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1

徐小棣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庆《图志》的两幅照片—— 实验中学90年校庆观感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1103

回帖

754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47
发表于 2024-10-18 22: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west 于 2024-10-18 23:02 编辑

kerriakerria: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庆《图志》的两幅照片—— 实验中学90年校庆观感(1)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为90年校庆发行了一册名为《辉煌90年》(下简称《图志》)的图志。在这本图志的第66页和对开页67页上有两幅图片赫然。一幅是 1966年8月18日女附中学生宋彬彬为毛泽东献红卫兵袖章的照片,另一幅是文革受难者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的照片。《图志》的编者把文革的反动 者、文革的 暴力先锋、文革的受难者这三个标志人物编辑在同一页上,有一种冲击视觉的力量,使读者心头不由一惊。

    初看《图志》的这个页面,我就吃了一惊,以为在庆典之际,终于有人敢于揭示41年前的历史真相。—— 1966年8月5日,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被师大女附中学生红卫兵在校园内残酷折磨,殴打致死,那些凶手们不但没有受到追究,反而在13天以后的8月18日 荣登天安门城楼,受到了公开的鼓励,身价倍增,不可一世。当时红卫兵的代表人物就是照片上的女学生宋彬彬,她就在那个时刻接受了领袖的赐名"要 武"(在历 史影片中,她听见这个赐名的时候欢快地蹦了几蹦)。从此,从北京到全国,到处掀起迫害教育工作者以及和平居民的血雨腥风(官方内部记载,在北京, 在这次集 会后的二十天中,有1,772人被红卫兵打死),中国人民开始了最黑暗的文革时代。

    但是当我再定睛阅读时,我发现《图志》的这个页面并不意在说明上述的历史事实。在宋彬彬为毛泽东献红卫兵袖章的照片上方,说明文字是:"我校学生宋彬彬为 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透露了炫耀;在卞仲耘的照片下方,说明文字是:"1966年8月5日下午,书记卞仲耘被打致死",表现了漠然。这使我愤 然。版面 如此安排,说明得如此含混,岂有历史的基本知识?岂有否定文革的基本态度?又岂有良知、思考与血性?如此设计,怎么不怕世人指责与耻笑?

    又一次仔细看《图志》的两张照片和说明时,我发现了新的问题。两张照片下的各自的说明文字都有明显的省略:"我校学生宋彬彬为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这一 句,没有说是哪月哪日;"1966年8月5日下午,书记卞仲耘被打致死"这一句,没有说她是被谁打致死。这是无意的疏漏,还是有意的遮掩?这个新 发现使我 感到,仅仅把这个页面看成是惹人耻笑的"没头脑"杰作,只把编者想象得因无知而闯祸,实在是过于宽容了他们。编者并不完全无知,在说明文字中,他 们懂得回 避关键的问题,没有勇气把说明文字写成这样:

    "1966年8月5日下午,书记卞仲耘被红卫兵打致死"。

    "1966年8月18日,我校学生宋彬彬为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

    假使这样写了,杀害卞仲耘的凶手们不但没有受到追究反而在13天以后的荣登天安门城楼受到了公开的鼓励的历史事实就会呈现,清晰地告诉人们,照片上的毛泽 东、宋彬彬、卞仲耘三个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编者的无知会使人耻笑并感到滑稽,但是当他参与遮盖历史真相,成为强权的合谋时,我便看到了卑鄙与无耻。在历史的前进与时代的进步中,要求回顾历史,进行 反思和总结的呼声越来越高,用强制手段跳过这一页已经不那么可能。在学校90年校庆的庆典之际,作为教育机构和号称名校的当代教育工作者们,应当 清醒地选 择自己的角色,利用做一部回顾校史的图志的机会,深入研究历史,并把占有的历史资料向世人公布,为揭示历史真相做出努力。完全可以站在教育的立场 上,表达 自己的所思与所想,用自己的方式发言,说自己以为之"是",论自己以为之"非"。为什么一定要落入权力的网络,选择与遮蔽历史、压制真相合谋呢? 为什么不 能昂起头,向学生们示范实践自己的校训"诚实,严谨,求是,拓新", 而偏偏一副媚骨,混迹于势利、浮躁的泥淖中呢?




【作者: kerriakerria】【访问统计: 48】【2007年09月23日 星期日 05:43】

https://lihlii.blogspot.com/2012 ... html#mozTocId1044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回帖

138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81
发表于 2024-11-5 00: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的研究, 那叫一盆浆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29 05:57 , Processed in 0.0543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