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99|回复: 0

华裔美籍学者吴瑾琛1974年的文章:在中国旅行的观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18 15: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8 t* C( G7 F( x. P0 ^8 P* y% f来源:香港《七十年代》
% A) S$ X# a4 y' M$ Q

7 |4 ^' e  d( Q$ N. U) D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十一月号刊登美籍物理学教授吴瑾琛所写《在中国旅行的观感》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l: X7 c" L7 `9 I- E! q. I

% t7 V' Q1 \& e9 s$ X/ o0 x  前言5 k1 r6 [; U. \' c. \

) T; N& J' r6 S' m( X* ^3 z& a  我于六月十七日搭乘京广线的特快车离开北京前往广州,再转赴深圳出境,结束了我在祖国一共三十多天的旅行。虽然我正式出境的日期是六月十九日,可是,实在来说,我返国之行十七日就终结了。因为从离开北京到深圳途中,在广州车站上仅停留了一小时而已。由于这个缘故,在火车开出北京车站的刹那,我就感到了一种离别的情绪。火车在京广线上飞驰,离开北京愈来愈远,车外黄昏的景色更加深了落寞的心情。回想一个多月来,在祖国的参观访问是何等快乐而难以忘怀,盛筵将散,不胜依依。于是决定也提笔写点自己对这次赴国见闻的观感。8 J- [2 ~3 b, ]' H

  L$ d; g3 r9 n2 P0 F1 m) L  离别祖国二十多年了。二十五年前的旧中国的境况仍然很清楚地在我的回忆中;那时的中国是一片紊乱,政府官员的无能与贪污,再加上“金圆券”事件的恶劣后果,使得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得国家民族几乎陷于永劫不复的情况。今天回到新中国来亲眼看到的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人民生活俭朴,大家安居乐业,勤俭建国。到处都是欣欣向荣地充满了朝气。今昔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凡是以国家民族为重的中国人都感到为今天的新中国骄傲。别的不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列强与帝国主义者敢欺侮的了。记得在我离开美国的前几天(时在五月初旬),苏联政府向中国提出了充满恐吓性的“最后通牒”,要迫使中国释放被捕的直升机驾驶人员(该机是在中国新疆境内执行间谍任务时被中国捕获的)。当时在美国的朋友与同事中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下,中国政府很可能会释放那些苏联人员及飞机,另一种看法是可能会有战争爆发。所以这些朋友好意地劝我对回国之行延后几星期看看再说。当时我就一笑置之。原因是这些朋友们的看法都不对。前者的看法是对中国政府的作风与原则缺乏了解,今天的中国是不会接受恐吓而任人欺侮的;后者的看法显然是对苏联帝国主义者不够了解,他们一向以恐吓为手段,其实色厉内荏,自己作贼心虚。因此我的预言是“中国既不会放人,苏联亦不敢开战”。我仍然依照我预定的计划在五月十日动身去中国。结果果然与我预料的一样。这些话并不是马后炮,至少有好几位朋友可以作证。而且自己也是的确是按原来预定的日期到达中国的。
! w! H: {  v* ]8 }
3 g1 N9 W; e- v$ Q4 Q0 z  我在国内的旅行包括探亲、游览、参观、访问及学术活动;因此,接触的人物是多方面的,我不拟作游记式的报道,仅仅把自己在总结各方面的观察后的观感分成几个短章来谈谈。我承认在中国的时间有限,所看到的也许不够广泛,可是我要谈的大都是根据比较具有普遍性的事实而产生的感想。认真不苟,不肯马虎在美国,在欧洲,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中国来的外交官员,我当时就感到他们工作认真,态度谦虚;不过我并未感到惊奇,因为我想这些外交人员是国家的精萃,自然与众不同。可是这次回国后就立刻感觉到,在国内,大家做事都是普遍地认真负责。在这一方面的例子是数不清的。譬如说,一进入深圳就看到一件事,事情是这样的:一位旅客在通过海关检查后,有一大布袋的物品交铁路直接运往目的地;负责收费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在缴费手续完成后,这位旅客突然想起了袋中有几件物品必需取出随身携带。他感到很歉疚,所以建议虽然重量轻了,可是他仍旧愿意支付原来的运费,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可是这位女同志则一定要重新称过重量,并退还一部分已缴的运费。那位旅客则认为不必多此一举,马马虎虎就算了;那位女同志则坚持不能马虎。我在旁边看了,心中有很深的感慨,事情虽小,可是意义极深,在旧中国,多少的毛病就出在“差不多,马马虎虎就算了”这句话上。
+ y( I1 @! k% v6 A+ c2 M
* D" v3 \$ `: w9 K" n  在中国我访问了好几所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因此有机会与很多位科学研究工作者交谈。从这些谈话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研究工作的基本态度是非常认真的。有一件小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在北京大学作一次学术报告时有几张幻灯片放映时不够清楚。那天讲完了因为有别的事,我离开得很匆促,所以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是事后与会的听众特地来向我借那些幻灯片回去作仔细的观察。这件事虽然很小,可是从许多类似的小事可以看出中国科学工作者脚踏实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海外许多人做事华而不实,只会抄袭与仿效别人的东西,人云亦云,不求甚解。这些人实在应该向国内的同志好好学学。
% Y9 r5 t$ ^: c
& x1 v. Q. ^8 o' _8 h; v5 W% W  在国内与我相处最久的是一位从北京中国旅行社总社来广州接我的王同志。在中国旅行的三十多天中他为我安排旅程、解决问题、非常辛苦。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负责认真,王同志为人谦虚诚实,细心周到。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干部。他学识丰富,我每有问题他总给我解答,使我对新中国的事物与实况能有更深切的了解。在国内我参观访问了六个城市,在每一个城市遇到的接待同志都是办事认真而且有高度的责任感。我钦佩的是他们的工作精神与诚朴的态度。他们不说夸张与阿谀的话,无论做事说话都是实实在在,一丝不苟。" r9 m7 z7 n( g0 b$ i: e

' G+ a- W- C( k7 e7 V' Q0 r+ A1 o  很自然地,在我心头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认真负责是如此普遍的一个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家工作的动机是名利。有些人努力工作,无非是从名利的出发点而努力的。换句话说,主要是为个人的事业功名。而现在国内大家对金钱财富的价值都看得很淡;并且对“出风头”与“成名”的想法也是为大家所不取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家如此认真努力工作,并且有高度的责任感呢?我想这问题的答案是应当归功于思想教育的成功与社会制度的优越。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我们的人生观在不知不觉中受了许多恶劣的影响;因此大家变得很自私,名利之心往往非常重,真正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变得很浅薄。许多人投机取巧,轻公重私,也是这个缘故。当然,我不是说,在中国,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世界观,每个人都是如我所说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果真如此,就不需要思想教育了。我说的是一般情况而已。事实上,只要仔细想想,大家就可以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就是“认真”。这一点,从过去多少年中的作为与作风,就可以很清楚地证明;诸如对边疆问题与国家统一的立场与原则,以及对政策的执行与贯彻,都是极其显而易见的。总之,在这三十多天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认真的精神,普遍地存在在今天中国的每一阶层,每一专业。3 z' S/ d0 Q# B
; N7 t  z5 a9 v/ V3 [
  记得在南京时,有一天,漫步于长江大桥上,,眼看着这雄伟壮丽的建筑,俯视浩浩荡荡、东流的江水,有说不出的激动。大桥的工程,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克服困难的能力。大桥屹立的气势,象征着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晨光里,嘹亮雄壮的音乐,更是使我感到满怀豪情,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2 t6 f( V: i2 E6 t! d. ]
& t/ m$ _& G& p0 D- V5 U6 j% O  自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被解放以前,由于不平等条约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于当时中国执政者的无能,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蹂躏;国家沦于半殖民地甚至都不如的地位,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丧失殆尽、崇洋媚外之风气比比皆是,使有志之士痛心疾首。可是,今天我回到新中国,发现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无论政治、经济、国防都是不受外国列强的控制与要挟,真正地做到了确确实实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把垂死的中国救活了,而且茁长强大,一日千里。这种丰功伟业实在令人肃然起敬,而且在历史上将永远留下光辉的记录。& [  h' E; x% O; d

: T4 c% B# O* \& _  许多人把建设的定义看得很简单,好像多造几座漂亮的高楼大厦,多造几座桥梁及水坝就算是建设。事实上,我们要把问题看得深刻一点,我们应该问问,高楼大厦是造来做什么用的?桥梁水坝是借了多少外债、用了多少外国材料造的?是否依靠了外国人的“援助”?有多少的建设是为了广大贫苦群众所设想的?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去深深地思考的。有了这一点设想,我们对新中国今天的建设成果,会觉得更有意义,更不平凡。& j3 ^; }* P, T) F8 v" L3 J
  }- N- j! K3 B0 B" Q
  总之,真正的建设是不应该借外债及依靠外援来完成的。今天在中国所看到的建设,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及智慧来完成的。换言之,是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进行的,从一个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改变到今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显然是经过了一番坚苦卓绝的奋斗的。这种奋斗,除了广大人民的勤俭建国的精神及坚定意志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领导政策与原则。从各处看来,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威逼利诱。而且的的确确为贫苦的劳动人民谋福利。试想,哪个超级大国,希望中国真正独立?哪个国家借钱给中国而没有经济侵略的野心?在海外有些人在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的情形下谈建设,无疑是自欺欺人,误国殃民之举。
* @! k: B4 K3 E. V/ z9 G6 c, o
$ `# x4 x/ C  t) C9 B' A% V  在中国参观了不少工厂设备,小的如半导体街道工厂,大的如北京的通用机械厂,南京的汽车制造厂及石油化工厂。此外,也看了不少科技研究单位及建设成果。我的结论是,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与勤俭建国,今天的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及技术工人,已经几乎是无所不能了。当然,论质量,可能与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工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迈进。
7 t4 I2 i. e) A6 j1 P2 R$ p# H, k
1 H  K  G( C( Z" G4 V  回想在二十多年前,中国是一个毫无工业基础的国家,非但如此,几乎每样工业用品及零件都要依靠外国进口。现在呢?二十多年来,列强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实际上,中国人民凭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了新的局面与惊人的成果。当然,其间经过了长期的血汗耕耘与艰苦奋斗,才得到了今天的成绩。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与豪情,实在令人佩服。更难得的是,即使今天的成果已经使世界各国侧目,可是,我在国内发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非但不骄不傲,而且相反的,处处表现出虚怀若谷的态度;对已经得到的成果,绝不自满,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种气度,这种胸襟,是何等难得。身残志坚,遍地英雄记得有一位接待同志曾对我说:“今天在中国,大家虽然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想法,就是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一齐向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迈进。”也许在海外有些人听了会感到这是官样文章。可是在国内,我听了这话就有极为深刻的感受,肯定地觉得这是再实在不过的写照,在今天的新中国,这种壮志豪情,比比皆是。0 ~9 {( R2 m( h' N' P! y
1 a0 [# P, |( B+ d) w2 Q
  有多少次,我在参观访问的时候,心里都这么想:假如我自己是一个外国人,当我看到中国人民这种努力工作、大力生产建设的情景,心头也许会感到无限的惧怕。怕的是中国人民这种冲天干劲与急起直追的精神,再加上中国政府的领导与组织能力。不错,今天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可是照目前的惊人速度,其前途实在未可限量。美国大法官道格拉斯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实在不是夸张之谈。5 q+ W! G8 Z% }. _0 V8 s8 s
- w- t% R, u+ s9 K8 z, T6 A% ]4 O
  在上海我曾参观了盲哑人设置的工厂及工人新村。政府对盲哑者,先给予可能的医疗——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果医疗无效,再施以教育及分配工作。盲人的书本,与外国的一样,是靠手指的触觉来辨识的。因此,他们手指的触觉是比较敏感,往往适合做一些特殊的工作。我看到的这个工厂专门生产一些细小的机器零件。当然,我看到的不过是许多个工厂中的一个,但其意义是极其深刻的。今天盲哑体残者,不但生活工作有了保障,而且直接地参加了生产建设,他们说,身残志坚,一样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他们的力量。过去的名词“残废”今天已不再适用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给予充分的注意,使身体有缺陷的人,在社会上和正常人受到一样的待遇,而不使他们因此感到心理与精神上的负担。非但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与贡献,更是有万丈雄心,一片壮志;这在与他们谈话中,可以体会到的。
- \5 x6 R* a6 h+ N* f6 [: S( D% \  \- d( c" A- R& Z1 N4 {
  上海的郊区,在过去的多少年里,建造了不少的工人住宅。我参观的是翻瓜弄工人新村,在市区的西南面。这儿在解放前是贫苦人的集居地,以前连象样的房屋也没有,都是些茅草棚;而现在有三十五座五层楼的公寓大楼,共住七千余人,其中有两个小卖部。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住宅的本身,而是这新村附设的两个颇具规模的生产组。在这两个生产组工作的都是家庭妇女。产品是海鸥牌照相机的壳子及继电器,工作是一天三班。从这两个生产组,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今天在中国的广大群众,都在从事生产。从身有残疾者到家庭妇女,都在为新中国建设而努力。这种规模,这种壮举,使帝国主义者看了,如何能不怵目惊心?- v* o  M& U) _+ f- s. E: t' M

0 q. W4 d! j! I0 X. l8 a& J' M: v  在上海,我住在国际饭店,俯视人民公园及南京路,眼看这从前的十里洋场,如今在共产党的治理下,从龌龊变得清洁,从紊乱变得有条理,心里的感触,实在难以言表。黄昏时分,夕阳如血,触景生情,想起今天的成果,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取来的。创业维艰,今后,大家任重道远。虽然天下形势大好,仍有许多的问题还得处理解决。举国上下,绝不自满的态度,是正确的,应该的。4 f9 d1 b. _; a

7 m, x# }% b) F/ p- S$ [9 U  除了工业建设,在国内也看了一些农业方面的建设,可惜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能去参观著名的红旗渠与大寨,只在杭州附近看了梅家坞,及北京近郊的四季青公社。关于公社制度的细节,每处不同,而且在报章杂志上已有不少报道,在这里也不多叙述。中国的农村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是无可讳言地改善了不知多少倍。主要的是政府对根本问题给予关注,并且设法解决。譬如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就是为灌溉而筑,该渠使河南的农民免去了不少次可能发生的旱灾。知识青年的下乡插队,也给农村加入不少新血。在参观农村公社的时候,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在一片新生丰收的景色里,看到无数农业英雄,在黄昏时,从田地里工作归来,是一幅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总结所看到的,今天中国的的确确是依照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在勤俭建国,而且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与智慧,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四海一家,同甘共苦许多朋友去过北京后,回来都赞叹北京城气势宏伟,感人至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地下防空洞等,都充分表现出北京的建筑,既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更揉合了近代的革命群众的智慧成果,真可以说是气象万千,发人深省。
6 V7 e5 l4 L; d! w6 A; B0 A  e  C, S
  在我所参观的地方中,以中央民族学院及五七干校这两处,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切。
$ m0 {. T# B) S# w
0 o4 @8 h7 v3 p/ a: I) e( ]" |0 V* M8 Z  直到最近才知道,中国有五十二个少数民族,而且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问题很早就注意了。早在一九四一年,在延安就成立了民族学院。其宗旨目的在培养及训练少数民族干部。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是在一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一日成立的。至今已经培养了将近四万干部。除此以外,还有八所地方性民族学院。. u- F8 p0 ?& B; L1 q
! n, w# l, e# `+ A" _
  中央民族学院,现在有干训部、政治系(培养基层干部及理论宣传干部)、语文系(培养翻译干部)、艺术系(培养文艺工作干部)、文化补习班、研究部(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学生多半来自边疆地区及少数民族自治区。这次的参观,使我对政府少数民族的政策,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很惭愧,以前只知道中国有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并且对少数民族所受到的歧视、压迫、甚至奴役,根本毫无所知。今天,中国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每个自治区内分若干自治州及自治县(主要依据人口而定)。自治区与省不同处是有自治权利。譬如说:(一)自由使用及发展语言文字;(二)自由改革风俗习惯;(三)财政方面可以使用自己的经济权利;(四)对中央付税少,而受中央拨款多;(五)自治区机关可以保持原来组织形式(当然必须有社会主义内容);(六)可以自由制定法规,如废除奴隶制度等。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仅有全人口百分之六,但是在人大代表中占百分之十四;由此可见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真正地发扬了四海一家平等待遇的基本政策。
6 b: I9 p/ _. N( F1 T
# u, s7 m# v: \, i4 V* s4 E/ w4 t8 Q  五七干校闻名已久,可是对它的真正目的及意义,在回国前相当模糊,所以到北京以后,我就想参观五七干校。经过接待同志的安排,终于在六月十六日上午,前往顺义县去访问那儿的干校,该校学员都来自北京市宣武区的干部。是一九六八年十月开始建设的,到现在是第九期。这次访问,使我得到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在海外,有不少朋友可能与我以前一样,对五七干校的基本目的及精神不太明白;所以在这儿顺便提出来讨论一下。“五七”的意义是响应毛主席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所发出的一个指示——要各行各业的干部,除主业外,须向工农兵学习。在原则上,各行各业的干部(包括中小学教师及技术人员),均应该分期分批轮流到干校受教育。五七干校的任务,是以五七指示为主导,以马克思、列宁及毛主席思想为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培养一支能干、能爱护群众的干部队伍。训练大致通过三条途径:(一)以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教育干部,密切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二)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参加集体劳动,不管原来职别,防止修正主义。(三)向贫下中农学习,白天一同操作;再通过访问贫下中农,接受阶级教育。最后的宗旨是增加阶级感情及路线斗争的觉悟性,改变世界观,并提高革命路线的警觉性。
. ~- k0 n- B9 Q9 e7 L# m3 l9 f- M- ~: S7 h
  五七干校是文化革命的新生事物之一,正在总结经验与发展中。学员中有高级与低级的干部。通俗的来说是“防锈”。大家的精神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在参观后,我个人的感受的确很深,从五七干校及其他文化革命的新生事物来看,中国共产党是肯定地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意志,在奋斗、努力;从上到下,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跃进。( K! M8 g* W5 L0 f% N  J! R$ g; I
8 I1 M2 W( D4 ?0 S: F
  教育革命,百年树人  {( g7 X6 Z. ?* J7 @* |

/ X" W; l3 ^, l& I. z  在中国有好几次机会与政府官员交谈,他们一再地强调,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希望从国外回来的人们提供意见,以作参考。这种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也希望读者不要存着一种心理——今天的中国是十全十美的。不过从大处看,新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实在有了不少了不起的建树,这是肯定的。
4 f, B! G5 y5 x" O* E! `. w. h) L! V. K  B: l. K, M8 O  V
  现在再回来谈谈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革命。政府有鉴于过去教育制度的失败——脱离实际,脱离劳动,脱离工农兵,现在正在大力纠正以往的错误,提倡所谓的教育革命。一方面是使理论能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再则要缩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距。这个决定是显然必要而且重要的。可是教育革命和其他一些事业一样,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方向是肯定了,而具体的做法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在返国以前,我个人对教育革命的概念很不清楚,总觉得政府好像已决定摒弃基础科学,而只注重实用科学。到了国内,才知道这是错误的臆测。事实上,从中央到各级领导,对基础科学的研究,也是重视的。毛主席曾经指示过,中国科学家,对生命的起源,天体的演变及物质的基本构造,都要加以研究。, F" K! ]% Z% o! X; Y/ f8 l% C

! t  W; p1 ]6 k& y; f. Y+ Z4 Z  一个健康的教育制度的建立,是绝对重要的。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国家的万年大计,都与教育制度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文革以来,全国各大学的招生曾经一度停顿,直到今天也还是没有完全恢复。这并不是说,政府对大学教育不重视;而相反的,正因为对大学教育有肯定的重视,所以在摸索的过程中,才非常谨慎从事。现在的招生办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一)个人报名,(二)群众推荐,(三)领导批准,(四)学校复审。可是在细节上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与检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能使教学、科研与生产互相结合。这都是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的。2 w( a3 d7 p, s- d) ?2 K

, j1 H3 V* \% I! o. U& ^' D& d  除了大学教育以外,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一样地注意到不脱离劳动与群众。记得在北京参观故宫时,就看到不少小学生在做打扫及拔除野草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学生从小就培养起为群众劳动的习惯,长大了很自然地就不会脱离劳动了。过去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失败在不注意劳动,知识分子轻视劳动,不肯劳动,因此脱离了广大群众,反而变成了国家社会的一种负担。' s+ T( e6 I; U6 n  g
1 y% o- Z  x+ f6 X
  在北京,参观了业余体校,给我的印象也是很深。小学生在课余到体校来接受专门的体育训练。其中大致分体操、球类、武术等科,有短训班及长训班两种。使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及有特别资质的孩子,有机会在很小的年龄就接受训练。看到这些孩子的活泼神态、练习精神及运动水平,就使我眼前浮现出新中国下一代的光辉远景。) Y3 x+ y& ], m4 K4 K3 ]
* Q% p9 K" Q9 D; h9 A. a
  后记
/ u( l: C$ A0 a- R7 L! h' M
! P3 n" G" }7 Z" e7 t2 X  q, x  今天的京广线,实际是从前的粤汉与平汉两条铁路连接起来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终于沟通了这南北两大铁路的联运,也象征了今天中国的统一与独立。总共的旅行时间,从北京到广州是三十六小时,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一边写,一边想,对窗外的每一景物都有无限的留恋。大好山河,如此多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民以无比的豪情壮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境界。在过去的多少年中间,多少革命志士与人民英雄,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顾一切地艰苦奋斗。在新中国处处可以看到广大人民以自己的劳力与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不错,今天的成果是总结了多少年的血汗经验与历史教训才得到的,“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许多事情都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当然,在过程中也发生过错误与偏差;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路线的斗争,而也有不是在摸索过程中难免的。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共产党敢作敢为,而且敢于认错,勇于改进。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奋斗与不断地改进,才达到了今天的胜利。再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更是有不少的工作要做,不但要为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世世代代子孙的幸福而努力,并且要更进一步,负起协助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与无产阶级奋斗的责任。
2 D# X. U7 m$ O/ M3 X& {: o; c$ h7 D7 b% A8 T3 {/ |# E. D
  记得从前有一位美术老师对我说,“观赏一件艺术品,要先认清其主题,了解其意境,观看其布局,细看其手法。”认真来说,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对一位外行人来说,能把主题看清楚就不错了,更不必谈对意境、布局与手法的欣赏了。对从海外回国访问参观一事来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问题不仅是中国现在的社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而且这种制度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基础的。说实在话,我们都是“外行人”,原因是我们大都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知道得有限,对一些近代历史的背景,以及对他们政策的认识也不清楚(由于过去一些海外歪曲的报道),再加上自己家庭的阶级背景,都可以影响到我们对新中国的了解与认识的客观性。由于这个缘故,许多从海外回国参观的朋友,对国内看到的种种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当然我自己也是外行人,因此对自己的看法与观感,是抱着从大处着眼的态度来讨论,但是希望能尽量做到客观与实事求是。最后,我的结论是,要正确的了解新中国的现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是单单凭着一片爱国的热情就可以做到的。自己必需先做好相当程度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基本的思想观念与政治认识。我相信下次回到中国去,一定对事情的看法,能有更深刻的欣赏能力。
' D7 y$ F- j9 U5 n  }
( g, a* b7 \# V# A; }  本文大部分是在京广路上写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所写的实在仅是真正感受的一小部分。返美后,由于琐事扰身,未能好好重写,因此不免有不少疏漏及了草之处,希望读者见谅。(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8 16:57 , Processed in 0.1006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