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56|回复: 0

发星  四川民间诗歌运动简史(1963—2005)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8-4 22: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星

代前言

可以说,建国后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在八十年代开始至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出现了两次高潮,此前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北京、上海、成都、贵阳也开始出现过局部的“地下诗人们”,但燃极全国的热潮还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先生已经在自己创见的“潜在文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1月问世的“潜在写作文丛”算是从一个独有的面切入了历史的另一面。“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所要做的、所关注的则是主要以八十年代左右开始的在“民间诗歌”方面的一种历史呈现,当然,这次呈现有很多局限,有许多省份没有资料例入或资料缺少,但我认为只要在呈现,那真实的一切便会逐渐在黑暗中亮出它明亮的价值。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诗,特别是民间诗歌,发生了许多惊天地,响自由,足以刻进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动人之影。《独立》只是站在自己独立的角度,作一个笨拙的拾穗者。中国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我认为有几个特殊的版块值得清理:中国大陆本土的民刊;海外中国人办的民刊(如《今天》《一行》《蓝》《新大陆》《原乡》等);台湾、香港、澳门等属华夏文明根系的有现代诗民刊的地方……。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岁月是不绕人的。对自己的清理,其实是对历史的清理。很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或交流进来,《独立》将这把“火”继续燃下去……。

A、题解
①、这里所指的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是指发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甚至更早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成都、西昌为中心,以南充、绵阳、重庆、内江、阆中、广元、自贡、宜宾、会东、普格、成都西南民院为影响缘带,由李亚伟为主将掀起的“莽汉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杨远宏为主将掀起的“整体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为主将掀起的“新传统主义”,尚仲敏燕晓东为主将掀起的“大学生诗派”;杨然为主将掀起的“第三代人”,雨田为主将掀起的“净地”,翟永明柏桦钟鸣等人为主的“四川七君”;周伦佑为主将掀起的“非非主义”;胥勋和为主将掀起的“山海潮诗社”;晓音为主将掀起的“女子诗报”;张修林为主将掀起的“新诗人报”;袁勇为主将掀起的“阆苑”“中国火鸟诗社”“诗研究”“地铁”;谢崇明、周凤鸣为主将掀起的“二十世纪现代诗人”;黎正光为主将掀起的“浣花·1993中国现代诗大展”;步钊为主将掀起的“蓝族”;阿苏越尔、晓河、晓夫…为主将掀起的“山鹰魂”;秦风、杜乔为主将掀起的“声音”;胡应鹏、文康、祥子为主将掀起的“十三月”;陶春为主将掀起的“存在”,孙文吕叶史幼波为主将掀起的“诗镜”,范倍为主将掀起的“终点”,张卫东、张哮为主将掀起的“人行道”“在成都”;发星为主将掀起的《独立》“地域诗歌写作”,哑石、席永君为主将掀起的《诗歌档案》……构成跨度42年的波澜起伏的,暗流燃血的,自由之子们的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艺术创造、反叛、自由、更新、个性、人文……,拔高中国现代诗高度的、宽度的一场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充满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艺术精神的现代诗歌运动……。四川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使这方充满内陆神秘之气与边缘民族浓烈黑风的土地多了一种现代艺术激情而又高吭的冲撞与回荡。站在二十一世纪的2006年,回望那断中国复苏启蒙爆炸各种新潮艺术,呈现人子真诚裸赤美丽意义的时代,我们可以自信的说,他们所践行的,所承受的,所开启的……将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最动人的一章。我有责任将之整理出一些原始的资料,给已逝的岁月一个交代。为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充满诗意时光的动人之影们,存一份历史的自由精神之血们的灵魂档案。
②、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是区别于主流(官方)的一种民间自由人(个人)自己用现代汉语所写的“现代诗”,为了交流与传播,这些民间散什的诗句被编印在一本本民间诗人们自己掏钱筹办的诗刊上,称为“民间诗刊”。本文要整理的就是依附这些树(诗刊)上结的果(诗作、文论等)以及他们当时的一些背景、影响。
③、民间现代诗歌,区别于民间流传的民歌等传统文化色彩的文艺形式,注意“现代”,它是这方天空下的现代人(诗人) 用现代汉语写作的一种有别于以前新诗的创造性的新的诗歌形式。
④、再次复述写作理由:为历史存一份自由精神之血的灵魂档案。
B、产生背景探源
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在全国最具影响是由两个时期构成:1、“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79—1989);2、“跨世纪文艺小复兴时期”(1995—2005)。这两个时期产生的民间诗人、民间诗刊、社团都是最密集、最有份量的。下面就这两个时期的具体背景与诗人、民刊构成作浅见说明。

一、“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79—1989)
在“十年文革”后,一切百废待兴,1978年,北京出现了“西单民主墙事件”,其中最活跃的是贵州诗人黄翔、哑默等主办《启蒙》社以“诗歌大字报”刷开了新时期文艺的先声,而后是北岛主办的“《今天》派”诗歌同仁们的积极汇入、参与…。由“《今天》派”掀起的“朦胧诗运动”在全国产生极大反响,1980—1984年间,几乎整个中国青年精神追求的“时尚”便是“朦胧诗”。“诗歌”的艺术先声引发了美术界的“新现实主义画派”(罗中立、何多苓…)“星星画展”…小说界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整个国人处于一种“饥饿”一切新思想、新思潮的“狂热”中…由于1979年后,国家在深圳等地设立特区,后1987年又在海南建省设“特区”,许多自由、开放的思想与探索便出现了“真空地带”,四川在1984至1988年这短短的四年间便杀出“莽汉主义”“整体主义”“大学生诗派”“非非主义”“四川七君”“女子诗报”…等在全国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团体,莫不与这四年的整个文化自由与半自由空气有关。(1986年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8年出现“河殇热”“国学热”…)中国的历史在“10年一个轮回”的特殊区间中会出现一些“松动”与“放气”。这给自由的艺术放了一些水,使自由的“鱼”们有了歌唱的“大海”。可以说,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现代诗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历程”。因为时间苍促、有限。难免今日回头看时,有许多“夹生饭”与“粗质”。但这是历史的必然。“10年一个轮回”决定了在有限体制里对“自由艺术、文化”的钳制与杀伤……
二、跨世纪文艺小复兴时期(1995—2005)
“1992南巡讲话”拉开了中国人奔向“金钱”与“物欲”的大道。1995—1998年间,由于“台海危机”“国有大、中型企业破产,下岗工人一夜间铺天盖地”…国际矛盾、国内矛盾汹涌叠起。由于经济驶入“快车道”,“中国加入《世界人权B公约》”,许多与国际接轨的东西开始运作…自1989年“沉寂”了近7年的诗歌开始在安微主办的1996年10月“民间社团专号”上复苏。在1989至1995年“诗歌冷寂时代”坚持下来的诗人们开始重新聚积、活跃,1997年是个特定的年份,四川九十年代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刊《终点》《存在》《诗镜》《独立》皆在这一年前后创刊。与此同时,1998年爆发“盘峰相争”,2000年出现“下半身”,2001年是“70后诗人年”,2003年是“中间代诗人年”,广东民刊《诗歌与人》采用“专题”与“中间路线”,用印刷精美、大气、颠覆了许多“官刊”的“理念”与“小气”。2003—2004年,上海老牌民刊《撒骄》《大陆》复刊。在四川,2000—2004年,《非非》第二次复刊,推出四大册,《存在》推出4—6卷,《独立》推出7—12卷,成都出现《人行道》《诗歌档案》《在成都》《幸福剧团》等民刊,这跨世纪的10年,四川民刊与诗人是继“80年代”后的又一大聚集与冲击,所以谓之“文艺小复兴时期”。

C、五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一、前期诗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从笔者目前所见的资料知道,四川地下诗歌最早是在1963年11月在成都由陈墨、邓垦、徐坯、九九、白水、蔡楚、吴阿宁、吴鸿、殷明辉、野鸣等人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编有刊物《野草》以及手书诗集《落叶集(1963—1967)》(陈墨著)《中国新诗大概选》(陈墨编)[见日本2005年5月《蓝》第18、19期“成都地下文学”。由于该文系日文,所以许多情况不知,见谅]。
二、前期诗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西昌市[原西昌地区及渡口(后改为攀枝花市) ]周边,1970年前后开始,周伦佑即开始诗歌写作。[由于当时的环境,在攀西地区(即西昌、渡口)知青中广泛传抄周伦佑以化名(假名)伪托所写的诗歌与进行诗歌活动(周伦佑与其哥周伦佐及另外一些朋友:王宁、黄果天、王世刚(蓝马)、欧阳黎海、刘建森)]。为以后1986的“非非”的横空出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见《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1998台湾唐人版“大陆先锋诗丛”。《诗家园》2005年1月总第10期“中国二十世纪民间诗人二十家”之周伦佑卷。《非非》总第8卷2000年新时代出版社)。
三、狂飙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整个“八十年代”,是四川民间现代诗歌给中国诗界最具冲击与最有重大影响的,许多中国现代诗史上的重要诗人、重要诗歌流派,皆在“八十年代”产生,发展…也是四川被奠定为“中国现代诗重镇(中心)之一”位置的确立期,翻开那些影响极大的诗歌选本与诗歌研究专著,四川的现代诗人往往以庞大的诗人群与充足的实力占据着极大的篇章。研究中国现代诗如果从四川“八十年代”诗人着手,便切入了一个重要的“诗场”,由于各种原因,现代诗的研究者们没有整体与公正态度来把握“四川现代诗人们”,希望不久将改变这种状态。而处于特定“八十年代”的四川诗人们给中国诗界乃至世界诗界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年史,四川人以“现代诗”在“八十年代”狠狠地刷洗着崭新的历史…。这是值得永远追念与回忆的艺术创造“神曲”。
1、1984年2月,李亚伟、胡钰、万夏等人创立“莽汉诗歌流派”,李亚伟的《我是中国》、《硬汉们》、《中文系》、《毕业分配》、《苏东坡和他的朋友》,胡冬的《女人》、《我想乘一艘慢船到巴黎去》,万夏的《红瓦》,马松的《生日进行曲》,梁乐的《祖父》、《中医》在这年陆续出炉。
2、1984年冬,欧阳江河、周伦佑、石光华、万夏、杨黎等人在成都筹办由先锋诗人为主体的“四川青年诗人协会”。
3、1985年1月,万夏、杨黎等人编印《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这是中国第一本铅印的地下诗歌刊物,上面除提出了“三代诗人”的划分,而且极有价值的是它以“亚洲铜”为栏,一次性推出欧阳江河的《悬棺》,石光华的《呓鹰》,宋渠宋炜的《净和》,廖亦武的《情侣》,黎正光的《卧佛》,和周伦佑的《带猫头鹰的男人》,以及牛波、海男等诗人作品,另外还介绍了“莽汉主义”。(…八篇东方式的“现代大赋”,提出了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是“无极而太极的整体一元论”——这是中国青年诗人们由被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灌醉了的意识向东方内心和谐的回归信号。为中国新诗的重新集结,起了一定的百川归属的作用。它以显要份量推出“整体诗人”,与横跨两断代的杨炼、江河一起共同走向东方——徐敬亚《崛起的诗群》1989同济版)。
4、1985年夏,李亚伟、万夏、杨顺礼、雷鸣雏、何小竹等人编辑《中国当代实验诗歌》(以上1—4见《豪猪的诗篇》李亚伟著。花城版2006年1月)。
5、1985年由尚仲敏、燕晓冬在重庆编辑《大学生诗报》,并由此形成“大学生诗派”。
6、1986年“莽汉”宣布解散。
7、1986年《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1986》推出石光华、欧阳江河、宋渠宋炜、杨远宏、刘太亨等诗人作品,将“整体主义”进一步进化。(《汉诗》的哲学论文在一定意义上将孔孟老庄的儒道学说上升到生命意义来认识,给予哲学意义上的肯定…从艺术与诗的角度…石光华及《汉诗》诗人们,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努力,他们衔接了自1919年“五四”以来中断了近77年的中国古文化的“精神”源流…《汉诗》为中国诗歌,中国艺术重新唤起第二种灵魂。这是民族“原型”的显影——摘自《崛起的诗群》徐敬亚著1989年同济大学版)(说明:以上几种著名民刊由于没有原刊参考、许多论述无法展开,见谅)。
①民刊名称:《大学生诗报》(铅印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5.3
③出刊地点:重庆
④作品与同仁:“三叶草”:桑子(西南师院)《独白》《花与果》王凡(西南师院)《残冬》《野谷》王川平(重庆)《墓塔林》“大学生诗苑”:杏枣(西南师院)《季节》《给幼子的…》程宝林(人民大学)《路》张建明(重庆师院)《温暖的河》孟志强(延边大学)《艺术体操》寒冷(西南师院)《二月的风》潘树国(东北师大)《我的幻想》陈立雄(复旦大学)《赠》墨地(重师)《回声》杨榴红(人民大学)《月光》燕晓冬(重庆师院)《有二位蓝色的朋友》宋晓玲(延边大学)《等待》刘大成(西南师院)《夜·线条》李俚(西南师院)《悟》张铮(西南师院)《栀子》黄忠明(重庆建工学院)《无题》“译海金沙”:柏桦译普拉斯诗《雾中羊群》《镜子》张枣译庞德诗《巴丽达》《刘彻》《肖像》《女孩》泓叶(西师)《涉渡》《不安》柏桦文论《新诗漫谈》“校外诗音”:北岛(北京)《触电》柏桦(重庆)《夏天还很远》《再见·夏天》欧阳江河(成都)《白色之恋》《背影里的一夜》彭逸林(重庆)《雅歌之一、二》张枣(四川外语学院)《镜中》《何人斯》王川平(重庆)《盘古》何毕《五月与六月之十四行》周伦佑(四川西昌)《日蚀》。
⑤期数:第2期
⑥主编人:四川省青年诗人协会分会·重庆市大学生联合诗社(尚仲敏、燕晓冬)
⑦追求方向:面对您,朋友,我们能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季节的风,还不很茂盛的风…她来自我们开花的年龄;来自社会沾满花粉的原野……象一朵浪花,刚刚诞生,便兴奋着,尝试着要把你的心流成一个海……面对您,朋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愿她是一方蓝色的水晶,透明您,折射您,表达您…作您的知音,伴您愉快的生活。再次谢谢你的支持,谢谢。(选自编者的话)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诗报从制板、策划、栏目设计皆很大气。“大学生诗报”形成的“大学生诗派”已经进入中国现代诗史。B、……“大学生诗派”,对“朦胧诗”构成巨大反叛冲击和承续,引渡了诗坛一批新兴中坚,如韩东、于坚、周伦佑、张枣、欧阳江河等。——摘自《崛起的诗群》徐敬亚著1989同济版。(2006年8月,与东北诗人姜红伟联系上,他寄来《大学生读报》第1期,现补充如下:1版:梁上泉、杨山题词。重庆市大学生联合诗社成立简报、宣言——代发刊辞…2版:(黑龙江)潘洗尘《大山和它的儿子》胡万俊《读程宝林的诗》疗宛虹《蓝石》(外一首)…3版:潘仲龄《世界》刘岳彪《北方·有我的好朋友》罗勇《无题》肖卫宁《小路》杨榴红《秋天的情绪》吴文媛《在背景上的人们》刘琴《南方姑娘》…4版:西南大学生诗会:于坚《我们的一对邻居》梁平《树的绿》燕晓冬《到我房间里来坐一坐》胡万俊《黎明我走向车站》张建明《阳光与城市》杨涌《山村的故事》范孝英《踏花归去…》。主编:燕晓冬、张建明。出刊时间:1985年3月25日。在其成立简报中读到了“大学生诗报”是以西南师范学院《五月》重庆师范学院《星空》《嘉陵潮》重庆大学《荒原》第三军医大学的《红叶》诗社等重庆市17所大学的文学社与诗社为骨干力量组成,然后与黑龙江省大学生诗歌学会、首都大学生诗歌联合会、上海的复旦诗社、北京的北师大诗社、北大的《五四》文学社、华东的夏雨诗社、云南大学的《银杏》文学社,福建师大的蓝潮诗社等近80个诗社取得了联系,预计将与全国各大学的近500个诗社——取得联系。可见当时大学生诗歌潮流的迅猛、宽阔、人气、青春激荡…。)
附:重庆市大学生联合诗社宣言——代发刊辞
我们萌动在大西南宽广、深厚的紫红色的土地上,我们诞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中,我们成长在世纪突变的风雨里。历史,用先人们行吟歌唱的脚印给我们打上鲜明而深刻的胎记;现实,用科学严肃求实的精神为我们进行隆重而圣洁的洗礼……
于是,我们承担起双重的责任,伴随着又一次创世纪的钟声,从冬天的雪原上走来了。
是的,我们走来了!
我们是诗的后裔,我们曾发出过狩猎围场的快乐的呐喊,我们是歌的传人,我们曾宣泄过对动荡离乱的强烈的不满。我们是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承袭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遗传基因。我们年青,因此我们生气勃勃;我们健壮,因此我们充满力量;我们骚动,因此我们血气方刚;我们破坏,因此我们不断创新,我们奋发,因此我们永远进取,我们创造,因此我们大有作为。
是的,我们走来了!
我们是社会的宠儿,我们蒙受了人民多少温暖的爱抚,我们是时代的骄子,我们寄托了祖国多少殷切的希望。我们是年青的大学生,担负着历史最神圣最伟大的使命。我们幸运,因为我们最少忧患;我们兴奋,因为我们走向成熟;我们激动,因为我们满怀豪情;我们骄傲,因为我们重任在肩;我们自豪,因为我们代表未来;我们歌唱,因为我们辉煌灿烂。
走吧,为着那裸露的土地毫不掩饰地向我们敞开胸怀,即使前面是艰险。
走吧,为着那锐利的雕刀尽情地刻划绿色的希望,即使前面是艰险。
让我们一齐走吧,为着那鲜红的血液,为着那智慧的目光,为着那成熟的色彩,为着民族的形象永远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芒,我们放声歌唱!

①民刊名称:《第三代人》(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5.10
③出刊地点:邛崃
④作品与同仁:杨然《太空诗初探》《走出黑洞》《生命之巅》《回归》杜卫平《诗12号》李建忠《生死之树》陈瑞生《×年×月×日》陈建文《我之思》默然《无题》《梦魇》(台湾)亚弦《深渊》席永君《世界在我心中》。
⑤期数:创刊号
⑥主编人:四川省青年诗人协会邛崃分会《第三代人》编辑部
⑦追求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很显然,幕后人物是杨然,其诗文皆很有水准,“第三代人”的提出具有历史意义,其太空诗的理论与作品实验值得肯定,2006年前后,看见杨然在“存在论坛”重出江湖,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其文风与写作没有因为岁月的长久而磨灭,反而“宝刀未老”。向你致敬,先行者!“86中国现代主义诗大展”对“第三代人”的遗漏是一个遗憾!杨然这种独立才气的办刊方式,使我想起后来者晓音、魏海灵等,都是理论与作品两手搞的奇才。这种诗人在中国值得提倡。

①民刊名称:《非非》(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6.5—1989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非非主义宣言》(蓝马)《冷风景》(杨黎)《鬼城》(何小竹)《台阶与假门》(周伦佑)《水银张口的夜晚》(蓝马)《侧面》(吉木狼格)《当代艺术启示录》(周伦佑)《前文化导言》(蓝马)《非非主义诗歌方法》《非非主义小辞典》(一)(周伦佑、蓝马)《突破白天、进入黑夜》(敬晓东)《高处》(杨黎)《六八四十八》(蓝马)《语言作品中的语言事件及其集合》(蓝马)《非非主义第二号宣言》(蓝马)《反价值》(周伦佑)《人与世界的语言还原》(蓝马)《杨黎文论选》《内心的言辞》(尚仲敏)《诗的音乐精神》(李震)《潜思维论》(田晋川)《语言书》(毛喻原)《当代文化运动与第三文化》(周伦佑)《非非主义与造天运动》(龚盖雄)《非非主义小辞典》(二)(周伦佑、蓝马、杨黎)《世的界》(蓝马)《头像》(周伦佑)以及尚仲敏、梁晓明、宁可、丁当、万夏、邵春光、敬晓东、刘涛、李瑶、小安、李亚伟、孟浪、余刚、郁郁、姚成、陈小繁、海男、程小蓓、杨萍、朱卓、喻强、二毛、朱鹰、杜乔、杨文康、泓叶、谢崇明、李石、沈天鸿、朱凌波、京不特、乃生、叶舟、李自国、陈亚平、张梦丽、自然、海灵、南野、郎毛、山杉、金耕、韵钟、张义先、任阔、维色、郭毅、周凤鸣、戈尔、谢云、胡途、马兴、胡薇、南岸、亚南等的诗。
⑤期数:1—4期
⑥主编人:周伦佑
⑦追求方向:见《非非主义宣言》《非非主义诗歌方法》等经典文论。
⑧停刊原因:历史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非非》1986.5出刊后,即在《诗歌报》1986年7月21日的“巴蜀诗页”中选发推出《冷风景》(杨黎)《水银张口的夜晚》(蓝马)《第二道假门》(周伦佑)《人头和鸟》(何小竹)《裂钟》(刘涛)《生命树》(李瑶)《突破白天进入黑夜》(敬晓东)。限于篇幅,“编后语”中说遗憾地未刊蓝马的《前文化导言》和周伦佑的《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编后语”说:“四川青年诗人的诗歌创作与探索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能够以强烈的自由意识,大胆地反叛心理和独特的创新精神,使诗形成了多元化的态势,创造了新的高度,也使诗的生命获得了新的存在形式……看到四川乃至中国诗坛一个新的阵容,同时也看到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思潮正以其不可遏止之势加速着中国新诗的变革……四川部份青年诗人所作的探索,其内容、其形式、其价值在深度和广度都是超出我们所常说的诗的概念和语义范畴,而力求上升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去追求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他们力求探索以前文化的思维方式去展示某种超越人类之上的“宇宙意识”。当然这仅仅才是探索的开始……。”B、紧接着,由《深圳青年报》与《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第二辑)在头条以最大版面推出《非非》:选发《非非主义宣言》(摘要)《环形树》(蓝马)《想起一个人》(杨黎)《十三级台阶》(节选)(周伦佑)《出门》(吉木狼格)。C、1988年9月,由同济大学出版出版,由诗人徐敬亚、孟浪、曹长青、吕贵品编辑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一书,再次将“非非主义”列在前面,选《非非主义宣言》(蓝马、周伦佑执笔)以及诗作:《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旅途之一》《对话》(杨黎)《第二道假门》《鱼形花瓶》《远足》(周伦佑 )《水银张口的夜晚》《茶道》《音色》(蓝马)《钟已经走出很远》(刘涛)《梦见苹果和鱼的安》《菖蒲》《鸡毛》(何小竹)《出门》(吉木狼格)。
由以上三次《非非》由民刊被公开发行出版的刊物书籍整体重推,再加上民间流动的《非非》刊物影响。《非非》如一块惊天的巨石,砸在80年代各种艺术新潮涌动的大地上,撕开了巨大的异端之美的狂啸。从中国高层的震动极大关注到诗歌界自身的(主流与民间)的关注。《非非》开创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化史与现代诗歌史的奇迹。即从“非非理论”构划到作品的践行,到刊物的印刷、装帧、栏目设置、整体策划都显示出了大气、先锋、现代、诗意、反叛……形成了一个持续互动的“非非诗歌影响磁心圈”。谈中国现代诗的创造与开拓,不能绕开“非非”。写中国现代艺术史更避不开“非非”。二十年过去,“非非”影响依旧。他创造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高度以及作品高度,《非非》的许多理论及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诗中的经典。迄今为止,已有上百部的中国现代艺术研究史及现代诗史研究专著,将《非非》列为重要的一章,足见其影响之深之远。20年,回望八十年代激情的中国现代诗歌风火,《非非》给我们的何止是诗歌的启示与影响。

(“非非”的出现……彻底为“朦胧诗”画了一个句号,朦胧诗的全部兴奋,已经为它所包容乃至淡漠。六个部份的《非非主义宣言》仅仅表达了一种神圣的理解…蓝马的《前文化导言》以及周伦佑的《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建立了“非非”宏大的艺术坐标——徐敬亚《崛起的诗群》1989同济版)。

①民刊名称:《净地》(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6
③出刊地点:绵阳
④作品与同仁:黎正光《晒经台》何小竹《鸡毛》雨田《海与陆地的回响》杨然《彩虹诗人》骆耕野《橡胶树》欧阳江河《天命》……。
⑤期数:第一期
⑥主编人:雨田
⑦追求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许多著名诗人都是投身于那个办刊洪流的诗歌理想浪潮时代,雨田也不例外,从上面的同仁中便看见其所发作品的份量,四川作为中国现代诗的重镇(大省)之一,是由无数的优秀诗人与民刊组成的,诗人是石头,那民刊便是河水。

①民刊名称:《山海潮》(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6.12
③出刊地点:西昌
④作品与同仁:胥勋和、胥武、胥兵、李亚兰、胡薇、南岸、周志国、谢云、马兴、冯笃松、陈明觉、喻强、伍耀辉、霁虹、雨霖……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山海潮诗社(胥勋和)
⑦追求方向:同仁性质
⑧停刊原因:有关单位勒令停办(由于《山海潮》成员之一周志国的一篇诗论发在西昌市文化宫黄越勋主办的《文艺走廊》上,被西昌市有关单位定性为“1987 年西昌市文化界的资产阶级精神污染”批判对象。)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铁路上的一个诗友专程从西昌铁路分局(郊外火车站)赶到胥勋和处,告知一个英国诗人在重庆诗人傅天琳处看见《山海潮》时说了一句话:“这是他看见的中国真正的诗”。B、创刊号出来后,要求购买《山海潮》的,要求加入“山海潮诗社”的有很多人,形成火爆场面。
(说明:A、《山海潮》成员构成:⒈胥勋和“诗歌家庭学习班”30余人学诗,最小的12岁,最大的58岁。文化程度:小学、大专各种皆有。(3个月毕业,不收费)。⒉西昌市文化宫由张正宁主持的官办诗歌学习班。⒊西昌市铁路分局的一伙喜欢诗歌的朋友。⒋胥勋和在冕宁、盐源讲座诗歌的学生。B、当时西昌写诗的,一部分团结在《非非》,一部分团结在《山海潮》,二刊构成当时西昌现代诗运动的两股最重要的群体势力。以上情况资料由胥勋和口述回忆,在此致谢!)

①民刊名称:《跋涉者》(打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不详(我手上的八期系1988.6出刊,九期系1988.8出刊)
③出刊地点:西昌市日化厂
④作品与同仁:耕夫、许剑霞、贾登、雨林、静梅、耐力、瑞星星、耿向文、静风、寒星、浩然、沉尘、钟建英、乃芬、寸每、耿松、崇明、蔡耿华、山楠、枫子、碧恒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跋涉者》诗社(社长:静梅)
⑦追求方向:同仁交流性质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我认为该刊延续着原1983年《跋涉者》停刊后的精神,系西昌除“非非”“山海潮”“000诗潮”“女子诗报”“三号文学社”等之后颇有群众影响的民刊。

①民刊名称:《000诗潮》(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8.7
③出刊地点:西昌市生生酿造厂
④作品与同仁:据创刊号作者名单如下:远村、晓音、正南、张明、付发敏、光荣、邱学英、小林、遥遥、刘小舟、陈小娟、君人、梦青、寒雯、高崇秀、华文进、高蹈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华文进
⑦追求方向:同仁交流性质(创刊号上的序是这样的:“000/这就是开始/这就是延续/为此,我们付出了全部代价”。)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86·大展”引爆了全国民间诗歌的狂飙活跃,作为“非非”大本营的西昌,继“非非”之后又产生了无数小群体,《000诗潮》是其中之一,晓音(远村)从早期《跋涉者》(1983始)的习诗到如今已走上一条自觉的探索之路,刊中《不确定的意义》《西屋》《苹果方式》《5月21号的黄昏》《鹰形面孔》《水上的事》便是强烈的现代语言与思维的实验精神,为以后创办《女子诗报》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正南的《圈套》《外方内圆》,张明的《峡谷风、西南山》等都有给人新奇的感受。华文进的《走出圆周,向л推进》《航空岛上月》(下部)更展示了作品巨大的才气与玄思的形而上的无穷冥冥之醉。高蹈的文论《后现代美学形变说》(节选)已经探入了诗歌理论的另一层深度。就像多年后与晓音聊起当年(1984)听周伦佑诗歌讲座的事,大凉山许多有作为写诗或胸怀抱负的诗人当时都座在西昌市文化宫的一间会议室,听周伦佑口若悬河,大家彼此都不认识,多年后才知原来为了一个梦而共座一室。

①民刊名称:《女子诗报》(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8.12—1999
③出刊地点:西昌
④作品与同仁:据1、2期: 远村、晓音、洁莹、山楠、夏玲、巨夏、文萧、文静、海灵、熊丽霞、吴建琮、平竹、小月、儿草、小林、胡薇、潇潇、肖文萃、靳晓静、枫子、钟音、阿明、华智、白梦、思鹰、刘小舟、陈红、刘红艳、刘丽娜、朱春梅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晓音
⑦追求方向:建立与形成中国现代女诗人独立与探索的群体(据远村《对女性诗歌群体的冒险分析》归纳)
⑧停刊原因:有关单位靳令停办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女子诗报》自第一期出刊后,即得到全国女诗人们的积极响应。可以说,第一、二期诗报所登诗人及作品已经团结了女性诗人中除已经成名的舒婷、翟永明、王小妮、唐亚萍、林珂、李小雨、海男、傅天琳、伊蕾等之后更年轻更具生机的女诗人们。晓音、靳晓静、钟音、洁莹、文萃、海灵、阿明、华智、白梦皆拿出了自己的探索力作。晓音的《意识的空间——诗歌语言的抽象与还原》《意识的空间——对女性诗歌群体的冒险分析》,使晓音在文(理论)与诗(探索作品)上皆有和谐统一的建树,两文论应该收入《中国现代女性诗歌文论经典》。在栏目设置上,第一期的“女子诗坛·1988”专栏大气而容纳,第二期的“女诗人八家”集中推出火力型诗人,很具冲击。这是除晓音二篇文论外另二个亮点。《女子诗报》参加了《诗歌报》“1989·中国现代主义诗群流派大展”。10余年后,《女子诗报》在广东茂名复活,那是后话。B、《女子诗报》开创了几个第一:第一份中国历史上的女子现代诗报,第一份中国历史上由一个独立女人办的女子现代诗报……。

附:1980—1990中国公开出版有重大影响的部份诗歌书籍(刊物)入选四川诗人一览表

编者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入选诗人名单作品名整理者语
喻大翔、刘秋玲《朦胧诗精选》1986年4月华中师大版林珂《过程》《野渡》欧阳江河《白色之恋》
黄邦君《当代青年抒情诗三百首》《当代青年哲理诗选》《当代青年爱情诗选》1986年贵州人民版周伦佑《弹花匠的儿子》《铺路工》………………贵州诗人黄邦君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家,他的这几本书是当时的诗歌选本中最全面、最公正、客观的,从这几本书的众多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86大展”)。可惜黄邦君1989年12月15日因心力交卒诗歌而死,我的那几本书已失,只记得周伦佑的诗,向早逝的黄邦君敬意。
上海文艺出版社《探索诗集》1986年8月上海文艺版宋渠宋炜《大佛》廖亦武《大盆地》《大高原》吉狄马加《自画像》《黑色的河流》其实这两本书有许多遗憾,比如没有胆量选周伦佑、 蓝马以及许多“非非”诗人的作品,因为在“非非”1986横空出世后,在意识形态领域被当作“洪水猛兽”,所以我理解选编人的谨慎。在1986年底在我所居的边远小县的新华书店办公室里挂着中宣部下发的禁止销售“非非”的红头文件,可见当时的形势如冰寒。
唐晓渡、王家新《中国当代实验诗选》1987年6月春风文艺版柏华《表达》《春天》…欧阳江河《背影里的一夜》《公开的独白》…翟永明《静安庄》廖亦武《大循环》
徐敬亚、孟浪、曹长青、吕贵品《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1988年9月同济大学版非非主义(杨黎、周伦佑、蓝马、刘涛、何小竹、吉木狼格)莽汉主义(胡钰、二毛、万夏、马松、李亚伟)整体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刘太亨)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大学生诗派(尚仲敏、燕晓东…)自由魂(剑芒、式武)无派(开愚)群岩突破主义(朱建、刘芙蓉)四川七君(欧阳江河、柏桦、翟永明、钟鸣、张枣、廖希、孙文波)①这本书是以“1986·中国现代诗大展”为蓝本扩展的一个经典性诗歌选本,也可以说这是一本“8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探索的狂飙史集”。中国诗界应该为徐敬亚立传,从早期东北的《赤子心》到《崛起的诗群》再到“1986中国现代诗大展”,他已经胜利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辛与快乐的中国现代诗歌进程推进的历史任务。这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旷世诗人。②四川诗人群体占大展68个群体比例的16%,可见实力之雄厚。
《诗歌报》社《盗火者》——《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奖赛获奖作品结1989年6月中国文联版向以鲜《割玻璃的人》廖亦武《我为什么痛哭》杨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周伦佑《画家与十二朵向日葵》尚仲敏《写作》邱正伦《求雨的人走过草垛之前》吉木狼格《怀疑骆驼》萧萧《待字闺中》周志国《无主题变形》刘涛《陨石与少女》喻言《危城》温万鸣《流动的水仙》齐兴智《中国茶》①《诗歌报》仅此一本小书便凸现其伟大。其实是蒋维扬的伟大。没有蒋维扬以及《诗歌报》,中国现代诗是怎样一种情况。蒋维扬与徐敬亚都是中国现代诗界不可缺少的“国宝”级人物。关于《诗歌报》,应该有一本“《诗歌报》史”。才能对得住它为中国诗歌做的实实在在的事。②四川入选诗人计13,占入选诗人总71的18%,是全国获奖最多的诗人省份。
邹进、霍用灵《情绪与感觉——新生代诗选》1989年6月人民文学版万夏、李亚伟、李瑶、何小竹、宋渠、宋炜、余曲、彭逸林、苟明军、欧阳江河、胡冬、柏桦、霍永明占总入选诗人50的22%
宗仁发、曲有源《作家》——自选诗、诗论专号1989年7月《作家》编辑部《中国第二诗界》(开愚)《穿越地铁的列车》——论第三代人诗歌运动(1980—1985)(杨黎)《先锋诗歌四人谈》(巴铁、李亚伟、廖亦武、苟明军)这本刊物除自选诗就是扎实厚重的理论,宗仁发、曲有源应该领取“中国现代诗优秀编辑奖”。如果中国的文学刊物都学二位,何愁中国不归“诗国”之界。这种自选、诗论的编刊方法后被《诗歌报》学得很好。也被许多后来的民刊优秀者学得很好。
陈超《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1989年8月河北人民版翟永明、廖亦武、杨黎、李亚伟、何小竹、欧阳江河、柏桦、周伦佑、尚仲敏、吉狄马加、宋渠、宋炜这本书是奠定陈超成为评论家的实力之作。他对中国自“五四”始至1988的中国现代诗的各个时期代表诗人们作了公正、客观、艺术的正确评价。站在2006年看这本书,它的价值依然力透纸背。
《诗歌报》月刊社《诗歌报月刊: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显示专号》1990年《诗歌报》月刊社新古典主义(邱正伦…)达无主义(周志国…)四川太阳群(丁鸣…)女性诗歌集团(晓音、赵岚…)浦里河文学社(野平)李先钺、阮化文、曾一、郭留红、程永宏、陈默实、望川、亚男、毛红、饶瑞农、胡海印由于“89”的影响,1989的大展显得零碎与失意,加上《诗歌报》改刊等原因,“86大展”那种辉煌已成历史。但敢于显示(呈现)本身就需要勇气与承担,尤其是那种年代,所以蒋维扬的“伟大”便在于此。



四、沉寂中的暗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89”是个特殊的年份,10年“狂飙”到这里彻底划个句号,在严酷的“寒季”里,坚强的诗人依然“笑傲江湖”,虽然时代与社会不给我们“天空”,而我们自由的灵魂能给出“天空”,越是“沉寂”,越是人们坠入一个“庸俗拜金时代”的泥坑,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价值错位、信仰混乱,越看得见真正诗歌的纯洁与芬芳。沉寂,是世界在考验我们,沉寂,挺出个我独立自由的价值之影,在旷世的野山笑傲……。这便是诗歌的意义之一。

①民刊名称:《新诗人报》(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9.10
③出刊地点:成都水电校(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报社地址未设在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尚仲敏《歌唱,或者承诺》(文论)、张修林、方连(邹赴晓)、程雯莎(唯色)、蒲红江、柏铭久、汪海波、刘泽斌、赵锐、彭俐辉、青森、杜雪晶、江涛、南方、何昌勤、晨晟、张靛、岩冰、补巴石、林晓东、红少飞、雷默
⑤期数:(试刊号)
⑥主编人:张修林
⑦追求方向:…发展壮大中国中专生诗人队伍,为中国诗坛增添一支独特的诗人大军…(摘自试刊号上《中国中专生诗协会会章》)
⑧停刊原因:迫于形势,被有关单位勒令停办。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中专生诗人协会”是我所见视野中第一次,整个“80年代”的诗歌激进青年被一种理想、梦幻、先锋所冲撞。因张修林与老师尚仲敏同处一个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时尚仲敏已是全国影响一时的“大学生诗派”的领军人物,他周围的诗人朋友、学生有福了。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由张修林发起成立的“中国中专生诗人协会”,是很自然的事。B、一份小小的诗报上就有五个后来在中国诗界颇具影响的人物:尚仲敏、张修林、方连(邹赴晓)、程雯莎(唯色)、柏铭久,这是“80”年代文化艺术的启蒙、复兴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重大启示。

①民刊名称:《阆苑》(中国火鸟诗社专号)(铅印诗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9.11(第1辑)—1991.1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袁勇、夏海涛、王小蒙、肖冰、张红云、叶竹仁、叶妙琴、鲜知知、张蒲芳、十品、朱杰、伏炎、凌伟良、杨立、周铭、高立学、汤卫、骆永荣、白萍、古寒山、丁芒、吴明兴、候吉谅、周天、杨然、陈所巨、哑石、紫薇、南针、成武、谢敏、胡蓉、候春明、宋仁杰、张子影、千叶、何慧娟、周俞林、怡尘、谢明洲、张旭东、伊沙、李燕、高寒、卜一、庞敏、文康、红云、瘦西鸿、陈顺之。
⑤期数:2期
⑥主编人:袁勇、鲜知知、伏贵、朱杰、罗旭
⑦追求方向:坚定人的信念,宏扬人类精神,促进诗的突破(据“中国火鸟诗社社旨”)。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1989这个特殊的冷热划界的、价值划界的年份。阆中及周边的一批热血青年们执着诗火逆冰寒而上,尤显出它除了诗价值之外的更大的人文价值。(即“我们在做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的意义与自由呼吸”)。1990年10月推出的“纪念海子、骆一禾专号”是需要胆量与勇气的。“专号”一出,全国诗界哗然轰动。他是中国第一次为这两个诗人作比较全面客观的介绍(文本、通信、评论等)(可惜我收藏的这期《阆苑》已失)。B、袁勇、伊沙、哑石、马永波等新人的出道,为后来的成名诗界作了铺垫。D、2006年8月1日收到袁勇君邮来的《阆苑》(第1931、1932、1934、1935四期),补充如下:袁勇《黑光》(组诗)雨田《麦地》《死去的中国诗人——纪念海子》。谢明洲、王德宝、俞心焦、伊敏、李晓松、郁离子、楚人、李灵、曲直、老远、巴漠沙沙、溪澜、陈与、阿隆、龙达、朱杰、候春明…高寒、霁虹、李燕、羊子、杨立、杨通、刘艳芳、周建林…陈光炜《陈述呈现世界》叶橹《诗追求什么》、祝凤鸣、席永君、杨然、巫蓉、立人、伊甸、伊沙、程宝林、李自国、古川、夏树青、詹永祥、古均、古寒山、古川、骆一禾《玫瑰的中心》等四首,海子《太阳》(节选)。具体评价参考附录中张修林的回忆文章。

①民刊名称:《地铁》(打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张修林《诗歌:自由的还原和穿越》(文论)哑石《诗歌追求什么》(文论)陈薇《恋歌》(长诗)陈小彬《一步之外的灵魂》陈绍华《兰惠·莲心》(组诗)
⑤期数:创刊号
⑥主编人:袁勇
⑦停刊原因:不详
⑧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本薄薄32页的打印诗刊沉载着几个诗梦者的坚守痕迹,取名《地铁》迫于特殊环境。可惜《地铁》这个最具民间诗歌精神的取名、办刊很快夭折。后来袁勇办的《诗研究》等民刊的取名远比不上《地铁》。作为90年代初期四川民间诗歌的活跃地带,袁勇主持的几个不同名称的民刊从某种程度上坚持与团结了许多中国先锋诗人,对诗歌的奉献精神值得称道。B、张修林自文论《指向文化本身——评尚仲敏兼谈第三代诗歌》展露诗歌理论才华后,本期的文论对缺乏“骨气”、“良知”和“创造力”的诗坛提出了批评,表达了坚守诗歌艺术的自由精神等艺术思想,再次证明其“初生牛犊”的青春激情和无畏勇气。哑石早期的文论也写得颇见才力。

①民刊名称:《非非诗歌稿件集》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1991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蓝马、杨黎、何小竹、刘涛、小安、李晓彬、朱鹰、维色、叶舟、闲梦、吉木狼格、梁晓明、点点、杨萍、陈小蘩、班让、张修林、彦龙、文康
⑤期数:2本
⑥主编人:(组稿)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李晓彬
⑦停刊原因:不详
⑧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两本集子是周伦佑进了“仙人洞”后,杨黎等编的《非非》,比起1986—1989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显然缺少很多东西:一是强大的理论;二是诗人阵容;三是编排上的独树一帜。“89”后,杨黎、蓝马、何小竹等“非非”优秀诗人像失去了理论写作才华,也许是社会环境使然,不过,他们仍在写作、思考、编刊、团结诗人,这也很令人尊敬,其余的就不须多说了。B、据传周伦佑从“仙人洞”出来后,看了杨黎等编的《非非》,一句话便否定了:“这不是真正的非非”,“是你们的非非(指杨黎等人)”。加上许多另外的事,自此“非非写作”群体阵营出现巨大分裂,“后非非写作”由周伦佑领军继续在诗界发生重要影响,杨黎等人走上另一条路,一切争议与迷雾有待时间去说。

①民刊名称:《反对》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1—1992.7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张曙光《给女儿》《1965年》肖开愚《原则》《台阶上》西川《夕光中的蝙蝠》欧阳江河《1991年夏天,谈话记录》孙文波《散步》《地图上的旅行》王家新《转变》《瓦雷金诺叙事曲》陈东东《秋歌》《序曲》……
⑤期数:14期
⑥主编人:肖开愚、孙文波
⑦追求方向:《反对》前言称“本刊反映的这一代诗人”正处在一个“时代语境”变化和由青春期“进入中年写作”的关口,“现在,也许一切都不会比扩大视野、养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美学观更重要、迫切”“反对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把新内容和新节奏创造性地带进诗。反对的另一个重要含义:自相矛盾,强调诗人和诗歌有深度地向前发展”。“中年写作”作为与写作的变化有关的概念亦在此被明确地提出来。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在九十年代初影响极大。

①民刊名称:《海灵诗报》(铅字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8.1
③出刊地点:西昌
④作品与同仁:“海灵自选诗”(1版)“他山之石”:文娟(四川)《放飞的鸽子》(组诗)李希(上海)《向草原》(组诗)曾雨春(湘南)《相会在九嶷山》(组诗)晨子(河南)《女诗人的周末》冰儿(上海)《关于冬天》(组诗)(2版)“海灵诗歌理论”:《诗·偶像与修炼》“象之外”:杨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蓝马《茶道》吉木狼格《出门》于坚《那里我正骑车回家》韩东《写作》陈东东《睡态》默默《保卫孤独》胡玉《决斗》二毛《女朋友》雪迪《饥饿》大仙《深夜敲门》林如心《夜曲之三》石光华《深舟》欧阳江河《天鹅之死》宋晓明《各人》任贝《月亮公园》尚仲敏《卡尔·马克思》张真《正午的约会》。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海灵
⑦追求方向:发自己的诗——发女诗人们的诗——发自己的喜欢的当代优秀现代诗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大凉山这块独特地域是天生出诗人的,官方的叶延滨、吉狄马加;民间的周伦佑、周伦佐、吉木狼格、蓝马、张修林、杜乔、秦风、周志国、胡应鹏、祥子及彝族现代汉语诗群等,尤其出优秀女诗人,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就走出林珂、晓音、海灵、周凤鸣等四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女诗人。后三人都是办过很有影响的民刊[晓音办《女子诗报》、海灵办《海灵诗报》、周凤鸣与谢崇明办《二十一世纪诗刊》]。这说明这块土地养育个性强烈的女诗人,干大事,有大气的女诗人。《海灵诗报》也是一种个性凸现,海灵诗文都很有才气,与晓音都是中国现代诗界女诗人中两手(诗文)拿得出手的诗人。该诗报除发自己、朋友的作品外,设“象之外”栏,选发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这种方式显示了编者的审美目光与襟怀。在我的视界中,这种水准的诗报是第一份,可称为“独立个性诗报”。遗憾的是近年由于海灵身体健康问题,现在外就医,祝福她健康,诗人应该永远快乐。

①民刊名称:《山鹰魂》(打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不详(我处收藏的系8—10期,出刊时间为1990—1991.5)
③出刊地点:成都西南民院
④作品与同仁:晓夫、晓河、阿苏越尔、启扎单增、乌雾、加拉巫沙、马惹拉哈、依乌、普忠良、杨莉、酉水、唐隽、任永鸿、马金川、薛培、冉文国、发星、白马仁真、任建红、王友军、尼玛卓、杨俊基、吴晓春、兽子之布、贺杰、付成发、张振亚、姚晓强、钱重水、向天鹏、陈耿琼、胡红梅、拉马尔卓、程月泽、杨明伟、三三、罗玉岚、陈用、向达、戈冰、徐晓蓉、段吉福、杨国华、巴久乌嘎、尼玛卓、李德才、丽南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晓夫、晓河
⑦追求方向:A、形成中国少数民族现代诗的阵地与群体而努力,(据八期筹办“中国少数民族诗歌报”的倡议书归纳)。B、广纳四海朋友,为民族诗人们充电。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
(说明:这是我视野中所见的中国第一份由少数民族诗人自己创办又以登载少数民族诗人为主的少数民族现代诗刊。他是穷学生们从自己的伙食费中省出的钱印出的自己的诗歌梦。大凉山彝族年青一代诗人作家晓夫、晓河、阿苏越尔、阿库乌雾、加拉巫沙、马惹拉哈、发星、巴久乌嘎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成长、锻炼。《山鹰魂》时期,是诗歌兄弟:晓河、晓夫才华横溢时期,随着二人的离校,《山鹰魂》便失去了他应有的光彩。晓河后在西昌自印诗集《雪族》。)

①民刊名称:《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诗人》(打印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4—1992.4
③出刊地点:会东县
④作品与同仁:谢崇明、周凤鸣、郭毅、梁晓明、喻强、南野、杜乔、于坚、亚子、杨平、晓英、吴同立、黄基武、李开能、闵凉、龙涛、惠子、雨霖、南岸、亚兰、王佳、洁莹、朱鹰、肖沉、李浔、伊沙、杨春光、洪烛、朱卓、张修林、麦子、陈衍强、汪抒、阿翔、于贞志、擎人、杨然、漠生、非亚、达达、颜峻、楼南城、岩鹰、罗利民、玄鸟、邹弗晓、谢敏、何新梅、千叶、王大芳、韩忠、夏志华、江岸、高家林、陈小红、张忠信、郑里、王夫刚、孙林、杨军、奇门、杨风、杨滢、阿城、天风、赵贤、许家强、朱洪巍、子君、祥子、袁湘武、炎日、胡君子、杨淑丽、萧寒、张平安、马化安、万里征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谢崇明
⑦追求方向:先锋性质的中国现代诗汇集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可以说,该刊系《非非》《女子诗报》《000诗潮》《山海潮》之后大凉山民刊中最优秀的一本。创刊号问世后即得到全国诗人们的响应。这在1991冷寂的中国先锋诗坛是十分了不起的。我们看看上面诗人的名单,许多人后来成为了“诗坛大腕”“王”(如于坚、伊沙……)也有一些成了优秀的诗人(如梁晓明、南野、晓英、杨春光、洪烛、岩鹰、张修林、阿翔、杨然、非亚、王夫刚……)。伊沙的“经典作品”《饿死诗人》、《墓志铭》、《结结巴巴》都是首发在上面,足见谢主编的水准与目光。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为数稀少的优秀民刊之一,它的问世,得到舒婷、叶橹、陈超、蒋维扬、沈天鸿、邹建军、柳易冰、蔡恒昌、陈所巨等名家的肯定、理解、支持、赞叹、指正……这是汗水与诗歌换来得共鸣。另外,在编刊封面设计、栏目设计、诗与文论的配置上皆极具个性。《诗歌报》曾选发谢崇明的文论与作品。

①民刊名称:《名城文学》(中国名城诗歌创作评论学会专号)(铅印诗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8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系“中国1991年组诗、长诗、诗剧大展专辑”。蓝马《需要我为你安眠时》、马永波《献给父亲的挽歌》、哑石《发言:流水和石头》、伊沙《杂居病室》、木火《前沿》、杨然《夜之瞳》、千叶《父亲的春天》以及袁勇《悲剧的诗歌》(文论)
⑤期数:10期
⑥主编人:李文明(编委:朱杰、鲜知知、袁勇)
⑦追求方向:其实与《阆苑》一样,都是这些人在编、在组织,只是刊名有所变异。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正如“大展组”在后记中言:“参展人数极为有限,参展作品大多粗糙,所以大展未按“启事”评选名次,只评出以上八件优秀作品…。在九十年代初期,诗歌的寒潮已如“一夜大雪冷心头”般难堪境地。但还有这么多作品与诗人存在并活着,这便凸现出它的珍贵与力量。B、许多诗人消失在时光的河道,剩下的、闪光的是些骨头上有铁的人。C、本张诗报是九十年代初期优秀的诗歌文本的先锋性集萃,极富收藏性,袁勇在那时已经显露文论才华。D、2006年8月1日收到袁勇君邮来《名城文学》二份,补充如下:a、袁勇《悲剧的诗歌》(文论)、冉云飞《献给纳尔逊·曼德拉》、米儿《嘉丽泽祭坛》、丛小桦《貌似荒谬的法则》以及蓝蓝、阿橹、三田、王晓利的诗作;b、张修林的评论文章《指向文化本身——评尚仲敏兼致第三代诗歌》、汪戴尔、云骊、王大芳、张国治、邹弗晓、袁忠岳《走向全面》、詹永祥、夏季风、郑东、贺海涛、哑石、邱正伦、丁鸣、阿潘、杨通、伊沙、怡尘、千叶……

①民刊名称:《诗研究》(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年初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袁勇《永安寺》、哑石《虚构笔记》、文康、马永波、张修林、朱杰、伊沙、高寒、陈小平、丛小桦、千叶、孙方杰、邹弗晓(邹赴晓)、陈绍华、陈微、阿吉、潘远明、黄文政、凌鸿
⑤期数:创刊号
⑥主编人:袁勇
⑦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本刊物是后来由袁勇、张修林、朱杰、哑石等主持的《诗歌创作与研究》的前身,正如张修林在回忆九十年代中国先锋诗歌的文章中提到的,《诗研究》团结与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从这里得到锻炼、成长,后来走向诗坛都成为了影响一时的重要人物,如哑石、伊沙、马永波等,都是吸取了“民间”的奶,才有他们后来的“名声”。这本诗刊从酝酿、发动、组稿到编审整个过程来看,其灵魂人物是张修林。其对诗歌的虔诚与贡献是透明的。

①民刊名称:《棉乡·1992希望杯青春诗展专号》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年
③出刊地点:简阳
④作品与同仁:步钊、汪杼、萧寒、张振亚、阿翔、伊沙、凡非子、曾蒙、高静、东方浩、岩鹰、常莱、庄稼人、陈雅玲、曹光辉、张有仲、邹赴晓、张修林、宇风、罗道坤、刘荣、晓斌、刘兰军
⑤期数:
⑥主编人:刘中桥(选稿:步钊、邹赴晓)
⑦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这是一份市级小报,因为有内部准印证,所以诗人步钊、邹赴晓就做了一期诗展专号,从所选作品看,质量较整齐,其中步钊《大侠传奇》(七首),邹赴晓《作为发展者的诗歌形象》(文论)《热爱自然》(组诗)等作品见证了作者的旺盛才气,而至今坚持写作并已成名的诗人:汪抒、阿翔、伊沙、曾蒙、岩鹰等那时的诗歌活动证明着为诗歌而充满激情现代的意义。

①民刊名称:《非非》(复刊号)(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9—1993.10
③出刊地点:甘肃兰州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红色写作》《刀锋二十首》《暴力的修辞》《拒绝的姿态》谢冕《先锋的使命》《中国的循环:结束或开始》张颐武《论“后乌托邦”话语》徐敬亚《中国诗批判》唐晓渡《从死亡的方向看》杨远宏《我们时代的写作》陈超《立场》陈旭光《第三代诗与后现代主义》李震《神话写作与反神话写作》周雷《艺术:走向真在》耿占春《无形的肉体》陈仲义《超验纯粹:现代诗的神性旨归》叶舟、梁晓明、南野、刘翔、邱正伦、欧阳江河、于坚、王小妮、翟永明、海男、唐亚平、芒克、杨炼、西川、王家新、邹静之、胡途、文群、雨田、杜乔、大踏、伊沙、潘维、于荣建、阿吾、孟浪、默默、刘漫流、陈东东、黎正光、陈小蘩、大解、曾宏、杨春光、非亚、南嫫、陈勇
⑤期数:5—7期
⑥主编人:周伦佑
⑦追求方向:中国真正的先锋现代诗
⑧停刊原因:周伦佑为生计被迫“下海”。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如果说1986—1989的“《非非》第一黄金期”给中国现代诗史写进了“非非”以及众多英雄谱,那1992年复出的“非非”,则将中国现代诗“冷景时代”的诗歌精神再一次喧响与拔高。复刊的“非非”打开了更多“流派”与“圈子”的栅栏。纳入了当时中国最有先锋实力的诗人及评论家的“艰硬之作”。B、从上面的这些诗人名单的集合与形成一种强大声势,这两期“非非”放在世界的先锋现代诗界也会发出它宏大的声音。是的,中国近10年的现代诗历程走过了西方“百年历程”。世界最先锋最血性的诗歌在中国的自由民间诗刊中。自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的现代诗已走过了它的成熟期,由于没有真正诗歌特殊的环境与历史境遇,使西方的现代诗先锋精神近30年来(甚至更早)难有佳作,这种“空白”恰是中国现代诗人们的补位与崛起时期,从“朦胧诗”到“两展(第三代诗人运动)”再到如今复刊的“非非”,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现代艺术求索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与粗糙,但我们已经有大批优秀的作品引领着世界现代诗的铁血精神。C、可惜没有原刊,只有蒋蓝兄提供的“目录”,许多问题无法展开。但只要我们看看这些人以及他们的诗写呼吸,已经有一种力量穿过神经,给生命留下旺盛的神火……。D、自此,开启“后非非时代”,“后非非”没有纳入吉木狼格、杨黎、何小竹、蓝马等重要诗人是因为这些诗人的创造才华属于那个特殊的“八十年代”。他们在“89”后的诗写已经成为另一种状态,与真正的“非非精神”产生距离。

①民刊名称:《浣花·1993中国现代诗大展(第一辑)》(铅印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3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北岛、陈超、唐晓渡、杨远宏、王寅、韩东、万夏、萧萧、 (美)陈家齐、 (美)吕德安、席永君、翟永明、张修林、邹赴晓、步钊、非亚、安石榴、麦子、(澳)杨炼、(英)柳杨、海默、童蔚、陆忆敏、黎正光、雨田、杨春光、吕叶、岩鹰、陈汁会、刘清挂、苏子锋、杨平、陈舰平、夜林、朱怀金、余卫东、白索黑、黄定友、东方浩、胡喆、王远舟
⑤期数:第一辑
⑥主编人:黎正光
⑦追求方向:1993先锋诗歌大展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只可惜我在张修林处只弄到一张(据张修林介绍,该大展共有诗报二张,几乎包含了当时全国的重量级先锋诗人),只看上面这些诗人名单就知道这张读报的份量,“89”后的许多存活的民间诗刊都依附在准印证与正规刊物之下搞的“擦边球”。这是环境的使然。B、周伦佑的文论《展示之后的诗歌》放在头条显示了编辑的方向。北岛、陈家齐、吕德安、柳杨、杨炼等已移居海外的诗人作品尤显珍贵,这是除诗质之外的一种历史变迁语境的刻痕,陈超、唐晓渡、杨远宏等诗评家的诗歌别有另味。……黎正光的《雪盲》坚持的史诗写作方式值得敬佩……整张诗报是1993年中国先锋诗歌的最高水准代表之一。

①民刊名称:《蓝族》(铅印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3
③出刊地点:简阳
④作品与同仁:邹赴晓、袁勇、杨春光、步钊、吕叶、狼人、伊沙、颜峻、张祈、曾蒙、游太平、孙磊、林忠成、马永波、千叶、阿毛、罗道坤、哑石、张修林、杨春光、野马、刘晓斌、刘兰军、陈杰、蒋蓝、汪抒、唐朝辉、莫高、白煤、曹光辉、张敏华、罗盘、江岸、凡音、姚辉、周竣
⑤期数:第一期
⑥主编人:步钊
⑦追求方向:1994年中国民间先锋诗歌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是年轻一批先锋诗人的集结。孙磊、林忠成、蒋蓝等诗人是我第一次看见在民刊发作品。伊沙、吕叶、步钊、袁勇、颜峻、游太平、曾蒙、阿毛、千叶、罗道坤、马永波、哑石、张修林、杨春光、邹赴晓、姚辉等诗人作品青年、朝气、先锋。B、邹赴晓、杨春光、狼人的文论使本期诗刊显得更加饱满。

①民刊名称:《诗歌创作与研究》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参考作品”:哑石、朱杰、马永波、千叶、伊沙、张修林、邹赴晓、袁勇。“理论”:孙文《通向智慧的可能》长征《当代新诗随笔——兼谈袁勇的诗歌精神》。“域外诗歌”:(英)乔吉、巴克诗王首。“诗坛十家”:梁晓明、唐跃生、石碧川、张秉正、李晓水、姜耕玉、长征、房东、颜峻、巴莫沙沙。“诗人通信”:叶橹《以简代文一致袁勇》。“大家谈”:怡尘、西渡、徐亢。
⑤期数:1994年上部
⑥主编人:策划:袁勇,组稿:哑石、朱杰
⑦追求方向:旨在探索诗歌艺术规律,促进汉诗发展……(选自朱杰的征稿信)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正如青年诗评家张修林指出的那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5年的中国现代先锋诗的重要力量之一是由袁勇执编《阆苑》、《名城文学》、《地铁》、《诗研究》、《诗歌创作与研究》推动的,今天回过头去,看看这些制作大气、所发诗文厚重的大报(刊),应该有诗歌研究史家就袁勇执编的民刊专门研究、整理,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五年的中国现代先锋诗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B、从发黄的纸张上,我看见黑色的诗语更加深沉、撼人,那是世界上不会老去的火苗。C、袁勇这个人,中国现代诗史应该给他写下隆重的一笔。

①民刊名称:《声音》(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8—1995.11
③出刊地点:西昌市铁路分局(马道)
④作品与同仁:秦风、吴雪峰、阿鸣、白茫、陈思竹、萧谦、野狼、杜乔、杨春光、伊沙、谢崇明、古纯钢、喻强、南嫫、贾薇、张烨、晓音、周凤鸣、流岚、萧尘、牟玲、秦巴子
⑤期数:1—2卷
⑥主编人:1卷(野狼、秦风)2卷(杜乔)
⑦追求方向:1卷是铁路系统的现代诗人们同仁交流,2卷后容纳四海的先锋原素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创刊号是同仁性的,2卷则形成了宽展的编辑力度,杨春光、伊沙、南嫫、贾薇、张烨等名诗人的加入,使《声音》出彩直逼《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诗人》,二期上设立“1995年度散步大奖”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意,封二、三、封底插图皆很有品位、水准。“庄谐诗话”中:秦巴子、杨春光、秦风、杜乔的文论可读性极强,这既增加了诗的宽容,也对诗人与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声音》入选1986年《诗歌报》10期“民间社团、自选诗集”展。

①民刊名称:《四月诗刊》(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6秋—冬
③出刊地点:资中
④作品与同仁:狂虻(张树森)长诗《沉默与呐喊》
⑤期数:10—11期
⑥主编人:寒子
⑦追求方向:团结诗歌同仁,举荐新星、弘扬诗歌精神。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张修林处翻看民刊资料一眼便被狂虻其名吸引细看,一份16开对折小报用两期登载一首一千余行气势磅礴的长诗就给我极大震动。B、这种小诗报两期推一个人诗歌的行为只有在民间诗刊上才能完成。C、狂虻在1996年的写作才华是惊人的,俨然一个大诗人的构架。D、四川民刊创办者们的胸怀皆坦荡侠义,如刊名《四月》一般散在大地上的春息,使远方的朋友感觉是诗歌把人与人拉得很近。

①民刊名称:《彝风》(打印复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7.1—1999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石万聪、马惹拉哈、发星、莎玛柔雪、吉牧思雨、克惹晓夫、阿黑约夫、霁虹、阿苏越尔、梦亦非、日波鸥梵、阿索拉毅、鲁娟、阿库乌雾、郑小琼、吉狄兆林
⑤期数:1—7期
⑥主编人:发星
⑦追求方向:推举自然朴素、强调民族特色、张扬现代意识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诗歌报》1998.10期“民间诗歌·自选诗集”专号《岁月》《中外诗歌》等刊物集体亮相。B、《彝风》是中国现在唯一在办的少数民族色彩现代民间诗刊。C、1999年,由于与梦亦非交往后,日渐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彝风》同仁与资源汇入《独立》。但其兼有整理资料的责任。

①民刊名称:《侧面》(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
③出刊地点:绵阳
④作品与同仁:周薇、木星、邓辉、白鹤林、昭晚、海融
⑤期数:1期
⑥主编人:木星
⑦追求方向:…通过凝视内心的风景,通过对词语的抚摸,但愿我们能够在白纸上修筑起最后的空中楼阁,在词语所赐予的游戏中发现创造的快乐和生活的热情(选自“前言”)(其实这不是“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让我留下印象的是周薇、海融这两个年轻女诗人在20岁左右写的东西已经让人惊异了,木星我猜是范倍,此君以雅文著称,此笔名符合其性。唯美个性的东西是这本18页民刊散发的风格。

①民刊名称:《存在》(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1999
③出刊地点:内江
④作品与同仁:陶春、刘泽球、梁珩、索瓦、吴新川、谢银恩、曾令勇、史幼波、罗洪涛、黄俊华。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陶春
⑦追求方向:神(幻)性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1997年是个特定的年份,四川九十年代几份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刊(《终点》《存在》《诗镜》《独立》)皆在这一年前后创刊。《存在》创刊号上的6人作品配以文论、散文的刊发方式一出来便显示了充足的实力与才气。这种作品与文论、随笔互动的编刊方式是全国许多民刊欠缺的,值得学习借鉴。B、与《终点》《诗镜》《独立》构成九十年代末期“四川民刊小黄金时期”。

①民刊名称:《诗镜》(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第1期(1997.12)第2期(1999)
③出刊地点:广元
④作品与同仁:《孙文诗学理论专辑》孙磊《谈话》《朗诵》《述说》《声音》…史幼波《书札:致已逝的梦和黑暗》《月之书》吕叶、朱杰、黄梁、袁勇、李龙炳、千叶、石碧川、哑石《马赛克午夜》《成都天府广场》…寒烟、蒋浩《东坡村札记》、远人、西渡、彦龙、沉河、刘泽球、高氏兄弟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孙文 吕叶 史幼波
⑦追求方向:达到那足以用自己独立的心灵火焰去映亮世界那晦暗、盲目、疯狂、堕落的黑暗精神。……我们永远坚信人类文明希望的光芒!人类心灵中的诗性之光将是我们最终的信仰…诗人的空间有多大,人类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摘选自《诗镜》封页)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诗镜》的横空出世,就以其策划的大气、印制的精密、文本的厚重、诗人个性份量的浓结,在1998年中国诗界引起极大反响。在《诗歌报》月刊98年10期“民间社团专号”中便选了史幼波、吕叶的作品。B、这本刊物是《锋刃》《诗研究》的合刊,幕后灵魂人物是原策划影响极大的《锋刃》2卷的孙文。从1期“文萃”中的诗人们通信选录中便可看见这些诗歌赤子们,奔走在巴蜀大地的城乡之间,为所热爱的灵魂事业,一股股热血喷涨、燃烧、快乐与思考。而每一个诗人作品配上评论与随笔、创作谈等经典的编刊方式是从前孙文指点的《锋刃》的延续。C、《诗镜》时期,也是一批投缘的诗人们交流、交心、友谊互深与体验人世惊心的难忘时间。《诗境》为中国诗界推出了后来影响极大的几个“后知识分子时期”年轻诗人:哑石、史幼波、孙磊、蒋浩。四人能在2000—2004年“红”遍中国,都应该感谢《诗境》以及你们艰辛的付出。D、随着《诗境》的停办,史幼波离开广元移居成都,孙文继续漂泊,特别是哑石与孙磊近年的被“名捧”…等原因。《诗境》的辉煌与历史只是作为1997—1999年中国民间诗刊的一个神话被传说,而这批优秀的诗人,由于失去了一个汇聚与交融的空间平台,其实力与写作水准将受极大影响。D、梦亦非有一篇评论《幻像写作:最后的栖泊地》,是论述《诗镜》部份同仁写作意义的。

①民刊名称:《终点》(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期(1998)3期(1999)
③出刊地点:绵阳
④作品与同仁:卢枣、康伟、范想、史幼波、赵岚、海融、周薇、白鹤林、邓辉、胡马、张卫东、陈子弘、安琪、小海、马永波、特拉克尔、朱杰、欧阳昱、陈代云、乔伊勤、曾飞鸣、孙谦、曾德旷、大凉山诗人作品小辑(发星、梦亦非、胡应鹏、祥子、马惹拉哈)、黄梁、焦虎三、HYNES、朱诺、巴塞尔姆…
⑤期数:2—3期
⑥主编人:范倍
⑦追求方向:无具体的方向,有很大的包容性。
⑧停刊原因:有关单位勒令停办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可以说主编人范倍的诗歌活动早在1990年—1992年,即与四川师大的胡马、康伟、李雪芹等同学筹办油印诗歌小报《地平线》便开始了。此后范倍毕业分配到绵阳师专即开始创办《侧面》《终点》(1997),团结白鹤林、张卫东、卢枣、康伟、周薇、海融、邓辉、赵岚等诗友。B、从第2期《终点》看,具体办刊的方向是包容性与地域性(成都、绵阳等)诗人相结合的路子。2期除作品外,增加了理论的厚度,使诗人写作的空间增长,这种做法值得推崇。C、《终点》第3期,是范倍编刊整个学养、编辑水准的一个检试,这期刊物放在九十年代民刊中也是优秀的。在栏目设计上颇有创意,如“幻美旅程”“暗夜之声”“终点论坛”“另类空间”,像知名诗人安琪、马永波、史幼波、小海等在上面增色不少,台湾黄梁先生的《大陆先锋诗歌的语言之路》是一篇重要文章。D、《终点》是中国民刊中第一个建立自己网站的,可惜是在1999年,不像后来的诗歌网络那么热闹。E、《终点》的功绩在于为九十年后期四川年轻诗人的一部份优秀者汇聚建立了一个平台。影响极大的由黄礼孩主编的《70后诗人诗选》入选《终点》同仁范倍、海融、周薇、白鹤林作品。《诗歌报》月刊1998年10期“民间社团专号”选发白鹤林、邓辉作品。H、随着《终点》的停办,这批诗人的写作似乎缺少方向与冲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我至今依然认为,范倍是个优秀的民刊编辑。

①民刊名称:《独立》(打印复印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8.6—1999.12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胡应鹏、柯红、祥子、发星、德干敖狼、尚华、吴若海、梦亦非、哑默、张守刚、海上
⑤期数:1—5卷
⑥主编人:发星
⑦追求方向:以地域文化气质的诗人为基础,广纳全国个性诗人。
⑧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诗歌报》1998.10期“民间社团·自选诗集专号”《岁月》1999年“民间诗歌专栏”《诗林》1999年第2期“大凉山第二诗界专栏”等刊集体亮相。B、北京《科学时报》“今日生活,人文专栏”1999年8月14日用大块版面推出发星《中国新诗二十年来大扫除》(部分草稿),引起一些著名诗人不满。C、1999年8月整理的《世纪末·中国性爱诗歌》是中国第一册专题诗歌合集。

五、当下场景·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的四川民刊以《非非》、《存在》和《独立》三大民刊为代表,在全国诗界很有影响。《非非》提出“体制外写作”,《存在》提出“幻象(神性)写作”,《独立》提出“地域诗歌写作”。三刊皆是创办9年以上的民刊,特别是《非非》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三刊互成犄角,各塑其性,高扬着自由的诗歌精神前进。

①民刊名称:《非非》(复刊号、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8—2004.1
③出刊地点:香港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中国当代文学向何处去》《破境中成长的诗歌青春》《遁辞》《变形蛋》《体制外写作》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冯川《论道德必须与政治分离》唐晓渡《诗坛:后厚黑学…》林和生《悲壮的还乡》耿占春《无枝可栖的灵魂》沈奇《世纪末论争反思》《“体制外写作”与写作的有效性》陈超《关于当下诗歌论争…》《关于“体制外写作”的随想》廖亦武《古拉格群岛及其他》(捷克)哈维尔《我的个人“乌托邦”》…周伦佐《八十年民间思想运动回顾》赵思远《体制外写作:迟到的命名与吁请》董辑《谁是当代中国的诗歌大师》、陈亚平、钟鸣、严力、蒋蓝、陈小蘩、刘翔、梁晓明、余刚、杨平、杨克、雨田、潘维、杨春光、龚盖雄、袁勇、曾宏、张凤岐、张修林、胡途、孟原、刘畅、文楚安、袁亚娟、童若雯、邱正伦、马永波、黄懿、鲁布革、马兰、廖慧、阿翔、李晓玲、史幼波、张闳、周雷、刘春、蒋晓韵、敬文东、余杰、摩罗、二丫、刘泽球、王若冰。
⑤期数:8—11卷
⑥主编人:周伦佑
⑦追求方向:中国先锋诗歌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非非》第二次复刊再一次震惊诗坛,周伦佑从“白色写作”到“红色写作”再到“体制外写作”,证实了其是“中国唯一的现代诗歌新理论智谋大师”。B、《非非》只有周伦佑掌旗才称之为“非非”,这是二十余年“非非史”所证明了的。C、“非非”除树立起了“中国现代诗先锋阵地”外,还引领着“中国独立的自由人文思想”的汇聚与崛起。这是一个由“诗(小我)”向“现实(当下人文关怀)”的积极迈进。是艺术提升人类思想与灵魂前进的必由之路。D、“后非非时代”真正成形:周伦佑、蒋蓝、陈亚平、陈小蘩、龚盖雄、袁勇、雨田、邱正伦、董辑等成为主要代表性诗人,这是一个历史的更替与翻新。E、四川这个“现代诗歌大省”的地位,因为《非非》的再度复刊而不再动摇。

①民刊名称:《存在》(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2005
③出刊地点:内江
④作品与同仁:陶春、刘泽球、索瓦、吴新川、谢银恩、曾令勇、史幼波、王刚、三原、王明韵、狂虻、陈蔚、余宏昌、闵人、李莽、韦源、康城、魔头贝贝、哑石、曾蒙、蒋振宇、刘政波、章平、邹赴晓、李龙炳、艾晓琳、萧颂、刘焱、陈建、人与、海上、长岛、小海、袁勇、阿翔、胡马、楚楚、郑小琼、发星、梦亦非、田一坡、华未眠、朱杰、徐幔、碧青、青弦、JOJO、也刁、西边雨、江南雨水、周伦佑、蒋蓝、陈小蘩、陈亚平、阿索拉毅、羿子伊莎、鲁娟、席永君、凸凹、刘恺思、黄相荣、焦虎三、张卫东、马永波、张哮、张选虹、南北、李拜天、高岭、影城、郎启波、张建新、边建松、梦呓、可可西、灵书。
⑤期数:3—6期
⑥主编人:陶春
⑦追求方向:神(幻)性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存在》八年坚持,为中国诗界奉献了陶春、刘泽球、谢银恩三位文本与理论整合力很强的优秀诗人。自第二期起,以内江《存在》同仁为底,纳入全国个性诗人,这种编刊方式很有胸襟,这即避免了“圈子”“封闭”,同时吸新鲜之气,使《存在》更具影响、凝聚。特别是2004年休刊近3年后,推出的5期,2005年推出的6期,在作品厚度、力度上皆达到一个高峰,像6期所设栏目:“存在诗论”“存在空间”“第二性物语”“非非专栏”“独立专栏”“存在视域”“存在评论”,都呈现了编刊者的大气、宽阔胸怀。二十一世纪的前5年,《非非》《存在》《独立》成为四川三大民刊。B、《中间代诗全集》对陶春的遗漏是一个遗憾。孙文涛“大地访诗人”对《存在》主编陶春的采访误成刘泽球,也是一个遗憾,但陶春8年《存在》坚持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除老牌民刊《非非》之后,坚持并给诗坛带来冲击影响的四川优秀民刊之一。C、2006年5月《上海文学》“水星·民间诗歌版图”推出由著名诗评家张清华点评的《存在》专辑。

①民刊名称:《独立》(复印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2005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胡应鹏、发星、吴若海、梦亦非、哑默、张守刚、海上、周薇、湄子、马惹拉哈、陈小蘩、曾蒙、远人、韦白、阿翔、林忠诚、西娃、庞余亮、安琪、黑陶、夜风、墓草、孙文涛、周伦佑、张嘉谚、粥样、西域、张联、阿库乌雾、吉狄兆林、沙马、王志国、黄漠沙、孙文、陶春、郑小琼、鲁娟、羿子·伊莎、阿索拉毅、马晔、贝史根尔、波眠、王耀东、何休、杨远宏、阿飞(冉天钺)、老刀(病雨)、柳果、海裔、新鲜虫子、鬼鬼、春树、林红、梁鹏、林华、土豆、凤梨、刘清泉、小幻、王晓亮、李傻傻、西毒何殇、张进步、非击、艾痖、崔澍、吴默、冯昭、南北、王兆阳、萧然、果味、夏春花、原上白马、王梦灵、谷雨、野兔的似水流年、王园园、柏承祥、周斌、牛慧祥、曹贺林、许多、方石英、Cenitmeter、果酱、烂烂、阿斐、楼河、马梦、水水水、恶鸟、张稀稀、枫叶青青、不必、张小静、乌青、李小羊、张羞、张4、熊盛荣、田荞、伍开堂、巫女琴丝、刘东灵、方为、唐纳、莫蓝、李德波、陈旧、但影、啊松、周公度、冰马
⑤期数:6—12卷
⑥主编人:发星(第10期系老刀主编)
⑦追求方向:以“地域诗歌写作”为基础,广纳四海个性独立之诗人作品。(见《独立》7—11卷《地域诗歌写作概论》(梦亦非)《地域诗歌写作随笔选》(发星))
⑧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诗歌月刊》“2005·中国民间诗歌专号”《诗歌选刊》“2005·中国少数族诗歌专辑”《中外诗歌》“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专辑”《守望》“大凉山第二诗界作品展”等刊集体亮相。B、《独立》入选参加《星星》“2004·中国甲申风暴现代诗大展”。C、梦亦非、发星、湄子、鲁娟的作品入选《70后诗全集》《中间代诗全集》《中国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等重要选本。D、已经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E、老刀主编的10期为“80后”专辑,老刀(曹鸿涛)显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与理论水准。“80后”诗群体是继“70后”重新崛起的新生代,没有引起诗坛的广泛关注。F、发星、梦亦非、吴若海作品入选《诗家园》2005年第十期“二十世纪中国民间诗人二十家”。E、《上海文学》2006年第二期“水星·民间诗歌版图”,推出由著名诗评家张清华教授述评的《独立》专栏。选发星、梦亦非、黄漠沙、鲁娟、湄子作品。

①民刊名称:《诗歌档案》(正规书号出版)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1.2
③出刊地点: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④作品与同仁:“短诗部”:宋迪非、张典、史幼波、阿紫、哑石、席亚兵、莫非、沉河、李德武、席永君、胡续冬、树才、小海、吴勇、曹疏影、蒋浩、非亚、陈瑞生、刘洁岷、凸凹、林木。“长诗部”:马永波、雷平阳、远人、孙磊。“译诗部”:约翰·阿什贝利诗及访谈录(马永波译)。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席永君、哑石
⑦追求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很明显,这本刊物是《诗镜》散伙后,原主力人物哑石、史幼波、蒋浩、孙磊加上全国一些气质相近朋友们的作品汇集,由于有众多“知识分子新生代们”的撑持,在2001年的民刊界,算是有水准的一份刊物(虽然其采用书号正规出版,其内质还是民间性);B、众诗人的汇聚被南方黄礼孩的“70”与“女性诗歌”“中间代”等大声浪淹灭,我们不得不思考诗人除自身写作外,在共同方向,流派气质及理论深度上的打造,无方向的汇聚不能长久,这在“民刊界”是一个“真理”。2006年回头看《诗歌档案》,同样免不了同样的命运;C、正规出版耗钱耗精力,这种做刊方式在贫穷的中国诗人中不值得提倡。但诗歌精神值得敬礼!


①民刊名称:《人行道》(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1.3—2004.12.31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程烈、杜力、卢枣、琼娃、吴建军、张伦、张卫东、赵烨、李放、朱诺、韦源、地主、陈建、李龙炳、李兵、林和生、张哮、胡马、赵岚、高岭、徐果、焦虎三、蒋骥、陈小蘩、胡仁泽、韩甫、李丹、马兰、史幼波、水印白木、李安、宇龙、白桦、田一坡、乌蒙、刘泽球、彦龙、张选虹、南北、陈亚平、陈子弘、梦亦非、黄啸、宋炜、赵卫峰、龚盖雄、罗闻
⑤期数:1—5期
⑥主编人:张卫东高岭(1期)卢枣(2期)张哮李兵(3期)胡马(4期)张哮(5期)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成都:中国现代诗歌的“首都”,除《非非》大牌民刊以及《诗镜》部分成员以及《诗歌档案》的部分成员外,还有许多游离于这些同仁(刊物)外的诗人们存在。进入2000年后,随着《终点》和《诗镜》的停刊,里面的许多成都及周边诗人又在寻找自己的家。于是有了《人行道》。《人行道》是宽容的,开始除诗外发小说,后发散文、随笔等,这增加了刊物的可读性。特别是自3期开始,有陈小蘩、史幼波、刘泽球、陈亚平、宋炜、龚盖雄等在全国有影响诗人的加入,增加了刊物的份量与容量。B、刊物已办了5期,经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成都这个四川诗歌大省的核心地带,是应该有一本乃至几本不同风格与气质的优秀民刊存在才与之“诗歌首都”之名匹配。C、作为民刊主编,目光必须以成都这块特殊“地域”为根,向外延伸,成都的诗人以及诗歌历史的“矿藏”很丰富,值得下功夫去挖,那一定大有作为。D、由于《人行道》没有具体的办刊方向,只是作品的汇集,从某种精神角度上讲,只能证明这些诗人在活着,诗性地活着,在写诗,仅此而也。

①民刊名称:《在成都》(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2.6.30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一辉、马雁、水印白木、韦源、卢枣、冉燃、史幼波、石碧川、凸凹、田荞、地主、刘涛、买天让、陈小蘩、陈子弘、陈瑞生、杜力、何东波、李龙炳、李兵、李笑梅、吴德彦、林和生、孟原、欧阳子、张卫东、张凤霞、张伦、张哮、周国兴、胡马、胡仁泽、胡未、哑马、赵岚、高岭、唐丹鸿、席永君、徐果、黄啸、莓子、萧瞳、程烈、蒋骥、琼娃、黎冷。
⑤期数:1期
⑥主编人:张卫东、张哮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其实从本期所发诗人的名单看,还是颇具实力与厚度的,但和《人行道》一样,有一个通病:“无具体办刊长远方向”,也是作品的汇集。作品的汇集很容易,出刊也很容易。但这样的刊物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1、他没有方向;2、缺乏冲击的诗人与栏目与文本;3、缺乏理论的支撑…。B、可以和《人行道》并为一刊,就叫《在成都》,一则强调地域特称,二则可以从成都诗人的地域性出发,大做文章,研究“成都地域诗人”的文论,研究“中国现代诗大省”的成因等等都是很好的选题,当然,这种人现在还没有出现。成都乃至四川的现代诗人应该从整体上给予清理、梳正,给中国现代诗史一个正确的“定论”。这种事谁去做都是伟大的。C、作品汇集而没有方向的民刊一般都“短命”,这是一个“真理”。

①民刊名称:《幸福剧团》(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2.10(3期)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柏桦、程烈、杜力、高岭、韩甫、胡未、匡宇、李兵、李丹、卢枣、马雁、买天让、Orphens、冉燃、沙子、唐海威、王宝民、王心、韦源、文迪、夏天、萧瞳、徐果、杨政、一坡。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一辉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刊名倒颇有创意,与《人行道》《在成都》等构成二十一世纪初成都现代诗人们的又一次“热潮”。


附:1994—2005年中国(海外)公开出版有重大影响的部份诗歌书籍(刊物)入选四川诗人一览表



编者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入选诗人名单作品名整理者语
周伦佑《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1994.11敦煌文艺版胡冬、李亚伟、翟永明、周伦佑、欧阳江河、柏桦、廖亦武、钟鸣、何小竹、尚仲敏、杨黎、刘涛、陈小蘩、小安、马松、吉木狼格、文群、杜乔……这两本书是周氏兄弟(周伦佑、周伦佐)主编的“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中之两册,该套丛书有“四辑”,着重介绍中国与国外后现代艺术的各种思想成果。这套丛书是值得收藏的,他对推动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周伦佑《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之花》——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1994.11敦煌文艺版
黄梁《大陆先锋诗人》丛书1998.2台湾唐人版周伦佑《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诗集)《拒绝的姿态》《红色写作》(文论)柏桦《望气的人》(诗集)《我的早期诗观》《谈诗歌中的事件》《“今天”散论》(文论)这套丛书,还选有朱文、海上、马永波、余怒、虹影、于坚、孟浪七位诗人的作品集,该丛书在整个九十年代都是影响极大的,黄主编从几百个诗人中鳞选,最后落定了这9人。这9人的东西极具代表性、个性、先锋性、探索性,在书的编辑上,从作品的入选到作品评析、编辑体列、策划皆有独特的东西,使人感觉黄主编虽然身在台湾,他身上有“八十年代狂飙血”的气质。大家都是中国的缘故吧!
《诗歌报》月刊编辑部《诗歌报》“民间社团号”1998.10《诗歌报》社《独立》:胡应鹏、柯红、祥子、发星《彝风》:阿苏越尔、霁虹《诗镜》:史幼波、吕叶《终点》:白鹤林、邓辉这是《诗歌报》1999年1月彻底停刊前在中国九十年代民间诗界最有影响的一期之一。7年过去,回望这本56个页码、定价3.80元的诗歌月刊。以及他为中国现代诗所作的重大贡献,都是足以引起我们长久思考的,办刊,不是追求“豪华”“时尚”,而是内质。如今的中国诗界、尤其需要具有“《诗歌报》精神”的诗刊,我们才能说:“中国现代诗在良性地行走着”。
黄礼孩《70后诗选》2001.6海风版曾蒙、蒋浩、蒋骥、胡未、范倍、西娃、白鹤林、周薇、游太平、海融、刘泽球、雨田(文论)、史幼波(文论)、发星(文论)这三本书背后的灵魂人物是黄礼孩,自2000年其创办《诗歌与人》猛推“70后”“中间代”“女性诗歌”…等专题。为中国现代诗在历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狂潮”后跌入九十年代的“沉寂”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复苏”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诗歌的潮流与推动是把诗歌从一个浪峰向一个浪风推进的“磁场”。黄礼孩与安琪等的实际诗歌行动。成为“文艺小复兴时期”(1995—2005)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应该写进中国现代诗史中的重要一章。
康城、黄礼孩、朱佳发、老皮《70后诗集》2004.5海风版胡亮、蒋浩、刘泽球、游太平、曾蒙…
安琪、远村、黄礼孩《中间代诗全集》2004.6海峡文艺版哑石、史幼波、发星…
《星星》诗刊社“甲申风暴·21世纪中国诗歌大展”2004.3《星星》诗刊社史幼波、孙文波、肖开愚、李亚伟、李龙炳、柏桦、翟永明《橡皮网》:杨黎、何小竹、吉木狼格、文康《独立》:发星、沙马《非非》:周伦佑、陈亚平、蒋蓝、雨田、孟原、邱正伦《人行道》:胡马、李兵、卢枣、张卫东这是公开的中国现代诗的“第三次大展”(前两次是1986;1989)。为推动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一些具体的原因,大展不尽人意,但四川诗人的份量是足够的。
章治萍《诗家园》“中国二十一世纪民间诗人二十家”2005.1香港天马版周伦佑《象形虎》蒋蓝《经验十书》发星《甲骨·西王母·我的传说》这本书在2005年民间诗界影响很大,大西南四川贵州的民间“隐态”诗人入选了7人,新时期以来,这两地的民间诗人群落一直是中国现代诗史避不开的重点关注对象,除四川3人外,贵州的哑默、黄翔、梦亦非、吴若海入选。从两地的诗歌文本与一些资料便足以了解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另一部历史”。该书很珍贵,收集了许多第一手材料。章治萍主编的此期《诗家园》上了一个档次。



不能忘记的另外一些民刊

下面这些诗歌资料(民刊)影响不是很大,但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诗歌群众性的普及与底层性坚持诗歌精神值得敬仰。由于各种原因特列举部分,见谅!

刊物名称创刊(主办)人出刊时间(地点)主要同仁(发表者)期数
异崛诗人曾涵复、熊陈1985.12泸州陈燕、蓝永生、宁河、屈已、冯夫、杨文康、涂雾、周倩、刘江溶、易失明、高丽萍…1期
诗魂秦伟1986年左右·永川陈鸣华、姜红伟、邵春光、海南不详
涟漪潘光斌、冯林、熊德兴1986年左右·武胜马萧萧、杨然、顾城……不详
廉小来诗歌专号熊德兴、姚涌等1992.8营山
流火祁人1992.6.18自贡荣县“陆游杯”全国诗歌赛获奖专号:杨然、王小蒙、贺海涛、荣荣、伍立杨、李自国、鲁萍…5期
龙眼树杨雪1995.2泸州第二届“鼎力杯”全国诗赛获奖作品专号:鄢家发、叶匡政、潇潇、郑朝阳、梦溪、祥子、聂作平、傅淼成、谢浩然…50期
汉诗选刊野鬼1995.12.18伊沙、王庆平、麦子、吕叶、戈鱼、毛翰、柳易冰…3期
三峡诗报向求伟、冉晓光1996万县谷未黄、吴清分、朝玉洋…5期
汉诗世界野鬼1996.8.8傅智祥、古继堂、柳易冰、王家新、刘翔、伊沙、杨平、金晓琴5—6期
汉语诗荐黄子毅、李之1997.3蓬安祥子、舒琦、林涛、傅斌、马全德…1期
驿站诗报黄子毅1998.1蓬安胡庆林、祥子、胡马、张代明、林涛…1期
屏风诗报胡仁泽2005.7.27—2006.7.22成都李龙炳、彦龙、黄啸、易杉、赵卫峰、高岭、卢枣、张卫东、宋炜、野川、杨钊、旗烈…1—5


D、“中国民间现代诗学”的提出


A、“民间现代诗学”,它是对应于主流(官方)的一种民间现代诗人的自由写作而形成的一种诗歌思想、思潮、人文理念以及艺术运动气质,个性才华张扬,逆现实环境(所谓的正常艺术规栏、定论及常态生活庸俗大众模式)……的诗学。它是在野的、江湖的(民间的),它只有自生的创造与生命基因,他在逆困难(现实及意识形态对它的制约)中飞翔自己黑色的意识与金黄的铜。
B、“民间现代诗学”形成时间可划定为陈思和提出的“潜在写作”时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以贵州黄翔、哑默的写作为始,然后是北京的“白洋淀诗群体”及后来的《今天》“朦胧诗运动”——“第三代诗歌运动”(“两展”)——九十年代——二十一世初的民间诗歌运动大范围来考察。
C、“民间现代诗学”考察与研究着眼点必须以民间诗人们创办的刊物为基础,由此理出诗学主张、派别、个性、风格、地域文化背景,然后再访谈幸存当事者,用口述历史或自写回忆的方式进行为佳。
D、“民间现代诗学”的建立与开掘,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与现代诗歌史意义重大,可例为学科重点与历史文化研究重点。近半个世纪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值得系统的整理、梳理,以使中国文学史更趋完善,给历史一个真正的呈现、交代。
E、“民间现代诗学”是基于发星在整理“中国民间诗歌版块·四川大凉山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发星将从大凉山民刊理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发星希望那些诗歌大评论家、大理论家们进行宏观的研究、系统的整理,这将是中国艺术、文学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国民间现代诗学”
——‘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的几点启示

A、诗歌是一种自由之子们天马行空的吟唱,它不属于栅栏与僵死的律定。在野与江湖,给出自由的空间距离。一则检测人生存的常识难度(吃、穿、睡、喝……等),二则检测逆现实顺境的一种艺术反姿态与个性行为(诗歌乃至艺术的创造必须是异端的、狂放、自由的)。如果二者相携共济,则人体验(世态)与自身学养便产生相互酵育过程,即站在大地上的人子之歌。这种创造与人自身皆得到诗歌语言与精神境界的同时上升。是大师、大家成长之路。如“非非”的周伦佑与湖南诗人海上目前正用自己的民间现代诗歌精神与写作实力证明着。
B、诗歌在创新运作中,必须基于有根性的诗学主张并运用于创作,才能形成与团结一批同仁打拼一个艺术拔高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是一个优秀诗歌理论家,二则互动在坚持与持续力上,才能永燃诗之火花。如周伦佑、蓝马之于“非非理论”与“非非作品”,晓音之于“女子诗歌理论与作品”,发星之于“地域诗歌诗学”及作品……。这样既拓宽了诗歌理论世界也丰富着诗歌的空间(理论)的创造。理论的提出必须是诗人自身,因为只有诗人才能洞悉诗之奥秘。评论家是后来的事。
C、山地(边地)自然文明之地保留人类纯野、至善、透明之情感因子,这里的人、物与现代文化相撞后产生的东西往往不具有同一性,只有独立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D、出刊、朗诵、演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歌运动的三模式。使人想起早期“革命党人”在广场上的激情场面。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文精神传播方式,二十一世纪似乎适用,似乎能再次撕开世俗金钱迷惘的迷网,让诗歌之彩裙露出她丰满诱人的巨乳。
……


E、“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的整理者语

1、诗歌写作的周期性发作与阶段性创造

整理四川民刊《终点》和《诗镜》时,我发现这两个群体的诗人们皆是在一定特定时期、环境、人物,由诗(投缘、搞得拢)而汇聚在一起办刊写作,特别是影响极大的《诗境》同仁,其写作量的厚度,写作才华的闪光横溢…几乎在那个特定时期掏空了他们身上的一切(积累、新鲜才力创造…)?使他们各奔东西后(停刊等原因),难有当初办刊时的作品爆发量与为“诗歌”而献身的某种执着精神?所以从人的创造力与人精神的阶段性爆发力看,民刊的聚散符合人本身的自然精神与身体结构。如果一直在创造、在“苦捆”(戴着镣铐跳舞)自己(继续办刊),许多人会承受不了这个挑战精神与身体极限的“使命”。所以从人的健康与人心自然角度看,民刊的聚散是可以理解的。[除非是能量型(身体特别强壮)的诗人,那另当别论]。所以民刊的长久与推出新的有影响的作品与诗人成了一个互激的磁场,也是使一个民刊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提条件。(当然不排除重要因素:经济的极大影响)。

2、写作的方向性问题

现在中国民刊有影响并坚持持久的民刊有两个:四川成都周伦佑主编的《非非》与北京由中岛主编《诗参考》。特别是《非非》,由于灵魂人物周伦佑的“非非”理念与“非非”写作的方向性,使之在二十多年的中国现代诗歌史不断地引人注目并产生深远影响。而《诗境》以及许多民刊的消失与产生的短期性主要是由于办刊与写作者们缺乏方向性(共有的方向,不是局部的方向)。《诗境》是由原《锋刃》《诗研究》等同仁诗人的汇聚,许多诗歌的写作风格与思想不是很一致…,这便于从内部瓦解其团结性。我认为在中国创刊与写作必须建立自己有“根性”(文化根脉性,最好是华夏根脉文化)的写作方向,才能在写作中不存在枯竭、断水的结果,而这个写作者必须具有“根性”文化的厚积性,这样便保证了写作资源的有效性与长久性。所以我建议办刊必须要有方向,最好是复苏中国传承文化的方向,这样便走上了认识父亲的道路。

3、乱谈“口语”

2001年1月23日,“口语”精英聚集在“橡皮”网站,这时他们的作品已显示出严重的缺乏创造力。李亚伟、万夏、尚仲敏、吉木狼格、杨黎、韩东这些人的诗歌创造才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1990到如今的写作只是证明他们在写,在写作中活着,他们再也不能掀起什么风浪,这与他们身上积累的学养、经历、写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有很大的关系。伊沙属于九十年代,沈浩波、尹丽川们属于“下半身”如火中天之时。考察口语的诗人们,我们不得不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批诗人中出不了大家(于坚属于口语另类,另论)。我想除了他们为数极少的所谓“经典”外,更多是垃圾。在制造垃圾的过程中,同样制造自己成为垃圾。在诗歌写作原因上,我想有几个原因值得参考:
1、缺乏巨大的理论支撑(即口语自己原创的理论之撑),①自早期李亚伟等“莽汉”诗人的横空出世到后来停刊的短短两年中,“莽汉”气质决定了其生活的放浪,自由、反叛意识。由草创初期的学养不够到立旗之后的不学习,造成短命。
②杨黎、何小竹、吉木狼格等离开周伦佑另立“非非”,他们的身影从一棵大树下(周伦佑及“非非”)闪出后变得凋零。在“非非”创刊至1989这四年时间中,是在一种狂飙激情反叛的巨大诗境中,他们的才华变得横溢。离开这个“场”(非非当时的环境、气氛),他们便是另一种形态,从以上几人另立“非非”后到二十一世纪这段时间,他们的作为有限,影响有限。如我前面所说,他们只是在写诗并写诗的活着,他们的创造与影响与意义价值属于“八十年代”这个特定的时期。
2、“口语”写作缺乏更多文化根性的东西,文化根性说白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血脉。“口语”者们在前期(即:李亚伟、万夏、何小竹的一些诗中)还有部分文化性,到了后期(韩东、于坚、伊沙)就是西方后现代的一些解构翻板,即消解文化、消解政治……到了沈浩波、尹丽川们就只有消解“性”了。所以在“口语”写作者看不到更多中国人自己原创的东西,大多数作品只觉得他们在“轻松愉快”或“乱七八槽地”的发泄、玩、调侃……没有建设的信息贯穿其中,九十年代,伊沙、于坚的“风光”带坏了许多跟虫的“垃圾”诗人,像蝗虫般乱飞,不知自己在干啥,所以这条路出不了大家。这是必然的。关于于坚,他创造了“于坚体”的独特的口语写作形式,他是“口语”者中综合能力较强的一个(诗、散文、评论、理论)。他的致命一点就是他创造的“于坚体”。近20年只写了一首诗,不管你一万首,一千首都是一首。都是一样的,永远的重复、永远的苍白,这便可悲了,他早期与“他们”的交往便是一个错误,《零档案》只是综合了“口语”的一篇大赋。具有文本形体价值,不具有更多诗学、诗影响价值。“云南王”的称谓何其空,只有他的散文、诗论还可以填补其空。不然,真得徒有虚名。新时期20余年来,云南这块土地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只有于坚、海男、贾薇、雷平阳等。云南可称“诗歌贫穷大省”。这些都是云南诗人应该反思的。
为什么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至今的10多年间,从“非非”中独立出来的杨黎、吉木狼格、何小竹失去了创造性呢?我想这如“身体学”里的“早泄”一样。他们在八十年代的狂飙激进反叛中过早地掏空了自己。像结婚早的男人,其性功能过30岁便走下坡路,这是不应该的,因为人在35—45时的性功能是最强的,其创造力也一样,世界上的大家如聂鲁达、帕斯、艾略特、埃利蒂斯等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创造大诗而响誉世界,而中国的许多诗人在这个年龄段却已经“阳萎”“不行”,如以上的几人便是一个例证。所以如何保持身心、身体与学养、修养的统一与持续性成了一个诗人不断走向成熟,也不断出彩的关键。据许多“八十年代”过来者说,“第三代诗人”的生活皆是酗酒、打架、玩女人、旷课、放荡……纯粹似“中国似的嬉皮士”“街皮士”等所谓“自由状态”,这样的诗人除了给中国诗歌奉献仅有的珍品外,也没有更多才气与精力再在“穷诗海”中爬滚。包括近年李亚伟的“重出江湖”,都是与杨黎等人“89”后集体“下海捞钱”,“赚足了”“捞够了”,对“钱”已经麻木,才又回到“诗”上,在这个过程中,岁月是不绕人的,当你又回到这个“道”上时,那原来断裂的诗空间、延续力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要再有作为几乎不可能,“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从这些现象上我们除了考虑当初严酷的环境外,就是诗人的价值定位与所谓“追求”问题。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近三代“口语诗人”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坟墓,他们在写诗、谈诗、生活着仅此而已,他们也不能带给我们新的震动与惊喜。我们应理解他们的局限,这是历史的必然,自身的必然。

4、浅谈周伦佑

“非非”的理论高度是以后任何诗人与群体无法超越的,他诞生时的环境、诗人群体,特别是大家周伦佑的能力整合都至关重要,整个“八十年代”是中国一个现代艺术的“文艺复兴”,但限于严酷的政治意识环境,它没有过多得到展开与容纳,特别是“89事件”成为一个喧嚣与冷静的分水岭;整个中国诗歌喧嚣状态到了1998年近10年之后才得以重新回到他的兴奋点;但此时的兴奋已是昨日黄花般,从诗人量与诗歌技术到先锋实验精神相比80年代也大大削弱。更多的诗人在“口语”与“知识”两个大阵营中倾轧。直到2000年《非非》再度第二次复刊,又掀起了先锋诗歌独立精神新的浪潮……。另外在南方、黄礼孩、安琪等制造“70后”“中间代”,在先锋与实力诗人的定位上找到了一种特殊划代空间,使其成为近五年最有影响的诗歌事件。
与吉木狼格、杨黎、何小竹、李亚伟等闪光点在“80年代”特殊环境下的四川诗人们相比,周伦佑是一个异数,他的最有影响的“刀锋句法上的转换”系列诗便是在“局子”中写成,苦难对于他已经是一个诗创作的“结口”,这“结口”反而使他更容易深入看清黑暗的本质与脆弱,之后他出“局”再举“非非”,1995—1999年又隐于视线,为生计奔波,到二十一世纪的2000年又举“非非”,至2004年已推出洋洋厚重的四大册。现在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周伦佑的创造力与诗歌狂飙激情气质何以如此久远持续,我想主要在其童年、少年成长中与其哥周伦佐随其伟大的母亲为了寻找自由的生存环境,在大凉山10余个县不断漂泊、浪迹的过程。大凉山为彝族主居、汉族杂居的蛮野之地。在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那特殊的空间下,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1952年生的双胞兄弟,靠自己的一双智慧之手,在国家的计划经济之外,开创了一种“自谋生路”的艰辛的自由求生之路。这是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具有独立精神的“迁徙、漂泊、生存史”。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居留、搬迁、躲避、隐逸的奇异艰难时空中,伟大的母亲以言传身教的独立求生自尊意识养育着两个后来在“80年代”成为中国诗歌界与哲学人文学界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我们说“人的童年、少年成长往往影响一生重要的性格思想”。周伦佑除给我们宏大的诗歌理论构架,不断的先锋诗写以及群体“非非”的大手笔外,就是其背靠了大凉山这块独特的地域以及之中形成的坚忍、硬性、独立自由的个性气质。使之具有蛮形之山般永不枯竭的原态之力与铜质之矿。对于大凉山的独特岁月的人生阅历,我认为是周伦佑保持精神旺盛生命的最主要源力。从他的许多作品意境思想的宽度层面上,许多读者始终不能明白语言之后的根系,这便是写作者背靠的地域以及文化所带来并形成的密集深度。说到这里,牵扯到诗写者一个原点(根据地)问题(或曰背靠什么的问题),如一棵树,背靠大地,长进天空,但是旺盛的生命之源还是大地内部的鲜嫩根性。离开根性只有死亡。所以大凡有作为的诗人或艺术家们,皆是背靠什么,依存什么。没有根系,文化系的写作只能是短命的写作。

后 记

本文在整理过程中,收集资料(民刊原件、复印件)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许多当事者由于无数次的搬家、下岗、调动、流浪、飘泊等环境因素,使资料收集不是十分完整。如1985年—1987年左右创办的《莽汉》《中国实验诗歌》《巴蜀现代诗群》《变形蛋》《整体主义》以及西昌市凉山教育学院周志国等人搞的“三号文学社”。1988年左右,攀枝花市杉杉办的《裂谷流》;1989年—1992年2月,钟鸣、赵野、陈子弘等人创办的《象罔》…1990年前后由傅维、钟山编的《写作间》;1997年5月,廖亦武、蒋浩编的《知识分子》;1998年9月,石光华、何小竹、杨黎编的《诗刊》;以及其它一些我不知的民刊资料皆不得收集,而《山海潮》则是当时的创办者胥勋和老师凭回忆录下,也没有收集到珍贵的原刊……许多遗憾,有时就如历史的迷雾一般,有清晰的,也有永远看不清的……这便是天地之事的自然。如果有心人看了这篇文章,心里产生了共鸣,而你的手上有我没有收集到的刊物,我相信你会寄来帮助我的,历史有时就是缝补,尽量完美、完整、完善,这是一种责任。
当我把那本已被翻得破烂的烫红诗集《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从书架上取下,我的思想与心又回到那个激情与火血狂飞的“八十年代”。这些自由之子们的狂燥吟唱,至今仍敲击我已过不惑之岁的骨头。回眼望去,弹指一挥间,“20年白了多少青年头”。四川,作为中国现代诗大省之一,他给中国现代诗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掀起的影响、浪潮与涌现的份量级诗人、诗歌流派都是全国密度最多的、最具先锋异端气质的,它已经构成一个中国现代诗史,乃至世界现代诗史的特有现象与现代艺术发生学、发展学、影响学等众多迷人之处。作为一个在那种年代便上了“诗歌这条贼船”的青年,至今仍在写作,仍在办刊的我,从内心里有一种冲动与责任要将发生的历史站在我的角度给予一个归位。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与收集资料的困难,且弄成目前一个未定的残稿,算是给自己20多年已逝的青春岁月一个纪念。



(感谢阿翔诗友,我借用了你的部份整理体例,另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周雷、胥勋和、祥子、胡仁泽、袁勇、姜红伟、张修林等友人的资料提供,在此表示深深的致谢!)

整理写作时间:2005.12.28—2006.1.8一稿
2006.3.15—4.15二稿
2006.5.8—9.15三稿
2007.3.8—3.9四稿 大凉山螺髻山下


原载大型民刊《独立》2006年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20:28 , Processed in 0.0837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