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张雄飞博客
http://zhangxiongfei-01.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zhangxiongfei70
自我介绍
37年生人,49年参加革命,55年入党,现为离休干部。曾任市歌舞团歌舞剧队队长、音乐指挥。因桂林文革事,68年至73年被关押,并被开除党籍干籍公职,下放到桂林钢厂当烧火工,74年带头发起揭露广西文革在韦国清的支持下,发生于桂林及全广西无数乱杀死人的罪恶事件,被原广西区党委定为“反革命集团”,后又公开称为“张雄飞反革命集团”、“桂林几个反革命分子”。76年7月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在桂林战报、广西日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上公开批判,83年1月在中央的直接指示下才获出狱并彻底平反。
一部掩盖韦国清等文革罪恶的官史 张雄飞
别有用心的《桂林市志》
1997年12月,由数届“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时14年编,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字数5,332,000,共印刷5000部,定价每部(上、中、下三册)550·00元的《桂林市志》(简称《市志》,请看博客图片),其“大事记”的文化大革命部分(见附件),有着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
其错误的要害,是刻意掩盖韦国清及其帮派体系,于文化大革命之中,在广西和桂林市犯下的史无前例的罪恶。
尤其恶劣的是,《市志》是在1981年6月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已经作出否定的决议,以及1983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根据“六中全会”的结论,派出庞大的工作组,对原广西区党委进行了事实上的改组,在“处理广西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简称“处遗”)中,又进一步全面具体的否定了广西和桂林市的文化大革命,并由改组后的自治区党委,对文革中发生于广西和桂林市的一些重大事件,亦作出结论之后才编纂而成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市志》的出炉及其大事记中的文化大革命部分,实质是用隐晦的方式,对中共六中全会的决议、对区党委在“处遗”所作结论的翻案,从而也就是为韦国清等在文革中的罪行翻案。这就是《市志》问题的要害所在。
好文明的广西和桂林的文革
请网友们先读读《市志》文革大事记全文,那么就会发现:桂林市的文革,多么温良恭谦让呀!因为整个桂林市的文革,只由于对立的两派,在那个叫做“白沙”的地方打了一仗,才不幸打死了两个人!除此之外,别无死伤。如果你要问:“不是有很多暴料,说桂林市在文革中打伤人数以万计,乱杀人数以千计么?桂林市不是在文革中,制造了一万多起冤假错案吗?”那么,《市志》的编纂者们,将会以绅士的风度彬彬有礼地告诉你:“女士先生们,那是以讹传讹的望风扑影的不负责任的所谓的‘暴料’,我们的态度一贯是严肃的认真的重证据不轻信传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编写历史的!你们不是说桂林文革杀了许多人吗?我们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呀!如果你们想证明那是真正的在桂林的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么请把他们的尸体抬来给我们看看好不好?我们没有实证是不敢编纂历史的。至于你们说的所谓一万多冤假错案的问题嘛,首先你们在弄清楚我们编纂委员们的职责不是搞数字统计的,搞数字统计那是审计局的事,我们开个介绍信,你们去找他们查一查好不好?再见再见拜拜拜拜!”
网友们,你们如果看了《市志》文革部分的“大事记”,脑海中必然会出现那些官僚的、伪善的、高傲的、摆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架式的面孔!
《市志》这部官史不记广西和桂林的文革罪行,恐怕只能说明:那确确实实存在的罪恶,是当年的官方,即韦国清所把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会”干的,是史官们不敢得罪的大人物——韦国清上将干的!
桂林市的文化大革命,真的像《市志》所记的那么文明么,不!那是血淋淋的、到处都是寡妇恨、孤儿泪的极其残暴野蛮的“文化大革命”。请看在1983年“处遗”后官方的一些并不完全准确、也不十分公正的资料记载吧:
一、广西文革的罪恶: “由于广西“文革"中有一条所谓正确路线,大搞派性镇压,结果造成全区冤假错案二十万件,被打死和迫害致死八万五千多人……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全区范围开展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工作。全区共组织了十万人的“处遗”队伍,历时四年多时间……处理了‘文革’中乱杀人的问题……全区共处分了五万三千多人(其中被开除党籍的二万五千多人),在被处分人员中国家干部一万八千多人(其中被开除党籍五千多人)……” 二、桂林市文革的罪恶: “十年‘文革’动乱,桂林非正常死亡达一千一百二十八人,其中:干部、工人五百五十六人,群众五百七十二人。全市冤假错案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二起,平反一万一千三百三十三起,完成百分之九十八点三五。‘文革’中被抄家要求清退的二千五百七十三户,已清退二千四百户,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约三千万元(以上数据均不含两县)”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官方所记,少说要比历史的真实情况文明十倍,如果按照老百姓的记忆,历史的真实,则比官方记载的残忍十倍! 什么是《市志》认可的“大事” 条件很简单:《市志》的编纂者们选题的标准,不在于历史事实的影响所及意义所在,而在于他们的政治需要。言而总之,只要编纂者们认为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能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目的,那么就是谁家的猪生了几个崽鸡下了几个蛋都不会遗漏;只要他们认为对他们掩盖韦国清及其帮派势力的文革罪行不利的事,哪怕是桂林的独秀峰在顷刻之间倒塌漓江在一夜之间干涸,他们也会“没听见,没看见”而不记。例如,桂林市某年某月某日下大雨、某年某月某下大雪、某年某月日某个风景点开张等等,他们可以当作大事来记;但文革十年及其后的“批‘四人帮’在广西的别动队——桂林那几个反革命分子”、“平反冤假错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这七年发生的许多大事,他们就可以完全不记,或别有用心地略记。这,就是这些“大人物”、“中人物”、“小人物”的德性。
运用“三十六计”的高手 《市志》的编纂者及其支持和操纵他们的幕前幕后的大人物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因此,他们为了对广西的文革进行“否定之否定”,把中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高招,运用得炉火纯青。
一曰瞒天过海
这三十六中的第一计,可以看作《市志》掩盖韦国清及其帮派势力文革罪恶的总计谋。在这个极大的欺骗与谎言之下,《市志》施展许多小骗术以实现他们总的战略目的;其他小计谋,都是为这个大欺骗服务的。这样一来,韦国清及其帮派势力在广西和桂林文革中的许多罪行,就被冲淡了,洗刷了,掩盖了。
他们瞒不了全国舆论这个天,过不了广西十万文革冤魂的血海!
二曰无中生有 《市志》为了替韦国清及其帮派势力掩盖文革中的罪恶,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丝不挂地捏造历史,企图把臭名昭著的重大历史事件,消泯于杜撰的文字之中。
例如:1986年8月20日发生于桂林市的重大事件“八·二0革命行动”,是桂林市乃至全广西妇孺皆知的韦国清一伙武力镇压消灭“桂林老多”的血腥事件,据广西1987年官方根据“处理文化大革命遗问题”的资料所记:
“六八年八月初,广州军区在湖南衡山开了会,会议由黄永胜主持,广西军区吴华、桂林市人武部(政委)陈秉德、警司的景伯承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是落实‘七·三’布告,研究要出动军队,武装解放据点问题。
八月十七日,桂林军分区司令员景伯承在桂林步校主持召开了各县武斗民兵团负责人及县武装部第一把手会议。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吴华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他说:‘桂林问题肯定要解决。一小撮阶级敌人一定要搞干净。贯彻“七·三”布告抓两个关键:1、收缴武器。2、清理外地人员,对抗拒不交武器的要采取军事行动强行收缴’。桂林军分区政委慕石起也讲了话,他说:‘你们(指各县武斗人员)来桂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大贡献,坏人、坏头头、走资派、叛徒一个也跑不了’。八月十九日在‘一0四’驻地景伯承、慕石起主持召开了十二县武装民兵团负责人会议,具体布置了‘八·二0’行动,一0四部队康凝副政委、地区革委常委张牧田等参加了会议。
八月二十日,以桂林地、市革委会和桂林警备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署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全面落实中央七·三布告的公告》(简称‘八·二0公告’),借口以解除武斗据点、收缴武器、清查外来人员,组织大规模行动。行动前,收缴了‘造反大军’的武器,绝大多数武斗据点已经解除,为对付‘造反大军’,由市革委会将‘联指’武斗人员为主体组编了二千多人的‘工人纠察队’……配备半自动等武器,纠察队主要负责人有市人武部科长王永清,工交部武装科干部郑国安等。‘工纠’武装人员、各县武斗人员,其它‘联指’成员以及反戈一击的‘造反大军’部分成员等共一万多人组编为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于八月二十日凌晨,进驻‘造反大军’控制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搜捕。从八月二十日开始,接连好几天,除从据点抓人外,各单位‘联指’也分别自行抓人。因‘八·二0’这个支一派压一派的错误行动,导致以后一段时间被抓、被打、被杀、被抄家、被错批错斗者约万余人。”
然而,《市志》却这样“编纂”:
“8月20日 桂林地、市革委会和桂林警备司令部、政治部联合签署《关于进一步落实〈七·三布告〉的公告》。
8月21日 凌晨,市革委会指挥‘工人纠察队’及‘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强行进驻‘造反大军’控制的据点。”
“八·二0行动”,就这样被《市志》抹杀掉而变成“八·二一行动”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黄永胜亲自策划指挥、由韦国清一伙执行的武装镇压一派群众的罪行,就这样被《市志》掩盖过去了。这是最明目张胆的无中生有伪造历史!
二曰假痴不颠
《市志》的编纂者这些假装的政治痴呆者们,他们对在桂林发生的许多文革大事,装聋作哑,不提不记,企图让时光来淡化和淹没那些曾叫韦国清者们做噩梦的文革罪恶历史。君若不信,请看下面的事实:
一,1966年的假痴不颠 (以下均引自桂林官方有关资料。这些资料虽不完全,也存在诸多有意的错误,不过用它们来对照《市志》有意的错误,更能说明问题)
(一)“七月四日,区党委作出决定,对张云莹(师院院长、代党委书记)、陆文中(院党委副书记)、吴元庆三人以镇压‘文革’为名,令其停职反省。”
(二)“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区党委第二书记乔晓光在师院礼堂召开的全体师生员工动员大会上宣布:黄云、徐为楷犯了所谓方向路线错误,区党委决定并经中央批准,撤销黄云市委书记和徐为楷副书记兼‘文革’组长的职务。”
这些算不算在桂林发生的文革大事?《市志》为什么不记呢?因为韦国清文革初期在桂林犯的错误更加严重,如果记他们的事那么韦国清干的事要不要记呢?而且,对上述领导干部的处分,都是区党委决定的。这样人们就会问:这些干部所执行的,其实都是韦国清当时的指示,结果韦国清没事!他们不是成了替罪羊吗?
答案,还是让韦国清自己来作吧——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我回到桂林……对于敢想、敢闯、敢于向区党委、市委的错误开火的革命小将……极错误地认为他们是受坏人背后操纵,在‘闹事’。于是,我提出要对要害部门加强警卫,在机关、工厂成立赤卫队。防止红卫兵冲击。把革命小将视同洪水猛兽。我还请桂林步校派出宣传车……是把矛头指向头一天上午游行的桂林‘老多’,起到了挑动群众斗学生的作用。特别严重的是,当我听到一些片面的、尚未证实的汇报后,更加害怕群众,害怕坏人钻空子,煽动‘暴乱’。八月十九日、二十日两天,先后调动几个连队,集结在郊区桂林步校,加以防范……是极端错误的。”(摘自韦国清的书面检讨)
(未完待续)
2010年6月1日
附件
《桂林市志》大事记文化大革命部分 (1966年——1978年及1983年) 1966年 1月19日 龙隐桥建成通车。
2月12日 中共桂林市委发出通知,在全市开展向焦裕禄学习的活动。
2月25日~27日 中共桂林市委组成千人工作队,分别深入到工交、财贸、基建、郊区各基层单位,宣传贯彻《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的决定》及市委党员干部会议精神。
3月13日 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及其秘书程思远回桂林参观游览。
4月27日 中共桂林市社会主义教育总团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分团,分别成立分团工作委员会。28日,各分团中的桂林队员进点。
5月初 全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染织厂、机械厂和食杂公司为先行,先后在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等系统的85个单位铺开。
6月4日 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5月28日改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贴出批评院领导的大字报。中共广西师院委员会组织一批大字报加以反击。
6月14日 广西师范学院少部分学生贴出《炮轰桂林市委》的大字报。
6月16日 7100人参加横渡漓江活动。
6月20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派出以中共桂林市委副书记徐为楷和自治区党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申本田为首的“文化大革命”工作队进驻广西师范学院。
6月21日 南郊暴雨,3个小时雨量达106毫米。相思江水猛涨,雁山公社7300多亩田地和30多间房屋被毁。
6月23日 中共桂林市委及“四清”工作总团发出《关于各工作团成立文化大革命小组的通知》。
7月2日 桂林市“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7月22~23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扩大会议,认为“四清”中主要是要解决对“当权派”和“四类干部”的斗争问题,中心是“使无产阶级政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
7月28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领导干部和“四清”工作队长会议,介绍广西师院“阶级斗争”情况,并组织部分人员参观师院的大字报。
8月5日 “文革”工作队撤出广西师院,一些学生贴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对联。
8月17日 “首都红卫兵南下串联队”到桂林市。
8月下旬 红卫兵及一些群众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9月初 群众中出现“改组市委”和“保卫市委”的两大派组织。
9月7日 11时起,部分红卫兵在中共桂林市委院内静坐绝食,抗议市委“破坏文化大革命”。
9月10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广大群众向市委及市委领导干部提意见。
10日1日 桂林铁路南站货运站建成。
10月12日 第二发电厂(沙河电厂)工程指挥部成立。
10月下旬~12月中旬 各群众组织分别召开大会,批判中共桂林市委及市委主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各级负责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外语学校在桂林组建。
11月 桂林市体育运动员王维俭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女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平衡木、高低杠5块金牌,并与队友一起夺得女子体操团体第一。
12月15日 桂林味精厂投产。
1967年 1月12日 “桂林市革命造反大军联合指挥部”(简称“造反大军”)“接管”桂林广播站。
1月24日 “革命造反派夺权行动委员会”进驻中共桂林市委、市人委、市“文革”小组和市公安局等单位,“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
2月8日 市公安局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3月8日 由“市造反大军临时服务委员会”、部队干部和“革命干部”三方面的代表组成桂林市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下设工交、财贸、基建、3个办公室,负责指挥全市的生产和经济建设工作。
3月 驻桂林部队派出干部、战士,开展“三支两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工作。
4月25日 桂林市警备司令部、政治部成立,桂林军分区司令员景伯成兼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市军管会、市警备司令部发出布告,严禁打、砸、抢、抓,制止武斗,并对粮食、物资仓库和监狱等62个单位实行军管,对一些守护单位、重要目标派出警卫部队。
7月20日 市民政局新建的火葬场启用。
8月10日 桂林地、市“造反大军”成员夺取驻军武器弹药。
8月13日 桂林市“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简称“联指)成员,包围二塘火车站及炸药库,抢夺武器。
9月15日 桂林市一派群众组织和另一派群众组织在阳朔县白沙镇发生武斗,开枪打死2人,是为“白沙事件“。
9月28日 市召开职工干部代表大会,促进革命领导干部、革命群众代表和军队代表的“三结合”及尽早实现大联合。
10月24日 桂林市无产阶级革命大联合委员会成立。
1968年 1月10日 市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公告,支持两派;群众组织实行联合,规定群众组织不准抓人、打人、杀人,不准高打、砸、抢、抄。
2月18日 “造反大军”及“联指”代表在支左解放军主持下,经过办学习班,组成“桂林市革命大联合委员会”(简称“大联委”)。
3月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4月14日 桂林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市8万军民集会庆祝。
4~11月 郊区、城区人民公社及各单位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
5月初 两派群众组织分别占领据点,逐步形成以阳桥为界的南北对峙局面。
5月17日~8月3日 两派大武斗,全市陷入混乱状态。
6月4日 桂林市周围12个县的8000多农民进城介入桂林武斗。
7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为解决广西问题发出《布告》(简称《七·三布告》),立即停止武斗,恢复交通,交回枪支及物资,外来人员要返回,严惩坏人等。
7月13日 设在桂林的广州军区桂林步兵学校撤销。
7月14日~8月8日 桂林地、市革委会及桂林驻军支左领导小组为忙落实《七·三布告》,先后多次发出通告,要求两派立即停止武斗,撤出据点,拆除工事,通过谈判进行大联合。
8月20日 桂林地、市革委会和桂林警备司令部、政治部联合签署《关于进一步全面落实〈七·三布告〉的公告》。
8月21日 凌晨,市革委会指挥“工人纠察队”及“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强行进驻“造反大军”控制的据点。
8月30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接收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几个问题的通知》。
9月3日 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高、中等院校及医院。
9月6日 市革委会发《关于封闭集市贸易的布告》。
9月13日 市和郊区安置办公室联合举办“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0月20日 郊区召开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桂林市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农代会”)。
11月下旬 桂林电表厂自制1300吨油压机成功。
11月 市革委会把原直属机关干部(少数调市革委会工作外),分别集中在七星幼儿园、民族师范学校和冶金地质专科学校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对干部进行批斗和审查。
12月7日 桂林市红卫兵首届代表大会召开,成立“桂林市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红代会”)。
12月12日 桂林市工人阶级首届代表大会召开,成立“桂林市工人阶级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
12月 市革委会成立第三办公室,专司“清理阶级队伍”工作。
1969年 1月17、19日 数万群众于广西师院及体育场集会,批斗所谓的特务、叛徒、死不悔改走资派。
2月初 “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桂林日报社。
2月3日 欢送首批知识青年(部分中学毕业生)到农村安家落户,原市直部分干部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3月7日 市革委会召开整党建党会议,号召要认真搞好“斗批改”,以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九大”召开。
4月15日 首批上山下乡的街道居民,分别往全州、恭城等地农村安家落户。
4月 集中原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非党干部及社会上党外上层人士共81人于市妇幼保健院,举办“党外人士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进行“斗、批、改”。
8月8日 桂林市“五·七干校”成立,原中共桂林市委、市人委干部500余人,在原市园艺场场举行开学典礼。
9月22日 桂林齿轮厂试制成功冷挤机。
9月24日 青狮潭水电厂第二机组与桂林电厂并网发电。
10月18日 以阮友寿为团长的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代表团到桂林参观访问。
12月5日 市革委会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单位要以“备战、备荒、为人民”和“要准备打仗”的观点,统帅年终总评。
12月上旬 郊区革委会召开抓革命、促生产三级干部会,号召掀起以大办水利、造田造地为重点的冬季生产高潮。
12月20日 原市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的214人集中雁山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970年 2月13日 为贯彻中共中央1月31日《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的决定》和2月5日《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市革委会决定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二·五运动”)。
2月下旬 桂林地、市下放近300名医务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
3月21日 市防洪指挥部成立。
3月 桂林市成立清查“五·一六”领导小组,单位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专案200人员多人。
4月10日 19时30分,桂林林业汽车队汽油库因雷电引发火灾。
4月17日 市革委会组织3万多名骨干,统一行动,于凌晨2时对800多“对象”抄家,以“搜查反革命破坏活动”。
4月26日 各界群众俯庆祝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4月底 市革委会政工组组织教育革命参观团到外地参观。归来后在全市进行教改实验,一些中学到生产队办教学、生产、无私奉献教研基地;一些中学办分校或校办工厂、农场。
5月4日七星岩、芦笛岩等风景点开始凭票浏览。
5月14日 市革委会召开计划会议,学习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和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
6月16日 贯彻毛泽东主席“六·二六”指示,桂林市区下放300名医务人员到农村;组织69个农村巡回医疗队,参加793人次;郊区77个大队中有73个大队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培训“赤脚医生”80多名。
7月 市革委会成立中共党的核心小组。
7月 桂林市民兵独立营(1000多人)开赴融安,参加枝(城)柳(州)铁路筑路大会战。
8月17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广泛地开展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要亲自抓,各卫生单位的领导要亲自抓,各卫生单位要做到小手术不出公社、工厂。
12月19日 10月以来城区连续发生火灾10数起,经济损失近20万元。市革委会发出通报,要求各级革委会建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检查。
1971年 1月初 市革委会将郊区自1965年实行的粮食征购任务3年的政策,改为一定5年,并对少数征购任务畸轻的社队适当调整。
1月 全市开展“批陈(伯达)整风”运动。
2月17日 市革委会召开物资调剂会议,部署清仓查库,修旧利废,调剂余缺,以解决物资不足的矛盾。
4月17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召开在南宁学习的各地、市负责同志会议,强调桂林是“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的重点地区。
4月23~27日 中共桂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中共桂林市委员会。
5月29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暂行条例》。
7月6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认真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开放筹备领导小组。
7月31日 开始实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的制度。
10月中旬 中共桂林市委根据上级统一布置,开始分批分期举办学习班,开展“批林(彪)整风”学习,批判《571工程纪要》,清查有关的人和事。
10月19日 桂林市城市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桂林市城区革命委员会。
11月19日 市革委会成立改革临时工制度领导小组。
12月15日 中共桂林市委、市革委会决定加强党对农业学大寨工作的领导,争取奋战二三年,实现“社、队、站变大寨,郊区变昔阳”的奋斗目标。
1972年 2月 根据中共自治区委员会三届三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全市各战线分期分批,先党内后党外,原原本本地传达中共中央文件,逐条逐句地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及其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
3月 根据中共自治区党委《关于在城市、县城、街道铺开社会清队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市结合“清队”进行城镇居民下放农村工作。
4月12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建立健全社、队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的通知,规定人民公社建立农机服务站,生产队建立农业机械小组。
5月20日 市革委会进行机构调整,成立16个局、撤销工交、财贸、农林水3个小组;保留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和“五七”干校。
是日 市人民法院恢复。
5月中旬 城区街道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分子的群众运动。
10月13日 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安置处理老弱病残干部的意见》,以“可退可不退就不退”为原则。
11月8~28日 中共桂林市委在自治区党委主持下,在南宁市召开常委扩大会。会议对桂林市“一打三反”运动的“4·17”大清查扩大化提出批评。
11月上旬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强调要狠抓阶级斗争,狠批资本主义倾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11月19日 尼泊尔王国首相基尔提·尼迪·比斯塔和夫人到桂林参观访问。
12月9~17日 中共桂林市委举行第十次全会扩大会,传达贯彻11月8日在南宁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精神。
1973年 2月 城区街道结合社会“清队”,开展整顿社会治安工作。
4月26日 共青团桂林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九届委员会。
5月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正式对外开放旅游。
6月15日 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市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
6月27日 市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六届委员会。
7月8日 中共自治区委员会发出通知,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撤销“三支两军”机构和撤出人员。自此,市“三支两军”人员开始分期分批撤出。
7月9日 撤销桂林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
10月上旬 中共桂林市委成立社会主义教育领导小组,抽调400多人,组成24个宣传队,到21个先行单位试点。
10月15日 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及夫人到桂林参观访问。
10月18日 47个国家驻华使节和夫人及外交官员到桂林参观访问。
12月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干部学校在桂林组建。
12月10日 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总参谋长彼得里特·杜米为团长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事友好代表团到桂林参观访问。
12月14日 李宗仁的元配夫人李秀文从美国回到桂林定居。
1974年 2月9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干部、工人、知识分子代表会,传达中央文件,动员“批林批孔”。运动期间,有些人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而遭拘捕判刑。1983年1月平反。
4月15日 中共桂林市委部署落实政策工作,要求各系统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
5月10日 阮氏定副司令率越南南方妇女解放联合会代表团抵桂林参观访问。
5月14日 开放绢纺厂、橡胶机械厂、广西师范学院等14个单位供一般外宾参观访问;增开无线电一厂等8个单位供常驻桂林的越南病员和越校师生参观访问。
5月 恢复中共桂林市委学校,成立市直机关临时党委。
6月9日 罗马尼亚国地防空司令瓦西列·阿列克赛上将到桂林参观访问。
6月10日、21日 美国驻华联络处副主任詹金斯和布鲁斯先后到桂林参观访问。
7月6~12日 中共桂林市委分别召开常委会、科以上领导干部会、基层领导干部会和群众大会,传达、宣传中共中央1974年21号文件,动员和部署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7月中旬 橡胶厂、绢纺厂等单位开始宣讲“儒法斗争史”。
7月16日 漓江大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区30条街道被淹,5000多户居民受灾;郊区75个大队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洪水持续3天3夜方退。
8月3~5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各部、委、办负责人会议,部署机关的“批林批孔”运动。
8月6日 越南民主共和国副总理黎清毅率越南政府经济代表团访问桂林。
9月21日 4万多军民集会,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10月23日 丹麦王国首相保罗·哈特林到桂林参观访问。
11月 桂林市贫下中农协会成立。
12月19日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一行到桂林参观访问。
1975年 1月4日 桂林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
2月8日 波兰共产党总书记齐米日·米雅尔抵桂林参观访问。
3月5日 刚果人民共和国总理亨利·洛佩斯及由他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到桂林参观访问。
3月8日 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副司令员江燮元、欧致富到桂林视察。
3月26日 由944名干部和452名广西师院师生组成的第一批“抓三分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染织厂、二塘公社等52个单位。
4月6日 南宁——长沙航空线开通。
4月17日 桂林电网并入广西电网。
4月24日 比利时王国政府首相莱奥·廷德曼斯和夫人到桂林参观访问。
5月 中共桂林市委结合整党整风组织党员轮训。
是月 全市开展“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所谓“批资批修总体战”。制订“堵资本主义的路,迈社会主义的步”的12条规定。
9月27日 以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为团长,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副总理黎清毅为副团长的越南党政代表团到桂林访问。
10月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号召大学习、大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苦战3年,改变郊区面貌。
1976年 1月8日 周恩来总理逝世,一些单位群众自发地以不同形式举行悼念活动,寄托哀思。
2月27日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到桂林参观访问。
3月31日 郊区甲山新立小学学生因敲取旧迫击炮弹头上的铜引起炮弹爆炸,死28人,伤5人。
4月 全市各单位组织理论骨干队伍,召开务虚会,宣讲“资产阶级就在党内”,“民主派等于走资派”,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活动。
5月20日 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率领友好代表团到桂林参观访问。
6月17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市、郊两级常委会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7月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全市人民连日哀悼。
7月8~12日 桂林大水灾,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灾工厂19个,损失75.7万元;受灾水田31652亩,菜地2282亩。
9月5日 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利托亚·塔努马非利到桂林参观访问。
9月18日 中共桂林地、市委,桂林地、市革委会在市体育场及附近街道举行追悼会,沉痛惧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24日 中共桂林地、市委及地、市革委会召开群众大会,热烈欢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2月 中共桂林市委领导全市人民揭批“四人帮”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
1977年 1月8日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揭幕开放。
1月中旬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第十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揭批“四人帮”,号召掀起学大寨的新高潮。
4月26日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统阿瑟·钟抵桂林参观访问。
5月10日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到桂林参观访问。
5月28日 桂林冶金地质开研究所研究成功人造金刚石。
6月初 全市召开广播大会,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庆会议精神。
7月23日 桂林地市5万多人集会,庆祝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追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恢复邓小平职务;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党籍,撤销他们的一切职务等决议。
8月9日 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一行到桂林参观访问。
8月16日 中共桂林市委举办秘书长学习班。接着,全市开展全面清查“四人帮”、政治排队运动。
10月1日 改建新桂林火车站投入使用。
10月7日 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总统阿赫马杜·阿希乔到桂林参观访问。
10月上旬 中共桂林市委分别召开科研单位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座谈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动员加快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步伐。
10月28日 市革委会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11月上旬 桂林电表厂与中国计算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成功的ZQS-5交流阻抗比较装置达到国内行进水平。桂林二机械厂试验成功热处理碳、氮、硼“三元共渗”新工艺,使摇臂钻主轴头部硬度达国内先进水平。
11月15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干部大会,揭批“四人帮”炮制的“老干部都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
11月22日 教育战线职工集会,批判“四人帮”破坏教育革命的罪行。
1978年 1月29日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全禄、韦统豪等20人以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称号,号召全市要民向他们学习,掀起学大庆、 学大寨新高潮。
1月 市一建公司木材加工厂自制纤维板制浆机组建成投产。桂林地质研究所研制成功机械细磨抛光矿石片新工艺。橡胶机械厂研制成功国内最大的自动化双膜定型硫化机。
2月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双轴定向聚丙稀薄膜。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试制成功单道弯晶X射线荧光谱仪。桂林无线电四厂研制成功功率因数补偿自动控制器。
3月 桂林齿轮厂试制成功电解内齿轮机床。市汽运公司试制成功60吨大型平板车。
4月12日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大会,传达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给冶金地质研究所勘探技术室等28个单位转发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奖状。
5月16~17日 连降大雨成灾,农作物受淹30543亩,受灾严重的6339亩。
5月中旬 全市开展揭批“四人帮”、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一批双打”运动。
6月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会议,部署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工作。
7月11日中共桂林市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自治区科学大会精神;转发自治区科学大会授予桂林市的先进集体、先进科技工作者的奖状;授予182名工程技术人员以技术职称。
8月5日市革委会召开质量报捷大会。桂林量具刃具厂等36个厂的75种产品分别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和本厂历史最好水平,向大会报捷。
9月7日中共桂林市委、市革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自治区四级干部会议精神,动员深入揭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改变领导作风,落实党的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积极性;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整顿和加速发展社队企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20周年。
10月31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要点》把桂林市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环境污染的20个城市之一,要求到1985年基本解决大气、水质污染等问题。
10月全市工交战线举行庆功会,表彰了在“质量月”活动中立一等功的量具刃具厂等8个单位,立二等功的机械厂等8个单位,立三等功的桂林钢厂等21个单位;获质量信得过称号的11个产品,立功的105个产品;获质量信得过称号的36个班组和157人,分别授予奖品、奖旗和证书。
11月 中共桂林市委重新复查、公开宣布纠正一批原定性偏高、处理偏重或与事实有出入的案件,撤销其原处理决定。
12月24日中共桂林市委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通知。
1983年 1月12日 全市开展物价大检查。
1月20日 下雪,城区雪量3.6毫米,积雪深度4厘米。
1月 市公安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广西总队桂林市支队”。
4月下旬 中共桂林市委开始贯彻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示,在全市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简称“处遗”),平反冤假错案,清理“三种人”(跟随林彪、“四人帮”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调整各级领导班子。
5月 净瓶山大桥建成通车。
6月1日 121个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利改税制。
6月 松坡中学高中部改为“桂林市第一职业中学”。
7月20日 中共桂林市委召开经济会议,要求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刹住乱涨价、乱摊派、乱发奖金和滥发补贴的歪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8月21日 泰国武装总队最高司令沙友德·格莲上将一行到桂林访问。
9月6日 约旦国王候赛因·伊本·塔拉勒和王后到桂林参观访问。
9月14日 由桂林飞往北京的中国民航264号三叉戟客机在机场起飞时,与一架军用飞机相撞,乘客死10人,伤19人,机组人员伤2人。
9月23日 “处遗”工作队1800多人,分为254个小组,分赴各基层单位,督促和帮助抓好“处遗”工作。
9月24~28日 市人民政府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技术鉴定会,规划突出一个中心(风景游览城市)、两个特点(山水甲天下和历史文化名城)。
10月1日新建的市少年宫举行落成典礼。
10月8日临桂县划归桂林市管辖。
10月21日 桂林靖江王墓群遭到大范围的严惩破坏,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保护好。
12月7日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改造的桂林至阳朔公路竣工通车。
12月18日市职工业余大学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
12月30日 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