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97|回复: 0

刘华清  1970年湖南省学洛塔、学野鸡坪决策的出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5 15: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angshi.people.com.cn/GB/11168514.html

刘华清

  
1970年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省革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决定说,龙山县洛塔公社、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我省“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寨式的突出典型,是我们全省学习的好榜样。要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迅速掀起向洛塔、野鸡坪学习的群众运动。从此,一场学洛塔、学野鸡坪的群众运动在全省展开。

  受毛泽东谈话的鼓励,省革委会决定“搞自己的大寨”

  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之后,湖南积极响应,并于1968年冬至1969年初组织4万多农村干部到大寨参观学习,很快将运动推向高潮,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

  1969年6月28日,毛泽东在湖南视察时,特地谈到了农业问题,他在接见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黎原、副主任华国锋时说:党的九大以后要抓革命,促生产,“湖广熟,天下足”,中南各省要抓好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得知湖南组织数万人到大寨参观的情况后,毛泽东说:“大寨好,好就好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要去那么多人到大寨参观,人去多了成灾,你们自己搞自己的大寨嘛!”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省革委会开始培养自己的大寨。这一年,是湖南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长沙一带、沅水流域连降暴雨。8月上旬到中旬,湘东、湘中、湘北又连降暴雨,造成较为严重的洪灾。因此,自己“大寨”的遴选就自然而然地和抗灾斗争联系起来。经过考察,省革委会确立了新田、安乡两个县级“大寨”。

  同年11月12日,毛泽东由汪东兴陪同再次来到长沙,黎原、华国锋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两个湖南自己的“大寨”,他们说:

  “一个是新田县,这个解放前是个‘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地方,解放后也长期是个吃饭靠统销、生产靠贷款、建设靠投资、群众有困难靠救济的穷地方,自从毛主席发出学大寨号召以来,他们做大寨人,走大寨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新田。两年多来,全县开荒造田、造土10多万亩,修建大小水库、山塘1000多处,使70%的农田旱涝保收。去年连遭四次洪水袭击,数万亩禾苗被洪水淹没,但该县人民战天斗地,夺得了抗灾增产的巨大胜利。不但不要国家减免征购任务,还卖给国家超产粮340万斤,集体储备粮食380万斤,摘掉了长期靠吃统销粮的帽子。”

  “一个是安乡县。今年的安乡,是历史上少有的多灾之年。开春就遭受了3次持续29天的大冰冻,夏秋又遭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在这样的年景里,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打抗灾的人民战争,今年粮食获得了大幅度的增产,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面超过了《纲要》。”

  “最近,省革委会已在两县召开了现场会,并作出了‘学新田、学安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

  听完汇报,毛泽东对湖南树立的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非常满意,高兴地说:“你们南有新田,北有安乡,路子走对了,各地搞自己的‘大寨’。”

  受毛泽东谈话的鼓励,省革委会决心培养更多自己的“大寨”。11月17日,黎原在省革委会第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办自己的‘大寨’,我们这次到新田、安乡开会,到蔡家岗,现在在这么做。宁乡今年是全省最大的灾区,粮食征购任务不要求减少,还要增加,定量比去年还要超过一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我们就要宣传这种精神。”

  培养自己的“大寨”也是湖南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在毛泽东家乡工作的领导干部,既有一种光荣感,更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湖南的干部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湖南的建设不如发达省份。1969年11月26日,华国锋在省革委会第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这样讲道:“我们生活、工作、战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我们湖南人民最早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有着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光荣传统;有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非常关心湖南的革命和建设;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关心湖南的革命和建设,并给予了很大支援;我们湖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我们本应在革命和建设方面作出优异的成绩。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革命形势还不如兄弟省好,典型抓得不突出,总结经验不够;在建设方面,我们还比较落后。我们的条件很好很好,而贡献却很小很小。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要动员起来,团结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力争在短时间内改变全省落后面貌,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通过树立自己的“大寨”典型,推动湖南各项工作,改变落后面貌,是省革委会找到的一个重要法宝。就在华国锋讲话的当天,省革委会发出通知: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大会将于1970年春召开,要求各地认真做好代表的评选工作。省革委会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大寨”典型。

  由于农村工作的重点在社队,因此,省革委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树立公社和生产队的典型。

经过层层筛选,洛塔、野鸡坪进入省革委会的视野

  为迎接全省第二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首届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大会的召开,根据大会筹委会的安排,出席省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在讲用的基础上由地区或县代表大会评选产生,每个地区要向省里推荐几个最好的典型。并且列出时间表:1969年12月25日召开典型材料工作会议,了解各地典型线索;1970年1月15日前向省革委会写出全区(市)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和四好运动的综合分析报告。

  按照这个时间表,一场评选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四好单位五好个人的活动迅速在全省展开。以此为契机,洛塔、野鸡坪的事迹渐渐浮出水面。

  洛塔公社是湘西自治州推荐的典型。

  不过洛塔的发现还有些曲折。1969年3月,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时,洛塔还锁在深闺人未识。当年龙山县上报的先进典型是咱果公社金线大队。可是,在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阶段,金线大队既没有受到表彰,也没发经验交流材料。这使龙山县参会的代表感到很大的压力。通过了解,原来是金线大队的事迹不够突出,缺乏过硬的东西而被筛选掉了。县里带队的革委会副主任黄有为提出,以后我们在总结、推荐先进典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上的思想境界,更要注重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过硬实绩。这时,一些基层的同志反映,洛塔公社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下次召开全县现场会议时,可把洛塔也列入其中。

  这样,洛塔开始引起县里的注意。根据大家的意见,1969年的现场会议采取流动形式,洛塔成为5个参观点之一。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洛塔公社党委带领全社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自然面貌,改善生产条件,经验丰富,能够启发教育人,是个突出典型,值得学习推广。

  于是,龙山县革委会决定,由副主任申海明、黄有为带队,组成调查班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组成员不畏艰苦,走乡串寨,到田间地头调查情况,走访、看望模范人物。调查组一行被富强、沙脚、五台大队开出的层层梯田,被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领群众下天坑、堵阴河的生动场面,被梭洛大队社员彭美胜几年如一日腰系绳索,抡铁锤,拿钢钎,劈山凿石修渠道的业绩所感动,决心尽最大努力,总结好经验,写好调查材料,把洛塔这个典型推介出去。县革委会领导盖绍春、申海明、黄有为等对这次调查极为重视,集中杨正午、吴兆麟、易启茂等“秀才”组成写作班子,撰写经验材料。湘西自治州革委对洛塔这个典型十分重视,州革委会主任、州军分区政委陈军亲临现场察看,州革委会副主任石邦智深入到大队、生产队召开座谈会、讲用会,同群众一起总结经验。

  就这样,关于洛塔公社的材料便一路来到了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

  野鸡坪是邵阳地区推荐的典型。

  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一个只有两个生产队、47户、173人、62个男女劳动力的小大队。原来是一个石山林立,田土极少,十年九旱的穷山窝。“农业学大寨”以来,大队党支部以大寨为榜样,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经过6年的奋斗,凿穿了1座石山,搬掉了3座石山,打平了5座石山,在千年石山上筑起了一条53米长、10米高的水坝,建成一座蓄水两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凿成了一条370多米长的石干渠和一条43米长的石隧洞,在石头山上新开垦48丘37亩良田。大队粮食产量由原来每亩2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900多斤。

  1969年12月10日,《湖南日报》发表《野鸡坪人志气高,千年石山换新貌》的通讯,首次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这样,洛塔、野鸡坪开始进入省革委会的视野。1970年1月28日,华国锋在全省“准备打仗,组织全面跃进誓师大会”上的报告中,首次将洛塔、野鸡坪列入湖南学大寨先进单位的行列。他说:当前,一个学新田、学安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深入发展,新田、安乡、宁乡和蔡家岗、铁路弯、沙南、洛塔、野鸡坪等许许多多先进单位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正迅速在全省农村开花结果。

  1970年1月31日,《湖南日报》发表了《地动山河铁臂摇》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洛塔公社楠竹大队改天换地的事迹。3月28日,《湖南日报》发表《大寨之路越走越宽广——野鸡坪大队把千年石山变成良田的动人事迹》的长篇通讯。4月3日,湖南省第二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首届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洛塔、野鸡坪均榜上有名。

  同时,学洛塔、学野鸡坪的运动已在典型所在地开展起来。在洛塔所在地,1970年5月6日,龙山县革委会作出《关于学习洛塔公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随即,湘西自治州革委会亦作出《关于大力开展学洛塔运动的决定》。在野鸡坪所在地,邵阳地区革委会作出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向野鸡坪大队学习、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决定》。地、县革委会把野鸡坪大队的先进事迹印发到全区所有的生产队,还采用巡回讲用和参观学习等方式,使野鸡坪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

  洛塔、野鸡坪这两颗学大寨运动的新星即将升起。

华国锋被洛塔的所见所闻感动着,一个学习决定由此形成

  在众多材料中,华国锋特别关注的是洛塔和野鸡坪的材料,因为他们最符合“搞自己的大寨”的标准。大寨精神的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当时的标准,自然条件越艰苦,越有典型意义。因此,在众多的典型中,华国锋初步选定了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洛塔和野鸡坪。

  为落实典型材料,华国锋决定亲自实地考察。最让他挂念的是湘西的洛塔。

  1970年5月16日,华国锋在县革委会常委、办事组组长罗甲友等陪同下,由召市公社大兴街下车,凭着一根拐棍,翻越又陡又险的刀背岩登上海拔1400多米的洛塔界,中午到达楠竹大队的荆家寨天坑。在这里,他听到了楠竹大队人民战天坑、引阴河水的故事。

  天坑坑壁陡峭,上小下大,深不见底。大队在修建天坑工程以前,曾3次要求县里派技术员帮助勘探,第一次来了5个技术员,技术员在天坑周围打了几个圈,说没办法。第二次又请了两个技术员,技术员摇摇头说:“你们的愿望是好的,只怕无能为力。”第三次,经过再三请求,又来了5个技术员,经过测量,他们提出:一是要打通527米隧洞,二是要打通两个20米深通气竖井。这样算来,得花资金3万多元。这是不可行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大队党支部决定用“土”办法、“穷”办法上马。在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领下,大家砍竹子编成一条100多米长、茶杯粗的篾缆,先后8次下到80多米深的坑底详细勘查,终于弄清了一条阴河穿过4个天坑的关系,很快制订了引水灌田的规划。接着,战斗打响了,75立方米的条石,从七八里远的陡峭路外,一块一块地抬到坑口;5万斤河沙、两吨水泥,从25华里远的山坡下,一担担运到了坑口。随后,这些材料又通过自制土绞车和软梯,一次次送到坑底。经过18位勇士在坑底450天的连续战斗,终于筑起了一座6米宽、8米长的下夹心拱坝,使坑底的阴河水冒出了地面。

  听着这个故事,华国锋激动不已。尽管步行了近30华里山路,已经相当累了,但是吃过中饭后,得知清水塘引水工程就在附近3里路远的地方时,坚持要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他去看。来到清水塘,华国锋详细地询问清水塘隧洞有多深,是不是一个大队打的,打了多长时间等情况。陈延敏一一作了回答。在这里,华国锋又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共产党员、复员军人彭树南,多次负伤不下火线,一次拆雷管,肚皮被炸伤,鲜血直流,可他坚持不上医院,咬着牙让大队卫生员从腹部把铜片夹出来,包扎一下,第二天又到了工地。在清水塘隧洞3年的战斗中,他安排民兵轮流换班,可他自己始终没有离开岗位。长期的隧洞生活,他变得又黑又瘦,体重减少了20多斤。

  听完陈延敏的汇报,华国锋引用毛泽东的话赞叹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当天晚上,华国锋就在大队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住下。

  5月17日上午,华国锋在洛塔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和州县领导陈军、石邦智、马世骏、盖绍春、江丰等陪同下,再次察看了清水塘引水工程。视察完后,华国锋把彭官恕、陈延敏等拉到身边,在清水塘隧洞口照相留念。

  晚上,华国锋又找彭官恕、陈延敏等了解情况,一直持续到深夜两点。听完汇报,华国锋对随行的州、县、公社领导干部说:“听了洛塔的汇报,你们好就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学得好,用得好。从1964年起,你们战天斗地就搞得好。”还说:“你们公社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程度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好,公社党委成员有一年参加劳动200多天的,这是不错的,今后要保持下去。”

  18日,华国锋又听取了大队支部书记邹序武、民兵营长彭树南等住地干部群众的汇报。邹序武告诉华国锋,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大队党支部响亮地提出:“向上面伸手,不是革命派,向困难低头,不是好党员。”大队学大寨的一切成绩,都是自力更生取得的。

  这天晚上,华国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洛塔的所见所闻,无不让他感动。于是,他把秘书叫来,让他起草《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该报记者、湖南省革委会报道组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土家山寨换新装——记龙山县洛塔公社贫下中农学大寨的光辉事迹》。

  5月21日,省革委会正式发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

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进一步让两个不为人知的地名响彻三湘大地

  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发出后,为了增强典型的真切感,推动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省革委会决定在两地召开现场会。

  5月29日至6月12日,省革委会在邵东县野鸡坪大队和龙山县洛塔公社召开了全省学洛塔、学野鸡坪现场会议。省革委会常委、各地(市)、县、省直属国营农场革委会负责人,以及省直属各条战线负责人等共260多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同志,高举红旗,手捧宝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虚心的学习态度和战斗化的革命作风,先后到野鸡坪和洛塔参观学习,大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学,走一路,学一路。在野鸡坪现场,有的说:我没有去过大寨,在这里看到了湖南的大寨;有的说:我读过多少遍《愚公移山》,在这里亲眼看到了当代的“愚公”移山。大家都说:野鸡坪人民能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造出大片良田,夺得了丰收;我们的条件比这里好得多,我们应该增产更多的粮食,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洛塔现场,闯进天坑阴河找水源的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开隧洞的楠竹大队支部书记邹序武、民兵营长彭树南,5年吃在隧洞、干在隧洞的“新愚公”彭美胜,一一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经验。

  正是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进一步让洛塔、野鸡坪这两个不为人知的山区小地名响彻三湘大地。

  历史走过了40个春秋。今天看来,洛塔、野鸡坪确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学习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对于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湖南各项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洛塔、野鸡坪的经验都被打上阶级斗争的时代烙印。野鸡坪经验被概括为“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自己头脑里的‘私’字斗,凭着一颗红心两只铁手,斗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天地”。洛塔把“念念不忘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时刻不忘阶级斗争”当作根本经验。省革委会也把“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带头抓阶级斗争”作为学洛塔、学野鸡坪的核心内容。这就使得这场学习先进运动造成一些消极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4:36 , Processed in 0.0340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