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5 16: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在暴风雨中 ③1 [+ v, X8 d; h
3 C6 F# u$ ]. G+ q4 c1 |. G( E2 ~
1966年冬天到1967年的春天,是一个寒凝冰封的冬季。- i1 K0 i9 |9 d2 B/ i, ?: ^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全国,发生了改变原来社会生活秩序的根本性变化,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与狂热。随着文革狂潮的逐渐高涨,发生了很多以前让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共和国主席和很多的老干部被认定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了疯狂的批判打击,很多老干部的家庭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被革命激情所感染的红卫兵,干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极端事情,他们在揪斗当权派和横扫“四旧”的革命行动中一马当先,表现出空前的激进,使得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逐渐深化。而一些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利用了红卫兵的单纯无知和盲目狂热,施展了貌似革命的伎俩,在政坛上刮起了打倒一大片老干部的风暴。而当社会陷入混乱,生产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学校全部停课的时候,南十七的孩子们也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冲击下,经历了那个难忘的冬季。
/ }+ C' a5 e. b) w$ i& u { 所有的学校都成立了红卫兵组织,而当打倒和批判了以前的当权派之后,红卫兵组织开始了内部的分化和内讧,为了显示自己的革命性争斗不已。
0 [, Q% d1 a/ e 南十七的孩子们在学校都参加了不同的红卫兵组织,但是表现并不突出。因为一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因为运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被隔离审查和被红卫兵批判;二是因为运动之初军队干部子女曾经被禁止参加地方学校的群众组织,直到后来这个禁令才被不成文的解除。这时地方上已经形成了不同派别的红卫兵以及其他的群众组织,并且矛盾逐渐变得尖锐起来,在夺权的斗争中各有不同,在打倒和批判旧班子以后,为了新班子的组成和掌握运动的方向而互相指责和攻击。 s& F$ }- b3 r7 `; d
海校这时已经成立了不同派别的群众组织,而且让所有的老干部都靠边站了,其中还隔离审查了原来的学校政委和副政委,以校长和一位副校长为首,老干部分别加入了不同派别群众组织的活动。这让南十七的孩子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阵营,基本上是随着父母的观点有了交往的基础,同一派观点的老干部的子女在一起交往。
) N$ A: G, ]( }- O' x 在漫天风雪中,1967年到来了。' g5 J& d; [, J" s7 Z( }
就在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革命造反兵团和红色反修总队派人到了南十七。他们带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白色对联,分别贴在了支持对立派群众组织的干部家门前。这些对联用辱骂的词语,对那些不支持他们的干部进行了人身攻击,这是那个年代才有的疯狂行为。当时连共和国主席都被人唾骂和丑化,无数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都承受了残酷的人身攻击和折磨,例如剃阴阳头和被挂上大牌子扭住双臂游街,脸上还被涂上黑墨。海校的两派组织都对对方观点的干部进行了批判和攻击,但是像这样到人家家门上贴出辱骂的对联,还是兵团总队独有的创意。 H9 Y% S( d3 y8 O- m' n3 ^' T
在运动逐渐失控,派性斗争逐渐激化的时候,南十七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 Q- P, @; e+ a8 m+ o5 n 但是,随着当地驻军对兵团总队的明显不支持,地方群众组织也到海校串联了与兵团总队对立的三总部,海校内一些被兵团总队反对的干部开始了自发的反抗。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公开发表声明,支持三总部的观点。三总部也加强了对本派观点的干部的保护。这样,南十七的一些干部在春节前撕去了兵团总队贴在门前的辱骂对联,重新贴上了红色的对联。, T V2 s) e# P! N
学校已经陷入派性斗争的激烈对抗,没有课可上,十几岁的孩子无事可干。除了上街看大字报和看两派辩论之外,孩子们只好聚集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消遣。当时流行的牌戏,除了“争上游”和“升级”之外,还有一种类似“拖拉机”的牌戏,被称为“天王5”,用3副扑克分为6人两组来玩。, B3 Y2 u3 ?+ l
聚集在一起的孩子,无事就聊天吹牛,回忆一些往事,还对当时的传闻进行一些议论。6 x+ K2 h' K5 K; r# q
随着2月8日当地日报社发表了一篇社论,引发了两派的激烈对抗,甚至出现了最初的武斗。全市规模的两大派别就此成立,竟然按照对2月8日社论的态度,分为“好字派”和“糟字派”,简称为“老好”和“老糟”。这是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一件荒谬的事情,但是当时却引发了全城的激烈对抗,支持两派的阵营逐渐鲜明,出现了对垒的局面。
, i& E2 Z9 |6 A4 f3 ~2 D 当时海校的两派组织,都积极参与了当地的运动,并且在运动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兵团总队在攻打报社和组织全市“糟字派”组织的活动中非常活跃,经常组织人马去市中心游行示威,还与当地群众组织来往密切。三总部也得到当地群众组织的支持,开始了频繁的来往。
1 q J3 h2 V4 J, p 从此一来,南十七的住户也就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阵营的支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