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王庆余:育才中学教改亲历记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305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31
发表于 2024-11-28 04: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庆余 | 育才中学教改亲历记

刊于《人文中国》总第四期


1961年秋我进上海市育才中學,編入高64(3)班。我们年級共四班,超過半數學生是原校初中生直升的。该校系英籍犹太富商埃丽斯.嘉道理(Ellis Kadoorie,1867—1944),创建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当时名育才书社。后他耗資白银四万五千两,在山海关路和卡德路(石门二路)交界处购地十亩,建造三层的教学楼和操场。它於1912年竣工,隶属公共租界工部局。1949年后它改成男、女生兼收。1953年10月它被教育部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该校離我家稍遠一些,步行單程近半小時。此段北京西路鋪設上海最早的電車軌道,但我很少乘。路兩旁建有不少西式住宅(或機構)。我在此條历史文化风貌的路上步行了三年。

1950年3月段力佩(1906.12—2003.3)出任育才中学校长。他原名立培,出生于教师家庭,1929年毕业於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院,1935年到上海任教。他在抗战中期参加中共,后在左倾的麦伦中學任教。1946年他担任储能中學校長,1948年因受迫害转入地下。1956年—1963年,他出任本区的副区长和政协副主席,不过一直兼任育才的校长。

段校長和妻子陳鳳苞一直住在學校的单身宿舍内。这是教學楼二楼过道上一洗漱间(12平方米),方向朝西,冬冷夏热,房小人挤,儿孙同堂。校长每晚爬木梯登搭建的小阁楼就寝。我常見段太太在屋門口煤球爐上燒飯做菜。直到文革初1967年冬他家被逼搬出学校。段力佩身為正局级高官,近二十年一直以校為家,安于淡泊,精神可嘉!

在老校长率领下,育才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副校長汪無功系參加1948年同濟大學學運的干将,原任中共靜安區委宣傳部長。校黨支部書記蔣王元也是中共地下黨員(高中生),青年才俊。教导主任张宛若(女)是语文特级教师。其丈夫陆蠡(1908—1942.4)作家、编辑,结婚不到一个月,被害于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1983年4月陆蠡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育才教职员工不到百人。当时的教師大部份是教壇老將,小部份是大學畢業的新秀。我印象中语文教研组师资最强。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桂涛声(1906—1982)。1938年他作《在太行山上》歌词,洗星海作曲,被广泛传唱。在校時我讀過桂老師的一篇記敘性散文(手稿),文筆漂亮!教我班化學的张冠涛,197 8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赵勉纫教我班解析几何,其女儿是我班同學。生物课老师李名聪,在课堂上不赞同苏联李森科观点(Lysenko,1898—1976),明确支持美国摩尔根(Morgan,1866-1945)遗传学派。由于校长领导有方,教师素质好,教学质量高,早在1954年上海市教育局就把育才中学作为全市教改的试点。

1964年2月13日(春節初一)下午,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八厅召开座谈会,重点谈教育问题。与会者共十六人: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陆定一、康生、郭沫若、林枫、杨秀峰、蒋南翔、张劲夫、陆平、朱穆之,以及党外人士陈叔通、黄炎培、许德珩和章士钊。毛泽东说:我看教育路线、方针是正确的,但方法不对,要改变。同年三月十日毛泽东对北京铁路二中“关于学校课程和讲授、考试方法问题“材料作了书面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學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學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这实际上是教育领域文化革命的前奏。

同年3月18日至4月11日,高等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直屬高等學校領導擴大會議,落實毛主席指示,開展教學改革。在中宣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1906-1996)的指示下,教育部负责人刘季平(1908-1987)推荐了上海育才中學改革教學方法的经验。刘季平五十年代任上海市副市长兼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部长。他于1963年8月调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重点抓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這就是全國範圍宣傳育才教改經驗的背景。

长期以来段力佩围绕“育什么才” 、“如何育才”、“为谁育才”诸问题,敢为天下先,在学制、课程、教材和教法上进行大胆改革。他一贯主张减轻學生负担,提倡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學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老校长倡导下,各科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學生的自学能力,避免填鸭式教學方法。故育才被教育系统树为教學改革的模范不是偶然的。当然段力佩也应时配合教改宣传工作,宣扬其长期秉持的新教育理念。

1964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部长杨西光(1915—1989)视察育才中学,并派联络员进驻高二(3)班。市教育局长孙兰(女),带教改工作组在育才蹲点半个月。1964年4月2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以及《文汇报》等,头版头条报导育才教學改革的经验,反对繁琐讲解,死记硬背。育才教改十六字要诀:”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改变教师上课“满堂灌”现象,减轻學生學习负担。4月11日《人民日报》也作相应报道,并配发社论提倡培养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學习风气。电视台来校拍摄纪录片,介绍学生在图书馆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连篇累牍报道,育才经验名扬浦江两岸,称誉全國。当时来育才视察、参观人士一度络绎不绝。连中宣部副部长童大林(1918—2010),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人,也来育才取经。

1964年4月國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兼教育部长杨秀峰(1897-1983)亲临育才中学视察。在校禮堂楊部長向師生講話,主要談防修和勞動問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稱毛主席為毛澤東同志。楊部長和育才教職員工握手告别,包括在大楼底層一角幹活的木工。這是我親眼所見。1964年7月杨秀峰改任高等教育部长。当年秋天楊部長再来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我们已毕业了。1965年1月楊秀峰調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

我还记得全國人大副委员长华罗庚(1910—1985),身材魁梧,手持拐杖(脚不便),在段校长陪同下,步入礼堂讲话。他讲解人造卫星发射中的数學问题(几个基本参数),我们听后饶有趣味。这是他作为数学家的强项。此位國家领导人和段校长是老乡: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後第二次来大礼堂讲课,我们已离校了。

育才教改宣传高潮形成在我们高考前夕。1964年上半年毕业班學生,按报考的志愿实行文、理分科。二百多位學生中,报名文科的仅有第一班的三位學生,实际参加考试的只有两名,各学中文和英文。受老師影響,我喜歡語文,但还是报考理工科。我们班有九位考入上海交大,好几位同學考入上海第二醫學院。此外復旦、一醫、清華、人大、中國科大、天津大學亦有。据我所知只有個別人沒有上大學。

1964年國家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在上海这意味着如不能升学,就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校學生会主席陈伟恕主动放弃高考,要求直接赴新疆工作。校领导做了思想工作,但他的决心不变。后学校发展他入党,并与新疆有关方面联系,安排他入建设兵团农七师政治干部学校學习。毕业后他在新疆金融系统工作了很长時间。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了适应外交工作新局面,高教部在上海育才中學、天津南開中學和北京等几所重点學校,选派少量學生出國學习外语。他们經過暑假集訓后出國。當時中國與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關係惡化。除少數學生赴朝鮮、古巴(西班牙語)外,很多去法國和非洲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国學習法語。文革開始1967年初,他們全部撤回國内,與外語學院學生一起參加運動,直到1970年夏參加毕业生統一分配。据有关部门统计,國家在1964—1965年间,先后派出两批共计1000余名留学生(或进修生),分布在36个国家和地区,学习34种外国语言。

1965年6月育才领导从高二学生中选拔六位,经过老师两周专门补习,参加当年高考,理科五位,文科一位。录取结果:交大两位、清华一位、中國科大一位、复旦一位(文科的)。当年《人民教育》报道,育才本学期五个高二學生(其中四个是团干部),考取了高等学校。他们的平均考分是83分,一个近90分。这五位學生赶上了1965年高考的末班车。而他们的同届同学苦等了十一年后才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育才大红了两年后就大黑了。育才在校學生(和个别回校畢業生),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全面否定育才教改经验,段力佩被贴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标签。校内长期形成打段和保段(人数较多)两大派,使育才成为上海中學界的重灾区。段力佩校長被长期隔离审查,六次拉到会场批斗,迟至1972年方解放。1968年妻子得脑溢血含恨病逝,工宣队方允许段力佩到太平间见其妻遗体。

打段派提出段力佩早年参加过中国青年党,有政治历史问题。另一派认为他在入党前交代过,审查后没有发现新的问题。1941年10月江闻道介绍段力佩加入中共。段心存疑窦:我参加过国家主义青年党,能否再加入中共?江闻道严肃指出:与青年党决裂,加入中共,这关系到您的政治立场问题。当时抗日战争处在艰难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江闻道是留日學生,左翼文化界人士,1928年加入中共。

段力佩在校用人路线争议比较大。育才老教师多,有的教师经历复杂。段校长长期在中國民主促进会担任高级职务:上海副主委,中央第六、七届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领域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段力佩对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关怀备至,从生活上到政治上。比如他探望生病的教师,送教师生日蛋糕。我的高三班主任、张凤先老师(女),1966年被评为全市三八红旗手。文革中据说她因毕业于教会大學被批斗,岂不荒唐?

桂涛声籍貫雲南沾益縣,回族。他早年(1928年5月)加入中共,后失去聯係。1932年他因左傾在上海被捕,1937年2月出獄。文革中我在电视上看到上海市長曹荻秋(1909—1976),在批斗会上提及他與桂涛声同时关押在苏州反省院,不免替桂老師擔心。其實桂當時的政治面貌是普通群衆。段校长尽管身陷困境,仍然关心桂老师的生命安危。详情可看張建剛著桂涛声小傳《歌者濤聲》,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197頁。

段校长将65届初中一班作为全校唯一的古文班试点。语文老师、班主任林丽珍(女)深受校长器重,在电台上过公开课,成为育才教改的标兵。她的事迹和照片登载在不少报刊杂志上。文革中她被揪斗,罚剃光头,受尽折磨。林老师是闽籍华侨,单身,与七一中學语文教师施济美(1920—1968),同住淮海中路一套公寓。施济美是外交官施肇夔(1891—1957)的女儿,东吴大學毕业,女作家。1968年5月8日深夜,她们俩受不了凌辱,喝下大量敌敌畏后,在家中阳台投环自尽,成为文革期间轰动上海的惨剧。一位风华正茂的女教师,成了育才教改的牺牲品,呜呼哀哉!

外 语 教 研 组 长胡叔炜老师自学成才,盛传懂十余种语言(包括捷克语)。1955年他与其他老师合编《华俄辞典》。可惜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胡老师被逼从教学楼三楼窗口跳下自杀。青年数学老师王守藩(女),长時间戴着脚镣,被逼着喝抽水马桶里的水,在操场跑道上像狗一样爬。在人身侮辱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此位上海师范學院毕业的高材生毅然投井而死。

1974年我在市里参加一个历史讲座,碰到一位领导干部马飞海(1916—2013)。他知道我是育才的學生就提起段力佩,我们相对无语。当时段校长已解放,但还没有使用。马飞海1939年在暨南大學入党,曾在储能中學任数學教师,和段力佩共事过。马飞海历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出版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要职(部级)。当时理科还有生物教师周建人(1888—1984,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储能教导主任是冯宾符(1915—1966)1947年加入中共,世界知识出版社长。文科名教师更多,有叶圣陶(1894—1988,全國政协副主席)、楼适夷(1905—2001,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王元化(1920-2008,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1983年“红色堡垒”储能中學恢复原名,2020年附属上海理工大學。

文革后拨乱反正,老育才翻开新的一页。段力佩七十岁高龄,手持拐杖,重返校长岗位。他团结全校教师(包括文革中的反段派),很快恢复正常教學次序,1979年秋就把高中学制改回三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段力佩针对教育的弊端,继续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进。1982年《光明日报》头版文章肯定上海育才中学是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段力佩先后应邀赴五十多个城市讲学,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基础教育的改革。1984年8月17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通讯《育才中學教改不断出现新局面》,介绍段力佩课堂教學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新思路。 二十年后育才教改经验在上海和全國又重提。

1983年6月—1988年4月,段力佩担任第六届全國政协委员(民进的代表)。1984年77岁的段力佩改任育才名誉校长(全市十位之一),退居二线。1991年他与时俱进,又提出學生的“三自思想”:自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依靠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他引领育才教改第三次飞跃。在当时学校普遍片面追求大學升学率的情况下,这是难能可贵的。段力佩年过八旬还天天到校,九旬之后每周一次。他和晚年伴侣汪介清老师,在校外山海关路上相互扶持,蹒跚而行,令人感动!

1996年段力佩离休。在其90岁生日之际,江泽民为育才中学题词:“坚持教育改革,培育四有人才”。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1907—2000),赋诗志庆: “九十称不老,振襟畅好怀。羡君有至乐,天下育英才。”1940年段力佩曾协助赵朴初办孤儿教养院。中央领导吴邦国,上海市长徐匡迪,国家教委会总督学柳斌,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

鉴于场地的限制,老育才规模不大(24班),师生人数不多。1998年秋育才中學的主体迁到新址:嘉定区马陆镇(沪宜公路2001号),仍隶属于静安区教育局。新学校占地270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校图书馆2000余平方米,藏书10万册。校大礼堂1800座位。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温水游泳馆、标准田径场、草地足球场、篮球场、沙滩排球、网球场、射击场、溜冰场等。学生宿舍3-4人一间,设卫生设施,冷暖空调。有线和无线网遍布整个校园。校内设医务室、洗衣房和超市等。此寄宿制的高级中学規模堪輿大學相比。它成为上海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育才中學山海關路原址,改成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从1953年以来半个世纪,作为“海派教育家”的段力佩,主持育才教改,三次高潮,成效显著,影响深远。2003年3月8日97岁的段力佩离世,11日在龙华殡仪馆进行告别仪式。市、区领导以及各界代表近千人参加。上世纪下半叶在上海教育界,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老教育家。

2006年11月7日育才中学举办段力佩诞辰一百周年追思会。17日在育才中学国际部四楼礼堂,举行“段力佩教育思想暨育才教改四十年”研讨会。来自教育界相关人士,包括生前好友、教育家吕型伟(1918—2012)出席,嘉宾云集。18日一千多名育才校友汇聚上海音乐厅,隆重纪念老校长百年诞辰,暨育才中学建校105周年。市、区、县和教育界领导参加。

2018年段力佩入选全國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界人物40名。段力佩的教改思想一直指导育才,并进而影响全國基础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名噪全國的育才教学改革的经验,集中体现在《段力佩教育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158頁,以及段力佩主编的《育才教改经验汇编》两书中。

今年是轰轰烈烈的育才教學改革一甲子(1964—2024),也是我们班毕业六十周年。缅怀老校长、老専家(教育學)和老寿星—段力佩,作为当年教改的亲历者,我在海外向母校致敬!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母校老校友网上一些文章,特以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7 20:47 , Processed in 0.0390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