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88|回复: 1

石教英:文革步行串联一月追忆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8 06: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hijiaoying.pdf (673.83 KB, 下载次数: 4) 石教英:文革步行串联一月追忆

http://www.cad.zju.edu.cn/home/jyshi/essays/culturalRev.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文革步行串联一月追忆
石教英 2006 年10 月
一、前言
2006 年7 月31 日,星期一,早上8:00 整按惯例乘9 号校车从浙大玉泉校
区到紫金港校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班。车程约25 分钟,
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是接收电子邮件,由于周末两天未收邮件,再加上近来垃
圾邮件泛滥,通常在周一早上会有上百封邮件,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垃圾邮件,删
掉这些垃圾邮件是每天的必修课,为节省时间,通常删得很快,因此往往有误删
事件发生。那天早上接到一封Licheng Yan 的主题为问候的邮件,万幸的是该封
邮件没有被误删掉,但发信人是位不熟悉的Licheng Yan?细读后,真是喜出望
外,Licheng Yan 就是阎立诚,40 年前上海科大的同事!立诚之邮件是7 月29
日发出的,他在信中写道:
教英:你绝不会想到今天收到一个四十年前老朋友的电子邮件吧。我是你的文化
大革命大串联的朋友阎立诚。我近日在美国密苏里,我已经在这里五年了。一直
怀念那次你陈金根和我三人在杭嘉湖一带的步行旅游。所以近来就写了个回忆录
想寄给你看看。在网上找到阁下的地址,所以冒昧的给你一信。希望你也能给我
回信和给一个家庭电话。
……
阎立诚
向你全家问候
我立即回复如下:
立诚兄:
这真是一封突然的邮件,但确实是这个早晨我最想读到的邮件,我非常高兴
看到你发来的在美国Wynncrest 的照片。现附上一张两年前我在办公室里的照片。
是的,40 年已经过去,但我们一起绕太湖旅游的记忆仍如此清晰,我盼望能
尽快读到你的大作,不知你是否知道陈金根兄的近况?
……
很抱歉,这封信是用英文写作,因为我输入中文有些困难。
致礼! 石教英
2006.7.31
我的复信是7 月31 日上午11:09 分发出,第二天早上,我就收到了他发来
的太湖游记——回忆1967 年大串联第一部分。后他又来信建议将题目改为“吴越
2
游”,然后又发来吴越游的第二部分,打印出来共计27 页A4 纸,初略估计约近
2 万字之多。
现代的英特网就这样将阔别 40 年的两位老朋友如此简单的重新相聚在一起。
我的邮件地址是立诚兄在网上搜索得到。立诚兄这位复旦化学系的高材生,如今
已成为自由操纵电脑的高手,随后他又发来他的几帧家庭照片,他的孙女十分可
爱,他在美国生活十分幸福。
他的两篇吴越游记文字十分详尽的记录了我们这次历时近一个月的步行串
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历史掌故,名人轶事,不仅篇
幅长,且富含资料。立诚兄一定做了大量案头资料查询工作,花费了大量时间和
精力写成的。细读他的两篇游记让我仿佛又回到40 年前吴越游的情景。三位30
岁高校年轻教师,由于具有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完成了这次历时一月的全步行
游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难望的经历!我自告奋勇的表示也有话要说,有感
要发,表示要续写一段我的一点体会。话虽说出去了,但一直拖延到十月份才开
始动笔,一旦动笔,又重新细读立诚兄的两篇大作,同时惶惶不安心情也由然而
生。原因是立诚兄的回忆录的内容是如此丰富,文字是如此生动,细节是如此充
沛,火热的感情跃然纸上,那么我还有什么可写,可补充的呢?更何况我不是一
个十分怀旧的人。多年来迫于生计,以及专业变迁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少回忆往
事,因此很多事情虽能有记忆,有感想,但已模糊不清,成为不准确,无细节的
感觉而已。我相当佩服立诚兄的警人记忆!例如他能说出与我们同游的一群中学
生的名字,他们中学名字以及家庭地址等细节。但是大话已经说出,感想也是有
的,在这十月金秋季节,决定动笔写一点想说的话。
是立诚兄的回忆录打开了我回忆这段文革经历的闸门。这是一次文化大革命
中的步行串联,我想从文化大革命,革命大串联谈起。我们这次步行串联是由三
位大学年青教师结伴而行,后来又有一群中学生加入,组成一支颇为壮观的队伍,
大家融恰相处一个月。这是一种何等宝贵的缘分啊!因此我想回忆上海科大化学
——理化系的同事感情。具体到我们这次环太湖,杭——绍平原和沿富春江——
新安江的步行经历,我想谈谈我记忆中的山山水水。在我准备动笔时,我收到了
我订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 年10 号。这是一期“景观大道珍藏版”。封面题
目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从大上海到地球之颠,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中国人
的山水长卷,北纬30°线上景观密集带”。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作中国人的景观
大道的就是318 国道。这一期集中介绍318 国道沿线的景观,内容十分丰富。318
国道是一条位于北纬30°,东起大上海,西止西藏樟木,跨度极大,长达5000
多公里的公路。由于这期内容十分吸引人,图文并茂,且篇幅大,因此销量大增。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0 月号的销量超过百万册,创造了非误乐类平面媒体销量新
3
纪录。这期上有二张长达138 cm 地图长卷,一张是318 全线鸟瞰图,列出了东
起苏北平原,浙闽沿海丘陵,长江三角洲平原,一直到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最西端
的喜马拉雅山共计24 种不同地形地貌全图。另一张138cm 地图长卷列出了318
国道全线景观中心分布示意图,共计36 个中心景观区,东起(1)上海;(2)舟山群
岛;(3)太湖;(4)杭州湾;(5)巢湖;(6)千岛湖一直到最西端的(35)珠穆朗玛峰
和(36)希厦邦马峰。我注意到我们那次步行串联路线包含了这条称作中国人景
观大道东端的(1)上海(我们的出发地)(3)太湖(苏州,无锡;宜兴和湖州),(4)
杭州湾(德清市,即莫干山所在县,杭州,肖山,绍兴和富阳)以及(6)千岛湖
(建德县)等4 个中心景区,占全线36 个中心景观的1/9。现在看来,我们这群
年青人是何等幸运啊!在那个尚不提倡旅游的年代,我们已经步行游历了这条中
国人景观大道上1/9 的中心景观!请注意我们是在1967 年月1 月走的这条景观
大道,我们记忆中的景观面貌是这条景观大道东端的原始风貌。如果我们再重走
这条路的话(我是多么想再重走一次,如果已无步行能力的话,那怕是乘车也好),
我们看到的景观面貌一定与我们记忆中的面貌完全不同。这尤显我们记忆之珍
贵。遗憾的是我这支秃笔无法表达出我内心感受的万分之一!
二、 步行大串联的背景
大串联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早期的一项运动,分为(乘车)大串联和步行大
串联两个阶段。大串联活动是发动群众的一项有效措施。从早期红卫兵进京接受
毛主席检阅开始,到发动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联,组织发动当地造反派起来打倒
当地的当权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大串联活动越来越普及以后,其作用实际
有些走样,游山玩水成份变得浓了起来,同时也给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最终
取消乘车大串联活动,提倡步行大串联,也就是不再免费提供造反学生乘坐火车
和汽车,但各地仍然设立接待站,为步行串联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和伙食。到1967
年1 月底,步行串联也宣布取消,最终终止了大串联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噩梦。老干部、学术权威、明星等社会著名
人士被批斗、监禁,仍止于丧命;大学教师进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知识青年离
乡背井,上山下乡,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牵挂孙辈在农村的遭遇······。
对我来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未被批斗、监禁,甚至于神使鬼差的我都没有去
过五·七干校,但我仍然认为文化大革命对我来说是场真正的恶梦。原因之一是
文化大革命使我从事的核物理专业再次下马,必须选择新的专业。选择新专业意
味着留学苏联结累的扎实的核物理基础理论与技能必须抛弃,在业务上将从零开
始奋斗。原因之二是必须忍受文革无所事事的现状,浪费大好时光,人生中最具
活力,最有创造性的十年时光就白白的度过去了。原因之三是我们夫妻两地分居
4
生活因文化大革命而延续长达十年之久,到1973 年,文革后期才得到团聚。
文化大革命对我来说也有两件,现在回忆起来感到愉快的事情。其一是上海
科大核物理专业下马后,我选择了彻底抛弃物理专业,转入上海科大自动化系新
办的计算机专业作为我后半生的业务方向。坦率讲,直到1973 年9 月调离上海
科大,我在电子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积累可以说等于零,因为在文革后期我承担了
一项代号为699 的军工科研项目,虽然编制已调入自动化系,而实际上在军工项
目结束前一直未能正式投入电子计算机方向工作。但这并不妨碍我打上海科大自
动化系电子计算机专业的牌子。幸亏这块牌子,使我有可能被浙江大学无线电系
何志均先生选择,而调入他正在组建的浙大无线电系计算机教研组工作。我至今
对何志均先生选择我表示衷心的感激。是何先生使我彻底摆脱了核物理专业给我
造成的两次困境,更重要的是使我结束长达十年的夫妻分居生活。我相信何先生
选择的理由不会是我打的“上海科大自动化系计算机专业”牌,因为我的业务档案
上没有电子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任何积累。我想何先生看中我的理由是因为我的大
学本科是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所拥有的扎实的数理理论基础
和核电子学的专业知识。到浙江大学工作后,在何志均先生领导的计算机教研组,
后来在何先生领导的计算机系工作十分愉快。是浙江大学固有的海纳百川的校风
和何志均先生的大家风范使我这名从核物理转业的计算机新兵成长为一名浙江
大学计算机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计算机系副
主任,浙江大学科研处长,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等职。我参
与创建并领导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0 年之久。
我庆幸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我职业生涯面临重大转折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
文化大革命中使我有愉快回忆的另一件事就是本文提到的 1967 年1 月同2
位好友一起完成的历时一个月的步行串联。在这次步行串联之前我有过一次乘车
大串联的经历。我已不记得确切时间,但是一定是发生在宣布停止乘车大串联决
定的时刻,可能在10 月下旬。记得当时上海科大师生正在安亭(嘉定下属的一
个镇)农村参加三秋劳动。三秋劳动,即秋收,秋耕和秋种,是科大师生一年两
次下乡农村锻炼中的一次,另一次是“三夏”,约在5 月下旬。在红卫兵小将进行
轰轰烈烈革命大串联的时候,由于我当时未参加任何造反派组织,因此未能随组
织参加正规的革命大串联活动,但是对于革命小将们有机会到全国各地游历十分
眼热,也希望有机会出去走走。记得在安亭农村听到停止大串联活动消息后,就
按纳不住自己,当即决定只身外出闯一闯。随身仅携带洗漱用具,一只水壶,一
套内衣和一本地图走到安亭火车站等候过路火车,向西到了南京。因为通知规定,
大串联正式停止之时起,即当天午夜所有革命师生只能返回学校原地,因此我希
望能赶在停止前走得越远越好。从南京火车站过江到浦口火车站候车,只见车站
5
月台上人山人海,月台上停满了列车,列车内已经挤满了人群。大家不知道哪列
车往哪里开,也无法打听到任何消息,决定听天由命跳上一辆即将开出的列车离
开。我们这列车向北开经徐州,短暂停留后再向西开,一直到郑州终点站,已经
是第二天中午了。在列车上挤满了与我想法想同的小将们,不仅通道上站满了人,
坐位下地上躺着人,我就是躺在坐位下,度过这一天的,甚至在椅子背上,行李
架上也挤满人。总之,车厢内拥挤程度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好在
当时大家都年青,单纯,好说话,能互相帮助和调挤,坐过几小时的人会让坐给
站立者休息一会儿,相互歉让风气好于现在!到郑州后只能往回走,决定在郑州
玩两天,然后沿京广线南下到武汉,在武汉停留两天后继续南下到长沙,去了毛
主席故乡韶山。在郑州、武汉、长沙参观了著名的工人运动纪念地和革命圣地,
如清水溏毛主席故居,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桔子舟头,嶽鹿书院,爱晚亭等等。
从长沙直接回杭州,没有去向往已久的井冈山,一直抱怨多年,在杭州与家人小
聚几日就回上海科大。匆匆结束我的串联,一方面是迫于只能走返程的决定,无
法远游,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只身串联,缺乏交流和乐趣。前后约一周时间。
在具体谈这次步行串联细节之前,我想先追忆上海科大化学——理化系岁月
点滴。
三、上海科大岁月点滴
我是在 1963 年5 月调入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教研组的,一直到1966 年6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三年时间是我从事核物理专业的黄金时期。我至今十分怀念这
段黄金时期,因为这里正在认认真真的建设核物理专业,我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 1960 年9 月留苏回国后分配到西北工业大学703 教研组,这是一个全新
组建的专业,集聚了一批年青人,约50 余人。到西工大后不久,下乡劳动一个
月,得了肝肿大毛病,人变得有气无力。我们国家所谓60 年困难时期的种种迹
象——对老百姓来讲主要是吃不饱,在年底来临时明显表现出来了。国家开始贯
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这个方针下,我们703 教研组被
调整下马了。50 多人的教研组立刻解散,但保留了不到10 人的种子,我作为种
子成员被留了下来,挂靠在基础部物理教研组里,等待时机,期望国家大环境转
变后,我们能东山再起。我在西工大物理教研组教过普通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
但没有再接触过核物理专业。满腹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到的经论就这样
烂在肚子里了,真是报国无门呀!后来多亏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留学生
专业对口,强调学以致用。我于1962 年夏结婚,妻子在杭州工作,希望调动工
作专业对口,又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困难。我于1962 年10 月接国家科委调令,调
到浙江省科委分配对口工作。我与妻子团聚了。
6
浙江省科委给我落实浙江农大核农学专业征求我是否同意。我当时一门心思
希望从事所学的核物理专业,提出希望再找合适工作单位。最终浙江省科委提出
帮我在上海联系对口单位,我同意这一按排。这样为了我心爱的核物理专业,我
于1963 年5 月重新离别妻子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工作。从这一决策可以看出
我对核物理专业的热爱之情。妻子支持我的选择,总以会分离是短暂的。谁也没
有想到,我们两地分居长达十年之久,直到文革后期1973 年10 调入浙大止。
上海科大理化系有两个专业,即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分别集聚了一
批年青人。核物理专业的学术领导人是美国Michigan 大学硕士生冯永祥先生。
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提前毕业工作的非核物理专业出身的年青人,我这位科班出身
的留苏生的加入,既使我有了用武之地,也得到系领导的重视。我全身心的投在
教学工作上,在核物理专业的课程规划和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964 年5 月我的第一个孩子女儿出生时,我都未能陪伴在妻子身旁,妻子
与孩子生活在岳父母家边,得到了很好照顾,也大大减轻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一
生感激岳父母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巨大支持!
1965 年起开始关注科学研究工作。当时既没有基金项目,也没有攻关项目
可以申请。我带了一名年长一些的调干生居元兴,(90 年代末,居元兴班级同学
在杭州有过一次同学会,我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又相聚过一次)到吴淞上海第
五钢铁厂调研,寻找合适的课题。在上钢五厂技术人员的配合下,确定两个项目,
一是真空自耗炉钢锭溶地形状测定,另一个是钢锭溶渣保护机制测定。这是两个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项目。从项目确定,实验方案制定,
放射性同位素订购,在上钢五厂现场实验到测试先后约一年时间。项目结题时文
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因此项目的实验结果匆匆移交给厂方后,就回校参加文化大
革命了。遗憾的是两个项目成果均未能正式发表。说实在的当时的科研工作完全
依靠自己摸索着进行的,既无指导,也无环境可言,但得到了实际工作的锻炼。
十分怀念教研组里几位好友:长我两岁的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施振夏,同
龄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李寿城,长我一岁,但同届的郑州大学物理系毕
业生李立山,同龄的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张继升。特别是施振夏帮过我大忙。
在我第二个孩子将于1973 年夏出生时,他把他在嘉定的住房借给我,使我的第
二个孩子,儿子,出生在嘉定。我母亲来嘉定服侍妻子生产,儿子的名字“石嘉
定”是我母亲起的,借用出生地“嘉定”作名字,希望我们的生活从此好起来,定
下来!真的,我儿子于6 月26 日出世,我于同年10 份调回了浙大。我的家庭生
活真的安定下来了。但生活感到好起来则是十年之后,即1983 年以后的事了。
李立山是我的知已!我们一起度过了难熬的文革时光,一起郊游,谈心,一起试
过鸡血针。李立山也于1973 年底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回老家天津大学工
7
作。九十年代初我出差天津去看望过他,他谈起在天大工作很不顺心!李立山是
一位很聪明的人,业务上应该不会落于人后,他在科大工作是很顺心的。工作不
调动又会怎样?人生机遇真的是无法预测。李立山与张继升两位都是科大699
军工项目的骨干力量。
上海科大理化系与化学系在行政上同属一个单位,因此有机会结识化学系的
许多年青教师。阎立诚与陈金根就是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当时上海科大规模不
大,两个系加起来只有几十号人,大家都住在同一幢集体宿舍里,一到周末, 上
海同事都在周六下午乘校车回市区,嘉定校区顿时变得空荡起来,在教工食堂里
没有多少外地人。阎、陈两君也是外地人,因此相交甚密,一起打乒乓,一起敲
煤油炉,一起装半导体收音机,一起下乡劳动······,一起度过难熬的文革时光。
记得还有一位辐射化学专业的郑良华,一位宁波老乡。他在文革后调回宁波一所
高校任教,1973 年分别后一直无缘再相见。
我在上海科大工作 10 年(1963.5—1973.10),其中前三年是我职业生涯中为
我所热爱的专业奋斗的三年。1966.6—1969.9 三年整是彻底停课闹革命时期,对
于像我这样一位不属于任何造反组织(派别)的消遥派来说,是彻底的混日子。
学校里两派一武斗,我就借口回杭州与妻子团聚几天,1969 年“复课闹革命”后,
我们核物理专业被撤消,教研组解散。当时学校给我们的选择有三,一是去物理
系,二是去无线电系,三是去自动化系。这是我留苏回国后第二次面临专业下马
的困境。这次在文化大革命中无法要求,也不知找谁要求落实留学生专业对口政
策了。早知今日会再次面临这一困境,我何必在1963 年为这该死的核物理专业,
再次离开团聚的小家庭,在杭州随便找一所高校教教普通物理算了!这是何等痛
苦的选择啊!但必须选择!我选择去自动化系计算机教研组,理由是我有核电子
学——脉冲电子学基础,数字电子计算机是由脉冲电子单元构成的。凭着这一简
单的理解作出了决定我后半生的选择。当然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与
核物理专业决裂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九十年代初我回过一次上海科大,见到过教研组里那些老同事。在科大的人
都干得不错,有所成就,再也没有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境了。特别高兴的是见到了
阔别20 余年的冯永祥先生。冯先生依然白哲清瘦,风度不减当年,似乎又胜过
当年,更显成熟。他在主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资助的一个国际核农学培训中心项
目,十分忙碌,看到这一切真的十分心慰。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在安徽农场
里是否吃过苦”。出人意料的,冯先生说他没有吃什么苦,因为他会开汽车,会
修汽车,所以在农场里成为一位很吃香的能人。冯先生耿耿于怀的是在职称晋升
时领导问他要论文。他回答:论文没有,交待材料有一大叠!我听了之后,心里
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我只能匆匆结束这个由我引起的不悦快的话题,转向
8
正在忙碌的项目上。
再进入本文第三段“我记忆中步行串联路线的山山水水”之前,我还有一个问
题无法回答,就是我们三人是在何时,以及如何决定走这条路的。我们出发时已
进入1967 年1 月。当时我们似乎在安亭农村劳动,但记不得下乡劳动的理由了。
一天听到安亭火车站发生工人卧轧事件——王洪文发起的上海一月风暴,大家不
知道文化大革命将如何发展,教师纷纷离开安亭农村返校。我想可能就在这个时
候我们三个人凑在一起决定外出一次了!
四、我记忆中步行串联路线的山山水水
我们步行串联概况摘要:
时间:1967 年1 月,全程约一个月
路线:出发地上海嘉定(安亭)——昆山——苏州——无锡——宜兴——长
兴——湖州——德清(莫干山)——杭州——肖山——绍兴——杭州——富阳
——桐庐——建德(步行终点)——乘火车经金华各自回家
人员:阎立诚、陈金根、石教英三名上海科大教师走完全程。安南、谢复瞿、
陆和蓉三名南京五女中高三学生和她们的小弟弟们(数目)(宜兴——绍兴同
路)
目的:了解高校文革动态,参观工矿企业,游山玩水。
收获:
1.对照3 个预定目标都已达到
  了解高校文革动态:部分成员走访了浙大、杭大等高校,了解了文革动
态。
  参观访问工矿企业有:宜兴陶瓷厂;长兴牛头山煤矿;正在建设中的富
春江水电站和已成建的新安江水电站。
  游山玩水:参观步行沿途风景名胜地。
2.经过一个月的步行锻炼,所有成员的体质均有明显提高,我在回到杭州后,
自感腿脚灵便,几次从浙大三分部(六和塔)进城都不坐公交车,步行进城,部
分原因是有时间这样走。
步行串联路线景观的总体评价
先摘录三种权威资料:
1.根据中国国家地理2006.10 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介绍可知,我们这
次步行路线包含了这条中国人景观大道沿线36 个中心景观区的4 个,占1/9(祥
见本文前言)。
9
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 年10 月号“选美中国”特辑刊登了中国最美的地
方排行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把中国最美的地方按“山”、“湖”、“沙漠”、“雅丹、
“城区”、“峡谷”、“旅游洞穴”、“海岸”、“瀑布”、“冰川”、“森林”、“海岛”、“湿
地”、“乡村古镇”、“草原”等共15 类景观分类。我们步行路线上包含了“山”、“湖”、
“城区”、“游游洞穴”、“瀑布”、“森林”和“乡村古镇”等七类景观,其中西湖名列“中
国最美的五大湖”第5 名,苏州老城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的第二名。
3.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支持的,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喜
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经过近半年评选,每周公布一次滚动排行榜,现在进
入决胜阶段(第18 周)共有30 强城市和30 强景区景点入围。我们步行路线上
经过的城市上海名列第3(最高排名列第2),杭州名列第4(最高排名第2),苏
州名列第14(最高排名第11),无锡名列第25(最高排名列第25),经过的景区
景点:西湖名列第3 名;苏州园林名列第14 名(见中国青年报2006 年10 月13
日第11,12 版)。
我想从以上三个资料可以充分说明我们这次步行串联路线属于中国最美的
地方和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是没有错的。我想摘录中国青年报2006 年
10 月13 日第11,12 版上有关上海、杭州、苏州、无锡、西湖和苏州园林的权
威简介,作为这几处景点介绍。后面我还要谈我对步行路线上景观的个人的观感。
上海: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
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城市、商品流通中心和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
东方最大的海、空交通运输中心。浦东开发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的新区。上海虽然不是风景城市,但它独特的城市风貌,既蕴含着近代史
的风流神韵,又充满着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气息。
杭州: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璀璨,积淀深厚。先后出现过
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
发展系列,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 处。
苏州: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89 处,其中国家级
15 处,省级85 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
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
风貌。
无锡:无锡风光具山水之胜,共河湖之美,兼人工之巧。“太湖美,美就美
在太湖水”。鼋头渚集太湖山水与园林建筑于一体,被称为“太湖第一胜境”;天
下第二泉清澄甘洌,曾有名曲“二泉映月”歌之咏之;祥福寺,是善男信女的朝拜
圣地。此外,宜兴的竹海、茶林、溶洞,极具自然风光的秀美。
10
西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
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
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为眼前的景色所倾倒,甚至心醉神驰,
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
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景观。
全市现有园林60 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
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等9 个古典园林,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我想摘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05 年10 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入围中国
最美的五大湖——西湖(第5 名)以及入围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苏州老城区
(第2 名)的专家评语:
关于西湖: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杭州那样,拥有一个人文化如此丰富,风景
又如此优美的湖。古往今来对一个湖赞美的美文佳句之多,绝对
只有西湖——李玉祥
[附入围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排行榜:(1)青海湖;(2)喀纳斯湖;(3)纳木
错湖;(4)长白山天池;(5)西湖]
关于苏州老城:(1)苏州老城是人类伟大的艺术杰作。她所展现出的天堂般
的人居环境,蕴含着深遂的人生哲思与丰厚的人文底蕴,
其艺术和技术成就达到了人类聚居历史上的极致。而在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 平方公里的古城能够被整体
性地保存,其古城格局与风貌保护完好,在处于快速工
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间天堂的苏
州,一个过去和今后的归宿之所。——邓东
(2)不知苏州博物馆建好后对环境有无破坏?——吴良镛
(3)世界级历史名城,形态格局保存完整,建筑街区与河塘
水系融为一体,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分布最集中的城市,
拥有多处世界遗产。——王建国
[附:入围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排行榜:(1)厦门鼓浪屿;(2)苏州老城区;
(3)澳门历史城区;(4)青岛八大关;(5)北京什刹海地区]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对每一类景观制定评分
标准,最后由一组专家打分排出名次。正如该期杂志封面的三个副标题所告诉人
11
们的,本次排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颠覆传统:名山名湖纷纷落马;二是推进审
美:冰川雅丹进入视野;三是关注西部:边缘文化大放光彩。最能体现本次排行
特点的是我们步行串联中的重点太湖这一名湖,虽入围最后名单,共16 个名湖,
但未能入选前五名。入选前4 名的最美的湖都为西部和东北的名不见经传的湖
泊。体现出景观审美观的推进和演变。
最后想介绍这次步行串联路线的地貌特征。我们这条路线包含三类地貌,第
一类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包括上海、苏州、无锡、湖州和杭州;第二类是浙、皖
山地丘陵,包括宜兴、牛头山、莫干山、富阳、桐庐和建德一线;第三类是浙、
闽沿海丘陵,包括钱塘江南岸肖山、绍兴一线。我们步行路线是由东向西穿城长
江三角洲平原,后沿浙皖山地丘陵地貌的东边缘向南,再沿浙闽沿海丘陵的北麓
向东。沿富春江、新安江一线的地貌应属浙皖山地丘陵地貌。
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和钱塘江共同造就的河口三角州平原,位于镇江市以
东,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省杭州湾以北,东临大海,三角洲十分平坦,平原上水
道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是我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地区之一,也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浙皖山地丘陵位于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以及江西的东北角,由数列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体组成,著名的风景区有九华山、黄山和天目山。天目山脉是长江
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我们步行路线沿富春江、新安江一线属天目山南麓,
和黄山山系东端,区内林木茂密,以常绿洞叶林为主。
浙闽沿海丘陵包括钱塘江至广东、惠东、河源一线以东的中国东南沿海区域。
我们的步行路线从肖山到绍兴走过了这个地貌的最北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步行串联路线主要是在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环太湖
一线,包括钱塘江南沿,但也涉及浙皖山地丘陵的东端和浙闽沿海丘陵的北端,
但均为边缘地带而非其核心地貌,因此步行路线景观以水为主,山为副,城乡再
次之。我将按水篇、山篇、山水篇、城乡篇、工矿企业篇、美食篇、友谊篇等七
部分谈谈我脑海里存储的步行串联的影象。水篇谈水景;山篇谈山景;山水篇谈
山水综合景观;城乡篇谈经过城乡的印象;工矿企业篇谈参观过的几家企业;美
食篇回忆步行串联中赏过的几种美食;友谊篇回忆难忘的一月步行游历中我们这
一队伍的友情。
1.水篇:
俗话说“庙不在大小,有仙则灵”。说的是,庙若有仙,则有求必应,能吸引
善男信女来烧香,确保香头兴旺。我套用这句俗话,运用在景观上,得“景不在
大小,有水则灵”。这里的“灵”不再作“灵验”讲,而是作“灵动”、“灵气”讲。一个
有灵气的人一定是聪明伶俐,才华横溢讨人喜欢。一个景点有了水,就充满灵动
12
感,就有灵气,一定能吸引游客蜂拥而至。我们步行串联路线上令人难望的水景
有:绍兴柯桥古纤道,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和太湖。按这个顺序追忆这几处
水景:
绍兴柯桥古纤道景观
立诚兄“吴越游”中对这条古纤道也有描述:“这是一条长石条铺成的路在河
中间,绵亘十余里的古纤道集塘、堤、路、桥于一体”十分贴切。这条古纤道与
其它纤道最大不同之处是筑在河道中间,确切讲不是位于河道正中间,而是位于
离河道南岸1/4-1/3 处,是一条完全架空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离水面是如此之
近,我们仿佛像武林高手具有蜻蜒点水功夫一样在水面疾行的感觉。我们走这条
路时已是午后,西下的冬日太阳从背后将我们一行年轻人的身影投射在河面上,
形成长长的一片倒影。金色的阳光在长长的不断绕动的倒影上洒上一串耀眼的光
斑。周围是如此的寂静,没有其它人行走在这条纤道上,我们耳边只听到流水拍
打石板路的泊泊声。宽阔的河面托着我们这群年青人前进。就这样,我们随着古
纤道的导引,翻过前面起伏的一座座拱桥,越过两岸一个个村落。向绍兴靠近。
时光过去了 40 年,但这段亲水的感觉终生难望。河水是如此清沏,能看到
游鱼的涌动;河面是如此的宽阔,当我们行走其上时使我产生个人的力量是如此
渺小;听着水波折打石板路的潺潺声,眺望两岸粉墙黛瓦的村落,给我们生活在
世外桃源的错觉。
这是一幅完全自然,全无人工雕筑的江南水网的景观。我喜欢它给我的近水
感,亲水感。这一感觉在我一生漂泊经历中是唯一的!
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景观
我们从绍兴回到杭州后,又决定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一线到富阳、桐
庐、建德走一走。钱塘江、富春江和新安江实际是一条江,又称之江,浙江,曲
折多湾,浙江省名就源于此江。建德县梅城以上称新安江,梅城—桐庐—富阳—
杭州段称富春江;杭州以下到出海口称钱塘江。我们从杭州九溪出发沿江边乡间
小道朝江面上。杭州到富阳这一段完全走乡间小道,几乎就在江边走,一个村庄、
一个村落的一直到富阳。我们充分领略了富春江的秀丽风光;开阔的江面,江面
上渔船,挖沙船以及小客轮十分繁忙,沿江的村落大多建在江边或河边,农民大
多农渔两业兼营。进入富阳县后,又看到了另一个发达的产业,这就是土法造纸
业,生产十分粗糙的草纸(现在称卫生纸),以及包装用纸,造纸原料都是稻草,
所以又称草纸。我们在沿途见过几个简陋的造纸厂,无任何机械设备可言,全部
土法,手工制作,成品纸就一张张凉晒在地(田)头和路边,非常不卫生,但这
些纸又确定是作卫生纸用的!今日的富阳仍然以生产土法纸张闻名,但完全是另
外一个挡次的土制纸品了—用来印刷古藉的土制纸品。这段路有可能沿江走,是
13
因为这段江相对平坦,两岸青山离江较远,成为江的背景,到富阳以后进入山区,
无法沿江步行。我们就改走公路经桐庐到建德县城。新安江景色我们只在建德县
城白沙大桥上领略了一番。这三条江的水景的特点是水清,水的清澈度反映在水
色上。钱塘江的水色是浅绿色,富春江的水色是深绿色,而新安江的水色是墨绿
色,这是因为新安江水不仅清,而且江又深,因而呈墨绿色。三条江三种水色至
今记忆犹新。今日三条江之水色已面目全非了,如果说新安江以及富春江水库以
上段的水质仍保持较好,但水色已呈深绿色,而非墨绿色了,富阳以下江水不再
是绿色,而是草黄色了!尤其杭州段的钱塘江水色更黄,水质更差。
太湖景观
我国传统有五大湖之说,它们是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
洪泽湖和安徽的巢湖。太湖是离我们最近的名湖。前文已经提到过在中国国家地
理杂志去年10 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太湖进入前16 名,但未能进入前五名,
其它四大名湖连前16 名都未能入围。这是传统景观审美观的变迁造成的。
1967 年1 月当我在无锡鼋头渚第一次见到她(太湖)时,被她的美震脋除
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湖,此前我住在杭州,只知道杭州西湖之美,但
太湖的美是另类的,如果说西湖是秀美的话,则太湖是阳刚美;辽阔的水面总是
波光遴遴,一片金色;它的无边无间令人暇想······。当我们沿太湖步行时真是一
步一个景色!无锡太湖、宜兴太湖、湖州太湖各具特色。太湖的美也离不开沿湖
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积,古今文化名人的趣闻轶事也增添了太湖的美名。
2.山篇:
伟大的先哲孔子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导出了国人崇尚乐山、崇山和爱山
的精神。我国有传统的五岳名山,众多的佛、道教名山以及黄山、庐山,武夷山
等风景名山。我们这次步行串联目的之一就是游山玩水。这一篇主要介绍我们步
行路线上玩过的几处山景;它们是苏州的虎丘山,无锡的锡山和惠山,宜兴的善
卷洞和张公洞,德清县的莫干山,以及杭州西湖群山,一一数来游历的山景不算
少,但都不属于传统名山,也称不上名山。这些山景有一个特点是位于人口稠密
区,离普通老百姓近,是江、浙两地普通老百姓喜爱的山景和熟知的山景。
苏州虎丘山景观
从看山景角度讲,虎丘山只能算是丘,还称不上山。游虎丘山的看点在于凭
吊历史遗存:吴王墓、“剑池”、虎丘塔等名胜,以及回味唐佰虎点秋香等风流轶
事。上海人和浙江人是虎丘山的常客。
无锡的锡山和惠山景观
无锡有锡山,但锡山无锡,故得其名。锡山和惠山构成锡惠公园的主体。一
座城市拥有锡惠公园那样的绿地景区是老百姓的福分。锡惠公园以“天下第二
14
泉”,创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故事和“寄畅园”名扬全
国,锡惠公园和鼋头渚是游客必到之地。锡惠公园内到处可见民间工艺品—泥塑
“大阿福”。“大阿福”形象可爱,笑容可掬,色彩斑烂,价格低廉,深受游人喜爱。
当时由于步行旅游无法购买,但心里一直想买一对。这一愿望直到90 年代重游
无锡时才实现。一对红绿分明的童男童女泥塑静坐在我书房的书架上,陪着我的
一座泥塑(由天津民间艺人塑)。
宜兴的善卷洞和张公洞景观
宜兴的善卷洞和张公洞是江南地区开发较早的天然熔洞。由于熔洞景观总是
在山区,因此把它们归入山景类景观。这两个熔洞所在山体除植被较好还,谈不
上其它山景可言。游客也是直奔熔洞参观。立诚兄“吴越游”记已较祥细地记述了
游览这两个熔洞的观感。这是我第一次游览熔洞,因此十分新鲜和好奇。后来在
文革期间在杭州地区也络续发现了几处熔洞景观,并经开发后向游人开放,如富
阳的瑶林仙境等。现在游览石灰岩熔洞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宜兴、长兴一带是
典型的石灰岩地质构造。在长兴三狮水泥厂建有国际典型石灰岩地质公园,这是
后话。
莫干山景观
离开宜兴,经湖州沿312 国道南下进入湖州市所属的德清且地界。莫干山景
区属于德清县管辖。从武康镇有支路向西进入莫干山区。莫干山实际不高,我记
得约千余米左右,是杭嘉湖平原地区最高点,因此在无空调设备年代里成为避暑
胜地,因蒋介石夫妇在此避暑、办公而更加名噪一时。解放后,这批敌产顺理成
章地转变为国有财产,成为省政府管辖的会议和修养地。
记得山路十分曲折,多之字形急转弯,公路质量也不高,是碎石路。公路两
边风光十分迷人,阳坡是大批毛竹林,虽然在1 月份隆冬季节,依然一片翠绿。
莫干山地区和它的邻县安吉县是我国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今年4 月份陪同三位
美国老朋友John Staudhammer Steve Cunningham 和Judy Brown 参观了安吉县大
竹海景区,十分壮观。大竹海是获奥斯卡奖的,由刘德华主演,李安导演的“藏
龙卧虎”外景地。那里竹林面积之大又超过了莫干山竹林。莫干山植被除阳坡为
竹林外,阴坡是成片松林,远看近墨绿色。在隆冬时节能满眼充满翠绿的竹海和
墨绿的松海真是十分赏心悦目。到达山顶后,除多种样式的欧式别墅群十分新鲜
外,剑池冰瀑十分壮观。这是我们此行中看到的唯一一条瀑布景观,虽然已经冰
封,但我仍把它计入爆布景观。记得当时山上游人稀少,十分冷清,我们也匆匆
一游就下山了。
杭州的山景
游西湖的人一定对抬头可见的三面环山景观印象深刻。杭州市区的山分南山
15
和北山两支,对应这两支山脉名字的有两条著名的道路:南山路和北山路。南山
路从市区出发沿西湖南缘径西山公园、动物园、虎跑到六和塔。北山路从六公园
起沿西湖北缘向西经白堤口、苏堤口、岳坟、曲院风荷、植物园到灵隐寺至。沿
南山路一侧有吴山、玉皇山、九曜山、南高峰、虎跑后山等。沿北山路一侧有宝
石山、葛岭、老和山、北高峰、天竺山和风篁岭等。
1962 年与妻结婚后,就一起爬过岳坟后面的葛岭,宝石山,白堤上的孤山,
虎跑后山以及南、北高峰。1964 年后岳父由玉泉校区调往浙大三分部任教,一
家也迁往三分部位于王家山上的家属宿舍,海拨高度为48 米。宿舍背山面钱塘
江,风景十分秀丽。但一出门就要爬山。我熟知杭州的山景。
杭州的山景不如黄山,庐山那样山高峻险,奇峰怪石(宝山的火山岩也很怪),
但与西湖相得益彰,是没有那一座名山能比拟的。杭州山景的特点是山中隐藏着
杭州建城2200 年来的大量文化遗产;从秦始皇到康熙、乾隆,从岳飞到于谦、
林则徐,从白居易、苏东坡到龚自珍、吴昌顽,从孙中山到秋瑾、章太吴等遗迹
都散落在杭州西湖群山之中。杭州群山的再一个特点是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且
可爬,易爬。特别是近年来,市政府下大力气建设了石砌的爬山步道,把整个环
西湖三面群山都由爬山步道贯通起来,更加方便了群众爬山、健身。每到放长假
期间地方报纸会刊登不同爬山路线,号召“外地客游湖,杭州人爬山”把美丽的西
湖让给外地游客,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得体、成功的创举。(照片1,照片2)
希望每位到杭州旅游的客人在杭州多住几天,不仅游湖,更要爬山,保你满
意而归。
照片 1 群众在宝石山上照片 2 任以静在山道前
3.山水篇:
本篇介绍山景和水景综合的景观,有杭州西湖景观,富阳七里陇和严子陵钓
鱼台景观,以及绍兴东湖景观。相信这类山水综合景观一定更具魅力。
杭州西湖景观
西湖的美名,地位在前文已经介绍得十分清楚。她是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16
在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景点排行榜上排名十分靠前。我自1961 年与妻认识以后,
也被西湖的美所吸引,深深地爱上这个美丽的西湖,与妻在杭州成家后,有幸、
有福在这美丽湖边生活至今。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西湖美在何处?这么多
人,包括外国人,只要看上她一眼,就会喜欢上她,这总是有道理的,但答案何
在?
我和很多人一样,对西湖的认识是渐进式的,开始时我欣赏西湖的自然风光,
湖中三岛、白堤和苏堤,喜欢与亲朋好友一起在湖面泛舟,欣赏三面山景和一面
城景。后来又开始熟悉她的历史和文化沉积,再后来又爬起了她周边的山,包括
杭州市区的几座山;站在不同山头上从不同视角眺望西湖和杭州市区可以享受不
同的美感,后来,我游历了北京的昆明湖、无锡太湖、南京玄武湖、扬州的瘦西
湖、武汉东湖、绍兴东湖、昆明的滇池,加上我熟知的故乡宁波市区的月湖,郊
区的东钱湖,再后来又游历了美国的五大湖,瑞士的日内互湖等等国内和国外一
些有名的和无名的湖。我感到论自然风光,日内互湖宏观上比西湖强,但微观上
没有西湖精。论文化历史沉积,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不比西湖差(可能也不比西
湖强)。论大小有比她大的,也有比她小的,不好比。还是哪个问题,西湖讨人
喜欢的地方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在文革步行串联时期,我还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对她的认识十分摸
糊,蒙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清晰起来。我认为西湖的美是一种综合美与和谐
美。
西湖的综合美是一种全方位美,体现在她的自然景观上,如植被,山、水及
其布局,她的园林设计上,如苏堤、白堤以及近期恢复的扬公堤;她的建筑上,
从古建筑到不同风格的近代建筑,标志性的有保叔塔,六和塔重建的雷峰塔,她
的历史文化沉积上,杭州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所有历史文化沉积无不体现在
西湖上,如岳飞庙,于谦墓,章太炎墓,······等名人遗迹和古往今来对她的赞美
诗文止。她是一个全能冠军,而不是单项冠军;她是一个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综
合的美人!
西湖的和谐美是一种亲近感。西湖离普通老百姓是如此之近,她一年四季总
是伸开她的双臂拥抱人们,欢迎人们亲近她,同时又使人们在陶醉于她的美貌(自
然风光)和器质(文化底蕴)之中,陶冶了自己的情躁,懂得热爱生活,热爱自
然,热爱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我想这是人们会如此喜欢西湖的真正原因。在我
国东南沿海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区,西湖这棵美丽的明珠,按抚了多少普通人的心
灵,陶冶了多少普通人的情躁;她的情怀,她与普通老百姓的亲近感是那些位于
我国边垂地区入选中国最美名山,名湖的景点无法比拟的。这些中国最美的名山,
名湖是具有惊人的美感,但离普通老百姓是如此遥远,以至于无法亲近他们,感
17
知她们。
西湖的和谐美还体现在她的比例适中产生的美感上。我们知道数学上有一著
名的“黄金分割”定律,凡是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事物就有美感,反之则不美。所
以比例适中也是一种美,我称之为和谐美。我感到西湖湖面的大小,三面环山一
面临城的格局,群山的高低比例是如此适中,搭配是如此完美,是举世无双独一
无二的!我没有研究过西湖湖面大小与周边群山的长度与高度的比例是否符合黄
金分割定律。我想这已经不重要,因为人们已普遍认可西湖,它的格局,及其比
例是最完美的。西湖的面积约5.6 平方公里,可谓不大,若与太湖比;亦可谓不
小,若与瘦西湖比。像一位美人不胖,也不瘦。三面环山加一面城构成了不对称
美。山的高度百米有余也与西湖水体比例适中,如果西湖三面环绕的是高达2-3
千面的高山,那么湖面又显太小了,不成比例。我想西湖山水的比例美也是举世
无双的。
一位杭州土生土长的女作家王旭烽为中国国家地理 2005 年10 月号“选美中
国特辑”撰写了一篇介绍西湖的美文,题目是“风雅西湖”。是的,西湖是一首诗,
一首我们先人2200 年前杭州建城时开始构思、撰写、推敲至今的长诗。这首历
时2200 年的长诗岂能让人轻易读懂。阅读这首长诗除了要求一定文化水平外,
还要有正面的生活态度和修养。除此之外,看来还要求一定的科学知识。因为正
如前面提到的和谐美中蕴含着科学知识,反过来在科学中蕴含着美的事物,中国
青年报2006 年11 月8 日第11 版有一篇“波洛克的秘密”文章,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是一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该文报导他的一幅
画作,名为“No.5,1948”售出了1.4 亿美元天价。文章介绍了波洛克的创作方法:
用一根2 米长的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另一头拴在一个颜料桶上,在桶底打个
洞,让颜料顺畅流出,滴到铺在地面的画布上,撞击颜料桶,使它前后左右晃动,
流出的颜料在画布上挥洒作画,更换不同颜色的颜料桶,重复这一随机动作。这
就是价值1.4 亿美元画作的创作秘密。经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波洛克画作之所
以有神秘美感,是因为它们符合分形法则。科学家们分析了波洛克画作,发现看
上去杂乱无章的取自不同部位的画面完全符合分形法则的自相似原理。现在的问
题是我们尚不知道西湖美背后的科学原理究竟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游西湖的路线有两条,一是泛舟湖中央,一边戏水,一边眺望周
围群山景色,另一条是从葛岭上山到宝石山,站在保俶塔下眺望西湖全貌,(照
片3)同时也可鸟瞰杭州市容新貌,(照片4)建议外地游客一试。
18
照片 3 从宝石山看西湖全景照片 4 保俶塔与杭州市容
桐庐七里陇和严子陵钓鱼台景观
七里陇是富春江的一段,就是从富春江水电站大坝坝址往上至梅城一段,沽
名思义可知有七华里长,我不知其实际长度是多少。著名的严子陵钓台就在这里。
富春江在这一段两边高山夹持,所以七里陇是一条峡谷。当我们站在富春江水电
站大坝上向西望去时,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很像长江三峡的风景,虽然那时我还
没有到过长江三峡地区。但我认为长江三峡就应该是这个模样。当时富春江水电
站虽尚未建成投产,但水库已经开始蓄水,已经初具规模。由于两边高山夹持,
水库的水面显得并不宽阔,但水库的纵深很深远。由于水清如镜,两边高山植被
一片翠绿。翠绿的山体倒映在数十米深的碧水中发出墨幽幽的光芒,在峡谷深处
有几点白帆。山很高把天空切割出一条长长的天窗。记得我们到达富春江水电站
时已是午后,冬日的阳光本来就不强,透过这狭长天窗照下来的光更弱,水面看
起来更近黑色。我们就开始沿北岸上的半肠小道向严子陵钓台前进。
立诚兄“吴越游”记中写道“我们过江后可以步行上山看严子陵钓鱼台”。但我
似乎记得我们并没有过江,桐庐县城位于富春江的北岸,我们是从北岸走向富春
江水电站大坝,且严子陵钓台也是位于江的北坡上。提出来与立诚兄商讨。
这条通住严子陵钓台的山间小道很小且不好走,两边杂草丛生。山很陡,山
路离水面很高,走起来有几分恐惧感,害怕滑到水库里去,就没命了。好在这段
路并不长,很快就到达严子陵钓台下。仰望上去钓台由三个外凸的巨石组成,在
中间一个最高最大的巨石上筑有一个小亭。我们就向上爬,约3-4 十米就到达平
台上。站在巨大平台上眺望,江对面山体显得靠近了一些,平台接近山顶,因此
光线也较谷底时明亮好多。在这么有名的景点上,当时没有任何游客,仅我们三
个青年人。我们看到亭子有破坏的痕迹,但未推倒。钓台离水面约有百公尺之高,
不知严子陵先生当时用何钓具在如此高的平台上钓鱼?站在钓台上向上游望去,
在峡谷的尽头,有几片白帆在飘动,更使人深信这里风光与长江三峡应该相同,
19
这一感觉应该没有错。在我以后游历长江三峡景区时得到证实。当然长江三峡是
放大了的七里陇,山更高,水面更宽阔,峡更长得多而已。
七里陇风光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画风光。元朝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有
真实的写照。我们一路从杭州九溪朔富春江向上到这里领略了富春江的全貌。祖
国美丽山川风光令我们陶醉。
绍兴东湖景观
我们从萧山沿公路到绍兴地界后,发现一种十分独特的标语牌。只见公路两
旁每隔数十米立有一块宽约1 米,高约2 米的青石板,上面用红漆书写革命口号
和标语。我们当时十分纳闷,这么多石板是从那里来的。从老乡口中知道,这些
石板都是当地土葬棺材的外棺。文革初期大破四归时,破坏了大量私人墓穴,把
这些石板棺材拿来废物利用做标语牌,却也十分壮观,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个问题未获答案。就是这些石板产自哪里。
到了绍兴东湖景区,我的疑问就有了明确答案。原来绍兴盛产石材,且就出
产东湖地区。这是座石山,石质优良,自汉代以来就大量开采。自山顶向下开采,
形成多个凹形石井,井深最深处超过百米。东湖是一人工湖经历代开采使优质石
材开采殆尽,后有人将这一废弃的彩石场筑堤,蓄水围湖,成今日的东湖。
东湖由数过凹字形石井组成,需乘绍兴典型的脚划船游湖。当脚划船划进凹
字形缺口里时,犹如进入一口深井,三面削壁垂直通天。“井”口就是山顶,离水
面约百米,在“井”壁上标有水深,浅的也有3-4 十米,深的有6-7 十米深。这样
算起来,当年石匠开采石材形成的石“井”深度达百五十米以上。我们就趟洋在一
口一口石“井”中,遥想石工的艰辛劳动的场面,他们开采出来的石板,铺就了柯
桥的古纤道,宁绍平原水乡城镇的石板路,石棺······。东湖水清如镜,笔立的石
壁也十分平整,但山顶照样郁郁葱葱,林木成阴,风景十分秀丽,是一座天然的
山水盆景。
4.城乡篇:
我们一路走过的城市有苏州、无锡、宜兴、长兴、湖州、杭州、肃山、绍兴、
富阳、桐庐、建德等市县,以及无数乡镇,无法一一描述。想就典型的苏州、杭
州和绍兴水乡作一概述。在1966 年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城市的原貌。这些城市今
日外貌都已大变样,真是感慨万千。
苏州城景观
苏州老城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城市改造浪潮中得到完整的保护,真是难能
可贵,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苏州当政者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决定整体保留老
城面貌不变,在老城外建设新区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英明的。我希望苏州改革
开放早期的决策者的名字应永留史册,供后人勉怀!
20
请重温我摘录的中国国家地理2005 年10 月号苏州老城入选最美五大城区第
2 名有关专家的评语,专家们肯定的有两点:一是建筑街区与河塘水系融为一体
的格局;二是古典园林的质与量。这两点也是我最难忘的印象。在专家评语中我
注意到了吴良镛院士的一句问话:“不知苏州博物馆建后对环境有无破坏?”前一
个月见报道苏州博物馆已经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电视播放了苏州博物馆设计
师—著名美藉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出席开幕式的画面,新建的苏州博物馆颇为
现代化。这么大体量的现代建筑建在老城中是否会对苏州老城格局产生影响,正
是吴老关心的问题,我想也是国人关心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答案才行。
苏州古典园林数量多,质高,在我国位居第一。我无力对其作评价,但我欣
赏,我喜欢,我赞叹。那次步行串联到苏州是我第一次到苏州旅游,面对这些保
存如此良好的古典园林,为我们祖先高尚的审美观和非凡的创造力所震憾。这批
古典园林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有限空间里构成如此接近自然的环境,
在设计上匠心独具,施工上精益求精,到处充满艺术气和书卷气。我后来又有机
会多次到苏州旅游,每一个园林都是必到之地,百看不厌。
我十分欣赏的前街后河的建筑格局是因为在我的老家—宁波,我们家住过这
种格局的房子,看到苏州老城的这种建筑格局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刚上小学)老
房子的情景。我们家住在宁波江东的老房子后门就有一个私家河埠头,河水十分
清澈。后来搬到市中心月湖旁的一处老房子,虽然不属前街后河的格局,但离月
湖甚近,亲水感还是很强。我的小学—平桥头小学就在月湖旁,中学—宁波二中
就建在月湖的小岛上。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都在水乡环境中成长,我至今喜欢水
景甚于山景。
杭州城景观
1961 年暑假我为了和已通信半年之久的妻见面,第一次到杭州,见到心仪
已久的杭州和西湖。杭州、西湖和妻都令我一见钟情,1961 年的夏天是我一生
中最幸福的夏天,使我同时得到了西子般的西湖和妻。
60 年代的杭州人口不足50 万,虽是省会城市,拥有誉满天下的西子湖,但
市容十分破旧,被当时中国人民的外国友人—西哈努克亲王称为“美丽的西湖,
破旧的杭州”。杭州当时的商业街是解放路、延安路和中山路三条,最繁华的路
段是延安路上的解放路口至龙翔桥段,解放路上的湖滨至中山中路段和中山中路
至河坊街段。杭州没有高楼大厦,仅有二层楼木结构老房子。没有宽阔的马路,
今天的中山中路是当时杭州马路的缩影。我最喜欢的两条马路是南山路和北山路
两条环西湖的交通要道。下火车,从城站乘55 路有轨电车到龙翔桥公交站,换
乘4 路沿南山路到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妻的家里。一路绿树成阴,空气湿润、清新,
站立在公交车上,眺望忽隐忽现的西子湖,使刚从西北(西安)回到江南的我感
21
到杭州真是人间天堂!天堂感还产生于不要粮票的一毛钱一大碗阳春面。杭州恐
怕是全国在当时仅有的在饭店吃饭不收粮票的城市。
到了 1966 年,吃饱肚子已不成问题,因而有条件,也有心思搞革命了。1967
年1 月春节前我们一队年青人步行串联来到杭州。我们串联路线是精心选择的,
从上海嘉定出发,经苏州,先到闫立诚家,他的妻在无锡工作,再环太湖南下到
杭州我的家,妻在杭州工作。陈金根兄当时尚未结婚。当时我的第一个孩子,大
女儿已经2 岁半。为了便于照顾女儿,妻从市中心天长小学调到六和塔小学任教,
六和塔小学位于王家山头龙头半山腰上,离家只有几步路。女儿从小胆小,不肯
进幼儿园,妻几次送她进幼儿园,她总是大哭不至。岳母心痛她,把她领回家,
一回家她就不哭,因此女儿没有上过幼儿园。岳父家在六和塔旁王家山头龙头的
山上,背傍青山面对钱塘江,风景十分好。岳父一生勤劳,文革中上班不正常,
在屋后山坡上开垦了一小片菜地,种点青菜、萝卜之类家常蔬菜。女儿不是跟外
公上山,就是在家跟外婆下厨房。现在看来,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很好,丝毫没有
影响她的成长和发展。外公、外婆的爱够她受用一辈子。女儿获美国加州圣荷西
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现在美国一家高技术公司任职,定居在硅谷山景城。
回忆这段经历,我对岳父母充满深切的感激之情。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和全国所有城市一样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杭州
没有苏州那么幸运,杭州的领导人决定推倒旧城,就地改建新杭州,才有了今天
全国千城一面的现状。
杭州改造的最大败笔是将浣纱河,一条与延安路平行的市中心河道填成一条
道路,即现在的浣纱路。原来杭州市区有运河,贴沙河,东河,中河和浣纱河五
条现变成四条,东河和中河两岸高楼林立已变成小水沟,使杭州彻底失去了水乡
城市的面貌。如果浣纱河能保留下来,再与西湖打通,西湖游船可直接进入市中
心,城市面貌一定会更好。2002 年参加在美国德州圣安东尼澳(San Antonio)
市召开的SIGGRAPH 会议,圣安东尼澳市最繁华商业中心被一条小河环绕,沿
河林立购物中心,大型会展中心,大旅馆,大大小小饭馆,咖啡馆,以及一些老
建筑,河道中有游船来往,成为圣市一游览项目,无论是游船上的游客,还是坐
在河边喝咖啡的游客都可以互相欣赏,互为景观,十分有趣。我乘了一次船,感
慨颇多,在如此繁华的市中心,河道也很小,能给人如此近水,亲水感真的十分
温馨,水面如此贴近游人,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成功之处。如果杭州市中心
河道也能如此通航,该有多好!本来是不难做到的,现在很难了!(照片5,6,
7,8)
杭州人也有幸运的一面,杭州领导人下大力气改造西湖,把原来环湖西路改
建成堤,称作杨公提。把路西的农村改建成新西湖景区,部分为水面,部分为公
22
园。环湖西路挖破几个口子,建了几座桥,成为杨公堤。杨公堤西新辟的水域与
东面的西湖相通,形成一个扩大了的新西湖。现在西湖的水面积从5.6 平方公里
扩大到6.5 平方公里。今天杭州确立了向南,向东垮钱塘江发展的策略。杭州把
原来萧山、余杭两个郊县划入市区。杭州已经从西湖时代进入了钱塘江时代。江
面上从只有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茅以新建造的钱江大桥(一桥),增加了钱江
二桥、三桥、四桥和下沙大桥,共有五座桥梁贯通杭州钱江两岸。地铁等轨道交
通也已列入国家计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时代在进步,城市在改变,似乎变得过快了一些。
照片 5 游船在购物中心前转弯照片 6 河道通过大型会展中心
照片 7 两岸林立的咖啡座照片 8 漂亮的河道
绍兴水乡景观
绍兴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老城外有护城河,市内大小河道四通八达,成
为主要的交通运输线。那时候汽车还是十分稀少,水路是最廉价的交通线。粮食、
蔬菜、农用物资、日用百货到粪便(重要肥料)无不依赖水路;老百姓的日常出
行,走亲戚、进城、下乡也都依赖水路;船只有手摇船,脚划船和小火轮。立诚
兄的“吴越游”记录了我们一群青年男女站在市区小桥上观风景时,受到河道上船
工驱赶,呵斥的尴尬场面,可见市内河道上交通之繁忙。我们到东湖去玩,也是
从城里坐脚划船去的,十分方便、快捷。
23
1967 年1 月的绍兴保留了鲁迅笔下绍兴水乡的全貌,真的十分怀念。今日
的绍兴已面目无非了。
立诚兄纪录了一笔民间交易的价格——一尿壶小便交换5 张草纸。我记得一
件趣事发生在我们住的接待站里。清早,天未亮透,我们还在梦乡中,我被一阵
奔跑声、喧哗声伴随着争吵声以及本桶的碰撞声惊醒,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了一会儿,听到一队人离去的脚步声。起床后,问管理员,清早发生了什么事
情,回答是乡下农民到接待站厕所来抢粪便,因为接待站里人多,且粪便不属于
私人所有。谁来得早,先下手为强,便可免费据为己有。绍兴人的勤劳,善于经
营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工矿企业篇:
参观工矿企业是我们这次步行串联中的一大额外收获。我们参观了宜兴丁山
陶瓷厂,长兴牛头山煤矿,富春江水电站和新安江水电站,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宜兴丁山陶瓷厂
宜兴丁山以出产紫砂陶瓷出名,但在文革期间,已很难见到名贵的紫砂茶具。
我们参观的是一家生产日用陶瓷的工厂,我们在车间里看到老师傅正在制作出口
产品—雕龙凤瓷桌,瓷登,桌面上的龙凤图案都没有底稿,只见老师傅左手拿一
团瓷土,右手手指捏一撮瓷土,用手指按在桌面上,形成一片龙鳞,只见老师傅
的手指飞快地舞动,龙身上的鳞片越来越丰满,不一会儿一条扭曲的龙身就做出
来了。师傅换一团瓷土,开始做龙头,再换一困瓷土开始捏龙须。不同瓷土烧制
时会产生不同色彩,但未烧制时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出这些瓷土的区别在哪里。我
佩服那位老师傅的手艺之高超,之熟练。看起来他已有50 多岁,在他休息时,
问了问他的工资,但回答说是60 元/月,并说是他们瓷厂最高工资的工人,因为
他的技术最高,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他无比熟练的手法,绘制龙凤
图案真的生动漂亮。我没有告诉他我的工资有65.5 元/月。
长兴牛头山煤矿
当前我国煤矿矿难频发,且多特大矿难,或是水淹,或是瓦斯爆炸,动则死
亡数十人之多,触目惊心。每当听到此类新闻,就会使我想起我们步行串行中的
一站,参观长兴牛头山煤矿的情景。没有下过煤矿矿井,无法想像煤矿矿工的艰
辛和危险生活,下过矿井的人才能体会珍惜这乌金的宝贵,来之不易。
我们从宜兴沿公路向南,这段公路离太湖很近,某些路段就紧靠太湖西岸向
南,可以看到太湖水浪连天的景像,看到岸边泛黄的芦苇丛,以及从芦苇丛飞出
的鸟群。宜兴到长兴很近。我们在长兴过夜,第二天乘小火车由长兴往西到安微
广德地区的牛头山煤矿。牛头山煤矿地属安微省,但煤矿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属浙
江省所有,是浙江企业。这是因为浙江省缺煤,而安微省是煤炭大省,特别是淮
24
南,淮北盛产优质煤,因此皖南广德地区的小煤矿不受安微省领导重视,同意归
浙江开采。长兴到牛头山有通小火车的铁路作为运煤的主要交通线,我们就是坐
这段小火车进去的。现在杭州到宣州的铁路已通车,从杭州向北经莫干山站到湖
州市,在长兴向西经牛头山站到广德、宣州到南陵与合肥经芜湖,黄山市向南与
浙赣铁路相交会。现在湖州—长兴—广德—宣州—南陵一线交通十分方便,也是
从上海出发的著名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 国道的一段,今天高速公路也已开
通。回想起我们乘坐煤工的小火车的滋味远胜于今天高速公路上乘大巴的滋味。
牛头山煤矿是一座十分现代化的煤矿,我们乘坐升降机下井。下井前,参观
者都全副“武装”—头戴安全帽,帽上有安全灯,身穿工作服,脚穿十分笨重的工
作鞋。我们一行十余人有一名老矿工带领下井。井下分两层,一层为采挖层,采
挖层下面为运输层。采挖层开采的煤用小型轨道车运到一洞口,洞口通向下一层,
下面有运煤车接在洞口处。采挖层的小煤车就直接往下倒就可以。采挖层位于煤
层中间,下层运输通道层是在煤层以下的无煤区域之中。采挖层中人基本上能直
立行走,只有个别区段,煤层较薄地段,人不能直立,需爬行通过。当时除了兴
奋,新鲜感外,只有稍为有点呼吸困难感,一点没有恐惧感。这恐怕是与当时安
全工作抓得好,没有矿难消息的缘故。在今天,我们恐怕也不会感兴趣下矿井了。
参观牛头山煤矿是我的一次稀有的经历,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终生
难忘。感谢文化大革命,感谢步行大串联给了我们这一次机会。
富春江水电站
富春江水电站的大坝位于桐庐县以西,富春江七里陇峡谷的出口处,大坝不
是很高。1967 年1 月大坝已建成,部分开始蓄水,发电机组尚未建成,我们在
大坝上走过一趟,向水库望过去,两岸青山夹持的狭长山谷,俗称七里陇形成天
然的水库区。由于两岸是陡削山坡,估计受影响的居民不会很多,移民成本不高,
水电站建设成本就低。往下游看,江面宽阔,富春江进入平原区。据说建富春江
水电站时有一个生态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富春江鲥鱼朔江面上到上游产卵的游程
被大坝阻断,造成富春江名贵的鲥鱼绝迹。不知鲥鱼的消失是否是建富春江水电
站的因素,我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记得在大坝上,陪同参观的工人邀请我们乘一下工程吊车飞越大坝,综览坝
体全貌。我们几个人都胆小不感上去。
参观完大坝后,沿江边小道向严子陵钓台前进。
新安江水电站
新安江水电站是浙江省最大水电站,也是解放后最早建成的水电站之一。大
坝坝址离建德县城白沙镇不远。坝体比富春江水电站大坝高得多,恐怕有百余米
高,但宽度要小一些,也是建在两座大山夹持的山口处。因为大坝高,水库容积
25
大,水淹没了大批村落和整个淳安县老县城,移民数量大。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
下,一切个人问题都变得十分容易解决,但听说虽50 年过去了,仍有一些移民
问题至今未能解决。现代化建设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难题,应该抱着以人为本,共
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对那些因国家建设需要而离乡背井的人们给予足够的补偿,
以消除不安定因素。
我们进入了新安江水电站建在坝体内部的发电机厂房。真的大开眼界!发电
机房高大、宽畅,一字排开的巨大水轮发电机组正在飞速运转,产生巨大的电能,
输往上海,输往杭州,输往华东电网。我们深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而
自豪!
我们在大坝顶部边缘眺望过水库库区;我感到景观不如富春江水电站七里陇
水库的景色秀美。我们没有坐船游库区,未能领略新安江水库—现称千岛湖的真
面目。把新安江水库改名为千岛湖十分贴切,名符其实。库区上千个山头成为一
个个孤岛,宽阔的水面形成一个大湖,我没有去查证千岛湖面积有多大。后来我
曾乘船游览过千岛湖中几个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小岛,风光千姿百态,这也是
千岛湖成为杭州旅游的一个著名品牌的原因。
千岛湖的水态环境之好已成为杭州人民的一个宝贝。她的水—水库70 米以
下的湖水直接装瓶可饮,成为天然饮水中的名牌—农夫山泉。千岛湖鱼在浙大东
山弄菜场开设有专卖店,其价格是同类本地鱼的3 倍,仍供不应求,十分行巧。
妻子因患骨质酥松症和眼睛黄斑变性症,医生嘱咐每周要吃两次鱼对上述症状有
缓解作用,因而她十分迷信千岛湖鱼,一是污染小,二是口味确实比本地鱼要好
得多。到菜场早了,千岛湖鱼尚未运到,要等待。去晚了就有可能买不到,因为
买的人多。我衷心希望大家珍惜千岛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两
不误,永选造福于人民!
6.美食篇
立诚兄记述了在湖州品尝桂花鱼的难望记忆。我也有同感,我还怀念在绍兴
吃到的两样美食—哄山芋和活虾油灯。那个年代,吃什么都感到好吃,但真正能
不忘的美食却不多。
湖州天然野生鳜鱼
立诚兄所说的桂花鱼,学名叫鳜鱼,字典介绍:体侧扁,背部隆起,背是黄
绿色有黑斑,口大,鳞片细小,性凶猛,食鱼虾。生活在淡水中,我国特产的名
贵食用鱼,也作“桂鱼”或“花鳜鱼”。鳜鱼是常见淡水鱼中名贵的一种,肉鲜嫩,
味美。鳜鱼也是我国国画家喜爱的创作对象。
在湖州时我们三人破天荒地上了一次馆子。我称那一次上馆子为破天荒的一
次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是我们一个月步行串联中唯一一次上馆子,我们要了一
26
条三斤重的鳜鱼。伙计将活的鳜鱼拿来让我们过目后再去烧制,我们问是否还需
点其它菜,伙计建议不必了,只要再点一只汤就可以下饭了。在那个年代就餐者
和伙计都十分实事就是,没有任何铺张浪费的习惯,那条野生的鳜鱼让我们三个
人记忆犹新。今天养殖的鳜鱼也不贵,但味道无法和真正野生的相比。
绍兴烘山芋(蕃芋)
烘山芋到处都有,在杭州也很普通,一直是我喜欢的一种食品。我偏偏记得
串联时在绍兴街头尝到的那次烘山芋,我自己也很奇怪。记得那次吃的烘山芋特
别的甜,山芋的乾、温度适中,且是刚刚从炉子里取出来的,外焦内软。每年冬
天到烘山芋上市时,我都会在街上买来当点心吃,在杭州,或在北京出差时都会,
但至今没有尝到过那次步行串联时在绍兴街头买的烘山芋的味道,不是不甜,就
是太湿,太软,或太乾,或不够新鲜(不是新鲜出炉的)。真是十分奇怪!
活虾油灯
油灯是南方的一种油炸食品,和油作臭豆腐一样普及。通常往一个铁片制的
模子里倒入萝卜丝加葱花的面粉湖再放在油锅里炸透,即可食用。那次在绍兴街
头吃到的油灯不是用萝卜丝加葱花做而是用鲜活的小虾加葱花的面粉湖来炸的,
在调制好的面粉糊里小虾还是鲜活的,活蹦活跳的。这样炸出来的油灯真是十分
可口。我再也没有在其它地方吃到过这种活虾油灯。
白切咸猪头肉
这不是在串联时尝到的,而是在串联前在安亭乡下劳动时尝到的。当时下乡
劳动的强度大,饭量也大,记得一次中饭食堂吃的白切咸猪头肉,香气扑鼻,猪
头肉油而不腻,咸谈适中,使我胃口大开,一下子要了两份白切咸猪头肉。以后
在不同时期,在家里向妻诉说过这只简单的菜肴的美味。妻总是嘲笑我,这是在
饿肚子时吃什么都是香的感觉。但我不同意,为什么我只回味白切咸猪头肉,而
不是其它菜肴呢?真奇怪了。
7.友谊篇
我们这支步行串联队伍不算大,也不算小,约十余人,由三名高校年青教师,
三名高中女生以及她们的弟妹们(初中生)组成。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起步行
活动,结下了深厚友谊。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
不合群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即使走在一起,也不可能融洽相聚达一个月。另
外,我们这支队伍不是组织起来的,也没有谁是领导,可以说既无组织又无领导,
纯粹是按合则留,不合则分的原则在一起行动的。大家能合睦相聚一个月,既有
缘分因素,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属于同类人的缘故。
那么,这是群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们是一群有知识的正人君子。闫立诚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
27
陈金根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石教英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现在
我们三人都已是70 岁老人,回顾我们的一生,坦诚做人、积极做事,从来没有
做过亏心事,自称为正人君子不为过。,三位女生是南京五女中毕业班学生,她
们的弟妹们也都是初中学历。大家能谦让、坦诚、文明、礼貌地相处,有知识,
懂道理,能商量是共同和睦相处的基础。
其次,他们都是一群普通老百姓,指没有一官半职的普通人。普通老百姓有
普通人的共姓。在那个特别讲“政治”的年代里,人也是按“政治”觉悟来群分的。
我们这群人属于同一“政治”觉悟的人群。
第三,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具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使他们遇事易于达成共识的基础。
如果说闫、陈和我三位上海科大教师是一个单位(家)人的话,那么,那支
中学生队伍是三家人组成,分别由三位高中女生带自己的弟妹组成的。由于三位
高中生是同学,相互了解,要好,可算作一家人。这样我们这支队伍由一支大学
教师和一支中学生组成。如果说当初在宜兴善卷洞相遇,闫立诚兄的南京话功底
起了关键作用的话,那么在以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维系共同行动的基础则是
互相尊重,互相独立的处事原则。我们几位年长者,把这群中学生既看作小弟弟、
小妹妹,但又完全尊重他(她)们独立人格。他们愿意跟随我们一起走主要是因
为我们知识比他们丰富,懂得比他们多,知道去那里玩。同时,我们对他们的尊
重和爱护态度,使他们感到我们三人是可信赖的大哥哥。在行动上我们从来没有
要求他们跟我们走,我们总是把我们下一站的去向告诉他们,因此在行动上往往
是互相独立的,但最后总会在下一站相遇,又走到一起。我们大家在绍兴分手时
都依依不舍了。闫立诚兄文革期回南京老家时去看望过三家。最近闫立诚兄又回
过一次南京,但已找不到这三家了,因为南京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闫、陈二兄
决定到杭州一聚,但小朋友们(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已找不到了。祝福她(他)
们!
五、后记
2006.11.17-18 日浙大民盟玉泉校区总支一支部到绍兴搞活动——考察一家
生态农场和参观绍兴名胜古迹。我作为支部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支部活动。18 日
中饭由接待单位按排在绍兴县政府所在地柯桥镇用餐。用餐时我向坐在我旁边的
唐总(接待单位总经理)问起柯桥古纤道的情况,离这里远不远,并告诉他我
40 年前在由杭州到绍兴步行串联时走过这条古纤道,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
唐总说古纤道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柯桥这一段加以重点保护,建议
午饭后一游。唐总的好意使我圆了重游古纤道的梦。大家也表示乐意去看一看我
28
如此期望的景点究竟是什么样的。古纤道离我们吃饭的地方约有5-6 公里。我们
自己有车,这段路不算远了。到了这段获得重点保护的古纤道柯桥段下车后,首
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段看似相识,却又感陌生的石砌古纤道,她依然是如此风姿绰
约地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河道中。厚重的石条坚固地连接在一起,铺砌在同样由
石条筑成的底座上,稳重、牢固、千年不败。给我陌生感的不是那座立有一块上
书“古迁道”三个大字石碑的古色古香的石亭,以及每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有的一块石刻标志性铭碑。上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纤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立
石亭、石碑、铭碑只会给古迁道景点增色,增光。(照片9)特别是面对国
务院颁发的铭碑,我为古迁道这样一处古代纤工们行走的道路能获如此高荣誉而
感到兴奋不已。在我的印象中能获这一殊荣的单位大多与帝皇将相,名人轶事,
宗教圣地,名山大川相关。
面对熟悉的古纤道,令我产生陌生感的是环境变化实在太大,以至于使我产
生这条古纤道是否搬了一次家的错觉——从充满诗情画意的绍兴水乡搬到了现
代化的上海郊区。河对面是一排厂房,几块高达数十米的广告牌十分醒目。河的
这边是104 国道上繁忙的各式车流和人流。国道旁是杭甬铁路线。河面上不再有
渔船、货船和客船。纤道上既无纤工,也无行人。纤道边停着一条小木船,是作
为一种装饰?还是确有他用?最使我感到震惊的是发黑、发臭、漂满浮萍的富氧
化的河水。(照片10)我感到这条河像一条死河,不仅无鱼,连河水也不再流动,
更听不到水浪拍打纤道石板的泊泊声。站在古纤道上只听到汽车马达的轰鸣声。
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到处林立的高楼大厦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化的象征。回
忆这段40 年前的往事,目睹发生的惊人变化,我是举双手欢呼这一变化的。我
喝望过吃饱、穿暖、住楼房的生活。城里那些本来已经破旧的木结构房子要拆掉
(不拆也会倒掉),马路要拓宽,让汽车跑得更快一些。当然城市改造要加强规
划,规划要科学,要科学行政。但我反对这一切以破坏,甚至严重破坏环境为代
价!
中国青年报 2006.11.20 日第2 版“青年调查”版上一篇记者成梅撰写的文章,
题目是“94.8%的公众确认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副标题是“70.7%的人感觉近
年来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文章列举了许多权
威资料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古纤道运河段河水是被那些印染厂污水污染的!无论
29
造成这种局面背后有什么样的道理,但出现如此严惩破坏环境的事实不能不说是
行政失误,失策,是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的!当务之急是确保当地印染厂排放的
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再花几年时间来治理已经污染的河道。按绍兴县的财
力是完全有可能让古迁道运河水变清的。我们还是处于发展的启动期,我们的发
展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期,现在是到了必须反省的时期,总结教训,改正错误,
使社会有一个和谐的发展。
照片 9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铭碑照片 10 古纤道风光
六、补记
文本定稿后,于 12 月6 日看到钱江晚报A12 版刊登记者张彧撰写的报道,
题为“古越纤道闪了腰”,副标题为“印染厂擅自挖开全国重点文物”。该文报道了
绍兴一家印染厂为铺设取水管道,擅自断了古纤道,并将水泵房等取水设施建在
古纤道旁,严重破坏了这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风貌。古纤道是一处理应得到全
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但一家小小的印染企业可以为了企业私利竟敢开挖全国
重点保护的古纤道,且至今没有承担理应有的法律责任。当地文保单位竟开出罚
款5 万元了事。这件严重破坏全国重点文物事件岂能以5 万元罚款了断!
2006 年12 月8 日补记
注:本文照片均为石教英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9 20:44 , Processed in 0.0293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