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13|回复: 0

云南省沙甸事件始末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8-24 07: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省沙甸事件始末 % G1 A+ U* \0 i' |7 @

, O. \' b! h0 X0 i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2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73 次 & m- N9 A/ Y4 G/ }& |* s& |

) j: B  k' ^- L9 v( R8 \  纵观中共主政中国大陆以来对少数民族(含宗教)的政策,客观地说,是比较成功的,也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不过,也有让人不堪的失败,其中包括发生1975年的云南"沙甸事件"。本文是目击者30年后的回忆。 1975年7月下旬一天中午,所在单位的"革委会主任"突然来办公室找到我,告知要我代表单位去完成一项"紧急任务"。具体是参加"省级机关工作队",要立刻乘车连夜奔赴离昆明200多公里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的鸡街公社沙甸生产大队"回民闹事"现场做善后工作。 ' V3 q; l5 p9 R* W0 ~6 K( c
, P- A7 E1 u* h# a) [
  我们这个工作队是由当时云南省民族边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长猛(回族)带队,李长猛和我是在40年代云南大学时的同学。他对这次沙甸回民事件整个过程知之颇详,他在工作队会上或私下和我谈了一些事件经过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 5 A" b" s8 r0 E% P$ F
- c8 z, G) ]8 a( {$ J9 I$ R
   8 I! C8 k  a; f( s, l6 X3 }' z: {
* K8 I6 Z9 u( z+ f: m
  1975年前后,云南回族赴北京代表合影。右六为马伯华。 1 C1 B6 E6 f8 \0 N* J' I+ l1 Q+ F
1 i- F2 ]6 q) _4 C7 L
  "文革"埋下了祸根 8 w# I8 b9 x7 A0 S& s
& y4 y; g( N) R/ e6 y! x; I3 S
  沙甸地处从开远至个旧公路的中途,是昆明至个旧、蒙自的必经之地。它有数百年历史,在云南是较大的回族聚居村寨,有1500多户、7200多人,在其相邻处还分布了大庄、茂克、新寨等较小的回族聚居村。 ' y6 ?* }; I5 q' ]$ O6 }) W1 V
5 y5 C0 c1 r- J5 G
  沙甸事件是从"文革"中的"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血雨腥风里开始的。当时,红卫兵把沙甸回民的宗教信仰当作"四旧"破除,清真寺被当作"封建堡垒"加以封闭。教民礼拜活动被禁止,伊斯兰教经典被查抄焚毁,阿訇、教长和虔诚信仰宗教的民众被批斗。 ' @: B, a/ X4 L" Y0 `

+ m% Y  e3 ^/ l. n1 o: U  1968年3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其负责人谭甫仁推行林彪"以人划线,层层站队"的路线,将全省民众组织,分成势不两立的"八派"(八二三无产阶级派)和"炮派"(毛泽东主义炮兵团)两派。省革委负责人公开声称"八派"是革命造反派,而"炮派"站错了队,是"保皇派"。此时沙甸的多数民众因倾向于"炮派"观点,被认为站错队而遭到打击、迫害。
  u8 C% _3 \; B- H! f3 Z- O1 D* Q. B
) l# i  r  d1 A! M  r  @4 k8 g  在与沙甸相邻近的个旧、开远、蒙自等市县革委会对"站错队"的民众大肆抓捕、揪斗、游街示众的"红色恐怖"。有些人为避免遭受迫害,自发来到沙甸避难,多达500余人。与之对立的造反派组织,此时大肆宣传,散布"沙甸集聚着炮派武斗干将,有上万人枪及四部电台,准备武装暴动"的流言蜚语,将沙甸诬为"反革命基地",称"马蜂窝要用捅马蜂窝的办法,以巩固文化大革命成果"。 - I, V% @  c5 A2 T3 ]
' G0 A7 B4 c0 q1 Z. b
  1968年12月上旬省"革委会"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名,派出一个加强营编制的宣传队到沙甸"捅马蜂窝"。他们逐户搜查强行把外来避难的人集中关押办"学习班",进而把他们打成反革命的"滇南挺进纵队"。不久,开远、蒙自革委会派人到沙甸把避难者押回单位,实行专政,挂上"滇南挺进纵队政治土匪"的牌子。沙甸的宣传队还把回民200多人集中起来进行吊打批斗,其中84人被扣上"反军乱军黑干将"罪名,使用种种刑罚,造成14人被迫害致死。
& ]4 Y& d$ K' I7 U% T
+ X8 ]& s7 i% D( i  瞒上欺下,激化矛盾 6 t8 L0 L) k% E8 Z

. C# R9 L: M  J; j( _' o7 Z; F% _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中共云南省委按照中央高层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传达林彪外逃有关文件。许多人强烈要求纠正"划线站队"错误。1972年初,沙甸一些民众写信或到北京上访,要求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开放清真寺,让民众进入寺内做礼拜,为受害者平反。并反映一些基层官员多记工分、多分粮食,要求撤换这些人。结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 p& l9 E' W, F" c1 l

0 K. A) o2 w% G! o4 ^  1973年10月,沙甸回民为了做礼拜,自行打开了被封闭的清真寺。消息传出后红河州和蒙自县的革委会立即派出由部队和地方官员组成的近百人的工作队进驻沙甸搞"反复辟",封锁道路,不准回民到清真寺做礼拜。民众绕道进去,工作队即用高音喇叭进行干扰,并说"打开清真寺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
3 q' h2 u8 g5 C  P) ~* p! I* q+ \' L% E
  1974年4月"批林批孔"运动中,工作队又扬言"批林批孔要结合批清真寺",并点了沙甸代表马伯华、马绍华等人的名,逼得他们进京上访。
" i6 M8 a8 T" U7 d" L6 y2 r% C' J' t/ U! y: O9 a& D
  5月10日,他们到京后即写信给周恩来、邓小平,希望中央责成云南省委撤走驻沙甸的工作队(宣传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将此信摘报中央政治局,5月14日中共中央就沙甸问题对云南省委明确指示,认为云南此类事件已多有发生;为此,提出应由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主任周兴亲自抓一下民族政策的落实,并把有关情况报告中央。
6 ~- s' x! m/ `1 w6 Z0 V6 r$ E; u
  周兴即按照中央要求亲自到沙甸调查处理,召开各种会议,听取民众意见,民众提出四个方面意见:1、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打开被关闭的清真寺。2、纠正"划线站队"错误,对被批斗民众给以平反。3、清理生产队工分账目,撤换多拿多占的基层官员。4、将沙甸改为经济作物区,增加口粮供应,解决民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周兴对开放清真寺,准许回民进入清真寺内做礼拜和纠正"划线站队"错误问题没有表态,对另两个问题则表示可以解决。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已答复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未完全兑现。 5 w+ L- H3 B9 {* `6 |7 p
: V5 y) ~* G- i, A  Q2 l+ g" g# h
  在此情况下周兴却向中央报告:"沙甸问题已经解决。"不仅如此,1974年9月云南省委还发出通知规定:"已经关闭或改作他用的清真寺不得再打开作宗教活动场所,已经强行打开的清真寺,要在作好工作的基础上,由群众自行关闭。" 3 C8 y8 J: S; g+ J
, A) F* G! z2 ^: O, e! p- L4 B
  这一通知传达下来,回民不能接受。于是组织几百人到昆明上访,继后又有红河、文山、玉溪等地回族群众1000多人到昆明游行,并两次爬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要求赴京告状。在这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红河州革委会却在鸡街成立了主要针对回民的"鸡街地区民兵值勤指挥部",将矛盾推向极端。沙甸回民也成立了"沙甸回民兵团指挥部"与之对抗。不到半个月就在开远、蒙自、建水等地发生民众抢夺军队枪支,并出现严重武斗,造成人员伤亡日益严重的动乱局面,引起了中共高层的高度重视。
0 B6 C& `3 v' j" u% B& Q5 f0 L4 R" i3 {* I1 X
  "性质变了",武力镇压 1 @7 V/ ?/ @) B, s/ Q, l
3 L7 ~" D# D( }; g: P
  中共高层于1975年1月上旬召开专门会议,提出"首先收缴武器,停止武斗",进而"通过学习讨论提高思想,增强团结,恢复社会秩序"。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还发出《关于禁止抢夺武器的通知》,责成有关部门立即收缴被抢夺的武器。
! g2 ]3 k: u: V: d2 i
7 a7 U8 o9 Z8 s: Q  在京的云南省委常委对执行这一通知,做出了"坚决拥护,保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的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在收缴武器时,又出现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引起回民更为不满,抢枪武斗事件仍然不断发生。 . R& I' U- h2 C4 e% i
0 P& H4 O  |0 e# B. n
  为此,云南省委常委又在北京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当时的中共高层王洪文、华国锋等人曾参加会议。最后形成经中央审查批准的《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向中央的报告》,声称要纠正过去执行政策上的缺点错误,必须认真落实中共的民族政策。 2 m) v& P# C" {% V3 d' B! M  u
" L& q4 w) G8 x0 \/ n
  据此,云南省委、省革委决定派出工作队,在解放军协助下进驻沙甸。文件传达到基层,沙甸回民鉴于1968年"捅马蜂窝"时被残酷打压的惨痛教训,不让工作队进村,要等去北京的回族代表带来解决问题的精神才让工作队进村。 " K4 h8 ~9 ]  Z( Z

6 i( @4 q5 c9 ~1 n  6月下旬,云南省委向中共高层汇报并提出"军事包围,政治解决"的方案,遭到否决。6月20日中共一些领导人又接见了云南省委和红河州委负责人,指出对回民问题要有一个基本估计,要做好面上的工作。同日也接见了沙甸回民代表马伯华等10余人,要他们做好民众工作。并且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个经毛泽东圈阅的指示,强调要彻底收缴枪支弹药及武斗凶器,拆除武斗工事,应欢迎解放军及工作队进村。 / R9 y" ]% @6 n  E- q

$ N, \" L$ ~( Y- @) y. W6 e( \  t  回族代表马伯华等人知悉这一指示后,向中共高层及毛泽东写了保证书,翌日即从京返回沙甸等各村寨。对工作队进村的问题,马伯华等人提出只能进少而精的工作队,进入村内不要抓人等,这些要求和省里安排出现分歧并发生争执。
* ~4 j3 v" k4 C/ R- p7 D) ~& K; j4 `
  马伯华等人及时向中共高层写报告,批评省委反映问题"不符合实际情况"。此时省委向中央也写报告,强调马伯华等人的错误是抵制对抗中央指示,还积极进行武斗准备。因此认为沙甸问题"性质变了",做出"政治解决已无可能"的结论,向中共高层提出应采取军事解决的请示。
, x7 G; b  O& E/ z
% C; I. P5 \( S3 z+ J, W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省委书记周兴于7月29日凌晨开始调动驻于邻近的军队,对沙甸以及附近大庄、新寨、田心、茂克、车白尼等回族聚居村实行军事包围。黎明时分,开始用榴弹炮轰击,其中沙甸、茂克两村遭到非常严重的损害,大部分房屋被毁,并造成包括马伯华等人在内130余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 R2 p& Q* H6 v6 n3 l8 [, [; p

1 a# i: }# X" H: }  我们工作队是在部队清理了被炮击现场之后才进入沙甸的,此时明确工作队的任务是,为被毁坏的房屋进行实际勘测,做出恢复重建规划。由原来各家各户分散式建筑改为相连式分户建筑,其中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则在原址按原面积恢复重建,计算出所需材料及费用后由云南省财政等有关部门落实实施。这些工作都是由分批来到沙甸的工作队具体实施的,直至一年以后才建成结束。 , }9 X( e2 J9 Y, Y7 N8 s. e
0 N3 M9 ]- m6 r# _, J" \& n# o
  由于"沙甸事件"是被定性为"反革命武装叛乱",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因而采取了武力解决的办法。
0 ^# M  n% T: I; X5 K( U0 R- j1 ?# i6 U- U
  "四人帮"倒台后,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军区党委才于1979年2月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报经中央批准联合发出通知为"沙甸事件"平反,检讨了执行民族宗教政策上的错误,彻底推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 沙甸让我想起车臣
3 Z/ Z2 N; _8 U# ]% ]+ \: y4 Y# ~, C0 L0 X7 A- A
  沙甸那个村子,还是镇子,面积不算小,居民基本都是回民,民风一贯彪悍,抱团儿。沙甸事件的起因是由于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又恰巧赶上了文革那个"无政府"状态,最后,演化成了武装的"回民支队"对抗正规军的局面。 / |( `: m% @% E' B0 @$ r

( }- l; p$ q5 x+ S; @* E3 I  沙甸附近的山里有不少军事机构或是设施,诸如空X军的机场,兵工厂等等,这就是说武器的来源不缺。再加上村里有从军经历的人不少,这里面既有当过gmd的兵,也有当过***的兵的,当然也有两边都干过的。他们后来组织里的那个军师据说就是当过老滇军的参谋长。 . k3 ~: V( Z- u1 r! N

2 W  E! e& D- F% P' C  导火索是这样被点燃的,村子里两个在外面吃公事饭的青年想参加当地刚成立的基干民兵组织(所谓基干民兵,就是可以持枪的,一般的民兵可没有这个权利)未果,觉得自己在外面受了欺负,就回村诉苦。这种事情估计是很容易被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从而挑起民族情绪的。于是乎,村里人就来了个类似"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行动,一个袭击,就把那个单位的民兵武器来了个一锅端。手里有了家伙,胆气自然就足了。但那种基层民兵的枪估计也好不到那儿去,再加上数量也不够啊,放眼一看,就盯上了附近的兵工厂了。
) P$ @. `8 p: h7 @. l9 g+ K6 U: y/ A- J
  刚才说了,这村里懂军事的人不少,夜袭兵工厂的行动一开始也进行的很顺利。好像是选了个什么节日,可能是春节。当时厂子里值班的武装人员也就十几个,警惕性也一般,也没什么抵抗就缴了械。但是,最终遇到了硬茬子,就是这个厂的军代表,带着几个红卫兵中学生,坚守在把角的"炮楼"里,就是不降。于是,…… 6 f: g3 S; j- f6 V- s4 o7 `! [
6 M' t& y! Q$ ~1 f& ?5 K* l) S8 C0 Y' D) C
  打不下来,怎么办?"回支"的人就开始满厂子踅摸,一会儿功夫,找到了。什么呀?铡刀吗?好嘛,菜刀升级为铡刀了。那位说了,文革那会儿,好像铡刀还没有列入我军的装备系列吧。如果把56冲比作"菜刀"的话,那这在兵工厂中的"铡刀"级武器,就是高射机枪了。那口径,那威力,是为打飞机设计的,现在改用来打人了,虽然是有层砖墙挡着,但是,摧毁它也就是多几枪,少几枪的事。果然,没扣几发,墙上就是一个洞,接下来,…… ; |1 }0 h$ o$ V2 Q7 J: w; v5 c
1 O+ z1 q& S& r8 i: g
  出人命了,血债啊!这些红卫兵中学生可都是当地人啊。这下子,沙甸和周围汉民的冤仇就更深了。 2 W" v8 e2 h7 e0 ]3 E
; d' v; ]# h7 |! ^
  沙甸这次出击,武器据说弄回去不少,什么56冲,半自动等等的。他们后来在突围中装备最精锐的一个上百人的单位,可能是称为"警卫连",还是什么的,就是一水儿的56冲。 ; g; u1 W! v6 y) t- b9 C! _: L

" i0 Y. y6 s' ^4 {$ L  家伙式儿硬了以后,沙甸在这以后的冲突中,就大都是采用"进攻"的方式。有次,去县城武装讨说法儿,县委和县革委会的头头们,是望风而逃啊。人家"回支"离得还远,他们就坐着县级干部配坐的北京212,一溜烟儿的不见了。
0 x5 c8 \0 C1 Z: Z1 ?2 j, q
- Y( q6 i- ]3 ^) X8 r  当时,上头还没人给他们定性,大概还是认为是属于群众斗群众的性质。沙甸的人也不都是武夫,政治上还是有头脑的,私下也是有组织的。他们这个组织结构听上去有点奇怪,有点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味道,这个我们回头再说。所以,他们除了在沙甸这一亩三分地附近,进行武卫的同时,也不断的进行文攻。那就是派人出去上访,省里,解决不了问题,就去中央。 9 `" }% }6 M5 ]0 y" W9 n* p6 d, X
- y9 B: Y, ^2 L, ?( v- a" t
  当时,沙甸的代表和他们的对立面,在伟大的首都北京,还有幸见到了红透了的"当令炸子鸡"超男��王洪文,王副主席。据说,当年毛主席的那著名的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就是通过洪文同志的口,传给代表们,并由代表们首先带回给云南人民的,多幸福啊。
$ ~/ ]6 g7 d+ n% j( M" j' R' z8 b2 @1 A) {
  "回支"的进京代表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正在回家的路上,遐想着"北京喜讯传边寨"的情景时,出事了……前面不是说了吗,有血债啊。那血债自然要用血来还啦。
1 r; K- r) J: ^9 L' ?! B* r0 S# {8 X- x: Z' s& j  [3 C
  其实,沙甸的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出门在外,警惕性不能说不高,听上去有点像现在的以色列人啊。可这回遇上这帮复仇的,可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打扮,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啊。当然不是真大军,都是伪装成大军的武装民兵。 $ G( i5 I9 @2 k, H5 P7 Z. N

% z8 w4 a8 D3 r  "回支"的人虽然彪悍,可也知道解放军是干吗吃的,那是国家专政机器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代表啊(前面打死军代表,估计是他们也不知道,有穿军装的在里面)。所以这样一来,就放松了警惕,后果就是,是被对方当场击毙,还是擒获后枪毙的,就记不大清了,总之,是丢了几条性命。 ! F* b. n2 O2 k# B$ K: z% P
) w2 n; v7 w, D0 T% ^% s- F
  当然是有几个腿快的,跑回去报信去了。 & @- M9 r0 m; g6 p

$ i6 k5 t" N' B6 R( O9 U  就在沙甸人群情激愤的节骨眼儿上,村里又来了两个当兵的。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昆明军区还是云南省军区,为了贯彻中央精神,派来的两个代表,是来联系收缴枪械的。一个是团政委,一个是营长。 # J9 I# g) P9 C. N2 p/ b/ _
+ n( U1 `7 p9 Z7 W3 `
  来得不是时候,来得真不是时候。"回支"把他们也当作是假的了,当时,就扣起来,杀了,而且是虐杀。大概是开膛破肚什么的,尸体给挂在村外的歪脖树上了。
5 a) t; o; y" m; @
1 }3 |$ d! o: G! R/ g6 c  这下子,大军怒了!!!
/ \+ v* Z6 W  e7 j9 B4 `+ j3 M* m
  大军压境,武装镇压即将开始。大战前等待的气氛令人压抑。 - N; s9 t# k5 M, ~  h- L& @+ V

# |3 o& U1 v: S/ c. D  沙甸方面是有准备的。首先,他们有自己的领导机构,领导人的称呼都挺有气势,好像有一个主席,几个大臣,还有军师,反正,是上下五千年。军师自然就是那个熟知共军战法的前滇军参谋长。村子里不仅有工事,而且,底下都挖了地道,而且是进攻型地道,估计是从焦庄户学来的。男女老少都武装起来了,有枪的拿枪,没枪的玩刀,就等"鬼子"进村了。 + ~% B) K) [: R' s9 V

6 _0 f! Q3 U) ?6 p5 ^2 P" n  解放军方面,压根儿没把沙甸当回事儿,以为进去把几个头儿捉出来,就一切都搞定了,这下子就先犯了轻敌的错误,再加上,70年代中期的解放军,平时光忙着批林批孔了,疏于训练,战斗能力大减。一开始,还真是吃了大亏了。 4 O: ?" |# r" w. J8 [! s* _# ~

2 k9 p" ]4 S. E6 t& t& d8 q  初战是发生在午夜时分,解放军这边派了一个侦察连进行夜袭。谁知人家早有准备,部队进村一分散,就遇到麻烦了。不是前面墙角那儿藏着把镰刀,等着你脖子过来呢,就是后面那个旮旯飞出一枪。 " I, b% m' e" {
9 e/ e, j, o* [0 l9 r8 `% |& S  z/ E
  你要问,损失大吗?这么跟你说吧,天明时分,囫囵着出村的没几个。暗的不行,就来明的吧。强攻!
) b9 \; S# M1 e! @! ], i3 H& z8 l2 Q" G9 v9 b
  不过,还是托大,没用重火器。这有组织的武装抵抗,还真不能小看,再加上有宗教情绪在后面撑着,……你琢磨琢磨,要是把美国佬的重武器全部没收了,一人一只三八大盖,让他们去"解放"伊拉克,估计这会儿,往好点儿说,大伙儿还在科威特帮人家赶着骆驼往家里捣石油,惨点的话,早就让傻达姆帮着"bring our troop home"了。
3 X1 Q- i! l1 S, j, \1 X
# D  A; V3 b6 s( o! [  一边是疏于训练,盲目托大;一边是依托工事,"护教心切"。里外里,一打折,战斗就进入胶着状态,大军方面进展极为缓慢。许多不必要的伤亡也不断出现。 / e# u% r% d& Y/ A  S

. }' G$ d& ?' k0 a8 w  众所周知,PLA收到的正统教育,一向是要保护老百姓;这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在这次事件中,给解放军也带来了不少伤亡。例如,PLA冲进村庄,遇见一群老头,老太太,部队马上分出人来,试图掩护他(她)们脱离战场,有些战士,看到有年老体衰的,就主动背负他(她)们,但是,结果就是老人抱紧他们,拉响身上的炸药……
2 y! j" S+ g. f, @0 R( V2 \1 _/ X. S
  还有一例,黄昏时分,战场趋于平静。在双方火力都能覆盖的战场上,有一名PLA的伤员,正在自己挣扎着,慢慢向我方阵地方向爬。从村里出来一个孩子,放着一群羊,也向我方走来,开始,大家都没怎么留神他,谁知道,他走到战士身边,举起手里的镰刀就砍。PLA这边大惊,马上喝令小孩住手。小孩好像没听见似的,不紧不慢的一刀,一刀的接着砍…… 3 }! k) u9 W0 Y: z) N- D
  R- \; z& W  J; J5 v8 H1 ^
  眼看着这个战士,惨叫声,一声比一声弱,挣扎一下比一下慢,直至再也不动了。解放军的方面的回答就是一梭子,卷向小孩子的愤怒的子弹。
7 i  E" P# |! a/ f+ c; K  ]
; D5 r, w* U/ V% u  B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片寂静。不上炮是不行了,这又不是在战上海。首长一下决心,事情就好办多了。
# T( M- x: N4 T# x( s
4 ?2 m! x) y9 [' c7 z' h- a  大的,小的,麻雷子,二踢脚,响的,不响的……是一起往里招呼。那位问,怎么还有不响的呀?这不是赶上文革了嘛,那个315打假也还没有,质量它得不到保证不是。大伙儿看过《高山下的花环》吧?想想那小北京怎么牺牲的,也就明白了。 % r" j, {# f# p% h8 @

  [/ A4 {3 Z) F5 u# r3 c( s- y  还别说,不响的还真不少。战后,在大军扛着铁锹,来"建设社会主义新沙甸"的队伍的前列,就是准备排除哑弹的工兵弟兄。 6 t! x5 M6 A3 D# A: i
6 g* }3 \: w0 h; q; a9 ^
  炮兵一上,步兵就轻松多了。反正那儿有抵抗,就先来几个二踢脚,再绕上两个窜天猴。据说,战事结束时,沙甸是基本废了。
% @+ O, R8 E# K! [
* p$ D1 R7 p, F  PLA这面儿痛快了,可那面儿不就惨了嘛。怎么办?凉拌(办)吧。"内阁"赶紧召开御前会议,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决定突围。
7 e+ s0 _' V# t6 r9 ^, \) E, z6 {
5 E: c# j5 t$ S* }  突围奔哪儿啊?猜猜?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还没人站出来?得,我给答案吧。先1,奔宁夏。要说这道儿可不近啊,去那儿干吗?呵呵,都明白了吧。
  X- w$ w7 y4 f$ w2 E+ c
- l7 L  O5 s! c5 {0 P" R) g8 @  军师分析了一下周遍情况,决定次日黎明,以一水儿56冲装备的"警卫连"为先导,集中火力,向X方向突围。 # z+ x9 p! b: P( x

8 Y6 S; h' p& R" Q  要说这老哥哥,还真有两下子。PLA当时标准的班级配置除了一挺班用机枪,还有班长掂着一杆56冲外,其他是一色的半自动。如果冷不丁的冲一下,备不住,能窜出去几个"火种"。
( |# q" y) O7 \% k
7 v) c7 M. j. p8 n7 x8 X  第二天拂晓,警卫连头戴小白帽,挎着冲锋枪,就开始向预定方向,摸过去了……。 7 [- T/ `5 i! h" i, a
/ n/ i5 o: W, \3 E) M& n
  要说军师的方向选对了没有?还真选对了,人家军师不白给。遗憾的是,要是在头一天就选对了,坏就坏在这个第二天上了。 6 h- {8 ^2 c- g. x0 O5 J
7 ^6 G% y4 N. p# r( Q
  就在头一天,解放军首长也视察了己方的前沿阵地。这首长和战士可不一样,大部分战士都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再加上文革的干扰,训练又没跟上,所以一上来就先交了学费了。首长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按照《天下第一楼》里京城第一食客修鼎新,修二爷夸人的话,是个"看过的,见过的,吃过的"主儿。只见他围着沙甸周围巡视了一遍,面对军用地图,沉思片刻,伸出手指,点了点,说了一句话。
) a/ c4 T( {9 d7 \: D) y; ~& `8 h8 {
  就这一点,再加上这一句话,可要了人的亲命喽。点的哪儿?军师爷选中的X方向。说得什么?"把机枪连放在这儿吧"。
/ o. G3 n4 b, `+ \' `  {; e5 {( c5 i3 I
  ……
" K0 G$ w/ s/ i
: o4 j) H# R5 j9 a+ E; K$ E8 t  结果就是,小白帽全变小红帽了。
1 i; T$ \7 [8 m" V" a3 i1 i  k: ^4 C) N: \' o5 a1 T' W7 u4 L, N, O
  那位问了,那狼外婆呢?(唱)狼外婆它自己去宁夏啦(注:"吉祥三宝"的音乐伴奏)。 - l+ u3 P0 A5 p/ {
$ w5 K5 f; K' z: f3 F& K3 z
  村子是基本平了,钻洞的内阁成员也全给挖出来了,后来,这几个主席,大臣,军师什么的,都给执行枪决了,都是大枪对着后心打的。据说,其中一个连打了七,八枪都没死…… ' G" [  H- P' M( `' l6 Y  d+ s

5 ^8 b( x+ M3 j; t  怎么回事呀?说破了也没什么稀奇的,这里面没有真主什么事儿,是因为这个浪费子弹的家伙是个异位体形,就是心脏长右边了。
0 ^' `' v( S0 _, [
. T' v1 Z9 Z' P$ A1 e' `3 Z  你要问我为什么沙甸事件文革后又平反了呢?我还真不知道,咱们中国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说不清楚。 1 I, z/ w. ~) R- y

/ b. c! P% b3 k5 h+ K2 \  我估摸着,兴许是狼外婆它老人家又搬回来啦?!
0 I* X8 W) G1 R4 u$ N) e
; @: o2 F2 M1 U8 R. C; E, w
! G! [5 z  n" b, C6 j- J) fhttp://www.tbaidu.com/y?wd=%E6%B ... 6%E5%A7%8B%E6%9C%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3:01 , Processed in 0.1139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