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一位共和国同龄人的自传(杜厦著《七十年》)

[复制链接]

1513

主题

305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936
发表于 2025-1-1 04: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见仁见智。《七十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生动而又典型的个案。

杜厦是典型的老三届。他1948年11月生于北京,小学一年级前在天津姥姥家,1962年至1968年在北京四十七中读书,高中没毕业“文革”就开始了,“文革”后才上大学。杜厦高中时随着时代洪流下乡到内蒙古,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但因为政审不合格,不被允许报名参加高考。他直接给高层写信申诉,给谁写呢,直接给邓小平写,居然收到了邓小平办公室来信,重新获得了高考资格。1981年,杜厦以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数量经济学研究生。他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儿时生长的城市天津,在南开大学教书,很快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青年经济学家。如果说此前他的经历中,他们那一代人共同性的内容占了大部分,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个人发挥的内容就多了。1984年杜厦参加“莫干山会议”,是125位代表之一。这时的杜厦本有希望成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也有潜力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他最终选择弃学去政,经商办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他把苏联大马戏团引进中国,举行全国巡回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和国外文艺团体合作的范例。20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个把麦当劳引进中国,90年代末,他第一个把美国仓储式大型超市引进中国,引领了商业零售业的新潮流……

除去对历史没有感知的人不算,人面对历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研究历史,一种是创造历史。文人学者虽然定位是前一种角色,但仍有很多人暗怀后一种抱负。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门类、各学科的学者中,有一类学者似乎天然具有创造历史的角色优势,那就是经济学家。杜厦当年和李罗力、朱嘉明、常修泽等人一样,是这个经济学家群体中带有光芒的一员。但他没有止步于此,他要更直接地创造历史。张维迎不久前在《读书》杂志撰文评论此书说,“什么是企业家?依我的理解,企业家就是那种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定的信念,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大胆的冒险精神,把假设的事情变成现实的人。对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假设是假设,现实是现实,但对真正的企业家而言,假设就是他们想象的现实,把假设变成现实,就是他们的使命。”

《七十年》是杜厦用10年时间酝酿写成的自传,这是他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杜厦经历了他们那一代人所能经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经历,这中间多少挫折、艰辛、困境!他说,比起他的大多数同龄人来,他的经历“似乎要奇特得多,悲怆得多,激烈得多,也要典型得多”。杜厦希望这本自传要像《红与黑》中的于连那样,写出真实的自己。杜厦的朋友王志明说,其实,于连和杜厦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但是确实都是那种在时代的潮流中折射出异样光彩的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了政界、商界、学界几方面的内容,也储存了几十年中,关键时刻的思想界潮流,经济的起伏转折,还有社会的历史巨变。这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真是很不多见的。

写自传是个很微妙的事。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历值不值得写;其次,哪些事情可写,哪些不可写,哪些愿意写,哪些不愿意写,自然也是有选择的。自传者自己的事功、奖状,自己当然愿意写,但读者未必愿意看;而且,这些英雄事迹由自己来写,难免有自吹之病。由之而来的第三就是,因为是自己写自己,人都喜欢讲过五关斩六将,不喜欢讲走麦城,所以,到最后读者就会对这传的真实性发生怀疑———传主的所讲所不讲,喜言不喜言,是人之常情;读者这样揣想,也是人之常情。但杜厦有超常的勇气把他的经历原原本本讲出来,不论是荣耀还是屈辱。当年他对与他相关的一些人的看法,有褒有贬,对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有肯定,也有反思和自我批判,他把这些都义无反顾地记录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真实、鲜活、生动的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很多处文字都打动人。1991年,杜厦到山西阳高县看望他在部队时的连队指导员陈登云,其时陈任阳高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杜厦这样记述道:“手握民事审判大权的陈登云庭长,是我这一辈子见过的最穷的实权派当官人。”穷到什么程度?指导员家里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挂不起窗帘。“土炕上只有一个枕头,除他之外,全家睡觉都是枕着砖头睡。”杜厦当时已经是大老板了,指导员留杜厦一家三口住下吃饭,他就带着一家三口留下。“我们3个人就盖着一床被过了一夜。那个全家唯一的枕头,黑得发亮,我享受了它,这体现了我是最尊贵的客人。”这些朴素的文字,因为真实,所以震撼人心。

杜厦以他传奇般的经历为40年来的时代变迁做了注脚,同时,他本人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角色。一个人要想超越自己,前提是要有反思的能力,而反思是以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局限为前提的。杜厦以这本大书向人们证明,他在人生70的关口,再一次超越了旧我。杜厦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也许不是金钱,而是这本书。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SI2VF20541UI0K.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8 13:21 , Processed in 0.050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