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5|回复: 0

王虹  文革记事---红联,工宣队和胡百良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15 0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记事---红联,工宣队和胡百良

南师附中 高三丁 王虹

到了68年,附中校园开始热闹起来。在复课闹革命的“指示”下,同学们陆续回到学校。但如何复课,谁也搞不清楚。

不久,全国各地都刮起了一股清理阶级队伍之风。学校的教师又成了被清理的目标。当时红联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教职员工,或许他们抱有希望,希望文革初期揪斗牛鬼蛇神的一幕不会重演。但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红联的一些成员,为了不给对立派组织以“口实”,主动抄了部分教师的家。第二天我到学校才听说这件事。据说张守己老师当时曾高举双拳表示抗议。我觉得这次行动是红联的一个污点。

几个月后,工宣队进驻了学校。工宣队由近邻的3503军工厂工人组成。进驻的目的是帮助学校恢复秩序。工宣队员进驻到各个班级。到我们班的是女工小王。她口口声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让人觉得不是味儿。想当初,还是我们学生到3503厂去煽风点火,才把“工人阶级”发动起来,现在倒是反过来了。每当小王叨念工人阶级要领导一切的时候,我们就来个不尽相同的提法,工人阶级的领导不是要通过共产党来实现的么?怎么变成工人来领导一切了呢?小王于是就请工宣队负责人老王来班上压阵。老王的观念很明确,就是要狠抓阶级斗争。他把揪阶级敌人比喻成吃馒头。我们就说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是馒头,如果吃的不是馒头而是别的什么,那可是要碰掉牙的。

工宣队很快就开始放火了----清理阶级队伍。他们把教职员工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都掺入两派学生的代表(红联和造反军),由工宣队主持对教职员工进行“清理”,人人过关。当时我在的组里有红联的王莉华,余珊萍(我们班余仲华的妹妹),造反军有吕挥英等。

1968年已经到了文革后期,部分学生参军,其余的也在考虑分配的事情。加上“血统论”的思潮又重新抬头,让人们感觉到“秋后算帐”的压抑。对于工宣队搞清理队伍,我们已经无心恋战,倒是造反军表现得相当来劲儿。老实说,我们对工宣队的做法多少有些抵触情绪。67年军宣队进驻学校时,也有过类似的情况。那次我们是采取游行到市军管会的方式表示不同观点(据说后来成了红联矛头指向解放军的证据)。这回的形势已经不允许再采用以往的方式.

工宣队的清理很快就取得了“成果”,许多老师都陆续进了“学习班”,其中电工廖师傅涉及到的“小红房窃听事件”更是引起工宣队的注意。提到小红房就不能不说到胡百良。胡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应该说文革前我们师生的关系非常好。可是66年12月,当我们成立联,开始批判“血统论”的时候,胡老师却公开指责我们把矛头指向红卫兵。尽管“矛头指向红卫兵”的帽子比起“指向解放军,指向党中央”要来得轻,可在当时也有相当的分量。王伟民的那句我们没有矛头的话语至今仍记忆犹新。也就是从那时起,胡老师和他所在的“忠于毛泽东思想战斗队”(简称老忠)成了我们的对立面。老忠的成员都是文革前沙尧当校长时的学校精英。我们对老忠同沙尧的关系一直有所疑惑,所以很想知道小红房(老忠的活动场所)里面的秘密,于是有了“小红房窃听”。为了解决电线等问题,我们找到了廖师傅。当时具体安装器材的还有王亮同学。

由于用喇叭代替话筒的效果极差,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听清楚。但是现在这个“窃听”却成了事件,因为有“历史问题”的廖师傅参与其中,性质就可能变为阶级敌人幕后操纵了。这种思维模式在当年应该说是一种既定模式。如果工宣队沿用这一模式去思维的话,红联就会陷入被动。当时王亮同学的压力也很大,因为虽然血统论受到了批判,但出身歧视仍根深蒂固。我们觉得红联被动的局面一定要扭转,突破口就在老忠,突破点就在胡百良。我们集中了火力,用大字报对胡百良进行了狂轰烂炸,果然借工宣队之手把胡弄进了“学习班”。水终于被我们搅浑。

平心而论,我们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与其说我们是针对胡百良的,倒不如说是在抵触工宣队的做法。这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心态。

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件事竟然会引出如此戏剧性的结局,一个原本一般的事情突然发展成为严重事件。胡百良在学习班学习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将“粉碎以刘少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误“...无产阶级司令部”。对于这样的“事件”,工宣队当然不能怠慢,连夜汇报给市革委会。革委会立即将事情定性为“八届十二中全会之后,南京地区最严重的一起反革命事件”。

第二天的批斗会上,虽然胡老师一再辩解是口误,可是“为什么别人不出错,就你出错!”让胡老师无言以对。批斗会上胡老师吃尽苦头,会后还被扭送“文攻武卫”。
事后,我们也没有忘记袁金华老师。他是我们的副班主任,与胡在同一个战斗队。我们找到了袁老师,帮助他“提高”认识。彼此心里都很明白,只是在做戏,或许只有工宣队不清不楚。至于这出戏该如何收场,那是工宣队的事了(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儿后怕,万一产生更糟糕果....)。

我们很多人想的只是尽快离开学校。第一批去泗洪插队的有我们高三丁班的沈立智,王亮。没有多久,黄小娅(初一)从农村来信写道:知识青年在农村不会大有作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相继离开学校去了农村。


链接

也谈军宣队和工宣队

孙重明

对军宣队印象很深,我们班的同学也和那几个到我们班来的战士结下来很不错的友谊。以后也曾有过通讯联系,他们退伍,我们还去火车站送他们,有点依依不舍,他们撕下自己的领章签上名送给我们留念。

对工宣队就没有多少好印象了,当时叫做什么复课闹革命,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语录。有个北方人蹲在板凳上说话、吃饭,有点印象。当时,我们忙着想出路了,同时对这样的生活已经厌倦了,好像恨不得早点逃离学校,赶快换一种新的生活。再加上报纸上的报道,哪里的学生到黑龙江了、到陕北了等等,还有关于援越抗美的报道。因此,心已经早不在学校,也不屑一顾所谓的复课闹革命。我也好奇怪,当时怎么红联也开始整起老师来了,某某是叛徒、某某曾在中美合作所呆过。这些消息究竟从哪里放出来的?其他我都记不得了,红联好像整过沙尧,将他囚禁在原校长室楼下,并把那里戏称为渣滓洞。看守是小费,专门买辣椒给沙尧当菜,他有痔疮。当时,我就想过,这小孩心怎么这样。好像抄过一次沙尧的家,去了一大帮人,是否是找一份什么材料?当时去的人中有石××,之所以记得她,是因为她问沙尧的妻子东西藏在哪里,甚至要检查她的月经带。

医务室的白房子被戏称为白公馆,不过好像没囚禁过谁,只是审讯、殴打过徐远凡老师。那个地方和广播站好像是当时红联某些人的指挥部一样,我记得包括去内蒙的行动,包括筹资以及去乌兰浩特和呼和浩特都是从那里出发的。张三力、戴佐农、赵民乐等都是那里的常客,我也是常去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3b1bf010008eq.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4:49 , Processed in 0.0302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