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11 2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彩色资本家Lv 6 时间:2002-06-02 02:16:24
不简单!居然能整理出这张帖子。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紫檀居士Lv 9 时间:2002-06-02 08:17:24
文革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官僚化,恢复和建立毛泽东所熟悉、所擅长的那种战时体制的最后一次努力。
你为文革涂脂抹粉,我谨代表"四人帮"感谢你!
举报 | 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2 09:37:27
呵呵,我想这贴子大概要受到两面夹击了,一面批评我为文革涂脂抹粉,另一面则批评我把文革描写成集体大疯狂。
这都不要紧,只能大家仍能关注这段历史,思考这段历史,就好。
这个贴子是根据我那部被判10年内都无法出版的书稿《见证一九六七年》的最后一章压缩整理出来的。因为是为出版作准备的书稿,而且是最后一章,观点的东西难免多了一点。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吧,希望可供大家参考吧。
另外,我不太赞成把文革纯粹归结为毛泽东与某些领导人的个人恩怨,仅仅为了打倒刘少奇之类。以毛泽东的地位,像打倒高、饶,打倒彭德怀,还不是举手之劳?我认为他确实是想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就像1958年他在经济领域搞出个大跃进一样,这次他也想在政治领域来个大跃进,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在毛泽东脑子里,文革与大跃进,其实都是同一样东西作怪的结果,只不过发生在不同领域而已。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在写这文章时,希望尽可能忠实地重现当年的社会氛围,而不仅仅是以今天的思想,今天的好恶去写。
欢迎批评,这样对我继续修改书稿,亦大有裨益。
举报 | 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青近军Lv 7 时间:2002-06-02 10:01:16
一听兄:
能否将广东省革委会上“常委”一级人员名单列出,并逐一将那入列者的身份(如领导干部、军人、群众组织代表)写出,最好是还能详细到某人身份具体情况,如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军区司令”、“某某群众组织头头一把手”?
对入列的群众组织头头,还可更详细介绍,包括他们在文革前的身份
,如某学校学生,某工厂工人。能有他们在文革后或现在的处境情况身份介绍则更好。
此议不知如何?请参考。
举报 | 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2 10:08:08
青近军兄的这个建议很对,是我的疏忽,我将尽快整理出来。希望在我的“资料储存机”里都能找到他们的资料吧。呵呵。
举报 | 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李宪源Lv 0 时间:2002-06-02 10:08:31
只要对文革的评价稍会客观一点,立即就有棍子打过来。可见,真正要忠实于历史,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哪。
举报 | 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2 15:50:33
一听兄:
感觉你似乎在写一本广东文革简史。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每个省市都有一本或数本简史,对研究整个文革大有好处。
任何人写历史,都难免带有作者的主观立场。
对于M发动文革的主要动机,我不敢苟同你的看法。你这本书的内容,涉及
中央斗争很少,连陶铸也不多,似乎远远不足以分析M的动机。
建议:最好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首先把广东文革的发展脉络钩划清楚。
必要的议论,一定要举出充足的证据(也许你的原稿证据较多)。
看了六篇大作,其中不少议论、评论,有不如无。
举报 | 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2 15:57:59
另外,黄永胜之所以任革委会一把手,后来调中央任总参谋长,其主要
原因在于林彪得势。
三结合要结合干部,我不认为有何矛盾。1966年8月制定的十六条文革
纲领早已指出,95%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M要清除只是刘邓黑线干
部。大多数干部还是要用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只是人民内部矛盾
,不是“阶级矛盾、路线斗争”。
举报 | 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02 17:13:15
毛泽东觉得有百分之几的干部是可用的,这话题就扯得大了。实际上,我觉得在毛泽东心目中,可用的干部并不是太多,只是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不得不用。50年代反地方主义,把各地一大批干部都涮了;反右,把知识分子涮掉了;1961年他断言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有20%已经烂掉;四清的时候他更进一步认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即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已经被敌人夺去了,这也是他对干部队伍的估计,即有三分之一的干部已经烂掉。这还只是他公开提的数字,内心是否认为这个数字还要更大,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为毛泽东在57年的时候就想发动文革了,他号召四大,看得出后来文革的影子,但由于党内阻力太大,毛泽东不得不作出退让,所以才出现13天的突变。
因此,我觉得毛泽东在三结合时不得不让干部重新站出来,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他曾寄予厚望的工人、红卫兵实在太不争气。
以我的资料量,写广东都不敢着笔,只敢写广州一地,尚且战战兢兢,生怕挂一漏万,就更不用说写中央的斗争了。我在档案查资料时,每天离开档案时都会感叹:如果我昨天就下笔写,就要闹笑话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越看就越不敢写。
举报 | 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3 17:22:38
“50年代反地方主义,把各地一大批干部都涮了”;
反地方主义涮掉的干部,占当时全国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几?
“反右,把知识分子涮掉了”,
把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占全国知识分子的百分之几?
“1961年他断言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有20%已经烂掉;四清的时候他更进一步认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即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已经被敌人夺去了,这也是他对干部队伍的估计,即有三分之一的干部已经烂掉。这还只是他公开提的数字,内心是否认为这个数字还要更大,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如此,毛为何要在关于四清、十六条的正式公开
文件中,提出95%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举报 | 1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3 17:30:45
“毛泽东在57年的时候就想发动文革了,他号召四大,看得出后来文革的影子,但由于党内阻力太大,毛泽东不得不作出退让,所以才出现13天的突变。”
不敢苟同。我认为,毛发动文革的想法,可能是1962年,这有“炮打司令部”为证。反右,毛开始是想发动群众帮助知识分子整风,但知识分子的一些言论直接指向个人崇拜、专制制度,这是毛事先未料到
的,再加上一些干部的支持,毛才决定反右。之前,搞农业合作化运动,党内高层也有不同不少意见(邓子恢、周恩来、陈云),但毛决定要按照他的想法搞,仍然坚持到底。如毛内心不愿反右,没有哪个
干部能施加压力让毛转向。
举报 | 1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3 17:34:21
“我觉得毛泽东在三结合时不得不让干部重新站出来,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他曾寄予厚望的工人、红卫兵实在太不争气。”
1966年初号召夺权的一开始,毛就提出“三结合”,此时哪有红卫兵(指造反派,不是联动红卫兵)不争气的影子?工人造反派才刚刚起来,更说不上不争气。
举报 | 1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3 17:47:45
毛开始时,想借聂元梓大字报,顺藤摸瓜,揪出刘邓。此前党内开会
仅仅揪出彭罗陆杨。经毛批准,刘邓派工作组,把运动纳入共产党搞运动的传统轨道,显然达不到毛的目的,于是有撤工作组之举。
开中央全会,制订16条,刘邓检讨错误,毛仍无理由打倒刘邓。此时
红卫兵出笼,毛大力写信支持,确实寄托厚望。哪知红卫兵矛头主要向下。于是10月发动被工作组整的学生,号召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并把运动推向社会,揪刘邓在地方的人马。
毛未料到的是,1967年初夺权过程并不顺利,有的军队镇压反革命,中央发生大闹怀仁堂事件,造反派为权力而分裂,或保守派和造反派激烈斗争。于是又平反,全国武斗,直到1968年,毛才决定抛弃学生
造反派。
举报 | 1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多元Lv 4 时间:2002-06-03 17:51:56
全国山河一遍红,召开九大,刘被永远开除出党,邓和一大批刘邓黑线上的省级高干也被打倒,文革获得“彻底胜利”。但是,次年出现
庐山会议,陈伯达下台。再次年,林彪叛逃。这些意外事件,倒是毛
没有预料到的。
举报 | 1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2:53:38
完了吗?我还在等下文呢!
花了半天劲打下来(足有一百页),准备拿给这里一位朋友看。这位老兄当年卷入很深,说很多往事“历历在目”。前两天在电话中还提到三个“八级旗派”闵车张(支持旗派的八级干部)。据他说,现在一些高居听局级之位者中,也有他当年一些“战友”与“敌手”。
举报 | 1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3:14:34
“另外,我不太赞成把文革纯粹归结为毛泽东与某些领导人的个人恩怨,仅仅为了打
倒刘少奇之类。以毛泽东的地位,像打倒高、饶,打倒彭德怀,还不是举手之劳?
我
认为他确实是想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就像1958年他在经济领域搞出个大跃进一样,
这次他也想在政治领域来个大跃进,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在毛泽东脑子里,文革与
大跃进,其实都是同一样东西作怪的结果,只不过发生在不同领域而已”
“我认为毛泽东在57年的时候就想发动文革了,他号召四大,看得出后来文革的影
子,
但由于党内阻力太大,毛泽东不得不作出退让,所以才出现13天的突变”
李志绥也有同样的看法。不过我不同意“他确实是想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的看法,
因为不论“革命委员会”也好,“从工农中选拔干部”也好,正如一听兄文中所指
出的,在体制上并没有本质的变革。只不过是在人事上,换了一批“历史盲”的新
人而已。毛确实不是仅仅为了与“某些”领导人的“个人恩怨”,而是整个地不放
心(因此,绝不是“举手之劳”)。尽管方式上与程度上有区别,但本质上,与斯
大林的大清洗、朱元璋的杀功臣、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并没有什么两样。
对这个问题,有时间的时候,我会对照一些史料,较详细地把这个观点谈一谈。
举报 | 1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1 23:40:41
多元兄:“我认为,毛发动文革的想法,可能是1962年”
斯诺曾写到,毛对他说过,毛就是那时(七千人大会后)决心,“刘必须下台”的。当年读到斯诺的这段文字时,还是文革期间。忘了是在那里读到的,可能是在《参考消息》上,总之当时官方并不隐瞒这一点。
举报 | 1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童天一1Lv 17 时间:2002-06-12 00:06:09
这样的研究比许多学院知识分子的学术更有价值!
举报 | 1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晓刚Lv 5 时间:2002-06-12 00:27:22
“在毛泽东的蓝图中,还没有这样一种新政治制度,他过份相信群众的自发力量,相信新的政治制度将在群众运动中水到渠成地出现”
不同意后半句话。其实一听兄前面已说到,“黄永胜从北京返回广州,谁都知道,成立广东省革委会的方案,经中央批准,现在就在他的公文包里了”,毛的所谓蓝图,不过是自上而下指定新人罢了。上海的“一月风暴”,他老人家简直亲自操控了,王洪文是他亲选的,连武斗都是看现场直播,完了还说“这场打赢了”。杨曦光(杨小凯)以“群众的自发力量”写的《中国向何处去》,“水到渠成地”在“群众运动中”提出“中华人民公社”的“新的政治制度”,结果被抓进监狱,可见毛并没有打算让群众的自发地创造。
举报 | 1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2-06-12 09:22:43
我所说毛过份相信群众的自发力量,并不是说他相信群众运动真的能搞出一个新的政治体制,而且是他相信自己能够从群众运动中提炼出新的东西来.因此,他觉得越乱越好,乱,可以使很多新东西冒出来,他就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晓刚说毛并没有打算让群众的自发地创造,确实是这样的。一月革命以后,上海成立公社,毛泽东先是赞成,但很快又反对了,明确表示不赞成搞巴黎公社式的。
问题是造反派起来以后,全国确实乱了,但乱了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并没有能找到他期待中的东西,这是最令他失望的地方。他不得不重新启用被打倒的干部,不得不恢复旧的体制。
举报 | 20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童天一1Lv 17 时间:2002-06-12 11:28:50
任何组织一旦建立,必然有官僚化的趋势,国家、政党、企业、黑社化都一致。
关键是看解决方案。革命的解决方式是一种自我颠覆,不可取。
最好的办法是改良或改革。
http://bbs.tianya.cn/post-no01-20340-1.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