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84|回复: 0

闽清大事记(1964-1980)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9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4年
  2月18日至2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农业学大寨”,号召远学大寨、音西,近学鹤林、溪南。
  4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简称“后十条”),组织工作队到东桥、下祝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
  6月11日至15日,全县降大雨,冲毁稻田3533亩、果树5800多株、大小坝头110处、防洪堤10条、桥梁24座、房屋3座;县自来水厂城关过垄山蓄水池崩塌,死1人,伤3人。
  6月下旬,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截至7月1日零时止,全县总人口为155765人。
  10月,全县抽调120名干部和100名积极分子参加省、专区“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工作队,先后到省试点县连江和专区试点县福清搞“四清”运动。1966年春末撤回。

  1965年
  1月13日,县委召开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选举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
  1月,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部署开展农村社教工作。接着派工作队到池园大队搞试点,后在全县铺开。
  3月下旬,倒春寒,早稻烂种6.4万多公斤。
  8月,接收福清县高山、三山公社移民603户,计3071人,安置在雄江、东桥、梅城、池园、金沙等公社。几年后绝大部分流回原地。
  9月,县农业机械拖拉机站在白中前坂村建立。

  1966年
  2~3月,全县干部开展学习中共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模范事迹的活动。
  5月,闽清县第一瓷厂在白中建成投产。后发展成为福建省5个出口日用瓷器企业之一。
  6月初,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成立中共闽清县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6月底,闽清一中学生开展批判“三家村”活动。
  7月,县委派工作组进驻闽清一中,搞“文化大革命”运动试点。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县直机关开始出现大字报。
  8月下旬,部分干部、学生在城乡掀起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浪潮,有200多户被查抄,财物被搜缴,古迹、神像、匾额、古书、古字画等文物遭损毁。
  9月下旬,秋寒,3万多亩“倒种春”晚稻绝收。当年晚稻平均亩产比上年减26公斤。
  9月底10月初,各中学普遍成立“红卫兵”组织,开始“停课闹革命”,近3000名学生走出校门,到各地串联,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12月下旬,县直机关、工厂企业、农村社队纷纷成立各种“战斗队”,“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7年
  1月初,县直机关各自成立“造反派”组织,大量大字报上街,揪斗县委、县人委主要领导人。
  1月下旬,县内下祝、东桥和闽侯县部分农民计数百人,来到县城“造反”,在县人民剧场发生冲突,有数人轻伤,后撤散。
  2月初,县人民武装部经闽侯军分区批准,宣布对公安局实行军事管制。
  2月下旬,城乡“造反派”组织到处揪斗“当权派”,搞戴高帽挂牌游街,多数党政机关瘫痪。
  2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闽清县人民武装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工农业生产。
  是月,县人民武装部及驻军奉命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进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
  8月底,县内两派“造反派”组织开始持枪武斗,福州的“造反派”也相继介入。从8月30日至10月10日,先后在渡口、城关、坂东等地发生4次武斗事件,死亡14人,重伤1人。

  1968年
  1月1日~6日,白樟、云龙两地又发生2起大规模武斗事件,死13人,伤2人。
  1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6764部队的一个连奉命进驻闽清,参加“三支两军”工作。
  3月,两大“造反派”组织执行中央《九·五》命令,先后向“支左”部队缴交枪支。
  6月17~19日,闽江上游和县内连降暴雨,江洪猛涨,县城水位高达24.5米,超警戒线9.98米,3昼夜始退,为百年罕见。农作物受灾,城关地区仓库、商店、工厂和民房受淹132座,倒塌房屋1151间,死1人,伤2人。灾后省、地、县拨救灾款8万元。
  11月初,县内两大“造反派”组织开始实行“革命大联合”,支左机构撤销,酝酿成立由军队代表、“造反派”组织和领导干部代表“三结合”的闽清县革命委员会(下简称革委会)。
  11月9日,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闽清县革委会,下设办事组、政治组、生产指挥组,原县委、县人委的部、委、办、局一律撤销,人员从300多人减少到43人。接着,各社、队及县直各单位也先后建立革委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12月25日,县革委会在坂东六叶祠举办第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县直机关和公社副社长以上干部407人集中学习45天,搞所谓清理阶级队伍,被定为“敌我矛盾”的12人,专案审查的22人,还有175人被下放农村、工厂接受“再教育”,100人当宣传队员下乡。

  1969年
  1月25日,第二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县城举办,全县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4个系统干部、职工计1400多人参加,又有一批人被下放劳动。
  1月底,县“五七”干校在佳头农场成立,100多名干部下放该校劳动,一些人继续受审查批判。1971年干校撤销。
  2月,县革委会先后组织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工厂,搞“斗、批、改”运动。宣传队至1977年9月撤销。
  3月间,省直机关干部100多人下放闽清。下半年又有一批省地干部下放来县。
  4月,动员城镇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部分社会青年“上山下乡”。次年还接收北京、上海、福州、长乐等市县知识青年来县插队劳动,计5788人,先后在县内11个公社的270个点安家落户。1973年后,由外地和县内劳动部门逐步安排招工、招干,至1980年12月全部安置完毕。
  5月,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全县分3批进行,一批干部、群众遭打击迫害。
  是月,全县进行中共各级组织整党建党。至9月,重新建立基层党支部,恢复党的组织活动。在整党中一些党员被误整。
  是年,县耐火材料厂在渡口上埔建成投产。

1970年
  1月,全县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运动中打击了一批干部、群众。
  2月,县革委会布置土地丈量,全县耕地总面积从26万亩被减至17万亩,水稻平均亩产由499斤被上浮到812斤,上报粮食亩产跨“纲要”,《人民日报》予以公布。秋,莆田专区7个县增加统购粮400万公斤,其中分配闽清增购200万公斤,造成县内粮食紧张。
  3月,闽清梅埔至闽侯大目溪公路建成通车。该路衔接福古瓯公路,东通福州,北达古田。
  4月~6月,落实毛泽东主席“六·二六”指示,全县各生产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
  7月,闽侯专区撤销,闽清划归莆田地区管辖。
  8月29日~31日,召开中共闽清县代表大会(后认定为中共闽清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县委会。
  9月,县电力总站(后改称电力公司)成立,统一调度全县并电联网的电力。

  1971年
  1月28日~29日,县内降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积雪厚度平原6.5厘米、高山30厘米。
  1月,县属三港溪一级电站建成。后相继兴建二、三两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140千瓦,年发电量1752.9万千瓦时。
  3月中旬,县革委会开展清查“5.16”分子,先后举办4期学习班,集中审查34人。翌年6月,又有2人被隔离审查。至1975年7月才宣布纠正。
  4月,国营闽清县白云山林场建立,全场林地面积55853亩。
  6月下旬至8月下旬,久晴少雨,全县稻田受旱7.2万亩。
  8月31日,闽清第一次进行飞机播种造林,飞播面积15.8万亩。
  8月,福州——宁化公路闽清至尤溪段建成通车,境内长32.3公里。
  10月中旬,县合成氨厂在潭口建成投产。
  10月,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文件,批判林彪集团的反党罪行。
  12月,县第二化工厂建成投产。
  是年,继1964年后第二次开展对农村旧农业贷款的清理工作,全县两次批准豁免1961年底前的贫农合作基金、预购定金、赊销款等共69.69万元,占原欠贷款余额的50.56%。
  是年,县内电力第一次并入闽北的国家大电网,实行联网输供电。

  1972年
  1月18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发动全县各地开山造田,平整土地,并在溪南、龙池等大队搞拆屋造田试点,得不偿失。
  3月,春旱,30多天无雨,县内3万多亩耕地无水溶田。
  5月13日~24日,县委召开批林整风会议,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叛党叛国罪行。
  6月6日,坂东公社宝溪大队乌山水库垮坝,冲毁农田56亩、民房1座,死亡20人(其中孕妇3人)。
  7月1日,县城又一座梅溪大桥建成,长125米,单孔跨径88米,为县内跨径最长的石拱桥。
  8月3日,池园、金沙、白中3个地区降特大暴雨,山洪猛发。其中池园公社潘亭大队横圳洋自然村4户25人,被洪水冲走16人(死13伤3)。灾后县拨赈灾款2万元。
  8月,县城解放大街和南大街改铺水泥路面。
  9月,全县进行山林普查。到1973年底,测定山林总面积为163.66万亩。
  是年,县水泥厂在梅埔建成投产。

  1973年
  5月,早稻破口期遇“五月寒”,5万多亩减产,5700多亩基本绝收。
  是月,县钢铁厂(后改铁合金厂)在榕院建成投产。
  6月,由县委提名、报省委同意,吴圣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4年
  2月,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7月31日,县城大街失火,烧毁房屋259间,死3人,伤5人。县公安局政保股长陈仁松在救火中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8月10~12日,县境遭12号台风袭击,暴雨208.3毫米,冲毁农田4800多亩,水渠、堤坝267处,山塘1个,桥梁20座,死亡1人。

  1975年
  3月,白樟公社瓷厂(后改称白樟建筑陶瓷厂)与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签订长期协作合同,通过补偿贸易解决设备、技术、资金困难,生产釉面砖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
  5月19~23日,连续5天气温低于20℃,县内9万多亩早稻受害。
  5月上旬中至下旬初,县内3次大暴雨,降雨量290毫米,淹没田园2500多亩,冲垮山塘2个,倒塌民房2座;雄江公社安岭等地发生山崩40多处,死亡7人,重伤2人。
  5~9月,县委先后举办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公社及社直干部“端正路线”学习班。
  7月22日,县委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
  12月,县内规模最大的岭里水库建成,库容1242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46万亩。
  是年冬,县农业局派农技干部赴海南岛崖县,学习繁殖杂交水稻亲本不育系“V41”和“珍汕97”,并进行“威优3号”和“汕优3号”制种。1976年起,县内开始自行制种并陆续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比常规稻普遍增产3~5成。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翌日,干部、群众自发佩戴黑纱,沉痛悼念。
  1月23日,坂东公社溪柄大队、东桥公社黄土岭大队发生地裂,两个大队有18座房屋处于险区,43户农民迁离。
  3月中旬末至下旬中,出现严重“倒春寒”,全县烂种、烂秧,损失种子60.55万公斤。
  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后,全县干部群众深切悼念。
  7月25日,闽清县公共交通公司成立。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社分别设灵堂致哀,并于18日举行追悼大会。
  10月下旬,全县城乡连日举行群众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2月15日,闽清闽江大桥建成,为空腹式等面悬链线钢丝薄壁组合箱形拱结构,计7墩8孔,长733.7米,为当时省内最长的公路桥。
  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2360部队的一个连进驻闽清县,帮助地方开展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
  是年,白云山微波站建成,担负传输长途电话、电报、电视广播节目、传真等业务。
  是年,归侨胡新玉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次年连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
  1~6月,县委先后举办两期学习班,联系闽清实际,深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罪行。
  3月30日,池园公社仁周大队护林员陈开松,为保护集体森林惨遭坏人杀害。9月10日,经省革委会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5月20日,县内布置历史上第一次皮肤病普查。
  8月1日,5号台风袭击县境,全县普降暴雨,降雨量达225毫米,白中、坂东、塔庄、省璜4个公社3.58万亩农作物受灾。
  10月,闽清上报实现基本无文盲县,经莆田地区各县代表来县检查、验收宣布合格。

  1978年
  1月31日,古田县车队一辆客车在县境桔林公社宝湖大队凤佩亭撞山侧翻,死33人,重轻伤14人。
  4月1~3日,中共闽清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会。
  4月5~7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闽清县革委会正副主任,并选出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本届只举行一次会议。
  6月6日,县委在县会场召开群众大会,为全县因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而受迫害的232名干部职工平反。
  10月,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进行彻底平反。其后,又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处理错的老案进行复查纠正,并落实了有关政策。
  是年,县味精厂建成投产。
  是年,县农贸市场在梅城西门外建成使用,建筑面积2323平方米。
  是年,省道五莆线(从闽清县五峰桥至莆田秀屿港)动工修建。县内五峰桥至林洞路段里程22.8公里,于1980年建成通车。
  是年,创办闽清县城关中学。

  1979年
  1月20日,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同时成立农学、工程学、医学、理学等4个学会。
  2月上旬,为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连续召开科局级以上党员干部会、县社队三级干部会、群英会三个会议,与会总人数3500人,进而层层传达贯彻,动员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的决定,经复查批准摘帽1057名,占总数的89.6%。另有123人于次年底也全部摘掉“帽子”。
  4月1日下午,白樟、白中、梅城、下祝等4个公社的34个大队遭大风、冰雹、暴雨袭击,5000多亩小麦受灾,许多房屋瓦片被打碎。省拨款5万元、化肥40吨支持恢复生产。
  5月,县邮电局开始收寄往台湾的函件。
  6月7日,白云山电视差转台建成并交付使用。
  6月30日,闽清造纸厂与省造纸工业公司进出口经营部联营生产的省内第一家蓝、黄、绿等7种色泽的书皮纸投入生产。后该产品远销国外。
  6月,县革委会编订《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颁发《独生子女光荣证》。
  7月8日,白樟公社云渡大队5名青年帮助该村小学冲洗水井,在井里安放抽水机抽水,致机械排放的一氧化碳停留井内,当井水抽干有1位青年下井清淤而晕倒井底时,其他4位先后下井相救,造成5名青年全部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
  7月,县属璜溪千亩柑桔试验场创办,除种植老品种雪柑、福桔等外,还引种脐橙、夏橙、血橙、锦橙、哈姆林、兴津等新品种。
  9月8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清县工作站成立。
  9月,县农村储蓄存款达820万元,人均存款额列全省第一。
  是月,全县进行第四次普选,省在闽清进行选民直接选举县人民代表的试点。10月,县委按照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设想,推动了全县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
  12月18日,黄乃裳纪念馆在湖头落成,省、地侨联及福州地区10县侨联代表近千人参加剪彩仪式。
  是年,梅城粮站“三八”门市部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1980年
  1月23日~26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恢复县人民政府,撤销县革委会;县政协第四届一次会议同时举行。本届人大、政协各举行5次会议。
  3月,闽清县公安消防大队成立。1983年7月后,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闽清县公安消防队。
  4月初,县委对全县在清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运动中被重点列查的80多名干部职工开始进行复查。至1984年底全部解脱,其中被错拘、错判的人一律予以释放平反,并重新安排工作。
  4月27日,三溪公社溪源大队岭柄发生公路滑坡,泥石冲毁农田15亩、民房1座,压死4人。
  5月,县水泥制管厂按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方案,研制铝酸盐高自应力水泥压力管成功。
  6月中旬至7月初、7月18日至8月3日,县内持续一个多月久晴少雨天气,4万多亩晚稻无水插秧,1.2万亩已插的稻田龟裂,2.2万亩中稻田受旱,中、晚稻共损失粮食512.4万公斤。
  8月,县种鸡场在白樟公社云渡大队创办,圈地面积251亩,为省内第一个英国“罗斯”蛋鸡祖代繁育基地。
  9月,全县开始进行第一次地名普查。至1982年底结束,并出版《闽清县地名录》。
  12月16~18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农村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月,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福源堂”(现湖头堂)恢复教务活动。
  是年,坂东信用合作社被评为全国金融红旗单位。
  是年,闽清一中高中学生黄力丰参加福建数学、物理学科竞赛,取得第一名。
  是年,闽清电瓷厂生产的高压电瓷获全国和省质量优胜奖,产品远销英国、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
  是年,尤溪县对闽清国营美菰林场3.4万亩山地所有权问题提出异议。10月,该县洋中、汤川两公社部分农民抢砍美菰林场杉木300多立方米,夺走护林员的枪支,并打伤护林职工多人。经省人民政府调查后,下达闽政〔1982〕综21号文件,正式裁定所有权归属闽清,并对肇事者进行严肃处理。

转自 闽台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09:23 , Processed in 0.0469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