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2|回复: 1

史纵纬:罗瑞卿问题突然升级的背后

[复制链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68
发表于 2023-9-15 1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瑞卿问题突然升级的背后
——探讨一段不为人知的幕后博弈

史纵纬

(一)

  1965年12月初,“上海会议”突然拿下位高权重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全党震惊。事前连刘少奇、邓小平、朱德、贺龙这种级别的人物都蒙在鼓里,更没有按照党章规定,经过政治局或其常委会议的讨论。在一番“背靠背”的揭发后,会议除了责令罗瑞卿辞去军职外,还给罗瑞卿定了五条意见:

  “一、性质严重,手段恶劣。
  二、与彭、黄有别。
  三、从长期看,工作有一定的成绩。
  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五、领导有责。”

  在具体处理上则分“两步走,调动职务、不搞面对面,冷处理。”〔1〕

  这个处理意见应该说还是相当温和的。其中仅第一条用语严厉,第二条就大大降低了烈度;第三至五条,几乎是在为罗开脱了。即使如此,罗还是深感委屈。但求见毛、林而不得,也没有申辩和解释的机会,只有无奈。

  也就在罗瑞卿按照邓小平安排,打算用半年的时间好好看看书之际,却在1966年3月3日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常委决定开个会,专门解决你的问题。下午通知,第二天上午就必须到会。

  从3月4日开始,会议对罗的斗争由前次的“背靠背”转向这次的“面对面”。批判的升级,大帽子横飞,以致罗瑞卿实在忍受不了,跳楼自杀。尽管没有死,却落下了下肢残疾。当然,按照党的逻辑,自杀就等同于叛党,罗的罪名更大了。很多原本对批罗不大接受、或没有跟上的人,也借批罗“自杀叛党”跟上了潮流。

  每当审视这段史料,从“上海会议”到“批罗升级”之间总感到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某种必要的联系,缺少了逻辑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以致两者之间根本无法合理的衔接。比如说,既然“上海会议”已经为罗瑞卿定性做了结论,为什么又要对他再次展开批判?而且从“不搞面对面,冷处理”突然变成了“面对面”的“热处理”?当初的“与彭黄有别”为何会变成“比彭黄危险的多”?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并事实上推翻了上次会议的结论?一定发生了尚不为我们所知、或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

  那么,究竟是些什么事情?在哪里能探究到它们的踪影、抑或蛛丝马迹?

(二)

  在以往大多数文革的叙事中,最常见的是把一个事件单独摘出来:“上海会议”就是“上海会议”,批《海瑞罢官》就说批《海瑞罢官》,《二月提纲》就说《二月提纲》,《座谈纪要》就说《座谈纪要》,每一事件都不尽其详。优点自然是可以把这一事件剖析得清晰明了。然而,这种叙事方法却往往忽视了事件之间的彼此联系,尤其是该事件在整个文革进程中位置、作用及与相关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数十年探讨文革的过程中,笔者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该事件要放在整个文革大背景下考察。不仅要弄清该事件自身缘由、发展及结果,还要“立体”(这是我自创的术语)地考察该事件与其他事件的联系,尤其是与整个文革大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结果,就不仅对这一单一事件看得十分清晰,而且对它和文革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比如,文革推进到这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那样做?这样做对文革的后续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正是遵循着上述原则,笔者将“上海会议”和“批罗升级”这样同一事件两个不同的阶段,放进毛发动文革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观察,就有了新的发现!

(三)

  回到毛发动文革之初的逻辑框架:

  毛派江青到上海秘密组织批判《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发表后,遭到彭真主事的书记处封杀;毛转而寻求军队和林彪的支持,拿下罗瑞卿,召开了“上海会议”;紧接着,彭真等人以“中央五人小组”的名义,出台了《二月提纲》,并得到了中央常委会议的讨论通过,形成了中央正式文件。

  如果按照《二月提纲》的规定,毛的文革就会胎死腹中,毛当然不能接受。但在中央常委中,毛是少数。如果硬是以自己一个人意见否决常委多数,或许并非不可能,但存在很大风险。一旦这些同事坚持己见,毛将何以应对?服从多数意见,文革立马夭折;否决多数意见,自己有什么依持?关键时刻,没有实力威胁,恐怕难以奏效。而不打无把握之仗,一向被毛奉为圭臬。

  怎么把无把握转化为有把握?其实只有一条路——靠军队,靠林彪!对敢于反对者立即镇压!林彪在“518讲话”中所言:政权即镇压之权就暗含此意。

  但对手的动作似乎更快!1966年2月8日,彭真率“五人小组”前往武汉,向毛汇报《二月提纲》。当毛获悉此件已经中央常委集体讨论通过,即使他心里一百个不满意,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对甚至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显然,此时林彪的支持尚没有真正到位 !

  回头看林彪。1966年1月21日,江青奉毛之命专程拜访林彪,提出了召开“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要求。从时间上看,比彭真下手要早。然而,林彪却对此反应十分冷淡。按照余汝信的说法是“既不积极,也不重视”〔2〕

  林彪为什么会持这样的态度?难道果真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林彪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毛拉上文革的“战车”?非也!纵观毛林结盟发动文革的历史,早在1964年毛就开始向林“吹风”,而且从林处几乎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到了1965年1月“23条那个时候”,毛铁下心来“倒刘”,从能够得到的史料中,毛林曾在4月22日有过一次秘密的会晤。从次日林写给军委常委的信中可以看到,两人讨论涉及了罗瑞卿、杨成武等人。我们看到叶群带到“上海会议”上“揭发”罗瑞卿的11份材料,最早即为“林办”工作人员5月份所写的。由此完全可以合理的推测:4月22日,毛向林做了“倒刘”交底,而林则提出了“解决罗瑞卿问题”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又看到,当毛暗中支持的批判《海瑞罢官》文章遭中宣部、中央书记处封杀(周恩来到访上海并回京后,督促彭真转载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毛即下决心召集“上海会议”来满足林彪“入伙”的条件。

  问题是,既然毛林密谋了要用武力强迫党中央接受文革,而毛也接受了林的条件拿下了罗瑞卿,为什么林彪对毛的计划(用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仍然这么冷淡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毛对罗瑞卿的处理太温和,并没有达到林彪的满意!从1月21日江青初访到1月31日江青第二次上门,其间整整有十天的时间,林彪居然什么也没做!在与彭真主事的中央书记处暗中较力分秒必争之际,对毛江而言白白损失了宝贵的十天!

(四)

  或许是林将自己的不满,在江青第一次来访时就婉转地转达给了毛;或许是毛或江从林彪的冷淡中悟出了其中的原因;总之,毛很快就知道了问题的关键症结,并在江青的第二次到访时认可了林的要求。于是,林彪的态度立刻就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他当天即令叶群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打电话,不仅把江青大大地吹捧了一番,还指示刘立即配合江青的要求。

  1966年2月2日——林彪电话仅两天之后,江青所要求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即在上海开场。试想一下,它原本是可以在1月23日就开始的。果如此,当彭真2月8日去武汉请示时,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否决掉《二月提纲》,而不必违心地与彭周旋,虚与委蛇了。

  六天之后的2月8日,显然已经得到了毛的默许,林彪对罗瑞卿的问题做出了几乎是咬牙切齿的指示:

  “这是个危险人物,他是不会承认错误的,承认了也是假的,不会真正地承认。他跟一般好的同志不同,他要报复、反扑的。这个炸弹不搞掉,将来第二次爆发更难说。在战争爆发时,在党和国家发生困难时,他要造反的。这个人比彭(德怀)、黄(克诚)危险的多。不要小看,不能放松对他的警惕性。他到处欺负人。他的思想与阶级本质是农奴主,野心很大,先夺军权,然后夺政权,元帅都不在话下。他要造反的,不能放松警惕,要长期管制,到下面去,在党和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放松了警惕将来会出乱子的。他跟其他同志犯错误不一样,如果第二次爆炸,他要炸掉我们的国防,炸掉我们党的团结……批判以后不要留在北京,下放,不要放在大三线,十年也不能来北京。这是个危险人物,危险的炸弹。毛主席、刘主席健在,他搞野心阴谋,如果党发生了困难,他就会造反,出乱子的。”〔3〕

  追根溯源,林彪的这个指示,是中央高层中最早推动批罗升级的文件,也是最早明确否定了“上海会议”结论的文件。

  正是由于林彪的推动,2月中旬,中央即成立批判罗瑞卿问题的三人领导小组。2月22日,叶剑英、杨成武向毛汇报批罗问题的准备。2月25日,林彪在济南与叶剑英、杨成武谈话。3月1日林彪指示:“彻底揭露、彻底批判。其他问题甩开,集中力量开好这个会。肃清党内的危险分子,去掉军内、党内的大炸弹、大地雷。”3月4日,对罗由“背靠背”转向“面对面”的批斗正式登场。

  从“上海会议”到罗问题突然升级之间所缺失的逻辑链条,两者之间所需衔接的空白,一下子就完全、合理地填补了。

  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更热闹了。除了林彪之外,多位元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刘伯承,陈毅,包括之前与罗瑞卿关系密切的贺龙,此时都在会议上也对罗瑞卿大张挞伐。至于几人是真心,几人是迫于形势,见仁见智,就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了。

  小结一下:

  文革发动之初,第一个被拿下的高官是总参谋长罗瑞卿。“上海会议”也做出了一个相对温和的“五条意见”。然而,仅仅3个月后,罗瑞卿的问题突然升级,由“背靠背”转向“面对面”,由“与彭黄有别”转而为“比彭黄更危险”,几乎全盘推翻了“上海会议”所做出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样的反转?

  只有将罗瑞卿问题的突然升级,放入毛发动文革这个大背景之下,才能看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毛需要林彪和军队的支持,才能对抗并强行扭转中央常委的决定。林就势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整肃罗瑞卿。“上海会议”在瞒着多数中央常委情况下召开,并突然拿下了罗。但对罗温和的结论并没有能够达到林彪的满意。

  当江青按照毛的要求请林彪给予支持时,林彪表现出了消极、冷淡的态度。毛了解到问题的症结后,迅即改变了立场,决定对罗瑞卿问题升级并再次开会批判。林彪也随即由消极变为主动。接下来,江青主导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召开,毛拿到了对抗并最终撤销党中央《二月提纲》的利刃。由此,文革开始轰轰烈烈展开并向前推进了。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3:1400,转引自《罗瑞卿案详考》(下)注135,《华夏文摘增刊》第1282期
〔2〕余汝信:《风暴历程》(上),(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21年8月版,p·106
〔3〕唐平铸:《唐平铸工作笔记》,转引自唐炎明、唐亚明,2019:97—98,转引自《罗瑞卿案详考》(下)注142,《华夏文摘增刊》第1282期

2022·3·23

□ 原载《华夏快递》,2022年3月


http://hx.cnd.org/2022/04/03/%e3 ... %ef%bc%9a%e5%88%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回帖

133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33
发表于 2023-9-19 06: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事永远也搞不清楚, 即便真的公布全部真的档案,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老毛到底心里想的是什么,故意说得云山雾罩, 他不太愿意把话说得很清楚,所以要底下的人去领会, 说白了就是猜,只有两个人猜得比较准, 康生和张春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2:12 , Processed in 0.0294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