发地疯”,在道江镇每天至少要发生一、二次。人们心中的弦已经绷紧到一触即断的程度,任何一点小小的动静,都会引发一阵巨大的骚乱。每到黄昏降临,人们都龟缩进了家里,关紧房门,再撑上顶门杠,然后便是提心吊胆地盼望第二天黎明快快到来。整个街道清静得令人怀疑它是否已经死去。这个时候的天空呢,自然是半睁着它的另一只眼睛,疑惑地注视着它下面的这个世界。?
- g% O9 M( J/ _ 至今人们还清楚的记得:位于潇水下游的双牌水库,是浮尸堵聚的总卡子。那一年,双牌水库的鱼长得特别肥,又多。经常,大多是在清晨,水面上会有些十来斤重的大鱼漂起来,在太阳下面翻起它们那银色的肚皮。这些鱼是吃死人肉胀死的,人们看到这些翻白的肥鱼,就像看到那些肿胀的尸体,避之唯恐不及。将近三年时间,潇水河畔的人家没人敢吃鱼,尤其是平时吃来鲜嫩味美的白鳝,更是无人敢碰一碰,据说这种鱼好吃腐尸。?7 D+ F; ~& j7 J+ C% V& ^
饮水也发生了问题。习惯于饮用河水的道县人几乎无人再敢饮河水了。县城里仅有的五口水井顿时身价百倍。在五星街的戚家井旁,每天凌晨一点就出现了排长龙等着汲水的居民。人们调动一切可以贮水的用具,用一根长绳子,系上铁桶、瓜瓢、竹箪、瓦罐、皮球之类,吊进深深的井里,一点一滴汲回全家一天饮用的水。?) m! ]& G0 t8 G3 N
水乡泽国的道县,发生了水荒;?* C/ ]; i( z" f: e
为汲水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
. h# c; l2 J) p, c: ? 道县人擅长做豆腐,也爱吃豆腐。道县的豆腐店大多开在沿河的街道上,无非是为了就近取水。这样一来,人们只好忍痛割爱,不吃豆腐了。以河水为原料的豆腐店,一个个被迫改行打米豆腐。米豆腐,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水,仍然无人冒险问津。店家为生计,只好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X2 Z B% q5 h8 k% l
“井水米豆腐!井水米豆腐哦!”?
/ I+ ]$ t% e% W, d8 i/ v7 E* [ 当然也有一些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的“革命造反派”,不怕鬼,不信邪,照旧吃河水,设在河边二中“红联”司令部甚至张贴出“为革命吃河水”的大标语,可惜赞扬其革命精神的多,效法的却极少。?
$ w2 @1 C0 {1 ^1 ] 这就是很多目击者,在1967年那个萧瑟的秋天,在湖南道县看到的一些骇人听闻的现象。当时,他们还不能理解这些七零八碎的现象中所包容巨大的历史内涵,也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场沉重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Z/ _& D& K$ Y) i/ l( x! y
这场事件后来被称为道县文革杀人事件。?
% ~! I# J+ {. e% h- n 人们睁大了疑惑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无法解释却又千方百计地寻找解释。正常的观念被颠倒了,一切思想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荒唐的年代,荒唐的理论,荒唐的人做出了荒唐的事。这一事件无疑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令人羞愧的一页。据此,我们不能不重新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中究竟被忽略了什么东西!或许我们应当审慎地回溯一番我们民族的历史,以查明它到底在什么地方误入歧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