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3|回复: 3

小城文革录(陕西户县)第19-22章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0-6-7 1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九回“五七”指示隆重发表社队企业应运萌生

     东街一队办厂兴隆  队办人员运营遭灾

  诗云:
  指示莫当乌托邦,农民自有好主张,
  社队企业轰然起,偏逢雨骤风又狂!

却说196657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毛泽东在信中还设想,工人、农民、学生、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都要这样做。
  这就是著名的乌托邦式的五七指示!在此之前,农村是不许办工业的,这一指示发表后,农村社队借此机会迅速掀起了办工业热,一大批社队企业办了起来。
  户县城关镇东街一队地处城区,地少人多,常有剩余劳力,往年农闲时常抽出一些劳力去搞些临时副业,如短途运输、车站装卸等,只能多少添补队上花用,集体经济乏力,农民生活困难。1968年,队长张满庆(30岁)召集社员聚在一起议论,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办起一个工厂?大家一拍即合,经过慎重研究,充分讨论,统一了意见,立即行动起来。当时队上很穷,既无钱,又无技术,他们找了原国营惠安化工厂工人张根臣作技术顾问。很快,这伙年轻人在没有任何物质条件下,白手起家,克服困难,办起了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起名叫“户县城关镇东街第一修造厂”。陈连玉任厂长,张振文任贫协代表,翟保省(21岁)任会计,肖乃明(19岁)任出纳,张伯荣(23岁)任保管兼开票员。又请了西安人王浩当采购员,本队社员20多人当工人(农闲时人数增多,农忙时减少或停工)。他们报请大队、公社及县上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当时并无申请领取营业执照之说),干了起来。
  这个厂子,填补了当时僵化的计划体制的不足,很快地就揽来了一批工业加工活,令他们异常兴奋,夜以继日,精工细作,很快地完成了加工合同,有了收入。此后,他们一发不可收拾,仅一年多的时间,先后给西安农药厂加工了“排管冷却器”、振动手推车“等设备,给西安五二厂加工制造了“5吨炼钢炉”2台及其他设备,给铜川铝厂加工了“真空抬包”、“电解质镏子”、“焦炭预热炉”、“真空缸”等40余项设备;还给周围的生产队的农机具修理提供了方便,也给本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当年的劳动日值即达4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惊天的数目,为了不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商议把当年的工日提高一倍,使工值降低为2元钱。农业上也是锦上添花,修造厂先后给队上买水车3部,手扶拖拉机3台,革新柴油车1辆,柴油机2台,大小电动机34台等,还给队上购买料化肥、农药和其他小型农机具等。本队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员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时正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的行为还是引起了方方面面的注意,县革委会、县税务局、县银行曾3次进驻修造厂调查“经营方向”。“一打三反”运动开始后,城关镇也组成工作组进驻修造厂,办学习班、审查、查帐,但未查出什么问题,只认为“方向有问题”,批准继续生产。但还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不但使这个小厂彻底覆亡了,而且使这些年轻人翻开了他们历史上最痛苦的一页。
  那个修造厂聘用的采购员王浩,曾在工厂开设之初,介绍过一个西安的青年也来厂做采购员,这个青年名叫李铭,又名李满潮,曾是西安544厂工人,据说后来参军在陕北看守劳教犯人复员后到延安农民银行工作,因患肝炎退职。这个李铭在这个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到户县庞光公社化东大队修造厂当采购员。李铭不知怎么认识了铁路上一个姓方的,给他了一张空白的铁道部介绍信。当时,铁路三线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大批铁路工人进入山区,急需露营帐篷,这李铭为了把制作帐篷架子的活弄到手,竟把这份铁道部的空白介绍信,填写为铁路三线建设急需的帐篷架子指令叫户县庞光化东和东街一队修造厂制作的介绍信,到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去,生产组竟批转到户县革命委员会,同意这批帐篷架子的活叫这两个修造厂制作。事情未及开展,就已暴露,各级革命委员会都十分震惊,认为在“一打三反”期间竟出现这样的事情,是阶级斗争的具体反映,其严重性不亚于老舍描写的“西望长安”,是典型的“李万铭”第二。19703月,李铭被西安市东风区(现新城区)公安军管组抓了起来,并很快地被以“反革命诈骗罪”提起公诉。
  东风区(现新城区)公安军管组了解到李铭曾经王浩介绍到户县工作,便在314把王浩也抓了起来,后又移交到户县处理。平心而论,李铭的犯罪动机与政治毫无瓜葛,他的动机也只是想把活揽到手而已,而且他的行为户县东街第一修造厂的所有人并不知情,但在当时的严酷的政治气氛下,户县城关镇东街第一修造厂还是受到了牵连,5月,开始被追查,全部设备、原材料都被封存,工厂被以“地下黑工厂”名义被封;队长张满庆、厂长张振文、技工张根臣以及会计、出纳、保管等全部被送进学习班隔离审查。这一案件使全县群众闻之震惊,到处街谈巷议。各级革委会也如临大敌,把全县的队办企业都进行了一次整肃,那庞光公社化丰大队修造厂也被查封,几个当事人也被抓走,严重地打击了农民群众办企业的热情。
东街一队队长张满庆心急如焚,他在被审查期间一方面要安排给已转回户县羁押的王浩送饭,另一方面到处打听事情的真实情况,还要安排即将带来的夏收准备工作。他不顾工厂已被封,指示张振文、翟保省等偷偷用封存的钢材给本队制作大铁门一合及电动碌碡架一个、铁框一个,这些行动后来都成了他的罪行。
  1970610上午,户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在组长吴和的带领下进驻东街一队修造厂,要拉走封存的设备和物资,队长张满庆急忙从学习班赶去阻拦,他挡在门外,态度强硬地说:
厂里的事,谁的事谁拿上!至于这些东西,大部分是贫下中农的血汗,不能拉走!你要拉,咱拿不了这事,等开个贫下中农会,大家叫你拉你就拉,大家说不叫拉,看伢大家咋办!!
  但张满庆在当时强大的政治压力下,还是未阻止住设备和物资被拉走的命运,而且户县城关镇很快地下达了一份决定:
  张满庆身为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利用职权请客送礼、行贿,勾结坏人,密谋策划成立地下工厂,私刻公章,大量贪污盗窃国家战备物资,非法承包工程,假社会主义之名,行资本主义之实,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决定:撤销张满庆……职务,交群众批判,彻底搞清问题。……
  不但如此,张满庆和厂里的技工张根臣、采购员王浩在828全被拘押收监。
  东街一队修造厂大量的设备和物资到底被拉到那里了呢?原来有一部分被无偿拉到城关农械厂,其中绝大部分被当时86128部队支左担任户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组长的吴和在“革命”和“打击投机倒把”的名义下,无偿拉到了部队,作为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的物资基础,这真是绝大的讽刺。还有一万元现金,被城关镇办起了拖拉机站。
  被押在西安东风区的李铭被认为罪大恶极,很快被判处死刑,并被立即执行。户县的“地下黑工厂集团案”也在加紧处理,张满庆等人罪行材料被整理了出来,有这么几条:
  一、私刻公章,招摇撞骗;
  二、私包工程;牟取暴利;
  三、大肆盗窃国家战备钢材和其他财产;
  四、采取恶劣手段,大肆进行贪污活动;
  五、套购国家战备钢材及其他物资,非法用国家及其设备;
  六、包庇纵容坏人,大肆进行挥霍浪费。
  1970103,按照当时的流行作法,户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在城关镇东关大队召集贫下中农250多人,讨论对以张满庆为首的“地下黑工厂集团案”的处刑意见,在引导下,处刑意见令人怵目惊心:判处张根臣、王浩死刑,立即执行;判处张满庆有期徒刑20年……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有几个人将被杀头的重大案件却被长期搁置了下来,迟迟未予判决,直到197335,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户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才下达了刑事判决书,罪名从原来的“地下黑工厂”变成了“投机倒把”:
  罪犯张根臣、王浩,均系前科犯,本应老实遵守国家法律,从事正当职业,重新做人,但该二犯恶习不改,无视国法,大肆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破坏社会主义经济,构成犯罪,应依法惩处。
  罪犯张满庆,身为生产队长,不能维护和执行国家法律,反而积极支持、参与同案犯张根臣、王浩等进行投机倒把犯罪活动,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有一定罪责。
  1、判处张根臣投机倒把罪有期徒刑5年;
  2、判处王浩投机倒把罪有期徒刑3年;
  3、判处张满庆关押教育释放。
  ……
实际上,判决书下达之日,也是那王浩、张满庆释放之日,而东街一队修造厂则彻底垮了。张根臣直到1975年刑满,因无家可归,又回到了东街一队,当了社员。197510月,受队上指派到西安办事,不料被火车撞死,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正是:
集体企业何言黑?权力混淆是与非!
可叹业绩横被扫,几时待得春风回?
且看下回。


20081203_eb47f10b84a529f185bclpdKI1MN6C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回    革委会造反派掌权施威   大队长赵宏章被斗遭殴
                    开大会喊口号威风八面   吊大梁跪铁管沦落一井

    诗云:
    阶级清理风云生,可怜农村最基层。
    愚氓掌权无天理,打击报复竟横行!

    却说上回说到东街一队“黑工厂”一案,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实事求是作风回到了户县大地,1980年,户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又重新进行了审理,决定撤销原判,不再认为上述几人有“投机倒把”罪;5月25日,新的判决虽仍认为张根臣犯贪污罪判有期徒刑2年,退出赃款169元,但郑重宣告王浩、张满庆无罪。戴在这些人头上多年的“地下黑工厂”、“投机倒把”、“贪污”帽子才摘了下来。按下不表。
    却说1970年的一天,户县最北边的一个村子——宋东村,有两个人,手戴手铐,被公安人员押着望村外走,这两个人,一个叫刘世宏,另一个叫刘世民。他俩因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时涉嫌杀害这个大队原大队长赵宏章而被公安部门拘留。
    刘世宏,当年48岁。家庭贫农成份,本人农民出身,住大王公社宋东大队第四生产队,62年至68年任过本队会计,文化革命中任宋东文革会副主任,专政队副队长,1968年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任委员,同年9月大队成立革委会任宋东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刘世民,当年34岁,家庭下中农成份,本人学生  宋东大队第二生产队,64年至65年任本队会计,66年任本大队保管,文化革命中任文革会委员,专政队成员,1968年9月大队成立革委会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那死者原宋东大队队长赵宏章,当年48岁,家庭中农成分,共产党员。这一事件简直就是县城里棉花公司“清理阶级队伍”死人事件的翻版。
    却说那宋村,地虽偏僻,小小一村,却也历史久远,相传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龙台坊宋家堡送行迁居于此,久之成村,故以姓氏得名。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分为东西二堡。
    文化革命开始时,宋东大队就成立了红卫兵组织,提出要对地、富进行批斗,要大队党支部支持,大队支部书记刘志明,大队长赵宏章、副大队长刘建华、治安主任刘宝贤等人研究,根据阶级斗争的政策,“觉得搞这些人是我们的正点”,而且认为刘宝贤多年就是搞这些人的工作,了解情况,就派刘宝贤和文革会副主任刘世宏、刘世民等在一起搞这些人的问题。刘宝贤在和这些人搞地、富问题时,一再提醒刘世宏等人要注意政策。当时,刘世宏这些造反派已有些近乎疯狂,对凡是被定为地、富成分的家庭,大肆进行劫掠,没收的粮食、物品等财产,装了满满一办公室。刘宝贤怕弄乱了,就多次建议要进行登记,后来也这样办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斗争的方向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刘世宏等造反派也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党支部,原支部、大队成员都被迫靠边站,大队干部都成为批斗对象,大队长赵宏章被认为有经济问题而被批斗;治安主任刘宝贤被诬在解放前当过国民党的保长被揪出,挂反革命分子大牌子游街。
        1968年3月,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宋东大队原治安主任刘宝贤对宋东文革会的作法深为担忧,便写信向户县革委会反映,但县革委会当时派性正浓,他反映的材料,又被反馈到宋东文革会,引起文革会刘世宏等人的极大不满。
    此后,宋东大队也成了大队革委会,基本上造反派掌权,刘世宏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原大队班子的人几乎全部下台。
        1968年6 月份,县革委会召开了清理阶级队伍会议,提出要搞好清队工作,县、社分别成立了专政指挥部。刘世宏参加了公社召开的清队会议,传达了公社会议精神,学习了有关清队文件,宋东大队也成立了专政队,专政队长刘西荣,刘世宏当上了专政队副队长。专政队一共16人。开会研究清队办法,会上决定,将刘世福、孙继先、孙继玉三个四类分子叫来专政队审查。原大队长赵宏章和原治安主任刘保贤竟敢向县上乱写信,污蔑革命行动,搞翻案活动,决定叫来专政队审查。
        6月15日,刘世宏和刘世民把原大队干部刘志明、赵宏章、刘宝贤叫到大队办公室审查。办公室气氛森严,一片恐怖,专政队的16个人一个个怒目相向,一片恐怖。这些老干部被追问如何向县上反映。先将刘宝贤吊在大梁上打了一顿,追问反映一事。刘被打扛不过,只得承认了自己去县上反映之事。专政队又追问和谁商量后去的?刘承认和老书记刘志明商量过。又逼问刘志明,刘也承认此事。专政队又把矛头指向赵宏章,问赵知否此事,刘说赵不知道,赵宏章也不承认。专政队并不罢休,又将刘宝贤痛打一顿。随后放走了刘志明,留下赵宏章和刘宝贤二人,反复毒打和询问。此后几天,对刘宝贤和赵宏章持续高压询问,不断殴打、行刑。
        6月19日,整整殴打赵宏章一个下午,问赵宏章为什么说刘世民有男女关系的问题。还把原大队干部刘子章、刘建华、刘宝贤叫来陪桩。赵宏章说这事在这儿我不敢承认,牵扯有你们革命派内部的问题。专政队又逼问赵宏章的男女关系问题,还说明天要那个妇女来对质。那造反派不知是谁,递给刘子章、刘建华一人一个三角皮带,专政队员刘西井递给刘宝贤一个三角皮带,叫这三人打赵宏章,叫做以毒治毒。刘世宏等人让赵宏章跪翻砂用的铁管,跪上去后又给脖子上挂了一个水车轮子,当下把赵宏章弄得要向前扑倒。这时,专政队员刘西井给赵宏章的脚下支了一个大树根,支好后又给小腿的上边压了一块铁板,刘世宏又端来一个几十斤重的电动水车泵底下隔杂草的生铁帽子,猛地往赵宏章头上一扣,把已整得差不多了的赵宏章一下子砸得向前爬了下来,汗流满面,喘息不止。这才殴打停了下来。此时天已黑了,灯已点着。刘世宏命令赵宏章蹴在前边院子的牛毛毡篷下,叫刘宝贤蹴在后油坊的檐下,造反派在里边开会。那刘宝贤离办公室较近,听到里面在议论晚上再如何整人,刘世宏给专政队的人讲:
    今晚召开紧急会议,弄他赵宏章。他赵宏章再不好好交代,就把狗日的往日踏地打!打死一个给人民除一个害!
    那造反派开晚会,就各回各家吃饭去了,留下专政队员刘西井在6间办公室内看守这二人。那刘西井看来是整人整得自己先疲乏了,睡在东三间的一个平织布机上的板上看着两人。那两个罪人蹴在地上,只能互相看着,不能说话。看看人声寂静,赵宏章慢慢地立起来,脚步趔趄着向后边院子厕所走去。开始,刘宝贤以为赵是要上厕所,并未在意,闲着没事,只是用眼看着赵宏章。眼看赵从后院的东南角铁板井盖上过时,把铁井盖踏的“通”地一声响。刘以为赵要跳这口井,但赵并未停步,继续往东南角走了几步,脚踏着房和墙角的翻砂铁架子,抓着很低的墙,爬上了托檐上了低房,又从低房上了大房。刘宝贤感到不对,赶紧向刘西井报告。刘西井去后院转了一圈,叫刘宝贤去给刘世民报告,等人们来了以后,刘宝贤被命令蹲在院子,不许乱动。那刘宝贤心想:今晚不得了,赵宏章跑了,今晚非整自己不行。没想到,一群人乱哄哄寻人寻了一晚上,也没找到人,第二天就把刘宝贤放了。
        1968年6月28日中午,邻村康中大队社员靳丙文、张学成等卸水车时发现井内有人,因已知宋东大队赵宏章失踪,便通知宋东大队文革会来看。众人七手八脚将人捞上来,正是赵宏章。
    赵宏章的死震惊了户县北部,人们议论纷纷。那宋东大队的造反派也像煮熟了的茄子,蔫蔫嗒嗒地,也没有了“革命”的劲头,那些地、富分子和原大队干部也再未受到折磨。
    人死得不明不白,死者家属怀疑赵宏章被人杀害,其理由赵宏章不会自杀,井口跳不下去一个人,人捞上为什么头大,肚内无水,口内无牙,语录本只湿一点,手中拿一个手帕?又联想刘世宏曾因搞投机倒把,被赵宏章没收过自行车1辆,罚税20元。刘世民曾因队上要受他家空庄基而受赵宏章批评,还说过他坏话,从而进行报复。家属不停地向上反映。
    转眼到了1970年,又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三、五、六”运动猛烈开展,赵宏章井内死亡一案引起重视。县上进驻工作队对此案进行调查。怀疑对象就集中在刘西井、刘世宏、刘世民三人身上,于是采取措施,对该三人进行隔离审查,并以刘西井作为打开缺口的主要对象。
    在严密的审查中,刘西井供出他们令人震惊的杀人过程:赵宏章跑后,他马上追到油坊后边,此时赵宏章已跑到荻园,被他抓住。此时刘世宏、刘世民也追了上来,刘世宏用铁锨在赵的头部猛击一下,刘世民用铁冲子在赵迎面猛击一下,赵宏章当场被击毙到地,此后三个人把赵拖到宋东大队和康中大队之间的机井旁,扔入井内。
    这一供词引起县公安机关军管组极大重视,对刘世民、刘世宏二人加大了审查力度,但刘世民、刘世宏拒不交待。在此情况下县军管组以刘西井口供为依据将刘世民、刘世宏进行拘留。
    在反复的调查中,那刘西井推翻以前全部交待的杀人过程,理由是:
    当时我尿蛋子生了一个疮,疼得很。白天、晚上都叫人交代问题,我妈年老有病给我送饭时又跌到地道里,女人是个傻子,孩子小无人管,心又想:咱是个冷怂,人家刘世宏、刘世民是负责人,现在审查我呢!日他妈!要死都死!因此就横下心编了个框框,
    此事一直到1975年,宋东大队又进驻工作队对此案进行审查,经过严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刘西井交待杀人过程矛盾很多,情节不通:
    第一、刘西井交待东西路上赵宏章跑后,他马上追到油坊后边,此时赵宏章已跑到荻园,被他抓住。实践后,赵宏章没有刘西井跑得快,即刘西井至油坊后,赵宏章还下不了房。
    第二,刘西井交待刘世宏用铁锨在赵头上猛击一下,刘世民铁冲子在赵迎面猛击一下,赵宏章被击毙倒地,经咸阳地区法医开棺验尸,全体头骨正常无骨折,口牙完整无缺。
    第三,刘世英、刘井贤证明赵宏章跳房逃走10-20分钟才有人来问他俩见有人由这里跑了没有。从时间讲和刘西井说的不符,另外刘世英和刘井贤坐的地方离刘西井讲的作案地点有7丈多远,他两人未听见说话声,打人的响声,第二天油坊压油的人及刘世英并未发现异常痕迹,说明无作案条件。
    第四、刘世英证明在赵跑的第二天(6月20日)中午,他锄包谷时发现地里有朝东南方向跑得赤脚印,而赵宏章跑时并未穿鞋,有向此方向逃跑的可能。
    还有康中四队社员靳丙恒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我在咸阳买蒜回来,走在康中的北十字路口獾窝地跟前,发现井边有一个人,我就喊了一声是谁,人家回答是我。我又问了一句干啥的,人家说是偷马达的。
    这些情况联系起来看,赵宏章很可能自投井中。
    工作队还了解到:
    刘世宏解放前赌钱,做小生意,解放后贩卖大烟、盐碱,猪娃、辣面子,旱烟等。大搞投机倒把活动,走资本主义道路,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赵宏章担任大队长期间,除对刘世宏的错误行为,进行斥责外,并曾于1961年协同支部收过刘世宏的自行车1辆;1963年社交时又令刘世宏补税,因此刘世宏心怀不满,借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之机进行报复。并以自己文革会副主任的合法身份,领导群众对赵宏章实行逼、供、信,致赵宏章于死地。
    刘世民,出身学生,身为文革会委员,曾参与对赵宏章逼、供、信,但调查发现刘并未亲自或唆使他人打过赵宏章,且系一般成员。关于报复问题,经查在赵宏章担任大队长期间,刘世民就是二队会计。1966年赵又提刘世民为大队出纳,兼保管。
    现在我们可以还原当年赵宏章逃出投井的情况,1968年6月19日晚,经过一天残酷批斗的共产党员、原宋东大队大队长赵宏章身心俱悴,身上的疼痛,心中的屈辱,已使他对这个世界无所留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趔趄着走向后院,攀上墙头,爬上低房,又走向高房,用悲愤的目光瞭望了一下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庄,溜下高房,踏着刚收完麦子的麦茬地,向东南方向的康王村走去,终于到了两村交界处的机井边。我们无从知道赵宏章在跳下深井的一霎那间,到底想到了什么,是怎样的一个心情,但他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赵宏章是一个好干部、好党员,当把当年的事实弄清了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给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词全部推倒,还给了他的清白。
    公安机关虽然最后决定对刘世民无罪释放,对刘世宏给予教育释放。在坐了几年闷监之后,那刘世宏、刘世民终于回到了村子,但几年的监牢生活,和心理上的自责,给他们的惩罚和教训已够他们受用一生的了。

正是:
    争先恐后赴黄泉,井内才是新桃源。
    雾罩青山遮望眼,大地尚是雨潺潺
且看下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回  乡村哲人批判中恰逢知己  大学学生外调时欣遇良朋
                   形势严峻刘景华镣铐入狱  斗争残酷杨伟名夫妻服毒

诗云:
    星殒魂归四十年,涝水悠悠晨风寒。
    卓见真知注一叶,睿思忠言凝笔端!
    知义不愧真扈士,权宜堪羞世佞奸。
    先哲圣灵应无悔,笑看改革花满园。

    却说1968年5月7日早上,在户县县城北街的一条巷子里,传出了一阵悲苦的哭声,人们寻声来到一家门前,竟发现头天被批判的其一大队原文书杨伟名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杀了。
    杨伟名在户县是个有名的人物,就是他,和贾生才、赵振离共三位共产党员在1962年向各级党委写出了著名的《当前形势怀感》的建议信,信中直言:.
    目前我们已经承认“困难是十分严重的”。而严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地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同是在党和人民政府英明领导之下,何今暗而昨明?这种情况,已经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用不着连篇累牍的再行分析了。
却说这封信的建议信大胆的对当时的计划经济提出不同看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胆提法,并提出在当时是禁区的一种全新的“恢复单干”主张。
    这封建议信曾得到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的赏识,将此建议信登载内部刊物上。后来被毛泽东主席看到,指斥为“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毛泽东主席对这封信点名后,户县三名共产党员受到严厉的批判。后来,他们又在社教运动中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又遇到灭顶之灾。
    却说1967年9月,中共中央准备召开“九大”。这次会议决定要给以“刘少奇为首的反革命叛徒集团”定性定案,中央文革要西安红卫兵组成调查团,将刘澜涛的叛徒问题落实清楚。西安地区大专院校红卫兵统一指挥部授命西安冶院学生刘景华等组成调查团,到西北局和长安县的细柳公社姜仁村(刘澜涛搞“四清”运动蹲点的地方)开展工作。刘景华接到任务后,就带着12名团员来到长安县细柳公社的姜仁村,这时,刘澜涛已被军管会拘留。为了配合这次工作,军管会把刘澜涛押到姜仁村,接受调查询问。
    却说刘景华乃一介学生,那时的想法是,自己出身于穷苦人家,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下了江山,一个农民的儿子才得以上大学,应该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毛主席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就应无条件地站在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一颗红心两只手,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自己调查走资派的罪行,是对自己的信任,应坚决执行。可在翻看刘澜涛的材料时,刘景华对刘澜涛的叛徒问题产生了怀疑。一是刘澜涛早年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和同学们闹学潮被抓了起来。地方上有一位绅士同情学生,就找到县长说情。县长居然听了这位绅士的话,把学生们放了。但在揭发材料里却说成是刘澜涛写了悔过书出卖了组织后才被释放的。还有一次是在抗战初期,刘澜涛、薄一波、安子文等人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抓起来关在北京草岚子胡同监狱。这时候形势起了变化,国共两党为抗日准备再次合作,周恩来和蒋介石已经在庐山发表了国共两党合作宣言,国民党答应释放政治犯。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国民党决定释放他们,条件是他们必须有一个文字东西作保证。狱中支部书记薄一波为此事召集大家开会,大家一致决定不能写这个东西,如果写了就是叛变革命。由于当时正是革命的关键时刻,急需大批的同志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工作,而很多党的优秀人才被关押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应该让他们尽快出来,事情紧急,地方党组织便请示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刘少奇又请示中共中央,张闻天和毛泽东商量后,毛泽东签字决定,狱中的同志应该写个东西后尽快出来工作。刘澜涛他们这才写了一个文字性的东西很快出狱了。应该说,他们写的这个东西是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也是党的一个策略。可现在的揭发材料硬说他们之所以能出狱是投降国民党叛变了革命的缘故。
    对这些事情,刘景华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些糊涂,就想和谁说说,把自己的心事一吐为快,可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那几天刘景华陷入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困窘之中。
又一天,刘景华在翻阅材料时,发现刘澜涛有纵容、包庇现行反革命分子杨伟名猖狂向党进攻的事。区区户县城关镇七一大队的一个农民,竟然敢向党进攻,这样的事竟然能得到西北局第一书记的庇护,怎么可能?得好好看看杨伟名的文章。这一看,刘景华震惊了,尤其是那篇刊登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刊物《西北建设》上的《当前形势怀感——一叶知秋》。刘景华认为这篇文章本质地分析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其中分析之深刻、论理之透彻、结构之严谨、文笔之犀利,让人很难相信他出自一个农民之手,刘景华觉得好奇,决定去户县见见杨伟名。
    经过和杨伟名彻夜畅谈后:回到了调查团驻地,刘景华沉浸在一种异样的激动之中,杨伟名的一席话,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红卫兵大串联,领导干部被打倒,工厂停工,农民不生产,到处都在停产闹革命,他觉得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于是,他开始思考,这期间写了许多心得笔记,其中一篇日记这样写道:
    毛泽东同志为我国革命做出的巨大成就是全党、全国有目共睹的,他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作用也是全党公认的,似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毛泽东同志英明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将是很难设想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党内就逐渐形成了对毛泽东同志的偶像崇拜,似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就绝对正确,秋毫无犯。这种特别优越的地位,造成了毛泽东同志的专横和自信。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到了给刘澜涛结案的时候了。他认为刘澜涛的叛徒材料不够充分,不能定为叛徒,专案组的其他成员大吃一惊:怎么能这样讲,这不是替反动派翻案吗?最后,专案组综合大部分人的意见对他的提议不予采纳,对刘澜涛仍以叛徒定案上报,同时警告他要好好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
    他不为所惧,把自己的观点写信给杨伟名,并且又来到户县,找到杨伟名,和他当面交流。杨伟名也曾到冶院刘的宿舍,两人就文革中的问题进行了彻夜的讨论。他俩一致认为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搞个人崇拜的结果,1958年以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1958年以后的毛泽东思想就逐渐向“左”的方向发展了。到了现在就发展为一条“左”的政治路线。这一晚的言谈,成了后来红卫兵揪斗刘景华的又一重要证据。
    当刘景华到渭南进行社会调查时,他的宿舍被西安地区红卫兵造反统一指挥部查抄,他的一些书信、日记全被搜将出来,上面的言论被视为重要证据,将他打成现行反革命,罪名是用毛泽东思想反对毛主席。陕西省公安厅军管会迅即介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缉。他认为自己没有错,觉得真理在胸,正义在手,便理直气壮地回到学校,一踏进学校的大门,造反派就将他抓起来进行批斗,然后送交公安机关。
刘景华日记、信件中许多地方涉及到杨伟名,而杨伟名给刘景华的信也将他推下深渊。此后,冶院的红卫兵又到了户县,对杨伟名进行残酷批斗,他们说刘景华和杨伟名组织了刘杨反革命集团,同时罚杨伟名下跪,打他嘴巴、耳光。杨伟名受不了这种侮辱,5月6日深夜,他和妻子刘淑贞洗净了身子,换上了新衣,饮下了剧毒农药,睡在炕上,盖上被子,双双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却说在杨伟名谢世半年后,户县的城关镇七一大队革命委员会在一些人的欢呼声中宣告成立,成立报告这样说:
    忆往昔,斗争激烈,战火弥漫。翻开七一大队的斗争史册,回忆我们激烈斗争的艰苦历程,页页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步步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我们指引了航道。十六年来七一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始终。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杨伟名之流窃踞把持了大队党政财文大权,他们打着红旗反红旗,大搞资本主义复辟活动。他们结党营私,贪污盗窃,招降纳叛,打击和迫害贫下中农。多少人卖儿卖女,多少人沿门讨饭?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多少人满腔怒火,多少人英勇反抗?多少贫下中农“抬头仰望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1962年他们竟敢狗胆包天,上书中央,配合帝、修、反和国内牛鬼蛇神抛出了一株臭名昭著的大毒草《当前形势怀感》,同中国赫鲁晓夫一唱一和,恶毒攻击三面红旗,攻击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怀感》的批判“此件是反动的、纲领性的修正主义观点”,“为什么一叶只能知秋,我看一叶可以知春”的公布,彻底宣判了这一小撮走资派阴谋的破产,贫下中农无不欢欣鼓舞,斗志昂扬。但是在党内一小撮大叛徒陆定一、刘澜涛、戴云、王世俊和旧县委何(勤如)、曹(文青)、张(克仁)之流的包庇袒护下,最高指示以党内机密被一压再压,批斗不能群众性的广泛深入进行。面对着强压,贫下中农手挚宝书,无所畏惧发出了同一个声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发表,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激励我们高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大旗,板报上呼出了第一支震惊鬼蜮的“造反歌”,支持了第一次威名全县的8.14造反,炮轰杨伟名之流,炮轰旧县委,炮轰西北局的战斗打响了。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说什么:你们造谁的反?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杨伟名之流依然不能深入批斗。1966年8月和12月,《十六条》和《农村文化大革命草案》相继发表,一切阴谋诡计都被粉碎了。七一大队贫下中农文化革命委员会迎着阶级斗争的疾风暴雨刚一诞生,就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红卫兵“万山红遍”的出现,一场势如破竹、排山倒海的人民战争打响了,旧制度被打的人仰马翻,革命的怒涛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
从批斗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杨伟名之流,到破获刘、杨反革命案件,从支持8.14造反到9.3、9.4冒险保护我们亲人解放军和革命小将,从参与一中、八中向公安局进行绝食斗争到攻克公检法之顽固不化的反动营垒,从参加批斗一小撮兵团到挖出中国赫鲁晓夫在我县的代理人何、曹、张之流,从粉碎阶级敌人的种种造谣诬蔑到获得革命生产双胜利,从三结合生产班子的建立到革命委员会的诞生。那一夜不是通宵达旦,那一幕不是惊心动魄?七一大队的造反派战士、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誓死保卫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浴血战斗中,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写出了灿烂的历史。……
    这些和杨伟名朝夕相处、同样也难说不是善良的人们,他们用愚昧、野蛮来对待自己家乡难得的的才子、哲人,对他进行近乎仇恨的诅咒和唾骂。噙着血泪的杨伟名英灵,带着溅在他身上的唾沫,带着痛苦与屈辱,带着对真理的执着,永远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
        11年后,1979年6月19日,在县委书记苏耀先的关切和过问下,长眠地下的杨伟名终于等来了户县县委组织部为他平反昭雪的通知: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第二十六次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对杨伟名同志予以平反昭雪,并发给埋葬费,适当解决生活补助费,由城关公社主持召开群众大会予以宣布。
    这虽是一个带有尾巴,并不彻底的平反,但总算给了杨伟名一个清白。
    岁在戊子(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被誉为“改革开放先声”的农民思想家杨伟名先生逝世40周年。戌子清明(4月4日),户县文化界新老领导,县作协、县文体广电局创研室及杨新民一家一行二十余人,携时花鲜果,来到杨伟名先生墓前,缅怀先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的艰苦探索,特别是对“三农”问题的理论贡献,诸君如不嫌絮烦,现将当日户县文化局创研室主任耿朝晖所做祭词作一赏析。
    词曰:    南山苍苍     涝水汤汤     先生之德     山高水长     追忆往昔
    “五风”滋长   
    民怨沸腾     瓜菜代粮    先生著文     力主松绑     放开手脚     气和神爽    自由贸易     可补春荒     分田到户     粮丰有望
    烦琐一套     弃之何妨     过退辩证     初期漫长    双程轨道     合民衷肠     其心至忠     其言甚良    其方恰妥     其文堪赏     一叶知秋     闪烁光芒    告慰先生     君可安详     和谐社会     惠风和畅    农税全免     喜气洋洋     种粮直补     保价入仓    务菜植果     自己主张     顺应市场     百业兴旺    乡风文明     民主显彰     多予少取     反哺村乡    中国特色     旗帜高扬     科学发展     道路顺畅    万众一心     共奔小康     先生贡献     学界共仰     三秦名人     君列其榜     我辈慕君     哲者思想     我辈敬君     民本至上     我辈学君     秉炬而亮    持笔勤勉     绘我画乡     孜孜不倦     兴我家邦
    先生之灵     不朽且芳     先生安寝     呜呼尚飨

    正是:
    燕子斜上柳丝黄,荷角出土青泥香。
    细数杨公坟前草,马兰花蕊泛紫光。
   (户县原县图书馆馆长、县文化局创研室副主任刘高明祭诗)
    且看下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2: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回知青下乡红卫兵匿迹响应号召生产队落户
事故连发几青年罹难奸污知青张玉汉伏法

诗云:
堪叹当年红卫兵,振臂山呼齐折腾。
待到山河红一片,上山下乡影偬偬。

却说那1968年是多事之年,彼时文革大胜,“走资派”已是狼狈不堪,全国山河也已是一片红,红色革命政权革命委员会也已全部成立,“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那大批红卫兵却是一大问题摆在领袖面前,又一个大的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应运而生。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一度震撼全国、轰动全世界的红卫兵运动被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所代替。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是“必由之路”的年代,在当时确实是激动人心的伟大号召和满怀激情的豪言壮语。一部分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但更多城市青年是被政府强制离家、迁往农村的。与其在城市的生活相比较,知青们普遍感觉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他们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当然无法继续接受正常的知识教育,文化生活也几乎没有,他们和当地农民的关系也远非融洽。
这场解决“城市人口”运动的“实验”推行10年后,暴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上千万知青在人多地少的农村与农民争工分、争口粮;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却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在招工、招生、参军、入党、提干等问题上,后门风盛行,以至1978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谈到知青工作时说:“现在社会上对知青问题议论很多。四个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国家不满意。”
却说那丰京故地的户县,当年也和全国一样,作了大量工作,将大批知识青年送到了农村。1968年9月12日,户县革命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决定成立户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全面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工作。经过全面动员,和做过细的工作,到1970年,全县有989名学生上山下乡,分布在182个大队,346个生产队。各级政府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不少,短短的一二年间,“阶级敌人”强奸女知识青年的案件就有4起,殴打、迫害下乡知识青年的案件8起;诱婚的15起;逼婚的2起;挪用安置费的5起。到1973年,全县共有知青3361名,问题甚多,据统计各类问题450件,其中奸污女知青56件;猥亵女知青1件;奸污女青年2件;绺窃174件;盗窃90件;行凶打人7件;赌博5件;诈骗1件;政治案件8件。其中有6名“罪恶严重、态度不好”的犯罪知青被逮捕,,被“巡回批斗示众”。
在知青下乡的头一年,就死去了一名知青。
1969年3月1日,一封反映信摆在户县安置办公室桌上:

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
我叫马景汗,回族,现年70岁,系物资供应站工人。本人家庭成分贫农。年老困难,甚至连自己住的一间房子都没有。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对照顾我家庭生活困难,一直让我继续工作着。实在使我感激不尽,我中年丧妻,家庭贫穷,无法再成家,和自己的兄弟一家在一起生活。大侄女从别处给我抱来一个男孩子,交我抚养。一直抚养到18岁,起名“马文革”。系68年毕业生。68年11月,适逢伟大的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号召,开始动员在校应届毕业生,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户县两名教师到我的住处动员马文革到农村去,当时我给他们一再讲马文革有“先天性心脏病”,他们置之不理,说:“让孩子赶快回来,到农村去,到时候粮户全销。”就这样威胁我,根本就不顾毛主席“除老弱病残者外”的最高指示,肆意篡改党的政策。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按他们的话,给孩子打电报,将孩子叫回户县。孩子在成都他二姨处料理家务。孩子回来后,就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立即奔赴农业第一线去中农再教育。68年11月20日孩子就到户县祖庵公社甘水坊大队。在生产队孩子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69年春响应党的伟大号召,不回家去,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就在正月初三晚上孩子由于饮食不佳,引起心脏病复发,到初五那天,生产队派人拉到县医院,进院半小时,经抢救无效,孩子去世了。孩子死后很长时间,无人过问,我曾找县毕办解决,直到初七晚上我同县毕办,县一中,祖庵公社,共同研究,才给解决了一部分。第二天我们就将孩子拉回西安,按照回民仪式,将孩子安葬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对我来说,一个70岁年迈的人,失去了心中唯一的希望,我是多么的伤悲, ,总是孩子去照料我,我死后有人去掩埋我,我病倒在床也有人给我端饭,端水,照料我的一切,而现在一切孩子死了,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一人,怎么办呢?我实在受不了啊!今后我到底怎么办呢?……

反映信中说的马文革,当年只有17岁,回族,原籍西安人,家有祖父马景汗,现年七十岁,户县物资供应站职工。该生系户县一中初六八级学生,1968年经学校动员,11月20日分配在户县祖庵公社甘水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插队落户,当时马景汗老汉提出三个问题:“一、少数民族生活和其他人过不到一起。二、马文革有心脏病。三、生活有困难。”但这些并不能成为马文革免于下乡的理由。1968年11月20日,马文革和其他同学到祖庵公社甘水坊大队落户。
马文革落户第二天,就向队长常炳云反映:“有心脏病,重活干不成。”生活队一直注意照顾,劳动时派轻活。69年2月21日病亡前,没干过任何重活。劳动天数为52天 ,共计共432分。农历正月初一晚上参加演出。正月初四早上,马在杨凤鸣家喝了半碗面汤,就说他肚子疼,大喊大叫,头上冒汗,满脸发青 ,指着胸部左侧。杨凤鸣替他按摩了几下,还是出汗,呻吟不绝。下午五点左右,大队保健员常学礼来看病,诊断心脏杂音过大,嘴唇发青,也没有打针,只开了健胃片等药, 马停止呻吟,只是发烧,发冷,心慌。晚上没吃饭,光想喝水,一晚上喝了一热水瓶和两茶壶开水,大便两次,小便多次。天亮时喝了半碗米汤又吐了。正月初五清早,队上派社员周群芳,常景明两人把马文革送到县东关他祖父那里,约半小时后,又把马文革送到户县医院。
1969年2月21日下午一点半(正月初五),马文革神智朦胧,全身青紫,背部可闻及湿鸣,心率快,110次/分,左胸骨第三肋间隙可闻及粗糙之Ⅲ级收缩杂音。诊断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心衰Ⅲ度,急性胃肠炎。入院后处于病危,医生一边检查,一边抢救,但扁鹊无术,马文革于下午二时死亡。
1969年6月14日,一名女下乡知青服毒自杀。
下乡知识青年贾宗炫,是户县一中67级2班学生,当年19岁。她的父母均为资本家出身,在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由上海支援西北经济建设。当时她才两岁,留给她祖母抚养,1960年来到户县,在惠安职工子弟学校读书,1963年转到县一中。学习较为用功。成绩始终保持中上游,又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要求进步,上进心强,曾担任过少先队中队长,学生会文体委员。
1968年11月20日,贾宗炫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到祖庵公社南元马店生产队安家落户。但贾宗炫身体多病,与劳动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困难很大,做活没劲。贫下中农一再照顾她,干点轻活,如:修河,别人拉车,她光稳架子车 ,也支持不了。手足发肿,肚子常痛,经常抱着肚子,叫别人打药,就叫她拣棉花苗,蹲一会,站起来也吃力。在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波动,对个人前途“未来”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自卑加深,加之其他诸方面的因素,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活着没有意思,简直是无能为力,陕西省只有一个面向,所以,只好死撑算了”。
当年5月份贾宗炫割阑尾炎,伤口未愈,就下去参加劳动,不到两天,伤口发炎,经医生检查,又请假回家。她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实际情况,又赶上大忙季节,父母都存在着严重的历史问题,怕人说闲话,多次推女儿下去,就在这种情况下,贾宗炫想到了死:

经过实践证明,下乡已有半年之久,身体简直软到走路都困难的地步,使无法再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表面无病而实际有病者,介绍我进工厂,照样无能为力。看来有心脏病的同学都得不到照顾,何况我呢?在社会上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所以活着实在没意思,但谁愿意轻易丧命啊!
我一个人死了不要紧,希望对其它有病的同学给予照顾,陕西省一个面向是错误的,毛主席说“老弱病残者”都要照顾,难道学生就没有病残者吗?

贾宗炫将自己五月份在西安,余下,户县等八个医院买的安眠药一共101片,于六月十四日上午九时左右服下,并写了两份“遗书”。
经医院大夫会诊,进行紧急抢救,贾宗炫安全脱险。
1970年9月3日上午11时,户县东郭家寨生产大队靠河岸空闲地里,军警林立,戒备森严,一片肃杀气氛。两名犯人被一连串汽车押解着来到这里,推跪倒在地上。枪声响后,犯人应声倒在地上,流出了污黑的血。被执行死刑的一个人就是奸污女知青的张玉汉。
张玉汉又叫张顺奎、张奎奎,当年51岁,是户县苍游公社李北大队四小队人。在解放前他1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一个妹妹送了人,带着另一个妹妹远嫁河北(渭河北),不知去向。他被叔父收养。1944年他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旧军队中当伙夫。1949年在上海被解放军遣送回家。他回来后,不务正业,整天东游西荡,叔父无奈,只得给他盖了两件厦房,将他分了出去。后来农业合作化后,单身一人的张玉汉在生产队里并不安心劳动,成天到县上西桥集市搞小捣腾,贩卖粮票、布票、土布、粮食等,当黑经记。在集上先后还结识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女人,发生了关系。1957年因在西安偷刻公章(户县第四区丰京乡乡政府),被公安机关拘留劳动教养个月。1958年8月又因破坏农业生产,被劳教3年。
1970年2月5日(即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张玉汉在县上胡混后来到县东关茶铺,碰见几个熟人在门口坐着,跟前有个女青年,几个人撺掇他说:“这个娃要找对象,你把他引回去找个对象吧!”张玉汉便把这个女孩引回村子他的住处。
这个女孩名叫杨慧君,当年才18岁,原籍湖北襄阳,父亲张安记在土门建设银行工作;母亲杨辉在西安建工部五局二校任教。1969年元月5日,杨慧君由西安三中68级3班被统一分配到户县太平公社东风大队第3生产队(管坪)插队劳动。当时,政治形势十分严重,杨慧君的父母都被隔离审查,感到十分孤独,加上劳动十分艰苦、生活也很窘迫、失恋等原因,产生了精神错乱等症状,不安心在山上劳动,成天胡跑,到处谈恋爱,曾先后被收容教养4次,其中有一次越墙逃跑又被抓了回来继续收容。县安置办公室曾先后将她送户县医院、西安陆军医院等处住院治疗,但均无效果,仍到处乱跑。被张玉汉带回后,当晚即被张以给买衣服、鞋、袜等物为诱饵强行奸污。
第二天,即大年初一,张玉汉的行为即被给军属拜年的大队干部发现,将两人送往公社,3月1日张被公安机关军官小组拘留,8月18日正式逮捕。
当时,“一打三反”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张玉汉案件被认为是严重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典型案件而受到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重视,他的罪行被印发到全地区各社、队和机关单位,广泛向群众宣示,并采取当时很风行的群众讨论处刑的形式让群众讨论,户县参加讨论的人数达67529人,要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达66199人,意见判处无期徒刑的人数1310人,意见判处有期徒刑的人只有20人。咸阳地区还将他押到所属的区县,进行巡回批斗。
1970年8月13日,户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对张玉汉做出判决:
查罪犯张玉汉,解放前就系效忠蒋匪之徒,解放后,一贯道德败坏,不务正业,大干坏事。虽经我政府两次判罪改造,但毫无改悔之意,特别是在1966年以来,反动气焰更为嚣张,到处诈骗奸污,倒贩国家无价票证,破坏社会治安,更加惨无人性的是,张犯竟将患有精神病的插队女知识青年诱骗强奸,致使病情恶化,久治不愈,严重地破坏了党中央关于知识青年插队的伟大战略部署,实属不堪改造之徒。情节恶劣,罪恶严重,民愤极大。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受其全部财产。
张玉汉被处死后,他所在的第4生产队给他作了一副棺材埋了,后被军管组发现,被强令挖出,从棺材取出,光身掩埋,其房子也被县上拆除没收。
张玉汉奸污比自己小30多岁有病的女孩,无论处刑轻重,都是罪有应得,但当时对张的判处,却是基于“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及中共中央1970年26号文件精神”,那受害的女知识青年杨慧君,身患精神病,生活极端困难,却不能从当时极为严厉的上山下乡政策中解脱出来,被照顾回到父母身边,因为如果他返了城,按当时理解,也就意味着破坏了上山下乡的政策。她在写出:我今后定要提高警惕,决不上坏人的当,也不胡乱窜,请组织相信我,今后决不犯了”的保证后,被转回湖北襄阳老家继续上山下乡,从此,这个十八岁的女孩,户县再也没有了她的身影,她的命运到底怎样,没有人知道……。

正是:
休提当年曾下乡,风雨雪霜实难当,
挖山挑土还犹可,最叹凄凄夜偏长。
且看下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5 13:19 , Processed in 0.0471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